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即使如此车轮依旧在转动08 2024 Autumn09

2024/09/02 九月第一骑,今天一共骑了27.32km,中午去买manner多骑了一些。 今天可能要降温吧,太阳不算强,风足够大,晚上和四级风对抗,太累了,但精神还好,可能因为喝了两杯咖啡。 买咖啡回来的下坡路上迎面突然冒出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身形瘦削穿的夏季民警服,骑的弯把公路车,嘴里还叼着一块面包还是什么,吓我一大跳!先觉得好好笑这是什么小说里场景成真了吗?下一秒又突然意识到不对啊,这个人明明是警察还逆行! 2024/09/04 有可能是骑车以来最无聊最没意思的一次骑车,除了中间遇到几个骑行的人跟着骑了一点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在反反复复地想怎么这么无聊怎么还没到家,这条路骑太多遍真的已经腻了,也可能是因为我精神不好所以感觉没劲。还有可能就是七点多的时候路况实在不太好,是因为能见度变低了吗?总感觉在黑暗里大家都乱骑一通,很多电动车逆行。 感觉还是不应该逼自己,今天就应该选择骑最短路线回家。 等红绿灯时看到前面骑摩托车的人后车灯投下了一行字。 2024/09/06 今晚有去吃自助的可能性,但不确定,以防万一我还是没吃早饭以及中午吃很少——结果晚上没去吃,启程回家前我喝了杯牛奶来补充能量,但没什么用,我从来没有骑得这么累过。骑到半程休息了一会,顺着没人的步行道推车走了一段路,这边另一侧就是水库,但隔着树林山坡和铁栅栏,所以看不到水库的模样,散步时遇到一个小个子男人路过,对我很好奇的样子,走过了还回过头看我,还遇到一位拿着ipad的男性,问我知不知道怎么进入水库。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但我没找到,外加我觉得如果这个水库可以进入,想必如今那个高埂上现在都会是散步的人,最后得出结论这里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我只能回他沉默的微笑加摇头。 我不是很喜欢散步,散步对我来说非常无聊,但此刻我什么也没做只是为了休憩走在这里,居然会觉得非常惬意,我有点惊讶,想起很小的小时候我还是喜欢散步的,在老家吃过饭会和爷爷奶奶一起去家附近的水塘和凉亭那边散步,感觉这是那个小镇所有人的习惯,在这些地方散步时经常会遇到认识的镇民,邻居家的玩伴还会央求我们带她一起去散步玩耍,因为她家里的大人经常在晚饭后去打麻将不管她。 之后对散步的记忆就变得痛苦了,搬到城市里后散步是饭后绕着天桥转圈,我被家里人拖着出去,说我会变胖会身体不好,需要多锻炼,那时候我会趴在天桥上看桥下的车,旁边的小公园里黑黝黝的,都是大爷们在赌博打牌,乌烟瘴气,我感觉有些可怕。 现在想我或许只是不喜欢有目的的,而且环境很吵人很多的散步吧,城市散步再怎么说还是比在自然环境里散步无聊很多,现在走的这条路旁边有树木植物可以看、人烟稀少所以加分很多,如果没有那些大卡车的车笛声就更完美了。 2024/09/12 晚上回忆的时候发现自己失忆了,完全不记得早上是怎么骑到公司的,我都怀疑自己是飘过去的了。 中午去健身房顺路去了趟车店,原本是想给自行车充气但来都来了就变成了给自行车安装脚撑顺便充气(脚撑68好贵啊),充完气我骑上去时都要感动哭了,这有力的轮子完全把我骑行体验从绿皮车厢硬座升级到了动车头等舱,这也再次提醒我骑车时身体情况没什么差异时速度出问题就该检查车胎是不是没气了,而不是怀疑自己——也许每个月都定一个日期充气比较好? 晚上骑车就更开心了,因为感觉再骑原来的路线就要吐了所以换了一个方向骑,经过市中心的路线,途中路过一个广场,一大群老人在那边跳广场舞,带头的人穿着短裙黑色健身袜,身材姣好动作标准看起来非常专业,大概所有路人都能一眼认出来这个人是领头者,感觉比起广场舞这个场子跳得更接近有氧操,强度很大,热热闹闹的比乐刻团课更有氛围,我也顺着她们的中国乡村风EDMbeats节奏踩踏板努力爬上坡。 还路过一个路段,平平无奇的楼房前莫名其妙地站着很多无所事事的中年人,路边乱停着不少私家车,一开始觉得很怪,但随即就猜出了答案,这些人肯定是接补课的孩子放学的家长,所有特征完全符合。也顺路去盒马补充了希腊酸奶和生菜(原本安排好的一周的份量结果被我妹妹偷吃了许多),最近我超爱希腊酸奶加坚果水果一起吃。 今天看到人物发了篇骑行的文章,惊讶地发现好多人和我在骑行中感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或者说我们这些人被作者归类成了“这一类群体”,概括出了我们之间的共性,我骑车的种种和文中人也并不完全重合,但我们确实是在骑行中共同感受到了有限的自由,这和健身带给我的感觉是相同的,但我觉得选择这样做的很多人并不是什么仓鼠在笼子里跑步,在温柔乡里安慰自己,自由永远都是相对的,而人被困在逼仄的空间里时只能求心灵上的相对自由,于一种角度看心灵的自由才是自由的真理,但什么又是心灵的自由呢?这个定义只能由每个人去解释,当一个人说自己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旁人是不能进行评价或批评的,如果对唯心的自由进行批评,其实是在否认“心灵的自由”概念本身,批评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狭隘的自我。 2024/09/13 早上非常生气,边骑边听outchina骄傲月的相关内容,忍不住哭了。 晚上骑到某段路时旁边没什么人,没有戴鸭舌帽所以前方视野良好,很恍惚,这林间马路是不是正带我穿越时空?我感觉几重时空交错在一起,好像闻到了儿时的味道。Adult sucks. 一路上都在想怎么和妹妹沟通, 2024/09/14 今晚很想找个面包小店买面包吃,就搜了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店下班骑着车去了,一路上路过好几个学校路段,还有一些修路路段,跌宕起伏,时常我觉得我不是在公路骑行而是在进行什么越野骑。 面包店构造挺奇怪的,有点像那种特别老式的零售店或者面包板奶茶店,可能是是面向外卖的店吧,后面就是后厨有两个人在做面包,前厅还堆着很多面粉,不理解为什么不收拾更整齐一些。买了一个蓝莓乳酪包和一个欧包,还可以,但价格太高了我不能接受,之后特意来这边的几率很小。出门才发现这旁边就是我听说的几家本地时髦店铺,一家咖啡店一家西餐厅,可惜没时间坐下来喝一杯咖啡了。 接着看地图如何回家,发现从这里顺着大路一直走就可以接上我平日特意绕的那条大道,大概到家是15公里,因为是绕路所以就没有让地图导航——于是我堂堂走错了路,我提前转弯来到了一条死路,又转回去骑,这下到家时骑了20公里,算下来我今天一共骑了38公里,而我昨晚只睡了六个小时不到,中午还去了健身房稍稍健了一下,这样骑下来我居然觉得明天还想来一次20km+骑行,真是疯了。 其实最近一直有长距离骑行的想法,看到他们穿越欧亚大陆的骑行觉得好羡慕,心底里居然冒出了“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的想法,我知道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不仅仅是骑行能力,其他的还有在户外运动时都应该考虑的应对自然环境恶劣天气的能力,还要规划路线,准备轻量化物资,如何出入境,以及资金和时间,更重要的是我作为女性会比男性骑手多出很多安全上的危险。如若有朝一日能实现就好了,在那之前我想试一下骑更远。 今晚回来走的前半段外环线以前没走过,好像没有说过,这段我经常走的非机动车道是高出机动车道一段的,没有护栏做出区隔,时常被小轿车盘踞,路面也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所以这段路我基本会走机动车道。 之前我也想过为什么这边把非机动车道做得和人行道一样,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为什么,因为这边一整条外环路的非机动车道都和后半段一样高出一截,并不是我常走的后半段突发奇想让路面长高一点。这条路前半段路道路平坦,两侧是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界限分明骑起来很舒适,到后半段人行道则突然消失,变异成那种随便的模样,感觉像烂尾的小说。 特别好笑的一件事,一辆面包车逃出自己本该在的直行车流,半边轮子搭在高出一截的非机动车道上,半边踩在机动车道上,就这样歪着身子堂而皇之地行走在黑白两道之间,我瞪大双眼看这辆车前进,车主不担心自己车的底盘吗?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这辆车走完这段高低起伏的路还想继续占平地版非机动车道时被前面交警注意到了,交警做了手势,他们只能灰溜溜地开回直行车流大部队了。 2024/09/18 下午下雨,晚上地面湿滑,但晚上又安排了去盒马买菜,也只能穿过购物中心路段精细地骑,放弃速度幻想乖乖戴起安全帽屈服于刹车把,想象雨后骑车其实是在训练自己的控制力。 在盒马买了两束花送给妈妈。 2024/09/19 非常郁闷的一天,从来没有哪天的政治新闻像今天这样让我感觉恐慌万念俱灰的,这样说或许有点夸张,我只是感觉一切的因如今逐渐成了果,未来我没什么可能性移民,尽早做好迎接一切的打算比较好。 这样说,愤懑与郁结驱使着我,所以骑得也飞快,是最近状态最好的一次骑行,大腿肌肉和躯干连接着踏板,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路过树与路灯的下坡时,狂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高架下测速仪闪着白光,刺破四周黑暗,如同闪电,这白色闪电是干性的,不是落雨的前奏,只是警告和奇观——我感觉我在《穆赫兰道》的梦里。 但真的雨来了,一开始落下的还只是小米粒,但越骑雨越大,砸得我裸露在外的皮肤刺痛,全身也湿透,眼睛和眼镜糊满了水,我睁不开眼,只能勉强凭借记忆小心骑行,到桥洞下时许多外卖骑手停在那里穿雨衣,我没有停,现在想想应该停的,这场雨在我出桥洞转个弯后不久就变小了,淅淅沥沥地变回了小米。在雨里我哭笑不得,觉得这场面糟糕极了,但也非常有趣,躲在口罩和雨声里大笑了一会,心情好像平静许多。 2024/09/20 为了赶电影场狂奔,看《出走的决心》。 2024/09/23 天气终于变凉了,早上骑着有太阳,但是有风不热,其实还挺舒服的——如果不是周一早上的话,真想找个地方躺着晒太阳啊,或者找个咖啡店坐着看书喝咖啡也挺好的。 2024/09/25 今天没有背双肩包骑车,外加今天27摄氏度有凉风,骑车状态很不错,爬坡节奏很好,骑到家时感觉汗都没怎么流,一点也不累,我才反应过来难道我一整个夏天都是在做耐热训练?高温天气,外加背着不透气的背包,难道其实这两项综合起来加强了我的有氧能力?真是阴差阳错。 但是最近早上骑车状态都不好,没睡好所以根本没有骑车的力气。 2024/09/26 马路其实是人类社会的投射。 当我路过一位驮着大包小包,在马路上边打电话边骑电动车的人时,我已经对产生愤怒、疑惑、厌烦以上任何一种情绪的过程感到疲惫,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这个人要这样做?为什么这个人一定要在下班高峰期的马路上这样做?这个人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实际上,单手掌控一辆大型电动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也许大部分时间都在奔波,一开始还会不熟练,但侥幸心理与对交通规则的蔑视让他不断在马路上接起电话,最后他已经习惯了在马路上和人高谈阔论,移动的电动车变成了移动的办公地,专门留出时间去接电话,并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 小型面包车、三轮车也是,驾驶这种车的人通常是老年人与女性,他们开着半成品一样的车接送孩子和买菜,霸占非机动车道一大半路面,如果遇到上坡路,动力不足的马达只能支撑车辆保持“挪动”的状态,而不是“前进”,这足以带来一场小型非机动车道堵塞。真正的机动车,最贵的小轿车通常属于家里那位男性,也许能得到这样一辆安全性可疑的车已经是丈夫或者儿子“贴心”的证明——虽然用途还是让使用者去处理家庭事务——驾驶者极少的马路经验也让他们没有胆量开快,没有理由加速,更何况车上还有孩子,所以他们成为了马路社会里最慢的生物。 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气没有意义,交规是一种按照既定规则运行人类社会的小型模拟实验,社会什么样我在马路上也能感受到,所以今天我也只能像活在这个社会里一样,默默叹气,默默遵守交规,默默走自己的路。 2024/09/28 2024/09/29 事件其一,骑车前看到我爸在群里发的考公消息,路上骑的时候越想越生气,气得快要冒烟,在脑海里构思了最恶毒最狠毒的回击并精练润色了几百次试图让它们如lgbtq+脱口秀一样刻薄又精妙,于是一到红灯我就掏出手机开喷——但其实也就回什么“我这辈子死了都不可能去考公”“除非我脑子被吃一半并嫁给一个比我大五十岁的男的我才可能考公”······这种话,我爽了我爸当然就不爽了,于是每个红灯我都在和他在群里打架,红灯之间的路程在这期间好像失去了它的实体,只是纯粹的发泄道具,我全力踩着踏板,疲惫和酸痛甚至都被怒火压下,腾腾的火焰不仅燃烧着我的理智还成为了内燃机的能量来源。 事件其二,路上遇到一位专业骑行人士,我又没忍住跟着这个人一起起,甚至还想超车,好胜心让我的目标变成了永远在前方的骑行者,而不是已经知道解题答案的家,长跑瞬间变成了短跑组训。 结果到家时,看到我这趟骑了23km/h,事实证明能让我运动成绩变好的兴奋剂其实是怒火和好胜心——等一下,这不是和我刚开始运动的时候最讨厌的运动价值观一模一样了吗?难道我终归还是会走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结局?亦或者我已经在这条路上了? “怒火”和“好胜心”,我还是头一次如此鲜明地感受到它们。 2024/09/30 今天天阴大风,下班前我就在担心会不会下大雨,因为天气预报说会,而我为了下班后绕路去新面包店买面包还是选择赌一把概率骑了自行车,还好没下,但风真的大得蹬不动车,有几回大风吹来时我都感觉自己像是在蹬100KG的健身房倒蹬机。 这家面包店想去很久了,之前种种原因总是没来,这次来了后买了五种面包,斑斓白巧芒果法式圈,斑斓米面包,红葱法兰克福小法棍,黑芝麻浓郁开心果碱水,蒜香黄油乳酪贝果,还挺不错的,第一次吃米面包感觉口感好奇妙,像不会让人胃疼的软欧包,就是乳酪贝果比起贝果更像是早餐面包,没有贝果的韧劲。 最近骑车总是能闻到花香,有点像广玉兰,也有点像桂花,香味本身是浓郁的,被自行车带来的秋风吹冲淡后就又变得素雅了,还带有一丝寒气,有时候想仔细闻一闻这香味,深吸一大口后却总是不幸地被其他味道攻击,垃圾的臭味,烧烤的烟味,有时候甚至是龙虾的腥味,花香混在这些味道里有点像你被冬天中餐馆酒局里的烟味菜味人味包裹着用力闻的衣袖的洗涤剂味,也有点像你在电梯里被烟味包裹着时努力闻通风口空气味——所以我放弃主动去捕获这香味了,或许这香味本就不属于任何人。 但如果真去到一颗桂花树下停留,反而可能会觉得这香味过于甜腻,桂花味的甜品也是,一丝甜一丝香就好,留白要多,点了几朵黄花的桂花糕,舀了几勺糖浆拌的桂花酒酿,适合在微冷的清晨和午后品尝,如果满当当地堆起来,要桂花像芒果一样入口就拥有强烈的存在感,就也会觉得是不是太过了,所以芒果适合炙热的夏天,要在躁意里争夺存在感,桂花适合秋天,要和渐凉的温度一起飘荡,嗅到桂花香、看到被水打落的桂花时才意识到,原来夏天真的结束了,原来秋天早已到来。

