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Cloudflare 创业扶持计划申请经验

最近申请了 Cloudflare 的创业扶持计划并获得了通过,拿到了 $5000 的额度。

这个计划是 CF 家去年 9 月上线的,由于中文社区暂时没看到相关的分享案例,特此整理申请经验,希望能帮助到有类似需求的开发者。

提醒:这是 Cloudflare 为创业者提供的正式支持计划,希望大家珍惜资源,善意申请和使用。滥用可能会影响后续申请者的审核难度。

项目概况 ​

申请条件 ​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申请(最终需通过人工审核):

基本条件: ​

  • 正在开发基于软件的产品或服务
  • 公司成立不超过 5 年
  • 获得了 5 万到 500 万美元的融资
  • 拥有 LinkedIn 账号
  • 拥有有效的网站和邮箱地址

加分项: ​

  • 属于认可的创业加速器
  • 账号邮箱与域名匹配

上面是官方的要求,实际并不是特别严,填写的内容也不要额外提供营业执照或者公司注册文件之类的,实际上我唯一提供的就是产品的官网。

申请经验分享 ​

产品准备 ​

  • 建议有实际的产品和可访问的官网(我有一个面向海外的商业 SaaS 应用,官网都齐全)
  • 最好已经在使用 Cloudflare 的产品(我的业务有付费使用 R2 、Images 、Worker )
  • 可以附上自己的开源项目、Github 、Twitter 等社交媒体资料,这些可能会有加分

材料准备 ​

  • Comments 部分一定要认真填写,这是审核的重要参考,可以说说自己的产品是做什么的,自己的团队未来可能会开发什么产品。
  • 建议使用公司域名邮箱 -尽可能完整描述你的产品和团队情况

审核时间 ​

我填完申请表格后,大约两个星期之后,收到了确认邮件。

下面是邮件的原文部分:

plaintext
Congratulations! We’ve successfully applied the Cloudflare credits to your account for up to $5,000 US

What does this mean?

You now have up to 1 year to use up to $5,000 USD in credits. The credits will expire after one year or when they are fully used, whichever happens first.

Please note that you won’t see the credits directly in your Cloudflare dashboard, because this is a new program and that functionality doesn't exist yet. You will be able to see your remaining credit balance on your invoices for usage-based products.

For usage-based billing products (such as Workers usage, Argo traffic, R2 Object Storage, Stream, etc.), your invoices will draw down from the $5k credit. You’ll see a $0 owing at the bottom of your invoice, and the remaining credit balance will be shown at the top left.

For recurring billing products (such as Pro or Business plans, or the $5 monthly fees for Argo and Workers), the invoices will simply be marked as $0 without drawing down from the credits. So don't worry that these invoices look a little different.

Please read all terms and conditions that apply to the Startup Program here and here;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ll Registrar purchases are excluded from the credits and must be paid for in full using the payment method associated with your account, and there is a limit of up to $5,000 USD for any R2 or Cache services.

Upgrading to Enterprise Plan

If you’re ready to upgrade your domain to an Enterprise plan, follow these steps:

Log into your Cloudflare Dashboard.

Under "Websites," click on the website you'd like to upgrade.

On the "Overview" tab, scroll down to "Active Subscription," and click "Change" next to your current plan type.

On the next page, select "Enterprise" and click "Confirm" to upgrade your zone.

This process ensures you can fully leverage the benefits of your Enterprise-level credits.

额度使用说明 ​

下面这部分是审核确认邮件中的额外说明:

按量付费产品 ​

以下产品费用会从额度中扣除:

  • Workers 使用费用
  • Argo 流量费用
  • R2 对象存储
  • Stream 服务等

固定订阅产品 ​

以下费用会直接显示为 $0:

  • Pro/Business 订阅费用 -Argo 月费($5 ) Workers 月费等

使用限制 ​

域名注册相关费用不包含在内 R2 或 Cache 服务使用额度上限为 $5000

注意事项 ​

  • 目前仪表盘无法直接显示剩余额度
  • 可通过月度账单左上角查看额度使用情况
  • 额度有效期为一年,用完或到期即止

总结建议 ​

Cloudflare 被成为赛博菩萨,我自己也使用了 Cloudflare 的许多产品和服务,如果你正在开发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尤其是如果你已经在使用 Cloudflare 的产品了,建议可以申请这个扶持计划。

广东电信 IPTV 组播转单播极限测试

这两天给家里弄好了 IPTV 的组播转单播,心血来潮,想看看极限能跑多少路 IPTV 直播

有关这次折腾 IPTV 的记录和讨论,我也发到了推特和 V2EX 上。

这篇博客不是教程,由于全国各地不同运营商对于 IPTV 有不同的网络策略,还是建议各位自行以「IPTV + OpenWrt + 组播」等关键字搜索符合当地运营商的教程。

由于这次测试「娱乐性质大于技术研究」,加上本人并不是网络相关专业,并且本人家庭设备诸多限制,注定有诸多不严谨的地方,这篇文章只是记录下下结果,不探讨相关运营商、网络、组网等技术细节。

简单来说,图一乐就好。

组播转单播 ​

  • IPTV 原始信号是以组播(Multicast)方式传输的
  • 通过 udpxy 将组播流转换成 HTTP 单播流(Unicast)
  • 这样转换后,内网中的设备就可以通过普通的 HTTP 协议访问这些视频流

这种转换的主要优点是:

  • 让不支持组播的设备(如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等)也能观看 IPTV
  • 突破了原本 IPTV 信号只能在特定接口或设备上观看的限制
  • 实现了全屋任意设备都能收看 IPTV 的效果

如果家里还有人要看电视,还是推荐可以搞个这个方案,在 AppleTV 、手机、平台上就能直接看直播了,而且没有机顶盒那么多广告。

有点可惜现在才弄这套方案,前段时间奥运会期间,和老婆在家看比赛直播还是挺多的。

参考资料 ​

🌐 网络条件 ​

  • 东莞电信 1000M 下/50M 上(有公网 IPv4/IPv6)
  • 光猫 2.5G 网口 1 桥接,软路由拨号
  • 光猫 iTV 口 桥接: 封装类型 PPPoE 网线连软路由, OpenWrt 配置网口 UDPXY 转发组播(后改为 msd_lite)

🔧 硬件配置 ​

  • 光猫: 中兴 7015tv3 (2.5G WAN + 1G ITV)
  • 软路由: N5105 4 口 2.5G
  • MacBook Pro: M2 Max/96GB + 2.5G 网卡
  • 台式机 PC: i7-8700K/1080 + 万兆网卡
  • Mac Mini: M2 Mini/16GB + 2.5G 网卡

所有设备在内网并没有网络瓶颈。测试用的电脑均为 2.5G 内网。除了上述设备,也使用到了 AppleTV、手机等设备进行测试。

📡 转发组播 ​

我也是昨天看到 /t/102603 这个帖子下的留言,发现可以通过「电脑插光猫 ITV 口直接播放」来验证是否能进行组播转发。

经过测试,我家东莞电信、深圳联通两地的 IPTV ,都可以满足。

我之前被其他帖子误导了,以为要鉴权抓包太麻烦就没搞了。没想到居然这么简单(刚好我的网络条件满足)。

🎮 测试播放器 ​

GridPlayer,基于 VLC 开发的多路播放器,支持硬解。

用 IINA 也试过,最多只能播放 15 个且很卡顿,后来搜到 GridPlayer 发现可以满足需求。

广电电信的组播除了表情,也提供 1080P 的直播源,还有少数 4K,我订阅的电视源使用的都是 HD 1080P 25帧的资源,码率 7Mbps - 10Mbps 波动,大多时候是 8Mbps。

某些 4K 直播源码率码率则在 30Mbps 左右,但是数量较少,这次我过滤留下了 145 个电视台,144 个是 1080P 25帧。

❗ 重要提醒 ​

一开始我使用 UDPXY 作为直播流代理。由于一开始配置的时候填写了最大客户端50的限制,后面测试的时候发现最大播放数量被限制在 55 路,误导我一直以为 IPTV 的最大播放数量被限制了。

但是使用 UDPXY 这一步测试结果依旧保留,仅供参考。

📊 UDPXY 测试结果 ​

下面以 UDPXY 转发测试过程的一些截图:

Mac 最多只能播放 25 路。

Mac 那边继续直播 25路,PC 额外播放 30 路,CPU 压力很大。

OpenWrt 监测 ITV 口带宽平均下来 500Mbps。

V 站有网友评论说 UDPXY CPU 占用率可能导致瓶颈,一开始我的确忽略了这个因素,于是重新又测试了下。

当 55 个通道同时播放时,CPU使用率在 50% 到 70% 之间波动,每个 UDPXY 进程占用 1%到2% 的CPU。但是可以推测,如果继续使用 UDPXY 进行转发,播放到 100 路的时候,CPU 占有率的确有可能达到 100%。

📺 UDPXY 占用网络带宽 ​

总路数 PC 播放路数 Mac 播放路数 IPTV 总带宽占用 家宽测速结果 IPTV状态
30 30 0 300Mbps 1300Mbps 正常播放
50 30 20 450-460Mbps 1300Mbps 正常播放
55 30 25 490-500Mbps 1300Mbps 无法新增直播流,新增会导致原有直播随机断开一路
  • Mac 跑到 25 路就到顶了(CPU 高负载+风扇难得跑了起来),系统不卡顿,但是播放器卡顿。
  • PC 能撑到 30 路(Mac 那边 25 路还在运行),可添加无限源但超过会卡顿,已达 CPU 和显卡瓶颈,系统卡顿,播放器可能崩溃。
  • 每路都是不同的电视台源,上面 55 路同时播放流畅不卡顿。跑满时,家庭局域网其他设备(AppleTV/手机) IPTV 客户端无法再播放,OpenWrt 监测 iTV 网口带宽平均速率 500Mbps。

⚡ msd_lite 测试结果 ​

27 号晚上,看到有人提到了 msd_lite,相比 UDPXY,msd_lite CPU 和内存占用更低 ,于是我又重新用 msd_lite 测试了下。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 UDPXY 配置里面有个最大客户端数 50 的限制,于是干脆重新测试,也因此得出了新的数据和结论,由于上面 UDPXY 测试时就已经达到了 1000M ,msd_lite 直接跳过,直接以 1000Mbps 向上的压力测试。

同时为了突破网口的物理限制,我将光猫上的 iTV 口绑定到了 2.5G 口上,原本的网络则改到了 1G 网口上。

这一轮测试,出动了 M2 Max MacBook / PC / M2 Mac Mini 共三台设备测试,同时客厅的 AppleTV 也在 4 路同屏一直播放(三台电脑同时播放时,硬件性能瓶颈太大都会卡顿,AppleTV 4 路直播不会因为硬件问题瓶颈,作为一个标定参考组)。

M2 Max MacBook 一直播放 62 路不停止,画面都能出来,但是播放不流畅,CPU 占用率 60-80% 之间波动。

旁边的 M2 Mini 则固定播放 25 路。

📺 msd_lite 占用网络带宽 ​

总路数 PC 播放路数 Mac 播放路数 Mini 播放路数 AppleTV 播放路数 IPTV 总带宽占用 家宽测速结果 IPTV状态
91 0 62 25 4 900-1000Mbps 1000Mbps 除了电脑卡顿,其他端流畅播放,AppleTV 播放流畅
108 42 62 25 4 1200-1300Mbps 10~100Mbps 除了电脑端卡顿,其余端流畅播放,开始影响网速
147 56 62 25 4 1400~1500Mbps 10~~100 Mbps 播放卡顿感明显,少数源出现马赛克,ATV 正常播放但是加载偶尔出现进度条,家宽网速限速到 100M 以内
200 72 100 25 4 1500+Mbps 1000 Mbps❓ 极限重复 200 路测试,虽说 IPTV 达到 1.2G 之后大概率限速,但是实测依旧偶尔能够跑满 1000M 网络宽带

PC 在播放 56 路时,CPU 压力依旧很大。

在 147 路播放时,OpenWrt 监测 ITV 口带宽平均速率达到了 1.42 Gbps,约 1454 Mbps。后续尝试再增加无法突破。

改成 msd_lite 后,CPU 使用率明显下降,147 路播放时,CPU 在 50%-80% 之间波动。

上述播放,每个设备都是播放不同的电视源,最终是 145 路电视台同时播放。

接下来又分别将 M2 Max MacBook 和 PC 分别增加到 100 路和 72 路,重复播放 50 路。Mac 上这 10x10 的布局画面都展示出来了,但是无法流畅播放,幻灯片一样。

在 200 路播放的时候,iTV 的网口的流量达到了 1.4-1.45Gps ,对应约 1500Mbps 的带宽,与 147 路播放时一样,说明有可能是达到了 IPTV 线路的带宽上限。

🐎 IPTV 网速影响测试 ​

在上面 UDPXY 测试的时候,由于我的 IPTV 最高带宽也才 1000Mbps,网络带宽在 2.5Gps 网口下均能跑到 1300M,在 1G 网口下也能跑到 1000M。因此当时我得出结论是:IPTV 带宽不会影响家宽带宽

但是随着后面转向 msd_lite,将 IPTV 的带宽进一步提升到 1.2Gps ,乃至最高的 1.47Gps 时,我发现了有趣的现象.

当播放 147 路,OpenWrt 监测 ITV 口带宽平均速率达到了 1.42Gps,约 1500Mbps。这个时候访问电信官网测速,下行下降到了两位数,在20-100Mbps 之间波动。

随后我关闭 PC 上的直播,总路数下降到91,网速恢复正常。后续我又尝试恢复 PC 上的直播,当PC的播放数量为7*6 = 42路时,iTV 带宽 1.2G 左右,若继续增加播放数量,在上升到 1.25G左右,网速则受影响下载到 100 Mbps 以内。

原本我以为运营商应该是对家宽和 IPTV 的限速做了某种策略,这个 IPTV 达到 1.2Gps 之后,可能会触发家宽线路的限速。但是随后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当我将播放数量增加到 200 路时,这时 iTV 的带宽又达到了 1.4-1.47Gbps 波动,这个时候我测速结果发现网速又回到了 1000M。这个时候我就不知道如何解释了。

📈 总结 ​

如同我在最开头所说的这次测试「娱乐性质大于技术研究」

这次折腾 IPTV,更多是「好玩」性质,没有哪个正常的家庭会有这种同时播放这么多路电视的需求。

最终的结论可能并不严谨,它仅代表了在我家网络和硬件条件下对东莞电信IPTV的测试结果。

  • 东莞电信 1000M 套餐附送的 IPTV,在 2.5G XGPON 光猫下,IPTV 能跑到 1.5 Gbps 的带宽。理论可支持 140+路 1080P 的直播。
  • 当 IPTV 带宽低于 1.2Gbps 占用时,不影响原有的家庭网络带宽。
  • 当 IPTV 带宽高于 1.2Gbps 时,有一定的几率,会触发家庭网络的限速。

(注:1.2 Gps ≈ 1,229 Mbps,1.5 Gps ≈ 1,536 Mbps)

2024年:我用的手机和宽带套餐

最近这段时间,重新整理了下家里的运营商套餐。也整理下一些对几个运营商和网络的感受和体验,分享给大家。

除了国内运营商的套餐,也分享了一些境外的套餐,供参考。

🇨🇳 国内套餐总览 ​

运营商 套餐 主卡 副卡 通话 流量 宽带 IPTV 月均 性价比
深圳联通 5G畅爽冰激凌199元 1 4 1000分钟 60GB ✅1000M ¥89
东莞电信 5G畅享融合189元套餐 1 2 1000分钟 40GB ✅1000M ¥189
深圳广电 惠民年卡 1 1 100分钟 118GB ¥19

网络和宽带评分 ​

运营商 信号覆盖 境内网络质量 跨境网络质量 公网 IPv4 公网 IPv6 客服 评分
深圳联通 😐一般 😐一般 👍好 ⭐⭐⭐⭐☆ ⭐⭐⭐⭐☆
东莞电信 👍好 👍好 👎差 ⭐⭐⭐⭐☆ ⭐⭐⭐☆☆
深圳广电 👍好 😐一般 👍好 - - ⭐⭐☆☆☆ ⭐⭐⭐☆☆

注意:这里仅仅是我自己的体验和主观评分,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体验可能会有所不同。

深圳联通 ​

之前我深圳家里一直用的电信 ¥299/月的 5G 融合套餐,绑定了三年的合约,给电信交了上万块的费用,价格昂贵。

2022 年的时候,携号转网到了联通,当时运营商对于携转用户有很大的优惠。原价 ¥199 的套餐三折后只需要 ¥69 /月(所谓:三折冰),包含了 1 张主卡、2 张副卡,1000 分钟通话、60GB 流量、1000M 宽带。

手机卡 ​

目前我的主力卡用用的就是联通,4 张副卡都满了,实际花销是 ¥69 + ¥10×2(副卡) = ¥89/月。

如果只使用 1-3 张卡,每个月 60GB 的流量,卡均 20GB 的流量,一家三个人或者三台设备用还是很划算的,但是现在我的 4 张副卡都满了,卡均流量下降到了只有 12GB,多出的两张副卡,额外 ¥20 月租,就有点不太划算了。

宽带 ​

联通这个套餐附带 1000M 的宽带,过去一直有「南电信北联通」的说法,但是现在体验上,基本已经没有太大差别。

如果你有跨境网络的需求,联通的宽带比电信要好很多很多。电信到了晚上高峰期,掉包和延迟都有点惨,相比一下联通就好太多了。

但是联通 2024 年开始有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可能是前两年拉新的用户太多,加上大量用户使用联通挂 PCDN,现在联通宽带除了不再给 IPv4 的公网,甚至连 IPv6 的公网都不再给了,NAT 也将为了 NAT4。我深圳家中联通尚且还剩下公网的 IPv6.

