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AI巴别塔与信息焦虑 II

借助AI,人类能够创造出更多超越认知的作品?还是因为其便利性可以制造越来越多不经审查的“垃圾”?

这并不是一个短期只能可以看到结果的事情,AI时代才刚刚开始,而人类是否会被取代,目前我们还停留在“凡人类制造的,人类只需要保留最后拔掉插头的权力即可”,就是对人工智能最后一层自信。

前些日子,我在Instagram刷到诸如此类的广告:全程翻译外国语大学教授的课堂内容,或是将一篇长达10万字的论文导入AI由他精简其内容,或是将一个长达1小时的演讲导入AI由他总结出只需要5分钟就能看懂的文字版——当然,5分钟的阅读时间,对于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言还是太长。所以人们在标注“全文阅读时间”的同时,都倾向于在文章的最开始,整理出3行字就能“理解全文”的重要内容。

那为什么还要创作一本书、一篇文章或是一大段的文字——是不是任何信息都可以变成3行字,以便满足所谓的“适读性”?

——Previously on AI巴别塔与信息焦虑

我认识一个“创作者”,他至今对ChatGPT都充满了“恐惧”。恐惧的底层是对“未知”没有掌控感,那到底AI的“未知”在哪里——如果你是一个常用AI辅助工作的人,就会很快发现它的局限性——它很难做到真正溯源。所以真的要严谨地完成论据-结论的工作,仍然需要人类作为审查机制。

如果要用“我知道更多知识”作为一个评判标准,那人类在AI面前几乎就是沙漠里的一粒沙——我们假设一个人可以活到80岁,从10岁开始阅读书籍,每年平均阅读50本书,那么这个人类这一生也只能读完3500本书。现阶段,人类已经创作的书籍粗略估计早已经超过上亿本。3500之于100000000,已经显得微不足道,更何况在书籍之外,互联网的兴起让这个数值变得更多,出现了奇点式的增长。更何况很多人一年也读不了50本书……活不活得到80岁再说,毕竟65岁才能退休呢。

再说全科知识,人类更难做到每一个学科都可以深入学习。因此两点,人类在AI面前一败涂地。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得换一个思路去理解AI,如果它是一个超级存储器,可以记录全科百科,甚至是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上亿本书籍。那我们或许可以用它做一件事:把这一亿本书每一本都提炼出300字的观点或中心思想,按照人类平均每分钟阅读200字的能力,不吃不喝不睡觉地读完这一亿本书的摘要,也需要285.7年的时间。

当然,这些数值并不是“确信值”,但这个极限值确实存在,现代社会我们能接受的信息远超过这个“极限压力”的数值。


今年上半年,我一直处于某种可以被感知的“焦虑”之中,但这种焦虑区别于死亡焦虑的目的性,它几乎找不到原因。这两天我也在朋友圈总结过:

今年整整5个月,我都处于一种“慢性焦虑”之中,所谓慢性焦虑就是不实质影响生活,但又能够明显感知。和之前死亡焦虑不同,我都不知道它源头在哪儿。

精准的分割线就是从香港看完苏打绿的演唱会之后(因为从朋友圈发布质量看出来的),在香港观察城市和人的时候,脑子调取了《制造宠物》这本书,然后牵扯出了我高中时上课无聊看各种故事解构的“课外书”,再到帮北影的毕业生写关于“城市构建与毁灭”的毕业论文。我发现我有很多零散的信息开始大量地出现在脑子里,不同跨度的事件被一瞬间callback。然后那个时候脑子“乱”了。

我为了对抗这种慢性焦虑,继续找书看、把思绪绕在主轴上的坚持写作也没有停、健身、体检报告也OK、狗造成的催产素也仅仅影响情绪。于是看-输出-看-输出就成了吗啡一样,麻木接受的信息越来越杂,其中掺杂着大量AI杜撰的垃圾文,又得花大量时间溯源,为了突破信息茧房“什么都看看”,输入的东西越来越多,不想错过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于是,信息焦虑的构成要件全都齐了。


