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一刀流

当年今日

周三的中午,和比平时早了5分钟起床准备手冲咖啡,但实际上在午睡之前我已经把需要准备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了。唯一需要起床以后再干的就只是把手摇磨从盒子里拿出来,装咖啡豆进去以及烧水。手摇磨是拿出来是第一步,当我把咖啡豆装进去,我就开始烧水。这一次烧水跟之前不一样。之前通常下午如果我要冲咖啡,上午养生壶剩下的水大概就只有200毫升。200毫升水在比较凉的天气之下,很容易就会变凉,所以在午睡之前,我就把养生壶的水加到了接近1000毫升。

之前在润洗滤纸那个步骤,我依然用自己的杯子,也就是最后接滤液的那个杯子进行。这一次我在滤杯下面接了一个其它杯子。在萃取结束的时候,我直接把滤放到其它杯子那里。这个操作虽然我又要多洗一个杯子,但是有了这一步,我就不需要走来走去,结束萃取的时候我也不需要考虑滤杯应该放到哪里去。虽然萃取已经结束,但是滤杯还是会有滴液,这就需要下面有个东西接着。

在确认了闷蒸也得算到萃取时间里之后。我在电脑上按下了计时器。首先按计时器,然后拿起手冲壶,对咖啡粉进行浇灌,这里估计得需要一两秒钟。跟之前相比,周三萃取出来的液体比平时多一点。首先我用小水流把咖啡粉都浇了一遍。平时我只是非常控制地把水浇在上面,根本没有淋透。感觉把咖啡粉浇了一遍以后,秒表显示大概13秒,然后我又等到接近21秒的时候,开始继续浇灌操作。这一次我没有采取分段式,而是不间断地一刀流。虽然这是一个老咖啡豆,辛鹿的袋子上写的是2024年4月生产的,这个豆子我大概是10月的时候才开始用。当我看过一些手冲咖啡的视频教程,以及看了部分《爱上手冲咖啡那本书》以后,可以肯定,这个豆子已经不新鲜了,我已经没办法在闷蒸的时候做出牛肉汉堡的效果。闷蒸是直接水上去以后就像陷到沙子里,直接沉下去不见了。周三的闷蒸,当沙子还没有完全陷完之前,我就开始后面的萃取。你说那个豆子完全没气也不见得,因为当我以比较均匀的速度进行浇灌的时候,有段时间我真看到气体鼓起来了,看到那个气泡鼓起来了以后,我一直以比较温柔的方式加水。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没有浇在滤杯边缘,但也不是只是在中央加税。这样不断地加水,我只是保证页面大概是那个程度,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滤杯的滤液有多少,当我结束加水的时候,大概是1分20秒。然后当我看一下滤液,我有点后悔了,因为即便我停止加水,滤液还是有点多了,那个时候滤杯里还有咖啡也,滤杯的液体全部过滤完毕,大概花费了1分30秒,就时间看来有点过长了,我感觉全部过滤结束,1分20秒比较合适,从滤液的量看来有点过多了,所以我很担心味道会偏淡,但实际上周三这杯咖啡味道刚刚好。这也是我第一次做出有回甘的咖啡,在我喝完咖啡一段时间以后,我的嘴里或者说喉咙里一直有咖啡的味道。咖啡快喝完只剩下一点点的时候,我首次尝试出有坚果的味道,但你要我说出那具体是什么坚果,我说不出来,有点像杏仁,但又好像不是。以前喝咖啡我从来没有试过在黑咖啡里感觉到这些。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次的萃取我得到了一些之前从未得到过的成分呢?

在清洗滤杯的时候,我发现周三那个过滤完的粉形状跟平时很不一样,四周的粉墙很厚,起码有0.5毫米,可想而知,滤液是在一个咖啡粉造成的窝里面渗出去的,虽然单从滤液量来说有点偏多,但实际上味道却不淡。我以我可以做到最快的速度去进行萃取,所以咖啡液那种不好的酸味几乎没有,但是依然会有一些酸味,这个中度烘培的咖啡粉本来是有一点点酸味的,我觉得周三的这杯酸味处在正确的范围内。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可能手冲咖啡对我来说最需要定量的不是冲水的克数,而是整个萃取的时间。所以每次操作,我都得用秒表计时。

手冲壶练习

当年今日

周一晚上吃过晚饭,回宿舍拖了个地,然后我又回到了办公室。我把之前已经拿回了宿舍的手冲壶又拿回了办公室。我的想法是我要练一下用手冲壶注水。虽然周一下午我用普通的茶壶跟勺子的确也能做出那个很别扭的小水流的效果,但显然还是用手冲壶会方便一点。手冲壶已经买了好几年,买那个东西的时候,我就只想着那个壶的尖嘴一定要够细,那么我的水流就不会那么大。当时我完全没有考虑手冲壶到底要买多大,还有就是要不要盖子、要不要保温。这些东西在我买那个玩意的时候,我根本没有考虑过。因为买那些东西的时候,我是一个一窍不通的状态。有多少人可以一次就到位呢?如果是有高人指点,或许可以,但如果有高人指点,一开始就到位,那么你那套东西估计不会便宜,有多少人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下定决心、狠下血本进行那样的投入呢?穷人肯定不会这么考虑,能用就行,如果有现有物资的替代方案更好。有些人可能茶壶都没有,直接拿着个电热烧水壶就开干了,也不考虑什么大水流小水流,因为电热烧水壶本来就很重,顾不上那些东西。但是当你了解越多,你会发现之前那些贪图便宜的都是歪路。比如在磨豆机上面我就走了很多歪路。唯一没有走歪路的估计就是家里那个不锈钢的滤杯,但经过长期使用以后,滤网已经被细粉堵住了,很难过滤,所以我妈突发奇想,把里面的滤网全部撕掉,然后直接加滤纸使用,这样的话清洗很方便。

要做练手,首先我就得有粉、有滤杯、滤纸以及水。第一次我是直接用平时手冲的方式,冲了一杯出来。感觉那是我近期冲得最好喝的一杯。老豆子的辛鹿的蓝冬,几乎没有很明显的酸味,后面整个咖啡的味道都比较均衡,不会感觉很淡,但问题是喝完那一杯,我又开始担心了,因为已经晚上19点多,我从来没有试过在那个时候喝咖啡,会不会睡不着呢?不知道。虽然我知道正常情况下,我对辛鹿咖啡有免疫力,他们的咖啡因含量不会太高。但也不知道是咖啡起了作用,还是运动起了作用,又或者是我睡觉之前还在看手冲咖啡的视频起了作用,相对而言,睡眠质量没平时那么好。

周一晚上那杯咖啡,我调整了一个因素,我把巫师2.0从38格调到了36格。肉眼可见,咖啡粉的粒度小了一些。可以这么说,已经一般的挂咖啡粒度要小了,之所以做这个调整,因为我第一次用V60那个陶瓷滤杯的时候,发现过滤速度非常快。我想稍微控制一下那个速度,因为速度太快感觉冲出来的咖啡没什么味道,但也有可能没什么味道跟我加水太多有关。晚上喝完第一杯咖啡以后,第二杯我基本按照平时的思路整,但是出来的那个水基本上没有任何咖啡味道了,但起码第二次的时候我还是用开水的,虽然只能说是温水,但起码是烧开过的。接下来的练手,我用的完全是自来水。同一张滤纸同一批咖啡粉,被我一次又一次地拿来练手,过滤速度越来越慢,但虽然说很慢,但相比于家里那个已经被我妈用到堵住滤网的不锈钢滤杯比起来还是挺快的。我说的慢主要是对比我冲第一次那个粉的时候的速度。在没有咖啡秤的前提下,我怎么控制加液量呢?所以我拿出了之前本来我买来进行尿液pH值测试的50毫升小烧杯。买回来以后我根本没用过,所以一个已经被我用来专门洗钢笔了,另外一个还放在那里,因为我发现直接拿着试纸测量更方便,根本不需要用烧杯接。首先我把120毫升的水用烧杯量着倒进手冲壶里,感觉到那个位置以后,就反过来操作。有些手术壶里面是有刻度的,但我买的时候根本没在乎这些。所以到底用多少量,我只能自己感觉,我没有在里面做记号,如果我拿个小刀之类的东西,估计能在那里做记号,但我没有。然后我又想出了拿个牙签,在装到120毫升的时候,用牙签做记号,拿马克笔在牙签上标记,接下来每次从水龙头接我感觉120毫升的时候就拿牙签比。这样多次反复以后,我已经八九不离十能把握那个量。看一眼那个手冲壶,就知道那里大概有没有120毫升,但关键是周一晚上睡觉之前看的那些视频,又让我否定掉了自己这个训练结果。我那个手冲壶是250毫升的。要接120毫升的水,就只有小半杯。这样的话倒的时候实际上不好控制,而且只有那么点水,水的温度也会过快降低,所以实际上,周二下午我做手冲的时候,我直接把手冲装满大半壶,然后开始操作。控制加水量完全是看着那个液面变化情况以及接滤液杯子的液面做判断的。