除此之外,联通对于跨省和跨运营商进行限速,到了晚上高峰期,上行速度被限制到 5Mbps,对于我这种需要跨运营商访问家里 NAS 的用户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有关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发了一条:

其中提到的几个讨论帖子,建议大家可以看看:

在这里还得吐槽下联通的客服,经常能收到联通打过来的推销电话,基本上是 1 到 2 个月一通吧。相反电信这几年基本没打过电话。

东莞电信 ​

对于电信这个套餐,现在我感觉就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且电信宽带两个极端的优点和缺点,又让我十分纠结要不要退掉。

现在我东莞家电信宽带:¥189/月,1 张主卡,2 张副卡,1000 分钟通话,40GB 流量,送了一个 IPTV。一开始是 500M 宽带,后面免费升级到 1000M。

手机卡 ​

现在东莞这几个号给家里人用做流量卡,每个月 40GB 放到现在来说,是在是太少了。我不用东莞的号码,所以手机号对于我来说倒无太大影响。

宽带 ​

电信宽带的好处就不多说了,「稳定」算是优点。访问国内的网站,玩游戏基本都是低延迟(虽说我不怎么玩国内的游戏)。

上面说到了「又爽又痛」极端的两个点,首先说爽的的地方:

  • 公网 IPv4 + IPv6: 从2023年起,深圳和东莞的电信都不再给普通家宽用户提供公网 IPv4 的地址,现在运营商的口径卡得很死,深圳要动态公网 IP 需要额外 ¥100/月。东莞不清楚,但是现在新开的宽带肯定是没有公网 IPv4 了。
  • 上行稳定,不限速: 电信的宽带上行速度稳定,不限速,不管是跨省还是跨运营商,都是正常的速度。

其实说来也是有点搞笑,上面说的公网IP,放到之前都是基础的服务,现在却成了需要额外申请甚至花钱的地方。我家里有 NAS,平时也经常需要连回家里, DDNS 解析公网 IP,一键回家,并且能够有 50Mbps 的上行带宽,从家里的 NAS 读取文件,看监控,都是很方便的。

下面就是痛的地方:

电信的跨境网络质量实在是太差了,我目前主要使用美国和香港的服务器,由于安全的关系,我所有的服务器都是自建,线路一般,让我不得不采用各种优化策略。不像联通和移动,经常直连就能跑满跨境带宽。

除此之外,每个月 ¥189 的价格,对比其他家融合套餐只需百元,还是有点贵,每个月贵上百来块,几年下来,也是几千了(我又想起了之前深圳电信¥299三年,花了一万的冤种历史)。

前几个月我也有考虑退掉电信宽带,改成深圳联通的异地宽带,500M 单宽带每个月只需 ¥60,甚至已经预约安装。

但是与安装的小哥再三确认后发现,现在新装的宽带,不仅没有了公网 IPv4(这个尚且能理解),甚至连公网的 IPv6 都没有了,这样我就没办法直连回家里的 NAS 了,虽说我也有其他穿透的方案,但是少了直连,总还是有点不爽。

深圳广电 ​

十月的时候,新开了一张中国广电的卡,广电号称是第四大运营商,使用移动的基站。我开了一张惠民年卡,¥228/年,每个月 100GB 的流量,叠加活动每个月增加 3+5+10=18GB流量。现在每个月 118GB 的流量,我拿来当副卡放随身 Wi-Fi,另外开了一张副卡,每个月¥6,给我上大学的弟弟当流量卡。

广电在深圳、东莞两地的使用体验还是挺不错的,一线城市移动覆盖好,广电用起来还可以,但是偶尔在地下室,停车场可能失联。总之拿来作为一个流量卡还不错,不建议主力使用。

🌏 境外套餐总览 ​

国别地区 运营商 套餐 流量 通话 短信 当地月租 实际成本
🇲🇴 澳门 中国电信澳门 三地学生套餐 60GB 600分钟 0条 MOP$94 ¥85
🇺🇸 美国 Ultra Mobile Paygo 100MB 100分钟(Wifi-Calling) 100 $3 ¥22
🇭🇰 香港 Club Sim eSIM - - - $0 ¥1
🇸🇳 尼日利亚 MTN eSIM - - - $0 ¥1

🇲🇴 中国电信澳门 ​

2020 年的时候,远程办了一张中国电信澳门的合约卡,188澳门币/月,包含了 60GB 流量,600分钟通话,0条短信。实际成本是人民币 ¥85/月。

这个是中国电信澳门对于留学生的套餐,除了提供一个澳门的号码,还有一个珠海的号码一卡双号。如果在内地使用则半价,澳门的IP,可以合法合规使用 Google、YouTube 等服务。每个月 60GB 的流量极其充足,我拿来当主力卡使用。

这个卡国内办卡的路子已经没了,今年也修改了合约,后续不再是全年都半价,改成了「寒、暑假期间(每年12月至次年2月、6月至8月期间),如当月离澳累计共十天或以上,即可享离澳期间每日日均价单半价优惠」。算了下成本从原本的 ¥85/月,变成了 ¥125/月。

除了支持在内地漫游,还支持在香港使用,如果经常去香港玩的话,省了开内地号码的漫游。总之这个澳门卡,对得上曾经「神卡」的地位。

当然,说了好处,也说说缺点,中国电信澳门这卡在内地,大多情况只能 4G 漫游,只有在少数 NSA 基站才有 5G 网络(例如深圳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大多情况下 4G 漫游能跑到 50Mbps 的速率,日常使用没问题。

🇺🇸 美国 Ultra Mobile ​

从 Google Voice 携号转网到了 Ultra Mobile 美国实体手机卡,然后又转成了 eSIM,。注册大多境外服务都能通过校验。每个月 $3 的纯花销,这算是拥有一个「正宗美国手机号」所需付出的代价吧。

我是通过我美国的朋友帮我线下操作的,所以还算顺利。

🇭🇰 香港 Club Sim ​

目前香港最便宜的手机号解决方案,理论上是 $0/月,支持 eSIM。有关这个卡网上也有很多的分享了,适合需要长期持有一个香港手机号的用户。

🇸🇳 尼日利亚 MTN ​

这个比较小众了,我前段时间做了尼日利亚的 BNV 和 NIN 的办理,拥有了一个合法合规的尼日利亚身份。也顺便办了一个 MTN 的 eSIM。开卡花了一点钱,持有成本很低。纯保号用。

总结 ​

对于境内的套餐,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感觉现在的套餐有点贵,可以咨询下当地携号转网的优惠,现在联通、移动对于携转用户,基本还是能给到不错的折扣。

如果你不想转网,也可以主动联系下自己运营商的客服,表明「现在其他套餐更优惠,其他运营商更优惠,可能携号转网」之类的话,对于运营商来说,客服或者营销部门都有一定的灵活操作空间。

反正问一下又不花钱,万一省下来了呢

Raycast Hoarder: 开源 AI 书签管理插件

上周我开发了一个基于 Sink 的短链管理插件《我开发了一个短链管理插件: Raycast Sink》,上架官方插件商店后,看到已经有几十个用户在使用。

昨天又开发了一个基于 Hoarder 的书签管理插件,有了上次的开发经验,这次从初始化项目到最后提交上架,只花了一天时间。同样开源到了我的 Github 上。

Hoarder 简介 ​

Hoarder 是一个基于 AI 的书签管理工具,可以自动摘录、识别网页,通过 AI 分析内容、生成标签和摘要

有关这个项目的介绍,大家可以直接看官网和官方文档,官方的文档写得很详细。

优点 ​

  • Self-Hosting,支持自部署,数据自主可控
  • 支持 Web、iOS、安卓多端,也有浏览器插件
  • 通过 AI 自动给内容打标签,理解网页和图片内容
  • 自动保存网页和截图
  • Docker 一键部署,建议用境外服务器,抓取和分析更快。
  • 开放 API 支持拓展

Raycast Hoarder ​

我部署完 Hoarder 之后,也安装了浏览器插件和 iOS 应用,感觉整个产品的完成度很高,加上有 API 支持,所以就顺手开发了一个 Raycast 插件,方便管理和使用 Hoarder。

列表直接查看书签,支持网址、图片、文本三种格式的预览。

增强了搜索功能,支持本地权重搜索和在线搜索。

书签详情页支持查看、编辑、删除、打开链接等操作。

支持列表和标签列表。

由于 Hoarder API有点问题,暂时支持快捷增加文本和链接的书签。

为什么要自部署 ​

在上面的优点中,我特意提到了 Self-Hosting,自部署是我最关注的一个点。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脱钩: 我的个人网络安全策略》,由于工作原因,我已经将很多数据都下云或者放到境外服务器。

其实市面上有许多书签管理和笔记管理工具及服务。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国内的所有内容平台服务都需要进行内容审查。国外也有很多优秀服务,但价格高昂或速度慢。

Hoarder这种完全开源、可以自行部署、数据可控性强的工具对于像我这样有技术背景的人来说是一个好选择。

我开发了一个短链管理插件: Raycast Sink

最近花了一点时间,开发了一个 Raycast 插件,当时还发了一条,今天这个插件通过官方审核,已经上架 Raycast 的官方插件商店。写篇文章分享一下。

背景 ​

过去好些年,我都使用老牌的 YOURLS 作为自己的短链服务。最初在自己的云服务器上部署,后来迁移到了家中的Homelab。尽管其运行无问题,但需要在实体服务器上运行并进行维护仍然有些麻烦。此外,也曾因家庭网络故障几次导致短链服务中断。

对内容创造者来说,短链非常有用。它不仅方便分享和修改链接,还可以帮助统计访问量并了解用户的点击行为。

上个月,花了一天时间,将自己的短链服务从 YOURLS 迁移到了朋友面条 @ccbikai 开发的开源短链服务 Sink

基于 Cloudflare 的短链服务,符合我们前端技术栈的使用习惯。具体的部署和使用,可以直接看官方文档,对于有技术背景的人来说,还是比较容养上手的。

Raycast 插件 ​

Raycast 是 macOS 上著名的快捷启动工具,我在今年已经从Alfred 5 切换到了 Raycast。

Raycast 有一个很好的插件生态,我也顺便开发了一个 Sink 的短链管理插件。现在这个插件在官方插件商店,可以直接搜索 Sink 安装使用。

我已在我的 GitHub 上开源这个插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主要功能 ​

插件基于 Sink 的 API 进行的封装,交互相比网页端更加简单和易用,主要功能包括:

  • 快捷查看创建搜索编辑短链接
  • 缓存优化:本地缓存短链接列表,减少网络请求
  • 剪贴板集成:立即将短链接复制到剪贴板
  • i18n:支持中文和英文

演示 ​

一键查看所有短链接列表,支持favicon预览。

控制台快捷管理短链接,支持复制打开编辑删除

支持查看短链的详情、统计信息。

本地和在线搜索短链接,按照字段权重排序。

快捷创建短链接。

关于用 AI 开发这个事 ​

用 Cursor 花了 2 小时开发一个应用 这句话当然是在玩梗。

真实情况是:这个插件的最小 MVP 的确就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搞定,但后面补充文档、完成上架流程、研究官方指引反而花了不少时间。后续打磨和优化代码又花了一整天的样子。

当时跟面条还聊了下,现在用 AI 做前端这种小应用真的是太方便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有经验的开发者,只需要需求描述明确,结合自己的代码经验,很容易把一个像模像样的小应用搞定。

前几个月,我自己还独立开发了一个大型商业应用,前后端全栈,AI 也帮了很大的忙,由于是商用就不方便公开了,大型应用中的 AI 开发相关的经验,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个人的经验和建议就是:不管你是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出身,即使现在 AI 已经很强大,还是建议系统学习下编程,至少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比如 Python 或者 JavaScript)。配合 AI ,可以解决日常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最小巧的 5G 随身 Wi-Fi: 中兴 F50

前段时间,买了个目前市面上最小巧的一线品牌 5G CPE 随身 Wi-Fi:中兴 F50

目前售价 ¥369,我京东券后实际支付 ¥337,用下来感觉还是挺满意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选购思路 ​

我手机卡很多(四个运营商,10 多个号码),平时出门包里三台手机(两 iPhone 一安卓),之所以想买一个单独的随身 WiFi,一是发挥多多余 SIM 卡的价值,二是想买个玩。

这段时间偶尔会出门工作,去图书馆呆一天什么的,个人偏好原因,不喜欢公共 Wi-Fi(很多公共 Wi-Fi 不支持 IPv6:我又有需要通过 IPv6 调试跨境网络的需求),倾向自己开热点,加上对网络速率要求比较高,所以决定弄一个 5G 随身WiFi。

不需要内置电源(随身有充电宝),开车有 USB,去图书馆时也会带个快充头,所以供电无所谓。

综合上面个人需求,在各个渠道大概搜索了下关键字,最终下单中兴 F50,插自己的卡使用。

开箱 ​

中兴也算是通信领域的老牌厂家了,这也是我之所以选择他的原因。F50 的包装很小。

盒内物件,除了简单的说明书,还附送了个卡针和短 Type-C 数据线。

设备的颜值不错,左上角的 5G 红标有设计感。

右上角有两个指示灯灯,分别表示基站网络和 Wi-Fi 状态

与身份证大小对比,的确很小巧。

SIM 卡槽和卡托,还能放一个 TF 卡,对于我来说读卡器是个鸡肋功能,相机用的都是 SD 卡,没有什么其他设备用到 TF 卡。

管理后台 ​

连接上 Wi-Fi 或者网络之后,就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管理后台。后台可以查看当前的网络状态,也能查看短信。

5G/4G 网络配置,Wi-Fi 配置,跟常见的家用路由器没有太多差别。

高级配置里可以配置更多的信息,报错指定频段、USB 协议等等。

对于一个随身路由器来说,这些配置也足够了。

使用体验 ​

由于不同的运营商在不同的地区的信号不一样,所以我只说下自己的体验。使用这个随身路由器也有几个星期了。我在家、在车上、在图书馆都使用过。整体还是挺满意的,使用广电卡,Wi-Fi 连接模式下,跑到了 400+Mbps 的下行速率,对于日常场景完全够用了。

优点 ​

  • 体积小巧,50g 不到重量,随身携带很方便
  • 支持 2.4G/5G Wi-Fi,但不能同时开启。
  • 频段覆盖还行,四大运营商 5G 都能用。
  • Type-C 接口支持充电和数据传输,支持 TF 卡扩展,新固件可以直连 MacBook(有线上网)。
  • 速度不错,我用广电惠民卡(移动共享频段),iPhone 通过 Wi-Fi 连接,5G 下行跑到 400+Mbps。

缺点 ​

  • 发热问题有点玄,听说长时间负载会降速,我才开一会,就能感觉设备的外壳温度上来了,但是我没有高负载的场景,不会持续满速率下载,在图书馆用一天感觉还好。这台机器有很多 DIY 散热解决方案,某个角度也反应了大家对这台设备「瑕不掩瑜」的认可吧。
  • 没有电池: 中兴也有一个内置电池的版本,但是我觉得这个不算缺点,直接插一个电源或者充电宝就行了。尤其是有几天,我直接把他放到车的扶手箱,车启动的时候就自动开机了,很方便,没有电池,也不用担心电池自燃的隐患。

参考资料 ​

这篇文章只是个人的体验分享,对于更详细的性能、参数等,建议可以看看张大妈的分享文章,由于 F50 是一款很热门的机器,在 B 站和小红书也有很多分享:

总结 ​

总结一下这个设备的适合人群:

  • 有多余手机卡或者大流量卡,想发挥流量价值。
  • 对随身设备便携性要求高,但是又希望能够有 5G 网络且性能满足日常使用。

长沙马拉松:回到 5 小时内

我从 2013 年开始跑步训练,在 2014 年跑了第一个马拉松。2014 年到 2018 年那几年,我每年都跑马拉松,累计已经跑了 7 场全程马拉松。

2019 到 2022 这三年,由于疫情和工作的原因,中断了三年,去年我开始恢复自己的「人生马拉松」计划,跑了第 8 场全马。

今年的第 9 场,我选择了长沙马拉松。虽然我是一个湖南人,但是我却没有去过长沙。我的表弟定居长沙,8 月乔迁新居,刚好趁着这次机会在他家住了几天,也顺便在长沙玩了五天。

行程 ​

现在回湖南高铁很方便,不管是从东莞还是深圳,坐高铁只需要 3 个小时左右到达长沙南站。在高铁上还遇到后座两位大叔也来跑马拉松,下车的时候还聊了一下,约伴一起去领取参赛包。

检录 ​

马拉松在周日举行,我周五提前到,从长沙南站坐地铁一站到国际会展中心。

由于是周五,很多参赛者还没来(大多会在周六报道),人不太多,我领取物资的过程十分顺利,但是周六那天,听说由于人太多,很多人排队两三个小时,被很多跑友吐槽组织得不行。

领取物资的地方。

这次领取到的参赛包。

我的号码牌,这次我长沙马拉松报名错过了报名时间,是通过赞助商渠道弄到的名额,分配我到了 F 区,属于比较后的区。

今年是长沙马拉松第 10 年,参赛包里的物资展开(也有一些我在博览会打卡领取的物资),感觉一般般,广告和廉价的食物比较多。

赛前闲逛 ​

我表弟的房子在梅溪湖,属于长沙的新区,新楼盘很多,环境不错,晚上吃完饭去梅溪湖边逛了逛,湖边的夜景很美,有不少散步的人。比起一线城市的房价,长沙的房价相对要健康很多。

周六闲着没事,直奔国金中心,一出地铁,人潮涌动,真热闹。

长沙市中心五一广场逛了逛,人真多,街边很多餐饮店,长沙不愧是网红城市。

长沙最高楼国金中心,楼下有 Apple Store,楼上也是一个网红打卡地。

坡子街这个派出所也是一个网红打卡点,很多人慕名而来,之前是不允许拍照,后来警察可能觉得拦也拦不住,把牌子改成了「请文明拍照打卡」,但是依旧顶不住游客顶风作案。挺好玩的一个地方。

街头执勤的交警在给一个大妈指路。

我去年减肥之后,已经戒糖很久了。但是都来长沙了,一杯茶颜悦色还是必须的,完成打卡任务。

在五一广场逛了逛,走到了江边,又来到了文和友,也算是长沙的一个餐饮网红,前几年也开到了广州和深圳,最近看新闻听说要倒闭了。

逛得差不多了,穿过坡子街,走回五一广场地铁站,坐车回家休息。

晚上冲完凉,把第二天的装备收纳了一番,放到床头。这次装备跟上次差不多,除了凡士林忘带了,其他东西都齐全。

比赛日 ​

早上 5 点半就起床了,吃了两个面包,换好衣服,坐地铁前往起跑点,今天马拉松参赛者乘坐长沙地铁免费,地铁为了方便跑友,还提前到 5:30 发车。

到达五一广场换乘去贺龙体育中心,密密麻麻基本都是跑马的人。

马拉松 7点30 起跑,我到达才 6点45,还有半个多小时。此时人已经很多了。

由于我在 F 区,发枪时间是 8:00,在这里等的时候让跑友给我拍了张照片,腰上鼓鼓的里面装满了补给用的能量胶。

前面 A 区已经发枪了,我们 EF 两区也慢慢开始往前挪动。

7点 55,慢慢到了起跑线,大家在等等起跑。

发枪咯,从我的位置到通过计时毯,只用了 1 分钟,这也是分区发枪(间隔15、30分钟)的好处。

今天长沙的天气属于多云,虽然不是阳光明媚,但这种温度还挺适合跑步的。

起跑没多久,上桥进入橘子洲。

到达 5Km,第一个补给点。橘子洲里的道路比较窄。

到达毛泽东头像,来都来了,自拍打个卡,不少跑友还专门停下来留影。

跑了没多久,我追上了第三枪 445 的兔子。他们比我们先 15 分钟发枪,我跑马前半程的速度还是比较稳,基本都能保持 10公里/h 的速度。

跑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半程,对于半马的人来说他们今天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而我们全马的比赛才刚刚开始。

去年跑完珠海马拉松之后,2024 整个一年,我都没有跑过超过 10km,一般就在健身房跑 5km,过了 25 公里之后,我就能感觉到自己的体能下降了,后面开始慢慢走走跑跑结合。

到达 30 公里,除了跑不动,身体倒没有其他什么不适,用时 3 小时 17分钟,这 10 公里比前面慢了 15 分钟,虽然我平时跑步少,但是一直坚持健身,今年的身体素质还是明显强了很多。

终于到达40公里,30 公里到 40 公里这一段,我一直在看自己的配速,计算如果我这次要跑进 5 小时,需要保持多少的速度。一开始 30 到 35 公里还比较紧张,越到后面,发现自己好像能稳定,倒轻松不少。

最后 400 米,终点就在前面,长沙马拉松最后两公里是一个长上坡,很折磨人。

终点就在前面,最后这几百米,加快了速度又跑了起来。

成功达到终点,十分开心,完成了今年的「人生马拉松」。

看了下自己的手表计时 4 小时 56 分,也达成了我的目标(进入 5 小时以内)。

领完奖牌和纪念品,开心再记录几张。

过了一会,比赛确认的成绩发送到了我的手机。跟我手表记录的时间差不多。

长沙马拉松的关门时间是 6 小时 15 分钟,离开之前,还能看到不少跑友在继续努力。

赛后闲逛:湖南博物院 ​

跑完之后就回家了,吃完饭后,洗完澡就睡了一觉,醒来后腿十分酸痛,起立转身都感觉困难。

第二天周一,腿脚好了点,但是也懒得出去,睡到中午起床,在家休息了一天。周二,跟我堂弟去湖南博物院看了看。

湖南博物院是一个很多人推荐的地方,预约参观,人很多。

博物馆展示湖南地区历年来的不少文物。

一个萌萌的鼎。 看到 Yale 的文凭,这个也是现在「雅礼中学」的前身。

湖南博物院最具特色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相关展览。

马王堆辛追夫人生前用过的木杖(难以想象这是 2000 多年前的文物)。

逛完博物馆,感觉湖南博物馆可以放到我去过的博物馆的前几名,马王堆汉墓这些十分令人惊叹,值得一逛。

逛完博物馆,时间尚早,又去五一广场附近逛了逛,这个黄金楼也是一个网红点。

吃了黑色经典臭豆腐,味道不错。

看到一个辣条博物馆,给老婆拍了张照,感觉下次可以带老婆再来玩一玩。

还看到一个俄罗斯国家馆。

成绩 ​

这次一个人去长沙跑马,还是挺爽的,湖南菜好吃,长沙也好玩。最后再看看成绩,这次全马的成绩终于回到了 5 小时以内,感觉加大跑量的话,明年回到 4 小时 30 分钟还是挺有希望的。

香港徒步:麦理浩径第二段

香港的徒步路线非常知名。只需搜索「香港、户外、徒步」,就可以找到许多路线。

虽然我家在深圳,并且也去过香港很多次,但之前并没有专门去香港徒步过。过去曾和朋友计划徒步几次,但要么是天气太热,要么是工作太忙,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实现。

这个国庆假期,我和弟弟轻装上阵,走了一趟麦理浩径第二段。

行程 ​

时间 用时(h) 地点 花费 备注
9:50 0 深圳湾口岸 $60/人 过海关,永东巴士到钻石山
10:50 1 钻石山 $65/人 4人拼车,打的到万宜水库东坝,共$260
12:00 2 万宜水库东坝 0 到达徒步起点麦理浩径二段起点
13:15 3.5 浪茄湾 0
14:30 4.5 西湾山顶 0
16:0 6 西湾 0
16:30 6.5 咸田湾 $160/人 坐船回西贡码头
17:30 8.5 西贡码头
19:00 8.5 钻石山 $60/人 永东巴士回深圳湾口岸
20:00 10 深圳湾口岸

从深圳出发去麦理浩径徒步,无论你选择哪个口岸过关,都有详尽的线路经验可供参考。你可以直接在小红书上搜索相关信息,我就不再赘述了。

在这里推荐下香港当地的徒步路上,从照片到地图,极其详细:

我唯一的建议是:如果条件允许,请优先选择打车。拼车所需的交通成本并不高昂,并且能大幅节省时间

徒步 ​

麦理浩径二段的起点在万宜水库东坝。今天的天气不错,气温 28 度,适合徒步。

的士可以直达这里,省时省力。

这片就是万宜水库,是香港储水量最大的水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靠着海边的水库,也算是一大特色吧。

东坝有歇息的凉亭,也有洗手间。不少人在这里修整。

著名的破边洲,印在港币 500 元纸币上的景点,也是著名的网红打卡点,不少人会专门来这里拍照。沿着堤坝走过去,但是爬上去需要一定的功夫。

绕过头几座山头,看到第一个沙滩浪茄湾。

麦理浩径的指引牌,我们今天的起点也是一二段交界的位置。

从东坝出发约一个多小时,到达浪茄湾,这里有片小沙滩,岸边也有绿荫,不少人在这里歇息。这个枯木,也是一个网红打卡点,不少人在这里摆拍。

在浪茄湾没有停留多久,我们就继续出发了,正午十分,买了一瓶可乐,花了 $30 港币。

麦理浩径一路标记齐全,不用担心迷路。

我们是正午出发,温度虽然不高,但是一路爬坡,我和我弟只穿了普通的休闲衣物,没有带登山杖,还是挺费功夫。

今天这次徒步我也没有计划走完,就穿了普通的装备。背了一个小鹰的登山包,带了4瓶水。帽子、面罩、袖套也是必备,可惜忘了拿墨镜。

从西湾山顶看到的三湾。

今天徒步的人不少,大多都是内地过来的游客。

下午4点,已经徒步约四个小时,到达西湾,这里也是麦理浩径二段的中间点。有个小村庄,也有商店,不少人会在这里坐船或者坐车结束行程。

我和我弟看时间尚早,准备继续走一段到后面的咸田湾。

下面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

海边的礁石。

过了西湾之后,徒步的人就少了很多了。不同于登西湾山颇费体力,这段路就比较平坦,轻微起伏。远处的大洲和尖洲,香港本地称作史努比岛。。

到达咸田湾,这里也有一些民居,今天也很累了,就在这里乘船回西贡码头,结束了今天的徒步行程。

由于没有码头,需要涉水登船,船票 $160 港币/人。 快艇速度很快,今天风浪不大,沿着海岸线一路向西,也能看到不少沿岸风光。 恰逢傍晚,一天登山劳累,吹着海风,看着夕阳,也算是不错的体验。

轨迹 ​

从早上9点30从家出发,到晚上8点半回家,实际徒步约 4 个半小时,坐船 1 个小时。

麦理浩径的确是不错的徒步线路,准备下个月同老婆再来走一趟。

2024 桌面升级: BenQ RD280U - 为程序员打造的显示器

对于程序员这个群体来说,使用最多的设备,除了键盘,就是显示器了;前者是用来输出和创作,后者则是每天长时间的观看和阅读。

不管是在 V2EX 还是 B 站,在程序员这个群体的外设话题中,问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用什么键盘」或者「用什么显示器」。

我是一个程序员,回想我拥有的数码和外设产品,除了一把 2017 年老婆送的 HHKB 键盘,基本没有什么产品号称「为程序员打造」的外设。

对于键盘,经过这几年国内外各种品牌和配件厂商极其夸张的内卷和竞争,从成品到客制化键盘,不管是阵列、轴体还是键帽,每个程序员都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键盘。我自己目前主力使用的键盘分别是一把经过 YDKB 无线套件改装的 HHKB Pro 2,另外一把是同样 HHKB 配列 60键的客制化键盘 Qwerty 60

这两把键盘,陪我走过了职场的大多时光,写下了无数代码,也敲下了许多文字。

对于显示器,我现在家中有三台显示器,构成了我的办公桌和工作台。上面这张图,也是过去这几年我的办公桌的变迁。两台 LG,一台 Dell,都是 27英寸 4K 显示器。

对于互联网行业用户来说,如果你的职位是设计师,还有专门的「设计显示器」,强调色域和色准,之前在公司曾经负责过给设计师采购显示器,也稍微了解了一下这个领域。

但是对于程序员来说,可做的选择基本只是在 1920x10802560x14403840x2160 这三个分辨率中,选择一款合适价格的型号罢了。

直到上个月,我第一次知道这台号称「专门为程序员打造的显示器」,截至今天,也已经使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开箱 ​

这还是我第一次使用 BenQ 的显示器,纸盒收纳,外观上印着 Ultimate Coding Productivity 「终极编码效率」的字样。

正面的设计,一台笔记本,一个横向正屏,一个竖向副屏,恰好也是我现在自己桌面的组合。

从纸盒下方卡扣打开包装,显示器的支架和底座放在外层。纸盒内部也印有如何打开包装和指引。

见到显示器的第一眼,这是一台28英寸的显示器,加上走的专业路线,非轻薄向,看着分量不轻。

随机附送了一根电源线,一根 HDMI 线,一根 DP 线,一根 USB Type-C线,还有一根 USB-B 线。

底座十分宽大,常见的银灰色的配色,支架支持上下移动和旋转。

支架背后有一个皮质的线材收纳扣,可以将电源和数据线材穿过去。

外观 ​

在放到办公桌之前,先来张背影照片。背后采用纹理凹凸设计,看着比较有质感,但是有预期的是,后续需要注意灰尘和清洁。

BenQ RD280U 背后有一个亮点,圆环其实是一圈可调节的背光灯,被称作Moonhalo

背面的接口,有一个 DP 接口,一个 HDMI 接口,两个全功能 Type-C,一个 USB-B。其中 Type-C 支持 90W 充电,大多情况下满足我的 MBP 的充电需求,我的 MBP 是 M2 Max,但是从来没触发过极限功率,之前 LG 和 Dell 的显示器也都是 90W 充电。

显示器背后的防盗锁孔,又称肯辛顿 Kensington 锁孔,在办公向的笔记本电脑中也常见(这个我也是查 ChatGPT 才知道的知识)。看得出 RD280U 也是有着商务办公的定位。

尺寸 ​

搬到电视柜上,与我家 75 英寸和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 放到一起,比比大小。 BenQ RD280U 的3:2的显示比例还是一眼就能看出差异。

搬来我的 Dell U2720QM,我特意把屏幕的实际显示部分从底部对齐,可以看出两者物理上的差距。

设备 尺寸 分辨率 显示比例
BenQ RD280U 28.2 英寸 3840 × 2560 3:2
Dell U2720QM 27 英寸 3840 x 2160 16:9

通过计算可得出,理论上 RD280U 3840 × 2560 = 9,830,400 比传统的 27英寸 4K 显示器3840 x 2160 =8,294,400 会多显示 18.5% 的内容

BenQ RD280U 表明采用了雾面屏。在客厅拍摄这张时候,正是正午,阳台的阳光很强,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发现两个显示器对于反光的处理十分明显。

如果你的办公室的工位敲好靠近窗户,一定能感受到这种抗反光的好处。会想到之前在公司上班的时候,由于我的工位靠近窗户,每天早上到工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下窗帘,要不白天压根看不清屏幕。

使用和编程体验 ​

接下来把 RD280U 搬到办公桌,又费了不少功夫,为了整理桌面的线材,还专门买了几个小配件改装办公桌。

下面再分享一下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记录。

BenQ RD280U 支持 VESA 支架,但是我暂时还是先使用自带的支架。

支架除了支持上下110mm的纵向调节,也支持前后正5度到负20度的调节,我的桌子不是电动升降桌,对于我来说垂直就可以了。

还是第一次用上3840x2560这个分辨率, macOS 上我缩放到2560x1707,与我之前使用 27 英寸显示器对应2560x1440的分辨率统一。

如果使用 Type-C 或者 DP 线连接,可以达到 4K 60帧的刷新率,但是如果使用 HDMI 线,则只有 4K 50帧,询问客服说是 HDMI 标准的限制。

使用 Type-C 连接 Macbook Pro,提示是通过 USB3.2 连接,我的 MBP 有三个雷电,分别接上两个显示器刚好。

作为一个编程显示器,除了规格上的特殊,软件上也做了许多的特殊适配,打开 OSD 调节面板,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选项的显示器。