即使如此车轮依旧在转动07 2024Summer06~08

2024的夏天漫长且炎热,6月到8月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越来越多,我骑得也越来越少,基本也就像冬天一样只骑到地铁站了,偶尔也会趁着稍稍降温的日子多骑一点,在这样的高温天气骑车,骑完大脑就会像被蒸笼蒸过一样,热得膨胀而且空白,记录的心情也少了许多,故6-8月记录的内容非常少,单发一月根本没什么好看的,所以干脆在八月末整理成夏日合集一起发了。 🚴‍♀️6月 2024/06/04 昨天是世界自行车日,原本打算洗车的结果到家后就忘了,对不起自行车。 早上骑得赶紧特没劲,纯粹为了赶到目的地的骑车好无聊······ 今天骑车提前开始summer end sadness了。五月到六月,夏日的感觉是不断增强的,我还记得四月底看公司楼下的梧桐时是在感叹冒了新芽,六月的现在它们已经绿得油亮了,五月整月空中飘的全是梧桐沫沫,晚上下班的时候夕阳正烈,热度灼人,在夕照下盘旋的它们就像真菌世界会下的那种雨,不是滋润新生,而是毛绒绒的落败,但对梧桐来说这种落败是新生,带来的是生命。 不断增多的还有摊贩,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卖西瓜的就出现在街角了,冬天的苹果红薯变成了西瓜香瓜,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手背也被晒黑了一层,夏日的温度虽然被大风吹散了一些,但日光的强度是的确已经就位的,昨天听同事说今年西瓜很便宜,因为种太多了,下班时特意留意了一下,红绿灯路口一位摊贩的喇叭里叫的是无籽西瓜一块八一斤,周围等绿灯的人都对这价格议论纷纷,果然是便宜许多。小吃摊贩也变多,烧烤卤菜等很受夏日欢迎的摊位铺满了街道两旁,前几天晚上我路过一条街,塑料椅子桌子的组合从街头排到街尾,从店门口排到马路牙子,很有我玩开罗游戏要用尽每一块方块的气魄,这气魄也让我路过时感觉有点紧张,骑车的时候就不太想离没有交通工具的行人太近。 晚上看路两旁,目之所及之处都是夏日的实感,骑车跑步的人都变多了,一家人饭后出来消食,大人看着小朋友打闹,跳广场舞的奶奶们音乐也更加动感……夏日的声音是嘈杂的,混合的东西也是更多的,我过往夏日的回忆就这样随着它们浮沉,漏出一些让我怀念又忍不住想叹息的莫名情绪,这个夏日我会过得开心吗?我能够拥有这个夏日吗?我还能拥有像过往回忆里的夏日那样好的时光吗?我总觉得是没办法再拥有了的。夏日刚刚开始,我却已经在思念这个夏日。 2024/06/12 前两天听一个体育播客聊运动受伤,感觉就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运动多了肯定会有概率受伤,经常活动的关节也会磨损,即使保护都做好有时候一个意外突然发生也会受伤,从这种逻辑来看,也能理解为什么运动员执着于出成绩可能会下意识地忽略身体的危险信号了(并不是说这样子就对),另外就是或许所有有运动习惯的人都会有如果停下运动就会很焦虑的感受,担心成绩变差,播客里嘉宾也提到以前作为职业运动员时的这种心态。今天骑车就是这样的感受,虽然不是运动受伤,但骑车肯定是有概率遇到交通状况,以前下雨天滑摔倒,今天则是早晚撞车两次,左小腿被刮伤,上午是前面电动车躲小轿车急停我追尾,下午是横着的电动车停车我躲得不及时,事情发生都是一瞬间的,有时候骑车真的也挺心惊胆战的。 2024/06/15-16 上海上影节 这边内容之前在今年第二季度书影音里也发了。再发一遍。 这是我在上海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天这么热,太阳这么烈,没帽子没防晒衣,我真的有必要骑自行车吗? 思考不出答案,结果就是我还是冒着大太阳骑车,比起走到一个地方坐地铁再出站走到目的地,感觉骑车去更自由,于是我就骑去gelato店,又骑去了电影院,电影院到电影院,电影院到寿司店。 gelato店离电影院只有2km,离店时离电影开场30min,我本可以悠闲到场,结果没想到被高德地图坑了,现实是它为我安排的一段路被封仅限行人通行,我看好了地图绕道,它在耳机里提醒我已改变路线,我也就觉得它是为我安排的顺着那条绕着的路到目的地的路线,结果我越骑感觉越不对劲,最后发现它居然让我绕了好大一圈回到原点,继续要求我走封路,无语已经没办法解决问题,我只能关掉自动导航自己看地图狂骑而去。 看完电影要奔赴下一场,两场电影之间间隔30min,打车的话车来到目的地还要7、8分钟,所以我又选择了骑车,冒着下午3点的太阳辐射地面热量折射一路狂奔——我觉得这是我踏频最高的一次骑车——没想到目的地电影院在一处商场里,我又找了一会路,最终迟了几分钟,好吧,我承认我是那种迟了就迟了开始很悠闲的人,我还跑去买了杯可乐才去检票入场(太热太渴了!),因为来晚了就没好意思坐我原来的黄金位置,跑到最后一排空位坐了,观影体验也不算很差(除了前面三排一个男人经常拿手机出来发微信看短视频还不调亮度,只想对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女性说你真的要选择这样一位没有观影素质的人吗)。 看完电影跑去吃了金匠回转寿司,这家店吃满50元可以抽一次扭蛋,我没抽到,但东西挺好吃。 晚上去看的第三部电影,整场氛围很好,总体而言这次上影节体验挺不错的,从没看过这么清晰的电影( 晚上回青年旅社,这是这趟住的第二个青年旅社,第一个旅社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那里空调不制冷,枕芯上面是黄的里面是黑的,床帘拉开里面糊了一大片不知道是化妆品还是人类体液的凝结物,卫生间灯也坏了,隔壁床下铺有一位中年女性可能是常驻客,总是盯人,诡异可怕,我夜里没有脱衣服直接穿着裙子睡了,第二天一早就跑了换了一个新旅社。 2024/06/18 21.14km 风有点大,晚上绕了下买了碗糍粑冰粉带回家吃。 2024/06/24 早上看到一只被压死的龙虾。 最近还经常看到死掉的蚯蚓,晒干在地上。 🚴‍♀️7月 2024/07/01 中午赶着刚下完雨回公司,晚上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冒着雨骑回了家,到家时全身都是泥水,书包也都是泥,立刻跑去洗了澡洗了包,还好我戴了帽子所以不用洗头(不喜欢洗头发)。 每次地面有水时我骑得都很小心翼翼,以前没有真的冒大雨骑过车,今天是第一次,即使是小心翼翼地骑了,但还是有两次反应过来时才感到后怕,一次是过一个小坑,就不知道怎么回事车轮就飘了,差点撞上一辆小轿车,我极速刹车才勉强停下(听到周围人惊呼),但左小手指在慌忙中折了,没有骨折可一直在痛。 但是,我还是要说,冒雨骑车好爽啊······大雨滴啪嗒打到我胳膊上时让我想起我痛哭时眼泪滴落胳膊的感觉,其实我不算讨厌淋雨,我喜欢和雨亲密接触,也喜欢淋过雨后洗个澡窝在房间里听雨声,骑车时雨打湿了我的帽子、上衣、裤子和裸露的皮肤,车轮带起的泥水又加了一层泥沙,伴随微风拂过是一种切身感受夏日骤雨急切般的感受,淋久了还会觉得雨水变得很亲切,有点想只穿着背心内裤骑车。或许雨中骑行是一种骑行SM吧( 另外就是看到好几个人在雨中边骑电动车边打电话,感觉这些人是猫妖,有七条命可供挥霍。 2024/07/04 早上停车时看到彩虹。 2024/07/06 去了日本玩,日本是真的自行车大国,大街小巷都是自行车,上下班的时间能看到不少骑车通勤的打工人,在海边公路也遇到专业骑行人员。还有很多带宝宝座椅的自行车,座椅上有挡太阳和雨的帘子,看到家长骑车带着孩子们经过,想到小时候也这样坐在家人自行车的后面被带来带去,没有买座椅前家人会在自行车后座上绑一块棉布,这样就不会被崎岖的钢铁们压得屁股痛了,买了座椅后有时候我会坐在座椅上睡着(实际上没座椅时有时也会),所以家人开始骑车前都会特意提醒我不要睡着了,不然会很危险。 这样的经历持续到五年级,五年级搬家后爸爸有时候会骑自行车带我上学,他喜欢故意晃来晃去,我那时候特别担心所以很讨厌他这样做,那时候上学也会路过一家小卖部,小卖部里鸟会发出一种独特的悠长叫声,爸爸吹口哨模仿,它也回应,几个月下来我学会了吹口哨,也跟着模仿,我们二人一鸟就这样“啾——啾,啾啾——”到爸爸买了摩托车,到我们搬走。如果你现在让我吹口哨,我第一反应还是吹这一小段鸟叫旋律。 那时候奶奶还能骑车带我去买菜呢,现在她只能在家附近走动,没办法再操纵任何交通工具了。 在日本看到这些,就想到看《完美的日子》时主人公将自行车作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骑车去吃饭,去洗衣房,去书店和胶片店,现在看来真的是写实,不仅因为相对于小轿车日本的街道宽度更适合自行车,还因为城市日常生活自行车确实是非常好的工具,经常骑车后我对距离的认知都变了,1公里走路就行,5公里轻松十几二十分钟就到了,10公里骑三四十分钟,所以10公里以内距离的地点我现在都觉得好近,也因为自行车很轻便,随走随停,所以现在安排路线也不会受到地铁和私家车停车的限制,想去哪感觉就自由许多。 之后看到新闻,印度女孩因为骑行生活被改变了: 根据发表在《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上的一项研究,自行车改变了印度女孩的生活。研究发现,印度农村女孩骑自行车的比例从 2007 年的 4.5% 增加到 2017 年的 11%,缩小了活动范围的性别差距。研究人员形容这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印度是性别高度不平等的国家,自行车增加了女性在家庭之外的活动性。由于家务劳动和长途跋涉,女孩的辍学率高于男孩,免费提供的自行车有效提高了女孩的入学率和保留率。农村地区十年来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翻了一番,城市则没有变化,因为交通的不安全城市里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比较少。美国女权主义者 Susan B Anthony 曾说过,自行车给予了女性自由和自立的感觉。 自行车就是这么神奇。 2024/07/18 早上看到前面人小腿肌肉明显,服装后背有篮球训练队字样,打扮也就是很朴素的青年男子,球鞋却是非常粉的粉色,接着就发现到他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感觉这双鞋可能是他妻子的或者是两个人的情侣鞋。 今天高温风大,晚上逆风骑了12km到家,因为太不舒服所以骑的时候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卖力,到家时看app速度居然升到了22km/h,但也真的累得不行,低下头时汗豆子一样往下流。小区后门和我家在的那栋楼中间有块空地,我每次都会把车从后门铁门那边搬过去,然后骑到楼房入口,今天这样做时突然起了大风,树叶树枝切梭梭地响起,脖颈上头发也随风飘,顿时获得一片清凉,却在下一秒又因为转了个弯全黏在了脸上,四肢身躯的燥热都被这晚风安抚,惬意凉爽无比,我索性在门口打圈慢速骑休息吹风,顺势练习单手扶把,左手扶完换右手,头发也反复黏住再被吹起。 四周无人,我本想闭上眼睛继续去感受傍晚的风,聆听这风与树声,风却突然停了,接下来这一幕我不知道如何形容,不知道语言能不能表现出我那时候感受到的一切……好像火焰缓慢升起,亦或者是一章乐曲结束后缓慢滑入的新乐章音符,不,比人造的音乐更为自然……蝉高亢的声音在薄夜里亮起,风的协奏结束了,所以轮到蝉的合唱了吗?比这更不可思议的是,离我最近的地方亮得吓人的蝉声响起后,左边更远的地方,右边稍近的地方,铁栅栏外生长着行道树的地方,隔着马路另外一个小区驻扎的地方……如同被哪位指挥家点中,就这样此起彼伏地一个接一个散出鸣叫,最后汇成每个夏夜早已习以为常的蝉声合唱,我不敢相信,我居然能亲耳听到这一切,毫无征兆,毫无准备,在一个普通的夏夜。我感觉我就像在索拉里斯星上目睹了行星的自我意志,我控制不住眼泪,在这狭窄的城市里居然遇到这样动人伟大的一幕,是自然的恩赐,我幸福非常。

书影音/2024.4-6月书影音

本篇包括内容: 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亲密》《完美的日子》《女收藏家》《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枯叶》《法式火锅》《佩佩》《老橡树酒馆》《纳米比亚的沙漠》《慕德家一夜》《克莱尔的膝盖》《头脑特工队2》《金的音像店》 书:《锻炼》《小狗钱钱》《劝导》《请照顾好我妈妈》《电影批评》《重返暗夜》《判决》《变形记》 还有一些音乐专辑。 🌠4月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7.4 少年牧真人(山时聪真 配音)的母亲葬身火海后,他随父亲牧胜一(木村拓哉 配音)与继母夏子(木村佳乃 配音)组成新家庭。深陷悲伤的真人阴郁孤僻,难以融入新环境。一次意外,他跟随一只会说话的苍鹭(菅田将晖 配音)闯入废弃的神秘塔楼,却不料进入了奇幻的“亡灵世界”,开始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冒险…… 影片片名致敬了小说家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发表的同名小说,但电影故事由宫崎骏原创。 movie .db-card{margin:2.5rem 3rem;background:var(--card-background);border-radius: 7px;box-shadow: 0 6px 10px 0 #00000053;} .db-card-subject{display: flex;align-items:flex-start;line-height:1.6;padding:12px;position:relative;} .dark .db-card{background:var(--card-background);} .db-card-content {flex:1 1 auto;} .db-card-post {width: 100px;margin-right: 15px;display: flex;flex: 0 0 auto;} .db-card-title {margin-bottom: 3px;font-size: 14px;color: var(--card-text-color-main);;} .db-card-title a{text-decoration: none!important} .db-card-abstract,.db-card-comment{font-size:13px;overflow: auto;max-height:10rem;color: var(--card-text-color-main);;} .db-card-cate{position: absolute;top:0;right:0;background:#f99b01;padding:1px 8px;font-size:small;font-style:italic;border-radius:0 8px 0 8px;text-transform:capitalize;} .db-card-post img{width: 100px!important;height: 150px!important;border-radius: 4px;-o-object-fit: cover;object-fit: cover;} .

2024-7月 日本六日游记

最近和家人一起去了一趟日本,一共六天,是跟团旅行,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去的国家可能算是我以道听途说的方式了解的最多的国家,有很多感想,也有很多想拉踩的地方,但旅途中我与家人闲聊时,妈妈和我说她感觉日本人并不像传言中那样躺平,她看到的年轻人都很拼命勤奋,我说这是因为你赞赏这种品质,所以会更容易发现而且强调这种品质,妈妈笑,我突然意识到我其实也差不多,我因日本旅途诞生的所有想法,观察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建立在我“想看到”什么的基础上的,如果真的仅以我看到的东西就开始毋定地大谈特谈就有点像那种去了一个地方没几天就立刻开始盖棺论定的人了,但可能这就是旅行和生活的不同,旅行者能看到的东西必然带着外来者的独特与浅薄,本篇游记也避免不了这些—— 扯远了,总之下面是我六天走马观花日本之行的流水账记录,1.8万字左右,不能当做什么攻略参考,当做消遣读物读一读还是不错的。 日本day1 南京-大阪 我是坐交通工具一定要睡觉的人,第一次坐飞机时还被爸爸说过为什么不好好看窗景只是在睡觉,没办法,这可能就是习惯,所以第一次出国的飞机我也还是在睡觉。当我从飞机上醒来后往窗外看去见到的就已经是大阪连绵的山脉了,因为是晴朗的白天所以视野很好,山脉的山脊清晰可见,能看见矗立其上规律排列着的电塔,质感很像那种大型火车玩具里会出现的塑料模型,电线们则如丝线,山谷间则是大量房屋,偶尔能见到什么大型运动场一样的建筑,其他的第一印象是好像没什么高楼大厦,满眼都是树木毛茸茸的墨绿色,因为妹妹坐在靠窗的位置所以我没能再仔细看······不得不说和小朋友一起出来一定会伴随着靠窗座位使用权的丧失。 着陆后就是拿行李,办理出境,出口处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的男性导游,领队告诉我们这个人是日本导游,但他一开口就是纯正的中文,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是入职了日本公司的中国人,关于此人种种之后再说,总之他领我们坐上了大巴,我们接下来五天的一半时间便是在这辆大巴上度过的。 这里本该有我到日本后的心情描写,但我当时的心神完全被没办法使用的softbank卡夺走,可见对于一位21世纪的人类来说没有网更可怕,不过也有我当时完全混在中国人堆里,觉得踩在日本土地好像和踩在中国土地上没差别的原因,到晚上九点我才解决网卡的问题,那时我才真的感觉松一口气。 总之路过了大海和街道,来到了大阪市区我们要入住的酒店,酒店位于通天阁附近,很繁华,放好东西和家人出来吃晚饭逛街时我才有了“我现在是在日本诶”的实感,四周都是餐馆,拥有极度夸张极富日本风情的招牌,街道上感觉日本人和外国人占比可能都达到 1:1了,不同人种不同风格的人穿梭其中,中国上海以外不可能见到的场景,这就是自由的气息吗?不过突然置身于语言不通的异国还是有点紧张的,妈妈和妹妹好像也都有点紧张,妹妹紧紧抱着我的胳膊,我们漫无目的地逛了几圈,感觉没有人在思考,只是在看四周。 终于想起来吃饭时已经是八点多,很多餐馆不接待新客了,最后找到一家以饮酒为主的天妇罗店,这家虽然还在营业但9:30以后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我们点了寿司拼盘,大阪烧,几串炸物,都是经典菜色都不难吃,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酱汁放在一个不锈钢铁盒里,另外就是点的乌龙茶原来真的和《孤独的美食家》里长得一模一样,厚玻璃杯里面有很多冰块,外加一个吸管。另外这家店居然还卖炸青蛙炸蝉蛹之类的东西。 第一天的主要行程就这样草草结束,晚上吃过饭后我和妹妹还去便利店买了一点零食吃,布丁和冰淇淋都太甜了,还看到了传说中的黄色书籍,和漫画杂志报纸摆在一起——来日本怎么能错过便利店?另外一个每天不能错过的是看电视,接下来是DAY1的看电视汇报: SHOW-01 newjeans里成员hyein的表演,演唱plastic love,原来是在一个cover复古歌的节目上表演的,叫“昭和の名曲对决”,还看到了别的kpop明星。 (之后还看了ATARASHII GAKKO在这个节目cover一首叫《恋のダイヤル6700》的歌,搜了下原曲这歌居然当初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五个看起来只有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唱的,上世纪真的( SHOW-02 一个街头采访节目,节目嘉宾穿了个露脐上衣,说最近流行y2k风,这种服饰属于这股风潮,接着是去街头采访,先只把镜头给到人上半身到胸的地方,然后让四位嘉宾猜这个人穿的是不是露脐上衣,看了会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好多人打扮得都相当个性化,男性穿裙子,打唇钉,染各式各样头发,做queer打扮的都有,一位00s黑皮辣妹风格、头发是超夸张金色大波浪看起来超成熟的女孩居然才16岁,她把自己和家人的合照拿给节目组看,原来妈妈也是这样的辣妹,母女俩一起拍的这张辣妹合照,真是可爱啊。 SHOW-03 一个好像是概述动画的节目,架空了一个日本古代王朝,有黑鸟化形成人,主角是皇帝/皇太子一样的角色,一开始简述了政斗,然后简述了后宫争斗,说男主有四位备选妻子ABCD公主,D的侍女意外失足而死,但死亡的尸体旁有黑鸟的羽毛,A收到情人信息想要和他私奔,结果情人以鸟形出现后被当成暗杀者被B杀死,A颓靡不堪,每天折千纸鹤,又指出B其实是罪人的女儿,B知道被揭露后立刻化身成鸟飞就走了,D则削发准备出家,C被揭露出才是真的害死A侍女的人,此刻A情人出现,原来当时杀死的并不是她情人,情人因故受伤所以没有到达地方,男主此刻又指出侍女中有B的身影,原来B是他青梅竹马。 日本DAY2-大阪环球影城 大阪环球影城 今天是唯一一天自由行,我和家里人一起去了大阪环球影城,来日本前我就买好了票定好了计划,我们六点起床七点半出发,没来得及去酒店吃早饭(这个酒店大堂太小了大家居然在饭厅门口排队),去附近便利店买了早饭,顺带一提我发现日本市中心的收银员好多都是印度裔面孔,有点惊讶。 大清早,街道上店铺除了便利店其他都没开,狭窄街道没什么人,也没有车,很安静,一群打扮很像松子节目里的人坐在电线杆旁,大概是宿醉;有经营者准备营业,卷起卷闸门,街坊们骑着自行车路过互道早上好——居然真的会互相大声道早上好诶——剩下的人就是上班族和像我这样的游客了,上班族们一水的正装,神态匆忙,我们还路过一处停车场,乌鸦嘎嘎叫的声音不知道从附近哪里传来,我是第一次听见这么清晰、这么近,而且还······这么肆无忌惮的乌鸦叫,日本人的故事里乌鸦形象如此具有侵略性感觉也可以理解了。(又是一处原来道听途说都是真的 坐地铁去环球影城,折腾了一下买票,但还算顺利,没有闸机和安检感觉好轻松······换乘时差点弄错方向,坐上去后满车都是不同肤色的人,顿时安心了,看来没走错大家都是要去环球影城的。 今天大阪高温,35度+,晴朗且无风,但游客热情不减依旧人挨人,入园时大概九点,领好任天堂园区的券后我们就前往哈利波特园区,其实我和妹妹、妈妈三人最想来环球影城的就是妹妹,我对游乐园没有什么兴趣,妹妹则非常喜欢哈利波特,最近也在沉迷任天堂游戏,而且是个精力充沛的孩子,所以此行我制定的计划是以她为中心的。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园区进入后是仿霍格莫德村建造的一处街区,有不少商店,随便逛了一下后我们就去往哈利波特禁忌之旅排队,这个项目建在霍格沃兹一样的城堡里,需要穿过一片松林才能到达(感觉是禁林的概念?),松林间播放着哈利波特的主题曲,拐弯后还看到了韦莱斯家撞毁的汽车,虽然最近我因为JK罗琳的歧视言论对哈利波特感情复杂,但此刻还是心情澎湃激动了一下,唉,我也想逃入那片魔法王国啊。 这个项目排队最好的一点是头顶有遮荫的地方,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城堡里面排队,相对于之后我们去玩的几个项目来说这个排队体验还行(所以都有排队测评了?),沿路可以看城堡内部装饰,有会动的照片墙,经典胖夫人,还经过了邓布利多校长办公室和分院帽,在这里邓布利多也是说日语的hhh入场后要先存包,存包地长得像地窖,柜子看起来也有特意做旧,需要用插在上面的钥匙锁,存好包再排一会队就到了我们,之前看攻略大家说很好玩但也有些恐怖,所以我以为是那种坐车看一圈,途经一些模型的项目,没想到实际更华丽一些,更偏向小型室内过山车,主角三人组带着我们(设定大家都在骑扫帚)在黑湖上、禁林里转了一圈,还看了眼摄魂怪,大蜘蛛模型和摄魂怪很逼真,外加那时候坐的车在一个奇怪的角度颠簸,有水喷到脸上,还真感觉有点恐怖。最后车在霍格沃兹城堡内停下,教授们围着我们鼓掌说哦没得多。 出来后就因为太热去买了无酒精黄油啤酒喝,太甜了好难喝! 好莱坞过山车 第二个项目是好莱坞的过山车,只有我和妹妹去坐,这次排队可能排了有一个小时吧······过山车本身游玩时间大概只有三四分钟,三四分钟内我全程没敢睁眼,一直在尖叫,真不喜欢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妹妹则全程一声没吭,下车后神态平静,反复说“就这?要排这么久?”,感觉如果不是因为排队她还会去再玩一轮······ 超级任天堂世界 第三个项目就是超级任天堂世界了,超级任天堂世界最值得看的是高还原的马里奥游戏场景,但这些都没办法近距离接近,只能通过一个小火车游戏进入场景游览,我们排了一个小时队坐了几分钟小火车穿过这些场景看了一遍。其他的就是购买手表后玩小游戏完成USJapp上的任务,可以解锁图鉴,找到三个钥匙后可以解锁隐藏关卡,每个小游戏也还要排队,看小红书上介绍这些图鉴是一次解锁不完的,目的是让你多次来玩,总之我陪妹妹排了几个小游戏玩(是的超迷你小游戏也还要排队),下午三点时我们三个人都支撑不下去了,离开了USJ。 时隔多年的游乐园之行、第一次的主题公园之行就这样结束,留下的最深刻印象还是无尽的排队、无尽的人类,无尽的热阳,高温如刺般扎入皮肤······虽然整体我没有觉得特别好玩,也觉得主题商店数量比游乐项目本身数量还多,但体验不算糟糕,或许这该得益于第一次的巨大的新鲜感和工作人员非常好的服务态度,大热天的他们看起来还很有能量,语言不通也会认真解释,非常热情,工作人员和幼儿沟通的时候还会直接跪下来和孩子平视说话,很厉害。我们在出场时搞错退税地点问门口工作人员(大概是安检员一样的人?)出来后还能不能进园区,该怎么办,工作人员不太会英语,但还是在努力和我沟通给我找解决方法,有点被感动到。 午饭则去了比佛利山庄法式咖啡餐厅,又排了很久的队点餐。点了三份牛角面包三明治套餐,內馅是提前做好放在烘焙纸上,有人点时给移到牛角包里。第一次吃烟熏鲑鱼&牛油果的搭配,酸酸的,只能说可以下咽。 Nintendo OSAKA 出来时是下午四点,我们坐地铁去了梅田商圈,目的地是大阪任天堂周边店,妹妹从出发前就开始唠叨她要去任天堂店,要去买一个呀哈哈背包,去了后她立刻锁定目标拿下背包,又额外买了一个心之容器徽章和三个呀哈哈挂件安在包上,之后又把在环球影城周边店买的眼镜上的眼镜链拆下安装在背包上,做成了一个呀哈哈斜挎痛包,之后几天这迷你小包完全就成了她的贴身挂件,走哪背哪。 大阪的任天堂周边店主要商品是塞尔达传说系列、星之卡比系列、喷喷系列、马里奥系列、动森以及皮克敏,也基本都是新作的周边,想找老的和冷门游戏周边的话不是很推荐来这里,但逛着还是挺好玩的(比USJ好玩),我最后买了一套动森文件夹,鸽老板咖啡杯,以及一双狸克兄弟袜子,对了,之前在USJ我买了一双马里奥兄弟的耳夹,有点夸张的风格,我很喜欢。(但因为饰物很重所以容易掉,想找人改成耳钉) 逛完任天堂店我们真的没力气了,坐在大丸梅田外面的长椅上休息,我低头搜晚上吃什么,突然听到有人一直在重复一句模糊的话,抬头看见是中东长相的一家人,妈妈带着头巾,一家三口都背着双肩包,爸爸站在妹妹的面前指着我们的任天堂袋子重复“Nintendo?”,看到我抬起头后就问我这里是不是有任天堂,我告诉了他们楼层,结果我记错了(汗),妹妹纠正我后我又追上他们告诉了正确楼层。 帮助人还是让人快乐的,这件事过后我们都有精神一些了,遂去了六楼觅食,选了一家大阪烧店吃,感觉本土的大阪烧还是比国内的好吃,可能因为刚做好热腾腾的。 我们只点了一块大阪烧和几个烤饭团,为的是留肚子去商场负一楼和便利店买小吃,负一楼我们买了可乐饼、寿司和贝果,便利店买了团子和糖果。妹妹在我影响下也开始做贝果,我们自诩贝果大师,所以势必要品鉴一下异国的贝果如何。 我们选了三个口味的,一个蔓越莓乳酪,一个抹茶松子,一个原味,贝果本身有韧性且松软,是合格切美味的贝果,抹茶松子的内馅吃起来咸甜且有点苦,咸甜应该来自于乳酪,苦味应该来自于松子和抹茶,非常奇妙的口味。团子则太甜了,目前为止我吃的大多数日本便利店甜品都过甜,无法理解。 晚上也看了电视,看到东京都知事选举,小池百合子当选,但因为好像一直在换台所以现在已经记不清其他还看了什么,也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所以很快就睡着了,大脑重启时顺带清空了睡前看电视的记忆,这天晚上我坐浴缸里洗澡时都不小心睡着,差点命丧日本。 日本DAY3-奈良-京都 今天开始就是跟团行了,印象中这是我第二次跟团,第一次还是很小的时候跟着爸爸公司组织的团一起去黄山,所以第三天早晨的我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记着早上要去吃酒店早餐自助。 和中国酒店不一样,日本市区酒店很小,房间也很小,我们的房间过道也只能勉强放下行李箱,酒店餐厅当然也会很小,当然也无法提供很多类型餐食,早上只有可颂,乳酪面包,面包片,葡萄干面包几种,提供果酱、巧克力酱、黄油几种酱,土豆色拉,卷心菜色拉,鸡蛋色拉几种夹心,以及几种火腿片,还有一些果汁咖啡牛奶饮品,另外还有罗宋汤和玉米汤。试了玉米汤,不好喝,拿了面包片用烤箱烤了盛鸡蛋沙拉吃,鸡蛋沙拉非常好吃,我吃了许多(回国后就疯狂想吃鸡蛋沙拉),咖啡+牛奶也不错,可颂和乳酪面包平平,配了巧克力酱一起吃。这家下午还会在前台供应自取甜甜圈,来的那天我拿了几个吃,除了太甜外没别的不好,话又说回来,甜甜圈太甜感觉也是可以原谅的点,所以幸福地吃完了。 奈良公园 36度的高温,我们坐车去奈良喂了小鹿,去京都金阁寺看了一眼,去衹园花街逛了一圈,每个行程时间都非常短,只能说是走马观花,也因为都是室外行程所以还是热得够呛。去奈良前小红书给我推了个小朋友喂小鹿被小鹿撞倒的视频,在车上导游也介绍了小鹿的危险性,所以怀着紧张又不确定的心情去了。 奈良公园是块区域,大片的草地,附近有寺庙,鹿也是散养,来到这里时首先察觉到的是臭味——粪便的味道与鹿的骚味,目之所及小鹿们全都围着游客,偶尔有几只在树下休息,乌鸦也很多。卖鹿饼的地方是一个很小的摊子,摊主老奶奶不停地坐那收200円,赚疯了,我和妹妹还在买的时候就被鹿围住,它们用鼻子顶我们,身体蹭我们,当感受到鹿角从背后顶我时毛绒绒又坚硬的触感时我简直汗毛倒竖,被大型(应该算大型吧,毕竟它们吃得这么肥)动物围着的感受真的无法形容,我一边注意着地上的鹿粪一边快步往无鹿的地方走,结果它们步步紧跟,寸步不离,继续蹭我,我还被咬了两次,一次是屁股一次是大腿一侧……最后我吓得把刚到手的饼全扔了跑了(……),鹿们围着几块饼大吃特吃,还有一只继续跟着。 之后我的心情一直在恐惧/蠢蠢欲动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决定不继续靠近了,我看到有人把饼藏在包里,一点点拿出来,这样就不被有很多鹿一窝蜂围上来,我告诉妹妹后妹妹照做,疯狂的场景果然没有再次上演,所以其实它们是靠视觉而不是嗅觉来确认游客身上有没有食物的 ? 到这里我的心情完全就是,真的需要这样喂养它们吗?总感觉它们和这里的游客形成了奇妙的共生关系,也感觉放任什么都不懂的游客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好,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谁又能保证游客不会给鹿喂食鹿饼以外的东西呢?当游客被鹿攻击受伤,又会如何对待奈良的鹿呢?回家后也搜到17年的一条新闻,说奈良政府要捕杀120头鹿,因为它们每年给当地农业造成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7亿元)的损失,里面提到: 目前大约有 4000 头小鹿生活在奈良市划定的“管理地区”,而游客们常去喂小鹿的奈良公园位于核心“保护地区”,那边栖息着约 1200 头小鹿。令奈良人头疼不已的是保护地区以外的小鹿,只因为它们数量增长太快······在接受 J-CAST 采访时,当地官员强调他们不会捕杀奈良公园里的小鹿,奈良人维持人鹿和谐共存的环境已经有 1000 多年的历史,“今后的 1000 年也将继续这一传统。”

