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南怀瑾先生读易经Ⅱ--“时”与“位”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可这八个字里,最关键的两个,其实就是“时”与“位”。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里再三强调的。他讲得很直白:不论是科学、哲学,还是人生万事,《易经》归根到底讲的,就是“时”与“位”这两个问题。
听起来有点抽象?那我们换个角度来看。
01|时不对,再好的东西也白搭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很有才华、眼光独到、也肯努力,可偏偏就是一直得不到机会。做生意,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想跳槽,总比别人慢一步;写的方案很棒,但偏偏项目黄了;买股票,总是踏错节凑。
这些情况,说白了就是:不逢其时。
一个人就算再优秀,如果没有遇到对的时间,终归难以发挥价值。
南怀瑾先生举了个例子:
一枚锈了又弯了的铁钉,谁都觉得是废物。但有一天台风过境,家里一枚铁钉都找不到时,它就成了关键角色。因为它——得其时。
再不起眼的东西,一旦踩中了“时”的节拍,也能大放光芒。
02|位不当,好东西也成累赘
再来看“位”。
“位”是什么?是空间、场合,是你的角色与位置。 就像一个人再有本事,如果位置放错了——你把前锋放到守门员的位置上,他也发挥不了作用。
南怀瑾说:“一个美玉做的花瓶,你若放在厕所,它就不值钱了。 ” 不是花瓶不好,而是位置错了。
我们见过太多例子: 某些人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说了不该说的话,结果不是被误解,就是被边缘化。
所以做人要知道:你现在该在哪里,该扮演什么角色,该闭嘴还是出手,这就是“位”的功课”。
03|得其时,乘风而起;失其位,低头藏锋
孔子有一段话:“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蒽以行。 ” 意思是说,机会来了就全力而为;机会没到,就老实做人。
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你穷困潦倒时,不要硬出头;你得势发达时,才去做大事。
这不就是“时位”的哲学吗?
04|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时”与“位”?
很多时候我们不甘心: 为什么我有实力却没人看见? 为什么我努力却总是失败?
但《易经》的智慧告诉我们,不必执着当下的成败,要看你是否在“对的时间”占据了“对的位置”。
在时未到、位不对时,不妨收敛锋芒,磨炼自己; 一旦时来运转,位置正好,那就抓住机会,全力以赴。
这不是退缩,而是顺势而为。
写在最后
南怀瑾先生说得好:“时位恰当,一切都没问题;时位不对,再努力也白费。 ”
这不是什么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顺应天道的智慧。
愿你我都能在迷茫时,不焦躁;在得势时,不轻狂。 守好时,站好位,静待风来,才能乘风而起。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