显示器正面的 Logo 下方,是一块触摸键,支持自定义触摸切换到指定的模式。

RD280U 这台显示器对于编程场景时有做场景优化,尤其是对于暗夜模式亮色字体时这种反差较大的场景,会通过增加背景对代码的对比度,增强代码的显示效果,我在白天室内拍了一张照片,正面和侧边的视角都有,可以看出不同的显示器,同样 VSCode 显示的内容,RD280U 的更黑点,字体反差效果也更明显。

夜间效果 ​

不同的程序员有自己不同的配色偏好,有些人喜欢亮色主题,有些人喜欢暗夜主题,使用 IDE 终端,人眼在白天和晚上,对于亮色和暗色模式的显示感知差异很大。RD280U 允许切换不同的主题模式。

同时 RD280U 有一个 EyeCare 猫头鹰模式,通过固件调整亮度,提供调整到极低的亮度与色彩平衡方案。

开启猫头鹰模式,显示器面板上会亮起一盏小小的猫头鹰灯。

接下来也是 RD280U 的亮点 MoonHalo,支持 270° 和 360° 的照明,也支持 7 档亮度和色温调节,从暗到亮,从暖到冷。

照片就是我的书房,关掉了所有的灯,使用固定的光圈和 ISO 拍摄的照片。 之前我的另外一台显示器使用的是屏幕挂灯的解决方案,相比一下 MoonHalo 这种在背后的补光方案,更加适合程序员这种不需要太多光线的工作环境。

深夜时分,如果还想敲代码,开启 Moonhalo,只让自己的工作台有一点点的灯光,就可以通过增加环境光,缓和屏幕直射光对眼睛的刺激,在营造沉浸的工作氛围的同时,缓解眼睛的疲劳。

桌面控制 ​

除了支持通过物理或者触摸按键调节显示器。BenQ RD280U 还可以通过 BenQ 的 Display Pilot 2 软件控制显示器。

OSD 上所有的功能开关,模式,均可以通过软件控制,也可以通过软件自定义配置文件,一键切换。

对于开发者来说就十分方便了,可以直接通过 UI 切换模式、调整屏幕亮度、调节灯光等等。

更多 ​

最后为了更直观展示 RD280U 的特殊,我又把办公桌重新布置了一下,与 Dell 组了个双屏。一个28寸、一个27寸的屏幕并排放到桌面上,一下子觉得眼睛看不下来。一般而言会组成有弧度的排列,这里我并排展示,是为了更好展示两者的差异,非最佳的工作角度。

两台显示器采用左右布局,分辨率分别缩放到 2560x17072560x1440 的分辨率,这样让两台显示器在视觉上保持一致。

两个屏幕同时打卡哔哩哔哩首页,可以看到 RD280U 展现的内容多了整整一行。

两个屏幕同时左右分屏,打开 V2EX 和 Chiphell,也可以看到 RD280U 展现的内容更多,3:2在这种日常资讯浏览的情况下,确实有优势。

再来到一个程序员常见的开发常见,一遍开着浏览器预览开发页面,另外一边开着 VSCode,也可以看到 RD280U 展现的内容更多。

但是屏幕大是有大的好处,也会有一个尴尬,如果你用 RD280U 想看看视频,尤其实在白天全屏看视频,你就会发现上下的黑边就特别明显了。

还有一点就是 Xbox 和 AppleTV 均无法使用正确比例的分辨率,如果你外接 Xbox 或者 ATV,会尴尬发现显示的内容都变形了,看来对于这种特殊比例的显示器,还是要看看设备的支持情况。

总结 ​

这款显示器是一款定位十分明确的产品,专门为程序员打造,而程序员的需求相对就简单多了: 看得多而清楚,看得久而不累

市面上之前并没有这么专属职业属性消费级显示器产品,相比传统的 LG 和 Dell 同级别显示器,也并没有贵多少。

最近半年,我开始居家办公,每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自己的书房 Coding,不出意外的话,我会继续使用 BenQ RD280U,作为我的主力显示器。

显示器太多,眼睛有点不够用了。现在倒考虑重新部署下办公桌,考虑 DIY 一张超长的光轴木桌,再重新布置下工作台。

大家如果对于这块有什么建议,也可以给点建议聊聊。

日本旅行 2024: 东京晨跑・镰仓

五月的时候,同老婆又去了一趟日本,过去这几个月,诸多事务,也是在今天这个时间,终于有时间写完这篇游记。

距离上一次去日本,已经过去 7 年,2016年,我和老婆第一次去日本,逛了逛东京和仙台;2017年的元旦,与老婆在大阪又跨了一个年。从中扣除那如同时间按下了暂停键般的疫情 3 年,我的心理时钟似乎也只感受到了 4 年的流逝。

自从 2021 年我重新上班之后,我和老婆已经很久没出远门旅行了。这次去日本,目的地很明确,行程上也没有什么其他安排,纯粹就是给自己和老婆,安排一场放松的旅途。

与我们以往那些充满了奔波劳顿的出行不同,这次我们只安排了五天四晚的东京行程,五天只去了东京和镰仓两地。

行程 ​

日期 行程
DAY1 深圳・东京成田机场
DAY2 皇宫晨跑・上野公园・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浅草寺
DAY3 东京车站・镰仓高校前・江之岛
DAY4 东京大学晨跑・明治神宫・代代木公园・涩谷
DAY5 东京铁塔・麻布台之丘・深圳

在日本的四晚,我们都选了东京的同一家酒店,也是 2016 年我们在东京住过的酒店,也算是重温一下当年的回忆。

DAY1: 深圳・东京成田机场 ​

很久没来深圳机场了,这次从深圳直飞东京,深圳航空,票价倒尚好,两人来回 4K 多。

这次我们的行李很少,只带了两个登机箱,一个背包。航班出发时间是中午,时间不赶。

这次的航程图,到了后程靠着日本海岸线飞行,倒也可以在空中看到不少沿岸风景。

到底东京接近下午 5 点,又一次看到东京的海岸线。

在飞机上看到一座小铁塔。

伴随这落日,落地东京成田机场。

廊桥前往海关的路上,见到看似熟悉的欢迎标识。这一次入关很快,全程电子登记,也不用排队,在机场看到不少东南亚裔工作人员,看来这些年日本的外劳政策效果还是挺明显的。

过了海关,坐快线前往市区,从成田到市区有很多交通方式,指引也很清晰。

换乘之后,终于到达预定的酒店,这也是我们第二次入住,酒店名叫「东京庭之酒店」,位于水道桥站站附近,离东京巨蛋和东京大学很近。房间不大,但是设施齐全,酒店内的环境也不错。

DAY2: 皇宫晨跑 ​

第二天我很早就起床了,开启这次东京之行的独享时光。这次来东京,我专门带了跑鞋和运动衣物,就是打算在东京跑跑步。5月早上的温度很合适,不热不冷,今天的天气也很好。

今天准备去皇宫跑一圈,从酒店慢跑过去,只有几公里,路上穿过早上的居民区。

到达皇居外围的竹桥。从这里开始一路,就可以沿着皇居绕圈了,这也是许多跑步爱好者的经典线路。

皇居外围有护城河,也有专门的步道,一路遇到不少跑者。

一路慢慢悠悠,三公里不到,即将进去皇居。

到达皇居外苑,铺满细沙这里行人比较多,道路窄,如果要进去就禁止跑步了。

人很少,加上天气不错,这次过来跑步,也是很舒服。

环绕皇居只需 5 公里左右,对于我这种跑马拉松的人来说,连热身都不算,所以后面我就慢慢走了。皇居有不少门,有警察把守。

早8点,轻轻松松跑完一圈,完成一环,解锁村上春树同款跑步线路。

接下来慢慢悠悠走回酒店,路上上班的人也变多起来。

DAY2: 国立博物馆・西洋美术馆 ​

在东京的第二天,第一个白天的行程,只安排了博物馆。先来上野公园,先去东京国立博物馆,公园有好几个博物馆。 路过国立科学博物馆。

国立科学博物馆看着也有些年头,门口有一个好大的蓝鲸雕塑。

穿过公园,来到北面的国立博物馆。

门口的小亭子买票,成人 1000日元/人,约合人民币 50 元。

国立博物馆有几栋建筑,首先去本馆参观。

本馆建立于 1938 年,属于西洋风格,进入本馆后有楼梯直通二楼。今天也有不少学生在这里参观。

同大多数博物馆一样,基本也是按照时间线,分不同小区展示,中日文化一脉相承,日本的古代文化基本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演绎,在国内我东西南北也看了不少国家级博物馆,对于日本博物馆的藏品,倒也没有什么感觉特别惊艳的地方。但是既然来了,还是慢慢悠悠逛了两个小时。

即将离开本馆,在墙上看到一排海报,之前有段时间,有学习和了解过一些设计和排版相关的知识,日本的设计美学排版,可以说也是影响了不少人。实事求是的说,虽说这些年国内的设计水平逐步上升,但是在美学和设计上,中日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日常生活的一些诸如字体、招牌、标语、海报的设计。

审美这玩意,尤其是我们普通民众对审美的认知,如同「素质」一样,非一日之功,都是需要几代人的基本教育和传承,才能养成的。

逛完本馆,又去了东洋馆,东洋馆主要展示亚洲各国的文物,当然其中重头部分也是我们中国的流失文物。一入馆,首先看到的就是我们的佛像。

菩萨立像・ 北齐时代・天保3年(552)・山西长子县

观音菩萨立像・隋代・开皇5年(585)・河北省崇光寺

除了中国的展品,也有来自印度、伊朗、东南亚等国的文物,最近黑神话悟空大火,里面不少场景取景中国传统佛道场景,当时我在博物馆东亚馆里看到这些佛像的时候,心中除了「遗憾」,也感受到了这种人类文明和文化共通的魅力。

幽暗的展厅,配合打光,这些佛像的面貌,承载着历史,也传递着人类文明中对于信仰、精神和美的追求。经历千年战火,依旧给站前面前的参观者,带来一种安静和庄严。

中午时分,参观完两个馆,也准备出去吃饭了。5 月虽然已经过了樱花季,但是天气还是舒服。馆外的座椅上,有游客在晒着太阳休息。

国立博物馆北侧有一个庭园,有日式传统的建筑,不大,推荐也可以绕着走一圈即可。

庭园植被茂密,现在即将入夏,一片翠绿,如果是秋冬过来,应该会是另外一番景象。生活在南方久了,尤其是广东基本没有四季之分,有时候跟老婆倒想去北方体验一下四季变化。

逛完国立博物馆,已经是中午时分,准备出去吃饭。

上野公园东侧有一条商业街,有不少餐馆,可能已经过了饭点,街上人并不是太多。

走到台东的一条步行街,里面很多商铺。我们在里面吃了一家拉面,味道还不错,服务的阿姨也很热情,看到我们是外国人,还特意用翻译软件跟我们确认拉面的配料。这也是在日本大多时候体验很舒服的地方,来日本三次,也去了几个城市,整体的感受都很舒服。

吃完饭,继续下午的行程,上野站附近多旅游景点,人还挺多的。

继续参观国立西洋美术馆,美术馆也是位于上野公园内,在上野动物园对面,勒·柯布西耶设计,建于 1959 年,专门收藏西洋美术作品。

美术馆不大,收藏了不少名家作品,对于我们一般民众而言,可能也就看看莫纳之类的名家作品。如果对艺术不太感兴趣,可能会觉得有点乏味,我和老婆独自在馆内各逛各的,倒也逛了一个多小时。

毕加索的作品「男人和女人」。

2019 跨年去了一趟纽约,在 MOMA 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博物馆,也看到了许多名家作品。

这次在东京,再次见到这些名家作品,也是感受下艺术跨越国界的魅力。

逛完美术馆,时间尚早,准备再去浅草寺逛逛。

东京轨道系统世界文明,在地铁站内看到一条之前的铁轨。

浅草寺应该属于那种名片性质的旅游景点,商业化成熟,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打卡的性质。人很多,国际游客应该都会来这逛逛。

对于拥有北京、西安一众古城的中国游客来说,应该对这个寺庙不会有太多感觉。 民俗项目观音签,老婆也去抽了一张,是个吉签。

在浅草寺呆了一小会,看时间也不早了,今天走了一天也挺累,准备回酒店休息了。

在路中央看到一个贴满贴纸的路牌。

DAY3: 镰仓 ​

东京的第三天,今天去镰仓。去镰仓要在东京站转车,上次来东京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地方,给老婆拍了一张照片。2016 和 2024 年,同一个地方,8 年时光。

今天也是一个好天气,老婆也很开心。

坐了近一个小时的JR,到达镰仓,出了镰仓站,接下来就是换乘电车,去海边。

买了一张一日通票,有这张票就可以在一天的时间内任意次数乘坐电车,肯定划算。

出现在无数人游记中的电车,这也是来镰仓必须体验的交通工具。

来到海边,我和老婆决定开始漫步一段。今天天气真棒,风也很大。

海边的小屋,有点欧式风格。看着十分干净。

走了没几步,我和老婆都不由惊喜,远远地就望到了海那边的富士山,这也是我两第一次见到富士山。

这次旅行,轻装上阵,只带了索尼 A7 搭配腾龙2870的变焦头,远远拍一张富士山,镰仓海边多云雾,我们也算是运气好,能看到这么清晰的富士山。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今天风太大了,吹得老婆的头发乱漂,不好拍照。

过马路的游客,就像漫画一样。

海边的路牌。

海滩上也有不少的游客,海浪挺大。

第一次见到马自达这个车。

除了自驾,海边也有不少人骑摩托和自行车,说到这还是挺羡慕的,国内禁摩的地方太多了。

来到著名的镰仓高校前车站,也是很多游客必去的地方。

等到电车靠近,给老婆抓拍一张。

海边的7-11,应该也是一个著名的打卡点。

见到 MX-5,在这种天气、这种地方开,真爽。

路过一个路口,刚好看到骑行的人和路人同框,抓拍一张。

临近中午,肚子也饿了,找了一家路边的餐厅,吃饭。

我和老婆点了两份主食、薯条、炸鸡,配上两杯饮料,算下来224人民币,价格还算 OK。 吃完饭出来,接下来步行前往江之岛。

马路对面的一家餐厅和排队的人,店门面的配色看起来很舒服。

江之岛一个靠近镰仓的一个近岸离岛,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不少游客。

从堤坝去往江之岛的路上,见到另一头钓鱼的人,下午了,远处也起云雾,富士山开始变得模糊,回想今早能看到那么清晰的富士山,还是觉幸运。

来到江之岛上,密密麻麻的人潮攒动。

岛上有山,可以步梯登山,岛上有寺庙。

来到山顶,有一片小花园,看到一颗掉了叶子的树。

江之岛不大,绕一圈,见到海边的礁石,上面还有人在那摄影。

山腰上的饭店。

在江之岛逛了一圈,又步行回来镰仓海边,和老婆坐电车一趟往返,刚好休息。

从车站下车,又来到海边,海边的一座桥。

风很大,海浪波涛汹涌。和老婆在海边的堤岸上又坐了一阵,温度不错,风吹起来也并不冷。

海边的售卖机,阳光从缝隙中穿过。

即将落日,海边也被暖色的夕阳笼罩。今天的镰仓之行,十分轻松,好久没有这么惬意了。

DAY4 东大晨跑・明治神宫 ​

第四天,开始我在东京的第二次晨跑,今天的路线是东京大学和上野公园。依旧早起,向北跑向东京大学。

上一次来东京时,曾经和老婆在夜晚来过东京大学,但是由于晚上关门,并没有进去参观,这次晨跑也算是补上上次的遗憾。这个红色的大门就是「赤门」,建于 1827 年。

来到上次止步的东京大学正门,这次开放了,无人看守,我也就直接跑了进去。

进门的林荫道,郁郁葱葱。

林荫道尽头,是东京大学安田讲堂,也是东大的地标之一。

东京大学是日本的最高学府,成立于 1877 年,地位等同于中国的清华北大。东大现在全球大学 QS 排名 30多,已经落后北大和清华。

跑步穿过东大,没多远就又到了上野公园,早晨的上野公园,空空荡荡。

上野恩赐南部公园中的「不忍池」。

继续往北跑,来到博物馆门口的广场。见到不少晨练的人。

从上野公园出来,又往秋叶原跑了一转,算是结束了这次晨跑。

今天的行程是明治神宫,其实我对这个地方也没啥兴趣,但是这次旅行,本身也就是没啥目的的放松之行,所以倒也没什么所谓。今天的游客很多。明治神宫位于涩谷区,建于1915年至1920年,二战时被焚,1958年按原样重建,靠近新宿和原宿,绿树成荫。

