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人造快乐

情绪是个奇怪的东西。

我意识到情绪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而最有效的手段是音乐,或者更准确地说:对我来说,最经济有效快捷的方式是音乐。

我太笨了,我其实早就体会到音乐的这种功效:比如过去听到某些歌曲,比如: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这些年来,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比如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don’t forget me ,I beg, I remember you said,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人一下子会掉入到某些情绪之中,难以自拔。也许是歌词、场景、回忆、歌手的声线等等,总之你会有某些生理上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直接的,不受理智逻辑智慧控制。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没想到将这种情绪的反应直接组织利用起来。

直到新年伊始,我闲逛中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视频,在看这段视频之前,我百无聊赖,情绪萎靡不振,仅仅是机械的刷着奶头乐的视频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既不能静下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又无法入睡,让身体和精神彻底安静下来,人总是大部分处于这样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而不自知。视频如下(找到了一个youtube版本,需要翻墙):

视频也许是某个电影的片段,也有人说是查尔斯顿舞,配乐也可能是某人剪辑配上去的,总之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一种非常明显且直观的感受:就是快乐!莫名地,就是感觉快乐,不管你之前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看到这个视频就是感觉快乐,非常神奇。

视频中的舞蹈当然是一方面,但我觉得音乐的作用特别是里面鼓点的作用功不可没,它那一次一次有节奏的鼓点敲击着你大脑某些部位的皮层,这种声波产生的电信号刺激了至少是我大脑某些我未意识到的区域,直接,毫无掩饰。让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是:

一开始,我觉得这歌挺有意思,就用歌声识别,找到了这首歌曲,然后看评论的时候,有评论说这首歌的原曲是Lady Gaga的《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我就又找到这首原唱,同样的一首歌曲,不同的编曲方式,一种让人感觉快乐,一种让人感觉伤感。

我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并在新年伊始将我以前的歌单、收藏全部删除,并重新设立了诸如《快乐》《欢快》《悲伤》《激昂》等歌单,并开始有意识寻找收藏这些歌曲,将那些一试听就能明显给自己带来情绪改变的歌曲逐一收藏,放弃以往对某一曲风、歌手、节奏等等音乐元素的偏见。效果非常惊奇,本来今天周日,我又会在无聊中度过,什么也不想干,似乎也形成了一个习惯了,促使我写这篇博客的原因就是,我在躺在床上找歌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首歌:

这首歌大家肯定很熟悉,但也仅仅局限于开头的Ole Ole Ole Ole ,整首歌我是在今天才听了完整版,特别是里面那段枪声的合成声,以及沙雕式的合唱Football,特别令人振奋,本来吃过午饭正是血糖猛升的时刻,困意倦怠,这一听血液就冲上了头,拉上窗帘,一人在家伴着这首曲子,扭了半个小时,小汗微出,心情大好,立即坐下来写了这篇博客。

我有两点非常明显的感受,想要写下来分享一下:

1.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已经越来越难感受到快乐。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有可能是激素的逐渐退却、有可能是已经对世界不再那么好奇、有可能是世俗纷扰,总之就我个人而言,快乐的感觉越来越少,甚至连表达欲都变得稀少,这也可以从我博客的更新频率就能看出来,要知道,表达欲以前是我写博客的最大动力,好像一切都是熵增过程,在衰散和混乱无序。

除了黄赌毒以外的合法手段里,我试过香烟、酒精和咖啡,香烟是瘾,是生物碱,是伤害,酒精是短暂欢愉后的废话、失落和头疼,咖啡起初很好,但人的身体是巨大修道场,像是对待抗生素一样,我们逐渐形成了耐受,效用也在慢慢变小。在合法健康的手段里,歌曲也许是最后一根经济实惠便宜的稻草,这是我今年最大的发现,而且相对于咖啡的一,身体的耐受,歌曲的万,可以说无穷。

2.人生是体验,这话说得很大,准确地说是我不知道如何准确地描述这样一种发现。我只能举一个例子,甚至这个例子也不能完全准确:我们发明了生物技术、核磁共振,发现了免疫系统、观察到了细胞核、细胞壁等等各种手段,将世界格物到微观,并且肉眼可见,但早在二千多年前,释迦摩尼就发现了冥想,我们今天知道冥想能改变大脑灰质,有利于改善情绪,释放压力,释迦摩尼可不知道这些,他肯定是观察、体验、有用就这么干了,至于究竟是什么原理,他用他的语言解释了,当然受限于科技水平肯定不对,无法证伪,也就是说冥想这种行为,他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知道怎么做,并且做对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人类最早对火的使用,智人可不知道火的三要素,就像他们也不知道遗传规律,把马和驴子玩着玩着就弄出了骡子,骡子不能生骡子,没事,那就继续让马和驴子捣鼓。

我所说的体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流转

2008年的夏天,我在外兜转了一年,想要谋一条生活中的出路,于是到H市学习电脑技术。

H市是省会城市,母亲拼凑了一万五千左右的学费,这大概是当时父母身上所有的流动资金,如果记忆没有出现偏差的话,这一万五左右的学费应该还有几千是周转而来。现在来说,H市当然是无比熟悉的城市,但在我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这所城市相当陌生。它离我的故乡不远,开车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但在我的印象里,我花了六年熟悉了家乡三公里外的集市,又花了三年熟悉了家乡十公里外的小镇,前二十年的活动半径大部分都在这方圆十公里的范围。

求学需要有个落脚的地方,母亲找到了外公,外公当时在H市K大的一个实验室给人打扫卫生,我到现在都对“焦面光纤”这个术语非常熟悉,虽然我到现在也没能完全了解这个术语的意思。外公的家乡有个博士,主导了这个实验室的研发工作,带四五个研究生。外公年轻的时候是家乡的大队会计,曾给这个博士有过帮助,后来这个博士留学归来,主导研究工作后,就让外公过来给实验室看大门,做清扫的后勤工作。外公带着外婆,有自己的住所。于是,在求学的一年时光里,我就暂住在K大之中。

那时候的大学校园可以随意出入,现在不能了。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有汶川地震和奥运会,但都和我没什么关系,我每天坐901路公交车到小花园站台,走五分钟路程去文化宫五楼去上课,学域控、OSPF、Dreamweaver和Linux,现在看来这些技术都和我没什么关系,只是当时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虚假的希望,人生没有什么路可走,但总要走下去,仅此而已。

外公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母亲是大女儿。那一年春节,除了小姨一家,大舅、小舅以及父母我们全部在H市K大的实验室里过年,这也是我记忆中人最齐全的一年。大舅有两个儿子,从我的角度称呼为大表哥、二表弟,小舅有一个儿子,我称小表弟。外公、外婆、大舅、大舅妈、小舅、小舅妈、父母、哥,我,一共十三个人。我们一起拍了全家福,大舅烧了鱼,我们表兄弟们一起喝了酒,炸了金花。说了什么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火锅的热气腾腾以及人声鼎沸。我们应该是逛了K大的荷园,也不完全记得。大表哥学得是理发的手艺,给外婆理了发,二表弟学得是美容化妆和我一样,在找一个出路,小表弟那时候十岁左右,学习不错,是我们家族的希望,小舅退伍后先是在当地征兵处上班,后来下海和人承包了广电的布线生意,小舅妈照顾小表弟学习,继续留在当地征兵处给单位打扫卫生。我哥毕业后在一家半导体公司上班,在这一年因为金融危机被裁了员,父母和大舅大舅妈们一样,他们生于六十年代,十七八岁学了一门手艺,然后从农村去往城市,天南海北靠着这一门手艺养家糊口。

