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无社交之必要

罗德里(Rodrigo)荣获金球奖后,某些气急败坏的球迷(也可能是机器人账号)跑到德保罗、本坦库尔甚至罗德里戈的社交账号下发表恶评,闹出了笑话,因为罗德里本人并没有社交账号,而这几位躺枪的球员也叫Rodrigo/Rodrygo。

在如今的网络社会,一个人特别是名人没有社交账号是很难得的事,却也并非难事。我对于社交应用的使用,从甫接触网络时的好奇与兴奋,到如今的兴味索然,既是性格使然,也是兴趣转变。

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时代都需要社交,只不过网络的发展让社交变得更容易、更广泛了。社交应用之必要,我概括为出于使用者的以下三个动机:公共参与、自我满足与营销。

公共参与,在我看来是以社交应用为平台,大众针对国家政策、社会治理、公共事件等诸方面发表意见建议或进行监督。这是我对微博的初印象,也是我中学时(至少要追溯到十四年以前了)想要注册一个微博帐号的初衷。彼时的微博似乎是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虽然现在的微博仍可以“键政”,但铺天盖地的是娱乐至死和主旋律正能量。从第一个执政期开始微博对我就没有意义了,最后一个账号死于无意冲塔。

自我满足是人们使用社交应用最主要的动机,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自我表达、展示和分享的需要,追星、获取咨询的需要,娱乐的需要,寻求认同、渴望被关注的需要,等等等等。

最后一种动机是营销或推广,它和自我满足的区别在于,营销最终是追求金钱利益的,而自我满足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需要。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做一个营销者,肯定比领取固定薪水要自由吧,啊,自由。

从我对网络还不太了解时,便接触了很多社交产品。电子邮箱不太算是社交产品,我却喜欢尝试各种邮箱,从QQ、新浪、网易,到Hotmail、Gmail、Yahoo、校邮箱,然后是域名邮箱的各种方案(腾讯、Yandex、Tutanota、mailbox.org)、ProtonMail、Disroot,当前使用的则是Zoho域名邮箱。

大一时人人网是校民级应用,社交之必需,大二就被微信取代销声匿迹。也是在那时注册了Twitter,需要手机验证便给客服发邮件说自己是中国人,立刻便通过了。Instagram还没有被墙,大家也热烈地玩了一阵子。Facebook当然也注册了,还有Tumblr(尚没有那么多色情内容)、Path等,好像只要是一个没用过的产品便尝试一下。

在这些平台上发过什么样的内容呢,几乎不记得了,反正是表达欲和分享欲爆棚时鸡毛蒜皮之事,后来的某一个时间点觉得太幼稚,便尽数删除。至于关注的人和话题,也随着兴趣转移增增删删。

国内的短视频和小红书是什么时候兴起的,我完全没有印象,这时的我已对社交没有兴趣,或是停留在原先的平台上便足够了。前段时间倒是下载小红书玩了一两个月,实在没什么有营养的东西,最终卸载了。在我们的应用分类中,小红书其实归属于购物一类。

Mastodon注册了,Threads注册了,Bluesky也注册了,但都无法持续使用。如同再没有一款游戏会让我感兴趣,也没有一个社交应用能让我持续使用。不如彻底告别它们吧。

我有议政的需要吗?我有营销的需要吗?有是有,但不是此时。而自我满足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常逛的论坛无需注册和登录,浏览新闻直接访问网站或RSS,有想说的话写在自己的博客上。

虽非无痕,亦难有迹可循。我并不是在谈隐私,只是对当前的我来说,自得其乐,实无社交之必要。

体重和骑车数据上传Garmin

使用Garmin Forerunner 245M已经快三年半了,当时为了记录跑步数据一冲动就买了,骑车时也当码表用。后来跑步少了,骑车也有了码表,它就用来看看时间、天气和心率,早上看看睡眠。

前段时间表带的卡扣断了,从网上买了一根便宜的表带替换。我对这个手表很满意,会继续用下去等它不能再用的那天,退役之后,下块手表还是买Garmin的。

Garmin记录了我的日常运动数据,便想把体重和骑车数据也整合在一起。我的码表是Bryton的(Garmin码表实在太贵了),数据可以同步Strava但不能连接Garmin,查了一下好像没有从Strava反向同步到Garmin的方案,只能采用手动方式上传数据了。

流程是这样的:

  1. 码表连接手机的Bryton Active同步数据;
  2. 在App上选择记录导出为Fit文件(之前的版本可以直接导出为.fit文件,更新版本后变成了.zip文件,还要再解压);
  3. 登录Gamin Connect网页版,选择上传数据,上传导出的.fit文件。