周二下午的那杯咖啡酸味又很突出了,这意味着萃取的水温又过低了,而之所以会过低,是因为周二跟周一相比,气温出现了跳水,而我在烫滤纸的时候没有用烧开的水,而是用保温壶里的水,但除了酸味以外,咖啡后味还行,所以这还不算完全失败。

新手和老手最大的区别,我感觉就在于新手很难复刻出一杯自己觉得好喝的咖啡。

V60太快了

当年今日

周一的中午,我比平时早了10分钟起来。13点50的闹钟之后,我就起来了,然后准备手冲咖啡。首先把手摇磨拿出来,然后把烧水键按下去,接着就是把一勺的咖啡豆放进去开始磨。周一咖啡豆用量感觉要比平时多一点。因为我足足磨了摇了16圈才终于结束,平时应该是14圈。咖啡豆出来以后我就开始清理手摇磨的残粉,当我把那些残粉清理干净以后,水也烧开了。滤纸和滤杯中午我已经准备好。这一次用的是锥形滤纸,而滤杯是个便宜货,是陶瓷的V60,但实际上还没到60度,所以滤纸需要按照滤杯的尺寸稍微改良一下才能完全贴合。我感觉这种不到60度的还好一点,大于60度就真的有点麻烦。这是我第一次用V60的滤杯,以前用的是锥形滤纸,配套的是不锈钢滤杯,区别在于这一次我用的滤杯下面开口是一个大洞,不锈钢滤杯下面是平的,所以那是通过漏斗壁把滤液排出去的,这个V60滤杯所有滤液都通过下面的洞流走。

用开水把滤纸湿润的时候,我傻眼了,因为水去得非常快,几乎可以说秒杀。平时用不锈钢滤杯不会这样。我该怎么办呢?如果还是用那个茶壶,还是按照平时的那样冲的话,滤液一定会滤得非常快,但是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尝试着像平时那样直接上茶壶,结果发现不行。几秒后我拿出了一个不锈钢的勺子。茶壶嘴对准勺子,用勺子柄作为引流棒,这样的话液体就能以我期待的方式流出,流到我想要的地方,但这么高难度的操作就意味着整个步骤我都必须左右手非常配合。一开始的时候,勺子该用什么角度,我没有考虑过的,但尝试了一两秒后我发现勺子垂直是最恰当的方式,但即便出液量已经比平时茶壶直接出来慢很多,但实际上从那个液体的声音我就知道流速还是很快。该怎么办呢?可以怎么办呢?我买的这个入门款的滤杯里面的凸起相对来说已经很不明显了,但即便这样,流速还是非常快。加大粉的用量不能解决问题,萃取速度依然会很快。所以接下来。我打算把手摇磨的粒度再调细一点。MAVO巫师2.0手冲的建议是38-42格,现在我用的是38个,接下来我打算试用36,甚至34个。如果这两个都不能解决问题的话,我是不是一次性要用两张滤纸?

自从我开始用手摇磨,我就发现出来的那些滤液一开始入口那一下都会偏酸,是温度不够的那种酸,但是当我把咖啡静置在那里,过上一段时间再慢慢喝,后面的那些部分却不像一开始那么酸了。手摇磨已经用过5次以上,但我感觉出来的那些滤液口味还是有点偏淡,还是有点偏酸。后来我意识到,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我萃取完以后没有摇匀萃取液就开始试味了!!!口味偏淡这个问题应该是我对萃取量的理解有偏差,我理解的是最后萃取出来的量,但可能别人所说的那个萃取量是指加水量。这两个东西差异很大。因为加进去的水很多都跟粉结合在一起。如果我把最终得到的那个液体理解为萃取量,那么我就会多加了水,滞留的那些水分那不是一个小数目,也正是因为大家要控制加水量,所以才会有咖啡秤这种东西。普通水的密度就是1g/mL。所以用克数就能容易折算出毫升数。通常咖啡豆包装袋上建议的萃取量用的是克数而不是毫升数。

现在看来配套一个咖啡秤是很有必要的,那是一个很直接数据化的仪器,但关键是靠谱的那个东西价格也不便宜。这个价格不便宜是相对于一般的厨房秤而言的。所以这将是我双12的入手目标,但万一在双12之前我已经感知到了那个萃取量呢。那么这笔钱我就可以省下来,我也不需要考虑安排放置这个仪器的空间。

路由器碎碎念

当年今日

周日下午,在接近要吃晚饭然后回单位之前突然想起有件事情我还没做,我打算把家里那个闲置的水星MW300R路由器带回单位。因为科室的路由器,那个TP-LINK路由器这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老是会出现连上了,但是却上不了网。跟我的那个接近同款的路由器比起来,现在用的那个TP-LINK路由器新一点,但也新不到哪里去,毕竟那种路由器性能有限。我不太确定这种能连上WiFi,但是却连不上互联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感觉跟同时连上那个WiFi的人数多少有关系,毕竟那只是一个很旅行路由器,没想过有很多设备同时连接。通常情况下,我的小米civi 1S跟我的红米Note11 5G都会连那个路由器,尤其是在我做任务的时候,但我的电脑连的是网线,所以没有必要连,但我不确定别人的手机是不是连的那个路由器,因为单位虽然布局了全覆盖的WiFi,但实际上那个操蛋的华为信号相当糟糕,尤其是他们把2.4和5G合并了。他们的那些连接系统会导致突然就断线,突然又连上了,于是你如果处在移动之中,你就会出现那种连上连不上的状态,什么东西都很卡,找不出原因。所以我的任何一个无线设备都不会自动连接单位的WiFi,但我会把那个WiFi保存下来,当我在某个地方不动的时候,又或者是在某个地方我没私有WiFi的时候,我就会连那个。不让自动连接,如果我在移动之中,单位的WiFi断了就验证了我前面的那个说法,WiFi虽然是系统起来了,但就是一个鸡肋。

以前科室的那个TP-LINK小WiFi没什么问题,可能用的人不多,大概就只有我,只有我的两台手机。现在估计用的人多了,所以就说不准会有什么问题。TP-LINK相对于华为,我感觉稳定一些,但是我不保证当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一同连接那个WiFi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奇怪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当我的手机发现能连WiFi,但无法连接网络的时候,一加的手机也会出现同样的状况。那个时候我们就只能把WiFi拔出来再重新插回去,等于是重启了一遍。有时候一遍还不行,可能还得试一遍,有时可能一个月下来都没有问题,但有时可能一天好几回。

WiFi用久了要重启,这个很正常,但关键是我感觉近几个月这种事情频繁发生,一天可能发生一两回。我实在受不了了,所以反正家里的那个水星闲置,不如拿回来替换一下。我已经查不出家里那个水星路由器是什么时候买的了,因为估计我是在亚马逊中国买的,现在亚马逊中国已经把用户的资料都清清理掉了。就购买时间来说,我那个水星的购买时间可能会早一点,但跟TP-LINK比起来,我的那个是300M的路由器,而那个随身的TP-LINK只有150M,这样的区别我感觉是天线的差异。家里为什么要搞个水星路由器,是因为以前家里也是用天天连的那种旅行路由器,但是家里的WiFi设备多了,显然这就不够用了。以前吃WiFi的就只有我自己的手机,所以我把路由器放在我的房间里就可以了,但后来我爸我妈都有了智能手机。我还想把那个无线网络覆盖到整个屋子,显然那就不够了。买了水星路由器没多久以后。我就升级了小米粒的路由器。主路由是我的小米mini。我把水星以有线网络的方式放在客厅,这样整个屋子都能覆盖到。虽然两个路由之间的距离很近,但我没办法用无线的方式,因为我家接收到的那些WiFi干扰实在太严重,随便搜出几十个WiFi信号,无论你设置什么样的信道都会被干扰。所以为了保证两个路由器都能正常运行,我只能用有线的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如果我家不是差不多20年前做装修的,客厅跟卧室肯定都会预留了网口,但我家装修的那个年代,客厅跟卧室预留的只是同轴线的电视接口。所以我不得不把网线从我的房间拉到客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装宽带的时候是从我房间的那个空调孔穿进来的。正常思路应该是在我家的门那里穿进来,但那样的话要绕过客厅再到我的房间,要绕很远,当时使用网线的就只有我的电脑,所以装网络的师傅就这么干。现在如果再拉网线,一定是走客厅,因为现在我的锐捷路由器就放在客厅,能覆盖我家的任何一个地方。