人生的聚散就从这里分径而去。

2009年,我从培训学校毕业,学校带我面试了一个卖域名、虚拟空间以及服务器的公司,做技术支持,我上了二十多天的班,没拿一分钱工资,主动离职,从此再没从事花了三四万培训的这个所谓的网络技能。后来装修、修桥、修路、造房子、造汽车,吹拉弹唱的在这个世界上游走。

2011年,母亲突发脑溢血,在医院ICU待了半个月,最后以不到五十岁的年纪离开了我们。

2012年,我哥结了婚,再后来遇到了一份出国工作的机会,现在定居国外。

2013年,清明节,外公过世,保留的唯一影像是在老家的屋外,我哥去看望他时拍的一个他啃着鸡爪子的视频。

大表哥和人合伙开了一个高档的理发店,生意不错,又开了分店,生意不行,分店倒闭,再之后炒股亏了几十万,年底了,现在应该是他最忙的时候,生了二胎。

二表哥和我一样,美容美发没学出个名堂,兜兜转转,误入赌博歧途,欠了网贷,卖了首付的房子,跑外卖、开小吃店、送货,至今单身,在老家。

小表弟高考前夕,压力太大,后来被诊断出躁狂症,发作的时候喃喃自语,不知所云,偶尔失踪。

小舅妈因为小表弟,有些抑郁。

小舅依然好赌。

大舅和我父亲一样,还在打工。大舅妈为了照顾大表哥的二胎,已不再和大舅一起打工,回来加盟了一个早餐摊。

2021年,外婆去世了。

人的一生,像是一粒随机游走的灰尘,在时间的维度上做布朗运动,我称之为:流转。

再见了,2024!

Zotero浅谈

今天开始将我的文档和文件资源管理全面转移到zotero,目前还在摸索阶段。

一直以来,我都是使用typora的markdown语法来写作,这个软件我整体上已经使用的比较熟悉了,之所以花这么大时间成本来学习zotero,是我渐渐发现了typora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是:它仅仅是一个文本编辑器,界面设计的非常精美,写字也是非常好的享受,但它不满足我的地方就是,随着文档越来越多,我疲于在建立文件夹中度过。

比如我想要阅读某个pdf文档,想要保存一个网页,想要建立索引,想要研究某一个主题,typora 不能将我的这些需求关联起来。

之前也研究过notion,虽然网络上各种吹捧,甚至我也一度找到些资料试着研究研究这个软件,但最后令我退却的一个关键点是:文档不是保存在本地。

众所周知,国内的网络环境恶劣,想要正确的浏览网站,经常需要翻墙,notion虽然没有被封,但notion的文件保存在云端,网络延迟就不说了,关于政治正确性的问题,这迟早是个隐患。而且notion的学习成本太高,里面新造了一堆关于块等各种概念,于我以往学习到的关于文件的编辑、写作概念偏离太远,我已经是一个中年人了,不太适应学习太超前的概念了,也早没有了为了求新而花大量时间去学习的动力了。

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我真正想要的是这样的一个东西:

1.方便的文档管理,文件太多了,文件夹建两个层级还能接受,但再往下建立,时间一长自己都忘记了。

举一个例子,比如我想要阅读《资治通鉴》这本书,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横亘在我眼前的有几个困难点

  1. 我的古文底子一般
  2. 我的地理常识薄弱
  3. 我的记忆力不好

于是我开始了我阅读《资治通鉴》的道路,我开始建立一个名叫“资治通鉴”的文件夹,然后在“资治通鉴”里再建立一个二级文件夹“资治通鉴书籍”其中有好几种散落于网络中的PDF版本,然后又找来好几种翻译版本的书籍,好了,我开始了我的阅读,遇到一个“履霜坚冰至”,这啥意思,我在网络上搜索起来,哦,原来是这个意思,不错,接着,很快我又遇到“一日二日万几”,这又是什么意思,继续查,哦,原来是这个意思,但是我的脑容量是有限的,这么庞大的著作,我要想完全从头到尾阅读下来,凭借脑子记录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又建立一个叫“阅读笔记”的文件夹,把遇到的不懂的都记录下来,记着记着也太多了,有时遇到一些写的不错的人或者事,想要写些感想,这种零零散散的记录越来越多。

有人说可以使用pdf的批注功能,我试了不好用。因为不太好查阅、索引和复习。

还有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可能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比如,古代的地名与现在的对照关系,古代的官职是什么样的大体与现在的什么官职能对应得上,古人名、字、号、谥号等等为什么这么复杂,这时候我又跑到一些学术网站上找找资料,对照着阅读,又下载了些文档,又做了些批注,这样文件越来越多,虽然文档不像电影视频那么占空间,但是这些由一件事发散出去的脉络,纵横交错,最后往往导致了大厦崩塌。

2.打标签、索引、归纳整理,梳理导出,阅读是输入,输入是为了输出,为了输出,就需要做这些没有技术含量而又机械的事情,虽然无聊,但也想要方便一点。就像你去炒股,你需要研究各种数据报表,这是必要而又机械的事,对于这样的事情,最好就是自动化,其次就是半自动化,总之就是图个方便。

3.最后才是输出,前面输入做完之后,输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直以来我喜欢typora的原因就是它的输出做得太漂亮了,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typora 不是输出,它是输出的工具,就像写字的笔,我对typora恋恋不舍其实和买椟还珠的行为没什么区别,虽然有各种不便,但是我一直忍着不迁移的原因其实就是一种买椟还珠的行为。

于是我开始尝试一些知识管理类的软件,直到遇到zotero,我才发现这就是我所需要的整个工作流的一个工具。

还在摸索,暂时趁手,希望精进!

面向读者写作

开通了微信公众号。

其实很多年前就开通了,只是账号一直闲置着。

写字作为我一个为数不多的爱好,是一个能让我体会到所谓心流状态的爱好。

博客断断续续写了十年,一直也没放弃过,可能也和这种心流状态有关吧。但博客一直作为我抒发表达欲的私人领地,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为追求流量而写。总是想写就写,想不写就不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自我阉割,追求的是一个自由表达。

但仔细想一想,其实博客写作还是希望有读者的,否则,单纯是为了满足表达欲,完全可以写日记嘛。通过博客写作,还是希望能找到些认同,认识些有同样价值观的朋友,彼此交流交流。

但其实我是一个不太善于交流的人,这么多年来,也有些通过博客评论、邮件希望和我联系的朋友,除了生活中的朝夕相处,在网络上我好像还没有发展过一个从陌生到强链接的友谊,比如从陌生到能到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吹吹牛逼的关系。

所以我还是一个比较拧巴的人。

大约17还是18年,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不知道写什么。当时,微信公众号还是邀请关注的模式,具体细节我不是太清楚,就是你得自己拉人,我记得当时很多人通过知乎、新浪微博拉人,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一度weixin、微信、公众号都成为了屏蔽关键字,然后发展出加V,加红♥的宣传表达。

然后又因为是公共平台,会有各种各样的关键字审核,监管等等,先要出来卖,然后还要自己拉皮条,最后还要自我阉割,所以从注册开通之后,我就一篇也没更新过。

但似乎从去年开始,微信公众号好像变更了些算法。以前,我的订阅号里只能读到我自己选择关注的一些人,但从去年开始,在我的订阅号时间线上会出现一些根据你阅读匹配的一些你并没有关注的号,也就是说微信开始自己拉起了皮条,如果你想在这个平台上卖,除了阉割阉割自己,剩下来就是耍起十八般武艺,把自己卖的更好。

