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OCBC的大门关上了……

Opportunity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之前推荐过大家去线上开通新加坡OCBC的银行账户,难得有这种线上就能直接开户的国外实体银行。

再用OCBC银行账号配合开通新加坡的券商账号,可以购买包括各种加密ETF在内的所有股票,实在是一个好的组合和机会。

这两天从不同的消息渠道得知,OCBC现在只对在新加坡的用户才能开户,开通时需要会有以下要求:

请提交任何以下的文件,以便我们处理您的申请要求。我们将在21天内通知您结果。符合我们要求的文件(日期必须在近3个月内)

  • 就业录取通知书;
  • 学校录取通知书;
  • 移民与关卡局(移民局)原则批准函;
  • 其他文件(新加坡):水电费账单、电信账单、租赁协议、房产购买证明;
  • 有效通行证复印件

这摆明了不让身处中国大陆的朋友申请了。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因为太多的中国大陆人士开户,导致某些政策合规性受到了影响。至少未来一段时间这个机会没有了。

又或者就像大城市的车牌一样,刚开始随便申请,到后来饱和后,就只能摇号了。

这个世界经常是这样,刚开始有个小口子的时候,就是最方便的机会,等一些人上车了,就要关车门了,但在车上,也不能把人扔下车。

其实机会并不缺乏,连我这样慢半拍的人都能经常发现机会,并随手就分享给了我的读者们。

只是有多少人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呢?这就是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了,我觉得最好的就是“在知中行、在行中知”,获取机会,采取行动。

说再多也无益,就这样吧。

读书还有用吗?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假期在老家跑步,有次跑到小学母校,发现教学楼比当年多了一行烫金标语: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我看了一会儿,当即和现任校长打了个电话,夸赞这句标语加得好。

这在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文凭贬值比货币贬值更快的今天,有多少人还相信这句标语的分量?

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学习还能成就未来吗?简而言之,读书还有用吗?

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四所大学都待过的人,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知识依然能改变命运,只是不以常人想象的方式改变。

我们总是过分夸大了当下的困难,而忘记了当年的不愉快,总以为过去是美好的,未来是更加艰难。

回想起当年是否要继续读书求学深造,16年前的我也一样迷茫:读不读博士?

你也许会抱怨当下的大环境不好,但2008年的情况我们也一样迷茫。16年前,我们好些同学都不愿意继续求学,很功利地觉得读太多的书、获取一个博士文凭没有那么重要。

回过头来复盘,那些放弃读书学习深造的同学是做了正确的决策吗?我不得而知,但我大概知道自己的情况。

这里狭义上的读书学习,是指求学深造,很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学历文凭——它的确是一个管点用的敲门砖。

显性方面,读书求学提升文凭和拓展人脉,能够直接带来回报,但是这方面这些年来确实在贬值,国家各行各业产能过剩,人才供应也就变得相对过剩了。

隐性方面,有目的的求学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培养了个人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应对离开学校后的和各种挑战和机遇。个人水平提高了,路能走得宽一些,路好走了,朋友也自然多。

因此,读书求学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拓展人生的可能性,提升人的内在修养,启迪思维、提升情商和智商,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个人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这其实就跨越到广义上的读书求学,它培养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习惯,对事情充满着好奇心,能不断拥有自己的思考力,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识别机会并能抓住机会,至少也可以避免当韭菜被收割。

我在读书求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本身并不一定很有价值,但从中训练自己以上的这些能力有一点收获。例如,我很早认为,既然不同形式的工作都是为了谋生赚钱,那就直接用做科研的方法研究赚钱和守财。

具体是如何做的?我不过是保持好奇并不断思考,获取大量的知识和资讯,多方比对鉴别信息的真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将获取到的信息机会知行合一地变为行动,假以时日和自己的品行,抓住一两次大的机会并避免风险,基本盘就稳了。

这就是巴菲特所谓的“成大功,避大险”和“一生只需富一次”。这就是为什么我坚持两条原则:一不从政,二不经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就够了,拥有知识并利用知识谋生,人生可以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这些难道不是当年读书求学带来的收获?知识改变命运,但是不以我想象的方式改变,比如,文凭本身带来的直接收入,和其他打工人的收入差异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但间接收获,已经无法衡量了。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今天的我已步入中年,当有人再找我一起研究赚钱的时候,我更检视自己的智慧、认知和德行是否足够,而这些依然要通过持续的学习去获取知识、提升自己,我依然坚信: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成大功、避大险

