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原来夏天真的可以不用空调
最近一周是英国的高温天气,每日通勤都是煎熬,晚上也久久难以入眠。
午饭时聊起英国人不喜欢空调,忽然意识到,我目前工作的这栋建筑在夏天不闷热也不寒冷,但没有空调制冷的那种不适感。
查阅资料发现,这栋由 Make Architects 设计、李嘉诚基金会等资助的建筑,在办公区域确实未安装传统中央空调。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被动式冷却与通风系统。
建造时挖掘了深达 9.5 米的地下室,形成庞大的地下通道网络。室外空气被引入这个地下迷宫,利用深层地下恒定的 12°C 温度进行热交换,空气在混凝土通道中自然冷却后输送至各楼层。
这套可持续通风系统为建筑赢得了 2018 年 RIBA 南部大奖,并在英国建筑研究院环境评估(BREEAM) 中获得 Outstanding 评级。
在传统认知里,应对炎热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风扇和空调,这栋建筑则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下好设计该是什么样的。询问了身边的同事,竟没有人察觉到这栋建筑未使用空调系统,这种「无感」的设计体验令人印象深刻。
它并非用蛮力去「对抗」自然,而是巧妙地「利用」自然自身的规律。这种被动式设计哲学,强调在初始阶段将气候、环境因素纳入考量,通过建筑形态、材料选择和结构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机械系统的依赖。
在英国乃至全球夏天愈发炎热的今天,这样的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案例,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必要探索。它证明了,我们可以创造出既舒适健康、又节能环保的室内环境。

七月流火
七月,开启下半年。大脑感觉还是嗡嗡的,不清醒,耳畔还回想着昨天的很多工作。今年以来感觉越来越紧,早上上班时候还是一个活脱脱的人,处于复苏状态,上班期间感觉就被万千头绪的刺穿透,成了一个刺猬,下班时候又像是黏在蜘蛛网上面的一只小虫子一样,怎么飞也飞不动,被各种网给牵拉着。这种感觉很不好,需要尽快的从这种状态里面给剥离出来,需要站在局外看看深处其中的自己。不然整个身心终究会被拖垮,那时候就真的忘乎所以,呜呼哀哉了。
这两天虽然炽热,可天空是真的晴朗,明净的天空,能够给沉甸甸的心带来一条缝,透进一束光,似乎有了几多松弛感。车子上周折腾许久,最终还是没有卖出。挂在瓜子上,报价居然节节降低,一千多,两千多,三点多……什么样的价格都有,终究低于心理预期。于是,周末保养加换传感器658,代年检350,合计1008,齐活,车子又活过来了,继续开。蓝天白云,老神仙,无尽思绪,整理心情。有时候难得糊涂,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先去做,做成一堆烂泥,再慢慢地改,一个粗糙的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车子整理了,嘿,复活,那人呢?七月流火,走你~
理解 C++ 中的 dynamic_cast: 安全的向下转型与向上转型
C++ 中的 dynamic_cast
是什么?
用途
- 在运行时在多态类型之间安全地进行转换
- 通常用于将基类指针转换为派生类指针(向下转型)
- 使用 RTTI(运行时类型识别)进行类型检查
基本语法
Derived* d = dynamic_cast<Derived*>(basePtr);
- 如果
basePtr
实际指向一个Derived
对象,则转换成功 - 否则,返回
nullptr
转换失败的情况
- 指针转换: 如果实际对象不是目标类型,则返回
nullptr
- 引用转换: 如果失败,会抛出
std::bad_cast
异常
指针向下转型示例
class Entity { virtual ~Entity() {} }; class Player : public Entity {}; class Enemy : public Entity {}; Entity* e = new Enemy; Player* p = dynamic_cast<Player*>(e); if (p) { // 可以安全使用 p } else { // p 是 nullptr }
引用向下转型示例
try { Entity& e_ref = *new Enemy; Player& p_ref = dynamic_cast<Player&>(e_ref); } catch (const std::bad_cast& ex) { // 捕获异常 }
派生类转基类(向上转型)
- 总是安全的
- 是隐式进行的,不需要转换语法
- 不需要使用
dynamic_cast
向上转型示例
class Entity { virtual void say() {} }; class Player : public Entity { void jump() {} }; Player p; Entity* e = &p; // 隐式向上转型,安全 e-*gt;say(); // 正确 // e->jump(); // 错误:Entity 中没有 jump()
dynamic_cast
的使用条件
- 基类必须是多态类(至少有一个
virtual
函数) - 只能用于指针或引用
- 编译器需启用 RTTI(大多数默认启用)
static_cast
与 dynamic_cast
比较
特性 | static_cast |
dynamic_cast |
---|---|---|
编译期检查 | ✅ | ❌ |
运行期安全 | ❌ | ✅ |
失败时可检测 | ❌(行为未定义) | ✅(返回 nullptr 或抛出异常) |
需要虚函数 | ❌ | ✅ |
总结
- 在处理多态类时,使用
dynamic_cast
进行类型安全的向下转型 - 对于指针转换,请检查是否为
nullptr
;引用转换请使用 try-catch 捕获异常 - 派生类到基类的转换(向上转型)总是安全的,可隐式进行
C/C++编程
- 理解 C++ 中的 dynamic_cast: 安全的向下转型与向上转型
- C与C++: restrict关键字及其在编译器优化中的作用
- C++的左值/lvalue, 右值/rvalue和右值引用/rvalue references
- C++中的assert和static_assert的区别
- C++: auto_ptr智能指针被弃用
- C++中的consteval是什么? 它与const和constexpr有何不同?
- C++ 教程: 用std::move来移动所有权
- C++中的 const和constexpr 比较
- 简易教程: C++的智能指针
- C++ 编程练习题: 如何合并两个二叉树?
- C++ 编程练习题 - 找出第三大的数
- C++ 编程练习题 - 最多连续的 1
- C++ 编程练习题 - 左子树叶节点之和 (深度优先+广度优先+递归)
- C++ 编程练习题 - 最多水容器 (递归)
- C++的异步编程: std::future, std::async 和 std::promise
- C编程练习题: 翻转整数位
- C++编程练习题: 找出字符串的所有大小小组合
- C/C++ 中的内存管理器(堆与栈)
- C++编程练习题: 对两单向链表求和
英文:Understanding dynamic_cast in C++: Safe Downcasting Explained
本文一共 372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
相关文章:
- C++中的 const和constexpr 比较 C++ const 与 constexpr:真正的区别是什么? 一眼看都是定义常量。 为什么这很重要 现代 C++ 鼓励编写不可变、高效且表达力强的代码。两个关键字—const 和 constexpr—是这一理念的核心。它们看起来很相似,但理解它们的不同语义,对于正确利用编译期与运行期行为至关重要。 高层次对比 特性 const constexpr...