我在今年的推特上进一步看到一些朋友验证了我的这个看法,他们说是流量池,你写的东西一旦进入了流量池,皮条拉的飞起。

这倒是令我有点兴趣。所以说人还是贱,我这篇博客当然也免不了充当老鸨的角色。

而你一旦放下心结,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有这样几点理由是我开始在微信公众号开始写作的原因

  1. 挣钱
  2. 寻求认同感
  3. 操练手艺

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吧

  1. 挣钱,我17、18年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他的一个基础功能,赞赏,这真是一个天才的设计,和当年起点开通付费阅读一样的天才设计。我仔细追忆我的写作经历,能让我这么多年写字的一个巨大源动力,是曾经收过带信封的稿费,那是08年左右,我无意中通过我的163邮箱给一个不知名的杂志投过一次稿,后来被选用,收到过200带信封邮递汇款的稿费,但没收到样刊,后来163邮箱被盗,我连底稿都找不到了。但我清楚记得,当年收到过稿费的那种喜悦,甚至一度以为自己以后可以靠写字为生。这件事当然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但这种金钱的肯定对于当时和现在的我来说都意义巨大。要知道,从别人口袋里正大光明的掏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 寻求认同感,其实和1一样,金钱的肯定其实也是一种别人的认同。这似乎是我某种心理上的缺陷,我并不能完全独立,我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同来找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我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当然了,我一直在努力克服这种心理缺陷,克服这种心理缺陷其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构建自己强大的价值观,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观察认识体验这个世界,另一种是获得更多的认同,这样当否定打击你的人出现时,你知道你并不是一无是处。目前来看,前一种更难,毕竟从众还是容易一些。而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平台,寻求认同感还是容易一些。

  3. 操练手艺,写字的确能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但我曾经也试着写过一些小说,都是无疾而终。构建一个框架,填上上百人,对我的水平来说还是太难,非我所能胜任。我目前也就能操练1500-2000字左右的水平,所以我将目光投到非虚构写作上来,而微信公众号对我而言就是比较适合的平台。

在博客写作这三者的关系是操练手艺(满足自己的快乐)>寻求认同感>挣钱,而在微信公众号上写字,当然是一个面向读者写作的过程,这三者的关系应该是挣钱>寻求认同感>操练手艺,当然如果手艺太差,估计也挣不到钱,所以这三者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所以,假如你读了这篇博客,并关注了我的公众号,看到了超过四十个字的标题,也不要太惊讶,这只是我在操练手艺过程中的模仿学习。

一件小事

燃气灶坏了。

表现的症状是:打不着火。

搬来新居的地方已有三年,偶尔为了改善伙食也做饭,放假期间突然打不着火。彼时,牛肉、排骨血水已泡,急等焯水放入刚买的陶瓷炖汤煲来一场水与火的交融,然后熄火了,燃气灶的开关按钮啪啪的按着冒火星就是没有火,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为什么没有火了呢?我问自己,谜底肯定不在谜面上,我在抖音上搜了下:燃气灶打不着火的原因,跟着视频检查了点火器的高度、内环火盖的积碳以及调整了风门的大小,结果统统不起作用。

当一个人彻彻底底失败的时候,他就会寻找出路,我开始了逻辑推演:

首先,燃气灶有两个灶头,而且我平时使用灶头的频率不一样,一个灶头坏了,不可能另一个灶头也同时坏了。所以我之前对着视频的调整应该是白忙,能同时造成两个灶头都打不着火的原因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没有燃气,另一个是没有电。

然后我检查了燃气的开关阀门,没有问题,又检查了燃气热水器的使用,也烧的正常,说明燃气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剩下的只可能是燃气灶下的电池没有电了,但是按点火旋钮的时候,明明能看到点火头上滋滋的冒着蓝弧光,这误导了我,我打开了橱柜门,拆掉了燃气灶下的两节1.5V的大电池,这么浓眉大眼的两节大电池没道理用个三年就叛变了啊?

但是它就是叛变了,我原来以为这个电池的作用就是给点火头以电子,就像打火机一样,没想到这电池还要为燃气灶下的电磁阀提供电力供应,这是我后来搜燃气灶结构图了解到的,但在那天,只剩这唯一不确定的原因,我虽然不确定,但这是唯一剩下的原因,于是我重新买了两节电池装上,好了!

这种修好小电器的快乐和我上次用手摇下水道疏通软管捅开下水道是一样的。

毕竟省了好几百嘛

亚细亚的孤儿你就继续哭泣吧

说实话我挺喜欢王志安的访谈节目的,最早在国内的《局面》,以及他流落海外创办的《王局拍案》,王局拍案也是我在YouTube上长期订阅追更的频道之一,没想到最近王志安因为台湾大选的一些言论遭到网暴,被迫道歉,几至流离失所,说实话我很同情。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王志安在采访台湾大选的过程中参加了一个台湾本地的脱口秀节目《贺珑夜夜秀》,然后被民进党攻讦说他歧视残疾人,然后被取消签证,五年内不得访台。

最早我是在微博上看到这条信息的,说实话说王志安歧视残疾人,以我多年对这人的观察,我是不信的,然后我就看了整期的《贺珑夜夜秀》,二十多分钟的访谈里没看到王志安有歧视残疾人的言论啊,我有些疑惑:是不是我看的这期因为节目组的压力被迫剪辑重传了?没有,然后我在推特上看到了说王志安歧视残疾人的视频截图,视频文字如下:

王:政治竞选的舞台像是演唱会现场,有歌星,然后有前面铺垫的,还有把残疾人推上去煽情的,我们大陆原来也有这种节目啊,就叫《艺术人生》吗,还有春晚吗,都说泪点要来的时候音乐一起,然后那个残疾人说呃这个支持民进党。

这段话哪里歧视残疾人了?但凡有点脑子,学过汉语的都知道,王志安的意思是:民进党利用残疾人博同情拉选票。王志安对这种利用残疾人的政党所采取的选举手段不耻。

但是没有用,那些民进党的支持者彷佛一瞬间集体高潮,势不把王志安弄死不罢休:公布王志安在日本的公司名称、法人、住址、员工信息,甚至到王志安公司楼底下蹲点。王志安怂了,王志安在道歉视频里说了:他自己已经流落海外,肯定是回不去了,但是他的团队,他制作节目之后的那些幕后人员还有家人朋友,还需要回国,他不能连累他们。

你们看看,这种所谓的民进党所采取的手段多么熟悉,多么卑劣,代表台湾民主的政党其实和阿共一丘之貉,一个藤上结不出两个瓜!

说到歧视,在《贺珑夜夜秀》里还有这样一段对话:

主持人:现在学生因为玩抖音,开始学会讲支语,你听过支语这个词吗?

王志安:没听说过

主持人:就是中国人讲的话啊

王志安:啊,中国人讲的话叫支语啊

主持人:用字用词

王志安:支是哪个支啊?

女:支那的支

王志安:支那不是也包括台湾吗?

主持人、女、观众哄笑

王志安:在日本人眼中支那包括台湾啊

女:真的?