虽然有点麻烦,但总归是一个办法。在这里要夸一下Bryton的App,一开始非常简陋难用,经过几次更新后,终于变得流畅好用了,这家公司还是有心的。

称体重用的是同事送的小米体脂秤,可以在手机上安装Mi Scale Exporter这款应用,作者有详细的使用指导。称体重竟然也是一个不容易坚持的习惯,对减肥不上心后也就不上称了。

一直担心自己的血压,一度还想买个Garmin Index BPM,记录血压数据,不知是否好用。

好吃的食物

很多时候我都不讨厌做饭,就像读书、跑步和骑车一样,做饭也是一种疗愈的活动,需要耐心准备材料,需要专心聚合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忘记周围的纷扰,获得内心的平静。

我也并非热衷做饭,不会特意精进厨艺,菜买回来要做的时候才查教程,或者干脆凭感觉料理。能吃就行,但好几道菜却收获了女友的好评,其实都是第一次做侥幸成功了,女友称赞我的成功率,还将其列为我的拿手菜,事实上再做一次都不敢保证有同样的味道。

我没有资格教大家做饭,只是列举一些我们做过的简单又好吃的料理。家里调味品不多,只有盐、醋、老抽、味极鲜、胡椒粉和孜然,所以做菜很少放调料,基本是原生食材加点油盐。

  • 煮排骨,并加入玉米、土豆、山药、香菇、藕片等配料,既当菜又当饭,一举两得。

  • 鸡排煎洋葱,鸡排当然是从超市买的腌制过的成品,洋葱在鸡排的油脂里煎过后味道不错。

  • 牛肉炒洋葱红椒,牛肉先用盐和胡椒腌制再干炒,好吃。

  • 煎菜饼,土豆、胡萝卜刨丝,洋葱、青椒切碎,加面粉和在一起,再打个鸡蛋,谁家的早餐就这样卖吧。

  • 西红柿炒包菜,先把包菜炒软,捞出后再把西红柿炒汁,加入包菜再炒,没买肉放了一点烤鸭点缀,出锅前加醋,本以为要失败,却被女友抢着吃光了。

  • 爆炒牛肠,吃火锅剩下的牛肠,加洋葱、青椒爆炒,再来点老干妈,也非常美味,还想再吃一次牛肠。

  • 咸鸭蛋鲜虾豆腐汤,做起来很简单,就像名字一样,端午的咸鸭蛋就这样在做汤和煮面中消耗完了。

  • 瓠瓜炒肉,煮面时放了户子让女友吃把她气哭了,但她对户子炒肉却可以接受,还说好吃。

大概还有一些更早之前做的菜也获得了好评,但想不起来了。除了自己的料理,最近还有两个让我很喜欢的食物:

  • 宝鼎康乐醋,是女友买的,在家吃自制寿喜锅的时候,第一次蘸这个醋,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醋了。

  • 黄山烧饼,女友爬黄山带回来的旅馆赠品,皮厚但很脆,馅是梅干菜带点辣,她觉得不好吃,却正符合我的口味。又从网上买了一点,皮更薄更酥一点,没有她带回来的好吃。看包装上的牌子,她带回来的叫十都坊,我买的叫徽城记。

现在只有女友吃过我做的菜,她说等我手艺稳定了,还要请朋友来家里做客。

求婚小作战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可以浪漫的人,或许并不是。

我是不在乎仪式感的人,这可以肯定。

浪漫和仪式感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女友却是喜欢浪漫和仪式感的人。订婚是在邻村的小饭店吃的饭,没有小红书上那种定制的背景墙,只能借着一个简陋的假山摆件拍了几张照。我只跟父母讲要订婚,具体的安排全交给了他们,他们也只是按照家里的习俗来办。

女友多少有些失望,说结婚的时候要订一个好点的酒店,可以像样地举办婚礼的地方。我对婚礼并不在乎,但也要满足她。

虽然订婚了,我却还未向女友求婚,原来求婚要在订婚之前。她一直催我赶快求婚,还发给我小红书上的教程。要么把家里布置一下,要么在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

原本计划外出骑车或野餐时求婚,但最近都没有合适的时间外出,只好选择在家里的方案。看了一眼她发给我的链接,也在淘宝上搜索了一番,有求婚装扮的套餐,价格有点贵,不如买散件划算。虽然是求婚,这个亏也不能吃。

提前买好一个便宜的套餐(内含装饰性气球与2种款式的普通气球、横幅和10米灯)、玫瑰花小彩灯、3种款式的气球以及假花瓣,当天还要订一束鲜花。

趁着调休的日子开始布置。绑气球是最累的,网上看了教程却没学会,活快干完的时候终于找到一个实用的方法——用衣架绑,顿时轻松很多。商家附送的打气筒也不好用,还不如用嘴吹来得快。