- 简易教程: C++的智能指针 C++ 智能指针教程 C++ 中的智能指针提供了自动且安全的内存管理。它们通过 RAII(资源获取即初始化)机制,帮助开发者避免内存泄漏和悬空指针的问题,确保对象在生命周期结束时被正确释放。 本教程将介绍 C++ 中三种主要的智能指针: std::unique_ptr:独占式所有权 std::shared_ptr:共享式所有权 std::weak_ptr:非拥有式弱引用 1. std::unique_ptr unique_ptr 拥有独占所有权。一个资源只能被一个...
- 被动收入之: 微博红包 今年开始重新经营我的微博帐号 drlai 收到两笔微信红包,应该是来自于官方的支持,150元(成功提现到支付宝)。虽然这不能持久,也没多少,但毕竟实现了零的突破,意义重大。 如果流量上来,内容创作者可能会接受到比较多的赞赏,这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变现方法。这也能作为一种被动收入,不过如果不是头部网红,可能杯水车薪,但如果你有好几个类似这样的,也能积少成多! 在用户中心,微博用户可以每天登陆手机微博APP打卡,获取点数和少量的红包钱(几分钱),积少成多! 微博做些小任务可获得积分和几分钱。聊胜于无。 微博的主要盈利模式 微博的主要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广告收入:微博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广告,尤其是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广告形式包括信息流广告(类似于推文广告)、热门话题广告、开屏广告和视频广告。品牌和企业可以利用微博庞大的用户群和社交互动来提升曝光率、推广品牌和产品。 会员服务:微博提供的VIP会员服务,用户可以支付订阅费用来享受更多的特权,比如个性化的主题、特有的表情包、私密权限设置等。这些会员服务主要面向个人用户,提升其社交体验。 直播和打赏:微博提供直播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购买虚拟礼物来支持主播,微博会从这些打赏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此外,微博与内容创作者分成,通过内容付费、知识付费等形式变现。 增值服务:针对企业和大V(拥有大量粉丝的用户),微博还提供增值服务,如账号认证、粉丝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推广和营销工具等。这些服务帮助企业提升营销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微博的收入来源。 电商和导流:微博上有大量的电商导流业务,尤其是和明星、网红的合作推广。微博用户在浏览社交内容时,可以直接跳转到商品购买链接,微博通过这种方式赚取导流佣金。 游戏联运:微博也会与一些游戏公司合作推出联合运营的游戏,微博负责推广和流量引入,用户充值或付费时,微博可以获得一部分的分成。 这些模式相结合,使得微博能够在广告市场、内容创作和电商等多个领域获利。...
- 借助AI快速开源了三个小工具: 写代码越来越像做产品了, AI 真把我宠坏了(Vibe Coding) 程序员的未来?Vibe Coding + AI 一起上! 借助 AI 快速开源了三个小工具 最近,我利用 ChatGPT-4o 和 o4-mini 快速开发并开源了三个小工具。起因其实很简单——每次想转换 YAML/JSON 或进行...
- 你给SteemIt中文微信群拖后腿了么? 这年头不缺算法, 就缺数据. 这两天花了很多时间在整API上, 整完之后自己用了一下还觉得真是挺方便的. 今天就突然想看一看自己是否给大家拖后腿了, 于是调用每日中文区微信群排行榜单的API, 刷刷拿着 NodeJs 练手: 1 2 3 4 5 6...
- 按揭贷款(房贷,车贷) 每月还贷计算器 去年给银行借了17万英镑 买了20万7500英镑的房子, 25年还清. 前2年是定率 Fix Rate 的合同 (年利率2.49%). 每个月大概是还 700多英镑. 有很多种还贷的计算方式, 定率/每月固定 是比较常用的. 简单来说就是 每个月交的钱是...
- 换了个奥迪Q5大灯花了我1000英镑 我那辆奥迪Q5 SUV今年年检没通过,原因是左前车灯坏了,需要更换。车厂告诉我,光是订购零件就要700多英镑,加上人工费,总费用得1000英镑。但没办法,如果不修,车辆年检(MOT)就过不了,车也不能上路。 MOT是英国的机动车强制性安全检测(Ministry of Transport Test)的简称。 近侧前位置灯不工作 drl/位置灯集成(4.2.1(a)(ii)) Nearside Front Position lamp not working drl/position...
- Javascript 中 sleep 函数实现 Javascript 中并没有 built-in 的 sleep 函数支持, 在 async/await/Promise 的支持之前, 我们可以用 busy-waiting 的方式来模拟: 1 2 3...
在抖音上抢广电有线A套餐
当年今日
- 2025 : 在抖音上抢广电有线A套餐
- 2024 : 中午就走
- 2023 : 广电移动积极抢客
- 2022 : 完全停不下来
- 2021 : 月末发牢骚
- 2020 : 神经质
- 2019 : RUN NOTE
- 2019 : 小米照片打印机的缺陷
- 2018 : 谢谢好人
- 2017 : RUN NOTE
- 2017 : 爸爸送的行李箱
- 2016 : 重生吧,C60
- 2015 : 出汗之类
- 2014 : 继续谈谈628
- 2013 : 首个中文人名章降生
- 2012 : Principe点点模板隆重上线
- 2011 : 体温计,奈何
- 2010 : 生死过客
- 2009 : 峰回路转
- 2008 : 恐怖的夜宵
- 2007 : 香港始终有你
- 2006 : 剪不断,理还乱
- 2005 : 又回来了
- 2004 : 广州,祝贺你!