薛定谔的碗

最近平淡无事,南方的秋天是我觉得最为舒爽的季节,秋日和风,凉爽宜人。秋季学期开学之后,才度完暑假,中秋、国庆又紧随而来。假期太多有时候也无聊,日常工作之余,基本上以爬山、跑步、戏水、徒步、聚餐、喝茶和读书为主,写作几近停止,我太懒了……

无聊之余,倒有一事值得玩味,好些久未联系的朋友问我最近内地股市的事情,有的甚至直接问我盈亏。我只能如实告诉他们,我连A股账号都没有,何来这些事情?更何况我向来是一个极度风险厌恶型的人。很多人是亏钱了不开心,赚钱了嫌赚得不够,也不开心。这种超出我认知范围内的事情,我自然不参与。

还有一事值得分享,9月初和一大哥打赌一顿饭局,他认为美国2024年9月份美联储不会降息,我下注一定会降息。结果降息了。在他请我吃饭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过程中,说他可能是全校力气最大的人,我和他握了握手后,试探和他扳手腕再赌一场饭局,他以他1米8的大高个俯视了一下我后,在众人的起哄声中接招,没想到,我二局二胜……和大哥斗智斗勇,劳心劳力。

于是,昨晚约了几个朋友兑现我们的赌约,找了一处餐馆,再度关心我的粮食和蔬菜。席间还是不免有朋友一而再的直接追问:接下来的股市走向?大哥娓娓道来,有如广东巴菲特、清远索罗斯之风范。我也只好默默倾听,暗暗思考。

其实,我向来觉得太短期、太具体的事情是很难预测的,所以高人一般也说短期的具体走向,因为他也说不准,又或者说,说出来那一刻,变化已经产生了,就像那薛定谔的碗(见本文最开始的配图),它到底是一叠好碗还是碎碗?

绝大部分人还是急功近利。从政追逐权力也好,经商获取利益也罢,别出新裁可以,但是违反了最基本的规律,都无一例外遭到反噬,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正如《随机漫步的傻瓜》作者塔勒布先生所说,黑天鹅一定会出现。又像俗话所说: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

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回来后我向大哥发了一段话:

扎南多老师,结合最近的事情和今晚的聚会,我有点感想向你汇报一下,我回顾过去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总的来说,还得坚持长期主义,选对目标,宁可放弃1天10倍的暴富想法,也要选择10年10倍甚至100倍的路子。我们太着急了,总是高估一年的短期线性效果,而低估了10年的长期指数级增长。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专注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巴菲特所谓的“成大功”。一切的前提,当然是不要炸毁,安全第一,所谓“避大险”。这一切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德行,同时感谢上苍对我们的照顾,努力之外,运气也不可或缺。最后,感谢扎南多老师不时的指点,嬉笑调侃之间,依然对我有所启示。

写上面这些话的时候,我想到了《随机漫步的傻瓜》中的一段话:

看尽人世间形形色色、无数的不幸之后,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享乐而狂妄自大,或者赞美稍纵即逝的幸福快乐。世事难料,未来变幻莫测。只有承蒙上苍垂怜从此能幸福以终的人,我们才能称之为幸福快乐。

年轻时觉得这些车轱辘的话简直就是废话,如今人到中年,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有时候觉得简直就是至理名言。保持一份虔诚的敬畏心,不至于得意忘形、失意忘身,因此动作也就不会变形。

为什么要无相布施?

ZEN

假期带一长辈朋友去老家同堂寺散心,很欣喜地见到上次为寺庙采购的法器都已投入使用,我顺便向长辈朋友介绍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后来和更多朋友小聚时,聊起该寺庙,我便提起我为他们采购法器的事情。这时,长辈朋友告诫我:“不要提起此事,提了便没有功德。”

他说这种行为就像布施一样,和财布施、智布施类似,助人了不必提起自己的功劳。我后来查到这种智慧其实就是佛教中“无相布施”,意思是:

我们在修布施的时候,一定不要着相,尤其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相,否则的话,布施的功德,就会大打折扣了。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不要炫耀自己的功劳,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如果有这个念头和行为,布施的功德便大打折扣了,相反,按无相布施的理念,就是要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就像我以前提到的一个不知名网友每月资助我的小学母校一样。

“无相布施”这一概念来自佛教里的《金刚经》,我非佛教徒,但不妨碍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哲学,我为此反思自己的行为。做了好事,忘不了自己的功劳,甚至主动炫耀自己的功德,这种心态和行为虽然谈不上坏,但它不是上上等的作为,为什么?