王志安:真的

听到这一段,我整个人都起鸡皮疙瘩,那个露出深V大胸的女的掩手捂嘴张开大牙一脸疑惑的:真da er!我生理性厌恶的同时惊觉中国与台湾的割裂竟如此之深。

但凡有一点点常识就知道“支那”这个词是当年日本称呼中国的歧视性用词,早在还是大清、中华民国的时候,你即便不承认中国,你们台湾始终还挂着青天白日旗吧,中华民国也不认?忘记了台湾被日本殖民的时候被叫做“南支那”?还好意思让日本也封杀王志安,这他妈和认贼作父有什么区别?

我以前还对台湾的民主略有期待,也曾觉得他们可能是华人之光,直到看到那一堆哂笑的观众,乌合之众,去他大爷的华人之光!

相信

2023年快要过去了,我很怀念但也不太想重来一次。怀念的是时光流逝,不太想重来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令人悲观失望的事。这一年年初时身体持久的抱恙,曾让我一度陷入焦虑和轻度抑郁,然后是几次考试的失利、投资的得而复失、人事的纷争纠缠以及持久的自我怀疑,这一年大部分时候我感觉到身体缺少能量,持久的睡眠,持久的无所事事虚度。

年终岁末的时候看了一本渐冻症患者蔡磊的书《相信》,我不知道这本书究竟是不是蔡磊自己执笔,或者他口述由别人整理加工,但读这本书的体验和当年读余华《活着》的感觉是一样的:你静静的坐在那里,五六个小时过去,天光昏暗,你在死神的覆雨翻云之间无能为力,只觉鼻息阻塞、胸腔压抑,久久不能平静,就像福贵最后选择活着是活着的理由,蔡磊选择相信是相信的解释,因为除了如此,别无他路。

年轻时候我对死亡是有过浪漫想法的,那时候看到海子、看到张国荣、看到科特柯本,觉得生命就该燃烧,不该等到灯枯油尽。等看到、听到、经历过的死亡太多,突然转变了对生命的态度:你来世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你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过去的自也不必留恋,你拥有的只是体验此时此刻,无论喜怒哀乐,你所能把握的也只是此时此刻,无论悲欢离合,你所能相信的也只能是此时此刻,无论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作为一个亿万富翁,蔡磊在《相信》这本书中有写过这样一段插曲:做为世界第一绝症,蔡磊在得了这个病后自然免不了被江湖郎中千奇八怪的手段所诈骗,骗得多了,有时候又实在拗不过朋友的一番拳拳好意,于是就让身边的病友先去免费体验

大姐每周来治疗一次,我也希望跟她确认前期治疗的效果,于是约了她一起见面。

……

“不过腿还那样……腿没劲儿……”大姐含糊的发音还没落地,突然被“师父”打断:“那天不是已经给你治好了吗?你这两天又干吗了?是不是自己又熬夜了!”

接触两三天下来,“师父”始终是和声细语的,突然训斥的语气把我和夫人都吓了一跳。对面的大姐立刻闭了嘴,不敢再吭声,一双眼睛在全屋人之间扫来扫去,无处安放。

我之前曾多次和大姐电话联系,每一次她都很肯定地说“有效果”,语气中的笃定听上去并不像是编的。

但今天这个场面,我终于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在评估治疗效果时,治疗者会反复引导你相信你的手臂抬得更高了,你的手指能比以前伸得更直了,你的全身经络更通畅了。这些话无不会给病人强烈的心理暗示,慢慢地你也会发自内心地觉得“真的,手臂更高了,手指伸直了,经络更通了”。说白了,信则灵。你相信治疗有效,就真的有效。

然后我一下子想到了以前读《人性的弱点》这本成功学巨著,我总是读不下去,我记得在第一章还是哪个章节,大概意思是卡耐基说一个销售每天醒来就对自己说我要做销售冠军,我要做销售冠军,然后最终果然成为了销售冠军。我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骂:这他妈不是骗人吗?我还想成为国家主席呢?遂将这本书抛掷不读,因为我心理压根不相信这杜撰的故事。

然而心理学的这种安慰剂效应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即使你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剂,安慰剂效应也依然存在。蔡磊在后来搬了家、改了名,当然渐冻症肯定是没自愈了,但是有了这些安慰剂效应,有了这些心理暗示,大脑松果体分泌出了更多的褪黑素,之后居然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失眠。

这段在《相信》中不起眼的小片段让我突然开始审视起我自己,因为在我前半段的人生中我对这个世界充满警惕,把我不相信作为我的处事原则,也许是经历过太多失败,又或许对某几个失败刻骨铭心,我总是会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所以我对我身边的人、事、物始终处在局外人的角度去看。

也许,我该换一个角度了,这是整个过去的2023年我最大的收获和启示。

老罗和老俞

我后来对我年轻时候所笃定的价值观已不再那么执着,当然也不是完全否定过去,那样强烈的与过去的自己割裂,作为我来说太痛苦,而人总是在趋利避害、避免痛苦,所以我走进了随波逐流的中年:我不再试图改变别人,我连我自己都改变不了。我所能抱有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看一看他们都做了什么,就这么看着,因为时间还很长,在我有生之年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最早知道老罗是在王小峰的博客看他的吉林大学演讲,那时候我应该二十出头,刚刚步入社会,在快两个小时的段子里我对:说来也怪,虽然校园里没有风,但五星红旗依然飘扬在校园上空以及在所有和我换毛片的人里面你是唯一一个没有用短片冒充长片忽悠我的这种以前不知道叫啥现在大约可以被定义为脱口秀的东西很上头,如果记忆没有出现偏差的话,我甚至和一个姑娘在网吧包夜靠老罗的段子打发长夜。

后来和很多人一样,我们听老罗语录。老罗语录里的确可以让一个三观还没有定型的年轻人思考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我在我自己的国家为什么要暂住,我想长期的住行不行以及生孩子骨子里和吃饭拉屎睡觉一样是天赋人权,没有权利强行禁止别人生,听懂了吗?

我来自农村,在我家乡大部分家里的男丁都是手工艺者,每年过完元宵,基本上全都是前往北上广深讨生活,在过年时候的话事里,常常能听到逃避查暂住证的事,我甚至能想起来我堂哥绘声绘色描述起他从后墙纵身一跃,从老警眼皮子底下溜走的侥幸,小时候觉得是堂哥身手矫捷,不惧执法,但却从没想到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要暂住这种国民的悲哀。

然后是计划生育,我识字的时候校舍后面的墙上已经早早刷上计划生育,人人有责,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觉得人多了资源吃不消这种逻辑的合理性,殊不知我自己就是计划生育的侥幸者,作为家里第二个孩子,生我的时候,家里大门被翘,家里的家具和饭桌被掳,然后是罚款,然后是黑户,在农村里我到我奶奶过世前是没有土地的,我们家五口人,但只有四个人的地。

所以人到二十多岁第一次听到这些语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会让你陷入到一些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有思考就会有取舍,有取舍就会有沉淀,有沉淀就会形成一条脑通路最后被我们称之为三观的东西。老罗在这方面的确对我影响很大,我对我自己一些很执拗的观点,往前捯,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老罗,比如不信中医等等。

我对老俞不是很熟悉,作为一个小镇非做题家我还没有走到认识他的阶段就早早进入了社会。了解到他是在去年的双减政策出台后看到的一条新闻:员工顶格赔偿,收上的学费全额加违约金退款,桌椅全捐。这条看似普通的新闻,你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同行就能知道有多了不起。