这里的明治,也是我们熟知的「明治维新」那个「明治天皇」。中日近代都经历过类似的社会变革,可惜两国后面一个世纪的命运,走向却是截然不同的。

看到一个通行禁止的牌子。

来到一处牌匾处,我对日本近代文化不是特别感兴趣,所以也仅仅是抱着参观的态度。

来到明治神宫正殿,左右两侧各有一颗圆形的神木,被称作「夫妇楠」,象征着明治天皇和昭宪皇后的深厚感情。

刚好碰到在明治神宫举办日本传统婚礼的新人,普通人也可以申请,看数据说每年有 1300 多人在这里举办婚礼。

院内的树木,不愧被称作「都会中的森林」。

参观完正殿,我和老婆就步行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代代木公园,中途路过一个挂满灯笼的墙,看了下好像都是酒的品牌。

走到神宫北面的一处草地。如果居住在周围,在这里散步的确是一种享受。

从明治神宫步行,绕了半个多小时,来到南面紧邻的「代代木公园」,这里也是东京市民热门的公园之一。其中的狗狗公园也算一个特色。

公园中写生的老人。

虽然已经过了花季,公园中的花朵依旧茂盛。

恰好碰到举办「泰国节」 Thai Festival,有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美食,也看到很多东南亚裔的人,这些年日本逐步放开移民,吸引了不少东南亚外劳。

由于泰国节人太多了,我和老婆并没有停留太久,步行前往涩谷。在代代木公园另一个大门口的广场,见到不少跳舞的人。

干净的街道,这也是我喜欢东京的原因之一。

涩谷号称现代日本的文化中心,年轻人的聚集地。果然人多。

在一条巷子里,见到了蜜雪冰城,看到时笑了,前几天王思聪逛街,也在这里被人拍到。

从涩谷逛完,我和老婆去秋叶原吃鳗鱼饭,正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收到郭宇发来的信息,问我还在不在东京。

本来这次东京行有约他,但是之前安排的行程,我来东京的时间,他刚好在意大利了,所以没能见上一面。没想到后来我的机票改签,延后了几天,他也刚好在今天回到东京,所以就约了晚上聚一聚。

郭宇是我的学长,也是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一个人,有关他,和我和他的经历,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去年在深圳有聚过一次,我和老婆与她的相聚,则是 6 年前的大阪。如今在他东京的豪宅再相聚,天南地北聊了不少。就是这次太赶了,没能蹭上他一顿饭。

也不早了,想着他刚回国,也不打扰他休息,郭宇很热情开车送我们回了酒店,也是第一次体验首都高逮虾户。

DAY5:东京铁塔 ​

在东京的最后一天,晚上的航班回国,今天的安排也很轻松,就是去东京铁塔打个卡。

在酒店收拾完行李寄存,坐地铁来到东京铁塔。可惜今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但是想一想前几天都是好天气,最后一天下下雨,也算是给我们体验一下不一样的东京。

七年前来到东京,在晚上看到一次东京铁塔,这次雨天再来看看。给老婆拍个打卡照。

东京铁塔建于 1958 年,高332.9米,比巴黎艾菲尔铁塔还高 8 米,是日本第二高的结构物,仅次于东京晴空塔。是日本的象征之一,也是东京的地标之一。

距离东京铁塔,有一个「麻布台之丘」的新建观景台,2023年11月开幕,顶楼有一处室内观景台和咖啡厅,能直接看到东京铁塔,目测会是以后又一网红打卡地。

也在这里,给老婆拍了一张照片,也算是这次东京之行的结束。

归程 ​

雨中拖着行李,坐 JR 到了成田机场,时间尚早,在机场星巴克买了杯咖啡,等待登机。

花了两天时间,终于还是写完了这篇游记。

上一次去日本,还是青年,这次再来,已是中年。过去这几年,世界,家庭,包括自己,都发生了诸多变化。成家了,创过业,又回去工作几年,可谓也是踉踉跄跄。

时光匆匆,有时候还挺幸运自己过去一直「记录」和「分享」的习惯,回看过去旅行的点点滴滴,时不时也能找回一些过往的幸福和温馨。

补上这篇游记,也是对未来自己的一种交代,希望再过 5 年,再过 10 年,再过 20 年,再回看这些文字和照片,依旧能感受到生命中的点滴美好。

一起『骑』迹 | 户外骑行QQ超级交流群

一起『骑』迹     / 分类: 户外、骑行、旅游

QQ 群号: 125710280

「入藏线、环岛线、海岸线、国境线、内地骑行经验分享交流,老人答疑,组队约伴……」提供一个平台,给热爱自然、户外、骑行的朋友们交流。

入群申请暗号:数字「17」,谐音「一起」「要骑」

不知道是最近哪天 QQ 升级到 vip6,把原先的骑行高级群升级到了超级群,现在群可以添加 500 人(另外还有一个超级群名额,等这个群满了,再公开新群)。

提示:为了避免广告骚扰,入群验证一律请打暗号数字「17」,否则一律拒绝。

群里不少骑友已经走过川藏线,可以进来向他们取经请教哦。大家也可以侃大山、扯八卦、吹水,天下骑友是一家,不定期举行线下聚会。

欢迎你的加入。

2014网易前端开发笔试题笔记

9月22日晚收到网易笔试通知,提示欢迎参加23号广州地区校招,详情笔试地点请等详细通知,结果一直到23日下午4点半,距离笔试开始只有2个半小时,才收到笔试地点的邮件和短信,这蛋疼得,于是赶在下班高峰期,赶往大学城华工。又是华工,看来各大企业都很偏爱大学城华工啊。投的岗位是杭州研发院的前端开发。

半路上买了一个麦当劳套餐,下地铁,换了三次站,在六点半终于赶到了大学城。A4教学楼,考场在2楼的一间教室,教室门口贴着一张笔试名单:一张半纸。前端开发的大概20个,运维的、产品的也都在一张纸上,总共大概100多人,哥惊讶发现自己排在第一(座位号),大部分笔试者是华工、中大、广外的,暨大的我只见到3个(百年侨校情何以堪),另外见到一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个香港中文、一个深大的。广州其他学校的几个学校的同学基本没有,看情况网易这次笔试是直接设了学历槛,不知道有没有了解情况的朋友?当然,广州这边的考生一般也不怎么想出省也是一个原因,网易游戏倒是广州的,可能那个会比较多人吧。

现场还有不少来霸笔的,感觉比正常笔试的还多,工作人员让正常笔试的排一队,霸笔的在另一边再排一队。跟在场的其他同学随便扯了扯,然后拿出手机开 Evernote 看了一下以前整理的前端相关的一些笔记,7点就进考场了,监控的人员胸口挂了一个「智联招聘」的牌子,敢情网易把这个笔试是直接外包了。笔试者按照座位号入座,霸笔的被工作人员领到了其他地方。发试卷了,一张答题卡,一套试卷。这个答题卡,就上面一个「个人信息栏」,下面就是空白,意味着,所有的选择题、填空题、编程题,都要你自己写,如果答题卡不够,可以再要。下面来说说考题。

考什么 ​

总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科学基础题,所有技术岗的笔试者都要答。第二部分为「专业题」,根据所报岗位不同而分别出题。

第一部分:计算机科学基础题 ​

表示试卷发下来,我就傻眼了,前面12道选择题+3道填空题,属于所有技术岗位都必须考的计算机专业基础题。 由于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不少计算机科学很理论化的知识的确是不了解,刚刚搜到CSDN 已经有人放出了前面的一部分,自己也就先 COPY 过来吧,解析部分为自己整理,若出错,请指正。

1.(2分)对于多关键字而言,那种文件组织方便而又高效() A、顺序文件 B、倒排文件 C、散列文件 D、B+树索引文件

解析:答案 B。

文件在外存上的基本的组织方式有四种:顺序组织,索引组织,散列组织和链组织;对应的的文件名称分别为:顺序文件、索引文件、散列文件和多关键字文件。选择哪一种文件组织方式,取决于对文件中记录的使用方式和频繁程度、存取要求、外存的性质和容量。 多关键字文件:包含有多个次关键字索引的文件称为多关键字文件。 倒排表的主要优点是:在处理复杂的多关键字查询时,可在倒排表中先完成查询的交、并等逻辑运算,得到结果后再对记录进行存取。这样不必对每个记录随机存取,把对记录的查询转换为地址集合的运算,从而提高查找速度。

2.(2分)以下哪些算法可用于遍历网络图() A、广度优先搜索 B、深度优先搜索 C、线性规划策略 D、决策树

解析:答案 A、B。

广度优先搜索假设从图中某个顶点v出发,在访问了v之后依次访问v的各个未曾访问过的邻接点,然后再分别从这些邻接点出发依次访问它们的邻接点,并使先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先于后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被访问(因此需要用队列来存储顶点),直到图中所有已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都被访问为止。如果此时图中还有未被访问的顶点,则另选图中未被访问的顶点作为起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为止。

深度优先搜索法是树的先根遍历的推广,它的基本思想是:从图G的某个顶点v0出发,访问v0,然后选择一个与v0相邻且没被访问过的顶点vi访问,再从vi出发选择一个与vi相邻且未被访问的顶点vj进行访问,依次继续。如果当前被访问过的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都已被访问,则退回到已被访问的顶点序列中最后一个拥有未被访问的相邻顶点的顶点w,从w出发按同样的方法向前遍历,直到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

3.(2分)我们使用一个6元组<a,b,c,d,e,f>来表示6个节点的无向图的顶点数,请问以下哪些6元组是可能的组合() A、<1,2,3,4,5,6> B、<2,4,4,2,3,5> C、<1,3,4,2,2,1> D、<1,2,2,4,5,2>

解析:

无向图:一个无向图(undirected graph)是一个二元组<V,E>,其中:1.V是非空集合,称为顶点集。2.E是V中元素构成的无序二元组的集合,称为边集。

若一个图中每条边都是无方向的,则称为无向图。 若G是无向图,则0≤e≤n(n-1)/2

4.(2分)以下关于可计算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问题最终都可以抽象为一个计算模型,图灵机可以在一个有限的时间(虽然可能会占用非常久的时间)内完成计算: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正是基于该理论。 B、 存在部分问题,我们无法在有限时间内,给出解答:但是,所有问题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验证其解答的正确性。 C、 Godel(哥德尔)第一定律指明不存在完备且相容的公理系统。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2分)16进制数值C396和8进制数值64474的异或结果值(10进制)为() A、43690 B、16660 C、60350 D、20375

解析:

异或:Exclusive OR(异-或运算、模2和),异或(xor)是一个数学运算符。它应用于逻辑运算。异或符号为“^”。真异或假的结果是真,假异或真的结果也是真,真异或真的结果是假,假异或假的结果是假。就是说两个值不相同,则异或结果为真。反之,为假。 不同为1,相同为0.

若x是二进制数0101,y是二进制数1011,则x^y=1110。 只有在两个比较的位不同时其结果是1,否则结果为0 即“相同为0,不同为1”!

6.(2分)以下经典的问题哪些属于NP问题() A、图灵停机问题 B、排序 C、0,1背包问题 D、枚举有限集合的所有子集

7.(2分)存在以下字母串:AGDCCDDDGFBBFFGGDDDGGGEFFDDCCCDDDFGAAA现在需要对该串进行Huffman编码,那么字母F对应bit值(二进制格式为)() A、10 B、11 C、110 D、101

解析:

//既然现在用电脑,就用 javascript 来解决一下如果数数的问题
var temp='AGDCCDDDGFBBFFGGDDDGGGEFFDDCCCDDDFGAAA';
var count=temp.match(/F/g); // 搜索整个字符串匹配字母 F
console.log(temp.length); //字符总长度为36
console.log(count.length);; //输出的结果应该是6

霍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是一种编码方式,是一种用于无损数据压缩的熵编码(权编码)算法,该方法完全依据字符出现概率来构造异字头的平均长度最短的码字,有时称之为最佳编码。

HC 具体方法:先按出现的概率大小排队,把两个最小的概率相加,作为新的概率 和剩余的概率重新排队,再把最小的两个概率相加,再重新排队,直到最后变成1。每次相 加时都将“0”和“1”赋与相加的两个概率,读出时由该符号开始一直走到最后的“1”, 将路线上所遇到的“0”和“1”按最低位到最高位的顺序排好,就是该符号的霍夫曼编码。

9.(2分)进程管理如果设计不当将会导致“死锁”的产生,对待死锁,典型的银行家算法属于(1),而剥夺资源属于(2)的方法。 A、(1)=死锁预防,(2)=死锁避免 B、(1)=死锁预防,(2)=死锁解除 C、(1)=死锁避免,(2)=死锁预防 D、(1)=死锁避免,(2)=死锁解除

解析:答案B

死锁: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

系统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指进程对所分配到的资源进行排它性使用,即在一段时间内某资源只由一个进程占用。如果此时还有其它进程请求资源,则请求者只能等待,直至占有资源的进程用毕释放。 2)请求和保持条件:指进程已经保持至少一个资源,但又提出了新的资源请求,而该资源已被其它进程占有,此时请求进程阻塞,但又对自己已获得的其它资源保持不放。 3)不剥夺条件:指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被剥夺,只能在使用完时由自己释放。 4)环路等待条件:指在发生死锁时,必然存在一个进程——资源的环形链,即进程集合{P0,P1,P2,···,Pn}中的P0正在等待一个P1占用的资源;P1正在等待P2占用的资源,……,Pn正在等待已被P0占用的资源。

银行家算法:我们可以把操作系统看作是银行家,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相当于银行家管理的资金,进程向操作系统请求分配资源相当于用户向银行家贷款。操作系统按照银行家制定的规则为进程分配资源,当进程首次申请资源时,要测试该进程对资源的最大需求量,如果系统现存的资源可以满足它的最大需求量则按当前的申请量分配资源,否则就推迟分配。当进程在执行中继续申请资源时,先测试该进程已占用的资源数与本次申请的资源数之和是否超过了该进程对资源的最大需求量。若超过则拒绝分配资源,若没有超过则再测试系统现存的资源能否满足该进程尚需的最大资源量,若能满足则按当前的申请量分配资源,否则也要推迟分配。

10.(2分)关于数据库索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针对某些字段建立索引,能够有小减少相关数据库表的磁盘空间占用; B、针对某些字段建立索引,能够有效的提升相关字段的读与写的效率; C、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使用hash表来存储索引; D、数据库索引的存在,可能导致相关字段删除的效率降低;

第二部分:专业题(前端开发) &ZeroWidthSpace;

题型有1.不定项选择题 12道,2.填空题 5道左右 3.简答题 4.编程题 5道左右,偏重考察 javascript,编程题要求手写代码,其中包含 js 题目3道还是4道,一道给出三切换标签界面原型图,要求手写html+css+javascript实现原型图和交互效果。由于距离有一段时间了,详细的题目记不清楚了。就回忆一下几个知识点吧。

1.简答题:什么是闭包,闭包有什么用?请举例说明。

解析:Javascript中,函数内部可以读取全局变量,函数外部无法读取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

function f1(){
    var n=1024;
    function f2(){
        console.log(n)
    }
    return f2();
}
var foo =f1();
foo();
//以上函数f2()就是闭包

闭包就是能够读取其他函数内部变量的函数。

2.填空题:apply 和 call 的用法和区别。

解析:

两者的作用都是将函数绑定倒另外一个对象上面去,两者仅仅在定义参数方式有所区别。

来自 MDN 的解释:NOTE: While the syntax of this function is almost identical to that of apply(),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is that call() accepts an argument list, while apply() accepts a single array of arguments.

  apply(thisArg,argArray);
  call(thisArg[,arg1,arg2…] ]);

3.bind 函数的兼容性

解析:

bind方法会创建一个新函数,称为绑定函数.当调用这个绑定函数时,绑定函数会以创建它时传入bind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作为this,传入bind方法的第二个以及以后的参数加上绑定函数运行时本身的参数按照顺序作为原函数的参数来调用原函数.

fun.bind(thisArg[, arg1[, arg2[, ...]]])