  • 首先,炫耀自己的功劳,有一种优越感,本身是没有放下自我的表现,着了“我相”。
  • 其次,炫耀自己的功劳,其实就是贪念,有邀功的嫌疑,求别人的赞赏回报。
  • 最后,在奢求别人的赞赏回报过程中,万一没有得到,难免造成失望沮丧,以后还要不要“布施”?

践行布施,也就是助人,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布施本身是慈悲的心态,帮助别人,渡人渡己,不应求回报,而在布施的那一刻当下,其实已经收获了内心满足这一回报,这是幸福的元素之一,这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而平和心态才是永恒幸福的本质之一。

相反,布施之后不忘自己的功劳,便越过了界线,得到的已经不是回报,是贪念,是欣喜,也可能是失望,这些都不是平和的状态,更不是幸福的状态。

放下我相,放下我执,无相布施,正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感谢长辈朋友给我的开示,这是他对我的智布施。

当我在戒酒时我在戒什么?

贪嗔痴

自上次立志戒酒以来,已经过去几近半年,总体来说比较成功。记得刚开始和朋友聚会时我宣布开始戒酒,朋友还笑称:一个月后再看看。

对于一个曾饮酒多年的人,难道戒酒后真不想喝酒了吗?这当然不是。事实上,我偶尔还是会想喝酒的。想想那些小酌怡情的场景,怎么能少得了以往的酒?无论是高浓度的辛辣白酒,还是低浓度的清爽啤酒,单是读到诗仙李白的“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和诗佛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喝点酒简直都对不住古人。

实际上我也破过戒。一回是一好友来广东小聚,实在没有顶住劝酒的劲,喝了一点白酒,晕乎乎、飘飘然。另一次是带学生去徐州参加技能比赛,他们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值得欢庆,破例小酌。我请他们吃饭时点了店里最贵的比利时修道院啤酒,给他们讲解修道院啤酒的来历,我想让他们知道:世界很精彩,人生可以享受。

除此之外,无论什么场合,我严守戒酒的戒律,所以我说总体比较成功。那么这么长时间的戒酒到底给我带来了哪些感受呢?

保持健康。酒精对人身体健康之毒害不用多讲,科学研究说,最安全的酒量含量是零。戒酒后,不再有头晕,不再有酒后第二天找不回元气的感觉。持续戒酒相当于持续保持身体健康免受酒精的损害。

更加安全。不管去哪里聚会,因为不喝酒,我再也不用请代驾,多晚都能自己开车回来,永远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还能把同行喝醉的朋友带回来,做一个放心好司机。虽然我以前也没有酒驾,戒酒后更与这些事情没有任何可能了,开车也就更加安全了。唯一不好的是,不能照顾代驾们的生意了。

时刻清醒。不喝酒的日子里,再也没有醉酒的片刻,整个人永远保持清醒状态,这也提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我曾在饭局上见到中年男人们酒足饭饱后,声调变高、吹牛上天、胡言乱语、痛骂世界不公,最后在出租车里趴在车窗外吐了一地。

反省自我。我开始回想以前的自己,醉酒后不也是这个狼狈样子吗?我开始质疑这样还谈得上是高质量的聚会吗?每当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错觉,大概就像修行人所说的头顶放光明的境界,我感觉自己像身处一个清静的世界,大概离智慧更近了。

所以当我在戒酒的时候,我在戒什么?我其实是在戒自己心中的“贪、嗔、痴”: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负面情绪的爆发以及智慧和认知的缺失。人到中年,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大概没有什么值得挑战的事情了,因此愿意挑战戒掉心中的“贪嗔痴”,就从戒酒开始。

因此,每当朋友说我戒酒会没有朋友的时候,我心中默默回复:那就没有朋友吧。每当朋友说我戒酒有点清高的时候,我心中默默回复:那就清高吧。在酒的世界和我的世界,我更愿意待在我的世界里。

下一步该戒什么?