时代在变化,网络在变化,但其实算起来,好像我家使用路由器的历史还不算太长。

平和大押

当年今日

周六跟我妈去了平和大押,现在那个地方是白云区博物馆。一直以来,在广州的市内,我就见过很多当铺。大的那些好像叫做大押,影响最深刻的是在越秀中路跟中山路大东门那个地方的当铺。那个东西孤零零地矗立在路边。每天都要经过它去广大附中上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它的存在,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它开放过,之所以知道那是一个当铺,因为它独特的外形。是一个类似正方形的柱子,那个柱子还有很多特别的窗户,窗户都是细长的,好像窗户都是用花岗岩之类的东西砌出来的。后来我知道,那种造型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当铺。那个东西易守难攻。广州有这些房子,佛山也有这些房子。周六在平和大押参观的时候,介绍的文字里面就说广州曾经有段时间有400多个当铺,大概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当时流行的那句话是“当铺比米铺多”。后来,因为广州沦陷,通货膨胀,钱不值钱,所以当铺就垮掉了非常多,只剩下零星的几间。在我印象之中,佛山在筷子路跟锦华路交界处就有一个当铺。那个当铺也是一个矗立的正方体,也有那种特殊的窗户。

平和大押跟我之前见过的那些当铺相比更加宏伟,它好像更高大,而且也保存得更完好,不知道是因为它保存完好,还说后来修缮得好。在平和大押最终被列为文物要保护起来之前,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它曾经是均和粮所。那栋特殊的建筑,既然存放贵重的东西有一套,存放粮食肯定也有一套。现在的平和大押地面以上的部分基本都已经展示出来,随便你看,随便你逛,但是地下的部分却没有作为展出的一部分。透过一块展示的玻璃让你明白到地下的部分以前是专门用来放金银珠宝的。

以前我一直都无法想象在那些高大的立方体里楼梯到底是如何分布的。我这一次,我把平和大押的楼梯走了两遍。因为当我走完一片找我妈的时候,我发现我妈就坐在平和大押外面广场的石凳子上,我登顶的时候应该让她在下面给我照一个。所以第二次我又跑回了最高点,让她帮我从下面往上照。照片里我就只是一个点而已。通常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因为我跟我妈通常一起,但这一次我妈选择的是走了两层楼梯以后她就不再往上了。我一直走到了平和大押的顶楼。顶楼我觉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摆了一圈的石头,如果下面遭到攻击,守卫的人就把石头往下扔。居高临下的杀伤力肯定很大。平和大押的窗户跟其它当铺一样,都是那种又细又长的,但原来那些窗户里面是扇形的,那真的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结构,我试过很多窗户,虽然历史悠久,但木窗户都很湿滑。平和大押里的楼梯,我感觉很容易会碰头,但实际上上上下下几回我意识到刚好那个楼梯的高度跟我的身高是一致的,我是那种无论怎么走都不会撞头的状态。所以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跟当时那些人的身高有点接近呢?

周六不算太热,但是进入到平和大押感觉很闷热,虽然不是潮湿的那种,虽然所有窗户都是开着的,但是因为窗户太小,即便有对流,但里面还是很热。在不破坏那个建筑的前提下,估计在里面搞空调挺难。所以可想而知,如果夏天去参观,是挺可怜的一件事。

现在在广州的街头,偶尔在老城区你还能找到当铺,但是现在的当铺跟以前的当铺估计区别很大。在周六之前,我从未走进过当铺。

为什么要入手巫师2.0

当年今日

当我终于觉得要入手一个靠谱的咖啡磨的时候,我已经喝挂耳咖啡好一段时间了,而且也尝试了好几个不同品牌的挂咖啡,不同口味的也都尝试过了。喝挂耳咖啡的时候,我会观察打开袋子那一刻咖啡粉的粒度,我也会观察经过我的冲泡之后,咖啡粉的粒度。所以现在的我可以把握手冲咖啡应该用什么粒度。因为挂耳咖啡喝多了,所以我知道那需要多少粉,通常来说,挂耳咖啡里面咖啡粉的量是8~10克。你或许会觉得8克会不会味道不够,实际上我个人没觉得8克跟10克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如果说区别很大的话,我感觉是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咖啡粉。有些品牌是你喝过以后就不想再喝了,你只想赶快把那些东西消灭掉。最后你甚至连那个牌子是什么你也记得了。最后让我觉得可以持续喝下去的,只剩下辛鹿和GEO。辛鹿是个靠谱的牌子,是同事介绍给我的,同事是由她男朋友介绍的。至于GEO,是因为从前单位的福利都发在南粤分享汇上,我要把它消灭,搜索咖啡就看到了GEO,觉得价格也不算太过分,所以就尝试了。后来单位的福利不发在南粤分享汇了,新的那个东方福利网上面可选的咖啡很少,可选的挂耳咖啡更少,这些咖啡价格都不菲。南粤分享汇之所以还能选到咖啡,因为实际上送过来的时候用的是京东物流,所以实际上的是京东上的东西,但是南粤分享汇这个屌丝,你放进购物车里面的东西,不一定都能用你福利的余额去结算,所以挑选过程已经很痛苦,结算可能被系统筛选掉,又要重新挑选就更加痛苦,最后的痛苦变成他们给你的那个搜索页面根本搜不出你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只能采取登出,搜索并找到产品页面,再次登录,把商品加入购物车的方式获取资源。最后一次在南粤分享汇买的咖啡里面我也买了知乎的咖啡,结果送过来的时候打开一看,原来代工知乎咖啡是GEO。还记得曾经买过一次GEO,放在家里,我妈直接忘了,再次被我发现的时候,已经过了很久,但实际上那些咖啡冲泡出来味道还不错,所以他们的充氮保存是真家伙,也真的起到了作用,虽然跟新鲜的比起来,味道肯定会有一点差异,但是对我这种粗人来说,没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因为观察过挂咖啡,因为看过不同口味不同品牌的咖啡粉的差异,我也终于知道如果我要自己磨咖啡豆,我应该用什么样的粒度。虽然我还没到那种看一下那个咖啡豆就知道要用什么粒度,知道那个磨要怎么调整,知道要用什么水温,什么滤杯去实现这么牛逼,但起码我知道,大概差不多要调整出什么样的粒度才能实现我想要的结果。最纠结的人估计对那些咖啡粉的粒度得用不同的筛网分离确定,我知道这是一定可以做到的,但我觉得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没必要做到那么学究。

挂咖啡是很方便,但关键是我感觉那个滤袋实在太快了,有时我甚至觉得,我是不是要对某些咖啡粉要使用浸泡的方式。跟一般的滤杯比起来,挂咖啡的那个滤袋开口实在太小。我用一个普通茶壶注水,还要在这么小的口袋里面转圈,简直折磨人,于是这就迫使了,我觉得得用滤杯,得用滤纸,得用手摇墨自己控制粒度,得用经过处理的沸水进行我想要的冲泡。

一天就喝那么一杯的东西,为什么要这么纠结呢?我觉得,人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我们不可能对所有事都很随意,我选择在咖啡的这个问题上不随意。

咖啡磨

当年今日

为什么之前我要从喝咖啡粉变成喝咖啡豆呢?可能是因为我发现辛鹿咖啡除了挂耳以外,其它卖的都是咖啡豆。现在不一样了,辛鹿咖啡很多,豆子都有磨粉这个业务。如果之前他们也这么干,估计我就不会买咖啡豆。当然也不会迷上磨豆机这种东西。