她希望能将求婚的画面录下来,一开始想找朋友帮忙,感觉太尴尬,不如自己动手。尼康Z5买了将近一年,临到用时才学会怎么录像,找了一个固定的角度放好,同时Insta360也可以插在房顶录一个全景。

“Marry Me”、“嫁给我”类似的灯具太贵,便用iPad应援牌代替,旁边装点上玫瑰花灯。房间布置好后离她下班还有一段时间,临时想了一段求婚词,这也是她的愿望,不能只说个“嫁给我”。

终于等到女友下班,词虽不多,对着真人说的时候差点忘了。给她戴上之前买的戒指,手指似乎又胖了,差点戴不上。女友是易哭型的,早已感动得泪流满面,我的求婚小作战也宣告成功。

读书小结六

狡猾的细胞:癌症的进化故事与治愈之道

  •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依赖多细胞合作运行的社会,而癌症就是其中的作弊细胞,它们拒绝合作,只会搭便车,利用和消耗公共资源满足的自己的私欲,无限繁殖,最终导致这个社会的崩溃。

  • 我们身体的细胞一直处于一种博弈状态——父本基因和母本基因的博弈、细胞控制和细胞自由的博弈。一方面不能让细胞无限繁殖,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度抑制细胞生长,唯有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 我们的生命之树上长满了癌症之果,只要细胞进行繁殖,就可能在演化的过程中出现变异,从而导致癌症。研究发现,生育更多的女性有更高的几率患癌。

  • 为什么大象患癌的概率低而小白鼠患癌的概率高?这是不同物种的演化策略。大象体型更大、寿命更长,需要对癌症抑制投资更多资源,但同时也导致它们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弱,而小白鼠则相反。

  • 对于癌细胞来说,我们的身体就是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癌细胞在这个系统中进行演化,而我们则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进行演化。面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其他不利环境,癌细胞想要活下去并繁殖,虽然它们本身是作弊者,但也会产生合作,共同应对恶劣的生存环境。

  • 适应性治疗不是要消灭癌症,而是随着肿瘤的变化相应调整治疗方案,简单来说,肿瘤扩散的时候加大用药,肿瘤稳定的时候减少用药甚至停药。对于无法彻底杀死的肿瘤来说,适应性治疗能降低因用药太多而演化出更恶性肿瘤的概率,让繁殖不那么快的肿瘤活着,就是对繁殖更快的恶性肿瘤的抑制。

猪八戒是哪八戒

  • 解读《西游记》的小书,讲述神话人物的来历和佛道故事,分析命名和情节的寓意。我没看过原著,更没想过探究背后深意,只是闲读颇有意思。

  • 《西游记》宣扬全真教的思想,主张三教合一,反对外丹,提倡内丹。一些人物的名字或外号其实就是炼丹的材料,比如红孩儿是铅、金鼻白猫老鼠精是水银。

  • 《西游记》很讲究阶级差别,有后台的妖怪作乱终能平安无事,没有后台的大多横死。孙悟空自称妖怪的外公,也是一种划清阶级界限的说法,既占妖怪的便宜,又不能与妖怪关系太近。

  • 《西游记》也有政治暗喻,车迟国讽嘉靖,乌鸡国除了是个王子复仇记,还影射朱祁镇和朱祁钰,宝象国又隐藏着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的历史,灭法国则揭露了和尚的腐败。

  • 另外一些故事则引申到了恋爱、职场等话题:朱紫国国王是渣男,黄袍怪并不是真的爱老婆,小白龙是争夺继承权失败被贬,铁扇公主是失败的精英女性,观音是人力资源管理大师,白骨精是真正的草根事业型女性,等等。

コンビニ人間

  • 惠子,一个从小脑回路就与众不同的人,为了不让父母伤心,开始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始终无法融入社会,用家人的话来说,就是“治不好”。

  • 大学时在便利店打工,毕业后尝试找其他工作仍融入不了,还是继续在便利店打工,现在已经三十七岁,单身女性。便利店就是她的栖身之所。

  • 休息日和朋友聚会,提到自己的现状,在别人眼中就是异类。

  • 白羽是便利店新来的员工,但他来打工的目的是从顾客中找一个结婚对象。白羽认为现在社会和绳文时代没有区别,强大的男性可以任意挑选女性,对群体没有贡献的人就会被遗弃。

  • 惠子看到被辞退的白羽无家可归,在便利店外觊觎女性顾客,请他到自己家住。

  • 自己家里住了一个男人,只是把这个消息告诉妹妹,妹妹便激动坏了,自顾自话,说姐姐终于“治好了”。便利店的同事听到这个消息,也不再关心商品售卖,一味地谈起惠子的事。