- 2004 : 回到过去——Betty迷的独白
理论上广电的有线专属卡A档套餐是有前置条件的,但现在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没有了前置条件,直接放在了抖音上面卖。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广电要把套餐放在抖音上面卖,为什么就不能放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之类?大概是因为他们要制造饥饿营销。因为直播这种东西,被抢的那些货物转瞬即逝,所以根本不由得用户有半分的犹豫,就是因为这种知道不抢就没有,所以非常有可能抢到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主播当然会做各种各样的介绍,但那都只是主观选择性地介绍某一些细节性的东西,不会说或者故意不说明白另外那些不利的,于是这就导致了直播说的跟线下营业厅的不一致。
因为在百度贴吧上看到有人说如果不在抖音上先抢名额直接去营业厅,人家不让你办。所以既然我计划好了要办这个套餐,所以我也就只能先下载一个抖音,然后开一个账号,我就是为了这个有线A而开抖音账号,之前我的手机上没有抖音、快手、小红书。注册的时候我就有点意外,抖音居然不可以用微信关联注册,注册进去以后发现理论上可以第三方登录,那里可以选QQ或微信,但实际上依然是不可以用微信关联登录,所以抖音跟微信,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支付的时候可以用银行卡,也可以用支付宝,但是那里同样没有微信。
几乎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阿里系的人,对阿里相关的各种东西整个操作我都比较熟悉。不仅仅是操作,熟悉他们的界面,他们的东西放哪里,通常我都能找得到,因为用得多。所以使用抖音的时候,我觉得各种不顺手,我简直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东西了。设置这个简单的功能在不同地方居然用不同的入口,虽然进去以后东西是一样的。直播在哪里找?直播账号在哪里找?团购在哪里找?这些东西我都得摸索。
注册抖音的第一个晚上我发现广州广电官方的账号的商城里有13个商品,但没有78块钱的有线A套餐。直播的时候我打开直播间的链接,有78块钱的,但是处在一个已抢完的状态,但实际上我第一次进去,虽然显示的是已抢完,但是我依然可以弹出付款界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新用户的特异功能。因为我也就只有在刚注册进去的时候才进入过已抢光商品的购买页面,后来大概十几分钟以后,我也进不去了。直播间主推的是228的有线C套餐。虽然他们没有明讲那是有线C,但实际上那就是有线C,我不知道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主播在那里循环推荐组有线C,于是你看到有线C套餐有时是已抢光,有时又上架了,处在一个不断循环有货无货的状态,但有线A那天晚上我没有见过有货。从百度贴吧的评论看来,理论上这个有线A套餐应该在官方账号的商城里很容易就能买到,但实际上商城里没有,只能在直播间里抢,虽然直播间是日夜都播的。上午8点开播、晚上19点开播。上午8点出头的时候我进去过,有线A套餐处在第1个链接,但是已经是已抢光的状态,所以周五晚上我蹲在那里,等待19点开播,一进去以后我马上点根本没有半丝犹豫。
支付的时候,其实也慢了一点点,但是处在一个待支付的状态,实际上已经锁定名额了,我记得第一天注册抖音的时候,给我的优惠是15块钱,然后是20块钱,到我最终支付的时候,只要我绑定银行卡,就给了我30块钱的优惠,所以我用48块钱就买了78块钱一年的有线A套餐。这属于狗屎运,但这又不完全是运气,因为这有技巧的成分。我知道他们会上架78块钱的有线A套餐,但从直播的情况看来,他们只会在一开播的时候放出一定的名额,所以我也就只能蹲在一开播的时候就进去干。其实我也不确定是不是这样,但是这一次,我摸对了他们的规则。至于抖音的优惠,作为新用户,他们肯定要表示一下,但是这种过上一段时间就加大优惠力度的做法,我以前没有遇到过。抖音在使用过程之中会有各种的坑,比如说有月付的陷阱。陷阱随便就进去了,如果你没看清就会中招了,即便你看清了,也不容易退出。我个人感觉远离抖音就能避免很多不理性消费。
首先是决定了要买有线A,然后注册抖音,接着是费尽心思抢名额。决心不够的人,没办法做成这些。
回归纯血 Ubuntu
书接上回。
本地电脑升级到基于 Ubuntu 24.04 的 elementary OS 8.0 后,php-fpm 8.3 一直无法使用,不管是 AI 还是 bing 搜索一直无法解决。
后来测试了 apache2 使用 php-cli 没问题,使用 php-fpm 和 nginx 一样也是 access deny。
实在无解,退而求其次,就用虚拟机测试了原版 Ubuntu,居然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是 elementary OS 8.0 的问题了。
下载 Ubuntu 烧录 USB 盘,安装系统,apt install php8.3 php8.3-fpm 一路绿灯顺利搞定。
纯血 Ubuntu 这大红大紫的色调看着还有点不习惯,5.9G 的 iso 镜像文件,安装完连播放器都不带的,然后就是原来右上角的菜单栏居然改成了用于切换桌面工作台的,这修改有点出乎意料,这是怕用户用鼠标切换桌面太快了,放这么个角落,那我还不如 alt+tab
呢。
Ubuntu 自带的运用中心,snap 源安装的运用有的会因为缺乏依赖打不开,还是得通过 snap install
命令安装才能自动带上依赖,浪费了我一些时间。
最头疼的是 github,有时候莫名其妙就突然不能访问,设置 git 搞了我许多时间。
总体来说,纯血 Ubuntu 24.04 比我原来用的 Elementary OS 8.0 更省资源,电池都感觉用的久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装的东西少的原因。
Tailscale 访问内网特定端口
搬家之后,家里的宽带从原来的 Virgin Media 1000 Mbps 下行100 Mbps 上行换到了 Hyperoptic 1000 Mbps 上下对等的光纤,价格都在37英镑每月,原以为是一次各方面的升级,结果却发现 Hyperoptic 并没有提供公网 ip(VM 提供公网 ipv4 在套餐内),如果要开通则需额外付5英镑每月。
原本一些运行在 nas 上的服务通过 OpenVPN 提供自组网内访问,但是考虑到安全问题,我并没有把 VPS 加入自组网,如果确实需要访问 nas 中的特定服务则通过路由器端口映射和防火墙提供给 VPS 访问。没有了公网 ip 之后,无法将服务端口映射开放,只能另寻其他解决方案。
Tailscale 的安全配置
之前在用 OpenVPN 的时候,也尝试过 Tailscale、Netbird 等自组网,现在为了让 VPS 也能访问到 nas 上的特定服务就必须要把 VPS 也加入到 Tailscale 网络,但是我又不想要 VPS 能够访问 Tailscale 网内的所有设备所有服务,就需要限制 VPS 只允许访问内网特定设备的特定端口 - 通过设定 ACL 规则。
这里贴出我的部分配置方案,去除了默认 grants 中允许所有连接的配置,加上了两条规则,仅允许 VPS 访问 NAS 的13333端口以及其他所有设备和 nas 互联。
{
// Define the tags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devices and by which users.
"tagOwners": {
"tag:nas": ["autogroup:admin"],
"tag:vps": ["autogroup:admin"],
},
// Define grants that govern access for users, groups, autogroups, tags,
// Tailscale IP addresses, and subnet ranges.
//"grants": [
// Allow all connections.
// Comment this section out if you want to define specific restrictions.
// {"src": ["*"], "dst": ["*"], "ip": ["*"]},
//],
// Define users and devices that can use Tailscale SSH.
"ssh": [
// Allow all users to SSH into their own devices in check mode.
// Comment this section out if you want to define specific restrictions.