追星小记,或者说我只是在说我多么爱Danielle Marsh

很奇妙,直到现在都还感觉很不敢相信,或者不愿意用这两个字来形容我最近的行为,我居然在追星。 我印象里的追星是疯狂的,没有理智的,小时候听到的最有名的追星新闻是女子为见刘德华逼得她父亲卖肾跳楼,长大一些后听说私生粉,现在则是饭圈战争,我也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能痴迷于一位用谎言包装起来的陌生人,然后将这位陌生人的所有行为都镀上光环,我觉得这和宗教狂热没有差别,所以我长期以来一直对追星的人敬而远之。 但是这些在遇到newjeans后都变了,或者说在遇见Danielle Marsh后。 2022年9月我刷到newjeans的ATTENTION直拍视频,视频里女孩们清一色的黑长发,素净的妆容,穿着宽松的运动服,笑着跳舞,非常不一样的感觉,和在那之前我偶尔看到的kpop舞台都不一样,我没办法很专业地形容出到底哪里不一样,我只能说比起过往看舞台时感受到的“我在观看”,她们更像是在传递,是反过来的,我感受到了她们是爱着舞台的,特别是Danielle,她的笑容太明媚,我能感受到她就是在真实地爱着这个舞台,她是在享受的,我被打动了。 是的,真实,这个词一出现就意味着我观看偶像的心路历程会非常纠结,众所周知偶像是包装出来的产品,kpop的偶像流水线更是格外出名,newjeans虽然没有说过自己一切都是真的,但所有人提到这个组合时都会提到这一点——与其他组合不一样的真实——女孩们展现出来的性格,平易近人的态度,经常出现的素颜,都让大家这样形容她们,她们以高质量风格独特的音乐著称,这也是这个组合的底气,更是永恒的真实,艺术家只有创作出真诚高质量的作品、只有在表达时,艺术家才能是艺术家,才能被认可。而在此之外,人们还对艺术家有额外的想象,比如视金钱为粪土,珍惜自己的羽毛,这些newjeans在今年的newjeans所属的厂牌ador制作人闵熙珍与ador所属的公司hybe老板方时赫斗争中都展现了出来,甚至还完成了艺术家故事里悲惨故事的部分。 我已经用艺术家开始形容一个kpop偶像组合了(笑),其实我觉得这就是newjeans想要打造的形象,人们了解newjeans,不只是了解五位女孩,还了解她们的制作人闵熙珍,了解她们的舞蹈总监和舞台总监等工作人员们,也和喜爱newjeans女孩们一样喜爱她们,这像是一个kpop偶像版A24,所有人是在打造一场持续很久、形式特殊的电影/舞台,女孩们是演员,闵熙珍是导演,其他工作者则是作品的不同staff,作品的概念是永不退流行的牛仔裤,当观众永远的朋友,所以她们身上的争议不止是偶像主体性的矛盾,还是电影的矛盾,电影是幻梦,电影院是做梦的地方,《电影批评》一书在前言里写道: 人们关于电影的饭后茶余的“专业化”讨论,常常集中在影片中的故事、情境、演员的表演是否“真实”的议论之上,仿佛“真实”是一个永恒存在、不言自明的参照系统。然而,关于同一部影片的真实与虚假的争论,却暴露了鉴定真实与否的标准并非客观、天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关于艺术真实性的种种讨论,事实上建立在艺术作品与对世界“本质”的描述——这一假定性前提的相互参照之上。 真实与虚假的矛盾的矛盾贯穿在个人和整体之间,newjeans与kpop产业的现实之间,也贯穿在有毒的饭圈文化和newjeans试图开创的新版图之间,我关注newjeans的这两年以来,也一直因为这些矛盾感到困扰,我不明白粉丝为什么要为微博一个tag打架,要发一模一样没有人看的定型文控评,不明白毒唯,也不明白数据,我也不明白公司的策略和偶像的一些行为,公司和偶像不可能一直去解释自己的想法,未知则会带来混乱,这些不明白也导致我持续犹豫着还要不要继续关注newjeans,关注Danielle,一旦继续关注我就也很容易陷入这些思维圈里,情绪被影响的感觉很不好受,还会让我觉得我是不是已经失去自己的立场,成为会故意忽视一些东西的人了。 写这么多只是为了铺垫下面的话,我觉得我因为她们产生的所有感情都建立在这些之上,不过这一切犹豫和怀疑都在这两天Danielle的表演里产生了变化,6月26、27两天newjeans在东蛋举办了Bunnies Camp,一个类似演唱会的粉丝见面会,除了集体表演外,五个成员都有自己的solo环节,Danielle表演了自己的自作曲《Butterfly(with U)》,是慢歌,没有舞美,没有灯光设计,只有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对着几万人认真唱,跳舞,介绍说是想着粉丝写的。 from:wb@Ridmcanx_v 其实这是很不聪明的行为,如果你有关注国内这两天newjeans的相关新闻,应该基本上只能看到大家在谈论另外四个人,四个成员三位成员翻唱了日本大热经典曲目,塑料爱,松田圣子,踊り子,一位表演了舞蹈,大家表现很好,风格各异,完美展现魅力,都有伴舞,场面很是热烈,只有她一个人选择唱自己的歌,第一次的演出,之前没有人听过,人们无法应援,无法预知,而是被迫去感受她的表达,去接受她的情感,如同我在开头所述的那样,我不是在观看,我是在被传递,这样的勇气和真诚,这样满足的笑容和泪水,我完完全全被她打动了。 要完整阐述我对她的的感受要说很多东西,既然这是我自己的地盘,我觉得我可以慢慢写下来。 再次回到初见,Danielle是韩澳混血,长相是艳丽的那种,虽然浓烈却不具备攻击性,你永远会第一个注意到她的美丽,在出道作hype boy mv里她梳着双丸子头,扮演一位发现暧昧对象cheat好友,最后和好友一起反过来捉弄暧昧对象的女孩,她看见暧昧对象送给好友棒棒糖,霸道地把吃的爱心棒棒糖塞进好友的嘴巴里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一位完美的mean girl。 这便是第一个反差,她不仅不mean,甚至还如真的太阳一样温暖耀眼,她永远是笑着的,永远是积极向上的,她永远会给你夸赞和鼓励,在错很多题的时候说没事我还对了几题,在被问到如何和第一次见面的人熟悉起来的时候说我会寻找这个人身上的优点,在意每个人的感受,有人哭的时候她会第一个抱上去给予亲吻,用热烈的感情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二个反差是感觉她有点笨拙,不太懂Z世代在流行什么的笨拙,无论什么时候都很认真的笨拙,出道时的自拍用着老旧的ins风和lomo风滤镜,角度也奇奇怪怪,好像完全不知道怎么展现自己这张漂亮脸蛋的魅力,上综艺时反应有点迟钝,也不是很懂怎么搞笑,想说的话一定要说完,比起温和的安慰更想要严厉的批评,队友都认为她是那种会把所有作业在当天熬夜完成的人,总是在说一些离东亚人很远的事情——最喜欢的事情是在海里游泳和冲浪,喜欢素食吃胡萝卜吃得手心全黄,出道后才开始用社媒,学着用手机,打字很慢,更喜欢用大量emoji表达感情,可以一天不用手机,更喜欢和人面对面沟通,喜欢爸爸喜欢妈妈喜欢姐姐,用着只有家人之间才会说的澳式俚语还以为所有澳洲人都这样说,幸福的家庭幸福的童年。 这是第一年时我喜欢上她的原因,说真的我很意外,首先我没有真的喜欢过偶像,也因为我一直都不是很推e人的人,我就没有喜欢过这样的阳角,所以第一年我也一直在想我为什么会喜欢上她,喜欢上newjeans。 说是第一年,是因为这之后发生了一些事。第一年我开了个微博小号写同人,剪视频,认识了一些同担,同时也深入体验了饭圈文化,Danielle相对于组合其他人来说人气并不高,在饭圈里这是致命缺点,就像木桶效应一样,她的身材和长相被攻击,她对队友表达爱会被说爱蹭,喜欢夸人被说虚伪,唱歌和舞蹈才能被贬低,表里如一被说没脑子蠢,另外如同滑坡,所有kpop营销号在搬运newjeans相关资讯时都会忽略人气较低的人,同时很多同担也会跑掉,没有人会持续产出她相关的同人,在她被攻击的时候没有人会去帮她澄清。我当时很不明白为什么,也很受不了这种互相攻击互相诋毁爱也被扭曲的氛围,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2023年年初的时候她因为说了Happy Chinese New Year被人攻击,最后被迫发文道歉,这件事让我五味杂陈,我既讨厌韩国人因为一句祝福话语就攻击她,也讨厌中国人因为这句话势利地赞扬她,更讨厌让她出来直面一切道歉的公司,偶像黑色的那一面彻底压倒了我,所以我放弃了那个微博号,远离了newjeans。 那我是什么时候又喜欢上她的呢?其实我也记不清了,我记得2023年我很久没看她们,直到偶然一天听说她们到回归,就又断断续续地开始看起了新的mv和物料,直到我看到八月份美国Lollapalooza的舞台,看完舞台后我写下了当时的感想: 唉中午把鲸音乐节舞台看完了,一边看一边哭,其实主要是因为丹,可能因为她穿白色最显眼或者导播最喜欢她,镜头总往她身上切(笑),在这里她好像被点燃了,她身上的那种生命力,自信,热情都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我,她们出道以来都伴随着各种争议,经常有人说她们完全是靠闵的策划才能火,谁都可以替代她们——这种言论颇有市场,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想想这个其实挺没道理的,当你喜欢上鲸时,你很难真的说清楚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什么让你留下来,鲸是一个结果,由结果推论原因,原因总能找出很多种,如今的结果就是这五个人承托起了闵的概念,作为载体,也作为表演者,完美地呈现出了观众想要看到的那些特别的东西——青春、生命力——所以观众喜欢上了她们五个人。 说这个其实有点好笑,谁都知道kpop偶像是流水线工业出来的产品,一个虚假前提下表现出来的东西真的值得相信吗?这种生命力会不会也是一种假象?但作为喜爱着她们的人,我想说我感受到的东西是真实的,我的感受是真实的,这次回归专《get up》6支舞蹈,每支难度都颇大,她们都完成得非常好,我感受到的这种韧劲是真实的,今天的音乐节现场,她们每个人面对人群时散发出的那种能量也是真实的,所有人的完成度都非常高,这种自信与活力是闵没办法帮她们塑造的,必须靠她们自己去展示,去探索。 所以其实就是,我相信她们能在这种流水线里展示出自己的东西,迸发出真正的激情,她们有让人想去爱她们、去相信她们的力量,这是最独一无二的。 我感觉Danielle在这个舞台上被唤醒了,她生机勃勃,不再只是一直在做梦的小女孩了,她真的获得了力量,并且回馈了自己的力量,她是坚信不疑的。下半年她的变化非常明显,能感受到她拥有了迟来的野心,自拍不再是以往那种小女孩记录生活,而是展现自己的魅力,舞台也有了自己的心思,开始追求高强度舞蹈下vocal更稳,舞蹈也进步太多,体脂率这么低身材如此瘦小的人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想必也付出了非常多努力,与此同时她也变得更谨慎了,其实除了新年事件外她还因为说话被网友骂过好几次,能看出许多话她开始斟酌后再说出,但表达真心的时刻她却从不错过(甚至还因为这个又被骂了)。 年初的事件之后我一直都很好奇她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原本相信的东西被击碎后还能再爱这些人吗?不会恨吗?之后说的爱会不会变得虚伪?会不会只是表演了?会不会后悔了?毕竟她口中的澳洲如此温暖,回到家人身边不是更好?但事实就是她找到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回馈出了这首《Butterfly(with U)》,26晚上我一直在刷推和微博,当知道她solo是表演自作曲时我很是骄傲,点开视频听到后我却被极大地震动了,我没办法停止哭泣,之后每次想起她的表演时我都没办法控制流泪的冲动,这首歌里展现出的青涩、温柔、宽容,还有悲伤,无限的爱和信任,甚至还有她坚韧的心,作为一首献给粉丝的自作曲来说,真的是最完美的回应。1 2 其实我一直对喜欢kpop偶像这点有很大的羞耻感,但这两天过后我却非常庆幸我喜欢上了Danielle,喜欢上了newjeans,她带给了我太多向上的能量,拓宽了我了解的正面情绪种类,我也感受到了非常多我以前没有体验过的情绪,我说过非常多次我多么喜欢“善的想象力”这个概念,她就是那位一直在拓宽我对善的想象力的孩子,她赞扬人的方式,看待事物的方式,真诚待人的方式,这里面展现出来的她的脑回路都让我非常惊讶,我在生活中也开始学着用这些,我学着夸赞身边人,相信真诚,明白爱是勇敢。 而我的这些体验也让我很是触动,我过往从未想过喜欢一位偶像能带给我这些,每次喜欢上意外的事物时我都会经历很痛苦纠结的过程,我害怕这些痛苦,但现在看来正是因为这些意料之外才能让我接触到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情感,因为拥有了这些体验,我也更能理解我自身,更能理解这个世界,我能感受到,体验到的情绪越多,我心里的水滴就越多,水面变得就会越大,我能照映到的这个世界的部分就越多,越能感受到宽广,虽然加入和维持这些水滴并不能说是快乐的,敏感的悲伤才是底色,但我现在非常感谢我能体验这么多情绪,我很珍惜我的每一种情绪,它们是我的一部分。 其实追星过程也很像电影里镜像的那一面,有时候我们只是在偶像身上投射自己的想象,我施加给她的解读可能太过,也可能不是真相,但无论如何,我很感谢她,我爱她,爱上一个人时能感受到幸福,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爱了。 1写完后我看到hanni发了信息,信息里是这样说的:“danielle的歌简直不可思议。可怜的她没有太多时间,但执意要在粉丝见面会上表演自己制作的歌曲。我记得她在满天行程之后依然熬夜到很晚制作这首歌。当她第一次给我们听到粗略版时……我简直惊呆了,哈哈,太厉害了,真的…”翻译wb@honeyboo_ 2danielle在直播里提到了这首歌幕后的故事:“要说起来会是超——长的故事 等我哪天空出两小时专门来讲. 但大体上一切从我想要倾泻那个特定瞬间我对bunnies的特定情绪开始. 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不想失去你 那一瞬间的感情. 我想到butterflies 但又莫名不够 所以加上(With U) 就这样定下题目 《Butterflies (With U)》 顺便一提 这是在最最最后一刻才决定的”翻译wb@extendingaexpectableneworld