  • 妹妹来看望惠子,却发现惠子还是一如从前,哭了。白羽为惠子解围,假装他们是恋人关系,只是吵架了。

  • 惠子辞了便利店的工作,人生没有了目标,连作息都不正常了,她的进食和休息,都是因便利店的工作所需。在白羽的陪同下,终于要去面试工作了,进到便利店,看到随意摆放的商品,一下子又恢复了身为便利店员工的本能。

  • 面对生气的白羽,惠子说白羽对作为便利店员的她是不必要的东西。惠子的每个细胞都是为了便利店而运转,她要赶快找一个新的便利店工作。

  • 有一份正经的工作、结婚生子,这是社会要求的普通、正常和规范。当惠子辞去便利店的工作后,她才真正意识到,便利店是自己真正的归属。

读书小结五

锌皮娃娃兵

  • 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让苏联陷入泥淖,是其衰落和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却没有对这场战争的描述。
  • 他们怀着成为英雄或为国效力的理想奔赴战场,却成为这场不义战争中的施害者和受害者,要么身体的碎片被装进棺材,要么被视为犯下暴行的罪人回到祖国。

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 将humankind译为人慈,既为该词的拆解式直译,又可切题,还谐音“仁慈”,当赞为妙笔。
  • 作者为了宣扬“人性本善”,似乎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要彻底否认“人性本恶”。他立了几个典型的靶子——戈尔丁的《蝇王》、复活节岛的故事、霍布斯的《利维坦》以及几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电击实验、旁观者效应、破窗理论等)——然后再用个别案例和他人研究把这些靶子一一打倒。然而,作者列出的论据却并不是那么有说服力,而是陷入了以具体否定抽象的奇怪驳论境地。
  • 为了否定《蝇王》,作者费劲千辛万苦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一个类似小说处境的真实故事,然后就说《蝇王》的故事在真实世界是不会出现的,只是戈尔丁恶意的想象,甚至以攻击戈尔丁的人格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对人性的解释难道也是数理逻辑吗,以一个反例驳倒一个命题。
  • 复活节岛的历史研究是错误的,心理学实验是动了手脚和无良媒体推波助澜传播的。至于那些精心挑选的展现人类的和善、仁慈、友爱、宽恕和团结的动人故事,也可以有别的解释。这差不多就是作者的全部论据了。为什么有那么多证明“人性恶”的实验却少有证明“人性善”的实验呢?
  • 作者想要宣扬“人性善”并没有问题,但为什么让全面否定“人性恶”的看法吗,妄图以一种宗教取代另一种宗教?当所有人都成了”人性善”教的教徒,世界就会充满爱与和平吗?
  • 我不相信人性善,也不相信人性恶,我觉得先天的人性是空白的,是被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染上了各种颜色。
  • 这本书可以结合《人性实验》一起阅读,后者有前者所反驳的所有实验的介绍。

祈祷之海

  • 讨论哲学、人性、自我和宗教的科幻小说。
  • 科技和医学的进步会湮灭人性吗?
  • 一种有趣的未来科技(能够取代人类大脑的宝石——恩多利装置)可见于不同的故事。
  • 祈祷之海,是“我”从神的安慰中觉醒的故事。

白鳥の逃亡者

  • 女主角是拉cello的天才高中少女,和已婚的指挥家有婚外情;男主角是杀死了妻子和她出轨对象的普通上班族。两人在车站的一次意外相撞,却演绎出了一段彼此安慰和救赎的故事。
  • 无聊的小说,学日语的读物。

蝇王

  • 事先知道了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故事,反而没有带来什么震撼。
  • 译文佶屈聱牙,小说本身也有很多刻意的描写,读起来像是一部十八世纪或十九世纪早期的作品,不是很喜欢。
  • 最后一章,拉尔夫逃避杰克一群人的追杀时,很有代入感,不自觉地让人紧张起来,为他捏一把汗。

读书小结四

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迅绚烂,是一本写给母亲的书,是一本自传。作者是越南移民,由母亲和外祖母抚养长大,书中带着歉意和爱意回忆着与母亲过往生活的点滴细节。为养家而被工作摧毁健康的母亲和她那对儿子时常带着粗暴的爱,体现出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活之艰辛。外祖母对越南战争的回忆,提醒人们战争的伤痕永远无法消除。除了移民和越战元素,这本书也塑造了母亲和外祖母这两位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形象。

吉尔伽美什史诗,一部苏美尔英雄史诗,讲述了古代的王吉尔伽美什因好友恩启都遽死而意欲追求永生,历经千难万险却无功而返的故事。史诗中有大洪水的情节,应该是圣经大洪水的原版故事之一吧。

时代的喧嚣,是曼德施塔姆的自传、文论和书信的合集。自传讲述的重点不在自己,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给人一种醉生梦死、穷奢极乐、风雨欲来的感觉。