{
"action": "check",
"src": ["autogroup:member"],
"dst": ["autogroup:self"],
"users": ["autogroup:nonroot", "root"],
},
],
// 定义访问控制规则
"acls": [
// 规则一:允许所有设备互相访问所有端口。
// "autogroup:member" 代表 Tailscale 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及其设备。
{
"action": "accept",
"src": ["autogroup:member"],
"dst": ["autogroup:member:*", "tag:nas:*"],
},
// 规则二:仅允许 VPS 访问 NAS 的13333端口。
{
"action": "accept",
"src": ["tag:vps"],
"dst": ["tag:nas:13333"],
},
],
// (可选) 添加测试以验证规则是否按预期工作
"tests": [
{
"src": "tag:vps",
"accept": ["tag:nas:13333"], // 应该允许访问 13333 端口
"deny": ["tag:nas:5000"], // 应该拒绝访问 5000 端口
}
],
}
配置完成后,如果测试成功则会正常保存配置文件,接下来回到管理设备页面为 nas 和 vps 分别打上标签即可。
另外我发现群晖使用 tailscale 的时候似乎无法通过 tailscale ip 来 ping 内网内的其他设备。
sudo ping 100.xx.xx.xxx # 这条会失败
sudo tailscale ping 100.xx.xx.xx # tailscale ping 却能成功
pong from (vps)xxx via 173.xxx.xxx.xxx:xxxxx in 87ms
似乎和这个 bug 有关。
回归纯血 Ubuntu
书接上回。
本地电脑升级到基于 Ubuntu 24.04 的 elementary OS 8.0 后,php-fpm 8.3 一直无法使用,不管是 AI 还是 bing 搜索一直无法解决。
后来测试了 apache2 使用 php-cli 没问题,使用 php-fpm 和 nginx 一样也是 access deny。
实在无解,退而求其次,就用虚拟机测试了原版 Ubuntu,居然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是 elementary OS 8.0 的问题了。
下载 Ubuntu 烧录 USB 盘,安装系统,apt install php8.3 php8.3-fpm 一路绿灯顺利搞定。
纯血 Ubuntu 这大红大紫的色调看着还有点不习惯,5.9G 的 iso 镜像文件,安装完连播放器都不带的,然后就是原来右上角的菜单栏居然改成了用于切换桌面工作台的,这修改有点出乎意料,这是怕用户用鼠标切换桌面太快了,放这么个角落,那我还不如 alt+tab
呢。
Ubuntu 自带的运用中心,snap 源安装的运用有的会因为缺乏依赖打不开,还是得通过 snap install
命令安装才能自动带上依赖,浪费了我一些时间。
最头疼的是 github,有时候莫名其妙就突然不能访问,设置 git 搞了我许多时间。
总体来说,纯血 Ubuntu 24.04 比我原来用的 Elementary OS 8.0 更省资源,电池都感觉用的久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装的东西少的原因。
【读书记1570】富增章成《别笑,我是正经哲学书》
6月日常
这篇有点负能量,不想看的可以直接看下面关于电影的部分(。ì _ í。)
6 月啥事儿也没有,本来都不想发日志了。但因为月底也就是现在,我又生病了╮(╯▽╰)╭所以我就想来记录一下,结果写着写着就想说干脆凑吧凑吧凑一篇吧~
我感觉自从开始做现在这个工作后,我这病也生的太频繁了?好像过了开始的半年后,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就一直在生病?3 月头一次,5 月头一次,现在 6 月底是第三次了!我感觉每个月的日常好像都在吐槽我又生病了……
当初读书的时候我确实生病很频繁,那会 9 哥一直吐槽我是不是有各大诊所的病例卡收集任务。但后来开始工作后真的身体好多了,之前那六年半我真的生病的次数一个手都用不上。但这短短的 4 个月我已经生了 3 次病了>_<
以前读书的时候,业余时间还要打工,所以只好挤出时间来做字幕工作和打游戏什么的。那会熬夜可比现在多多了,但也没现在病的频繁。除了说年龄不饶人之外,我也要认真的考虑目前这份工作是否真的适合我了。这半年太常吐槽工作了,我要反省,我感觉我这半年在博客散发的负能量比我青春期无病呻吟那会都要多。除了之前说的心理问题之外,这份工作对身体的折磨看来也比我想的要厉害一些。这 4 个月 3 次病,足够让我警醒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跟谈朋友似的。把这份工作比做男朋友,那么这就是一个只有脸能让我喜欢,其他一无是处的人。这男朋友不仅跟个大爷似的啥也不干就指望我(一直频繁出差体力跟不上一点),还没有道德(之前提到的现实问题跟我的理想主义有冲突)。简直踩大雷好吗,我竟然折磨了自己这么久真是够了。是时候该结束了!
月中的时候跟朋友出去玩儿还吃了顿火锅,那天很开心。一早起来就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出门,虽然顶着个大太阳出门就一顿流汗,但是真的很轻松很快乐。不知道怎么说,就是整个人很放松,没有一点负担,反而是一种很释放的感觉。明明以前也常跟朋友出去吃吃喝喝,但最近就会有特别放松的感觉。说来说去还是工作带来的紧绷感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身心健康了 T^T
电影:25.6.2《Mission: Impossible - The Final Reckoning》

阿汤哥太帅啦!!!还记得去年看完上篇,就是飞机上的戏份,就说怎么可以没有下篇!!!想立马看!然后今年就有了,直接去电影院看了。
果然如我所想,这一集下潜艇啦!说实话潜艇里的部分看得最紧张,比天空的还要刺激。感觉自己都不会呼吸了……果然人类对深海的恐惧还是要厉害些。
反正一个爆米花片也没太大要求啦,戏份紧张够刺激,不会让人看的觉得疲劳,还有那么帅一个阿汤哥陪着,没有什么缺点了。虽然以后看不到在专属 BGM 里无敌的阿汤哥了,但人家都 60 几岁了还是不要虐待老人了啦哈哈哈哈哈!
→ Douban
电影:25.6.19《Final Destination: Bloodlines》
虽然很多人说这是死神的恶趣味,他自己一手安排的给自己没事找事做。但我看完还是觉得死神好惨,没得休息还有强迫症。而且这部女主一家子也太能作了,我都能想到死神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敲着桌子不耐烦的样子,所以后面死的越来越快到最后甚至有点粗糙。能理解,感觉死神要被这一家子气死了╮(╯▽╰)╭
不过点名表扬外婆,估计是这个系列里跟死神对战最久的人类了!走出小屋那里拍的真好!老实说还蛮想看外婆视角的番外篇的!然后核磁共振那里又刷新了认知,还能这样死( ̄O ̄;)
作为这个系列的续篇,我觉得拍的很好诶!毕竟看 5 的时候以为不会有下一部了呢,结果过了十几年不仅有还有创新还拍的挺好!厉害!