在历史的垃圾时间里做什么?

惠州苏轼雕像

我坐在出差的车上,表弟发来信息,问我在不在。久未联系的人突然联系,我一般的感觉不太好。

但出于亲戚的份上,我回了一句:什么事?他仅回了一个字:唉。我于是让他打我电话。

倒没有我想的那么差。原来他最近开了一个外卖小龙虾店,经营一段时间后亏钱了,找我借钱。

我有点无语。开之前也不问问我。失败了来找我借钱,就算我是银行,估计也没有办法。

无独有偶,就在这之前的几天,一个原来房地产的朋友,告诉我说他在长沙投资的火锅店,一年不到也是亏损状态。

之前看到过一个专门做餐饮行业二手设备回收的人做的总结分析:《中年地产人,在杭州捡倒闭餐饮店》,我能理解——2024年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法就是怂恿他开店。

原来的房地产行业、互联网大厂行业的精英们,都加入到餐饮行业,供应端增加,而需求端的消费者,要么数量减少,要么消费降级,总之是需求端减少。结果就是餐饮经营难以赚钱。

努力有错吗?无论怎么做都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有人说,我们现在处于历史的垃圾时间。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上,不做事情比做事情更好。对于那些以前取得成绩赚到钱的人来说,可能守住以前凭运气赚到的财富,不亏就是赚。垃圾不垃圾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遇到了转折期,社会的进步是螺旋式的,有高潮就有低潮,重要的是平稳渡过低潮期。

垃圾时间(英语:Garbage time),是一个用在多种限时制体育赛事中的术语。指一场比赛中,双方队伍的分数差距太大,难以改变胜负结果时,其剩余的比赛时间就称之为垃圾时间。此时其中一方或双方的教练可能会指派后补人员替代主力上场,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候补人员增加经验,另一方面也可让主力人员休息,减轻疲劳、降低受伤的风险。从经济学的逻辑来看,当某段历史正处于违背经济规律、个人又无力改变、且必然走向失败的阶段,我们将其定义为“历史的垃圾时间”。

在我出差到惠州逛惠州西湖的时候,发现宋人苏东坡居然在惠州待过两年七个月,一生被贬的苏轼,他可以说是处于他的历史垃圾时间,他如何应对呢?他的应对大法有三:

  1. 重修生存法则。黄州生活窘迫,官费少得可怜。苏轼“痛自节俭”,每月初取官费4500钱,分30份,小袋装入后悬之于梁,日取一袋,绝不超支。节流之外,苏轼更重开源,躬耕东坡之上,补贴酒钱,辅以待客。
  2. 更新快乐法则。于黄州闷烧猪肉,于惠州炙烤羊蝎,于儋州淡煮海蛎,苏轼知道美食可以改变心情,日常生活发现的每一份“小确幸”,就是给快乐赋予新色彩。
  3. 寓物而不留意于物,超越庸常,澡雪精神,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等凡夫俗子做不到像才子苏轼那样,但也需要过日子,面对当下的一切。当年轻人来问我的时候,我通常会建议,既然赚不到钱,那就赚经验体验人生吧,分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多尝试一些小众方向——国家发展从过去生存型发展到未来的发展型发展(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已经足够,但质量需要提升),找到让自己快乐甚至幸福的事情,虽然收入不高,但能让自己体验到过程的幸福,既然结果不如人意,至少当下没有那么痛苦,相反,找到一直从事让自己幸福的事情后,结果通常也不会太差。

人生的幸福不是你赚到一千万后的幸福,不是你当上了某个企业总裁或总经理后的幸福,也不是你评上了比如教授或博导那一刻的幸福,何况达到上述里程碑后也未必会感到自己以为的那么幸福,也躺不平,能躺多久也世事难料。人生的幸福应该是一直幸福,或者尽可能一直幸福,哪怕是垃圾时间段。

对于我来讲,无论何时,少做点让自己不开心快乐的事情,多做点让自己幸福的事情,比如低欲望、不折腾、少焦虑,多健身、常写作、广阅读,保持好身体健康、增长自己的智慧,做时间的朋友。就像投资一样,通常都是牛短熊长,重要的是熬过熊市那段垃圾时间,活到牛市才能获利。