信息大量出现,甚至有越来越多不经验证和溯源的信息出现;

信息间的联系因为信息茧房出现非关联性,从物理上被作了切断。这一点不得不承认,抖音更像是一个“佛教用品”,它的每一个信息都是独立的,短暂而丰富,因为一条信息开始需要思考“为什么”的时候,下一条信息出现,切断了上一条信息可能带来的“执念”——它确实像是一种“放下执念”的训练工具。

我虽然很厌烦APP的提醒功能,但有些软件我会打开提醒,例如微信、RSS订阅软件、博客评论提醒功能。我已经尽量地做到了“免打扰”,但是每次打开APP,都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未读红点。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因为强迫症需要去确认这些红点,后来才意识到,这种强迫性行为,是因为“不想错过信息”导致的。

我细数了一下,可以作为信息来源的社交软件、信息订阅软件竟然有13个,他们分成被动提醒和主动索取两种,但无论哪种,我就得在这个电子产品上花费更多时间。信息来源越多,就意味着我的注意力会被分散得更多。虽然我对信息并不上瘾,但当信息过载积压时,我会觉得我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些“被错过”的信息。

于是,这四个点共同构成了信息焦虑的关键原因——信息过载、信息茧房、不愿意错过信息和精力被过度分散。一旦出现信息焦虑,就会疯狂地寻找更多的信息以满足焦虑感,但事实上这个时候接收信息会因为杂乱而变得更加无序。过量获取的信息因为混乱无序而在内部形成“熵增”情形,只会导致越来越多原本有序的信息也跟着错乱,直到引发全面的精神焦虑。


当人们面对信息焦虑时,能想到的,无非是切断信息源,冷静一段时间;或是继续找寻下一个更加“优质”的信息源——这两者都是滞后性的商业模式;前者是提供替代焦虑的各种认知倾向,例如利用化学药剂的倾向,为焦虑者提供更多的酒精、药品或叶子;也可以利用能量平衡的方式,为输入焦虑的人提供能量输出的平衡——比如参加可以评判别人甚至是释放负面情绪的活动;后者,也是现在很多人在利用AI做的工作,例如将一本书、一部电影通过AI变成“捷径”,让人花最少的时间去对抗必须亲自读完书或看完电影的时间。

很显然,这两个方向并不能根治信息焦虑,反而会制造更多的求知缺口,让自己变得更加麻木。

当知识占满了整个认知空间时,对外对己的感应被切断时,一个人距离抑郁也不会太远了,这个话题下一期再聊。

用Ai生成思维导图

一直在思考,Ai时代怎么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及能力,比如在阅读复杂书籍时是否能够用Ai生成一个纲要,帮助梳理思路 […]

微言雅语 @2024-04

✪ 链接

➀ 链接把阅读作为方法:从选书到笔记的经验分享

选书如果从书籍本身来出发:
1、出版社、出品方:有口碑的出版社和出版方拥有眼光独到的编辑,他们把关出品的书籍质量相对更有保证。
2、作者:通过作者简介、序言或者百科信息来了解作者的背景、职业、观点与立场等。
3、译者:对于文学类书籍来说,译本的好坏非常影响阅读体验。对于专业性书籍,需要看下译者的专业是否有直接关联性。
4、参考书目、参考文献:一般来讲,对于入门及以上的书籍,严谨的作者会列出长长的「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列表。

文中介绍详尽的介绍了选书和笔记方法,包括方法论及软件工具。关于选书,我之前也和朋友们讨论过,也是为什么我列已读书单会把书籍出版社、出版年份和译者看得比较重要。

-

➁ 链接选择乐观

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想象。只有乐观主义者才会努力做到这一点。如果你想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相信它能发生。选择乐观。

-

➂ 链接我在 40 年里学到的 40 件事

第19条: 在互联网上拥有个人网站和主页。它是您想法的真实来源。与互联网一起成长,我无法告诉你在网上为自己发布的想法有多强大。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制作一个现在的页面并分享你在做什么。
第37条: 当你负担不起旅行费用时,读书。他们会带你去一些地方,让你足不出户。

多阅读,然后在博客中分享你的所思所想。

-

➃ 链接如何写好博客?(或如何写好文章?)