→ Douban
笨与蠢
各个文明史上都有类似的关于「勤能补拙」的谚语,例如笨鸟先飞,或是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即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笨鸟是笨而不是蠢,笨是因为它还没有学会飞、没有学会捕食,而蠢是一只早起的虫以为自己是鸟,而日日夜夜地练习飞翔。本质上来说,骂人笨「还有得救」,骂人蠢似乎就已经宣告了对方的死亡,所以从语境上来说,这两件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这个时候,「勤」就成了方法论和仪式感交织的暧昧地带,最强烈的仪式感来源于建构在学生思维上对于标准答案的追求,当答案和结果均不存在时,则会用「勤」来麻痹自己,就像是明知道数学考不及格,但只要我足够努力,就可以减少结果带来的伤害——比如父母会以「他已经这么努力了」而原谅自己。
笨的本质
聊这个话题并不是为了骂人,是因为看了一则朋友圈:
一个同学因为自己孩子班主任骂孩子笨而大发雷霆,进而发展到要把老师告到教育局。孩子被别人骂笨,这本就是我在《骂人骂七寸》里面提到的基本原则:「骂七寸」+「引发对内攻击」,上套正是因为被骂的人进入了对内攻击——自己的孩子是属于自己的产物,而当自己的产物受到负面评价时,也连同缔造者一通被否定。
我好奇去问了问(假装安慰)对方,她的孩子为什么被骂笨了。事情大致是因为这次期末考试,她的孩子还是小学 3 年级,因为一心想着考试完可以和家人出门旅游,而忘记将试卷翻面,只考了「一半」。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只做了一半,学生倒是老实回答自己忘记翻面了,结果得到了个「你一天在想些什么,怎么这么笨」的评价,于是她女儿原封不动地讲这句话传达给了妈妈,才有了她打电话和老师理论,以及老师在电话里以此责备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家长的教育也有一半责任……
我倒觉得这个小女孩如实回答,和承认自己因为何种原因忘记翻面考卷的真诚是可贵的,于是我问我同学,你觉得「笨」这个字眼太严重了吗?她回答:「自己的孩子不过是粗心忘记翻面考卷,也不至于用笨来评价吧。」于是问她对于这个「笨」字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 智力上的笨
- 先天决定、后天影响
- 不可逆
- 接受与再教育
- 行为上的笨
- 身体机能上的迟缓
- 经验主义的缺失
- 教育与总结
- 心智上的笨
- 先天决定、心理创伤
- 对他人情绪的迟钝
- 引导和治疗
显然,她的孩子并不是第一种层级的「笨」,那如果是行为上的,这个就跟小时候没办法抓握物品一样,本身是需要身体机能慢慢成熟,才能完成一些特定动作。比如我小时候考试总是会粗心大意的部分,无论怎么提醒,我就是会留下犯错的缺口,当时老师也评价我笨,认为我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显然我仍然缺乏经验主义和后续的工作,比如错题集我从小到大真的没有整理过,同样的错误再犯也是必然的,因为经验主义是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和试错来进行反馈和总结的。
翻卷子就是人生路上的一个缺失的 SOP 罢了,下一次记得翻就好。
蠢的本质
我问她:「你有时候温柔地责骂女儿时,是用笨蛋还是用蠢货。」她承认,如果有了「蠢」作为对比,「笨」好像听上去就会好很多,笨只不过是经验主义不够的情况下,做出了暂时迟缓的行为,甚至主动关闭了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被包裹在了一个「笨」的评价之下,但简单来说——笨还有得救。
比如我自己,因为没有错题集,我在数学考试上,特别是函数考试几乎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高二高三按照复习进程的考试时,在立体几何复习的区间里,我数学能考 140+,但是到函数部分,我甚至考过不及格。我必须承认,这件事我是真的蠢,明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我就是完全不愿意做出改进,以至于最后数学班主任都放弃了我,他甚至在办公室对我怒吼过「你为什么就是不学」。
蠢是「故意」的吗?或者说是有意识的吗?我觉得是,但是这种有意识的不去面对问题的本质,就会渐渐变成无意识,而变成彻底的蠢。而这个意识转变的过程,就是「蠢」癌变的过程:
- 认知上的蠢
- 身份决定、格局决定(屁股决定脑袋)
- 认知局限性、认知错误
- 改造与批判性思维
- 行为上的蠢
- 认知上的蠢决定
- 行为上的反复与低效,行为与认知的南辕北辙
- 逻辑纠正与自我复盘
- 心智上的蠢
- 认知上与行为上的蠢共同决定
- 与外界进行对抗,甚至实际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但当事人认为是正确的)
- 无法再从外部进行引导,需要强大的自我意识
蠢是一环扣一环的,就像是癌细胞从很小的区域开始,最终扩张到五脏六腑一样,一步一步地影响身体的各个机能。很多人认为「蠢的本质是坏」,这句话对了一半,或者说按照时间进程而言,如果蠢到了最后,必然是跟坏挂钩的,因为他们的蠢会以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而实际伤害到别人,比如自己的车位被其他人占位时,他们采用的是去占用另一个其他人的车位,用这种方式即保证自己的权益,但同时他们又非常自洽地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正当手段」。
一开始,蠢并不是「坏」的,它只是从一些错误的认知开始的,这些认知错误往往禁不起批判性思维的重新思考,只需要多一个视角,就能看到自己认知局限性带来的「蠢」。但是很多人并不愿意面对这样的认知局限,特别是当一些人把认知与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挂钩时,承认自己「蠢」就意味着要否定自己辛苦构建起来的人设。
于是,认知上的蠢就会决定行为上的进一步蠢。还是那个让人不太舒服的例子,学生思维(这是应试教育的错)并不是蠢,但学生思维是一种认知的局限性,如果对其毫无自我意识,潜意识里会优先采用在学生时代的那些思考逻辑,比如追求标准答案,但结果不存在时,就会对外证明自己的努力或是追求努力的「仪式感」,往往这种努力是低效的,甚至与结果产出南辕北辙的,但是他们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在一个低效甚至完全相违背的路径上努力,且不接受他人的反驳和评价,这个时候外部的干预几乎已经不能修正「蠢」的事实,只能当事人停下来,站在一个客观视角观察自己。
「蠢」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意孤行,不接受他人建议,甚至用对比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一意孤行是正确的,从而与外界彻底失去交流和反馈,完全沉寂在自我的仪式感之中——同时完成对结果不被他人接受的自洽——那是他们看不懂理解不了其中的价值,只有我是这个世界上头脑最清醒的人。