我第一个入手的咖啡磨豆机是最原始又或者是低廉的那种,磨芯是陶瓷的。当时其实我也看过磨芯是钢的。好像那种咖啡磨就只有手持式。无论是手持式还是我那种,都有点像古典咖啡磨。陶瓷磨芯能通过调节旋钮来控制出粉的粒度,但关键是没有一个标准,所以都是凭感觉瞎折腾。当时我觉得陶瓷的应该更耐用,但实际上陶瓷的真的很难磨,因为不够锋利。其次是虽说那个是陶瓷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光滑的那种,不像陶瓷水果刀那样锋利,可能陶瓷做到那种锋利程度的话就很脆了。遇到咖啡豆可能咖啡豆没有磨碎,陶瓷自己碎了。陶瓷的磨芯决定了那个东西不可能很锋利,而且硬度也不太好。综合起来的结果就是磨起来的时候很费劲。我用那个陶瓷磨磨咖啡粉的时候,实际上我对手冲咖啡粉的粒度到底是怎样并没有一个很确切的认知,因为那个时候我才开始喝挂耳没多长时间。但实际上在喝挂耳之前,我已经喝过很多年的咖啡粉了,第一次买咖啡粉是在家乐福,买的是进口哥伦比亚咖啡粉,之所以买咖啡粉是因为大学的时候通过某个博客活动赢回来了一台美式咖啡机,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在家乐福买了进口的咖啡粉和进口的滤纸。当时也只能买进口的,因为国产咖啡的区域根本没有这两种东西。那个时候的确也有淘宝,的确有网购,但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流行起来。在家乐福买过咖啡粉,然后好长一段时间买的都是宜家家私的瑞典咖啡粉。双11的时候,我也有趁着特价买过意利的咖啡粉。我妈说意利的那个咖啡粉特别细,后来隔了好多年我才明白到,可能那个意利的咖啡粉就不是为了你用来手冲的。来自于家乐福哥伦比亚的咖啡粉以及宜家家私瑞典的那个咖啡粉到底那个粒度最适合用什么方式萃取咖啡,我们从来都没有研究过。所以当我用那个陶瓷咖啡磨磨咖啡粉的时候,我妈一直在说,那个粉太粗了。但我不断调整以后,当粉的粒度足够细,发现磨起来真的非常非常累。累了之后,喝的效果还不好。那个陶瓷手摇咖啡磨,实在让我太累了以后,我忍不住又低价买了一个电动打粉机,我只能称呼为打粉机,因为那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咖啡磨,那只是通过很钝的刀片把固体打碎。如果你需要打得很碎,只要停留时间足够长就可以了,但关键是咖啡粉要根据不同的萃取方式决定咖啡粉的粒度,并不是越细越好,太细的咖啡粉很难过滤。即便等的时间足够长,过滤出来的那个滤液也不好喝。那个打粉机到底用多少的咖啡豆打粉多长时间才大概差不多呢?我试验了一次又一次。这个试验跟放进去的豆子的量有关,跟打粉的时间有关,跟豆子的软硬程度也有关,但最后一个条件,我是完全不去判断的,因为我的确也没有什么好的判断方法。所以我需要控制的因素是大概每次放进去的豆子量都差不多,然后我就开始控制打粉时间。我的经验是大概10秒就好了,我也没看秒表,就是默数10个数,如果觉得数太快了,就再多数两个。出来的那些东西,粗细肯定是不均匀的,所以在装进瓶子的时候,我还得先混一下。这个步骤我很熟悉,因为在做谷物水分测量的时候,磨出来粉也是需要先混合一下再装瓶,然后去做水分的。在不知不觉中,这样凑合着用打粉机磨咖啡豆已经好几年。

既然萃取咖啡是一个很科学的事情,所以今年我决定也稍微用上一个比较靠谱的咖啡磨来处理那些豆子。

双11的战利品

当年今日

这个周日华农校庆那天是11月10日,也就是双11的前一天。周日早上9点,淘宝这个双11做任务的红包算是可以兑换出来了,几乎可以这么说,我加到购物车里面的东西,在11月10日在双11的时候估计不会出现变动。我大概是早上8点30从家里出发去华农,到达华农的时候大概是9点多一些,但那个时候我已经没有时间去整淘宝,所以当我和我妈从华农离开,搭上了20路车之后,我就开始折腾双11的东西。

双11购物车里的东西,我有一件是一定要买的,我做任务就是为了以一个最低的价格入手。这个东西是MAVO巫师2.0咖啡手摇磨。还记得某个中午,没有任何特殊的条件之下,当我打开淘宝的购物车,发现那玩意的价格是254.56元,不知道为什么有个14.97元的补贴?那天是10月22日,刚开始做淘金币任务没几天,那个时候如果我给钱,我用不了任何红包,所以那个中午,虽然我觉得这个价位已经合适,但我没有给钱。结果当我下午再打开的时候发现那个补贴没有了,那个磨豆机的价格在我11月10日最后入手之前一直保持在270块钱左右。因为淘宝和天猫的任务做得足够多,所以11月10日,坐在20路车回家的路上,这个手摇磨我最终的入手价格是203.53元。但是这却耗费了我非常多的时间,包括了淘金币任务的时间,也包括了抓猫猫的时间,但起码比那天中午我看到的那个价格又少花了50块钱。其实做任务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最终我能便宜多少钱,但我觉得应该能有30块钱以上。最终淘金币的任务,我的奖励是55块钱红包,抓猫猫那里,我也已经到了最高级别,所以兑换了10块钱的红包。光是这两个加起来就能直接在那个定价上面砍掉65块钱。我下单的那一刻,我放进购物车的那一款手摇磨要比其它颜色其它型号的那些价格低一点,我不知道这到底他们是怎么设计的,难道可以针对个人设置这个价格?10号下单,11号中午就送到了,因为这个手摇磨是东莞发货的。我在我下单没过多久,就已经揽收了。买完手摇磨以后我又买了一个UCC 114的速溶咖啡。喝过挂咖啡,喝过自己磨出来的咖啡粉做了手冲以后,我觉得无论什么牌子的速溶咖啡,感觉都是怪怪的,G7稍微好一点。但我还是入手了UCC,因为90克的咖啡才18块钱。国庆节假期的时候。我跟我妈在七鲜看到同款的咖啡,20出头,我们已经觉得很便宜了,所以117跟114各买了一瓶。那两个是放在家里的,我妈懒的时候就直接喝速溶咖啡。回家折腾一大轮以后,我也最终入手了瑞幸的意式深烘500克咖啡豆。之所以想到要买瑞幸,是因为之前的那个咖啡集市玩弄意式咖啡机的时候,用的就是瑞幸的咖啡豆。那里的咖啡豆,虽然都是瑞辛的深烘,但有两个型号。他们桌面上随便让人做尝试的,两款都有。我发现瑞幸的咖啡豆跟辛鹿的咖啡豆差距很明显。瑞幸的咖啡豆看上去很油光、很黑、很大。辛鹿的咖啡豆,小一点,瑕疵多一点,浅色一点,白皮也多一些。从豆子的状态看来,我猜瑞幸应该用的是日晒咖啡豆,辛鹿用的可能是水洗豆。在我印象之中,我开始喝辛鹿后才开始买咖啡豆,之前买的一直是咖啡粉。这一次,趁着有双11红包的机会,我赶紧尝试一下瑞幸的咖啡豆。双11之前的那个周五,我发现我已经观察了好久的NOW 75%鱼油又有货了,所以我赶紧找同事合伙买了三瓶。最终的到手价格是72.57元90粒。大概在一个月前,我在京东买的价格是97块钱。97块钱已经很便宜了,因为我已经观察了这个东西好几个月,一直以来它的价格都在115块钱左右。

双11做的任务依然很多,但我感觉这个双11的价格并没有以前那么疯狂。所以跟以前比起来,我感觉今年我已经很克制了,而且我也没有什么很刚性的购物需求。

薅新店羊毛

当年今日

在佛山城市展览馆出来以后,我和我妈要找个吃饭的地方。我跟我妈早就饿了。早餐吃了,午餐就只是吃了从包道买回来的一点点小点心,到下午接近17点的时候,我俩都属于那种又渴又饿的状态。但之前已经说过,世纪莲地铁站几百米范围内基本上没什么餐饮服务,的确是有一些店是可以吃饭的,但关键是根本打不起我的兴趣。我妈一直建议我不如直接去她过几天同学聚会喝茶的那个地方,但是在大众点评上转了一圈以后我发现,我对那里一点兴趣都没有。来佛山之前我打算晚餐回到禅城区的天还海酒家,在地铁上我已经看过那里相关的东西了,一直以来我们都只是路过,没有进去吃过饭,所以我们老说,找个机会去那里吃吃看。我感觉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刚好碰上了晚餐时间。从世纪莲搭地铁回到祖庙或者普君北路,不需要太多时间,但关键是无论是祖庙还是普君北路,离天海酒家都有一段距离。如果再找找公交路线,估计有公交车接驳到那里,但我妈说,这一次我们不去那里了。因为滨河公园和城市展览馆逛了一圈下来,我俩都累了,她不想再走那么多路。

该去哪里吃饭呢?反正在世纪莲附近我是不愿意的,所以我们选择回家,但是回家,家里附近又去哪里吃呢?去珠影吗?