然后我就看了些他的视频和他写的书,比如《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然后发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也源于我所经历过的一些人事。这些人事可能大部分也都遇到过。

我念书的时候有个朋友A,家境贫寒,相貌平平,读书的天资也不算太高,甚至连交际能力也是尔尔。然后我眼睁睁看着这个朋友一步一步取得中人以上成就,然后经历过的人事多了后,我就发现那些成事儿的人似乎都有这两点特质:耐、磨,这两个特质年轻的时候我是不屑的,那时候我欣赏佩服的都是天才型的选手,是那些不用看书、一点就透、上手就来的人,觉得这样的人才是人才,是祖师爷赏饭,天选之子。

但渐渐的我就不这么看了,一个人无论境遇顺逆,能够忍耐不坠,一个人能在乱花渐欲中能执着一处,不断精进,这或许才是普通人的那条不匿于茫茫尘世之中的道路。

老俞高考考了三次,常年在北大垫底,全班硕果仅存的唯一一个没出过国并被北大开除教职的后进生,愣是一步一步取得了在世俗意义上超过他们班大部分人的成功企业家,愣是在新东方遭遇灭顶之灾又创造出东方甄选带领新东方股价逆风翻盘,有时候我都觉得他真有点曾国藩的意思,忍耐力和抗击打能力以及逆风翻盘能力超强,远远不是老罗口中的铁公鸡。

相反我渐渐的发现老罗倒是志大才疏了点,行业冥灯的梗就不说了。要真这么牛逼的话,三十多岁时也不至于给老俞写万字求职信,不管他自己是怎么解释“知遇之恩”这个词,但老俞能给一个高中肄业生个机会,格局自是不会低。另外作为忠实的前锤子手机用户,在锤子手机倒闭了之后,我还没看到老罗爬起来,可是老俞在新东方后已经走出来了,当然时间还很长,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似乎还有一条试金石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被我所相信:一个人怎么说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么做。

我们还是一起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一点点去努力做事吧!

时间的公益

很早之前知道土木坛子这个独立博客是在勺子的博客,后来勺子断更了,刚刚搜索了下,发现似乎连域名都不复存在了。作为难得能长期更新而且言之有物不为流量而写的独立博客再加上名字特别好记,所有时不常的我都会主动输入 https://tumutanzi.com 的域名直接访问。

我对土木坛子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知道他是研究水泥的,是个博士,留过学,回国后应该是到过国内某地产商工作,人在深圳,后来又做了老师。知道他从小山村出来一步一步从国内到国外,又从国外回到国内,字里行间是个老派的博客人,我对老派的定义是:仅仅是想写,有分享欲望,但又不为什么而写。

我还记得当时似乎在某篇文章问他当时是如何学英语的,啃了多少年做到英语阅读无障碍的,我记得他的回复是读它,听它,说它,没有什么比亲自参与有效了,然后又补充了下说:当然,刚开始肯定很痛苦。

我一般看别人博客很少留言,这和我生活中的性格很像,仅仅做个旁观者就可以了。然后很早之前我在土木坛子的博客上看到一个公益:是博主做的一个对自己家乡也是他小时候待过的小学的公益捐款项目。

我当时觉得很有意思,看到买书,买积木,甚至还请自己表叔做课桌椅,他接受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捐款,微信支付宝各种外汇甚至还有比特币,他用他博客的AdSense广告收入以及偶尔一两个小企业的赞助,账目公开透明,用个excel表格托管在微软的onedrive上。详情见:公益 – 土木坛子 (tumutanzi.com)

但是一开始我只是看看热闹,并没有参与。然后今天我访问他的博客,看到这个公益项目居然还在,再仔细看他这个公益的网页,从第六期到第七期中间间隔了七年,我不知道这七年间发生了什么,但从2012年到2016每年一期,到最新一期间隔七年,我甚至一度以为他的小学也像很多个小学、初中、高中一样,源于人口减少,源于城镇化,消失在茫茫中国人口的迁徙之中,但是没有。所以我很开心,我也想参加一下。

我最早学到“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这句话也是从他博客上看到的,所以我就想把这件事当作我个人的一个长期行为,设置一个小小的捐赠金额,每月执行一次,为他的善行添一点小柴禾。

穿过激荡的洪流

看到某明星抑郁症自杀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熟悉的人。

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女生,初入学时一切正常,成绩中等。大约是高二下学期或者高三伊始,具体时间记不太清楚了,在某天下午突然情绪失控,当时是在一堂数学课开始前,数学老师已经站在教室外,不知怎么地,这个女生突然站起来,大吼大叫,视若无人,甚至有点歇斯底里,这种情绪失控和一般意义上的情绪失控不太一样,一般的情绪失控是针对某件事,事后能平复。而这个女生的情绪失控,似乎并没有针对什么事情,而且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就是“神经病”。后来这个女生休了学,后来也听说去了本市的精神病医院治疗,只是不知道后来她怎么样了。

另一个是我的一个表弟,从小患有哮喘,在当市的二中学习,成绩不错,也是在高中时期,突然有一天情绪高涨,乱砸东西,并伴有幻觉、妄想,听我父亲说,这应该是遗传,因为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小舅在青春期的时候,也曾有过一段“神经病”时期,曾经自己烧过自己的被子,然后在某一天又突然自己好了。表弟的病经过诊断叫躁狂症,是一种情感障碍,现在经过药物治疗也算缓过来了,不过经此折腾,我小舅妈快被折磨的抑郁了。

我不是医生,对抑郁和躁狂这两类精神病的成因不太清楚,但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几乎没听说过少儿时期有抑郁或者躁狂之类的报道案例,作为精神病的其中两类,我觉得这两类很大程度与激素的分泌有关,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很难能真正理解这种疾病。但是从种种抑郁症患者的表述里,我觉得他可能是我的某种经历的放大版。

三十岁之后的有几年的其中几个月里,我常常对自己的认同感极低,什么事情也不想做,莫名感到无限悲伤,然后我的大脑会给自己一个指令,让我放下所有,沉浸其中,然后在这种悲伤的情绪释放后自己会感受到快乐。有时候在早晨,有时候在深夜,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然后是间歇性的失眠,虽然很多时候理性已经告诉自己不能再想了,但是不受控制,脑子里的声音一直在自说自话,不断重复,直到精疲力竭。

我知道自己绝不会是抑郁,这种种表现很可能是激素调节下的产物。而据此我认为抑郁就是这种激素调节失败的指数型放大版,如果长期沉溺其中,的确,死亡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可能自杀反而是一种解脱。

我还有一件事的经历也可说道,这件事算不上光彩,就是打架,这是成年后唯一的一次打架。

那次是在一个公司的门口与一个保安发生了争执,细节对错略去。直到现在,我都能清楚记得,当我决定使用武力斗殴的时候,脑子里奔涌过去的洪流,一瞬间像野火烧过,精神、肌肉高度紧张,刹那间想置人于死地,与人摔倒在地与柏油路面擦伤的疼痛丝毫不觉。

发育时候,激素飞涨,衰老时刻,激素回落,在这一片洪流起伏中,我们能掌控的微乎其微,我们是它的奴隶,也是非理性之来源。

自愈

有点不敢相信,也可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折磨我快九个月的疼痛在慢慢痊愈。

在遍历了药店所有缓解、治疗疼痛的药物后,我放弃了化学疗法,我想要不咱再试试物理治疗?久病之后,我将自己当成了实验品,就像最初的时候玩电脑,随便折腾,不行就重装系统。