即使如此车轮依旧在转动06 2024Summer05

我没咕! 本月骑了413km,22天。 2024/05/02 在家极为苦闷,踌躇许久还是出门骑车去了,五一开始后我就什么都没做,什么也都做不了,每天只想方设法吃甜食,但甜食也无法让我兴致高昂,嚼碎咽入胃中,只有残留在嘴里的化学味道,其他什么都没留下,我反复刷陌生人的微博,我也不知道自己想看到什么,只是没办法不这样做。 也几乎两天没有运动,跨上车后我就全力开始冲刺,可能因为是五一假期,外环马路上没多少车,我绕着马路骑了一个来回,12.68公里,34分钟,可能算是最好成绩,骑的时候我无声大叫,用尽全身力量去控制车,我想发狂式地骑车,想让我所有的灰色顺着这一路的汗水消失,但到家后还是如同原样,有感觉好一些,也只是车座上的一瞬。 2024/05/03 想效仿昨晚,也是想顺带买咖啡,就拿着杯子出门去了,出门骑到一半就觉得时机不太好,下午一两点的多云天最为无聊,只是看着灰白的天我就想睡觉,于是顺着某个路口拐进去一路向前了。 其实在拐进去之前,或者说出发之前我就查了这条路线如何,理论上来说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可以绕一个大湖一圈,全程20km+,我进去后没想好要不要真的就这样骑20km,就随波逐流地顺着熟悉柏油路骑进了陌生混凝土路,又骑进了石子路,一开始路边是半人高的草与野花,但很快就只剩围墙,和我并行的换成了大货车和它们带起的尘土。附近都是厂房,只与主路隔了几道弯就显得很是荒凉,没什么人烟,这天风也大,我被灰尘迷住眼睛好一段路都看不清,索性放弃绕湖,改绕道去咖啡店了。 我没在野外寻过路,但我(凭着想象)觉得城市和野外也有共通之处,比如穿行过城市的铁路就是野外的长河,城市地标建筑物就是野外远望可见的山,就像草原和沙漠各有其探路法,如果我住在铁路的某一段,那我顺着铁路走终能走到家,如果我想去能看见某个大厦的地方,出来后却看不到它的踪影,那可能就是走错了。这种有点穷举宽泛的方法肯定能在某一刻奏效,就像只有在野外求生时你才会只靠太阳确定方位(旷野之息不就是这样设计的?)。 人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和生活在村庄里差不多,居住的街区就是村庄,没去过的地方就是荒山野岭,村庄怎么走都不会迷路,荒山野岭只有在能查手机地图的时候才敢前去,但也就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住在山边水边的人去其他山水的时候,就是一个住在城市里的人去另外一个城市,于高山中生存会懂什么时候会突然下雨,于购物中心里生存也会懂快速找到厕所的方法。掌握了城市生存法的人不再会害怕城市里迷路,荒野猎人也总在草甸上与星月入眠。 我就是这样来到了家附近铁路的另外一边,这边穿过铁路的方法是通过铁路上的桥,家附近的则是穿过铁路下的桥洞,站在桥上可以看到很典型的铁路风景,碎石子和绿叶树,防盗线圈和铁栅栏,路过这里时我的帽子被风吹掉。 最后绕到了初中所在的那条路尽头,至此我完成了路线记忆的合轨,初中毕业后我总会避开这条路——高中毕业后我也总会避开高中所在的那条路——我想不仅仅是因为走了三年九百多天走腻了,更是因为想要避开这段路所携带的回忆,现在来到的地方我初中时也一直没有走过,那时好像总感觉从学校到家的路以外的地方就是危险的未知,现在我突然闯入了这片未知的空白,原来一切也只是普通的城市风景,居民区,有点荒凉,还有名字是某种食物的莫名其妙汽车厂,其他就没有什么了。 2024/05/08 骑到一半想挑战一下能不能一口气骑20km,想这样做很久了,就绕进另外一条路骑了一圈,结果挑战成功,完整骑下来觉得也还好,现在不算太累。但不知道明天身体怎么样。 2024/05/09 加班11点钟才回家,路过平时很喜欢的那段路,树木们背后是黝黑的一片,只能看见灯照亮的最前侧的它们,好像那种劣质恐怖游戏里没有设计好的部分,也没办法自动生成新的场景,留着的是空洞无物一切虚无。 路上行人很少,一路上又都是我喜欢的夜晚+昏黄路灯组合,骑得开心。 在几条路线交汇处看到一位工人趴在电动车上一动不动,车是停在路边,不算安全的地方,是太累睡着了吗? 2024/05/12 母亲节,之前送了妈妈脊椎、视力和睡眠健康的挂坠,今天去盒马就又顺便买了一束绣球送她。 最近习惯是周五买盒盒马麻薯,再去买两杯奶茶回家和妹妹一起分食。 于是每周五都是车头超载! 2024/05/15 啊!今天风速9.1,骑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在和风相扑,脑海里是春宵苦短里男主顶风去找女主,宫崎骏动画里面一往无前的主角,除此之外就是我的眼睛遭殃,梧桐的絮絮被吹得满天飞,不知道进到我眼里的是灰尘还是这些絮,搞得我眼睛好像吃了柠檬,这下真的得买防风眼镜了! 2024/05/20 等天快黑才从办公室出发,去盒马买菜时看到玫瑰花才意识到今天是520,才意识到为什么平时走那么迟的同事今天早早溜了,我盯瑞士卷好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买它的理由——我好奇它味道有两个星期了——就当这是520爱自己的礼物?感觉虚伪又俗套哈哈 或许节日分为个人主义的和集体主义的,个人主义的节日没有人会和家人一起过,和爱人朋友一起过最好,可惜今晚我这两个选项都无人可选,只有自行车陪我,原本今天不打算骑太多,但为了和爱车过520(?)就又骑了12千米,骑的时候脑海里各种亲密关系的回忆噌噌地往上冒,以前夏天做的蠢事就这样随着夏风蹦出来,我无声大叫,又小声说一些奇怪的话,反正旁边没人能听得到。 瑞士卷最后同妹妹一起分食了。 2024/05/23 加班,12点到家,真的没力气了,晚上骑车到黑暗里面想的居然是摁车铃,现在坐在门口动弹不得。 骑的时候大脑完全放空,控制不住自己大脑讲话的声音,开始觉得脑袋很吵,路过小区附近一栋楼的时候闻到了浓郁的香味,好像玉米排骨汤,是谁在半夜煲汤呢? 2024/05/28 今天真的是超稀有概率,我该去抽个卡,一路上遇到的所有红绿灯一共10个全是红灯。到中间的时候开始想天呐这层层阻碍,难道是老天暗示我……不要上班?! 2024/05/30 最近睡眠太少,感觉身体完全被榨干,车也骑不动······其实也明白是因为能量被耗尽,但还是跑去找自行车店老板帮忙充气补胎压了,补完骑感觉体力上没啥变化,变化的是气又足了车胎过坎时蹦跶的更加叮铃咣当我也磕得屁股痛了。 2024/05/31 喝奶茶庆祝五月份骑了413km,但感觉下个月天热了就不会骑这么多了。 最近可能骑车能力好了点后,如果路上遇到男的特意想和我比超车干嘛的,我以前就会算了算了不管了,现在我就觉得很好玩然后故意在并行的时候不退让。今天遇到一个车子明显很贵的人,轮子的浅薄和他本人的壮硕对比鲜明,他也跟我骑同一条路,一开始他在前面慢慢骑着,我超过了他一段距离,他紧跟超上前,很奋力在骑,最后我们在一个红绿灯前并行互不相让。 今天傍晚的时候天骤晴,有特别漂亮的云景,我第一次在城市街道上看到光线从云朵缝隙里漏出来,投出明显的光帘,正巧路过水库,看到对面堤坝背后夕阳,本来想在其中一个路口转弯过去拍照,但正好赶上红灯跳转要等很久,我也就没停继续骑了。 在我转弯停顿时那个人骑到了前头,可能因为他以为没人在比了就骑得慢很多,我在后面很轻松地就……超过了他,他不出所料又超过我,我觉得好好笑,太好笑了甚至觉得情绪被调动起来骑得更有劲了,也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喜欢竞技比赛了,可能追求的就是这种肾上腺素的刺激,这种与人旗鼓相当证明自己的感觉,在竞赛时注意力也会格外集中——我今天速度也飙到了23.9km/h。 总之之后就这样来来回回两次,因为其实还是在城市下班时间,所以阻碍也很多,我也不能不带脑子不看其他车……最后在一处下坡我们因为车流隔开了很远的距离,我也正好要拐弯,就这样结束了比赛,我也能停下来拍拍云了。

书影音/2024.1-3月书影音

🌠1月 《当我们重返世界》 当我们重返世界 0 三年之后,重返世界。本辑《单读》试图复建肉身和心智与世界的联系,收录的作品足迹遍布叙利亚、西班牙、巴西、埃及、古巴等地,涉猎英语、德语、俄语、葡萄牙语、法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这些走向陌生的创作,呈现出微小个体与大时代之间的张力,映照出此时此地生活的困境,同时也带来了源于文艺创作、智识操练的快乐——重返世界,在今天,首先是找回快乐的能力。 book .db-card{margin:2.5rem 3rem;background:var(--card-background);border-radius: 7px;box-shadow: 0 6px 10px 0 #00000053;} .db-card-subject{display: flex;align-items:flex-start;line-height:1.6;padding:12px;position:relative;} .dark .db-card{background:var(--card-background);} .db-card-content {flex:1 1 auto;} .db-card-post {width: 100px;margin-right: 15px;display: flex;flex: 0 0 auto;} .db-card-title {margin-bottom: 3px;font-size: 14px;color: var(--card-text-color-main);;} .db-card-title a{text-decoration: none!important} .db-card-abstract,.db-card-comment{font-size:13px;overflow: auto;max-height:10rem;color: var(--card-text-color-main);;} .db-card-cate{position: absolute;top:0;right:0;background:#f99b01;padding:1px 8px;font-size:small;font-style:italic;border-radius:0 8px 0 8px;text-transform:capitalize;} .db-card-post img{width: 100px!important;height: 150px!important;border-radius: 4px;-o-object-fit: cover;object-fit: cover;} .rating{margin: 0 0 5px;font-size:13px;line-height: 1;display: flex;align-items: center;} .rating .allstardark{position:relative;color: #f99b01;height: 16px;width: 80px;background-size: auto 100%;margin-right: 8px;background-repeat: repeat;background-image: url(data:image/svg+xml;base64,PHN2ZyBjbGFzcz0iaWNvbiIgdmlld0JveD0iMCAwIDEwMjQgMTAyNCIgeG1sbnM9Imh0dHA6Ly93d3cudzMub3JnLzIwMDAvc3ZnIiB3aWR0aD0iMzIiIGhlaWdodD0iMzIiPjxwYXRoIGQ9Ik05MDguMSAzNTMuMWwtMjUzLjktMzYuOUw1NDAuNyA4Ni4xYy0zLjEtNi4zLTguMi0xMS40LTE0LjUtMTQuNS0xNS44LTcuOC0zNS0xLjMtNDIuOSAxNC41TDM2OS44IDMxNi4ybC0yNTMuOSAzNi45Yy03IDEtMTMuNCA0LjMtMTguMyA5LjMtMTIuMyAxMi43LTEyLjEgMzIuOS42IDQ1LjNsMTgzLjcgMTc5LjEtNDMuNCAyNTIuOWMtMS4yIDYuOS0uMSAxNC4xIDMuMiAyMC4zIDguMiAxNS42IDI3LjYgMjEuNyA0My4yIDEzLjRMNTEyIDc1NGwyMjcuMSAxMTkuNGM2LjIgMy4zIDEzLjQgNC40IDIwLjMgMy4yIDE3LjQtMyAyOS4xLTE5LjUgMjYuMS0zNi45bC00My40LTI1Mi45IDE4My43LTE3OS4xYzUtNC45IDguMy0xMS4zIDkuMy0xOC4zIDIuNy0xNy41LTkuNS0zMy43LTI3LTM2LjN6TTY2NC44IDU2MS42bDM2LjEgMjEwLjNMNTEyIDY3Mi43IDMyMy4xIDc3MmwzNi4xLTIxMC4zLTE1Mi44LTE0OUw0MTcuNiAzODIgNTEyIDE5MC43IDYwNi40IDM4MmwyMTEuMiAzMC43LTE1Mi44IDE0OC45eiIgZmlsbD0iI2Y5OWIwMSIvPjwvc3ZnPg==); } .

即使如此车轮依旧在转动05 2024Spring04

有点想改成季更了。 2024/04/01 🚴‍♀️21.67km 爬坡感觉最好的一次,甚至感觉背肌也用上了,难道这是登山大考后的加持?大考后我就开窍了,所以这段练习过很多次的路段知识点中最难的压轴爬坡题解起来就更轻松一些了。 2024/04/07 🚴‍♀️16.78km 今天中午突然开始下雨,原本早上看天气预报说只会下一小会就停,以前也有说会下雨结果没下的情况,所以就存了侥幸心理骑车上班了,结果雨从午后一直下到下班,下班时变成了毛毛雨,此时地面湿滑,我心里打鼓,公路车车胎最不防滑,以前不是雨天路段只是轻微湿路我就因为急刹侧滑过好几次,还摔过几次,但我又不能把爱车抛在这边一夜不管,万一晚上下大了浇它一整夜就不好了,最终还是认真戴好安全帽,选了最短的归家路线上路了。出发前还想发个嘟说希望我平安到家,但感觉这也太flag,就没发。 从来没有哪天像今天这样认真地骑过车,每一踏堪比绣花,偏偏今天风也大,我感觉车头被吹得想往旁边跑,便又努力用身体维持平衡,再也不敢超车加速,远远看到似乎有什么交通状况,或者像是有什么事故多发地段,就慢慢减速轻轻刹车,给足我的车停车反应时间,和飞机落地滑行几百米一样(可能机长开飞机也是这种心情)。 但真的好舒服啊,雨后的风、空气真的好舒服啊,清凉凉的,新鲜又飒爽,偶尔瞥见的水坑里映出的云和树也如静物画,被车轮滚过打扰后就像《迷宫饭》里想要报复打扰者的狂乱魔法师,给骑行者后背留下一背泥水。说偶尔瞥见是因为我不敢多分心,连单手操把去调整眼镜口罩都不敢了,也不敢去享受这种雨后骑行的快乐,实在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于是我就在这种“天呐好爽”“啊啊啊好紧张”的变脸心情剧中慢慢骑到了家,还好最后平安无事。 2024/04/08 洗了车,精心擦拭。 2024/04/10 🚴‍♀️ 21.52km 感觉因为睡眠不足和力量运动过量彻底没精神了,骑起来非常无精打采,大腿前侧很酸,就慢悠悠骑。 晚上去市中心的理发店做头发,快到时下起大雨,淋了一身雨,前两天洗的车白洗了,但雨后的春夜实在太舒服,骑过的每一分每一米都要像在咀嚼最喜欢的食物那样细细品尝,心怀珍惜。 jellyfish bubble gum 2024/04/16 🚴‍♀️29.3km 遇到一个什么都没背只是在骑车的男人,他似乎想等我自然落后,但这速度真是我平时骑车速度我没办法让你啊,于是我超车他两次,他每次都会在我超车后骑到我前面转头观察我,最后一次他观察完奋力超车跑了,好好笑。 树叶小惊喜 2024/04/20 🚴‍♀️10.23km 晚上姑姑邀吃饭,我就直接骑车去了,吃完饭又骑回来,绕那块转了转。 去姑姑家的这条路我其实经常走,就是我平时返程的去路,因为早上时间不够所以我不会从这里骑,今天就没看地图顺着直觉绕了绕,意外地也绕回去了,老实说每次不看地图绕路绕回我熟悉的地点时都会有一种找到题目另外一种解法的快感,晚上解题成功后拍车辆与桥洞路灯的夜景,想的还是我果然好喜欢骑车。 到了楼下没有上楼,练习不扶车把骑车练了好久,有点进展但不多,可能因为我还是害怕摔倒。 2024/04/21 🚴‍♀️19.84km 去买车的地方保养了车,见到了长得很像井口理的那个店员,七个月过去他变成了双倍井口理,膨胀了一倍,接待我的店员长得像经常在电视上露面的日本畅销小说男作家,给我修车的师傅长得像网飞拍的华裔电视剧里的中国大叔,怎么这家店的气质这么独特。 两个小时就保养结束,拿回来时感觉就像接到了第一次洗澡结束被护士抱回来的新生儿,我满脑子都在重复so fresh so clean,骑上它后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笑容,几天以来第一次发自内心地大笑起来,好满的气胎!好顺滑的换挡!好幸福! 我顺着第一次拿到它时的路线闲逛,这条路顺着沿河公园延伸,不宽,两旁都是行道树,不是主干道所以也很安静,不是上坡也不是下坡,就是普普通通的平路,我也就普普通通地闲骑,感觉一切都······淡淡的,淡淡的阴天,淡淡的风,淡淡的河与对面淡淡的古楼,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就是这样的,没什么特色,连本地最有名的奶茶品牌也是如此,相比茶颜悦色不够浓厚,相比霸王茶姬不够清淡,相比喜茶不够时髦,商业化赶不上蜜雪冰城,本土化赶不上别的任何一个本地奶茶品牌(因为本市实在没什么特产),每年新品只是在重复使用那几个元素,但我也就这样喝了很多年。 这么说的话本市是一个宜居城市吗?我觉得也谈不上,物价不低空气不好,吃喝玩乐有但都不够特别足够流水,离开这里的人会怀念的大概不是城市,而是日子,就像你不会怀念快捷酒店带给你的一切,而是会怀念在那里与人共度的夜,会记得短暂停留时为即将结束的假期叹息,会想起你因为想要补眠,想要安静复习来到了这里,你不会怀念它毫无特色的装修,廉价的洗发水沐浴露,关于它本身你可能只会想起因为隔音太差隔壁争吵喘息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这座城就是这样的地方,停留,然后离去,或永远暂时生活在这里。 这条路还位于医院后,人行道上一位头发剃光的孩子被父亲搀扶着散步,有老人推着轮椅,马路上像我这样骑车的人不少,下面靠河的路有人在跑步,这一对比一瞬间让我有点难受,生老病死,最近因为现实里的经历对这些事情有了更深的认知,好像经卷被展开······我像这样骑车,不是为了更好的生,只是为了不去思考死,曾经我以为不是生就是死,但疾病和衰老带来的内心折磨更为可怕,生死也有《来自深渊》和《少女终末旅行》这种区别,前者向死而生,心怀希望,后者向生而死,心怀绝望,但二者做出的行为都是活着,活着,我的活着和那些生病的孩子活着相比极为轻率,一个自轻自贱的人是会把自己的生命变成这样的。 2024/04/22 🚴‍♀️22.96km 看到一个人骑车,自行车太矮他的腿则太长,腿折起来踩动的样子好似螳螂。 电动三轮车后座载着三个工地工人叮铃咣当地从非机动车道挤过去,又高速漂移绕过小轿车,哐嚓嚓地飞过凸起的路障和地面起伏,明明是在大马路硬是开出了一种废土飙车的感觉,后座的工人们也被抛起落下左右摇晃,我和他们对上视线,觉得他们已经完全接受自己和这辆车是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了。 2024/04/24 🚴‍♀️25.51km 车胎气压足后现在爬坡如履平地······2-5速爬坡心率已经没办法达到最大有氧心率了,心率到150的时间很短,没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到来了,还没想好接下来怎么办。 晚上骑车回家时感觉非常无趣,启程时就懒得动——其实做运动的人都知道,心理状态对运动表现影响有多大,我感觉没意思时骑车就一点冲劲都没有,继续骑只是因为还在车轮上所以不能停下来。 路过水库,看到清淡的夕阳,路灯被斜坡高高举起,月与灯并肩,飞鸟在斜坡顶部无人的道路落下,远望过去它们漫步的剪影与这场面极为相衬。感觉这里并不是属于人的道路,是属于鸟和天空的梦里的幻境。 这样说是因为我做过这样的梦,初中有段时间我总做这样色彩的梦,直至现在也忘不掉梦里的场景。我骑到对面下车,试图进入这场梦,但绿色的栅栏看不到头,我不知道如何进入,我被梦拒之门外。