重返天安門,是个人与六四的故事,有参与镇压的士兵,有受害者的母亲,有运动的学生领袖(离开的和留下的),也有未曾亲历的年轻一代。最后,还讲述了不为人知的成都屠杀事件。

青年变革者,是写梁启超的,通篇引用,看似旁征博引,实则枯燥至极。此书一点生气没有,一点己见没有,一点梁启超的魅力亦没有。烂书勿读。

死亡是一件孤独的事,装神弄鬼、莫名其妙的小说,除了名字一无是处。不要在这本书上浪费哪怕一分钟的时间,以我浪费了几个小时的经验之谈。

宗族情结

逢年过节回乡,遇到做生意且交结甚广的某叔,总问我既在南京有没有去朱元璋的陵拜一拜,说这是我们的老祖宗,我们是他儿子鲁王的后代,族谱都能对上。

我一直不信,觉得这是无聊的攀附,天下朱姓的人这么多,难道还都是朱元璋的后代吗?

前段时间回家,叔又提起这等事,闲来就查了一下鲁王是何人,结果却很意外,我们家族的辈分正好对应朱元璋给朱檀后代所定辈字。小时因为自己的辈字不是那么优美,还疑惑是谁定下的规矩,这下终于了然了。

“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以前过年时给爷爷抄写供奉祖先的牌位,最高一位便是“希”辈,称呼是高祖(以爷爷的角度),再往后便是天地灵位了。

与朱元璋所定辈字相出入的是,在我们家族的名讳中,兼变成了廉,遇变成了玉。这也是很好解释的,早就褪去皇族的身份而变成贫下中农,一两个字的错用也显得正常。

如此说来,我这一辈应是朱元璋的廿世孙,但我距离朱元璋的时代已有六百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只历二十代是合理的吗?倘若是末子的末子,似乎也是能够解释的。

我并不想详细考证家族的历史,姑且以朱元璋的后代自居吧。虽然这一身份并不能给我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却让我的心态有所变化,毕竟祖上曾是阔过的,似乎于我也有荣焉。

城镇化和人口的迁徙正在瓦解宗族,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是一个个孤岛,很难再形成成员庞大的宗族,也没有这样的必要。我所长大的家族,在未来的分离也是不可避免的,血缘愈远,相交愈少,感情也就愈薄,待父辈离去,最后的黏合剂也就消失了。

在如今的世上,人们为自己活着已经很苦了,还要为子女父母而活,再要为宗亲而活,将是何其的悲苦呢!

宗族有其利,也有其弊,像我父母一辈已经与其绑定不能脱离。我从小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潜移默化中有些观念业已形成,一面觉得人情淡漠宗族消亡是正常的,另一面也觉得惋惜,一种古风正在不可挽回地散去。

三个月减重二十斤,下腹仍是赘肉

在上一个减肥周期,养成了不吃晚饭的习惯,但进入冬天后放纵自己吃夜宵,过完年也没有节制,五月份一称体重,峰值已经来到78公斤,肚子似乎也有继续变大的迹象。

必须要减肥了,我再次下定决心,誓要把肚子恢复到二十岁时的水平。在我的观念里,肚子上的赘肉是衰老和纵欲的象征。我已经来到一个新的年龄阶段,不想再加速衰老的进程,若要让自己的身体和时间对抗,唯有摒弃口腹之欲和持续运动。

不吃晚饭对我来说已没有任何不适,吃夜宵也并非是因为肚子饿,而只是馋。减肥的第一步,便是晚上不再吃零食或夜宵,在这个减肥周期中,虽然不是完全恪守,但也基本做到了,这应该是减重成功的最大因素吧。

如果想吃零食,尽量会在下午吃,晚上实在忍不住的话也会少吃一点,罪恶感涌来时就去运动消耗掉。周末会适当放纵一下,偶尔和朋友到外面吃,自己做饭则简单很多,自从买了刨丝器,喜欢做咸鸭蛋、土豆丝、胡萝卜丝、洋葱和青椒混炒,既当菜也当饭。

在节食的同时,也坚持运动。一开始是跳绳,从无绳到有绳,每天跳三千个或半小时,坚持了一个多月,因为天气太热中断了。周末或有时间的晚上选择骑车和跑步。刚恢复跑步的时候,膝盖还会疼,随着体重的下降和步频的稳定,跑步的不适也几乎没有了。天气太热,骑车的时间不足,每次只骑三十公里左右,倒不如跑步十公里消耗更大也更省时一点。

不知不觉减肥已经三个月,体重下降很明显,肚子当然也变小了,从穿车衣时的身型便能看出,相比以前少了很多褶皱。但下腹上的肉却依然坚挺,给我一种岿然不动的感觉,实在不知如何才能将它们减掉。