坐在地铁上的时候,我又在翻大众点评,偶然发现鹭江的羊城秀新开了一家叫做小濠然的餐馆。那是一家吃湛江鸡和啫啫煲的餐馆。有个套餐还非常吸引人,只需要88块钱,包括了半只红葱头淋鸡、一个特色捞爽飞,一个虾酱啫花菜,还送了一个捞粉以及陈醋萝卜。不吃鸡还可以选择红烧乳鸽,不吃特色捞爽飞还可以选择吃啫爽飞骨腩。之所以选择了特色捞爽飞,是因为好像评价都挺不错。我俩就真的去那里吃了,出地铁站的时候发现鹭江那一片人非常多。之前也经常路过那个地方,但从来没有遇到那么多的人,这一次之所以这样,跟中大的校庆有关,因为从衣服就能看出不少是中大的校友。我们到达羊城秀,快要到达小濠然的时候,我妈担心会不会没有座位,如果没有座位的话,我们要不要在那里等?结果等会这个是我们想太多了。

这个套餐虽然说是双人的,但实际上当菜都上齐了以后,我们知道我们一定吃不完,因为光是那个捞粉就已经很多。鸡和爽飞都好吃,但关键是双飞的配菜是用芥末油拌的,所以无论是香菜还是洋葱都很呛。对几乎不吃辣的我妈来说,这简直是个噩梦,她说他吃了一条洋葱以后直接把她辣得眼泪鼻涕一起流。爽飞倒没什么问题,只是有一点点呛,但是那些配菜真的呛得很厉害。当场我就问我妈,如果还有这个券,下次我们还来不来?我妈说下次肯定不吃这个特色捞爽飞了。最后我们果然没吃完,但剩得不多,就剩了一点点捞粉,如果再努努力还是能吃完的,但因为上一次在客家班吃的那个套餐有心理阴影,所以虽然我觉得我应该还可以把捞粉塞进肚子,但我还是没有做这个有点风险的尝试。新店的出品肯定是最好的,新店的套餐估计往后不会再找到这么划算的了。

我们是周六晚上吃的套餐,我周日晚上搭地铁回单位的时候就发现那家店的那个套餐已经下架了。这个羊毛我们薅得实在太及时。

佛山城市展览馆

当年今日

在去佛山城市展览馆之前,我就已经在大众点评上,大概看了一下评论,大家说二楼好像是最好玩的。我也这么觉得啊。二楼一入门就是一个大沙盘,那个沙盘展示的老佛山。在里面我发现了祖庙,因为我认出了沙盘上的那个九龙壁,然后我也认出了,旁边的那个佛寺,然后还有很多骑楼、密密麻麻的房子。远处,东平水道旁边,我也认出了龙窑,所以那个地方估计是石湾。沙盘上没有说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时期的佛山。

佛山到现在为止,陶瓷都很厉害,所以展馆的很多展品和微缩场景用的都是陶瓷小人。这个在其它地方是不可能看到的,而且那些东西做得非常的细致。佛山的成药很有名,很多药丸至今都非常流行,比如冯了性的药丸。在现在的岭南天地里,就有冯了性的旧址。除了药丸,跌打酒也很有名。最有名的我感觉得说铁器、陶瓷、纺织也很厉害,烟草曾经也占了一席之地。当时的顺德糖厂,在介绍上说,在80年代是该行业全中国第一,但是顺德糖厂在1993年的时候就已经停产了。因为陶瓷很有名,铁器很有名,纺织很有名,成药很有名,这就意味着这个地方肯定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前面的那几个行业都是体力劳动为主的,于是佛山就出了有名的一些武术家。黄飞鸿、叶问、李小龙都出自佛山。佛山同样有名的,还有粤菜和粤剧。小的时候,家里老人很喜欢听粤剧,但是我对那个一点兴趣都没有,后来粤剧可以这么说,几乎在我生活里消失了。因为香港电视台里面基本不会播粤剧。即便在我小的时候,广州本地的电视台也仅仅是在每周的其中一个晚上播语粤剧。之后估计全部都改成播电视剧。

还记得第1次去佛山,第1次路过岭南新天地的时候,我就看到其中一栋建筑里面正在唱戏。里里外外围了很多人,有些人是进去坐着听的,有些只是路过,在门口观望的,我就属于那种在门口观望的人。里面唱戏的人也不是什么大家,但票价很便宜,只需要5块钱。本地人习惯了听戏,外地人觉得这个很好玩。祖庙里面的戏台,现在仍然在使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某个时段都会有大戏。看过佛山粤剧相关的东西、看过兆祥路上的粤剧博物馆,我感觉就粤剧的氛围来说,佛山比广州浓实在太多。

上面说的所有东西的介绍基本上都在佛山城市展览馆的二楼,除了上面说的那些以外,他们还做了一个通济桥的缩小版本。在光景的衬托之下,仿佛让你时光倒流,很梦幻。

如果说广州是以商业为主,那么佛山我感觉是以小作坊的手工业为主。展览馆里面的某一层好像说过这么一句话,基本上每个人的家里都能数出一件来自佛山的电器。产自佛山的小电器的确也非常有名。美的、容声、格兰仕,基本可以这么说,广东人家里必备的小电器基本上不可能没有这一些的其中一个,而且他们坚持了好久,不是那些几年之后就消失不见的。无论是以前的佛山,还是现在佛山的小电器,都给我一种很实在的感觉。他们在踏踏实实的干事,在传承着以前的东西,但从来不缺乏创新的精神。

我感觉到世纪莲那个地方,滨海公园走一走也就可以了,甚至可以租个单车或者电瓶车浏览一下,但是城市展览馆是推荐的,得去看一看。

佛山的滨河公园

当年今日

昨天说到我跟我妈去了佛山世纪莲附近,发现那个地方原来是佛山的新中轴线,但实际上我妈想去的只是那个滨海公园,因为从她同学踩点拍回来的照片好像那里很漂亮。我们从世纪莲那个地铁站直接就去了,到了河边,到底是向左还是向右?我们选择了向右,因为洗手间的标志是指向右边的,其实也可以向左,但如果我对整个滨海公园有更详细的了解,向右显然可玩的地方更多。我们就在这样胡乱的选择之下,选择了向右。那是一条河堤坝上的路,一直沿着江边,不知道会延伸到什么地方。反正我们就一直向前走。途中有一些自行车和电动车的租赁点。其实我是有心动过,要不要租自行车,但最后我跟我妈都选择了只用免费的11路车。

那个滨海公园,准确来说不是一个公园,是一堆景点,聚集在一个河堤岸上。所以有可能这一段是这个称呼,那一段是那个称呼,不是整条路上都很多人,人流是分段的,如果那里有个儿童乐园之类,人就会很多。这种布局跟广州一河两岸不太一样。可能跟广州临江大道那边的设定有点类似,因为那边过上一段时间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可游玩的地方,但你只能称呼那些为口袋公园,但是佛山这边显然那些某些景点大到已经不是口袋公园那么简单了,比如某个水上乐园,虽然现在这个季节,水上乐园水上的项目没有开,但估计水上乐园在不开水上项目的时候会变成卡丁车赛场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走在那条堤岸上,让我想起多年以前到单位组织会计跟统计去杭州培训的时候,那个校园离杭州的堤岸不远,所以我去过那里跑步。有一天中午也组织培训的出去了一趟,去看钱塘江的大潮。晚上我不知道有没有大潮,反正漆黑一片也看不到,选择中午去看,估计他们对潮汐表研究过。但培训的时候,连中午的时间都不是自己的,得用作这种用途,会让人觉得有点累。

我跟我妈大概是中午时分到达世纪莲附近的,在出发之前我们就在包道买了一点点吃的东西,没走几百米就找了个凳子坐下来把那些吃了。路上有些地方有树荫,有些没有,虽然我们去的那个周六是个阴天,但感觉几乎没有风,虽然太阳也不算很非常猛烈,但依然觉得很热。路况不算非常糟糕,但是也会让你觉得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周边的那些设备设施跟从世纪莲地铁站刚出来时给我的那个感觉差不多。历史不算很悠久,但是已经破败得有点严重。我们一直沿着那条路向前走,因为我发现只要向前就能到达广佛线的总站新城东。当我们走了一大段以后,发现回到世纪莲比去新城东还要远。从世纪莲刚出发没多久,我就发现某个叫佛山城市展览馆的地方好像很好玩,所以我的计划是走完这个滨江公园就回去那个佛山城市展览馆,但显然,往回走还不如直接走到新城东,再搭地铁回去。最后我们的确是这么干的,但是要去新城东,去地铁站的两条路好像都被封掉了,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某个河堤改造。汽车肯定过不了,但行人和非机动车可以。接着我才发现,原来世纪莲之所以叫世纪莲是因为那里有个莲花造型的体育馆,而新城东地铁站没多远的地方就是一个演艺中心。如果你要看演唱会、看各种表演,就得去新城东。如果你要看体育比赛,估计你得去世纪莲。广佛线是佛山最早开通的地铁,一开始就把这两个重要的地点连在了线上,感觉真的很超前。广佛线建起来的时候,这两个地方的那两个重要的场馆真的已经建起来了吗?