最终才是心智上的「蠢」,通过自我正义化扩大对他人的伤害,完成彻底的自洽系统,这个时候外界任何评价对他而言是攻击,也是勋章,不理解的声音会让他麻痹和进一步沦为「蠢」的傀儡。
时代性的变笨与变蠢
「AI 会让人们变蠢」,如今很多人仍然秉持这样的观点,他们深信 AI 会通过剥夺思考的方式,让人们依赖 AI,进而丧失思考能力。包括我在内,我之前也是这样理解 AI 的。
变蠢的路径和「蠢癌」扩散的路径是一样的,先从认知开始,进而影响至行为和心智。不得不说,AI 很好地降低了「笨」的成本负担,任何问题都可以将 AI 作为一种搜索引擎得到答案,借由他人甚至科技的经验主义,将原本需要重复练习和总结的数据通过 AI 进行汇总,大大降低了实践过程中的试错——比如做一份糖醋排骨各种调料的比例,可以由 AI 总结出确切的数值,甚至可以根据你口味的喜好做出细节调整,而不再是以往的「适量」这么抽象的经验主义。
但很可惜,AI 并不会降低「蠢」的成本负担,甚至会加重。AI 会不会导致更严重的思维局限?比如完全依赖 AI 得出的答案进行思考,虽然 AI 可以超越认知的部分提出更多视野和观点,但接受者本身对这些内容的接收方式,如果仍然采用被动学习,即保存下来就是学到了,这件事本质上和学生时代整理笔记是一样的逻辑——只要我的笔记整理得够多,就意味着我学到了越多的知识。
本质上来说,AI 导致的「蠢」并不是 AI 这个科技带来的,换个东西比如当初的 Kindle 里面灌满书本,或是书本上做满了笔记,核心是在于这些反馈是否已经属于认知的一部分,是否通过经验主义将这些知识得到了实际的应用,而不是变成了认知武装的一部分,用来作为「我知道的比你多,所以我不需要理解你的观点」,从而变成了「蠢癌」最初的癌细胞。
变笨的本质是放弃思考,比如依赖即时反馈的短视频暂时放弃思考;但是变蠢的本质并不是放弃了思考,而是放弃了独立思考,然后建立一个局限认知的所谓「思考」。
AI 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让人变笨或变蠢,还是人类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的「经典变蠢」。
所谓聪明
如果聊了笨和蠢,或许应该从另一个维度来聊聊什么时候「聪明」,这同样是一个没有标准的东西,但如果通过对比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不蠢。
笨鸟就算要先飞,前提是它得是一只鸟吧,或者说它意识到自己是只鸟。
家人遭遇交通事故
在外地出差,突然接到幼儿园老师电话,说小孩下校车时,横穿马路被车撞了 。
听到这消息心里立马蒙了,家里只有老人在,赶紧给爷爷打电话,确认什么情况,父亲年纪大了也是说不清楚,我让他们赶紧报警,若有伤赶紧去医院检查,我也立马收拾行李往家里赶。
一路长途汽车、动车、出租车,期间接到警察电话,让车主先陪同家人去医院检查一下,后面再做责任认定,我说没问题。
车主也算是态度非常好的,全程陪同检查,由于到了晚上还带着爷孙几个到外面吃饭,直到检查结果出来了确认没问题,又送他们回家。
虽然小孩和奶奶被撞了一下,还好都是轻微皮外伤,没啥大碍。责任认定时,交警出示了行车记录仪的视频,认定我方主责,小车次责。在看到视频后,我同意认责方案,让父母签字了,因为我也开车,那种情况就是“鬼探头”,任何司机都是最痛恨的。
回到家已是半夜,看着家人无碍算是放心了,期间和老人沟通了一下遵守交规的一些事,并告诫后续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切不得马虎大意。小孩虽小,但也得教育,让他看一些视频,增强安全意识,多挂在嘴边强调交通安全,让他潜移默化的产生一些交通安全认知。
虽然我方是主责,但在交强险额度内会给予医疗检查费用的报销和补偿一定的营养费,由于主要过错方在我们,这事也是很快配合处理完结。
我和广州广电
当年今日
- 2025 : 我和广州广电
- 2024 : 高考热
- 2023 : 老人的习惯
- 2022 : 又见五指鞋
- 2021 : 集齐149集YSBLF,完满了!
- 2020 : 原来是这样的
- 2019 : 睡不醒
- 2018 : 总算凑出了100K
- 2017 : 超费劲的摩拜
- 2015 : 令人感觉沉重的纪录片
- 2014 : 懒属性发作
- 2013 : 玷污白卡去~
- 2012 : 利用hover嵌套显示div
- 2011 : 最后的天桥也消失了
- 2010 : 必须的滑铁卢
- 2009 : 定方向
- 2008 : Número Uno
- 2007 : 十年
- 2006 : 2年来的“家”
- 2005 : 思德是碟小菜
- 2004 : 找位,难
周六我去营业厅办理的是广电有线专属卡A档套餐。理论上这个有线专属卡套餐的前置条件是你已经办理了宽带或者有线电视的业务,那么你就可以加办这个套餐。理论上没有上述那两种业务的人是没办法单独办这个套餐的。一开始在我听说有这个套餐的时候,我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因为我家用的就是珠江数码,珠江数码属于广州有线电视。在广州,有线电视也分两款,一个是广州有线电视,一个是广东有线电视。我家住在海珠区,也就是俗称的河南。直到几年前我才知道广州有线电视跟广东有线电视的区别。只有广州有线电视,也就是珠江数码才能看得到香港电视台。我家使用有线电视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个,我以为人人家只要装了有线电视都能看香港台。后来发现原来这不仅仅是在广州,在全国范围之内,也就只有广州有线电视有这个功能。当然了,上了大学以后我才知道我深圳的同学家根本不需要装有线电视,他们只要有个足够好的天线,就能接收到香港台的信号,所以他们是免费看香港台的。我家大概是从1992年开始装有线电视,无论是我家还是外婆家,还是其他比较亲近的那些亲戚家里,基本上都是那个时间段装有线电视。那个时候,无论是去哪个亲戚家,我感觉好像大家都能看香港台,于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前我说我一直不知道原来广州有线电视是这么特殊的。
因为我家一直都在用广州有线电视,所以这个有线专属卡我肯定可以办理,唯一让我犹豫的只是家里的那个账户是我妈的,缴费是跟存折绑定的。如果我的套餐跟那条有线电视有什么关联,那么会不会某一次升级了以后,我手机卡没了也就算了,家里那条有线电视也硬是要我升级,那就很麻烦。第一次听说有这个套餐的时候,中国移动的零星流量没有现在这么窘迫。
我可以办,但我没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想把家里有线电视的那个账号供出去,其次就是当时广电的营业厅在广州真的很少。江南西肯定是有一个营业厅,一直以来那里都有珠江数码的营业厅,不过现在的那个位置跟之前的那个位置有一点点区别,移动了几个铺位,虽然也都在50米的范围内。至于海珠区到底哪里还有珠江数码的营业厅,简直就是个未解之谜。接着我又发现原来海珠区也有广东有线电视的营业厅。既然有线电视分广州和广东,那么这个广电手机卡我估计在两个营业厅办也是不相通的。为什么一直以来都这样呢?我实在搞不懂。就连广电的网站,广东和广州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logo也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家会在晚上晚18点00-19点00的看广视新闻,也就是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新闻间歇可能插播广电的广告,他们播的那个是广州广电的广告,因为那里提到了珠江数码。在最终决定使用电信的宽带套餐之前,我们也有考虑过用珠江数码,但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的师傅的服务态度实在太差了,所以后来我们选择了中国电信。