博客建立的目标: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的思考,与此同时对公共有益。

很喜欢这篇文章,时刻提醒自己的初衷,并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博客需要由限定的主题范围,文章篇幅保持简短,良好的排版格式,避免文法错误,博客内容对自身对公众有益。

-

➄ 链接如何做聪明的笔记:彻底改变你的笔记和写作的10个原则

卢曼拒绝按字母顺序对笔记进行分类,沿着固定的类别,如杜威十年分类系统。他的笔记不只是为了一个项目或一本书,而是为了一生的阅读和研究。他把他的数据库设计成一个由索引卡(zettel)组成的研究数据库,这些索引卡“主题不受限制”,可以向任何方向无限扩展。

文中介绍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滑轮箱)及其10个写作原则。以写作作为媒介思考,并把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你并不是从零开始积累,善用工具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工作流程中。使笔记和写作简单且标准化,从内部和外部获得高质量的反馈。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项目任务,按背景和发展脉络来组织管理你的笔记。按着你的兴趣点去探索和思考,记录和对比自己那些自相矛盾或相互矛盾的点,从中发展和重新组合你的想法。


✪ 闪念

➀ 阅读 | Treat your to-read pile like a river, not a bucket,大意就是把阅读列表当作一条河而不是一只桶。无论是新闻、书籍还是电影,我们要以更加佛性的态度对待。遇上,合适,那就读一读,当我们读了,好好思考。而不是囫囵吞枣的去消化知识,避免信息焦虑。

-

➁ 极简 | 极简体系意味着在特定环境下,利用尽可能少的工具,通过尽可能少的流程,达成尽可能多的目标。不要让工具成为自己的束缚。

-

➂ 效率 | 最佳的效率工具还是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 还是比较尴尬的产品。在多任务处理、操作体验、生态覆盖上,还是笔记本电脑优胜。移动处理上,手机其实和 iPad 差别不大。iPad 可以优胜的地方就是屏幕尺寸比手机大,移动性上比笔记本稍好。其实只要选择 MacBook Air 或者小尺寸的 MBP,是可以解决移动性的问题。


✪ 推荐

➀ 人物 | 薇薇安·迈尔 Vivian Maier (1926 - 2009) 美国街头摄影师、家庭保姆

一位才华横溢的摄影师,1926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她一生拍摄了超过10万张照片。一开始她的作品并不为人所知,直到2007年,被一个当地的历史学家约翰·马鲁夫发现,她的摄影作品和她的故事也被刊登在世界各地的各大报纸上,并获得人们的一致认可。2009年马鲁夫在网络上分享薇薇安的作品,像得到了成千上万的人的关注,然而薇薇安成名的开始,她已经离开人世。

她的摄影视角独特、构图简洁,从不错过任何一个承载着厚重情绪的“决定性瞬间”。“她是一个孤独的人,死时没有孩子或家庭或爱情”,“她用她的相机,让穷人发声。为此,她研究许多的人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她的影像显示出她看到真理在她身边。”

微言雅语 @2024-04-雅余
Cover photo of the book "Vivian Maier Street Photographer" by powerHouse Books November 2011. ISBN: 978-1-57687-577-3 / Old file name: 1029
微言雅语 @2024-04-雅余
Maier_016, 5/3/13, 5:18 PM, 16C, 5732x6036 (154+883), 100%, Custom, 1/60 s, R43.5, G15.1, B27.4

微言雅语 @2024-04-雅余

微言雅语 @2024-04-雅余

微言雅语 @2024-04-雅余

微言雅语 @2024-04-雅余

微言雅语 @2024-04-雅余

扩展阅读:
薇薇安·迈尔个人网站
薇薇安·迈尔_百度百科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 | 全集 - 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