美团上下单了个筋膜枪,开始了震动治疗,起初也并没有什么效果,只是在痛点位置持续不断的震动还比较酸爽,一两天后似乎有点效果,但我怀疑是这种高频度的震动导致的麻木,然后是充足睡眠,每天睡到自然醒。再然后,我突然想到,在我遍历药物的过程中,只唯一感到有点效果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于是物理化学齐上阵,先抹一点药膏,吸收后,再用筋膜枪震动。

然后我就感觉肩胛骨那个深处位置的疼痛开始减轻,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因素,那个痛点位置开始消散,只有牵扯着肌肉的筋索还有些拉扯痛感,但现在的疼痛已不如最初的持续不断,不刻意关注已不能觉察。

但我始终还是认为,有可能仅仅是自愈,与我做的这些努力没有任何关系,也许是天气变暖,也许是痛感神经被折磨的开始粗壮起来,大脑对这样的疼痛选择性忽略,总之,我感到快乐起来。

我们这具肉体开始慢慢朽烂下去,衰老和死亡是个缓慢过程,一开始可能只是肌肉的松弛、莫名的疼痛,然后发展到器官的衰老、脏器的病变,眼耳鼻舌身意渐渐退化,不再充满对世界的好奇,最后才是化作尘土,这是一个过程,过程的意思是:某一天醒来,金黄的落叶已堆满心间。

我已经荒废了有段时间了,我一直有的执念还是想要做一点点事情,所谓的做一点事情,是自己能有所成长。而时间不多了,看民国史的时候发现100年前中国还有皇帝,仅仅是100年前,此生也忽焉。

肉身道场

长久的肉身疼痛能将人的心情不断跌落到谷底。

源自去年十月份的肩胛骨与锁骨深处未知的慢性疼痛,已经折磨了我快八个月时间。在这八个月的时间内,能想到的方法用尽,能求到的医院多次,全都无功而返,自愈缓慢。

而这种疼痛还只是持续的微痛,这甚至能让我想到史铁生年纪轻轻双腿瘫痪想死心的不虚。如果一个人长久被疼痛折磨,我想大抵他是要患上抑郁症的。

临近几个月我已完全不能集中心智,能完成正常的上班已经拼尽全力。常常回到屋子,抽上一根烟,捏一捏手机,就有一种想要立时躺平的愿望,往时我还总会找点兴趣爱好发散发散,读一读书还能静静看上个把钟头,现在已几无可能。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写过一个字,没读过一页书,电视剧倒是翻看了三二,体重飙升,精神涣散。

好像一首歌中唱到的大厦坍塌。

好在与自我相处了多年,我还有些自我解救的方法。

周六周日调整,今日请假,下午去理了头发,去洗了牙,将屋子里的不要或者不知道要不要的东西能扔的尽量扔了,扫地拖地,给花浇点水,给炉点上檀香,衣服洗尽,洗澡,换上干净衣物,泡上一杯新茶,吃了一粒双氯芬酸钠,然后打开文档,写上一些成片的字。

以前听到一个词:肉身道场。我想是妥帖描绘我们这具肉身的词。

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我们在不断地丧失掉我们的肉身,像是修行的道场。世俗看像是一条起点为横轴终点为横轴的钟形曲线,形而上的看则像是太极图。

我能感觉到曾经拥有的不断地在失去,于是从最初的未知、懵懂、惊觉、惶恐、试握、挣扎、妥协、放弃、归寂。

人生倘若旋转木马多好!

一门生意

晚上在老表群里聊天,无意中聊到chatgpt。年纪最小的表弟想要弄个chatgpt的账号,找我。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就国内的网络环境想要顺利用上chatgpt千山万水,因为你至少有下面几道坎要过

  1. 需要会翻墙
  2. 需要接码平台
  3. 需要国外支付信用卡

但是架不住表弟央求,就把自己的clash订阅链接分享给他,让他学会了翻墙。然后我又想起我之前有个别人做过的体验版的freegpt,在chatgpt上套了个壳的网站,给他体验体验就拉倒了。毕竟对于不少人来说,也就是体验个新事物,体验新鲜感而已。

但是随着知道这个网站的人越来越多,freegpt晚上的体验贼差,动不动宕机。表弟就让我给弄个官方的openai的账号,我就头大了,实话说能力不够,但是我知道淘宝上有,之前在twitter上看到有不少在twitter分享如何在淘宝上购买账号的文章,我就让他自己到淘宝上买一个账号拉倒。

过了一会儿过来和我说,被骗了39块钱。

我是一头雾水,按照我的理解,你在淘宝上购物,钱是在支付宝中的,有诈骗可以申请退款啊。但是没有,他是先被引流到微信,然后付款,然后就没下文了。

我早知道关于chatgpt的账号注册和开通plus在国内已经是个大生意了,但是具体怎么玩的,流程什么样的还是不清楚,于是我就自己体验了一把,根据我的判断,我找到的这个商家很可能不是骗子,而且这门生意的确很有搞头。

目前在淘宝上你输入关键字“chatgpt账号”是搜不到商品了,已经全部下架。但是这个哥们采用的是偏门的方法,这个方法在疫情期间购买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也同样有效,就是故意用错别字。我们知道电脑键盘上字母T的左边是R,你在输入chatgpt很可能就会输成chargpt,当然了chargpt的搜索流量肯定是不如chatgpt了,毕竟搜错的也还是少数,但也正因为是少数,这个关键字就会比较安全。而一旦淘宝平台屏蔽了chatgpt这个关键字,可以说任何输入chargpt的都是他的客户,因为chatgpt太火了,每天这么大的搜索量,肯定会有一堆人搜到他的店铺。然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截图

他至少利用了三个方法

  1. 小站群
  2. 错别关键字
  3. 手写图片

这几个方法都巧妙的避开了淘宝的审查

我试着联系了一下,想要体验具体的购买流程,在他给我的微信截图中,甚至还教人翻墙。收费标准是

  1. 注册账号88
  2. plus会员260
  3. 如果再卖卖VPN,一单生意下来估计能有个300左右的收入

还是相当不错的生意的,只是有喝茶的风险。

有时候也感慨,就国内这网络环境,每年要为墙贡献多少GDP

碎碎念

昨晚忙到三四点,浅浅的睡了一觉,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有点超频。目前状态不好,但是还可以写一片博客记录下关于折腾博客“碎碎念”板块的过程。

一直以来我都想在博客上加一个类似微博或者twitter发言框功能。十几年前我还是比较喜欢在公共平台上发言的,但是后来渐渐发现在公共平台上能动不动与人吵起来,你看我像傻逼我看你也像傻逼这种相看两厌的状态,有时候吵不过更是心生气馁,有时候也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见识浅薄,更多时候是随着年龄渐长,表达的欲望少了,加之平台表达的不自由、关键字审核,索性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在表达欲膨胀的时候,写写字,算是一个少有的能坚持下来的爱好。

但是即使是一篇一两千的文字,有时候也需要一两个小时的写作时间。在写字上我对逻辑、实例、论证等等方面钻研甚少,主要是文化水平低想提高也不得窥径,我写字主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所以只对一个方面有要求,就是文字至少读起来要爽,所以很多时候在写的时候,就是边读边写,不断往前来回读,这就导致渐渐力有不逮,写不下去了。

去年有几个月的时间,我甚至写过几句话的博客,甚至有时候仅仅是一张图片,主要原因就是:情绪有了,也想表达,但是写不动了!