[随笔感想]南京二周目的轮回+紫金山夜爬攻略

二周目 🚝启程 第二次来南京,启程前好不情愿啊······连续两周外出感觉实在是能量不足(前情提要:2024/03/22 南京骑行),但也实在不想放弃惘闻的live,就想方设法给自己加点新的东西,正好之前在小宇宙搜南京旅行的时候搜到了世妙的紫金山指南,又碰巧在小红书看到夜爬紫金山的帖子,就把爬山的行程加在了看完演出后。 出发的前一天我去迪卡侬买了登山鞋,考虑到我不知道自己之后会不会继续登山需要预留体验期,以及接下来几个月体验期会很热,所以就没有买不透气的防水鞋,买了只防滑的低帮MH100,特地买大了一码,也兼具城市出行作用。(之后爬山时感觉还挺不错的 下班后我就直奔高铁站,到站后离开场大概有40min,根据高德地图坐地铁需要二十几分钟到演出场地,而这次巡演惘闻带了小巫师一起,开头20min是小巫师演出,所以我有50min左右去目的地,晚上我饿得前胸贴后背,所以准备放弃听小巫师先坐地铁到附近商业中心吃饭再去看演出。 好吧,我承认我只是想买茶颜悦色喝(感觉去冰的蔓越莓的那个最好喝 买了新品汉堡,还很变态地试了薯条蘸菠萝派(确实挺好吃的啊!( 🚝惘闻 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喜欢了!!!!!!! 说真的是我这两年听过的最好最好的现场,灯光和表演都棒极了,在现场器乐声音层层堆叠,高潮时鼓点吉他萨克斯小号效果器呐喊的声音通过地板从脚底传到你的心脏,心脏在剧烈地震动,是共振,我感觉自己的脊椎也在发痒,比流媒体厚重太多丰富太多,太畅汗淋漓的体验了······ 灯光真的好极了,我是第一次见到live现场这么考究的(以前吃太差了……),和编曲与情绪互相配合,更丰富了表达,《21世纪不适症》里荧光绿与荧光紫伴随着圆号跳动入场,怪异如21世纪,隐忍不发是蓝紫,急促上扬时则变为红色,白色的射灯闪烁,好像拨开了不适带来的怪异只剩赤裸裸的独白;《孤独的鸟》里顶部的旋转彩球被照亮,白色的灯光星星点点,下面谢玉岗在边弹边唱,颇有种《月亮与三便士》的感觉,当他唱到: “垮掉的不止是一代是两代是世代是万代, 留下的残留下来的, 是所有正确的集体记忆。 时我感觉没办法呼吸,只能闭上眼睛去听······这段独白后是极为嘈杂的一段声音,好像是主唱在用琴弓拉电吉他,我觉得那是大声呐喊,无数人在尖叫,有浅浅的和声穿梭其中,又渐渐地平复了情绪……最后我睁开眼,黄色的灯打在了舞台,朝阳升起来了。 黄凯的小号圆号也一直闪亮亮,就像他吹的声音一直泛着光泽。 最后签售时我鼓起勇气和大家都说了“特别棒的演出,特别好”,大家都和我说了谢谢,好开心好开心,好幸福,出来时听到好几个女生也在说好幸福,真的好幸福呀……到现在想想还是会流泪,现场我也哭了好几次……不愿意错过任何瞬间所以只在开头和幕间拍了几张照片,但并不遗憾。太好了。 ⛰️夜爬紫金山 🚠攻略 因为有朋友说想要这部分的攻略,我就先写一个简单版: 👣难度: 紫金山路况良好,根据体力的不同从蒋王庙地铁站入口路线开爬的话40min-1h30min可以爬到山顶,因为是南京的热门户外项目所以一路上会有非常多人一起爬,只要不走野道就不用太担心安全问题。 就是大家都说过要小心野猪,或许还是该注意一下野生动物。 👣装备: 不是很难爬的山所以上限可以很高下限可以很低,穿运动鞋和运动裤就能爬,我还看到穿长筒袜小皮鞋和拿着行李箱的人在山顶,但如果你体力不好,或者缺乏运动,可以考虑穿更合脚的登山鞋,带一个登山杖和一双护膝; 夜晚山上风会很大,需要根据当天气温不同携带不同厚薄的外套挡风; 手电筒,前半段会比较黑所以需要手电筒照明,后半段因为更高月光更多,眼睛也逐渐适应黑暗所以不太需要,我到后面就关手电筒了; 下山时是白天,如果是夏天爬天亮得比较早可以考虑带一顶遮阳帽; 另外就是要带瓶水补水,一些食物补充能量,出发前最好也吃点碳水垫垫肚子; 可以携带一些垃圾袋或塑料袋,当坐下来垫屁股和存垃圾的。 👣爬山: 查询日出时间,提前1-2小时到山脚开爬; 打车到蒋王庙地铁站,地铁站旁边有个斜坡入口,不用害怕认不出来,因为很人很多很显眼,也有一些小吃摊,实在不行和司机师傅说一声,他们都知道现在这个点来这的人都是干嘛的,让他们把你拉到那边进行了; 接下来就顺着路一直往上爬就行了,越到后面越陡,中间有很多小小的休息平台,有一处比较大的休息平台(好像是个公园),会路过一个公共厕所,但晚上没灯,没有同伴的话不太建议去那边; 爬到山顶后看指南针找朝东方的位置,较高的那个平台朝东的方向被挡住一些,另外一边较矮也有被挡住的部分,总之看日出的视野并不算很好,如果是日出前一个小时到的话山顶上一般都有很多人了,所以此刻不要多犹豫迅速找个位置坐下等待就行了。 下山原路返回就行了,山脚的早餐铺会挤满买早饭的游客,如果不嫌麻烦还有力气的话可以骑车到1km外的鸡鸣汤包吃早饭,我喜欢那边的菊叶汤包和糖芋苗。 TIPS: 注意拉伸!!! 下山时小腿和膝盖用得会比较多,所以下山后这部分要格外注意一下,随便去网上搜一个跑步后拉伸视频跟着做就行了。 🚠 看完惘闻,排完签售已经是十一点,到青旅时快十二点,当时很后悔,早知道就在麦当劳或者海底捞挨一下到两点多出发了,90块钱只能住三小时好亏啊,但此时没办法退了,我迅速睡了个战斗觉两点半起床出发了。 住的青旅在商业街里,凌晨也相当热闹,感觉和晚上七八点只有人多人少的区别,我去便利店买了饭团和乌龙茶,饭团吃完就打车出发了,为了安全我联系了一位有时差的朋友在车上打电话,好久没和这个朋友说话了感觉还挺开心。 到了后我调好背包的背负系统,没有停留就跟着其他人出发了,一路上遇到的几乎——大胆点说90%都是大学生,真切地感觉自己老了·······不是那种感觉自己身体老了,而是看着这些大学生三两两成群结队,路过她们时听她们说考试、上课、请假,恋爱和导师,她们放最新的热门歌曲,走不动了坐在台阶上大喘气说再也不来了,又互相打气说马上就要到山顶了加油······我感觉离她们好远啊,明明我也才只毕业两三年,但我感觉那种年轻大学生群体独属的气质已经是我上辈子的事了,现在我身上全是社畜对社会现实的绝望,我像阴暗的走路菇一样吸收她们的青春活力······ 爬山一开始我还很有冲劲,但到后面真的累得够呛,可每个休息点我也不敢停太久,停太久接下来会变得更累,一路上一直在想以前看的关于登山的励志小故事,对“半山腰的风景也很美”有了新的理解······能在爬山途中停下来看半山腰风景的人一定是体力很好的人!慢悠悠爬山可能比一鼓作气爬山要更累人,我这次也没怎么注意看景,可能这就是那个“登山不看景,看景不登山”。 不过偶尔驻足休息时还是会注意看看周围,半山腰的夜景很漂亮。 结果到了山顶时反而觉得“这就到了?”,受到的折磨比我想象中要少一些,原本还以为要继续受苦呢,途中也听到过好几次登顶的人发出的呐喊,还挺振奋人心的hhh好像一种战吼,每次听到我都感觉又振作一些。 山顶人还真的不少,我迅速占领了高处朝东栏杆边的位置,坐下来边听昨晚惘闻的录音边等日出,不得不说惘闻真的很适合这样的场合,到了5点时天边开始发亮,周围人越来越多也开始骚动,所有人都开始往我这边聚,没办法我也只好站起来占领好我的位置,就这样站了一个小时到六点等日出,非常遗憾,今天因为云太多没有看到太阳升起的模样,大家都很失望,我倒是觉得还好,能看到城市从沉眠的黑暗到刚苏醒时的朦胧模样我还挺满足的,感觉刚起床时城市灰蒙蒙的模样和我刚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一模一样。 不过这样一座大城市,好像也没有真正睡着的时刻。 🚝 闲逛 吃完早饭是七点多,就这样回家有点可惜,但好像又没精力做别的事,决定先去买点许阿姨的青团回家,交通工具就用自行车,准备边骑边看看周围找找接下来去哪的灵感。

即使如此车轮依旧在转动04 2024Spring03

上一篇骑行博文还是去年11月发的,现在是4月,时隔四五个月,冬天过去又来到了新年的春季,冬天里我试着通勤骑车到地铁站,或者带妹妹骑车出去玩,但因为天冷和雨雪天气总归骑得不多,所以气温回暖的第一日我的心就按捺不住自己的雀跃,驱使我跨上了车座,3月7日开始到现在我通过通勤复健了骑行,又在别的城市骑车漫游,这篇博文讲述的大概就是这样的骑车生活,另外还写了些我对运动和身体之间关系的思考。 【2023】 💬11月 2023/11/07 🚴‍♀️骑行 19.95km 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说冬天别骑车了,大风吹得车乱晃,我根本蹬不动,额头出的汗被冷风吹干后现在就是头疼,身体出的汗被闷在外套里,一种又热又冷的酸爽…… 2023/11/17 🚴‍♀️骑行 19km 今天骑车时前面有一辆电动车慢悠悠地在前面移动,电动车很大,两个后视镜像触角一样伸出,车头挂了防风套,车把从布中凸起,下垂的风挡呼啦啦翅膀一样在风中扇动,车主人坐在翅膀正中间,戴着白色的头盔,胖乎乎的身体裹着一件粉色呢子大衣,这让整辆车看起来就像一只粉色的卡通胡蜂,悠闲地在细道里飞着,堵得我们后面这些小飞虫动弹不得。 2023/11/28 🚴‍♀️骑行 20km 这个月前几次骑车体验都很糟糕,今天手机没有网,为了以防万一我就骑车通勤,早上推车下电梯时我还在思考难道我是不喜欢骑车了?结果晚上骑车到一个下坡,那一瞬间突然感受到没来由的愉快,冷风穿过衣服在肌肤里流窜的感觉好像顺滑的白巧克力河流,又抬头看到今晚夜空晴朗,月亮圆圆亮亮,由近及远被藏在鱼鳞云的缝隙里,月亮照亮的那块被描上了金边,那瞬间突然就感觉我还是喜欢骑车的,我骑车就是为了这样的时刻。 但下一秒就觉得,我好像那种天天心里想很多觉得暗恋的人对自己很差,下定决心不要暗恋了,结果暗恋的人给点好处就又开心得找不着北的人。。。。怎么这么像。。。 【2024】 💬2023.12-2024.2月 最近只骑到地铁站了。 下了很多场雪。 2024/02/10 带妹妹一起出去骑车,骑到商业中心买了第二天回老家要带的面包,又顺着宽一些的大道骑回家,妹妹的体力比我想象中差了许多,可能也有不习惯骑自行车的原因,我告诉她骑车怎么用大腿发力,又讲了一些骑车知识,她没说话,不知道有没有理解,最后带着她慢慢骑回家了,到家时告诉她今天骑了6公里左右,她很骄傲,向每个人炫耀自己的骑行成绩。 是新年第二天,不知为何今年烟花禁令执行得不严格,漫天都是硝烟,路过一个广场时放眼望向天空,烟雾缥缈的形态加上灯光的映衬,居然在夜空里显得有些像极光。 💬3月 2024/03/02 骑车看到一辆车车尾贴着南无阿弥陀佛,有一种佛祖痛车的感觉。 2024/03/07 🚴‍♀️骑行 25.19km 开年第一骑! 之前也骑过好些次但感觉今天才是正式的哈哈哈,其实今天上车之前一直都有点担心,担心我体力会不会不行,会不会到后面觉得很烦,还有整个冬天骑车时几次车胎打滑差点摔倒的经历也让我心有余悸,但骑上车往前进后感觉这些忧虑都没了,生活在道路上的记忆很快被唤起,平滑地理解了这样的交通环境,在复杂的早高峰里耳听八方眼观四路,这一瞬间感觉自己真的是城市生物。 – 清晨骑车也真的挺冷的,到底是谁给我的信心觉得已经可以不戴手套了()不过骑到后面就还好了。 – 中午发现公司附近开了一家manner,开心地骑车去买了。 – 晚上绕路骑了,复健第一天就来个大的()路上骑到没什么人的下坡太开心了,把口罩拉下来想感受凉风,结果刚拉下来就有个虫子到嘴里了 !迅速呸呸呸吐掉,然后又想唱歌,一瞬间居然想不出来唱什么,好不容易想到一首结果是个悲伤的曲子,用欢乐的语调唱了一句后感觉不太合适就闭嘴了,感觉就像bonus time没打出好连击啊……! 2024/03/08 🚴‍♀️骑行 19.73km 今天戴头盔了!感觉这就是那种“安全性+10,自信心-2”的装备hhh感觉自己没那么飒爽了,但也还是那个骑起来就无所谓了,无所谓有没有人看,即使有人看也很快就过去了看不了多久,就是取掉帽子后额头会有压痕。 早上骑车状态好差,骑得气喘吁吁,在想是不是因为昨晚练了臀腿,到了地方看速度比昨天快,加上今天路况格外不好走走停停更多,感觉今天确实是有用更多力气,没力也很正常。 – 早上路过学校门口,昨天在丁字路口调头的车今天还在那调头,感觉大家都气死了,看到那辆车车身都是凹陷和刮痕,有一种自暴自弃大家都和我一样别想好过的气质…… 2024/03/11 🚴‍♀️骑行 19.79km 今天骑车状态超级好真的是太爽了,上周恢复骑车以来三次每次都比上一次好一些,感觉可能是肌肉在慢慢复苏……?!今天早上晚上比第一次的早晚都快了不少,平均快了0.5-1km/h,可能也因为一个周末过去休息好了。 中间一个红灯停下来的时候有个骑自行车的人也停了下来,我胜负欲突然大爆发,绿灯到了的时候唰一下就冲出去,将那个人甩在后面(大概吧之后没看到那个人),但头脑一热就会带来意料之外的结果,接下来一段路是整条路线里面最陡的一个上坡,我又不敢慢下来让被我超车的人看笑话,就咬牙以冲刺的速度爬了上去,爬完后喘了好久,这时候就想到之前超过我的一个装备更齐全的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心理活动。 回到家发现后背湿透了。 – 这一年陆陆续续地看了一些运动相关的东西,骑行啊露营啊健身啊游泳啊,这些地方都是男味重灾区,女性在这些领域总是被质疑,被凝视,被骚扰,关注的一位女性骑行博主之前发了个女子骑行赛录像,下面评论90%都是男的在发表性相关的评论,也就是性骚扰,看的运动知识up主,做的视频里也总是突然夹一个女性色情暗示,每次这种时候我都感觉好像活在十几二十年前。 我真的很不明白男的真的就控制不住这种赛博露阴癖吗?想到《赛格里纪事》里因为是单一性别社会,所有女性都会在露天解决排泄问题,现实里这些男性能这样随地赛博大小便,毫无疑问也是因为这里就是个这样的男权社会……我现在一点也不想加入什么运动团体,有顺直男的地方就有很大的风险。 2024/03/12 🚴‍♀️骑行 20.71km 每次看到那种,早上七点钟就边抽烟边骑车的人,就会觉得,这是什么样的人生。 – 感觉最近下班遇到的骑行人越来越多了,今天遇到好几位,可能因为我们走的路线都算是绕路的大道,道路很宽,交通状况相对其他市区内路线来说好很多。这些人里面有穿得很专业的,也有像我这样背着双肩包穿着休闲一看就是骑在下班路上的,后者又分为戴不戴头盔。如今我也开始带头盔了,所以我也稍稍把自己认定为更认真对待骑行的人了,今天骑车的时候一直在关注呼吸和大腿发力,虽然在戴耳机但感觉什么也没听进去,也没有太关注周围,好像大脑里什么都没在想了,只有车和我的身体。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在红绿灯停车时遇到骑行人都会有点尴尬紧张,只有加快速度超过他们(或者被超过)到下个路口转弯甩掉这些人才会松一口气,恢复到那种一个人骑车的状态才会感觉自由自在,虽然大概也只能算是我视野内没有人骑车…… 骑车的时候有段路骑电瓶车的一男一女一直在并排骑边骑边聊天,超过他们后到个红绿灯就又会被追上来,我反反复复被挡然后超车好多次,期间我有点恶意地在想“情意绵绵骑”什么的……但也觉得我这样想是不是性缘脑?不过无论是不是我都只是在心里路怒了一下。 2024/03/13 🚴‍♀️骑行 23.05km 这边道除了骑自行车的人多骑大摩托车的人也多,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些戴头盔穿皮衣帅气轰隆而过的人我感觉我骑着自行车和他们的区别,就像《白莲花度假村》第二季里那个硅谷阳痿IT男和金融alpha白男的区别()不过感觉骑摩托车的人也挺多的,他们见到彼此会不会也像我之前那样有点小小的尴尬呢?这样想后那种尴尬感就调理好了一些,接下来遇到其他骑车的人也感觉更自在不那么束手束脚了。 – 最近一直在看骑行知识,主要是看齿比什么的,晚上就测试了一下,感觉之前自己一直都认为齿比越大越好,或者说大盘越大越好确实是一个误区,骑行不像跑步和赛车,它有点像你玩游戏想编box过关,需要考虑每个角色培养程度如何(你的体力和臀腿力量),考虑在什么地图打如何编队(选择什么车什么齿比),还有如何打(你的踏频你的心率),也就是说它是两者相辅相成的运动,当然如果你的臀腿力量很强体力充足你也可以直接碾压boss,但大多数人的角色库没那么强,所以需要配合其他方面的管理来提高速度,同时保证完成目标距离。 只费腿力去骑有时候其实是白费力气,所以今天骑的时候根据上下坡变了很多次速,速度真的提升非常多!12km的时候看配速是19.8km/h,而且感觉也没有累到快不行了要停下来歇一会。

会有人想一直扭曲下去吗?

是否每种观念都是一种宏大的主义?当我从更远的视角看事情的时候,是否其实已经离人太远了? 变化是慢慢产生的,或许是因为个人社会化程度变高,或许是因为对多元关系女性主义等理解加深,最近学会了新的思考方式,可以从新的更······可能是更多面的视角看事情,也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为人处世,工作大部分时候都很顺利,基本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渐渐地我却开始起鸡皮疙瘩,一想到我如何和人说话如何理解事情我就感觉很抗拒,内心里我在抗拒现在的自己。 我现在可以做到和人随口闲谈,应付谈话,对工作上做得很混乱,不理解情况的人也能耐心从头开始为他们解答,也能做到耐心为妹妹和家里老人解释我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帮助他们,但为什么我会感觉这么不对呢?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在”模仿“和”扮演“,我理解遇到熟人时的闲谈只是人们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大家都不是真心的,所以我也学会了假装应答;我理解工作上容易感到混乱的人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有可能是不熟悉流程,有可能是工作方法不一样,有可能是别的什么原因,而工作只要达成目标就行了,所以我只需要解释清楚我需要什么要做什么对方就可以理解,所以我学会了在工作上表现得强势和善解人意;我理解妹妹是不懂很多事,老人是身体和脑力退化了,所以需要我去倾听,给予耐心,所以我可以表现出这样的模样去帮助他们·······类似地做了很多事。 很巧的是,因为理解了所有的这些事情,我也认为每个人成长环境不一样,他们现在这样做和想也是有迹可循的,所以我可以做到不焦躁,也愿意去付出更多耐心,甚至觉得这是贯彻我内心原则的必须步骤,我觉得我有这样的责任,但每次这样做后我都会感觉有些微妙的烦躁,明明事情完成了,对方也获得了想要的东西,我却没有感受到快乐。 我觉得原因有点复杂,其一如我开头所述,我”离人太远了“,我能感受到我的想法和很多人都不一样,我也在有意地做这些”不一样“的事,因为我觉得这是我对抗社会和生活环境的一种方式,但我不喜欢”演戏“,我始终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是这样的人,我是不是只是一个虚伪的人?我用主义们理解世界和人,但其实我很缺少真心? 其二也如开头,我现在对世界的理解是真的“更远”“更多层次”吗?我挺满足我现在的一些变化,但这种焦躁的诞生让我感觉我肯定哪里做得还不够,还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与此同时我却没办法像以前那样特别明确地说出我想去哪里、想成为什么,我现在会不会处在一个地方,这里我始终没办法意识到我的局限性在哪里? 我始终记得《回归故里》里的话: 我们很难发现这套秩序是如何运行的,因为这需要人们从外部观看自己,用俯瞰的方式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就像我所经历的那样,我们需要从界限的一边跨越到另一边,来摆脱那些既定的轨迹,来发现不同的人所拥有的可能性与机会是如此不同,来发现社会是多么不公平。 一种理论的力度和价值,恰恰在于它不满足于记录行为主体行动的目的,而是相反地,致力于让某些个体或者群体通过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式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进而改变他们行事的方式和身份。我们需要摆脱认知中深藏已久的等级观念,以及概念架构的条条框框,进而摆脱这些等级观念和条条框框所造就的社会惯性,才能拥有新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念。 我觉得我在这样做的路上,但做得还不够,思考得还不够多,所以我还只能浅薄地停留着。 其三是我的性格问题,我其实不太喜欢和人袒露过多的自我,和人说太多的话,但最近我时常要做这种事,做的时候我其实不算讨厌,甚至会觉得每个人都能在说话时表露出不同的自我很有趣,察觉到人们话里的机锋那一瞬也让人五味杂陈,但对话之后我却会很后悔甚至厌恶自己,我可能是在害怕变化,我非常害怕过去那个悲伤、僵硬,一直在愤怒,对抗着所有人的自己就这样慢慢消失了,这样我就没办法再敏锐地提醒自己,尖刻地批评自己,就会变得像一个真正的“健人”一样忽视很多东西,无所谓很多东西了。 过年时候我把未命名棱镜02里的PART 1 鄂二市专栏发给朋友看,他看了后发给我一段他最近看的《涅朵奇卡》里的文字: “Б.彻底看透了他。他清楚地认识到,这种阵发性的热情、狂热和急躁,无非是一种绝望,一种回想起自己所丧失的天赋时的无意识的绝望;甚至,说到底,他的天赋本身,也许从一开始就没有那么伟大,只是一种毫无理由的自信、一种最初的自我满足和对自身实力的持续妄想,是一场悠长的幻梦。“但是,”Б.说,“我不得不对我同伴的奇怪天性感到惊讶。在我的面前,真实地上演了一场恐惧、紧张的意志和内心的软弱之间绝望而狂热的斗争。整整七年间,这个不幸的人只凭着自己对未来荣誉的种种幻想获得满足,以至于他根本没有注意,他是如何失去了我们艺术中最为原始的东西,甚至是最基本的做事条理。与此同时,在杂乱无章的想象中,他还在不停地创造着远大的未来计划。他想成为一流的天才,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小提琴家之一(他认为自己已经是这样的天才了),不仅如此——他,还想成为一位作曲家,尽管他完全不了解对位法。然而,最让我吃惊的“”是,”Б.补充道,“这个人尽管完全没有能力,对艺术技巧也只有最浅薄的认知——却有着那样深刻、那样清晰,甚至可以说是本能一样的对艺术的理解。” 然后说:“当时我还在担忧自己以后会不会变成这种人,但看到你的文字我可以肯定你绝对不会变成这种人。” 实际上,我担忧的就是这个,朋友给予的肯定让我备受安慰,但内心的不安始终无法挥去,我害怕我失去我最内核的东西,正是这种不算光明的心理让我看到了新世界,贯彻着新理念,被鞭策着思考,同时在不断痛苦,但我现在的行为是在不断理解和融入他人的,如果我真的融入,我会不会就失去了我现在赖以为生的东西? 目前为止,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篇文章写于连续一个星期,每天加班,最忙的一天工作了14小时的日子后,因为太累了,所以对精神的把控也松懈,工作场地我不停地和同事交流,又因为最后的工作结果也一股醍醐味,所以没办法产生那种工作终于结束的轻松心情,回到家又很想敲朋友们说话,甚至打破了原则下班后还和同事聊天了——社交的欲望是最近半年来最强烈的一次,这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过去半年少私人社交的生活其实是我故意控制的,我压抑了自我,这次异常行为是在警告我应该去发现新的关系了,不过,难点也在于此,我很害怕开始新的更深入的关系,过程很煎熬,此前我写了一段关于性向和性别认同相关的思考发在毛象上,与此有关,在此就不再引用了,但我觉得这里或许就是新的突破点。 以上,最近的思考,仅做记录。