生在长在广州的我,其实很久以前已经跟广州广电结缘了,只不过以前我们家一直都在用他们的有线电视服务,现在用上了他们新的电话卡业务而已。
20250629
早上花了半小时读《管理成就生活》,美国回来后,又开始了早读的习惯,挺好。书里提到每年与下属的 1 to 1 会议,这是谜底刚开始有,后来被我去掉的一件事情,我决定重新开始。
今天还有个重要时期是重新思考了一下公司 Mission、Vision 和 Values,昨天读完《大道》,这本书字里行间都对我有极大的触动。也让我对公司未来十年有了新的想法,通过更新我们的愿景和价值观,希望把这些通过文字的形式清晰的表达,并且传递给公司每一个同事。
玩了半小时死亡搁浅,开始感受慢慢推进的游戏设计。
出门前更新产品的 ideas 和 problems 文档。想不到谜底时钟模块化的 idea 提出已经快两年了,一直没有资源去做。看了一下最新的投放数据,感觉现在的功能对用户来说已经缺乏新意。其实有点难理解,理论上已经触达的用户相对总用户群还是很有限,可能现在就是突破不了这个圈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还得继续创新。
下午打麻将到凌晨一点。今天手气不错,上半场赢了很多,还打出了清豪、双杠爆。下半场换人后开始输,总体来说还算满意。
【知途人文】14:探索文学作品中的世界
【2025也闲谈·廿八】力道强劲且温柔绵长的后浪们
未完不待续的故事
Humachine 里整理的是原本发布在 Telegram 频道的内容,积累到足够的时候,就可以分类整理成册。今天聊聊被我记录在案的「故事」,他们没有结局也不会再有待续的部分。
你在凝视死亡时其实也是在凝视故事的边界感
得知一个初中同学自杀的消息,只知道最后的近况是离婚、分财产、被妻子用孩子空手套走了一半的资产。自杀退场是「剧本」里面最容易创作的,但是也是最仅不起揣摩的。
中国人向来讲究「死者为大」,所以只要涉及到死,还是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必然需要找到一个责任人。疫情那年,听闻我们附近的小区有人跳楼,还是一个大学的女教授,在她的遗书里面指控了学校领导的行为。但也就是这样一死,遗书非但没有被大范围公开,甚至连这件事情本身最后也不了了之——没人在乎校领导做了什么,因为他们可以轻松地否定这一个单一证据,且人已经死了再也提供不了新的证据。
我以前也经历过一段时间,会喜欢写「人在某一刻死掉」的桥段,因为我把死看得非常隆重。后来我跟丁锐聊起剧本里的「死」,他用了一句不那么好听甚至有点膈应人的话评价了我对死的运用:因为你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经历,所以死在某一个时期甚至是一个人的一辈子,都是「极其重要」的章节。
所以那种以死来作为故事戛然而止的作品,可能对于创作者而言那是最完美的结局,因为他们在主角死前套入了自己真实情感,上演了那些轰轰烈烈的内心戏,但对于观众而言:你他妈就这样死了?那故事怎么发展?重庆索道喜剧的即兴团队在我的工作室排练过,我也跟着玩过几次,我观察他们在即兴喜剧的过程中其实会刻意地避免「死」这件事,因为角色一旦死亡,就成为了即兴喜剧的布景,就算有死,也往往伴随着无厘头的「复活」桥段,必须把所有人都拉回到舞台中央。
最残忍的莫过于自己意识到自己得醒来了
我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个「幻想同学」,就是他一直活在幻想世界里,他不停向别人炫耀他幻想自己拥有的工作、幻想自己的女朋友、幻想自己的的家里人给自己安排好了后面辉煌的人生。当初有好事的同学想要揭穿他,但是被我阻止了。「幻想」就跟梦游一样,一旦叫醒可能会让正在梦境里的人因为突然回到现实而跌倒摔伤。我那个时候没有系统的心理学基础,所以大概只能判断当事人的内心承受不了这件事。
毕业很多年之后,我从朋友圈看到这个同学已经结婚生子,他几乎删除了自己当初对外表演的所有内容,比如空间说说、微博、微信朋友圈什么的,像是有一种大梦醒来的感觉。三年大感冒之后,他又开始在朋友圈「炫耀」起来,炫耀的内容还是那些东西,工作、女人、房子、车子,甚至有的图一看就是网图。和他结婚那几年的朋友圈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事情,他几乎没有再分享自己真实世界的东西,孩子的照片也很少再发,取而代之的又是那些符号标签。
之所以会提起他,是因为这两天我突然发现他把我删了,很多同学也被他删除了,一切都归于虚无。他的世界就这样一瞬间被扯裂了,幻想的部分总会被叫醒的,只是叫醒的方式各有各的残忍。
聊点灵异故事
我的工作室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房间,是后来改成全黑无声的小黑屋的空间。以前这个屋子是房东留下来的一个保姆房,没有窗户且夹在 LOFT 的夹层结构里,非常安静,我有时候冬天会抱着猫去这个房间午睡。房间里的构造很简单,就是一个50 cm 宽的小床,床上面是一个挂壁柜。那一天我又准备抱着前几天提到的那只老猫——屁股去睡觉,唯独那天屁股很烦躁,就是不跟我睡,我也就跟着出去没有午睡。没过多久,这间房间的那个挂壁柜就掉下来砸在了床上……
好,前情提要结束。后来这件屋子的功能就报废了,我们跟房东沟通后就拆除了这些东西。改成了当时工作室的一个占卜室,用来做塔罗和占星的占卜。那个时候大众点评还能上架跟塔罗相关的店铺,我们就这样上架了店铺,于是怪事就接二连三的来了。
1、谁在身后?
刚上架没几天,第一个客人就自己找上门了,她想要占卜自己的噩梦,那个时候还是老婆的徒弟在接单。女孩说自己一直在做一个奇怪的梦,梦里面有人对她(甚至就像是在她耳边)说「不要相信他们」。但是塔罗并不能解这样的事情,于是事情就交给了我老婆处理。他们俩在那个小屋子聊了聊女孩的身世——父亲前段时间去世了。据我老婆说,当时他们俩在那个很小的房间,她看到小女孩的身后有一个很暗的黑影,压在女孩的肩膀上,当他们在聊天时,那个黑影越过了他们中间的方桌,直勾勾地盯着我老婆,像是在审查一样,我老婆说那个声音很有可能是她爸爸在传达信息,或许接下来会有亲戚要抢爸爸的遗产,那个黑影就回到了女孩身后——过了几天,女孩说他们家里的亲戚开始打她爸爸的遗产,各种利诱威逼小女孩。
2、哭声
第二个自己找上门的客人,想要看看自己的考试运。她在出国这件事上面非常倒霉,要不就是考试当天拉肚子、要不就是考雅思时电脑发生故障等等——那个时候还是老婆的徒弟接单。她们俩在小屋子聊着聊着,女孩说到自己曾经堕过胎,那个时候心想着毕竟是个生命,就学着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说法,给这个堕掉的孩子在家里立了一个牌位。说到这里的时候,那个小屋子里传出了婴儿的哭声。徒弟心里慌的一批,偷偷用手机给我老婆求救,一方面还要很淡定地告诉对方可能是隔壁的声音,但是我们工作室隔壁都是公司,而且已经空置很久了……后来徒弟建议女孩联系我老婆,但是每次他们都阴差阳错地没有添加上联系方式,要不是女孩忘记要联系方式,要不就是要到了联系方式之后,手机莫名其妙地丢了没有了所有记录……到底是谁在阻挠她不要联系上我们呢?