所以很早之前我就想能不能在博客上实现一个这样的功能:有一个页面,页面上有一个输入框和一个提交按钮,点击提交后文字就直接能按照微博个人主页的展现形式出现。有整个思路的时候就老老实实写一篇博客,有情绪但是思路不够的时候就写一篇微博,甚至可以作为自己的闪念集结地,因为很多时候似乎很多人都有别人弃之如草芥,我视之如珍宝的闪念,不记录下来也就忘了,我们似乎都有我执的状态,这个不记录下来,忘了也就忘了。

但是我不会技术,没能力实现这个功能,也曾找过wordpress的插件,但也许是搜索能力的问题,找到的都是类似一个twitter的外挂功能插件,即在twitter上更新,同步更新到博客这个页面,这不是我想要的功能。

希望未来能有口饭吃 的启发下,我想能不能找找ChatGPT帮我实现这个功能,按照我的理解,似乎这个功能就是一个几KB php代码的问题,于是我在昨晚开始和ChatGPT彻夜长谈。

在长谈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似乎几KB的代码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个前提是在我完全不懂代码的情况下。一开始ChatGPT没明白我的意思,后来在我的测试过程中,不断给它加限制条件,最后弄出来一个Demo,基本上实现了我的要求,但是使用的过程中我发现:1.博文不能删除 2.行间距太小 3.生成的页面排版太丑,丑到我不能接受,于是在原来基本要求下,又涉及到修改主题style.css的文件,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两个小时了,我渐渐失去了耐心。这就好比一个教授给一个1+1还没有弄明白的孩子讲相对论并要求孩子写出相关研究论文,的确有点太难为人了。这时候灵光一闪,我问:wordpress有没有类似twitter输入框的功能插件?它说有,让我注册twitter,获得API Key等等,我知道问题又问错了,我加了一个限制条件:类似twitter输入框的功能,不是twitter的widget,它给我推荐了BuddyPress插件。我一试,完美,就是我想要的功能。

至此,我博客心心念念想要的碎碎念功能正式上线。

然后因为用脑过度加上兴奋,始终难以入睡。脑子里不断的想,我要怎样利用ChatGPT,它能怎么帮助我,躺在床上,脑子浮在半空,一会觉得这个可以试试,一会觉得那个似乎也行,一会又觉得还要再多看看别人已经折腾出什么出来了,一会又觉得我可以开始干这个了,这种极度不健康的烧频状态似乎很多年都没有过了,就是在黑夜里,你一下子蹦起来,他妈的还能这样干,然后又冷静的告诉自己赶紧睡觉。

结果这一整天浑浑噩噩,像条丧了气的狗!

希望未来能有口饭吃

去年夏天学英语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好的字典《Merriam-Websters Visual Dictionary 》,即韦氏可视化字典。这本字典通过图片的形式剖析各种各样名词的细节,比如门,它会从门框、门扇、横档、说到上冒头、中冒头、下冒头,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即使是不学习英语,也能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名词的细节有更深的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我本来的愿望是每天学习一张图片,将里面提供的单词,翻译一下,然后趁着闲暇的时间看看,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这些专业的名词,如果不了解读音,那么对记忆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负担,但是当我打开excel表格,抄写单词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单词输入当然是没有问题,对于音标的输入则非常麻烦,我们中文的输入法是将音标列入到特殊符号中,想要输入每次都需要调用,每次输入的数量还非常少,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程序来解决当然是非常自然的。

问题是:我不会编程!

于是我通过搜索,的确这个问题不是我一个人遇到,也许是我的搜索能力不强,我找到的解决办法是水木社区一个很早之前的帖子,但是这个方法现在失效了,网上很多其它的方法也基本根据这个帖子来改编的,但是无一例外都失效了。我找我学程序的老哥帮忙,人没有时间,当然了他也知道我干什么事情三分钟热度,热度下去就忘记了这件事。的确,因为没找到什么好的方法,我就放弃了。

时间来到今年chatgpt的发布,一开始我浏览推特的时候,听到这个词,没什么感觉,我今年35岁了,已经不大对什么东西感到太多好奇,也就是早早丧失了童真。我有时候也纳闷,我父亲为什么学习手机的操作会那么慢,实话说他是跟着时间成长的,我想大抵也是同样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身边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事情早已丧失了好奇心,我们也概莫能外。

但是随着我浏览推特发现chatgpt这个词在我首页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我好奇了,然后鬼使神差的,有一个网友提供了一个不需要注册账号的网站 freegpt.one ,我试了试,惊讶了!当然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的问题,比如之前网上流传的:“避免孩子浏览黄色网站,给我一个屏蔽列表”比如“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吗?”等等,回答的游刃有余,油腻十足,左右逢源,甚至让我一度以为在网线之外,有一个人坐在那里。

然后是一个夜晚,我在即将睡觉前想起了我去年的这个“将excel表格中A1列的单词,自动在B1列列出对应的音标”这个问题,问了问chatgpt,它一眨眼的功夫给我生成一段代码,我有些惊讶,起身打开电脑去试,但是因为涉及到程序编译环境的安装,还比较麻烦,我将这个问题留到了这个周六。

然后在今天下午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搭好了编译环境,在经过不断的测试、编译、限定问题词汇,我完成了这个看起来简单的目标。代码如下:

import openpyxl
import eng_to_ipa as ipa

# 加载 Excel 文件
workbook = openpyxl.load_workbook('words.xlsx')
ws = workbook.active

# 遍历单词列表
for row in ws.iter_rows(min_row=2, min_col=1, max_col=1):
    word = row[0].value

    # 获取音标
    try:
        phonetic_symbol = ipa.convert(word)
        phonetic_symbol = f"[{phonetic_symbol}]"
    except ValueError:
        phonetic_symbol = "Not Found"

    # 在 Excel 表格中添加音标
    column_letter = 'B'
    cell_reference = f'{column_letter}{row[0].row}'
    ws[cell_reference] = phonetic_symbol

# 保存 Excel 文件
workbook.save('words_with_pronunciation.xlsx')

效果如图


我又想起了我之前看的一本叫《模型思维》的书,我因为数学底子弱,虽然老是想要看,但是每每看到第一个模型【正态分布】的问题就放弃了,比如书里提到的:“大事件是非常罕见的,与均值距离超过五个标准差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200万分之一”,我就纳闷,这200万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搜索到的图片解释都只到[-3u,3u]即3个标准差的概率,我不会算,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当然是看不下去了。

但是把这个问题抛给chatgpt,从头给你梳理,不懂的再问,再给你解释,简直就像请了一个高级的私人教授手把手教你学习。

我震惊了,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是这次可能真的是奇点已至,alpha go的时候,我写过相关话题,但是震惊归震惊,似乎对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但chatgpt可能真的会改变这个世界,希望我这个底层土鳖在未来还能有口饭吃。

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股票投资的散户群里经常有这样一句话:要信早信,早信能赚钱;要不信始终不信,不信不亏钱。这句话的佐证可以参考以岭药业的股价:2022年疫情放开后的一段时间,连花清瘟胶囊背后的药企以岭药业从18元起步一路飞升到54,随后再回落到目前的29。这说明一以贯之价值观的重要性。