信息茧房:网络时代的迷思

信息茧房

端午假期,我和侄女聊天,我随口提起了最近网络上爆红的郭有才,我以为她也会有所耳闻。没想到,她却一脸茫然,表示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我有些惊讶,毕竟山东菏泽的郭有才最近在网络上可谓是炙手可热。侄女打开抖音,搜索了他的名字,1000多万的粉丝数量赫然出现在眼前。侄女这才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感叹道:“居然有这么多人关注他,我却一点都不知道。”

我意识到,我和侄女的年龄差距,导致了我们所处的“信息圈”截然不同。她主要获取信息的方式是通过社交媒体,而我则更倾向于传统网络媒体和书籍。这不禁让我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真的了解了世界,还是反而被困在了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尤其是社交媒体变态的算法机制。

值得一说的是,社交媒体的注意力经济下,就更别说视频内容的浅薄化。如今,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充斥着各种娱乐八卦和无厘头的搞笑视频,这些内容虽然能够带来一时的快乐,却无法让我们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思考。

长此以往,我们会逐渐失去阅读、写作和思考的能力,沦为被信息消费的对象,而不是信息的创造者。因此,我们应该减少对浅薄视频内容的依赖,多读书,多思考,多创作,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某国际学院最近想和德国合作,并对学生出国工作的意愿进行了一番初步调查。结果却令人意外,学生们出国工作的意愿并不高。这与我最初的预想截然不同,我以为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国外的情况应该更加了解,出国工作的意愿也会更高。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专家说,这就是信息茧房的作用。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大多来自我们所关注的社交媒体和网站,这些信息往往都是迎合我们口味,甚至故意制造偏激的内容来刺激注意力。久而久之,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由自身偏好所构建的信息茧房中,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也听不到不同的声音。

一位高校教师老太太,她的儿子从发达国家疫情期间留学回来,最近想去攻读博士。但她就觉得不建议她孩子去国外,疫情期间国外那种各种“惨状”让她很不放心。她甚至觉得,境外的话最多能接受去香港,其他地方都不安全,只有国内才让她放心,才是安全的。

老太太由于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信息圈中,只接收到了国内媒体关于国外疫情的负面报道,因此对国外的情况产生了偏见和误解,她认为国外到处都是水深火热,不适合生活和学习。

那么,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作为个体,如何才能跳出信息茧房的束缚呢?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 主动探索: 除了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们也应该主动去探索其他领域的信息,跳出自己的信息圈,到更大的世界中去寻找新的知识和观点。
  • 多方求证: 不要轻易相信单一的信息来源,要多方求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 开放心态: 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即使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信息茧房就像是一个舒适的囚笼,它让我们感到安全和满足,却也让我们失去了接触新事物、开拓眼界的机会。只有跳出信息茧房,才能真正拥抱更广阔的世界,获得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智慧的人都应该警惕信息茧房的危害,主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去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

这18年土木坛子博主在关注什么领域和话题?

ZEN

土木坛子从2006年开博至今,共撰写了1633篇博文。这么多年来,我的关注领域较多,以至于我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关注了哪些领域和话题,因为我的总体思路就是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想所闻。

借助AI,我把这1633篇博文的标题生成纯文本文档喂给AI(庆幸没有什么标题党),让其提炼出最主要的关键词。以下是AI给我的答案。

  1. Bitcoin:多次提到关于BTC的投资、价值、使用及加密货币相关经验。
  2. 博客:涉及博客写作原则、广告技巧、优化访问速度等。
  3. 互联网:讨论互联网内容、免费服务、网络安全等。
  4. 金融:涉及去中心化金融、货币贬值、财富管理等。
  5. 科技:包括如何建立网站、云存储、硬件钱包等。
  6. 生活:谈论旅游安全、餐饮体验、家庭生活等。
  7. 教育:涉及中文学校、比利时的教育经验等。
  8. 健康:涉及医疗保障、免费医疗、体检等。
  9. 文化:包括书籍读后感、诗词、各国文化比较等。

这些关键词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反映了作者关注的多个领域和话题。

我看了以上结论,基本认同AI对土木坛子关注点的分析。虽然我的关注领域和话题在这18年间比较广泛,但我还是有所聚焦:阅读、写作、投资——精神思想层面的输入、输出和物质层面上解决温饱的赚钱。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我体验到了持之以恒带来的力量和收获。

顺便说一句,要不是AI的强大,我自己都无法如此了解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