我所能做的,也唯有继续坚持了。积脂容易减脂难,当初纵欲所欠下的债,只能用更长的时间和精力去偿还了。

当慢下来的时候

有一种不争,是已经登峰造极后俯瞰常人的淡然;有一种不争,是无法实现目标而甘于平凡的释然。虽想拥有前者的境界,然力有不逮,若能达到后者的状态也应该满足了。

因为种种原因,骑车的频次相较之前少了很多,虽然没有对骑行失去兴趣,执念却渐渐消失了。特别是带着女友一起骑车后,需要顾及她的速度,体会到了慢速的惬意,陷入舒适区不想再出来了。

觉得状态好就骑快一点,累了就慢一点,不必去追赶别人,也不在乎被别人甩开,以自己的节奏骑,这就是我目前的状态,安全和舒适第一。其实和以前相比,骑车的节奏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少了一个“变强变快”的目标。失去了这个无用之目标的重负,骑车反而只剩下纯粹的快乐。

跑步也是一样,不再一味追求速度而是量力而行。差点觉得膝盖不能再跑步了,随着体重减轻和日常锻炼,身体又逐渐适应,现在绕湖跑一圈已无大碍。初时为了保护膝盖特意放慢速度,其实效果不大,更应该保持步频,以自己习惯的速度跑。5分配速差不多是我的分水岭,更快一点会有点累,再慢一点作为疲累时的休憩。

不论是骑车还是跑步,都有很多我无论如何也追不上的人,也有无论如何也追不上我的人。收起自己的好胜心,不再单方面与路人较劲,慢下来与自己的身体和解,这就是我最新的运动心得。

借钱

突然接到老家一位“兄长”的电话,属实有点意外。虽说是兄长,但并没有亲戚关系,只是两方的家长是可以聊到一起的朋友,每逢春节也总会拜年问候。但我和他有年龄差,平素并无任何交往,也只是在春节拜访时交谈几句。

莫非是老家有什么紧急的事,担心与自己家人有关,便回了电话,原来是与我借钱,说要装修房子。一开始听错了数额,张口要借三十万,吓了我一跳。其实要借的钱没这么多,但对我来说也不是小数字,迟疑了一会,还是决定借与他。

虽然交往不多,但他留给我们家的印象很好,是很诚实也会办事的人。不过借钱这事却让我对他的印象有所改变,不是因为借钱本身,而是他并无写借条的意思。即便心里有些芥蒂,但相识已久,又有他父母的背书,我觉得也无甚风险。

和女友讲了之后,她却很生气,一定要让他写借条,况且我也想借此求个心安,为了钱没什么抹不开面子的,便让他补了一张。

过了几周后,他再次联系我,说上次借的钱被别人借走一部分,需要再跟我借一些。虽然不是很乐意,但我还是相信他借给了他。他说这次借的钱会尽量在年前还我,并给我写了借条。

然而他并没有履约,我也没有向他讨还。但起码应该对我说明一下情况,连这也没有。他的小孩还小,过年也没有回家,当然也就碰不到面。倒是和他母亲见面聊天了,不过借钱的事谁都没有对家长讲过。

我倒不是担心钱要不回来,也不是求什么回报,只是觉得重诺的品格和礼貌还是该有的。

转眼已过去半年了,仍然一无消息,想他手头也不宽裕,这是我可以理解的。好在我也不着急用钱,投资也不会有多少收益,用来检验一个人也不算是坏的选择吧。

读书小结三

《不愿活下去的人》是关于尊严死(安乐死)的报道,在讲述个人故事的同时糅合了这一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各方观点。六个故事中,有合法实施安乐死的医生,有自行购置药品自我了断的老人,有想要安乐死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的病人,也有指导他人如何自行了断的医生······不论是支持安乐死还是反对的安乐死的人,都有自己正当又合理的理由。

《黑箱:日本之耻》是伊藤诗织的自述,详细记述了自己被山口敬之性侵的经过和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控诉山口性侵案件的发展。女性在遭受性骚扰或性侵后不愿或不敢站出来,是整个社会的耻辱和失败。

《西方文学史十二讲》一如书名,是卡莱尔对西方文学史的评论,从古希腊、古罗马一直评到近代,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也不乏连珠妙语。作为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也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比如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卡莱尔在评论一国之文学时,很注重对国家和民族发展历史的探讨,对中世纪也很有一番褒美之词。

《女の子はどう生きるか 教えて、上野先生!》由上野千鹤子对年轻女性一系列提问的回答集结而成,涵盖学校、家庭、恋爱、社会、职场中的诸多男女不平等现象。针对每一问题,作者会分析该现象的原因并建议女生该如何应对。作为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上野千鹤子也阐述了自己对女权主义的理解。本书每一节的篇幅不长,内容也很充实,适合日语学习者阅读。