新地方有新气象,但我感觉我还是比较喜欢看老地方。

冷清的佛山新轴线

当年今日

周五到家的时候我妈跟我说,下周一她的初中同学约了要去佛山。那个佛山的同学已经规划好路线,而且自己还提前踩点了一趟。他们先去喝茶,然后就去河边的某个滨河公园。我不知道那个地方到底在哪里,反正就是在地铁广佛线世纪莲站下车。A出口上去3楼就是他们喝茶的那个地方,那个公园一定在附近,打开高德地图可以看到不远处就是河边,所以肯定那就是他们要去的地方,从地图上看,离世纪联那个地铁站不远。

虽然出去过佛山很多次,但我们从来没有去过世纪莲。出站了以后,有种傻掉的感觉,因为看上去那应该是一个商业中心,应该吃喝都不成问题,但实际上那个地方冷冷清清,几乎没什么店,很多都处在一个关门的状态。我觉得如果那片地方的店都开起来,是很旺场的,那种感觉得跟广州南沙万达广场旁边的食街有得一拼,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稀稀落落,只有几家店开着开门营业,而在那里路过的人也非常稀少。

从地图上看,世纪莲那个地方像是佛山一个新的中心,因为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在那里,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文化馆、佛山市图书馆、佛山青少年活动中心、佛山科技馆,佛山版权局、佛山大剧院,佛山城市展览馆,都在那一条中轴线上。这些东西的旁边还有一个叫佛山公园的玩意,跟其它的公园不一样,那个公园是后期建起来的,因为方方正正,是一个矩形,如果硬是要相比的话,我感觉广州猎德附近的珠江公园有得一拼。

广州的中轴线人气旺得简直不可思议,估计其它城市也这么厉害,比如深圳,但我没想到佛山的中轴线居然是这么个模样,虽然那是新的中轴线,但是人气跟禅城区祖庙那边的老中心相差实在太远了。这个新的中心倒不是因为刚新建好了,所以没有人气,那些东西看上去都是新的,但是也已经有一些岁月的痕迹,所以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已经建了一些年份,但为什么居然也这么冷清呢?

与之设置类似的,我感觉应该是广州花城广场那一片区域,也是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聚集的地方。除了那些大型的东西以外,下沉的花城广场还是一个巨大的美食街。白天的时候,世纪莲那个地铁站几乎没人,晚上的时候那条中轴线还剩下多少人,我感觉真得打个问号。首先貌似那个地方没有多少外地的游客,去那个地方的人都是他们需要去那个地方的,比如家长还要带小孩去佛山科技馆之类,其它地方没什么人。我们去的时候,还没有多少人在那里摆摊,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大概是下午16点多,摆摊的人好像多了起来,但这个多了起来,是不是因为他们知道那些馆快关门了,所以得逮住最后一波客流?

世纪莲那一片区域,楼房都很新,道路也都很新,但关键是在路上基本上没见过多少个不行的人,车道上也没看到多少行驶的车。虽然佛山就在广州的隔壁,佛山的常住人口也有950万,四舍五入也算是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但实际上,为什么是这么个模样?

保健品

当年今日

以前我总觉得保健品这种东西离我很远很远,我搞不懂那些人为什么看上去好端端的,一天就是要吃一把药。那些药里面很多都是什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之类的东西,为什么要补那些玩意呢?为什么我们日常的生活摄入的那些食物不能满足我们的营养需求?

以前我从来不觉得自己需要摄入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这个东西晒太阳就可以自体合成。尤其是我跑步的那几年,晒太阳晒得太多了,甚至可以说晒得过量了。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工作日的中午吃过午饭,我都会戴上墨镜,在一片空旷的地方游荡上起码10分钟。这样的话,如果衣服不是穿得很多、全部把手臂都遮盖住,晒的太阳够了。后来我再也没干这种事情。吃过午饭就只是匆匆的从饭堂回到办公室,要拿快递的时候,可能再去一下后门,拿快递的时候可能还会晒上一点点太阳,而如果直接从饭堂到办公室,基本上晒到太阳的时间得用秒去计算。于是我觉得即便我从今年年初就开始补钙,但是有段时间那种快要抽筋的感觉还是会袭来,尤其是运动过后,又或者是早上起来的时候。那种有点肌肉不受控的感觉很奇怪,就像是疲劳过度,但我又觉得其实我的运动量没增加多少。帮我给我妈买健美生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以后,在某次淘宝购物之后,随手带一件我又看到了同款。我妈那个维生素D3是在京东买的,京东的那个东西花了接近60块钱,虽然送了一包质量还不错的维达纸巾,估计那个能顶15块钱,但是那个健美生的维生素D3我还是花了接近45块钱。淘宝上我看到的是在天猫的健美生旗舰店,随手带一件的价格是19块9。如果我之前没搜索过这种东西,我绝对不会买,但就是因为我才刚刚买过,而且我入手的那个价格是那个的两倍,所以我真的顺手了带了一件维生素D3。我在买鱼油之前就已经顺手买了维生素D3。现在我吃的励全片是600毫克的钙加125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3,跟进口保健品的那些钙剂相比,维生素D3的含量很低。高尿酸血症不适合吃这种复合的钙剂,但是分开吃的时候却没什么问题。所以我的做法是早餐之后吃钙片,中午午餐之后吃维生素D3,直接把两个分开。我不知道吃维生素D3对正常的人有什么好处,买的时候纯粹是因为觉得那个价格太过分了,简直让我觉得在京东买的那个智商被侮辱了,但实际上我在京东入手之前,我在淘宝也转了好长一段时间。维生素D3摄入以后,我感觉快要抽筋的感觉几乎没有了。有时候把脚绷直可能会有那种快要抽筋的感觉,但这种情况极少。另外一个可能的效果是运动的时候不那么容易疲劳了。这包括了运动期间不容易疲劳,运动之后乳酸堆积也不再那么明显。所以有些时候你还不能不信,维生素D跟运动协调能力真的很有关系。老人之所以容易跌倒,就是肌肉协调能力不好,跌倒又很容易导致骨折。如果人躺在那里一动不动,那么肌肉萎缩就更厉害了。我感觉我妈那个单位的体检,尤其是他们这些退休人员的体检是非常合理的,他们是对每个人个性化指标设定。他们每年都检测维生素D是否缺乏很有必要。我觉得哪怕是我这些准中年人去测维生素D,估计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数据不太好。

以前我会觉得吃保健品没有必要,但现在我觉得其实保健品也挺便宜的。维生素D3可能得用几毛钱去算每片的价格,如果买得恰当,鱼油也只是一天一块钱。如果每天花5块钱去吃保健品,那个组合估计要比吃5块钱早餐全面好多。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必要的话,5块钱我也不愿意花。

校庆神马

当年今日

在我印象之中,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感觉我妈几乎没有参加过什么同学聚会。我妈的同学聚会好像是在我工作了以后才逐渐增多的。小学的、初中的、中专的还有工作以后的同事。相对来说,除了家人的见面以外,和同事聚会得比较多,其次是小学的聚会,我妈通常不怎么参加初中的聚会,因为那通常会发生在周末,周末我回家,我是头等大事。我妈觉得,在她的同学之中,到了她这个年纪,依然觉得跟小学的那帮同学比较亲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小学的时候,身边的同学的家庭环境都差不多,但是初中的时候差异很大。相对来说,她中专的同学聚会是最少的,可能隔几年我才听说一回。