4.参考给出的原型图和要求,手写 html,css和 js。

html
<iframe
  src="https://jsfiddle.net/foru17/cnvca/3/embedded/result,html,css,js"
  width="100%"
  height="300"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allowfullscreen"
></iframe>

年終卷 | 2014年我没干成什么

接着「罗磊啰嗦」,继续年终回顾,上一篇回顾写了《2014年我读了哪些书?》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2014年我没干成什么」,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有点给自己的「檄文」的味道,年终回顾,于平常情况,多是「这一年干成了什么」再带上一笔「下一年要干成什么」:找到工作了、升职了、加薪了、旅游了、GET到一个新技能了……

写自己没干成什么,说自己 fail 或者说作为 loser 的一面,于内心还是做了一阵小小的挣扎,人嘛,对负面评价总是特别敏感,这是写在基因里的进化需要。

后来再想一想,于人,其他人倒不会在乎「我」干成或者没干成什么,上次有个朋友私下问我「XX说我很自恋,你觉得我...自恋吗」,我当时正在忙着写读书总结,看到这段话,笑了,回了句「这是个复杂的话题(主要当时忙想着还没时间详细答这个问题),直接答案就是“不”,当然,要哥的尿性,一般这问题的答案是“呵呵”……(中间省略一下私密)……Live your life,let other people Bbbbbbbbb去,活得比你好,赚得比你多,男票比你牛逼,你管得着么....」

越大,这样的一个概念倒愈发体会真切:我走自己的路,跑自己的步,装自己的逼,于他人何关;其他人走他们的路,跑他们的步,装他们的逼,非吾之亲,关我鸟事。

这么想一想,倒豁然了,也无在乎写出自己没干什么有什么羞愧之处。下面,依旧啰嗦,依旧是可以从团结湖跳跃到西湖的罗磊啰嗦,意识流地写一写:2014年,我没干成什么。

没钱 &ZeroWidthSpace;

这一段是我写到一半补的,本来实在是不好意思写,但是写着写着发现许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钱,想着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还是先把这个写上吧。

钱这东西,一是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二是关系到人际关系;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自己的财政和金钱管理,在2014年是一塌糊涂,现金流常常卡壳中断,信用卡屡次刷爆,各种债务,每个月陷入到挣钱、花钱、借钱、还钱、挣钱的尴尬循环。

对于钱,有个成语叫做开源节流;有一次,我朋友跟我说「你一个每个月挣XXX的,怎么活得像每个月挣3K的人」,当时还是挺羞愧的,

反思自己,这半年花钱的确是挺多和大手大脚,自己的收入水平对于应届生来说已经算可以了,可还是遇到这种经济状况,毋庸置疑是自己的原因。客观上来说,七月份之前,频繁往返京粤、日常的饮食都可谓不低;入职之后,一次性交了四个月房租,加上前面半年信用卡的债务,直接导致现金流中断。随后的几个月,对跑步上瘾,接连跑了秦皇岛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又是额外的花销。

解决财务问题,方法也只有两条,一是开源,而是节流;过去了最初的三四个月,自己的现金流逐渐好转,在今年年内,主动解决掉所有的债务问题,是当务之急,要不自己花钱也的确是不好意思了。

没学日语 &ZeroWidthSpace;

学日语,是2014年自己的一个目标,从五月起,坚持了两个月,背完五十音图,写完两篇日语教程《日语学习入门 ひらがな 书写(壹)》《日语学习入门 ひらがな 书写(貳)》,随后,随着正式入职猎豹,工作开始繁忙,每天的通勤时间从原先的1个半小时变成半个小时候,原先在路上的通勤时间变成了早上在家里的赖床时间,结果就是,到了这年底十二月,连五十音图都开始忘记了。

要说为什么没学会这个,总结了下,一个没太大需求,二是乱;仔细回想下过去这半年多,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关键字,但是学习一门语言,至少入门一门语言,对自己而言还应该是不难的。没投入时间在这个上面,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因为没太大的需求,平时的生活中基本不可能用到日语,自己也不是对日漫、日剧的狂热粉丝,无爱,因此也无精力投入,时间也就这么让步给其他诸如代码、读书、健身之类更加能给自己带来明显的效果和收益的行为上面去了。

说到学习一门语言,扎克伯克的经验值得自己借鉴,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心,哪怕娶了中国老婆,哪怕婆婆不会讲英文只会讲中文,也应该分清楚任务的优先级和轻重,扎克伯格创业的时候投入到工作之中,也是等到Facebook做强做大了,自己真正实现财务和职务双自由了,才开始学习中文。

没学剑道 &ZeroWidthSpace;

2014年初的时候,就跟哥们说,今年要去学日本剑道,去年开始工作后,开始要处理钱、时间、生活相关的种种琐事。整个人心态一个字就是「乱」,偶尔有一次看到日本剑道的视频,刚好北京这边剑道馆有几家,在七月的一个时间还特意预约了剑道参观,本来打算每个星期能抽出一天时间去剑道馆呆呆,一来可以装逼得瑟下,二来可以专门给自己强行安排一个(花钱)的时间静一静,调整下心态,后来没去,一个还是学费太贵,一次性6K+的学费,对于七月才正式入职拿正式工资的我来说,还是压力太大。

归根到底,没学剑道,还是因为穷。

没翻译几篇文章 &ZeroWidthSpace;

回顾2014年,我总共写了26篇博客,其中与我的职业和互联网相关的文章写了有七篇:

共七篇文章,其中《Web开发者和设计师必须要知道的 iOS 8 十个变化》, 《谷歌I/O 2014:移动端网页优化建议》两篇译文在业内传播开,被几个业内社区转载或者推荐,也算是造福了下其他开发者。

总的来说,还是产出太少,尤其是下半年,除掉毕业季五六月,入职的七八月,这九月到十二月,月均一篇文章的数量,和月均不到一篇是干货有质量文章的数量,这水平,还是可以反映很多问题。

第一,当然就是自己的时间还是没投入太多到自己的职业和行业之中,从大一的时候开始阅读国内外资讯,大二之后开始大量阅读国外英文资讯,大四的时候开始尝试翻译,对于自己来说,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营造影响力的习惯。

可是自己的效率之低,值得自己警醒和反思。前几年开始精简自己的信息流,现在的阅读主要就是订阅的国外专业博客,还是收获挺多的,Facebook的设计总监Julie Zhu在Medium和社区上十分活跃,一年发表和分享了十几篇关于设计和交互的有质量的干货,自己应该尝试更多地进行原创性的工作思考和分享,仅仅是翻译是不够的。

没做几个Side Project &ZeroWidthSpace;

这个接承上面,这一年,加入猎豹以来,刚数了数印象笔记和Dropbox的放代码的文件夹,做了大概有二十来个大大小小的公司项目,分内之事,拿着工资,就不多评论,而分外之事的话,回望这2014,自己是没有做多少的Side Project,除了写了个Ghost的主题,造了个Grunt的轮子,其他的倒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看下郭宇的Github的Repo数,倒真是一个天上,一个人间的水准了,从数量上来说,肯定就不是一个量级甚至可以说压根就没有量。

少Side Project,说原因,一还是不够投入,二则跟自己的水平有关,想当初进猎豹的时候,属于JS都不会写的渣,现在好歹也是会写点渣JS了,以前一个切图都得几个小时甚至半天,现在虽不敢说切图是分分钟的事,但至少现在拿到一个设计稿,还是有大概的思路知道怎么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一个项目下来,基本上还是能过独当一面了。效率上的提高,还是因为项目做得多了,熟练了,有经验了。

Side Project是程序员在圈子中的硬实力的象征,大多是基于兴趣自发而成。自己手上资源倒挺多:三台服务器、又怕云赞助的CDN,五六个域名,可放在自己手上倒的确是没咋利用起来,今年自己是没啥项目了,Github的星光也不多,作为一个程序员,这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也不在这里说什么明年要干嘛干嘛了,程序员圈中有一句话「Show me the code」,明年,我们用代码说话。

没进阶学设计 &ZeroWidthSpace;

个人觉得,作为一个与用户直接打交道的前端开发者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和设计功底,今年年中的时候,尝试用Sketch做了两个Logo,重绘了个Logo,又重新设计了自己的新版博客,可是,进入冬季后,自己还是没有坚持下去进阶学习设计。

个人挺佩服的业内几个朋友是36kr的丁一和我们公司的utom,两个都是全栈开发,不仅仅会写代码,也会设计。回看自己,设计一个东西目前还是在抄一抄和改一改的水平,对于自己的长远职业发展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没练成腹肌 &ZeroWidthSpace;

2014年五月的时候,自己开始#健身打卡#,基本上是做到每天有时间就去公司的健身房进行器材训练或者游泳,年中的时候设定的目标是希望能在三到六个月练成腹肌,结果嘛显而易见我失败了。腹肌是没练成,感觉还胖了点,但是这个胖的意思是「壮」了,练腹肌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目标,不仅仅关乎训练的强度,也关乎饮食。

没练成腹肌,首先的原因就是自己的饮食习惯,大多数时候还是跟同事出去下馆子,吃的多是川菜和湘菜,油腻不健康,回家之后自己做饭也是一个人做两人份量来。腹肌没有炼成,但是其他地方的成绩还是挺不错的,跑马拉松就不再啰嗦了。自己进行健身的时候,也专门地看了国内外的健身资料,给自己设立了一套健身计划,分肌群的训练、有氧和无氧的交叉训练,半年多下来,打卡的次数有120到130次,基本做到了每周去健身房训练3-4次的水准。

目前腿部力量明显提升、肩臂变壮,稍有胸肌,虽说离「健美」还有很大的差距,至少可以自信说穿个衬衣和体恤还是属于不差体型的那种,也算是个衬衣架子了。

很幸运自己这半年养成了运动和健身的习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带给自己心态上的变化,人更自信了,工作和生活也更加积极和有劲和精神了。

没当一个真诚的人 &ZeroWidthSpace;

写下这个小标题的时候我是想了一会,除掉工作、健身相关,再除掉有些不方便说的隐私,好像2014年没干成什么的也主要就是这些。24岁了,人也开始面临世俗的种种,有些麻烦、有些啰嗦,也开始用伪装、敷衍、搪塞来应付了事。

说自己没当一个真诚的人,倒也不是说自己犯了什么偷鸡摸狗的事情,就是觉得作为一个人,不再单纯,开始有了所谓的「心机」,虽说这种心机也不是特针对某个人,自己在工作中和与人交往中,还还是一颗干净的心,当初选择互联网行业,就是看中这个简单,排除掉复杂的人际关系,靠本事吃饭,单纯,简单。

现在想想,还是挺钦佩罗永浩之类的「另类」的,一个「真」的人可能不会让每个人都喜欢,但做一个「真」和「简单」的人,还是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感觉。

总之,回顾自己的2014年,开始面对各种利益,自己,还是变了。

但是,没有人会掏出一把枪,对着我说「你变了」,无人在乎,只有自己反省。

后记 &ZeroWidthSpace;

洋洋洒洒,中间间断了三四个小时,在年底已经进入百小时倒计时,写完这篇《2014年我没干成什么》,写完之后倒也是舒坦了,另一个自己,冷眼看这一个自己。

人,非完人;但,人不能放弃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有个性、有担当、有追求的人。2014年,微博,微信,朋友圈,人们在虚拟平台上展示着光鲜的自己,努力向其他人证明自己「我很厉害,我很有钱,我很有趣」,渴望着百花拥簇,渴望着千粉点赞。

展示,演示。

回想,反省,于人,非吾之亲,非吾之友,无关则无意;于己,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吧,不说什么狗屁「新的一年,全新的自己」大而空的积累了十个月姨妈集合的年经语,就说一句「少些得瑟、少些虚荣、多写沉稳,多些担当」。

明年,还是得叫罗磊嘛。

国家大剧院:BBC苏格兰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失眠的夜晚,开始接触到古典音乐,读了本小书,看了些资料,系统地听了古典大家的作品,也算是一个门外汉恍恍惚惚进入了一个音乐艺术的殿堂,写了两篇文章《光明与毁灭:天忌英才莫扎特》,其中一篇《看电影识音乐:电影中的经典古典乐》还被简书收录到《简书周刊》。

2015年元旦,女朋友来帝都,三天的行程(实际四天,剁手了一张机票的事情我就不随便说了),安排了颐和园一日游、清华北大跟团豪华游、798的艺术展高端游,算是一次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文之旅,最后一天,白天去国家博物馆看罗丹雕塑展,查了下北京晚上的艺术活动,刚好看到国家大剧院有新年音乐会,演奏的乐团是BBC苏格兰交响乐团,考虑了下,想着以前还没体验过在音乐厅正儿八经听一场音乐会,刚好撑这个机会就跟妹纸一起去体验下吧,遂剁手买了两张池座的票。

来北京一年多了,国家大剧院路过了几次,但是每次都是远观,去年11月高中的哥们阿达和卷哥来帝都腐败,带着他们来这绕了一圈。这次与妹纸,就是第一次深入其中。

这个元旦,帝都难得的好天气,两天都是晴天,第三天稍微回暖,起了点霾,下午同妹纸去国家博物馆走得略累,不得不感慨下伟大的帝都,天安门广场真是大,国博五点闭馆,从国博七绕八绕,走了将近20分钟去前门大栅栏东来顺吃了个涮肉,看了看时间差不多六点半了,地图导航了下国家大剧院好像也不远,就1公里多,两人遂决定步行前往。

绕过人民大会堂,远远地看着国家大剧院就在远方,好不容易终于到了剧院这个大球外面,结果绕了好大一圈,发现怎么没有门,找路边的大爷问了下路,原来这个门是潜在地下,入口正对着长安街。

天朝核心地带,各种高大上的门面,安检是必不可少的,新年季,看各种表演的人还挺多,安检门口都排起了队伍,凭票入场,大包小包都要过安检,过了安检已经7点10分,距离30分已经只剩20分钟,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本来想快点入场坐好,后来想了想,都进来了,也不急这么点时间,人嘛,还是不要太急,放松,深呼吸一口气,上了个洗手间,洗了把脸。

国家大剧院也算是一个经典建筑了,四周都是建国初期方方正正的苏式和Party范,突然冒出一个圆溜溜的大蛋,说是什么天圆地方和谐中庸,好吧,你们说是就是咯。

大剧院一边是玻璃网格穹顶,一边是大块的木质穹顶,对称,说到这种建筑风格,我倒想起了深圳图书馆的一边墙全玻璃的设计,和我家附近保利剧院的小蛋,白天采外面的光,晚上向外面透里面的光,第一眼见着还是觉得挺大气的。

这次新年音乐的演出场所是在音乐厅,上了一楼(从地下上去),拐了拐,进入音乐厅。

此时人还不多,妹纸笑得很甜嘛(原谅我渣手机像素和坚决不用美图秀秀的朴素原则)。

门口有志愿者提示进场之前请拿节目单,就是这张折页,上面有这场演出详细的节目单、指挥家以及钢琴家介绍,看了下介绍,两人都是国际上拿了不少大奖。 好吧,我是小土鳖他两我都不认识。╮(╯_╰)╭

音乐厅顶上有中式的灯笼,天花板上是吸音棉,周围的墙壁上也都是吸音棉,国家音乐厅嘛,好歹也得够规格和逼格,就不吐槽什么王力宏绯闻**(前)**女友工体音乐会了。

再来张演出开始前的全景照片,人还挺多的(整场演出上座率应该有80%了),下面的池座几乎都满了。

此时乐队成员已经陆陆续续进场了,观众们也在陆陆续续进场,每个门口都有1-2名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引导观众入场,我同妹纸的位置在4排31座和30座,第四排最左边的位置(厄),其实池座没太大的差别,觉得我们这位置比第一排都要好,略高于舞台,可以清晰看到舞台上每个人的动作,演奏中场休息的时候往里面挪了一个位。

接下来,演出就开始咯,商业演出嘛,没有什么领导致辞,一位司仪陪同指挥入场,全场掌声,指挥向观众们鞠躬致敬,然后转身面向乐队,嗯哼,就是这么直入主题,逼格,任性。

做一个有素质的天朝观众,演出期间就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美男子,啊不,听音乐了。

此处为话外音: 演出时段注意事项:

  • 1.请勿使用手机(国家大剧院演出期间,不管你是4鸡,3鸡,还是2鸡,通通不给用鸡鸡,直接屏蔽手机信号)
  • 2.不要拍照和录音(如果你在演出期间使用手机,楼上的工作人员会拿一根激光枪 biubiu 你的)
  • 3.请看准时机咳嗽(看电影不是说全场尿点么,音乐会请找准咳点,演出期间就忍一忍吧,好歹是来听个音乐的,就不要乱入了)

感受:这次音乐会,中途玩手机被 biubiu 的人还是有的,反正我坐得前面,也只看到两个人(这也是坐得前的好处吧 ╮(╯_╰)╭ ),倒是咳嗽的人实在让人心里憋吐槽不能,这场音乐会总共2个半小时,到了第三组曲子的时候,可能是有观众喉咙不舒服了,尤其是二楼左边的一个人,在一个乐章的时候老是咳嗽,一分钟得咳嗽个两三下,音乐厅内建筑和装潢设计对声音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咳嗽属于高频音段,基本上是一人咳嗽,全厅的人都听得到,那个楼上的线上,怕是被全厅的人厌恶死了。这次音乐会也有家长带小朋友来,很欣喜的是小朋友都挺乖的,倒是我们这些大人啊,啧啧啧,羞愧。