读书小结二

《灵山》是一部奇特的小说,用其中批评者的话来说,“把游记、道听途说、感想、笔记、小品,不成其为理论的议论,寓言也不像寓言,再抄录点民歌民谣,加上些胡编乱造的不像神话的鬼话,七品八凑,居然也算是小说。”不论是单纯地作为一部小说,还是附加上华人首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标签,《灵山》都值得一读,从中体味西南中国的传统和风物,人生的悲悯和孤寂。

《我不相信神话》是奥莉娅娜·法拉奇的文集,讲自己的青少年生活、工作和采访经历、与阿莱科斯的爱情、对写作的看法以及晚年遭逢的疾病与世界大事。法拉奇的文字,总是充满一种激昂的情调,读之振奋人心。十几年前,我念高中的时候,不记得从哪里知道了法拉奇的名字,很想读她的传记《女人与神话》。在一家淘宝店铺下单,却无出版的实体书,最终买到的是A4纸复印装订本。后来我又看过法拉奇的几本书,但不记得有没有看这本传记了。

《二十个世界》是一本科普书,讲了二十个系外行星,它们是怎么发现的,以及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作者没有讲高深的物理学知识,尽可能用类比的方式让读者明白探测和分析天体的常用方法。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是用视频传递这些知识,会更容易让人接受吧。我想,没有必要看这本书,去看严肃的科普视频吧。

《给樱桃以性别》有三部分,英国内战时期的约旦母子、改写的童话故事十二个跳舞的公主,时间线为当代的想做海员的男孩与女环保家。十二公主的故事最好理解,表达的是女性反抗压迫与追求幸福的主题。约旦的母亲要守护的是什么,只是国王和儿子?她代表的是什么?约旦要追寻的是什么?小说最后登场的男孩和女子是约旦母子的精神后裔,抑或约旦母子是前者的幻想?对于这部小说,我有很多不甚明白的地方。

未来的YouTuber

我的YouTube频道有470多个订阅者,很不可思议,因为我所有的社交账号都未曾有过这么多的追随。

我还不是一个YouTuber,如果YouTuber只有这些订阅,肯定早就饿死了。我曾上传过自己骑车的视频,然而并没有人观看。

这些订阅者基本都是日语名账号,应该来自几年前上传的一个视频,GLAY和Yoshiki共演的歌曲RAIN。这个视频是我从Vimeo上下载的,发现YouTube上没有,便上传了。

我其实不太理解这些用户的逻辑,倘若喜欢这个视频,直接收藏视频便可以了,何必追随这个空空如也的频道呢?难道,他们是抱着期待,希望还能再看到类似的更新?恐怕是不可能了。

关注的YouTuber太多,有一个滥竽充数的也不在意,懒得取关。可能是因为很多人抱着这种做法,我的订阅者才能缓慢地增加。

我其实很想做一个YouTuber,实现自由职业的梦想。然而,且不论做视频的技巧,单就内容我便不知道要做什么。空有表达的欲望,却没有坚实的论据和丰富的知识,也没有擅长的细分领域,第一步就迈不出去。

YouTuber这个职业,对我来说倒像是迷雾中的一点灯火,寻不到的路的时候,我也只能向着它走去了。

有可能是我太小看这个职业了,但谁还不是一个淘金者呢。

读书小结一

《时光错动》是一本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现代主义小说。宇宙发生了轻微震动,时间倒退十年,人所经历的一切再重新经历一遍。“我”的自述和科幻作家基尔戈•特劳特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本书的内容。每一节都不长,也可以独立阅读。字里行间洋溢着诙谐和讽刺,“我们”谈论现代科技对人的侵蚀、对和平的威胁,自己和家人的故事,社会和文化之虚伪,几乎涉及一切话题。如果这本书真有一个中心的话,想必是“真实”与“自我”。

《低生育陷阱》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小书,内容很简单,讲的是日本少子化政策失败的原因。一言蔽之,日本以欧美为基准制定的政策并不符合本国国情。虽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文化上却相去甚远,而人的观念是影响结婚与生育的重要因素。在书中看到一个有趣的数据,1966年日本新生儿明显比前后两年少,一种说法是丙午年出生的女子性格泼辣不易出嫁,父母有意避开。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进》是一本短篇科幻小说集,是可以拍成“爱,死亡与机器人”类影片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女性,有着不同的身份和际遇。未来科技的发展可以消除不平等吗,可以消解隔阂吗,作者在这些故事里探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爱的重量。

《鸟道》是周梦蝶的诗选,集录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孤独国》和《还魂草》的风格相近,《约会》完全是另一种诗,返璞归真,但我欣赏不来。周诗喜欢谈佛,谈孤独,谈顿悟。我现今对周诗并没有特别喜欢之处,但有“原来诗也可以这样写”之感。想起来大学选过一门讲新诗的课,有一道考试题是默写周的《菩提树下》,我默不过,于是默了痖弦的《上校》乞分。

