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摘录笔记就是歧途

在我的阅读笔记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大部分划线笔记并未在后续实际应用。这引起了我对如何更有效利用这些笔记和提高阅读效益的思考。

一、摘录没用

笔记不仅要记录阅读内容,更应反映我们对其的理解和思考。我以前的做法是简单复制粘贴所读内容,并未深入理解和思考。这些年在印象笔记中摘录的大量内容,能用起来的我估计不到10%。

只是简单做摘录,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增加了阅读的负担。还不如全情投入到阅读之中。我的阅读笔记方式是有问题的,想想就让我痛心😖

二、必须加上个人表达

划线笔记应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重要的不是摘录可能有用或引发共鸣的内容,而是写下基于这些内容产生的感悟和思考。换句话说,摘录虽简单易操作却低效无价值;相反,我应该以自己语言表达、结合个人场景来记录自己理解与思考。只有这样的笔记,才是自己的笔记,只有这样的笔记,才真正包含了个人的思考和个性的表达,未来才有可能真正为我所用。

不想再浪费时间记录一些只会躺在笔记本里的划线笔记了。

三、汇总并结构化

此前我的划线笔记通常散落在各处——InstapaperKindle微信读书以及印象笔记等各类笔记软件中。需要用的时候需要四处找,搜索的时候经常找不到。为了便于管理, 我计划将所有带有个性表达的划线笔记整合到主力软件Logseq中,并通过双链及标签工具进行进一步组织。还是要结合卡片笔记写作法来做笔记。

四、定期回顾

定期回顾也需加强,要养长定期回顾/复盘自己笔记的习惯。看着多年来整理在印象笔记里已经过期且价值不高的内容,我意识到它们大部分只有“回忆”价值了,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这段歧途,让我痛心,这段经历让我深思🤔:走出笔记歧途,让笔记和自己的思考流淌起来,在Logseq 中重新焕发生机。

微信阅读《翦商》一大半了,入手纸书了

李硕《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李硕《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微信读书上开启了对《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的阅读。其实,我留意到很多读书博主对这本书的推介还是蛮多的,学界对这本书也多有讨论。加上这段时间电影《封神》第一部的热映,也勾起了我们对于殷周之变这段历史的兴趣。

目前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一大半,很多时候都是睡前在手机微信阅读上来进行的,读的很爽。无论是否历史专业,只要对历史感兴趣,阅读这本书的专业障碍并不高,李硕老师的文笔没得说,因为大部分人对这段历史都相对不熟悉,书中的很多发现也可能颠覆我们对夏商周历史认识。

因为受到传统典籍的影响,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知还是比较失真的,李硕老师结合文献和近1个世纪的考古发现,帮我们进一步逼近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本真,让我们对先民的历史,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演变,有了新的认知。

历史并非上古传说那般温情脉脉,我们的文化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很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代是一个积极开拓进取的时代,商人崇尚武力,擅长铸造青铜,面对残酷的现实,商人为了获得上帝和先祖的庇佑,他们敬祀先祖,“人祭”盛行,商王大事小事多通过龟甲兽骨的占卜来卜问吉凶,这些甲骨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记录。商人是一个怎样的族群,他们有怎样的观念,他们如何崛起,又是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演变着自己的观念?书中结合文献和考古发现,给了我们直观的介绍,我们仿佛进入了历史的现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代和商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是如何发展崛起,又是如何“翦商”成功,重塑了华夏文明,这也是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

1️⃣ 周人先祖古公亶(dǎn)父带领部族迁回周原是因为朝见商王武丁后达成了周人猎捕周边羌人为商王提供祭祀所需的“人牲”。生活是很现实的,历史是很残酷的。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都是先祖创业的负重前行,刀头舔血。其实,在创业期的周人也有一段不足为后人道的血淋淋的“原始积累”的历史。

2️⃣ 考古发掘了周文王在周原的宅邸,其中有一个地下室,发掘出了大量文王周昌悄悄研究占卜的龟甲。要知道,用龟甲占卜在当是是商王的特权。但受到商文化影响的文王周昌却很感兴趣,他冒着被灭族的风险私下里研究学习。周昌开发接纳东方贤士,很大程度也是为了了解商朝的情报以及祭祀占卜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