2023-10月周末杭州书展

啊,这篇是隔了四个月才写下的游记,多数是根据当时的日记和当时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东西拼凑的,少部分是后来回忆,已经缺失很多细节了呢······另外这篇有很多图,如果在用移动网络浏览的话可以注意一下。 DAY0-1 出发 晚上11点多的绿皮车,于是十点多冒冷风骑电动车去火车站,骑车时已经开始感觉有些冻手,途中一长段路都是只有我一个人匀速前进着,路灯光点如流星雨一般接近又抛下,这一切都让我感觉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夜晚,陌生的也是夜晚,好像不应该这样,思考许久才意识到我已经许久没有在22点的深夜一人在外了,还是有些新奇。 到上铺,好久没爬梯子有点不会了,站在梯子上踌躇好久才一鼓作气上去。 铺了一次性床单,在被子里发现一个用过的一次性眼罩。 火车 绿皮火车卧铺除软硬外还分上中下,价格上铺比下铺便宜一些,除了行动不便外,绿皮火车的上铺还有空间小(没办法坐直身体)和冷(冷气正对着你吹)的问题,空间小和行动不便对我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我这趟旅程不超过十小时,睡一觉就可以到杭州了,冷气我持保留态度,毕竟每个人对温度感知程度不太一样。 火车当然不可能像快捷酒店那样换一个乘客就给你更换一次床品,你的床品是什么样的完全靠运气——你之前乘客的人品,所以我提前买了一次性床单和枕套,套装里还有被套,我没带,感觉不太方便,大不了不盖被子。 到火车上后一片黑暗,鼾声此起彼伏,我太久没爬梯子有点不太会了,上铺高度也有点高,最后还是一鼓作气翻上了床,看到对面上铺的人整个人都缩在被子里,中铺的人白色的胳膊在黑暗里发亮,我铺了床单和枕套,期间在被子里翻到一个一次性眼罩和它的包装袋,接着又把被子堆到床头躺下,没躺一会就冻得我把外套帽子戴上,拉链拉到头,被子拖出来盖上肚子,又盖上腿,最后在半梦半醒中盖上脚,把胳膊和整个人都窝进被子里,冷气传说名不虚传,这时候实在管不了卫生问题了。 夜里睡得不安稳,一直在做梦,也醒了好几次,醒的时候耳边是铁轨的哐当声,人声被淹没在黑暗中,鼾声和脚步声都有一种沉默的质感,我挤在书包和墙壁之间,身体在说腰疼腿疼,思绪却还停留在梦里,在这晃荡又狭小的空间里做的梦极为清晰,好像只是略微夸张了些的现实,将我现实里一团乱麻的家事搬上了舞台演了一出戏剧,我被稀里糊涂地推上了那里当了回演员。就这样在观众和演员之间来来回回穿梭,最后在4:20被突然亮起的白炽灯和列车员的起床号带回了现在的这个世界。 清晨的灵隐寺人不多,一位跛脚侏儒走在我前面,拿着一束花前去拜佛,我跟在他身后,却没办法赶上他,我们走在山路上,我有点冒犯地想这下大卫林奇电影的要素全都有了,侏儒,宗教,梦,戏剧,孤独,普通的现实。 说不准呢?或许我现在还活在梦里吧?略微夸张的可能其实是我的现实生活,梦里的才是日常,就像那种双面可戴的帽子,说哪一面是现实只是相对的,我为我的生活制造了旅途之梦,如果我只把旅行当做生活,那上班回家的两点一线又何尝不是梦一场呢? 中间去了一趟卫生间,看到冲厕器上有藏文注释,查了下是这趟车始发站西宁,担当路局(铁路运行者和管理处)是青藏公司,应该和这个有关。 灵隐寺 南无香焰幢尊者 坐7路公交车直达,途中路过清晨西湖,真的是如明镜如绸缎一样的水面,可惜这趟没来得及下去看看。到灵隐寺站下车后路过卖香火的和星巴克肯德基,微信小程序买了门票,进门扫码机器会喊阿弥陀佛。 拿到工作人员送的三根清香,四周人都在拜,踌躇许久去小红书临时搜了如何拜佛,学了手势对一个殿鞠了三躬,不知道对不对,总之我是付过香火钱的佛陀原谅我一点吧(之后在看《never have I ever》里,女主表姐的男朋友临时学了吻足礼去见女主的奶奶,奶奶当时说他做的是”维基脚“,我现在做的可能也是小红书拜了) 接着逛几个殿,清晨人相对不算多,走进大殿后气氛一下子就肃穆起来,仔细想想我好像是第一次到寺庙,也是第一次与佛像如此接近,佛像高大,给人一种巨物恐惧症一样的震慑,正面看慈悲温和的面孔,侧面看被莲花遮挡住嘴角后,就只能看到那双睥睨众生的眼,灵隐寺香火旺盛,收费项目众多,佛像和佛殿也都华丽得金光闪闪,临走时我也不可避免地买了十八籽手串送家里长辈,在这里还见到一次性电子莲花灯,一个几十块钱,可以在门口买了然后进去拜拜再供奉到桌子上,等于只能在你手里呆几分钟然后就回到他们手里了,我当时看着感觉想出这主意的人生意头脑太好了,意义上的一次性,物质上的可回收利用,环保大僧desu。 又去了五百罗汉殿,这个殿最有意思,每尊罗汉神态不一,面前名牌磨损程度也不一,可能和个人职能有关,进去时有一群衣服一样的中老年妇女在唱经拜佛,出来时又遇到一群穿着道士制服的人来拜,真是奇妙。 之后又顺着路上山,爬到永福寺,这里似乎是祈姻缘的地方,觉得有点无聊,随便逛逛就下山了。 山上还有很多猫,小路上有很多橡子,我拿喝咖啡剩下的杯子当容器捡了一杯子的橡子,满足了 在杭州骑车 杭州的有自己的市民共享自行车,是红色的,需要在公交车站还和取,有的自行车后面有儿童椅,感觉很特别,骑起来也挺很舒服的。 杭州的骑行文化我之前就有所耳闻,夜晚在大街上溜的时候看到了一处修自行车的据点,不少人带着自己的自行车来修,骑车在路上时沿路也有不少设备很专业的骑行人并行,但与之相对的就是道路状况非常不好,我整体的骑行体验有点糟糕。(也有可能是我选择的路段很差 在这里提一嘴,整个杭州行我都是靠人力自走、自行车和地铁公交车通行的,两天下来走了可能有七八万步吧······总之第一天看完寺庙们后我选择了骑车下山,但道路完全被堵住了,从山上一直堵到了西湖边,马路很窄,也没有非机动车道,一不小心就会被机动车夹在人行道与大型车身之间,感觉很危险(怀疑杭州这么多人骑自行车是因为电动车根本挤不过小轿车)。 住青旅 住的背包十年,来的时候一楼有人在唱歌,没注意看就被带到楼上去了,住的是八人间,进去的时候屋里是亮的,但另外七张床帘子都紧拉着,我住上铺,床不算高梯子也很好爬,床里面也很干净整洁······总之体验蛮好的!第二天早上起来洗漱后遇到下铺女孩,看起来像大二大三的大学生,她很热情,向我搭话和我说她是个很E的人,喜欢和人交流,来杭州是来看音乐剧的,还给我看了她推的卡,我则送了她一点面包吃。 第二天起来就收拾好东西出门骑车到了地铁站,辗转坐地铁去买了marufuwa,可以说我是看着这家店店主从日本留学归来,去上海开店,最后又去了杭州的,算是我杭州最想打卡的地方。店坐落在居民区的一个门面房里(来的时候还目睹了一个小区门口发生的车祸),内里摆设如我预想般可爱特别,面包好吃但可能也就普通好吃水平,作为社区店来说足够了。 食物 DAY1 早上: 去鲜丰小吃店吃的早餐:萝卜丝饼,八个虾肉小笼包(很有名的糖糕这家店没有) 去全家买了一个虎皮卷。 全家看面包中,一位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女性走了进来,问戴耳机悠闲玩手机的店员能不能帮她热东西,店员支支吾吾问她什么东西,有点抗拒,女性又说“我要去做一件大事,吃点热的有力气”,这下店员好像拿准了主意,明确表示了拒绝,说你东西炸了我可担不起责任,女性很是讶异自己被拒绝,开始劝他帮自己热,又引用了希尔顿的传奇故事启迪他帮助他人,店员不为所动,声明此店是他老板的值好多钱,他只是一介打工人拿着几千的工资,出事他担不起责任,女性有些气恼,愤愤留下“一个人眼界决定他能走到哪里”这样仿佛格言故事结束语一样的话后离去了。 中午: 一个自制贝果,在灵隐寺景区那边咖啡店买了一杯慈杯咖啡,买了一碗藕粉,半山腰的一个甜品店吃了一个南瓜泥蛋糕, 晚上: 在一家叫无名氏面馆吃的大排拌面,20元一碗,店里有空位才能点单,排了好久队。面里超多大排,味道是咸鲜的,原本以为我会觉得腻吃不惯来着,但很好吃,一下子全吃完了。 DAY2 以前晚买的cycle&cycle和当天买的marufuwa为食,还在那边的大manner店喝了杯咖啡,那里遇到了看起来很专业的儿童模特在拍照,或者说在运营儿童网红账号的妈妈们在给两个小女儿拍照? cycle&cycle的盐面包超吃,看起来就是普普通通一个小面包,味道无论是层次还是口感都超级棒,面包体松软有弹性,内里甜香,有一层盐一样的夹心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吃起来咸得很有滋味,外面也有一层薄盐的味道,但吃完一整个并不会让你感觉好咸,感觉盐的质量很好。 后来搜搜这个盐面包食谱,发现它的咸味是靠面团里的盐+面团表面烤制时撒的盐+整形时卷入的条状有盐黄油来完成的,底部的咸味脆壳其实是黄油烤制后融化,与面团融合,底部受热更多然后形成的。 其他的面包因为时隔太久,吃完就全忘了什么味道了!总之应该没有难吃的! DAY2 书展 别的不说能在书展上看到这本《论暴政:关于抵抗的十二堂课》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涿州泡水图书展,看这个展时脑海里第一时间涌起的记忆和感受都让我意识到,当一个政府哪哪都做不好时,无论说什么,讨论什么公共议题,其实全都可以成为敏感话题,禁止的太多那不被禁止部分本身就是一种表达。 总之很喜欢!来了很多喜欢的出品方,买书花了好几百······参展商种类很丰富,各种小展览板,公益展区还有像盖章这样的小细节都花了心思,现场气氛也很好,因为主要是卖货的所以销售人员特别热情能唠的人就很多,销售人员坐那边一言不发,有人来都不介绍书内容的就人很少,虽然可以理解做书的人自闭的很多,但展览这种地方果然还是社交能力好的最吃香,而且能唠的也分为你看一本书就立刻给你介绍内容的,或者继续衍生介绍自己和做这本书体验什么的,基本上能整活的都是后者,明室和浦睿的小姐姐就很能说,明室把读者叫室友,用绷带绑了书做盲盒,上面写了各种“病”,她们新书《爱的终结》卖得只剩一本,放那展销,她们把那本书叫她们的孩子。 之后在小红书又看到有人拍了雅众文化的一个编辑,底下评论这不是那位社交悍匪吗,看来大家都记得她XDDDD这个人真的e到恐怖,还问一个来她们摊位两次的人要不要来她们那边工作。 然后是战果repo! P1是随门票一起发的盖章小册子,基本每个摊位都有章可盖,大部分免费,有的是需要扫码关注公众号什么的可盖,一开始我还有力气扫码什么的后面就连免费的都没了力气盖了。 P2是无料(?)并不是,基本都是买书送的,很漂亮就是了。 P3是买的书,一共花了390左右,出版社摊位买的书基本都是半价,和网上价格持平,有几本想要的没买到,虽然可以在网上下单买,但那种发现自己想要的书就剩最后一本那本还在别人手里那个人也想买时遗憾的感觉真的会记很久。 回程 回程还是坐的铁皮车,座位很硬,我也努力不去细看上面有什么,如果是模拟人生这个椅子和小桌板大概会带一个“不舒适”的buff,我抱着行李们窝在角落里睡了醒醒了睡,其实并不很想睡,但整个车程太长了,又是晚上的火车,所以只能这样做,中间醒的空隙吃完了面包,看完了从书展买回来的一本书《我不想知道的事》。 铁皮车很吵闹,上车的时候是换座位大会,一家六口想坐一起,兄弟俩也想坐一起,情侣夫妻也想坐一起,换来换去最终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独身男子,带孙子的姥姥也坐对面,坐我旁边的是妈妈,一家六口隔空喊话,孩子在车道奔跑,小孙子长得俊俏,大概四五岁,不怎么说话,脾气却像所有被宠坏的小男孩那样差,嚷嚷着想吃零食想看手机,不被允许后就向姥姥砸拳头。中间除了有卖食物的乘务员,还有推销牙刷,儿童益智玩具,甚至皮带的乘务员轮番上场游走,不知道这个商务是怎么洽谈的,是属于火车公司的业务还是乘务员自己联系的? 虽然绿皮火车体验很糟,但不知道为什么并不会感觉特别讨厌,可能因为很有活力吧(也可能因为我太累了这样的情况下还能睡得着所以原谅了一切。。。 最后放点猫猫

读书札记 /《疼痛的真相》

疼痛的真相 ISBN 9787574201804 作者: 蒙蒂·莱曼 出版社/出品方: 未读·探索家 疼痛到底来源于何处?一般我们会回答受伤了就会疼,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受伤并不会疼痛,而是受伤后大脑收到消息,告诉你是时候亮起疼痛的信号灯了,以此提醒你保护自己,如果大脑没有提醒你,或者大脑没有收到消息,你即使受伤也不会感到疼痛,这非常危险,所有没办法感受到疼痛的人都没办法活过成年。 人类感受到疼痛时,大脑很多区域都会被点亮,这些区域主管着不同的功能: 感觉(检测危险信号及其来源的区域) 情感(操控焦虑与压力的区域) 认知(使人产生思想、记忆、信仰与预期的区域) 它们就像颜料,糅合在一起后会产生多种变化,让每个人每一次的疼痛体验都变得不同,激活了大脑中产生疼痛感知的个性化神经元网络。如此因人而异的网络常被称为“神经签名”(neurosignature),而最受认可的疼痛理论全名叫“生物-心理-社会疼痛模式”。 这本书主要就是围绕“生物-心理-社会疼痛模式”分点解释了疼痛对人的生理层面,社会文化层面,个人心理层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与疼痛相处,阅读它的过程很愉快,对我来说它开启了很多新视角,也印证了我对生活的一些想法,但有些观点因为太过于颠覆性导致我不是很能相信作者所有的话,也有些观点我在二次查证的过程中发现被重新解释,所以比起100%科普书,向别人推荐它时我更愿意把这本书介绍成一本自我心理治疗或者生活方式书。 一、生理疼痛——疼痛是交响乐 如我上文所述,疼痛这种感觉是经过几道手续后才产生的,并不是打开盒子就蹦出来的弹簧小丑,每道手续哪里出了问题都会带来新的疼痛问题,作者用五个人的案例简述了几种情况—— 有人伤害感受器出了问题,一些人的SCN9A基因中掌管钠离子出入神经元的Nav1.7发生了突变,完全关闭或者完全打开了感受疼痛的通道,因此失去了痛觉或对疼痛过于敏感;一些人的KCNG4基因发生了突变,这种基因编码感受器的Kv6.4通道,它半掩了通道大门,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疼痛,这些人的疼痛阈值更高。一些人身体部位的神经坏死导致感受器无法发出信号(糖尿病患者经常这样),也没办法感受到那部分身体的痛觉; 有人大脑在接受伤害感受信号时出了问题,一些人大脑受到了损伤,掌管情感部分受到损坏后,他们会对疼痛没有任何情感反应,不觉得疼痛是让人忧虑的,掌管形成疼痛感觉的部分受到损伤后,他们无法描述疼痛的质感(比如,他们分不清到底是手被烫到了还是被蜇了一下,是锐痛还是压迫疼),也无法辨别是哪里受了伤; 也有人两部分都出现了问题,既不能感受到疼痛,大脑也不觉得无法感受到疼痛很让人焦虑。一位叫乔的患者的FAAH-OUT伪基因发生了变异,这种基因产生的酶叫作FAAH,用于分解安乃达胺——一 种人体内部生成并与大麻素受体相作用的大麻素,它可以调节人类的情绪、记忆及痛觉。世上最有名的大麻素是四氢大麻醇 (THC),它是大麻中最有效的精神活性成分。乔缺乏FAAH,因此她的安乃达胺一直没办法被分解,所以她实际上是一只处在像吸食大麻过度的极度亢奋的状态中。而FAAH基因变异也让她伤口愈合得更加快速(可能是因为一种通常被FAAH分解的脂肪酸刺激了皮肤细胞的增殖),所以她才能活到七十多岁1 这些人的例子展示了疼痛感受是身体各方面共同作用产生的,作者在结尾处总结: 就如同贝多芬需要几十个音乐家同时演奏各种乐器来完成交响杰作的卓越体验一样,我们也需要多个神经和大脑区域立即协调身体的各个方面来产生疼痛。这样看来,一根碰伤的脚趾和一曲交响乐其实对人类有着同样高的价值。 二、心理疼痛——疼痛是一种情感 国际上关于疼痛最广为接受的定义就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人感受到痛时同时会感受到情绪糟糕,这是因为大脑的前扣带皮层唤起了相关的情感体验: 你可以把情感经历想象成一个由丰富食材做成的大蛋糕,其中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传送的信息(被踢到的脚趾、空空如也的胃),认知过程(记忆与注意力)以及决策与心理评估。蛋糕的类型有很多种(通常可以分辨),但每一块蛋糕都略有不同,并且各有其独特之处。身体感知(如空空如也的胃)、环境活动(目睹车祸)或者深层次认知(忘不了你出丑的瞬间)都可以唤起情绪。 ······ 前扣带皮层监测由身体传至大脑的感官信息,比如踢到脚趾时产生的有害信号,并且持续检查身体的损伤与危险,······它会寻找这种疼痛的意义,会将经历和体验(如社会排斥、焦虑和抑郁)中与疼痛有关的物理、情感和社会元素融合在一起。前扣带皮层的功能让我们明白,当我们说“有人伤了我的心”时,我们的身体实际上真的被伤到了,产生了痛觉。所以,前扣带皮层不只能被物理伤害激活,也能在我们被排斥时激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是如此,碰到绳子时大脑唤起了被蛇咬时的疼痛、恐惧等情感,创伤性后遗症也是因此诞生。 作者提到一个案例: 澳大利亚一位训练有素的特种兵伊万参加了审讯抵抗训练,他很自豪自己拥有高疼痛阈值,参加再累人的军事训练和体力活也不会喊累,但在这项训练中他被蒙住眼睛,身体承受了各种虐待,甚至被轮奸,训练结束后“他连套上靴子或者进入游泳池碰到凉水时都会感到难挨的痛楚······审讯为伊万留下的创伤迫使他的大脑将短期疼痛转变为持续性疼痛。他的大脑本质上被重塑为一个对任何潜在威胁都高度警惕的状态”。 这是因为他在一种自己无法掌控的危险环境下承受外界带来的疼痛,和以前那种体力训练不同的是,这次训练中伊万无法得知自己会遭受什么,也无法得知什么时候这种虐待才会结束,也无法退出,所以疼痛变得格外难以忍受,伊万因此出现了PTSD2。 经受折磨后,持续性疼痛是否会出现并不取决于折磨所致的身体损伤程度,而取决于折磨对心理与情感的影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出现。那如果有人在感受到疼痛时,同时感受到快乐的情感呢?吃辣就是这样的一种体验,大家都知道辣味其实是一种痛感,这就是一种“良性自虐”: 该术语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罗津发明,意思是“享受最初被身体(大脑)错误地解读为威胁的某种负面体验。正因我们的大脑反应过来自己被捉弄了,发现危险并不存在,才会形成这种‘精神战胜身体’的愉悦感”3。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大脑将感受到疼痛时的情绪识别为何种,如果我们感觉安全,那我们可能会享受疼痛,如果我们感觉危险,失去控制,疼痛伴随着情绪可能会一直残留下来,那就会造成持续性疼痛——一种被困在固定循环中的情感和思维模式,一种疼痛和过度敏感构成的恶性循环4。 其他:大脑是骗子 为什么短期疼痛好了后痛觉还会残留,以至于出现长期疼痛?为什么大脑能记这么久?因为大脑神经是极容易被塑造的: 如果人们选择新的路穿过森林,原先的路就会渐渐被疯长的荒草淹过,最终了无痕迹。人的大脑也是这样:被频繁激活的神经和通路会越来越粗壮,而那些被遗忘的、废弃的通路则慢慢退居幕后。大脑是极其“可塑”的,它能灵活实现巨大改变。无论目的是好是坏,人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大脑——听见某人的名字并把它和某人的脸联系在一起、学习一门新乐器、培养一个新爱好、进行运动训练,等等。 正因为如此,痛感持续得越久,大脑就越擅长生产痛觉,将短期疼痛和长期疼痛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概念叫作“中枢敏化”: “中枢”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人的大脑和脊髓。而“敏化”指这些结构变得高度敏感的过程:最后只要一点儿动静就能让你产生更多痛觉,同时你要等更长的时间疼痛才会离去,甚至它会完全赖着不走 ······ 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痛觉超敏就是其中一种,那些本来无关痛痒的行为(比如触摸)也能引起疼痛。晒伤后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便是最平常的触碰都像是被谁重重拍了一巴掌,而本来温暖的热水浴则化作了从头到脚浇下的炽热岩浆。 另外一种情况是痛觉过敏,原本的有害刺激能造成的痛觉更剧烈了。如果你的脚趾不小心踢到门框,当然很痛,但要是又撞了一次,门框材质虽没有改变,发生在同样位置的同强度撞击却变得更疼了。最后,中枢敏化还会让某次刺激后的疼痛花更长时间才消失。 这让我想到HSP人群是不是也是一种大脑某块区域天生就很敏感的人,另外作者在这里提到了大脑感官地图,即大脑每部分对应身体的哪些部位:

未命名棱镜02 2023年度特别刊

序  大家好,我是总主编克劳德,欢迎来到《未命名棱镜》第二期 2023年度特别刊。  一年前的今日我们发布了创刊号,赶在一周年之际我们及时发布了第二期,让棱镜成为了年刊而不是双年刊,或许您会觉得奇怪,怎么会有杂志第二期就做特别刊的?这一年你们又都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这次我们又是从烟囱,在木柴灰烬里,从落叶堆,在快要腐烂的梧桐叶里,从沼泽地,快要消散的清晨雾气里——这种地方发现用牛皮纸麻绳打包好的本刊的?  不敢相信第二期我就要介绍本刊的创刊故事,这不是应该留在别人采访我们时说吗?——说笑了,实际上本刊能够创刊也是因为一次意外,我与隐形猫,海鸥,魔法师是多年的好友,去年我们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看到了夜空被撕裂出的伤口里漏出的流光,流光像融化的琥珀,又加了世界上所有宝石的闪耀,所有色彩的歌声,天空为它颤抖,大地因它的存在盛满了幻想。流光只存在了一瞬,快到你会怀疑自己在妄想,一瞬后夜空便又变回了那沉默神秘的空无模样,可这妄想过于离奇,我们几人始终无法忘记看到这一瞬时的感受,好像我们在与世界共同呼吸,胸口的起伏依照着同一节奏。  所以本刊就是这样诞生的,我们迫切地想要与世界产生联系,将我们此刻感受到的那种瞬间与世界用针线缝起来,呼吸变成话语,话语成为文字,这是我们想要留下的东西,所以我们也只会在我们感觉合适的时机,最水到渠成的时候去创作和发布本刊,这一期便是那个时机到来时制作的。  也因为时隔了一年,所以我们也有很多话想说,这次就干脆做得厚了一些,称作特别刊也是为了迎合年关起的名字,希望您阅读愉快。 ——主编克劳德与全体编辑部成员 PART 1 鄂二市专栏 鄂二市是一个水晶玻璃球,摇一下就能看到大雪落满城市。 (1.1)泥土  鄂二市是个神奇的城市,20年我搬来这里前就听克劳德说过它的故事,克劳德问我真的要来这里吗?当时我很确定,但直到21年真正定居于此处后我才明白克劳德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鄂二市真的挺糟糕的,我说不上喜欢,但为了逃离石滩我必须来这里生活。  一开始我和好友合租了一个房子,我们和一只猫一起住在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里,用帘子隔开二人的生活空间,当然,猫不受这个限制,她有这个特权。那时鄂二市的经济已经变得不太好了,升腾的美好幻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游走在楼房与高架桥间的巨型面具,每天起床时我都可以透过窗户看到远处的巨型鬼神面在吞食人类,被吞食的人变成了泥土,与他人的泥混合在一起,被大象制成新的面具。  那时候我很伤心,我总是在伤心着的,我为那些人哭,也为我生活在这里哭,更因为我躯壳里搅成一团的泥哭,我不明白共同从大地里出生,都是用泥土捏造的我们为什么要被那些大象做成这些东西,我也总是搞不明白身边的很多事情,为什么我的泥土一会变得黏黏糊糊地蹭在别人身上,为什么一会又变得硬邦邦得快要干裂,砸得别人受伤,我已经没办法维持自己人类的模样了——一直以来我就是这样浑浑噩噩地在石滩的襁褓里活着的,但如今我怀着决心从那里逃了出来,所以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我的本能告诉我,或许该去重塑我的形状了。 所以我试着成为海鸥。  一开始我找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给自己捏出了大致的形状,这样我就可以活下去,接着我偶尔做饭,偶尔写博文,偶尔运动,纯粹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就这样给自己又加上了歪歪扭扭的眼睛和喙,那时我的能量只能让我做这些事,但我很满意,我真的很爱这个笨拙的新模样,它是我自己创造的,以前的我需要药物才能不倒下,现在我居然能够自己行走了。  新身体依旧很容易崩溃,毕竟它原本就是这样的质地,有时候我刚梳理好新长出来的一片羽毛,下一秒就又会因为父亲的一句话整个人融化在床上,需要很久才能恢复成以前的模样······22年我攒够了一些钱,辞去了工作,也和同居的朋友决裂了,和猫说了再见,又一人在15平方米的房间里住到了22年末,期间没有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创刊号那篇文章写于此时——这时候的我有点摸不清自己是什么形状,为了躲白色面具我外出只会徘徊在房间所在的这条街道上,几个月没有离开方圆五百米半步,每天纯粹且孤独地一人在15平米的盒子里爆炸融化又凝固,镜子在这里失去了话语权,我始终没有望向它。  2022年结束了,我重塑身体很多次,学会了在身体融化前为自己铺好垫子。 (1.2)肋骨  2023年底,我像往年一样问网友今年对我有什么印象,原本还在担心会不会没有人给我留言,但最后却收到了大家给的“坚持力绝佳,能在做的事情里融入自己的一部分,甚至很有感染力,对生活也很有感知力,很特别········”这种超乎想象的评价,现在看到这些评价我还是会感动得想流眼泪。  2023年我开始跑步骑车,背单词,做面包,学电吉他,记日记······每件事开始的动机都不一样,有的事是返场再上任,有的是长久以来一直想做的,开始做之前我没有想要去做多久,但意外地大多数都就这样一直做了下来,象友说我坚持力很好,从结果来看或许是这样,但做的时候我不太想去思考“坚持某件事”,大多数时候也并不是因为我想去坚持它,而是我试图把这些事放入我的身体里,让它们成为骨架,成为固定一整天这个幕帘的几颗钉,成为生活之曲里我可以加入的属于自己的鼓点节奏,如何在暴风雨中抓住那个船舵?如何在荒芜中画饼充饥?如何在地震后重建起新的栖息之地?这些事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我涂抹它们,赞美它们,为它们写诗,给它们系上丝带,每次崩溃融化时,我就会去寻找歪歪扭扭的这些骨架,我对它们做这些事,刻意地让它们最为闪亮,就是想要在此时顺着它们重塑身体,就这样一次一次,我越来越熟练速度越来越快。2023年下半年家里发生了变故,那时候我把自己系在骑车那根肋骨上,在车轮上重塑自己,又在迎面而来的风里长出了新的眼睛,我回头望向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家,第一次看清了它的模样,它好像空中楼阁,谎言的泡泡支撑着它,妈妈摇摇欲坠,妹妹迷茫地徘徊着,我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只顾着往前骑,于是又回了头,翅膀在拥抱住她们时长出了浓密的羽毛,羽根变得坚硬,羽片生得更长,足以在她们快要坠落时托住她们,感到寒冷时围住她们。  鄂二市在过去一年又多出了许多面具,过去一年我也还是没有照镜子,我只是在靠着架子生长,直到大家夸赞我的喙,夸赞我的羽毛,那瞬间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有了心目中海鸥的模样。  海鸥个头很小,在人群里很容易被踩到,身体里的骨骼也渺小得不值一提,但对海鸥来说这都是她的宝藏,她可以靠着这些飞翔。在这一隅方寸之地。在这空洞的余波。在这崩塌的一切。 ——特约记者海鸥 PART 2 Untitlt Guide (2.1)how to use hotel order list 责编:隐形猫 PROGRAM LIST 2023年我们提供42本书——20本小说,17本非虚构/社科,5本图像小说。 45部电影,10部电视剧,2部动画,1部舞台剧。 另全年提供日韩漫画,bakeoff 全14季综艺,snl 最新 sketch。

书影音/2023.10-12月书影音

多数是当时看完后立刻写下的短评,少数在之后进行了补充,本篇涉及内容: 电影:12部——《过往人生》《面包店的女孩》《坠楼死亡的剖析》《苏珊娜的故事》《奥本海默》《垫底俱乐部》《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小行星城》《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毒》《天鹅》《捕鼠人》 剧集:6部——《伦敦生活S1-S2》《万物生灵S4》《是,大臣S1-S2》《歪小子斯科特:火力全开 第1季》 书:9部——《我不想知道的事》《炽焰燃烧》《你的夏天还好吗》《无敌号》《隐谷路》《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五味》《滔滔人生》《东京八平米》 单个条目无剧透预警,如果在意这方面可以注意一下。 1️⃣ 10 月 东京八平米 ISBN 9787542678652 作者: 吉井忍 国籍: 日本 出版社/出品方: 理想国 写了读书札记 我不想知道的事 ISBN 9787572611575 作者: 德博拉·利维 国籍: 英 译者: 步朝霞 出版社/出品方: 湖南文艺出版社/浦睿文化 评分: 🍪🍪🍪🍩 阅读媒介: 实体书 杭州书展买的书,在回程的火车上看完。

读书札记 / 《隐谷路》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书的内容很有噱头,讲的是生了12个孩子却有6个孩子得精神分裂症的加尔文一家的故事,书里用两条线串起了隐谷路加尔文一家的家族史,以及精神分裂症在医学和认知上的发展史,两条线的交汇互相印证着对方,补全细节,作者的叙事技巧也相当高超,加尔文一家的故事读起来居然有一种层层反转的推理小说的感觉,但更有趣的是,顺着故事往下走,我们在知道了更多的真相、更多的家族隐秘、更多的科学原理后可能会更加不确定是什么带来了他们的精神分裂,或者说到底该如何认知精神障碍——我们原本期望在结尾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但作者却抛给我们所有的可能性让我们自己思考,精神障碍的成因无法再用盖棺论定的某种”后天论“”先天论“概括,它是一种还在探索和研究中的问题,所以这就是本书另外一条重要的暗线,如果你有精神障碍,或者家人朋友有这样的问题,在现阶段根本无法“治愈”这种疾病,你时刻都得面对别人的歧视和偏见时,你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阅读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书中有大量这家人的内心活动描写,这并不是作者揣测,而是当事人告知,本书能够成册也应该归功于加尔文家十二个孩子中的最小的两个女儿,她们两个人没有像哥哥们那样得病,“她们两姐妹一直在寻找办法,想让世人了解她们家的故事。她们知道,要还原事情的真相,需要每位在世的加尔文家成员的参与,把那些之前非常隐私而敏感的家庭事务毫无保留地袒露出来。”这两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正是这条暗线的主角。 下面是我阅读这本书后写的归纳,主要是记录精神分裂症是如何被研究,如何被认知的,加尔文一家的故事从这个角度看更多像是案例佐证,自己读的话体验会更好,所以就没有写很多。 内容没有做过二次查证,所有信息来源全部来自于书籍本身,部分来自于福柯。 一、“先天论” 我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发生改变最一开始是因为福柯的《疯癫与文明》,我头一次知道人们现在拥有的某种常识其实是被塑造起来的,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不一样,20世纪初美国的精神障碍研究就像航海大发现,现代科学的发展也让人们开始用这种视角去看精神分裂,但就像航海大发现时人们相信塞壬和海妖,地球是平的,对精神障碍的科学研究也带上了研究者们自己的认知局限和偏见。 1. 1912年,弗洛伊德和荣格因为对精神失常本质的认识不同而分道扬镳: 两人观点分歧的核心是妄想型精神病的本质:精神分裂症是与生俱来的脑部疾病,还是在生活中遭受的损伤?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弗洛伊德的观点与同时代大多数其他精神病学家不同,他确信这种疾病完全是“心因性的”,或者说是潜意识的产物,并认为这很可能与患者在童年成长期的经历和受到的伤害(往往是性方面的经历)有关。荣格坚持的观点则更为保守,他认为精神分裂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器质性、生理性的疾病,而且很有可能可以在家族中遗传。 这样的争议贯穿于精神分裂症的整个研究中。那时主流的疗法物理上有气体疗法(服用可卡因、含锰药物和蓖麻油,被迫注射动物血液和松节油,被迫吸入二氧化碳或高浓度的氧气),胰岛素休克疗法(病人被注射胰岛素,从而进入短暂的昏迷状态),额叶切除术(将病人的额叶神经切断),理论上有优生学(给精神病患者绝育),还有受到弗洛伊德影响完全拒绝承认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病因的人(那时候弗洛伊德正流行(现在就不流行了?(? 弗洛伊德的支持者中有一位医生是一座精神病院的院长,弗里达·弗洛姆-赖克曼是犹太人,从德国逃到美国,她在1964年出版了一本畅销书《我从未许诺你玫瑰花园》,内容是以她的治疗经历为原型,讲述一位“认为自己受到外部力量的控制”的少女如何被医生突破重围拯救的故事。 书中弗里德医生对黛博拉的治疗影响了一代精神病治疗师······弗里德医生有洞察力和同情心,干劲十足,耐心又热情地与病人共克难关。他总结说,关键之一在于要意识到,是黛博拉的父母无意中在女儿身上扇动了精神疾病的火苗。········精神分裂症的谜团表面上像是解开了:优生学家们错了。人不是生来就有精神分裂,他们的父母才是罪魁祸首。 弗洛姆-赖克曼开启了新时代,她将精神分裂症的矛头指向了孩子的父母,接着她又发明了“精神分裂症妈妈”这个术语: 称“严厉专制的母亲对于孩子的发展会产生危险的影响”,她把这样的母亲称作“家庭的主要问题” 赖克曼写道,“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母亲,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幼年遭到了严重的冷落,性情受到了严重的扭曲,这使他们“痛苦地怀疑和厌恶他人” 弗洛姆-赖克曼在自己的书中担忧地表示,“美国女性往往是家中的领导者,受到男性的服侍,就像欧洲家庭的丈夫受到妻子服侍那样”“妻子和母亲往往是家族中的权威”。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约翰·克劳森(John Clausen)和梅尔文·科恩(Melvin Kohn)将精神分裂症妈妈描述为“冷酷”“完美主义”“焦虑”“控制狂”“爱限制别人”。心理学家苏珊娜·雷查德(Suzanne Reichard)和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卡尔·蒂尔曼(Carl Tillman)对精神分裂症妈妈的描述是,“她们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盎格鲁-撒克逊女性:不苟言笑,举止得体,但完全缺乏真实情感”。 1956年,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丈夫——将精神分裂症妈妈各种所谓的罪行整理成了一套理论,称之为“双重束缚”(double-bind)。他解释说,双重束缚是某些母亲为孩子设置的两难困境。母亲说,“把袜子拉上去”,她说话的语气却表达了相反的含义——“别这么听话”。于是,即使孩子照做,母亲也会表示不满。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害怕、受挫、焦虑,乃至进退两难,无路可走。根据双重束缚理论,如果孩子经常陷入这种境地,就会发展出精神病来应付困境。在受到母亲的折磨后,他们会退缩进自己的世界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精神病治疗师都会或多或少把情感或精神障碍归因于患者母亲的作为。自闭症被指责为“冰箱妈妈”(refrigerator mother)的罪过,因为她们对幼儿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关爱;强迫症被认为是孩子两三岁接受母亲如厕教导时抵触母亲产生的问题。公众无可救药地将“精神失常”同“恶母”的概念联系到了一起。 提出这种精神理论并不是毫无缘由,这时二战刚结束不久,在此之前优生学大行其道,纳粹阴影暗藏其中,治疗精神分裂的外科治疗疗法也都非常残忍不人道,相较之下只是指责父母,特别是母亲的“精神分裂正妈妈”可谓是带来了新的理论变革,但很明显,父亲角色完全隐身了,能看出来医生们认识到了家庭生长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但这些人似乎认为这只和母亲有关,厌女的思想在医学界精神分裂症研究这么小小一角都大行其道。 2.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弗里达·弗洛姆-赖克曼为首的新一代治疗师独占了精神分析领域的鳌头,家族内部的精神失常常被解释为母亲或者家庭环境造成的, 但实验室并没有停下寻找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记物的脚步,他们常常选择双胞胎病例进行研究。五十年代美国有一个家庭四胞胎女儿都得了精神分裂症,心理学家大卫·罗森塔尔通过研究这家人出版了一本书《吉内恩四胞胎》(The Genain Quadruplets),罗森塔尔“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会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当时的学界并不认可这一观点,两派人都没被讨好。 到了1967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一种名叫”氯丙嗪”的药剂在1954年于美国上市,并在这十几年间流行起来,这种药物能让病人变得“平和而昏昏欲睡,表情放松而漠然”,大量医院开始使用这种药物,对于赞同先天论的人来说,这种药物证明了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因素,对于赞同后天人来说,这种药物并不是彻底治愈疾病,只是暂缓病情,而且这种药物还有很大的副作用,停药后下一轮的精神症状会比之前更为剧烈。 在1967年举办的“精神分裂症的传播”学术峰会上两派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罗森塔尔是这场会议的组织者之一,他在这里遇到了和自己观点相近的精神病学家欧文·戈特斯曼,他和他的合作者詹姆斯·希尔兹提出了“素质—应激假说”,“在他们看来,遗传和环境因素-一比如家族病史和童年遭受的创伤-一可能联合起作用,使一个人的易感性接近这种阈值。但如果各种因素累加起来没有达到临界值,那么一个携带精神分裂症基因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表现出症状。”,这个理论极具先见之明,可以说是荣格-弗洛伊德争论至此开始走向终结。 会议结束时,罗森塔尔做了闭幕演讲,演讲中他提到:“严格说来,遗传的不是精神分裂症······可以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携带精神分裂症基因的人都会发病。”人们已经意识到精神分裂症不会遗传,遗传的是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基因了。 到了七十年代,研究室里的精神分裂研究出现了一种理论“感觉门控”: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某些遗传特征对大脑的感觉和信息处理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大脑在面对环境中的触发因素时变得非常脆弱。这一假说算得上是欧文·戈特斯曼1967年提出的“素质—应激假说”的升级版,或者说是在先天/后天之争中找到的中间派解释。这些研究者认为,无论是日常遭受的情感伤害,长期的贫困,还是童年时受到的创伤性虐待,这些经历都不会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症,但会提供“让脆弱生根发芽的机会,最终发展成精神失常”。很多人认为,这种脆弱实际上与“感觉门控”(sensory gating),或者说大脑正确处理即时信息的能力(或失能)有关。发生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分裂症就常常被认为是感觉门控异常导致的。纳什可以探究别人无法理解的数学模型,却依然会出现妄想,幻想有人来抓他。他人格的这两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大脑信息处理能力过于敏感导致的。 在此理论基础上,一位叫弗里德曼的研究者开始进一步研究测量大脑感觉门控能力的方法,“在一个人运动时,除了向肌肉发出运动指令的神经元外,还有一些神经元会向相同的肌肉发出抑制指令。例如,要走路,你的中枢神经系统需要有控制行动和抑制行动的两种神经元,否则就会摔倒。”顺着这个思路弗里德曼猜想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缺乏对刺激说“不”的能力,他发明了双咔测试,这种测试通过检测病人大脑对两次相同的“咔哒”声的大脑反应来测试大脑的感觉门控能力,这种研究发现非精神患者第二次听到咔哒声时,大脑反应都不如第一次大,说明正常大脑会从已感知到的信息中学习,但精神患者做不到,他们的大脑对两次咔哒声的反应完全相同,大脑对于已经听过的声音还需要重新反应一遍。这个测试证明了感觉门控能力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的潜在特征之一,后来成为了精神分裂症检测的标准测试。 他的双咔测试也证明,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神经元(也就是脑细胞)传入感觉信息,还需要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即时擦除大脑这块白板上的情境信息。没有这些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我们就需要从头再次处理相同的信息,这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磨损”我们的“硬件”,令人变得不知所措,或许还会引起焦虑、偏执,甚至妄想。 3. 研究人类精神疾病当然需要大量人的样本,在过往历史中人们发现精神失常频发于家庭内部,最著名的当属亨利六世的家族,此时弗里德曼也需要这样的家庭样本来做实验,他需要找出到底是哪个基因对双咔测试反应不正常,搞清楚这种疾病的机制。 此间,也是八十年代,一位名叫德利西的研究者在做吉内恩四姐妹的追踪调查研究,她很想追根溯源,从遗传学角度探寻精神分裂症的成因。 从1978年,格森和其他研究者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确认精神疾病的遗传标记物的最佳方法。他想研究不止有一位成员患病的家庭,并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多发性家庭”(multiplex family)。格森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不仅要关注患病的家庭成员,还要关注没有患病的每一个人,甚至最好是关注一代人以上。如果研究者能发现一种只出现在患病的家庭成员身上,而其他健康家人身上没有的基因异常,那这将会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铁证。 只有吉内恩四姐妹一家人是不够的,德利西需要更多参照家庭做遗传学上的比较,她开始寻找更多的精神分裂家族来做样本库,她也找到了隐谷路加尔文一家,此间,德利西在理查德·怀亚特的实验室工作,怀亚特不研究如何治疗精神疾病,他研究精神疾病对大脑产生了什么影响,”1986年2月,在首次拜访加尔文家数月后,德利西利用这些数据证实了理查德·怀亚特团队发现的结果:精神分裂症与脑室增大具有相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的海马比健康人的海马要小。和十年前脑室增大的发现一样,这项新的发现似乎也揭示了一些这种疾病的机理:海马的功能是随时提醒一个人自己身处何处,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海马发育不够充分,这使他们容易丧失对现实的掌控能力。 之后10年,“德利西一直在坚定地寻找更多的精神分裂症家庭,采集这些家庭的成员的DNA样本,希望找到能够解释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异常”,1995年,她进入医疗公司研发抗精神分裂症药物,2000年她的项目被取消,她将手上300个家庭的1000多分血液样本分为两份,一份寄给大学存放于冷库中,一份留给了制药公司。 八十年代末,在知道弗里德曼的研究需求后德利西将加尔文一家推荐给了他,弗里德曼的实验室发现双咔测试中那个能当大门的神经元开关环路,它是受海马细胞中的一种关键分子控制的,这个分子叫作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复杂,但这个分子存在的意义却简单直接。这种α7受体就像一位沟通大师,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保证系统能正常运作。要完成这项任务,α7受体需要和一种叫作乙酰胆碱,起神经递质作用的化合物结合。弗里德曼怀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α7受体出了问题,或者缺乏足够的乙酰胆碱,使α7受体无法正常工作。 最终他们在20世纪末鉴定出一个叫CHRNA7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相关,但不能明确这个基因哪里出现了问题导致了精神分裂,弗里德曼推测是因为病人的脑中没有足够的乙酰胆碱来打开开关,进而制造更多的α7受体。 虽然弗里德曼在后续实验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很遗憾药品研发失败了,他的药品方案虽然有功效,但需要严格按照时间多次服药,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这基本上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制药公司也不想投入更多的钱,计划就这样搁浅了。 4. 20世纪末到21世界1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3年完成测算,”旨在绘制和理解人类每个基因的结构、组织和功能······目的是绘制出一幅完整的人类DNA图谱。”之前精神科学家更喜欢去使用磁共振扫描、CT扫描、PET扫描去扫描大脑来发现问题,德利西在怀亚特的实验室的同事丹尼尔·韦恩伯格不认可这种方法,他说:

即使如此车轮依旧在转动03 2023 Autumn10

2023/10/01 星期日+国庆节假期 🚴‍♀️骑行 8.57km 骑车出来买咖啡,中间怕泡沫颠没了就找了个河边公园坐着喝,公园里有好几颗桂花树,开得灿烂,香味浓郁到有些刺鼻,混上河边湿漉漉的气息变得有些糜烂,让人联想到被踩在污泥里的花,投水的富江,死后才溢出最浓烈艳色的味道。 地上散落着枯叶和腐烂的果子,有大只蚂蚁在里面快速移动,我小时候很怕这种蚂蚁,因为在电视上看过一个不知名电视剧,里面有个桥段是人类没赶上逃跑的时机,在沙漠里瞬间被蚂蚁吃光,那时候也总听说这种蚂蚁的神秘危险传说,它一度成为了我的噩梦来源,我还清晰地记得在姥姥家后院厨房垃圾桶旁边看到大蚂蚁时的恐惧。现在想想,这个传说来源可能是沙漠的“黑风暴”现象与沙地白蚁的结合,黑风暴是非常强力的沙尘暴,没及时逃走的话几乎没有生还可能,人们常说黑风暴过后没逃走的人会瞬间变成白骨,其实这是因为人被卷走或被沙子掩埋,被埋藏在沙子下面的枯骨则被沙尘暴翻了出来,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误解,而白蚁就是很大只,经常能建造出很骇人听闻的建筑物,给人一种恐怖的印象,这样一想,能把这两者结合写出一个恐怖故事还是蛮有想象力的。 这里只有我一个人,准备走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初中男生自行车车队,每个人装备齐全,呼啦啦从很高的台阶直接骑车下来,看得我瞠目结舌,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初中男生吗······ 2023/10/03 星期二+国庆节假期 🚴‍♀️骑行 9km 最近出去骑车都在测试换挡,逐渐感受到了一些趣味,上坡上得更轻松+下坡还能踩的感觉很奇妙。 2023/10/05星期四+国庆节假期 🚴‍♀️骑行 20km 今天出门买过生日自炊火锅的食材,顺便在城周绕了一圈 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们说共享单车骑起来损耗太多,今天我变速骑上坡,天,真的是你付出多少力气想骑多快就能得到多快,共享单车就不行,共享单车你付出更多力气是因为上坡而不是因为你想在上坡加速,公路车变速小齿比后上坡的大阻力也带来了很快的速度,在没什么人的路上我都快踩疯了,感觉自己脑子里全是肌肉和速度,鹏扇一下翅膀就能移动几万里大概就是这样吧(夸张),太舒服太爽了………………………… 2023/10/09 - 2023/10/12 星期一-星期四 🚴‍♀️总骑行 170.12km 这周要到离家很远的酒店开会,坐地铁到那边需要五十分钟,骑车则要一个小时二十多分钟,我实在不想挤地铁,骑车上班的实践也刚刚开始,实在是心痒难耐有点瘾大,所以打算挑战一下每天基础往返三十多千米的通勤骑行。 头天早上顺着导航走的最近的路线,骑得很是痛苦,那条规划路径在两点之间画了线,蛮横地穿过城区大街小巷,只为让线最接近直线,城区就意味着高人口聚集,早七点正是路上人最多的时候,无论哪个车道都塞满了车,大杂烩不过如此,逆行在此处已经算是最小的罪过。这条线沿路似乎还有好几个小学和幼儿园,那种极小型面包车的出没概率急速上升,老年人载着孙辈,因为车辆动力不足,或者担心安全,他们就这样吞吞吐吐地开在非机动车道上,堵在最前面,我和一群电动车只能在后面干着急。 和这种面包车在讨厌程度上不相上下的是电动三轮车和停在非机动车道上的小轿车,电动三轮车和小面包车情况差不多,但会比他们快一些;小轿车停在非机动车道上多半是因为附近没有停车位(或者只是单纯地懒),早上小轿车主人也要上班,于是他们发动汽车,屡次试图插入非机动车车流,再屡次试图从非机动车车道岔口插入机动车道,期间横亘在马路上,造成的拥堵难以计量。 除了车辆因素,剩下的就是双足自走人型生物了,这种生物是人行道的难民,家园被各种各样的入侵者占领,于是也只能向非机动车道逃亡,当然有时候有些人也只是单纯的入侵者,他们只是单纯地不想在人行道呆着,仿佛人行道是什么地狱火海,或者布满了会黏住鞋子的蜜糖。 不堪其扰到极点,如今我已经彻彻底底地明白地图给你计算出来的路线不会考虑距离外的任何因素——标出红绿灯数量已经算很不错了——实际上规划路线还要考虑出行时间(是不是早晚高峰)、路况(有没有修路地段,地面平整状况)、红绿灯。 出行时间是指是不是早晚高峰,是不是太阳最热烈的正午;路况是指路线中有没有修路地段,马路的宽度如何,地面的平整程度如何,上下坡多不多;红绿灯是指红绿灯的个数,以及红绿灯的等待时长。这些关系着你私人的骑车体验,对我来说我很讨厌车流量大的地方,除了拥堵带来的不顺心外,走走停停意味着骑车要消耗的力气会更多,对自行车来说这样也挺危险的,在规划路线时我会把规避车流放在距离和时间之前,所以我会经常选择绕路。 绕路是一门学问,是《孙子兵法》之行军,最简单的绕路当然是绕道外环,最复杂的绕路是骑个百八十遍后发现可以从小区中穿过,或者从什么商场后街穿行,前者考验体力和时间,后者考验经验值,好像你打游戏,前者是开地图,是刷满一背包的生命榴莲水果汤去打盖侬,后者是速通玩家,对流程足够熟悉,致力于在一成不变里寻找隐藏的bug,也是翻遍村子里每一个宝箱的人。 对新手来说生命榴莲当然是极好的,所以我规划了一条多绕了可能有······八九公里的路,整条路线百分之七十都在外环,这部分只需要拐一个弯,简单无脑,剩下百分之三十是市区路线,中间我多绕了一圈以路过购物中心去买manner。 六点十五出发,背好斜挎包,自带咖啡杯放入杯架,首先遇到的是家附近送小孩上学的大大小小电动车,很快我就甩开了他们,拐入有高架桥的宽敞大道,先是一个长缓上坡,再是一个短陡上坡,错开不走小道要走机动车道的三轮车,紧接着的是一个几乎感受不到什么坡度的下坡,然后路过河边公园,没有精力分心去看,刚刚路过一个购物中心旁的红绿灯,正是车流并入路况复杂的时刻,这里没什么带孩子骑得慢悠悠的车辆,却有不少或穿着工服,或戴着安全帽,或载着货物,或打着电话抽着烟急匆匆横冲直撞的人,他们比我更热心超车,哔哔叭叭笛声响个不停。或许我们走这边的初衷都是相同的。 骑过这一段,就是bonus time,一个长长的下坡,因为快到路的尽头,所以也没什么人,我可以放心放开车轮,把口罩拉开,尽情感受清晨。 我曾在傍晚骑到过这里,那时候我停在一个公交车中岛边,前方是高高翘起将要汇入高架的马路,以及被遮盖在混凝土空中楼阁下的弯道,晚霞是粉紫色的,因为荒凉所以显得很近,月亮悬挂在空旷的天空像个玩具,那时候我就在想,我如果向着前方一直骑一直骑,永远不停的话,是不是就能前往世界尽头。 实际上并不会,地图上显示得明明白白,前方是水库,植物园,还有一座山,只是水库暂时挡住了路,早上我在尽头拐弯后——也就是那唯一的一个弯——就可以和水库并行很长一段路,可能因为水库的存在,这里的空气和温度也格外不同,清冽的气息萦绕,路旁是高大的杉树,密林和高筑的石坝交错掩映着湖水,只能透过偶尔的石坝拱门一窥水库的真容,光线如排好的丝线透过桥、穿过树伸向地面,又被路过的行人接过,暂享一刻的和煦。 这里大而空,适合大且重的货车穿行,也适合大而吵的摩托车疾驰,我在这里的上坡奋力踩踏板时,远远地就听到内燃机轰鸣的声音,一队摩托车呼啸着前行,流星一样一颗接一颗划过视线消失不见,只留下震动的空气——实在是太帅气了——机械鼓动时的轰鸣和沉重真的就像心脏跳动一样,把头放入头盔,把身体裹在皮衣里,趴在摩托车上面,紧紧贴着车子前进的时候,或许自己也就成了摩托车的外部件,身体动脉被柴油灌满,与它的心脏一同跳动。 快乐的部分很快就结束了,接下来再拐一个弯就会汇入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市区道路,好在我为我自己规划了一个梦幻中转站——manner!就像打Boss是为了战利品,我能坚持骑这么久绕这么多路其实也是为了早上的这一口热腾腾、浓郁又便宜的拿铁,呼噜喝下包裹着浓厚奶泡拿铁的那一刻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动得快要流泪,这是劳动的奖赏,有天使在我身边吹凯旋号。 09-星期一 🚴‍♀️骑行 33.52km 1h48min 回家时是七点,北半球早已滑入没有太阳的黑暗半边,今天骑车时意识到该多注意下夜骑安全,就去迪卡侬买了一个前车灯,等不及回家,我在购物中心外就开始安装,但墨菲定律总是那么灵验,固定前车灯的螺帽叮里当啷掉入黑暗再也找不到,没办法再把车灯固定住,准备明天去五金店或者迪卡侬买一个。 – 感觉我就是五谷不分的城里孩子,今天又路过那个怪谷堆,那边被围上了一层铁皮围栏,这次我注意到旁边是一片玉米地,荒郊里谁在这里种玉米啊,真的很奇怪,不过总感觉是某位勤劳的老大娘种的。 等一下······玉米地?! 此刻我才悟到,那片那么直挺挺立在地里的杆子可能不是麦子而是玉米杆,麦子可没这么笔挺的腰杆,以及那捆东西也应该是玉米杆。 10-星期二 🚴‍♀️骑行 41.51km 2h36min 坎坷的一晚,一切都源于那颗丢失的螺帽。 趁中午午休我去了附近的几个五金店询问有没有六角螺帽,但没有一家店有,太不可思议了,毕竟在我印象中五金店应该拥有满满一柜子这样杂七杂八的配件,下班后我又搜五金店,看到地图上有捷安特门店,想着最近骑得屁股痛,要不也去店里买个坐垫,结果绕路去的第一家店坐垫卖光了,第二家不卖坐垫,第三个目的地五金店也不卖六角螺帽,为什么自行车店只卖自行车,五金店不卖螺帽啊!!!!此刻我已经骑了十公里,离家还有十几公里,又晚高峰堵得筋疲力尽,真的很想对天空大喊质问整个恰一拿! 最后连滚带爬到了一个购物中心吃麦当劳补充能量,值得庆幸的是这里有迪卡侬,我在这里买了自行车坐垫,但他们也没有自行车前灯的配件螺帽,明明我是从你们这里买的商品诶! 最终归宿还是在淘宝,买了大小不等的几袋六角螺帽以防弄错尺寸。 11-星期三 🚴‍♀️骑行 48.34km 2h48min 骑车太多头发真的会脏很快,灰尘吸附到了被汗水浸湿的头发上后真的会脏得开始打结!回到家我就狂洗头。 12-星期四 🚴‍♀️骑行 46.75km 2h31min 今天等红灯的时候一辆小吃三轮车停在我前面,香味扑鼻,甜到发腻,还有种工业的塑料感觉,车身塑料牌上印着“香甜蛋糕-一元”,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卖便宜蛋糕的这种街边小吃车,路过它时我趁机看了看台面,上面分了“1元”“2元”区,“1元”有两块牌子,其中一块放的是小小的迷你四角蛋糕(很像酒店自助餐里的那种正方形的),另一块没看清是什么,“2元”区放的是切块三角蛋糕,看起来像是提拉米苏,感觉很神奇,即使用了再便宜的科技材料,再难吃,它也做出了蛋糕样子,还这么便宜,花个一两元好像也不亏! 2023/10/13星期五 🚴‍♀️骑行 1h01min 15.9km 原本想周五了去之前去过的一家面包店买恰巴塔吃,顺着记忆骑到那边,却没看到它的灯牌,以为自己走错,又搜地图,显示它就在我的旁边,下车去人行道看了眼,发现店门口贴着告示,说主人这两天外出学习不开门,所以灯牌没开,黑暗中我也没发现,不过既然能出去学习说明很有进取精神,感觉可以继续关注下这家的面包。

读书札记 /《东京八平米》

读的时候的一些记录。 “为了保障’居住于不带洗澡间的住民’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每年为钱汤提供补助金,也会减免自来水费用” 月亮好圆。 作者说日本垃圾回收日每天能丢的垃圾都不一样,自家房间很小不能堆垃圾(再加上没有冰箱),所以为了避免产生味道就会只买一次性就能吃完的食物,在扔可燃垃圾的前一天购买海鲜等味道大的食物,这样就可以很快就把垃圾处理掉,也会为了避免产生很多垃圾很少购买过度包装的食物。 这样一想因为垃圾回收分类很麻烦,或许可以促使大家少生产垃圾,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也经常听到日本有“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垃圾里,垃圾堆满了整个屋子”这种新闻,除了心理因素外,是不是也因为垃圾分类很困难,所以一旦停下垃圾就会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启动垃圾分类,越难根据垃圾回收日去扔垃圾了呢? 作者写些有趣古怪的小店,店主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感觉店铺如何是店主人性格的延伸,店奇怪的经营模式也是一段当地过往历史的印记,中国不太可能有这样的喫茶店或咖啡馆,但类似的街边店却是不少的,想到网飞拍的《街边小吃》那系列纪录片,虽然说是街边小吃但讲的都是店主的奋斗史和当地的历史,我不太喜欢这系列,因为这系列噱头是美食内容却和美食没什么关系,核心也过于煽情,可如果不把它当食物纪录片看还是蛮有意思的,一个人受到国家动荡的影响,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奋斗寻找到自己的出路,又如何在当今连锁餐饮和疫情的冲击下寻找新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每个人也都在努力活着,很有种大千世界殊途同归的感觉。 可能因为对现代消费社会的厌倦,大家如今都很喜欢去寻找个性,也偏爱有个性的小店,如此也出现了很多赶潮流走“个性风”的店,但让每个人都舒适的个性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用文艺片/少数群体的一些东西来增加风味,个性必然是有人讨厌有人喜爱的东西,总有些不那么干净的地方,就像每个地方大众点评3.X分的老店才是好吃的店一样,能保持在这个水平是因为足够好吃,被扣掉的那1分是因为他们没办法做到让所有人都与自己脾气相投,作者有一段写一个独立电影院经纪人与她交流: “花俟良王先生说道,各种社会环境正在变化,他们的压力也不小,现在的社会里‘干干净净的、被精心设计过的文化’有点多。‘所以我希望通过电影,尤其是面向年轻人,介绍更多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因为就像有不同的人一样,文化也不能那么单一。’花俟良王先生的话刚好说明了独立电影院在城市里的位置,它通过对主流的挑战确认自身身份,弥补了消费主义社会中的间隙。”中国单一的文化市场可能也是大家如此缺乏包容,总是抱团互相攻击的原因吧。 扯远了,总之对我来说我偏爱的是那种能看出店主人有在用心的店铺,在此基础上能让我特别喜爱的店就很看个人相性了,比如本地一些独立咖啡馆有的店老板交际很广,每次去店里都会有三三两两的潮人过来围在吧台,和年轻的店主人很熟稔地开玩笑聊天,每次出现这种场景时我都会感觉有些不自在,狭小的空间里每个人的存在感都被放大,本就没多少人的地方好像被分割成了两块,坐在角落里读书的我感觉自己好像闯入了他们的私人空间,我不该呆在这里,所以这些咖啡店我后来都不会再去了,感觉不太适合我这种很自闭的人,大概这就是“个性不合”吧,这样看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倒是很适合用在商家和顾客之间。 我们一般把人类称为“理性者/Homo Sapiens”,而我曾经在人类学课程里学到过,人类还有不同属性,如“制作者/Homo Faber”“游戏者/Homo Ludens”等。这“游戏者”一词来自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的著作《游戏的人》(1938年),作者讨论游戏在文化和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也强调游戏在人类习性中的重要性。我们到什么年龄都需要玩一玩。花三年时间办一次祭祀、长这么大才学三味线,都是毫无效率的事情,搞不好还会耽误工作。但如果这些事情从我们的生活中统统消失,人生又有何意义?若没有为了这些无用的事情而拼的人,社会还能有趣吗? < 想想,我当不了社会栋梁,我可以当社会蛀虫,啃食赛道一样的人生!超级英雄必须有死敌才能成为超级英雄,社会精英必须有普通人去衬托才能是社会精英,历史里也经常能看到大量被淹没没被记录的痴人,就让我来舍生取义一下当个让世界更加多样的人吧(

您喜欢厨房占卜吗?

看《旅行者的早餐》时,作者说: “厨房越豪华,做出来的东西越粗糙。” 放眼望去,厨房里面这样带有讽刺意味的反比还有很多。例如: “花费在做菜上的时间与吃完它的时间成反比。” “失败的饭菜,越弥补越难吃。” “越是挖空心思辛辛苦苦做的菜,越是得不到客人的好评。” “最受欢迎的通常是用最少的力气做出来的东西。” 厨房真的是哲学思所啊!————我不禁这样想道,紧接着我又突发奇想: “所以就该有那种厨房版mbti或者心理测试!” 当代年轻人谁没做过mbti题!很快我就编好了题目: 1. 比起熟悉的食材和味道,你更喜欢尝试新的类型。 赞同 中立 反对 🔶🔸▫️🔹🔷 2. 比起做菜,你更擅长收拾整理厨房。 赞同 中立 反对 🔶🔸▫️🔹🔷 3. 比起严格按照菜谱步骤和食材做菜,你更喜欢自由发挥。 赞同 中立 反对 🔶🔸▫️🔹🔷 4. 你如何看待“人要为了活着而吃饭,不能为了吃饭而活着。”这句话。 赞同 中立 反对 🔶🔸▫️🔹🔷 5. 比起快速吃完一餐,你更喜欢坐下来慢慢享受。 赞同 中立 反对 🔶🔸▫️🔹🔷 发在毛毛象后有象友给了自己的答案,我也就使用了魔女之力,用厨房里的锅和铲······给大家做了占卜!以下是占卜记录(为保证来客的隐私,所有人均为化名): 🔮占卜记录I ✨艾琳·米尔恩: 立马做了! 🔸 🔷 🔹 🔹 ▫️ 🧙‍♀️您的占卜结果是: (。・ω・。)つ━☆・*。 ・゜+.  °。+ *´¨)  .· ´¸.·*´¨) ¸.·*¨)  (¸.·´ (¸.·’* 鲍鱼海鲜粥! 海鲜总是能够刺激你的味蕾,无论是十一月的生蚝,还是带着海水腥味的海胆,你都来者不拒,但果然还是海鲜粥最能把你留在厨房,一碗海鲜粥可以简单也可以很豪华,你可以按照自己心情去控制,如果客人愿意帮你打扫厨房,那你很愿意为他们做上一碗完美奢侈的海鲜粥,不过秘密配方可不会让客人们知道,这可是你从一家潮汕的百年老店那里得到的! 🔮占卜记录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