脱钩

历史是凶险的河流,也是险恶的大海,从来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刻。当我们在死气沉沉的教科书上瞻望历史的巨浪时,殊不知自己也正处于一片巨大的漩涡之中。独裁者的复辟,席卷全球的病毒和中美脱钩,这些必将载入史册的名词,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中,而它们所造成的影响,尚需要学者们去研究和计算。

脱钩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它让我想到另一个流行词——“润”,后者是个人与国家的脱钩,逃离祖国,在国外追求滋润的生活。

我还没有踏出这一步,我的域名已经先我而行,完成了与大陆的“脱钩”。不过,这并不是它的主动行为,而是被脱钩、被润(驱逐)了。

去年下半年,忙于工作和恋爱,没有时间(这是借口)照管自己的博客,今年续费之后才发现,域名已经被屏蔽了。想来这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网站,除了猪狗不如之物也没有批判讽刺过谁,何以会遭此毒手呢?想必是误伤吧。

DNS既被污染,我又不知该如何处理,那就顺其自然吧。本来便没有多少访客,也不在乎再失去一点了,最坏的结果,还有我自己这个读者。但“独学而无友”,我恐怕自己会日益孤陋寡闻。

我不是没有与中文脱钩的念头,但英语太差,日语也太差,不知今生能实现否。即便可以做到,语言变了,内容却不会变,我将依然书写自己和出生之地的事。这里的出生之地,并非单指我的故乡,而是”祖国“。我很想避免使用含有“国”的词汇,因为在这个概念里,有时候并不包含我们的自由意志。

情欲

那声音自遥远来
淌过比特洪流
清清爽爽
无意间在心壤植了一颗种子
还没破土
就知道果实是甜的

虚妄的果子
在那脚步的扰动下
膨胀,坠落
蛇从心壁的洞里钻出
流着涎
缠绕上罩着白袜的踝

那张脸隐在不讲述的故事里
笑是佛的,是他的
周末是上帝的
不能止心炉里燃起熊火
抱薪的日历
那双手一一划去

梦的深处的深处
思维的穷处
吻另一片唇
想那脸,那笑,那声音
那不知味的果实
渴望之渴望
那柔软又坚实又温热又冰冷的拥抱
想象之想象
那深深深几许的闭紧的门
扣不开,不为开
闭了眼
描总也绘不出样子
怅然又怅然地任它盘桓
一口一口噬着蛀着心窠

在早班地铁上

我真怕自己对于读书是叶公好龙一般的行为,这几年看的书实在没有几本,即便是悠闲的大学时光,每年所读的书也很有限。夸口说读书是自己的爱好,多少有些羞愧和心虚。

对于知识的渴求,随着获取知识愈加便易而陡然下降。回想在小学至高中的学生时代,接触网络的机会很少,对于书和杂志上的每一个字,甚至都不愿意放过,渴望从中榨出世界的无限风光和所有一切的真相。

当信息触手可得时却没有那么在意了,难道对于知识的渴望,也像是在追求一件可望不可得的物什,等真的入手却不再珍视。追寻的是追寻本身,而不是知识,但愿不要陷入这样一种诡境。

这些年来,被游戏、直播、足球和视频夺去了太多时间,毋宁说是我甘愿献出的,但仍和读书有一线缘牵。

读书,也和我的肉身一样,被挤在了早班的地铁上。早晨挤地铁上班并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前方是漫长一日的工作,背后是尚未睡足的前一日的劳倦。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不适的时间和地点,却是我看书最有效率的环境。一年寥寥的几本书,大约都是在早班的地铁合上的。

有一段时间,骑单车上班,便在骑车与读书之间两难。

与早班地铁相比,晚班地铁却经常不愿看书,在工作结束之后,必须找点快乐的事,而读书却不总是令人快乐的。

在地铁上的看书的一个原因,是我不喜欢打开手机的其他应用,并不一定会有人盯着你的屏幕看,但还是觉得没有隐私。相较之下,看书却不怕被人看到,没人会对密密麻麻的文字有多少兴趣吧。

我看的都是取自网上的电子书,一直上传到Play Books上阅读,但由于网络的限制和不再有多端同步的需求,最近一周开始使用本地的Moon+ Reader。大概是刚换平台的新鲜感,每天的阅读时间也提升了很多。

Moon+ Reader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电子书应用,不需要我的赘言。我最喜欢它的一点,是以日历呈现的阅读记录,对我读书很有正向的鞭促作用。不过,遗憾的是它不支持直排,对于繁体中文和日文,我还是更喜欢传统的排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