我觉得我高中的遭遇跟我妈初中时候的遭遇有点类似,高中时候,同学的各种家境相差比较远。这自然就会造成一些陌生。更重要的是,高中的时候,几乎可以这么说,一切都是为了学习。高中或者大学毕业以后,很多人都出国了,从前跟我走得最近的那些人,基本都出国了,所以高中的聚会,我感觉离我很远。但偏偏在我读过的那些学校里,高中时候的广大附中是现在名气最大的,每年都会有校庆,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同学聚会,但是那些都打不起我的兴趣。只有当广大附中到了比较大的校庆,所有曾经的校友都在某一天回学校的时候,我才会凑个热闹。因为那意味着有好吃好喝好玩好看的东西。至于能不能遇到我的同学不重要,至于能不能碰到我的老师也不重要,我反而希望我没被他们发现,那会引发我强烈的社恐。我是从那个地方出来的,但关键是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我都觉得自己好像不属于那个地方。现在的广大附中名气很大,但当我在那里读书的时候,广州的中学里面,他还没那么强。我的同学之中,有不少人想靠自己改变那个状态,但关键是,即便他们已经尽力,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在我的印象之中,我那一届同学基本上就没有参加各种学科比赛,更别说在学科比赛上拿奖。好像也没有听说有哪个老师是专门负责培训那些竞赛的同学。我就读的时候,那就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而已。

2024年广大附中的校庆定在11月的第1个周日,华农的校庆定在11月的第2个周日。广大附中的校庆,我没有吭声,也没有去。因为今年校庆的重点是秩年的同学回校,然后各自分组聚会。吸引我的全部没有,让我严重社恐的东西是主要内容。今年华农的校庆我会回去,因为据说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比如健步打卡就能拿小礼品,还有就是去学院报到就能领免费午餐券。除了这些以外,校史馆还会对外开放,通常情况下那里只接待团体参观。今年是华农115周年校庆。那些当了大老板的校友肯定早已摩拳擦掌。我这种小不点就属于去凑个热闹,同样没想过在这么重大的日子参加什么同学聚会。我感觉同学聚会不应该放在校庆这种日子。因为两个的重点不一样,而两个的重点会有冲突,而广大附中今年的校庆属于2合1。

能有校庆是很幸福的事情,因为我的小学和初中已经不可能有校庆了。初中已经彻底改组,小学的名字换了一次又一次。虽然在那个地址上还有两所学校,但我感觉根好像已经被挖掉。

好消息与坏消息

当年今日

今年双11要买什么呢?我的计划是买一个咖啡豆的手磨,具体的品牌和型号是MAVO 巫师2.0,另外我也想入手NOW 75%的鱼油。我从10月9日开始吃鱼油,在过去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所测到的尿酸都没有超过423, 最高的那一次是417,其余都在400以下。可以这么说,这是过去一年多以来,在我每周都监测尿酸以后,最好的连续数据。我感觉鱼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个作用到底有多大,很难说。但从我大便的情况来说,的确跟以前有区别。鱼油里面有两个主要的成分,分别是EPA和DHA。EPA主要起的是抗炎作用,DHA主要对大脑和眼睛有好处。据说降尿酸方面主要起作用的是EPA,所以EPA的含量越高越好。但实际上我觉得DHA我也是有这个需要的,因为我感觉自己好像已经老花了。长时间看近距离的东西之后,突然要我转向看远处的,我会觉得对焦困难。不是不能对焦,但对焦的时间需要长一点,但自从有了鱼油的摄入,我感觉对焦的时间好像稍微短了一些。说不准到底是不是我的心理作用。还有一点就是我感觉吃了鱼油以后,在我运动的时候,当我稍微强度没那么大,心率下降的速度会快那么一点点。在动感单车的时候,休息区间我的心率在强度不算太大的课程里,可以下降到110左右。跑步的时候,当我停止跑步,大概一分钟以后,我的心率能下降到130以下。有这样的表现,我也说不准到底是温度湿度降低了,人不需要出那么多汗了导致的,还是每天吃那么1000毫克鱼油带来的好处。

在决定入手鱼油之前,我看过知乎上的文章,他们推荐的摄入量是每天4克。这主要是针对有过痛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详细地说针对高尿酸,比423要高但还不到500的人应该怎么个处理法。鱼油我就没想过一下子吃4个,我的计划是先吃一个,如果没什么效果的话,就吃两个。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即便只吃一个,我也好像有了肉眼可见的改善。我不期待自己的尿酸能降到女性尿酸标准357以下。因为这对我来说是比较罕见的事情。即便在我身体最好的时候,这也是比较难实现的。对我来说,尿酸如果能一直保持在高尿酸血症标准的423以下,我就很满意了。毕竟现在我在接受的内分泌治疗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假绝经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尿酸肯定会升高,但如果即便这样,我依然能把之前很波动,有时甚至波动到500甚至以上的尿酸控制到423以下,我还奢求些什么呢?在现在这个内分泌治疗之下,理论上我要补钙,但是高尿酸又会给补钙制造难题。如果鱼油的摄入能让我的尿酸保持在一个比较恰当的水平,我就可以随意补钙。

现在的问题是,咖啡磨一直不降价,鱼油价格比较合理,但这几天却开始无货。这个双11我该怎么办呢?

钢笔和墨水

当年今日

秋天还没有到来,但是秋天的干燥到位了。干燥是一件好事,但是钢笔老是写不出就不好了。一直以来,我都是英雄359钢笔搭配英雄440墨水。因为我感觉跟英雄低级的黑色墨水相比,440的防水性很好,而且也够黑,而且快干,所以我喜欢。基本可以这么说,自我开始长期使用钢笔以来,我一直用的都是440。

高中的时候我也用过一段时间钢笔,因为感觉用中性笔太费笔芯了,当时的中性笔感觉还很贵,在超市里买的中性笔大概10块钱10支,顶多送5支或者10支的替换笔芯,但这样还是很贵,因为中性笔跟圆珠笔相比,消耗的速度快很多。所以在高中的时候,为了能省一点。每当要写很多字的时候,我都选择钢笔。那根钢笔是小学时候老师奖的,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得了。用的墨水我也从来没挑过,因为不是我买的,是我爸的。那个墨水写出来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黑色,而是灰色,而且还是比较浅的灰色,感觉就像用铅笔写字,但你又能明显看出那不是铅笔。高中的时候遇到语文要默写,或者英文要写作文,我就会用那根钢笔。我爸的那个墨水是英雄的具体什么型号不记得了,但总的来说出水比较顺畅。唯一的问题就是上面所说的颜色很浅。我不知道那个墨水防不防水,估计不防,但我使用的时候好像没有被水干扰过。写字的时候通常不会大汗淋漓,要写那些字的时候,可能是早读期间的语文默写,也有可能是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布置了某个英语作文。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学校的答题纸上写,那个答题纸和那个钢笔、墨水很搭,写起来的时候很顺滑,不会出现什么洇纸之类的事情。但是到了大学,字写得不多,尤其是那些写完就没用的,我再也不钢笔了。

初中的时候,之所以没有这样,是因为初中的时候我用的是圆珠笔。圆珠笔是我从革新路那里买的。革新路那个时候是非常有名的文具街,当时我没有去过黄沙那边的谊园,但是对我们那些生在长在工业大道的孩子来说,要买文具,要买小玩意肯定要去革新路。小学的时候,我的某些圆珠笔和中性笔是的搭同学从革新路买回来的。初中的时候,我们选择中午出门,搭几个站去革新路,然后再搭车回去。高中的时候,学校离革新路很远,我也没有跟我一起去革新路的小伙伴,所以高中的时候文具都是在超市解决的。虽然在超市买文具基本都不用我花钱,但是看着中性笔哗哗地写完,还是会有点心痛。

工作以后又重新开始用钢笔,是突如其来的某些念头,可能是怀旧吧。但是习惯上了英雄359+英雄440以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再给我一根普通的中性笔,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写字,也写不出那种感觉。

秋天这种突然干燥到极点,起码对广东人来说,突然干燥到极点的气候让我的钢笔和墨水都水土不服。今天刚洗完钢笔,没两天墨又会卡住出不来。所以后来我买了英雄232A的蓝黑墨水。把蓝黑墨水用在另外的一根英雄359上,感觉还行,不会出不来。之前我也用过英雄232蓝黑墨水,我喜欢那个颜色,但关键是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字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所以旧的那个232蓝黑墨水被我搁置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某一天我知道英雄出了232A,据说要比老的那款更蓝,而且写出来的字过上一段时间颜色会变深,所以我就赶紧入手了232A。