3、蜡像
有一次,工作室的设计开门拿外卖,站在外卖员身后有一个像是蜡像的年轻女人和她的男朋友,把设计吓了一跳。后来才知道这两个人是顺着大众点评找来的。他们想要直接和我老婆见面,因为是那个「蜡像」做了一个梦,说梦见在这个地方有人可以帮她,然后她还梦见了一个狭小的屋子,和屋子里挂着的一副神像,这些都和小屋子的构造很吻合。聊了一下,才知道他们俩都有通灵的能力,但是他们想要找到某种「能力」,可以让这种通灵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加持,后来我们委婉拒绝了,因为这种心术不正的人我们不确定他要用这样的能力去做什么事情,再后来这个「蜡像」就消失了,就像没有出现过,我们就算是见过这个人,也完全不记得她的脸。设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但是她描述想要画这个人的画像时,总觉得她的脸正在融化。
4、坟头土
坟头土是一种作法的工具,一般不会用到,但有也不错……有一次我们需要用到坟头土,我和老婆便寻找了重庆市内的「乱葬岗」,别说,还真的找到了这个地方,不过它正在被翻挖改成公园。那天还是5、6月的艳阳日,我们在正午的时候去了这个地方,由于被施工围挡挡了起来,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小的缺口进去找图。里面几乎已经被改造了,但是在山顶上还保留着原本乱葬岗无名墓的样子。虽然墓碑都已经被移走了,但是还是能明显地看出哪些土是被深挖出来的。我们俩取了一些土,很诡异的是,那天30几度,理应很热,但是我们在那个烈日当头的山头觉得一身发冷,从那之后我们俩都生了一场重病。
5、断线
后来,我们工作室被大众点评以封建迷信下架了,奇怪的人就再也没有找上门过,后来老婆的师父说,这是因为我们决定要做这项业务的时候,三界的「电话线」被打通了,所以就会吸引这些人上门。现在想想,那段时间和我们有过联系的人,或多或少身上不是有点东西,就是在占卜上有异于常人的能力。那段时间我还写过一个剧本杀,是收集了老婆处理过的「抓鬼」的案例,比如有一个跟了几千年的女鬼,为的就是要一个「当年的说法」……
在此之前,我并不是一个「宿命论」者。「正儿八经的鬼」的故事有机会再说。
聊点爱情故事
我不算是一个拥有壮烈爱情故事的人,另一方面是我对情感的需求不强烈,所以我耗在的不是感情关系的「感觉」里面,而是在纠结选项里面。简单来说,让我痛苦的是要不要继续,而不是为什么我得不到。
所以我很喜欢收集别人的爱情故事,我既能作为他们的见证者,也能作为一个第三方来提供当局者迷的视角。
1、活着的代价
她是我的大学同学,她毕业后跟自己的男朋友经历了7年的恋爱长跑,在最后我们都以为他们就要结婚的那一年,她有一天很严肃地询问我,她男朋友失踪了,应该如何报警。其实我很纳闷,我作为一个同学,我并不是她处理这件事情的第一顺位咨询对象,但她已经问到我,说明她考虑了很多——我并没有先给她解决方案,而是问她需要我做什么。从那天开始,我们重新开始联系,聊起了他们的感情。他们恋爱第三年的时候,男朋友就查出了双相,但是他男友一直拒绝服药,因为他担心自己会因为服药的关系影响大脑功能,也是因为他其实一直很想结婚,担心自己用药的情况会影响两人的未来。这种拧巴和通过折磨自己的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对外求救的信号,她一直陪在他身边,好说歹说终于开始服药,但对方是一个搞创作的才子,因为服药,身体初期出现了不良反应,嗜睡、无法集中精神、脑子浆糊停机,让他更加恐惧自己是不是会因为接受治疗而丧失了创作能力,就这样他其实一直在偷偷停药,后来病情转成了双相重症。「失踪」那年,因为情绪失控他们发生过非常严重的争吵,他摔过家里的东西,等他恢复理智的时候他就突然离家出走了,留下了一封简短的信,大致是说他知道自己要控制不住理智了,所以他们必须要分开,否则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伤害对方。从此之后,他们完全没有联系,但是在每年她生日的时候,会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祝福她生日快乐,那些电话都没办法回拨,但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她不知道是谁,但又知道是谁。直到去年,短信没有如期而至,她问我「他是不是出事了」,我很难回答她,我曾建议她的朋友也仿造这样的方式继续生日祝福的短信,但是又觉得她或许有一天必须要接受事实——这或许就是活着的代价。
2、独自面对的死亡
这个案例是来自于别人的「约炮史」,约炮的当事人呢,约了一个比自己年轻7、8岁的消防员,他们俩第一次见面是在消防员18岁的时候,因为那一次约炮消防员就天天缠着对方想要恋爱(忘记交代了,这是一对gay的故事)。过了9年之后他们又重新联系上,再怎么说27岁的消防员怎么也得成熟了吧,但是还是因为约炮之后想要谈恋爱——当事人就很纳闷,问他这么多年为什么老是想要跟炮友谈恋爱,消防员袒露:他想要的恋爱不仅仅是感情本身,也是因为老家的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又是做这样的工作,如果有一天自己命丧火海,希望有一个人能照顾自己的父母。
3、宇宙的记忆
这个故事来自于我。我重病那会儿,进入到了谵妄状态,已经开始胡言乱语,大脑进入保护机制,身体的求生本能开始做出各种毫无理智的行为,比如我会自己拔掉身上的检测仪器和各种插管,全裸着在医院的走廊像鬼一样地游荡想要「回家」。最严重的时候,我已经要开始攻击我的老婆,最后无奈只能给我注射镇定剂,我双手也已经被固定在了床沿,老婆一直在旁边哭,看到我难受的样子她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因为镇定剂的药效作用,我开始出现「掉线」的情况,比如我会说着说着话突然像晕死过去一样,这是我最严重的一晚,也是生命体征最混乱的时候。我做了一个长梦,梦见我可以治愈自己的病,但前提是我得休眠10年,搭乘宇宙飞船去另一个星球定居,于是我用「理智」对老婆说,我想要去休眠10年,老婆抓着我的手不想我做这个决定,她问我是在做梦还是真的想要离开了,我给她说我10年之后会想办法找到她,我希望她接受我这个决定,当时的她觉得这或许就是「告别」的信号,所以她一直询问我能不能不要做这个决定……后来她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你去吧,我到时候也会去找你。」说完后,我就睡了有史以来最沉的一觉,直到第二天醒来。在死亡体验里,有一道命题,当你的孩子或爱人,决定要去参加一个火星移民计划,但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计划,你是否同意对方?每当我们在主持死亡体验时,读到这句题目的时候,都会鼻子一酸。
好了,写到这里鳄鱼挤出了两滴眼泪,但转念一想,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计划,我还是会参加的,只不过现在多了一个支持我的人,会跟着我一起参加这样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