演出结束了,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不可谓不精彩,最后一组威廉姆斯的第五交响曲结束,全场响起了掌声,指挥转向观众,乐团的所有成员也都起立,集体向观众们致谢,观众报以更加热烈的掌声,足足响了一分多钟还没停歇,随后指挥从左边的小门出场,观众们的掌声还在继续,不一会儿,指挥又进来了,全场又是一场掌声。

返场演出,指挥又站在指挥台上,乐手们再次入座,这次又给我们来了一场苏格兰本地的欢乐小曲,演奏一开始,后面的鼓手就示意观众们一起鼓掌参与进来打节奏,全场倒都是一起打起了节拍,好不乐乎,演奏途中,两个鼓手还跳起了踢踏舞。

一曲完毕,全场依旧掌声雷动,指挥又从左边小门下场,全场依旧掌声,不一会儿,指挥又回来了,带着一个小本子。这次指挥有话说,说的还是中国话「盆友,心年,筷咯」,观众们都乐了,在此报以掌声,稍作停歇,指挥笑着说"One more,a Chinese song,Xi Yang Yang"。

「喜羊羊?」,第一次听到,心想纳尼,这很接地气嘛,交响乐版本的喜洋洋,脑中BGM响起「别看我只是一只……」,然后顿然,发觉好像气氛不对,他说的应该是「喜洋洋」。

熟悉的调子,异国的乐手们,在这个元旦之夜,倒也是一番别样的体验。

这首中国曲子完毕,观众们倒是High了,看样子是不打算让指挥走了,这下掌声更加热烈了,指挥先生先是下台,不出十秒,又上来了,满脸笑容,这下没带曲目表了,站在指挥台上,耸了耸肩,说「mei you le」(妹油了)。

我们这些观众们好坏好坏的,人家都没有了,还拼命鼓掌,指挥笑了笑,转过身去,乐手们再次坐下(第三次还是第四次了),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苏格兰小曲。

这轮完毕,大家最后一轮掌声,很多观众都起立,致以最后的谢意,然后,终于,散场了。上图中这个白框里的男人,就是这场音乐会的钢琴演奏,本来坐在我旁边,我还跟他要了签名。

随便说说 &ZeroWidthSpace;

这次去国家大剧院,应该也算是在中国体验到的国际水准的交响乐音乐会了,一个字形容就是「值」。

看完演唱会,我写了条状态:

遇见,古典。国家大剧院,苏格兰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门德尔松,贝多芬,全场掌声返场四次附送交响乐版本的中国歌曲喜洋洋,很赞的体验,强烈建议大家有机会去音乐厅听一场。这音效让我第一感觉是去找音响在哪,然后猛地发现这是现场!

在现场听音乐会,跟用耳机听MP3,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脑海中依旧浮现演出开始的时候,音乐在厅内响起时的那种震撼,感受着不同的乐器,感受着台上不同年龄的乐手们,手上的艺术、肩上的艺术。

说实话,挺后悔小时候没坚持学钢琴,现在家里妈妈对我弟弟倒是全方面培养了,现在倒挺羡慕我家的小弟小小年纪就会乐器了,恩,好好练,长大了泡妞绝对有优势。

川藏线上「蹭吃蹭喝」不可耻

今天在某知名门户看到一条川藏线相关的新闻 晒川藏线蹭吃蹭喝攻略网友拍砖:“厚脸皮”

突然发现怎么里面的女主角那么面熟,好像在川藏线上碰到过,一搜索,找到女主角的微博,然后再顺水摸鱼找到女主角在某户外论坛的帖子,一看她的路程时间,6 月 2 号到拉萨,走了 28 天,跟我们差不多行程,确定她就是曾经跟我一起骑「相克宗村到理塘」超级烂路的那个西安妹。

现在这个西安妹纸正在风口浪尖,她的一条微博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招来骂声无数。搜索「川藏线蹭吃蹭喝」关键字,各大门户也都报道了这件事情,随便点了几个热门的门户看了看新闻下面的评论,也是批评、谩骂的声音占主流。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妹纸的一条微博和这条微博的图片。详情就不在这篇博文多说,大家看一眼就知道大概。

@Captain-Saga 新浪微博地址 https://weibo.com/1785852940/yqBHKtKoM

「这是川藏线蹭吃蹭喝的教学贴,我队是 5 月川藏线上最无耻的钢铁军,沿途打劫力度之强、成功率之高为其他队望尘莫及,所以特在此教导后来人——骑川藏,钱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 ~」

微博配图相关文字:

其实,有个厚脸皮的妹子,足以成功 70%。

垭口是丰收的好时机,这是十分钟内一般的战利品呦!

道班工人的饭点也不要错过呦,热乎乎的甜菜。

……

一路之缘 &ZeroWidthSpace;

我跟这个妹纸,只能说有「一路之缘」,川藏线上到达雅江后 12 公里的相克宗村的那晚,在阿志码青年旅社遇到骑友钻钻和流浪猫的队伍,而这个妹纸就是他们队伍的,第二天我同另外一个队友加上钻钻队伍 4 人共 6 人,一起从相克宗村翻越剪子弯山、卡子拉山到达了 158 道班,就是与这个妹纸同行。接下来的一天,我就跟队友提前出发走了,后来再也没有遇到她们。

那短短的一天,是川藏线上最艰难的路程,140 多公里的烂路,海拔全部在 4000 米以上,需翻越垭口 6 座,剪子弯雨雪天的寒冷,烂路的颠簸,大家都很辛苦,那一天,亲眼目睹了 7 辆满载单车的面包车从身边驰过,一路上见到的骑友不超过 15 人。能坚持走这一段路的人,已经很难得,麦田做为一个妹纸,更加难得。当时,麦田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妹纸很爷们,很霸气」。

傍晚时分,7 点多,天色已经逐渐暗淡,我们只到达 112 道班,距离 158 道班还有十多公里,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冻雨,山中又挂着逆风,大家又冷又饿,还有卡子拉山要翻越。队伍中发生分歧,到底是在没有住宿条件的 112 道班跟修路工人凑合住一晚,还是赶夜路去 158,将自己自封为「副队」的麦田同学坚持一定要赶到 158 道班,最后队伍方得统一意志成行。

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的外号叫「麦田」。

短短的一天(由于那天状态不好,我骑得慢,其实见面有交流的时间不超过 2 个小时),这是麦田给我的全部印象。

打引号的「蹭吃蹭喝」 &ZeroWidthSpace;

看到麦田同学这几天被天涯、微博的网友谩骂和肆意人生攻击,各种问候、脏话都出来了。首先觉得她挺无辜,另外强烈鄙视一下那些人身攻击的人(这是我的一个原则和底线,话题可以拿来辩论,可以台面上说理,但是不能人身攻击,脏话和谩骂出来的时候,实际上争论可以结束了)。

首先,要避免「心电感应」和「自我假定」的错误思维。先入为主地认为博主就是「欺骗其他人的爱心」的那种观点是否理性?

大家不凡看一下引发争论的这条微博,除了 80%的网友都认为的「欺骗其他人的爱心」的含义,这条微博有没有可能是另外一方面的含义?

你是否知道语言中有一种「反语」,而「反语」中又有一种「风趣反语」?字面表达的是贬义,实际上却可能是表达着的正面评价和褒义?

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条微博,是典型的「屌丝文化」,一个年轻人,通过自嘲、反语的形式来纪念、来叙说一下自己年轻时这么一段川藏骑行故事中的一个片段,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在路上的「蹭吃蹭喝」 &ZeroWidthSpace;

不知道那些上来就谩骂的人,你是否尝试过背包旅游、骑行,你是否自己走过川藏线?没有经历过在路上的生活,有时候可能不能理解路上的一些风俗。

就以我自己和我所见身边的骑友、驴友的经历,来说一下路上的「蹭吃蹭喝」。

川藏线上,精彩而漫长,经常出现几十公里,见不到人、偶尔几辆车路过的情况。风景再美,都会视觉疲劳,在大山中,在高原上,有时候,骑车就是麻木的蹬踏,枯燥、无聊。

像我,就经常留意路过自己的车辆车牌,如果见到「粤」开头的广东车牌,就欣喜地挥手打招呼。有些路段,甚至见到「湘」字开头的湖南车辆,也都会打招呼。异乡遇故人的感觉,只有在路上,在这种艰难的路上,才会倍加强烈。

大部分时候,这些车辆都会压根不理直接开走,如果偶尔一两辆车停了下来,简单聊上几句,都能给自己莫大的精神鼓舞。

至今难以忘记,上冰天雪地的剪子弯山的时候,我状态不好一个人落在了后面,一队粤 A 牌照的自驾车队的路过,我在烂泥中停下车,挥手并用粤语打招呼,车队的车停下来,就聊了几句,车队的问我要不要水,告别之后,立马精神起来,继续赶路。

我一路上也「蹭吃蹭喝」了好几次:

  • 1.泸定到康定的路上,中午时分,又热又饿,坐在一个藏民家门口的凳子上,不一会来了三个湖南的骑友,聊了聊天,「讨」半块大饼,湖南骑友欣然给了我一大块,我吃完后还问我还要不要。
  • 2.理塘到海子山脚下的烂路上,腹泻,前后放眼望去无人,拦了一辆 Jeep,问有没有纸巾,自驾的大哥径直塞给我十几包湿巾(...好高级,还有香味),还给我一大包抽式至今(太大了,就没要了)。大哥还欲给我饼干,没要。
  • 3.忘记是哪一个地方了,路过一个藏民家,避雨休息,一个藏民招呼我们好几个骑友去吃牛肉干。
  • 4.在爬宗巴拉山,距离垭口还有 4km,水壶里还剩下大概 1/4 的水,可是心里却想喝矿泉水,心想干脆拦车要瓶水吧,喝了一路的有异味的白开水了,实在想喝纯净点的水,拦了一辆挂着「越野 e 族」的陕西牌照 SUV,问「大哥,能不能给支水」,大哥从后座山拿了一只农夫山泉给我。道谢后,一口喝光。
  • 5.距离拉萨还有两天,一个人单骑,约莫下午 2 点,到了一个有饭店的小镇,走进一家餐厅,刚好遇到一队骑友(在路上总能遇到相同的人),招呼我一起过去吃饭,加入,旁边一座是三个男人,开一辆粤 B 深圳牌照的雷克萨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我们加了 4 个菜,并且给我们 9 个人一桌饭买了单,后来直接走了。

一个有故事的主题:珠峰上的Yasuko

为了国内备案,博客停止解析将近半个月,今天罗磊的独立博客重新上线,迁移到国内阿里云,进行了不少重构和优化,现在进入博客,速度体验上应该可以有一个飞跃性的提升。

新的博客主题名叫「Yasuko 康子」,依旧开源在Github/Yasuko上,只需稍作配置,就能用到你自己的Ghost博客上。

首先讲一个故事 &ZeroWidthSpace;

这篇博文开头,我先不讲Ghost这个主题有什么新功能,我要讲一个叫难波康子 Namba Yasuko的日本女人的故事。

1949年,战后三年,难波康子出生在日本东京大田区,1967年,十八岁的难波康子高中毕业,进入早稻田大学,并且加入了学校的登山俱乐部,随后开始了自己的登山生涯。毕业之后,难波康子进入了物流巨鳄UPS,收入颇丰,但是她坚持登山的爱好并且持续付诸行动。

1982年,她攀登上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两年之后,成功登顶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山,1985年六月,登顶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峰,七年之后92年八月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接下来的93和94两年,先后登顶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山和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也是在登山俱乐部,结实了自己的爱人健一难波。

难波康子先后攀登上上世界七大洲的六座顶峰。1996年,两只商业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难波康子也在其中,5月10日冲顶,由于种种因缘,商业行为在高原缺氧地带的不理性选择,多个队伍同时登顶导致的登山通道拥挤,两队的大部分队员不幸遭遇暴风雪,被困在距离4号营地300多米的南坳,下午六点钟暴风雪最大的时候,难波康子氧气耗尽,经过最后的挣扎,依旧不幸遇难,在四号营地外,失温而亡。

难波康子是第二位登上世界七大高峰的日本女性,出身名门,企业高层,算得上是日本男权社会中的一个标杆性人物,她的死,在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今年上映的电影《绝命海拔》之中,讲述的就是96年这次珠峰事故的故事,推荐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上图的前排右一就是难波康子。

关于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 &ZeroWidthSpace;

其实我并没有看过《绝命海拔》这部电影,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就跟我的上一个Ghost主题Nevecoo一样,取名的时候并没有想什么特殊的含义,就是随意而为。 在谷歌中随意输入几个字符,点击搜索,就这么看到了Yasuko的故事。

看着她的照片,看着照片中的雪山,想起自己几年之前一直想去登山的梦想,那就叫Yasuko这个名字吧,缅怀先烈之余,也算是勿忘初心。

Theme Yasuko &ZeroWidthSpace;

回到这次的改版,说先说一下这次改版的几个变化,对于其中涉及的几个技术和优化点,也稍作说明。

1.备案&&迁移到国内阿里云 &ZeroWidthSpace;

过去我的博客一直托管在Linode的日本东京机房,本来速度和稳定性都不错,Ping值好的时候可以到50-70ms,可是随着这两年某W的升级和国际线路的日益糟糕,大陆到日本的国际线路稳定性越来越不可靠,时常会遇到DNS无法解析,SSH无法连接的情况,虽说我的大部分静态资源都是托管在国内CDN,可是主站速度尤其是初次访问速度还是无法保证。

这次依旧是通过阿里云的备案流程,增加了一个备案主体,将luolei.org这个域名在国内备案,12月10日阿里云提交备案申请,28日批准备案,流程还是比较顺利的,详细的过程可以看下图。

1.1 海外访客进行反向代理加速 &ZeroWidthSpace;

由于无法保证阿里云在海外的访问速度,我让DNSpod对大陆用户和海外用户分别解析到阿里云和美国DO的机房IP,利用美国DigitalOcean旧金山机房的服务器进行了一次反向代理。

由于我的博客进行了https加密,反向代理同样需要ssl证书。

nginx
#https相关配置
server {
        listen       443;
        server_name  luolei.org;
        ssl                  on;
        ssl_certificate      /somepath/ssl/ssl.crt;
        ssl_certificate_key  /somepath/ssl/server.key;
        proxy_pass https://115.28.56.68:xxxx;  #这里是关键,需要填写国内的IP地址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Proto $scheme;
        proxy_redirect     off;
    }

测速下,国内外的延迟优化还是很明显的,当然,实际上到网站还需要加上DO机房到阿里云的延迟,只需要两个机房的线路能保持稳定,也是可以接受的。

2.图片全面优化 &ZeroWidthSpace;

我的大部分图片都是放在又拍云的CDN上,又拍云已经赞助我的博客几年了,在这里再说一下感谢。图片向来是网络请求的大头,这一次,在图片加载上面做了几个处理。

A.主要图片均lazyload:

延迟加载,只有滑动到可视区域才加载,Ghost改动Markdown渲染引擎不够方便,但是编辑的时候可以直接写html,需要直接把的代码写在编辑器里。

html
<!-- 通过设置alt值为cover或者full-img来控制文章起始缩略图和是否撑满屏幕 -->
<img
  src="https://c2.is26.com/blog/2015/12/book.jpg"
  class="lazy cover"
  alt="cover"
/>

B.WebP图片和分辨率适配

根据设备浏览器是否支持WebP,是否是手机,利用又拍云的图形处理接口,分别加载不同格式,不同分辨率的图片,大大优化了图片的大小。

javascript
/*通过js判断浏览器是否支持webP格式的图片*/
webPCheck: function(feature, callback) {
        var TestImages = {
            demo: "UklGRkoAAABXRUJQVlA4WAoAAAAQAAAAAAAAAAAAQUxQSAsAAAABBxAREYiI/gcAAABWUDggGAAAADABAJ0BKgEAAQABABwlpAADcAD+/gbQAA=="
        };
        var img = new Image();
        img.onload = function() {
            var result = (img.width > 0) && (img.height > 0);
            ImageSmartLoader.isWebPSupported = true;
            ImageSmartLoader.webPLoader();
        };
        img.onerror = function() {
            ImageSmartLoader.isWebPSupported = false;
            ImageSmartLoader.webPLoader();
        };
        img.src = "data:image/webp;base64," + TestImages['demo'];
},
/*通过传参调用不同的lazyload*/
$(".lazy").lazyload({
    advanced_load: true,
    data_attribute: 'url',
    webP_load: true,
    is_scale: true,
    scale_width: 750
});
/*重新拼装lazyload的url,配合又拍云接口调用不同图片*/
if (settings.advanced_load == true) {
    updatedUrl += '!';
}
if (settings.is_scale == true) {
    updatedUrl += '/fw/' + settings.scale_width;
}
if (settings.webP_load == true) {
    updatedUrl += '/format/webp';
}