你们知道我是不信中医的,但这个价值观能否经受住考验?事实证明,不能。最近发生的一段小事,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事情发生在去年十月份左右,我因为搬重物,右臂抻了一下,然后在胸大肌和三角肌的连接处莫名疼痛。疼痛不严重,我知道既不会是脱臼也不会是骨折,运动自如,只是在手臂抬到固定位置时会疼痛,比如手臂处于键盘打字的姿势,疼痛也不是不可以忍受,我查询了些资料,对于这个问题除了自愈没什么好办法。于是一开始我也就没在意,等待着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突然某天大发神迹。

可是,也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自我修复能力差了还是什么原因,总之这个疼痛一直没消失。你们知道有一种酷刑,说是把人绑起来,在这个人头顶悬着一桶水,桶底有个洞,连续不断的滴水,昼夜不歇,说是比什么辣椒水、老虎凳厉害多了,我没体验过,但我大体知道水滴石穿的力量。也就是说我这个疼痛看起来不严重,但持续不停,昼夜不歇,最终我开始无法忍受。

我先是买了点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等非甾体抗炎药,效果都不错,吃一粒,保一天,但是药效一过,立马还是疼痛。看着这些药的说明书,这些药也不能总吃不是,这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始终不是个办法。

于是病急乱投医,在身边朋友的推荐下,我购买了万通筋骨贴、云南白药、麝香狗屁什么不记得名字的灵、还有个什么藏药奇正的东东,一顿操作猛如虎,回望胸大肌,过敏黑不溜秋伤痕累累,不但连镇痛的效果都达不到,还要忍受难以忍受的奇葩怪味,如果你试过所谓的这些传统中药,你应该能鼻子一酸,望前尘,潸然泪下。

于是我在三月贵如油的春雨的一个夜晚坐在灯下,突然想起:要信早信,要不信始终不信,一个人要坚持住自己一以贯之的价值观。我能明白为什么我身边的朋友会觉得这些狗屁膏药有用,因为对于一些自愈性的疾病,它与这些膏药没半毛钱关系,那就是自愈的果,与这些贴这狗屁膏药的因没有任何关系;我也明白了懂得一些道理,并不能帮助你避免一些坑,总有些坑要在你实践了之后才能更深领悟。

回到本质上,你要树立这样一个流程:你在看到了、听到了最后选择了一个价值观,你要坚守这个价值观,形成一个原则,然后用这个原则去审视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是聪明人的做法。原则当然有好有坏有对有错,但总比你反复横跳聪明的多,就像连花清瘟,你信,18块就买了以岭药业的股票,现在也是挣钱的,你不信,始终不买,也不会亏钱,就怕你一开始不信,飞升到54的时候你信了,现在腰斩。

成熟的标志就是不试图改变任何人,我们各自选择各自相信的就好,世间也没什么真理,大家不过抱团取暖罢了。李笑来有一句振聋发聩的名言:“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你看我像傻逼,我看你像傻逼,我们相遇走到一起,各道一声傻逼就好,别动手,不是自己人!

一件小事

H市去年12月15日颁布了《电动车管理条例》今年3月1日施行。

在《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八款有一项规定:驾驶人和搭载人应当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并在第四十条中对违反本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事情发生在3月7日早晨,我骑着我的小电驴因未戴安全头盔被罚款5元。

我一直懒得戴头盔,当然也因未戴安全头盔喝醉酒脸上摔个疤至今未愈,但我依然懒得戴安全头盔。不戴理由有很多,但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不戴安全头盔罚钱了!这我不能理解,理由如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没有对非机动车有强制佩戴安全帽的规定
  2. 与酒驾、逆行、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不同,安全帽的佩戴与否并未对别人造成潜在安全危胁
  3. 自己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负责人,安全帽的佩戴与否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政府只能引导,不能处罚

如今在H市比较繁忙的路口到处都有佩戴安全帽的宣传广播,理由无非都是打着“为了你的安全考虑”,也就是说都是为了你好,这个理由我太熟悉了,比如疫情封控。但是我不能接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抽烟喝酒都对我的健康非常不利,都是强致癌物。你今天既然打着为我好的名义对我未戴安全帽罚款,明天是不是也能以同样的理由对我抽烟喝酒罚款?我知道抽烟喝酒不好,我知道不戴安全帽有危险,但是我就是想抽烟喝酒,就是不想戴安全帽,我有没有这样的自由,你公权力是不是管的太宽了?说到喝酒,美国历史上有过著名的“禁酒法案”最后以废止结束,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了解了解。

于是我当然不服,当然我也没有和交警冲突,老老实实交了罚款,收到了一张罚款单,罚款单上说如果不服本决定,可以在60日内向H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在6个月内向H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我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不是很清楚,搜了下流程,感觉比较麻烦。但心里就是他妈的一百个不服,脑子里不断冒出:我不戴安全帽摔死活该,但这关你屁事,你有什么权力罚我钱?

于是我在H市的政府网站互动交流栏目里写了一封投诉信,理由如上。然后做了这样的准备:

  1. 早晨初次罚款,我没准备好,没有铿锵有力的对质。现在逮到一次罚款5块,我从明天起依然不戴,一天5块,一个月150,还可以承受
  2. 再罚我款的时候,我就让他打开执法录像仪,把上面的理由说一遍,然后不吵不闹,交完罚款,非暴力、不合作
  3. 天天逮,我天天说,我要说到他们烦,说到这个岗亭的交警都认识我,说到他们看到我就挥手让我走,类似《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申请图书馆经费的套路
  4. 最不济,遇到一个比我还轴的交警,我就将我的小电驴卖了,买个碳纤维的山地车,权当锻炼了

然后当天下午就有政府单位的人给我打电话,针对我投诉的问题问我有没有遇到暴力执法、非法执法的问题,在得知我的诉求是对《条例》有异议,对交警的执法没什么说的,说给我转人大,我猜这个电话应该是交通管理部门打的。

第二天下午我又接到了一个电话,这次应该是人大的某个工作人员给我打的电话,总体而言,这个工作人员的谈话还是比较有水平的:

他先是解释了《管理条例》是地方针对《交通法》的补充,然后肯定了我的观点说有的人的确不喜欢戴安全帽,捂汗,闷,不方便等等,接着说《条例》的修订、颁布、废止都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决策通过,不是说废除就废除的,如果反对的人多,也是可以废除,但需要时间,再之后他又给我支了个招,说让我电瓶车后面挂个安全帽,平时不用戴,遇到路口查的时候戴上应付应付。

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虽然头铁,但也不至于头铁到一条道走到黑。

现在我的电动车后面挂了个安全帽,一件小事,是为记!

但时间不会让你永远地停泊

1994年我在杭州,我有空间、时间、人情、地理的概念,有成片连续的记忆从这里开始。

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在出行不再受阻,在阳过康过之后,我想出去转一转,走一走,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杭州,我记忆开始的地方。

1994年的春天,我随母亲来到杭州塘栖的一家缫丝厂。我记忆中的这家缫丝厂很大,有锅炉房、茶水间、车间、食堂、办公区、水房甚至是假山花园和电影院。可等到三十年后我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却发现一切显得那么逼仄,甚至一度让我怀疑我是不是来错了地方。可是没有,和父亲通话的过程中,我再次得到确认将这个我童年待过地方的记忆串联起来。有些路径没有了,有些建筑破落了,有些空间纵横改建的面目全非,我早知它会变,三十年沧海桑田,我只是没做好它变成如今模样的准备。

我们待过的空间像一条船,但时间不会让你永远地停泊。

新年快乐!

惟愿大家向前看,莫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