在湿度回到70%以前,估计我都暂时只能把英雄440墨水放一边了。

工人的孩子

当年今日

我从小在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附近一条叫做南边路的地方长大。我们住的那条南边路上有不少工厂,即便马路上没有,一条横路进去估计就是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从从昌岗中路走到昌岗西路,接着转入南边路,如果不转入南边路一直向西,路的两边、路的尽头都是工厂。工业大道之所以被称作工业大道,是因为大概从洪德路开始,一直向南,接连不断全部都是工厂,到什么地方工厂才算是告一段落呢?我不知道以前是怎么样的,反正以前对我来说,过了石溪就是很远的地方,但过了石溪还有化学试剂厂、硫酸厂。在我的印象之中,化学试剂厂在路的西边,硫酸厂在路的东边。现在的金碧花园的那个地块就是硫酸厂的,所以即便金碧花园一开始的时候价格很低,但是广州本地人都不会选择在那里购房。锌片厂、电池厂、机械厂、橡胶厂、造纸厂、印刷厂、印染厂,应有尽有。

我读的那个幼儿园是我妈那个单位内部的,所以我的同学的父母基本上都算是我妈的工友,但是大家的工种可能完全不一样。那时候我就只知道他们和我妈是同一个厂的,但根本不知道同学的爸妈是做什么的。

上小学的时候,年级或者班里面依然有不少同学是我幼儿园的同学。除了那些跟我妈是一个厂的以外,其他的孩子大多都是附近其他工人的子女。如果他们不是工人的子女,通常意味着那是南边村里村民的子女。我们选择的都是就近入学,我们就近的那些地方都是工厂,都是工厂的宿舍。这就意味着,我的同学的父母八九不离十是个工人。我根本不知道我同学的家长里有多少个是管理人员。当时我也不知道,一线工人跟管理人员到底有什么区别。他们做的到底是什么事事情。我只知道我妈是做什么的。

到了初中的时候,同学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大,除了南边路小学以外,有工业大道中小学,还有石溪那边的劬劳小学。学生的家长不再绝大多数是工人,有些同学的家长可能是自己出来做生意的,但是相比于小学的那帮同学,可能初中的某些同学家庭情况更复杂更糟糕,有些甚至吃了这一顿就不知道下一顿在哪里。倒不是因为他家非常穷,而是因为他的家长根本不管他。如果家里有钱,可能花些钱到其他更好的中学去了,如果学习成绩非常好,不至于电脑派位被派到那个地方。对我来说,小学的电脑派位其实我读的那个中学也不算是最糟糕的选项,还有更糟糕的。这是命,起码对我来说,这是命。谁都不会想到,我在一所口碑不怎么好的学校里遇到了一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老师。

高中的时候,考到了广大附中。去过两个重点班,同学家长的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他们有些人的家长是大学教授,有些人的家长是会计师、统计师,或者各种师。那个时候我才不得不承认,家庭环境和学生成绩的好坏真的有非常大的关联。不仅仅是天生基因的差异,还有成长环境的差异,以及教育理念的差异。初中的某些同学,家长根本不管他,高中的那些同学,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把孩子当作是宝贝中的宝贝。

是老天爷的特意安排,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种种。

80年代的前进路

当年今日

周日在回单位的路上,坐在公交车618上摇摆的时候,我想起了外婆家楼下的那家大同酒家蛋糕店。那个时候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大同酒家在哪里,起码在我们住的那条前进路上没有大同酒家这个东西。但是从我懂事开始,那里就有个大同酒家的蛋糕店。每当家里的老人过生日,我们通常都会在那里订蛋糕,平时路过的时候,我们也会进去买一些。虽然我已经很努力地思考,但我实在想不出,我们通常买的是什么东西了。唯一有印象的是我们会在那里买蛋挞,尤其是刚出炉的时候我们会去买。在外婆那里,每次想到买蛋糕,肯定就是去那个蛋糕店。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大同酒家可能海珠区根本没有。大同酒家在越秀区。多年以后,大同酒家关掉了,但是又过了一些年,又重新开张。在天河的中信广场曾经开过一家,后来好像搬走了。至于现在的大同酒家有没有在原址重开我不知道,正如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同酒家要大老远的在海珠区的前进路那里开一个蛋糕店。前提是如果我没记错,那个是大同酒家的蛋糕店。那个蛋糕店隔着一条前进路的马路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万松园市场。

蛋糕店的旁边,也就是外婆住的那个地方的楼下是一个山货铺,但是那个山货铺叫什么名字?我好像一点印象都没有,可能叫云桂?我只记得要进入那个山货铺,要先上几个台阶,为什么要把山货铺的首层提高呢?但是大同酒家的蛋糕店却不需要提高?

山货铺的对面是长红。那个店是卖副食品的,长虹旁边是一个报刊亭,报刊亭的旁边是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隔了一条小马路,也就是南园新村的入口就是前进百货商店。可以这么说,我数出来的这片区域是整条前进路上我小的时候人气最旺的地方,尤其是万松园市场,车水马龙、人挤人,哪怕根本不是节假日。但是随着前进路上的内环路拔地而起,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了。因为这意味着前进路要拓宽,所以路两边的房子要被拆掉,比如外婆之前住的那栋公租房。公租房没有了,公租房楼下的山货铺和大同酒家蛋糕店当然也没有了。长红没有了,前进百货商店也没有了,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门口直接从南园大街里开到了前进路上。我怎么对内环路怎么建起来没有什么记忆?因为外婆不住在前进路以后好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经过那个地方?为什么我就像失忆一样,对那个工地的前进路完全没有印象?但实际上我就生活在附近。外婆以前住的那栋楼是什么时候被拆掉的?附近都有什么东西同时被拆掉?为什么我一点都记不起来呢?

以前的万国广场很大,但是里面很萧条,但现在的万国奥特莱斯是整条前进路、江南大道最兴旺的地方之一。附近塞车,通常是因为要去万国奥特莱斯的人等着挤进那个根本停车位不够的停车场。

城市在更新换代,熟悉的地方非常有可能多年以后你会觉得很陌生,于是你唯有在记忆之中翻找他们原有的模样。

再谈西村

当年今日

周五回家的路上,坐在地铁上的时候,我一直在刷大众点评。通常我刷点评是为了看哪里有什么好吃的,那些好吃的有什么特价之类,而这一次我刷的内容大部分都不是吃的,是去哪里玩。之前总觉得广州很多地方我们都已经去过了,没什么可以继续探索了,但实际上当你刷到那些内容的时候,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地方等待我跟我妈去探索。

国庆假期去的那个对山园就算是一个成功的探索案例。怎么会想到在西村那个地方会有这么一个东西呢。在去对山园的路上,我们也见到了好多漂亮的小洋房,那些风格跟东山的那些有得一拼,甚至更加华丽,但关键是相对而言,东山的那些现在很多都保存完好,尤其是那些有重点历史意义的,那就修葺得更好了。西村那边,对山园附近的那些小洋房,有些真的是得用面目全非去形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西村那些洋房建于民国时期,它们的拥有者是那个时候有权有势的人。那个时候有权有势的人,在后来的历史里,都没有什么太好的下场。这么说可能不太合适,但他们的很多后人都没有再留在广州。之后,在后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建筑又曾经被用作其他用途,所以,最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可能如果之前我对西村有所了解,我不会有这种感叹。因为在那天之前我对西村一无所知。在我印象之中,在我的家人的讨论中,我总觉得西村是一个很一般的地方。我的某个亲戚就住在西村。每次说起那个亲戚,说起那个亲戚的住所的时候,家人会自带负面的情绪。我去过西村,但仅仅是去过而已,因为高中的时候,组织过一次成人宣誓,广大附中我们那一届的人,全部都被大巴车拉去了广雅中学,但我们是大巴开到了中学门口,我们走进去,离开的时候是直接出门就上大巴,几乎可以说没在那个地方停留过,所以我对西村到底是什么模样?有什么历史?到底是什么情况?一无所知。但原来这种完全不了解只是我个人而已,因为我妈对那个地方还是有一点印象,她起码知道那里曾经有个广东饮料厂,但具体那个厂产什么饮料,她却不怎么说得出来,后来才发发现,鼎鼎大名的广氏菠萝啤就是那里的产品。我的两个姨妈都是师范毕业的,第一师范跟第二师范,据说那两个学校旧址现在都在协和中学里面。可能我妈那代人对那个地方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他们觉得我没有必要认识地方,所以一直以来,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提起过,也从来没有带我去过那个地方。

每个地方都会有每个地方的历史,除非那个地方之前一直以来都是一片荒地或者一片农田,只要那里出现过工业、商业、有人居住过,那里一定会有故事,虽然那些故事可能没有被记录下来,但这不代表那不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过着很普通的生活,但这不代表我就没有必要记录我的故事,哪怕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根本不值一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