C.进一步优化Iconfont

这一次重新用Sketch整理了常见的社交网站icon,加入了国内常见的V2EX、知乎、简书等网站的icon,调用起来更加方便。通过阿里云iconfont.cn生成,字体font部署在阿里云CDN上。文章中也依旧增加了自动给引用的URL标识logo的功能。

豆瓣,维基百科在iPhone上的显示效果,十分清晰。

Github、知乎在iPhone上的效果。

javascript
    /*给文章中的url添加iconfont方便识别*/
    urlIconlize: function(url) {
        var domain,
            _output;
        var iconFontTag = 'iconfont';
        var iconMap = { /*索引 可在这里添加匹配规则*/
            'twitter': iconFontTag + '-twitter',
            'qzone': iconFontTag + '-qzone',
            'weibo': iconFontTag + '-weibo',
            'facebook': iconFontTag + '-facebook',
            'github': iconFontTag + '-github',
            'douban': iconFontTag + '-douban',
            'google': iconFontTag + '-google',
            'luolei': iconFontTag + '-luolei',
            'dribble': iconFontTag + '-dribble',
            'v2ex': iconFontTag + '-v2ex',
            'zhihu': iconFontTag + '-zhihu',
            'wikipedia': iconFontTag + '-wikipedia',
            'jianshu': iconFontTag + '-jianshu',
            'youku': iconFontTag + '-youku',
            'youtube': iconFontTag + '-youtube'
        }
        for (var name in iconMap) {
            if (typeof iconMap[name] !== 'function') {
                var MapKey = name;
                if (url.indexOf(MapKey) >= 0) {
                    domain = MapKey;
                    _output = iconMap[MapKey];
                }
            }
        }
        return _output;
    },
    addIcons: function() {
        /*给博客文章地址url添加ico识别*/
        $('.single-post-inner  a:not(:has(img))').each(function(i) {
            var _src = $(this).attr('href');
            var tmp = document.createElement('a');
            tmp.href = _src;
            _selfDomain = tmp.hostname;
            General.urlIconlize(_selfDomain);
            console.log(_selfDomain);
            $(this).prepend('<i class="iconfont ' + General.urlIconlize(_selfDomain) + '"></i>');
        });
    },

考虑元旦的时候把这个功能抽出来做一个组件,方便任意网站调用。需要维护对应的域名表。

D.多说评论、webfont懒加载

javascript
/*异步加载js*/
function loadJS(url, callback, el) {
  var isIE = !!window.ActiveXObject,
    isIE6 = isIE && !window.XMLHttpRequest,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ead = isIE6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script.type = "text/javascript";
  script.async = true;
  if (script.readyState) {
    scrip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script.readyState == "loaded" || script.readyState == "complete") {
        script.onreadystatechange = null;
        if (callback) {
          callback();
        }
      }
    };
  } else {
    script.onload = function () {
      if (callback) {
        callback();
      }
    };
  }
  script.src = url;
  if (e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l).appendChild(script);
  } else {
    head.insertBefore(script, head.firstChild);
  }
}

过去webfont、多说等.js.css资源都是页面加载的时候就直接加载,占用了一定的带宽和连接,考虑到实际情况,对于评论的.js均采用异步加载的方式,webfont加载使用的是webfontloader的异步方案,一定程度下优化。

E.其他优化

除了性能上的优化,这次Yasuko主题在UI、体验上均做了较大的改善,着重优化了移动端上的阅读体验和细节,围绕内容而设计。

首页和文章列表页面更加紧凑,关键字和入口更加清晰,采取镜像显示模式,显示缩略图和文章摘要。

文章页增强阅读体验,对于字体、行高、间距等均做过调试,让不同系统、不同分辨率和不同浏览器下均能获得良好的感受。

通过Ghost自己的接口,增加前后文导航。另外自己写了一个QR二维码的接口,自动生成当前文章的二维码,方便读者能够快速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打赏 &ZeroWidthSpace;

当然,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每篇文章的最下面有一个金黄色的「赏」按钮,Yasuko增加了「打赏」功能。点击打赏按钮,会自动弹出支付宝打赏或者微信打赏(需要自定义成自己的图片)。

在这里我也想做一个实验,如果你觉得我过去的文章和作品对你有一定帮助,就随意打赏我点钱,也让我看看我的这篇文章都在什么时候被大家看到,几毛几块都可以。

点下面的「赏」,根据自己的情况扫描二维码,支付宝或者微信打赏均可。

后续Yasuko主题会持续更新和优化,也欢迎各位的Star。

更新 &ZeroWidthSpace;

  • 2016.1.1:百度恢复了收录我的博客,看样子「备案」也是影响百度收录的一个因素。
  • 2016.1.2:QR图像接口修改为https接口,多说评论头像和评论区表情支持https反向代理。

一个令我担心的诊断结果

今天早上在母亲大人的陪伴下去了趟蛇口医院,话说上次去医院还是大三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在家昏厥,直接被送到南山医院。这两年多,尤其是近一年,自己一直保持锻炼,倒也抵消了不少作息不规律带来的健康问题,身体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今天早上的这个结果,倒的的确确让自己担心了,一个感觉就是:

整个人都不好了

关注我的朋友知道我从2013年开始长跑,从最开始的几KM逐渐到10KM再到20、30KM,自己也一直很长一段时间按照全程马拉松的标准训练。

起因 &ZeroWidthSpace;

今年由于工作,北京空气问题等等原因,跑量下降很多,基本没怎么跑过,2月份一个放晴的周末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跟着一个大牛朋友跑了10KM,那一次没带跑鞋,就跟同事借了一双很便宜的普通跑鞋,想着能穿就行了。那次跑完倒是跑完了,但是跑完后,膝盖出现了疼痛和不适,中午跟朋友吃完饭回家,上下楼走楼梯都得扶着扶手,整个下午膝盖和腿都十分疼痛。

当时想着可能是间隔一段时间没跑了,就没太在意;第二周,自己再去奥森跑10KM,坚持跑完了,结果又出现这个问题,那天还要去百度参加一个前端活动,整个人就废掉了像残疾人一样,走路一拐一拐上下坡度都要扶手。

当时心里就犯过嘀咕想难道是膝盖出问题了,但是依旧没太在意。又过了一周,跟同事再去奥体,刚跑个1KM,就知道出事了,膝盖又疼了,那次没再傻傻坚持,就改成了快走,走了将近6KM。没想到的是这么跑了1KM+6KM快走后,那天下午膝盖还是出现轻微疼痛。

后来的3、4、5月,自己上网搜索过相关的资料,发现可能是肌肉力量和柔韧度问题,导致膝关节摩擦和磨损,因而带来疼痛,网上资料和建议是增强肌肉柔韧度和腿部力量。

自己也暂停了跑步(除了中途跑了一次北京国际长跑节10KM),开始转成在健身房做深蹲+拉伸+坡度快走的锻炼,尤其是比较注意深蹲和拉伸,坚持了两三个月,膝盖的症状倒是好了点。

诊断 &ZeroWidthSpace;

今天诊断看的是「康复科」王利芬医生,是妈妈的朋友介绍的,医生首先让我分别伸直左右两腿,检查我膝盖,左膝揉动时有响声。医生建议先做 CT 扫描,再根据看情况做核磁共振(MRI)。蛇口医院是新建的医院,建筑和设备都很新,CT 扫描收费231元,加上我们去的时间早,缴费完毕后,很快就做了扫描,等了约40分钟出来了片子。

医生看完片子后,指出我两个膝关节分别存在的问题,一个是两膝关节缝隙有差异,但由于可能是拍照角度问题,影响不大,另一个则是关键的左膝下部有骨质增生,他们称为「退行性形变」。

退行性形变又称关节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是关节炎的一种。我的这个疼痛,是由于长期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运动(即跑步),加上膝关节骨头之间缓冲不好,长期冲撞,导致下部骨头变得尖锐(原本应平滑),这样一来,稍作长时间运动,就更容易冲撞和压迫神经导致疼痛。

这个属于不可逆的病症,一般人到了35岁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个问题,目前我这个情况不算严重,在台湾 Mobile01看到一个跑友的症状是间隙比普通人少了一半,半月板磨损厚度比正常少一半,再严重就是换人工膝盖了。

医生的建议是我暂停跑步,或者减少跑步量,我问了下能否有什么药物或者手段康复,医生说只能减少运动量,听到这句话,心情真的是 down 到低点。自己内心真的还是不愿意放弃跑步啊,还有那么多马拉松没跑呢。

怎么办 &ZeroWidthSpace;

看完医生,至少知道了原因,回家后,自己又继续上国内外跑友的论坛搜索了一下「退行性病变」相关的资料,发现这个病还是挺常见的,也是可以逐渐康复的,心里还是重新找回了点希望。但是自己肯定还是会以长远为重,人生路还长,还是别让下半生半残废了,未来这半年先慢慢康复,下半年的马拉松量力而行。

对于我来说,可行的的康复和治疗方法主要是这几样:

1.减少高强度运动量 &ZeroWidthSpace;

减少跑量,减少对膝关节冲击较大的运动,避免频繁上下楼梯,改成游泳、单车等负重不大的运动,像负重深蹲都不能做。

2.服用葡萄糖胺(维骨素) &ZeroWidthSpace;

葡萄糖胺可制造蛋白多糖润滑关节,防止骨关节摩擦疼痛,使关节活动自如,润滑关节及维持关节功能(像润滑油一样,起到了润滑膝关节的作用),延缓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3.补充蛋白质等营养,养好膝关节 &ZeroWidthSpace;

这个就有点虚了,以后饮食还是注意吧,未来这一年,健身也是自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规划。

4.换穿高级的缓冲跑鞋 &ZeroWidthSpace;

目前穿的是李宁的轻量跑鞋,避震缓冲还是太弱了,以后尽量还是少穿这双鞋进行长距离跑了,这个月上美国亚马逊海淘了双骚红的 Saucony Kinvara 4 ,属于避震型慢跑鞋,国内京东卖1002软妹币你真的好意思么,美帝亚马逊才60美元。过段时间到手了再跟大家分享下体验感受。

杂谈 &ZeroWidthSpace;

其实自己真心不想放弃跑步,不想这么年轻就收到「马拉松的死亡通知书」,自己未来几年的几个目标就是跟马拉松相关,希望自己能够康复。对于后续自己的膝盖情况,也会继续在博客说明和记录,如果你也是跑者,或者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们均可以交流。

后记 &ZeroWidthSpace;

后来自己就自己的伤病情况在专业的跑步社区问了一下《[求助] 被医生诊断为膝关节「退行形变」,不想弃跑,未来一年如何康复和训练?》,几位有经验的跑友给了不少建议。

  • 轻舞:50岁的人膝盖退行性变非常常见。你确定你是23岁?现在不是减量的问题。是你过度使用运动配额。你的膝盖已经50岁了。最可行的康复计划就是休息。。全面休息。让23岁的身体启动修复功能

  • doctorbi:首先,你这是普通的X光片,不是CT,从X光片看左膝确实有骨质增生,以胫骨髁间棘较为突出,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骨刺,但这种退变并不是疼痛的主要原因,也不是1、2天能够发生的,骨刺是根据wolf定律而产生的,是由于不正确的力学改变,从而出现骨的增生来增强自身重量,从而有效的保护骨质以免受到损伤。但由于关节间隙变窄,软骨的破坏,关节滑液的减少,从而突出的骨刺与正常的关节碰撞,形成无菌性的炎症。毕竟你还年轻,退行性变的骨性关节炎并不可怕,等修养好了,无症状后,加强股四头肌锻炼,就不至于以后疼痛和退变发展了。以后逐渐加强锻炼,慢跑还可以继续,不过得佩戴护具。

回记者信:关于方滨兴的一些看法

前几天收到南方周末记者的一封邮件,询问我有关方滨兴的一些看法。

txt
罗磊:
您好!看到您那篇听方滨兴讲座的博客很感兴趣,有几个简单的补充问题。
1、距离那次讲座过去两年了,这两年里似乎方滨兴受到的攻击与日俱增,你对他的看法发生过什么变化吗?
2、考虑到他的年龄、教育背景,你觉得方滨兴身上有没有可以理解、同情的地方?
多谢。
南方周末 叶X

之前曾经有写过一篇文章《GFW之父方滨兴讲座后杂想》传播还挺广,现在过去已经两年了,今天写上这篇回信,也当是两年来自己对方和GFW的一些新的看法,觉得自己这两年的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基本还算稳定,没有什么「阵营」的转变。

以下为我的回复邮件:

1、距离那次讲座过去两年了,这两年里似乎方滨兴受到的攻击与日俱增,你对他的看法发生过什么变化吗?

两年过去了,当年自己的这篇文章在人人网上疯转,境外媒体也有转载,一下子自己倒成了「公知」,现在回想,面对现实,不由感慨。

自己也是从大二的学生到大四即将毕业的老鸟,可能也是由于自己的个人原因,自己的关注点更加转换到了「自己」的身上,过去自己关注时政,喜欢看评论文章,也热衷分享一些敏感题材的纪录片给同学们,现在更多就是专注于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面对毕业之后的工作,对方滨兴以及他背后这种制度倒不是特别感冒也没再多评论。

我是搞互联网的,这两年,依旧深刻体会到了这种防火墙对自己的影响,网站被墙这种只不过是最表面的形式而已,打着国家安全、政治正确的名号,进行内容审查,从技术角度上看我们国家几乎毫无隐私可言。这种环境和制度带给个人的,就是「自我审查」和「思想禁锢」,时常感慨自己写什么东西都要担心会不会被找去谈话,久而久之,也刻意地不去谈某些话题以免惹祸上身,也算是自己的一个悲哀吧。

这两年记忆中跟方滨兴有关的事情,一个就是每次他发微博(一次是拜年,一次是大学招新),下面都是骂身一片;另外一个就是最近得知他得了癌症,同样是一片诅咒声。说到网民对方滨兴个人的这种「人身攻击」,我觉得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万事娱乐化的一个表征吧,社交媒体这东西让普通人拥有低成本的「评论」自由,但也仅仅就是comment评论而已,与抗议protest还是有区别的,钱理群说我们大学生是一群精致的功利主义者,我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看看北邮的大学生,貌似没有什么北邮的学生,抗议过他们的校长的所作所为,我们这群互联网从业者之所以反对他、调侃他,更多也就是我们这个「群体」的圈子文化,好像稍微理解他、支持他就是「互联网这个圈子」的另类。

现在的我,依旧还是对方滨兴后面所代表的「制度」的反感吧,对他个人倒没什么过多评论。

2、考虑到他的年龄、教育背景,你觉得方滨兴身上有没有可以理解、同情的地方?

方滨兴现在也50多岁了,国家体制出来的人,对他们这批人,我一个90后,只能用「隔阂」两字来说,他们那一代和他们前一代人的信仰和情怀,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太陌生了。他在体制内,他的专业、职位,做得真的挺好,网络安全这东西,各国都在弄,什么数据截取、监听、加密解密(我刚好大学学过相应的课程,有所了解),每个领域都一批专家(补:最近美国棱镜门事件也可以看出个各国这方面的蹊跷)。

「坏的制度让人作恶」,方滨兴这个人,遵纪守法(当然,这个纪和法是有问题的),做好了他自己的事情,幸运地享受了这个制度给他带来的好处,却也不幸地被世人所唾弃(当然,这个世人的比例必定不大)。

因为年龄而尊重某人,是一种道德,教育背景这东西更是个人培养的东西,举个不恰当和极端的例子,一个耶鲁大学的70岁的教授性侵并杀害未成年少女,我们可以说理解他幼年受过家庭暴力有心理问题、同情他曾经被少女骗过而激怒balabala,但是超越道德判断,有一种法律上的底线,就是不伤害,过了这条底线,就应该受罚。

对于方滨兴这人,谈得上理解,但谈同情,我觉得更像是我们自己的笑话,方这人享有的东西、物质、权力、地位,从世俗功利的角度说,他已经比我们不知道多少人都成功和幸运了。不就是得一个癌症,还有国家给他治疗,说同情他,还不如同情一下我们自己。呵呵。

明天还要考试,简单地说说自己的看法,比较意识流,望体谅,多谢。

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尤其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存在一种「无力感」,对于现实的无力,对于体制的无力,对于类似方滨兴这种人和GFW存在的无力。

说心中保持一种信念吧,有点追求吧,知道自己能力不够,依旧是个默默无闻的蚁族屌丝辈,可写写文章,写写博客,传播一下自己的想法给更多人知道,也当是记录自己曾经对这种现状protest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