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20241211

起床一鼓作气,看完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微信读书显示总共花了 22 小时。看小说和追剧几乎差不多,让人欲罢不能。

睡前开始了一本新书,梁宁的《真需求》。前两天强哥说在看,为了跟上强哥的步伐,立马下单了一本。读完序言,就觉得写得真好啊,两个字“透彻”。梁宁提到这样的产品价值公式:产品价值 = 功能价值 + 情绪价值 + 资产价值。

很容易就把这个公式套用到我们的产品上去做分析,很多人提到我们的产品基本离不开两个字“好看”。而我自己给出的反馈就是我们提供“情绪价值”,甚至自嘲我们的产品都没什么用处。的确用户会为情绪价值买单,但其实我想到的是,我们应该先提供功能价值,这是我们做的非常不足急需弥补的点。前几天研究安卓上的一些产品,加上最近对 AI 编程的观望,我和朋友说很想做一些不太重设计的产品,今天我整理了一下,我想表达的应该是想做一些仅提供功能价值的产品。重点可能是希望探索一下 AI 时代的生产效率。

image.jpeg

下午的时候又去看了医生,对膝盖已经没有那么担心了。半月板确实有损坏,运动生涯虽不至于立即结束,但是不能和以前那样频繁了。晚上去打了半小时乒乓球🏓。

傍晚测试谜底时钟安卓版,舷窗时钟刷到了我去年飞西藏拍的雪山。

image.png
image.png

晚上小酌一杯,柜子里找到一瓶五年前买的红酒。

image.jpeg

电梯礼仪问题

电梯礼仪问题

今天到江北嘴金融街办事,结束后乘坐某部电梯到车库,遇到一件小事,但令我很抓狂——两个中年人在电梯里大声隔空对话。

这部电梯很大,乘坐了大约15人,大家都紧紧贴在一起,运行速度不快,从地面层到B4层,中途停了3次,所以整个乘坐时长不到2分钟。

在这近2分钟的时间里,所有人都安静地等待,除了两个约莫50岁的中年人(一男一女),用很大的声音交流,内容夹杂大量很夸张的本土词语,例如:

屁哟!XXX他是那种人迈?

他龟儿逗是列种呀!狗日的嘿么不耿直!

……

试想下那个场景,狭小的密闭空间里,一男一女隔空大声交谈,不论想不想听,都会一字不差的灌入脑海里。而且那个男人有严重的口臭,每次一开口,熏人的气味就猛烈飘出来,令人作呕。

事情是个小事情,受迫害的时间也不长,但真的让人脑瓜子疼。

人是社会动物,无可避免会在公共场所与他人打交道,但要有起码的社交礼仪吧。尤其是在电梯这种密闭空间,毫无礼节教养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极大困扰。

我最反感在电梯有以下行为:

吐痰

抽烟

打接电话

大声喧哗

情侣间过度亲密

 

连接管漏水

当年今日

之前我总觉得宿舍洗手间某个地方漏水,但我不确定到底是哪里。可以肯定的是晚上洗完澡,我会用海绵拖把把地面都拖干,在拖地面之前,我会把墙上的水都先刮下来,哪怕有些时候可能会漏掉一些边边角角,但也不至于每天都在某个位置出现纰漏。

周一晚上吃过晚饭,回宿舍拖地,发现马桶左侧有一条水路,水路的最终是洗手间的地漏。以前洗手盆漏水的时候,水路也是这样的,但我确信这一次洗手盆没有漏水。因为洗手盆旁边一圈地面都是干的,于是唯一漏水就只能是马桶。马桶那里有两个地方会漏水,一个是角阀,另外一个是连接管跟马桶进水阀的连接处。角阀那里,有两个漏水的点,一个是角阀本身,另外一个是角阀和软管连接的地方。

那个马桶的角阀已经不是一开始的那个,之前某一次我想洗一下水箱,把角阀拧了两下以后直接给拧出来了,所以那个角阀毁掉,后来找同事给我换了一个,单纯更换角阀已经无法解决问题,所以角阀跟连接管都换掉了。

这一次首先我摸了一下角阀,角阀是干的,角阀连接软管的螺母也是干的,这确定了不是角阀的问题,但我确信那根连接管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水,所以出现问题的地方是连接管和马桶进水阀连接的地方。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同事给我换这个东西的时候是怎么换的。从现在的情况看来,估计是连接软管连接角阀跟连接马桶进水阀的时候,他都绕了一些生料带。那个软管是自带塑料扳手的,但那个时候估计他是用大扳手上紧。现在我看到的情况是,马桶进水阀和软管连接螺母的那个地方有一条垂下来的生料带,长度差不多有我食指那么长。为什么生料带会裸露在外面呢?而且还裸露了这么多?这很不正常。唯一的解释就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缠上去的生料带松动了。

看到这么个状况,我的第一反应是把那根连接软管换掉,但我手边的连接管就只有30厘米的波纹管,那是我为洗手盆接冷水角阀准备的,因为现在那个东西还没有彻底坏掉,所以我暂时还没有换,拿着那根30厘米的波纹管比了一下,我发现以角阀现在的角度,30厘米的波纹管应该接不上,但如果角阀能换一个角度,波纹管或许有机会。现在那个角阀在那个位置已经一段的时间,稍微的挪动估计就会导致漏水,所以角阀的位置不能调,角阀的开关也是不能动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上网下单一个40厘米的波纹管。

40厘米的波纹管送到之前我该怎么办呢?我还是想拯救一下那个漏水点。如果我能把那个螺母上紧,或许就不漏水了,但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才是上紧的方向呢?那一刻我纠结了,想用手机搜索一下,但还是放弃了,直接试一试。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顺时针。当我轻轻地以顺时针方向拧的时候,我马上听到了水的滋滋声。那个时候我已经没办法做任何补救工作,因为马桶的水箱里都是水,宿舍冷水的球阀也没有关掉,所以整个洗手间的冷水是处在一个正常水压之下的,所以我赶紧就往逆时针方向拧。拧了一下以后发现好像可以了。但是我又觉得这好像不符合逻辑,所以我又再次尝试了一下顺时针,结果还是滋滋声。接下来我就直接往逆时针正方向,用塑料扳手拧到我能拧的极限。这样的操作之后,好像那根连接管不再漏水了。

之后我跟网友聊起这个逆时针上紧操作,网友觉得很不可能,接着我们就扯了半天。最后我电话求助我妈,因为我妈以前是车工,所以对这种螺丝螺母螺柱肯定非常了解。我妈直接不听我说到底那个螺柱的牙是怎么样的,反正她就直接跟我说,连接管是从下往上接的,逆时针上紧,其它情况顺时针上紧。她说得这么确定,是因为她知道绝大多数情况之下,螺柱都是正牙的。正牙的在正常方向上是顺时针上紧,但如果连接管的螺母是从下往上,属于一个反方向,那么就得逆时针上紧。对她来说,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条件反射,完全不需要思考。对我来说,我只能用实际行动去试验到底该怎么干。如果马桶的进水阀跟连接管处在一个开放状态,没有任何压力,顺时针逆时针都无所谓,反正总有一个方向能上紧,那是很简单的事。这一次我之所以纠结,是因为那个连接部件处在正常压力之下,稍微失误我就直接不得不狼狈地冷水洗澡了,幸好这一次我运气好蒙对了,又或者说是我反应够快,抢救回来了。

复盘整个事件,为什么会漏水呢?我感觉连接管在连接其它地方的时候,如果上紧的方式是对的,里面的垫片是靠谱的,那么上紧的时候,不应该在外牙的地方缠上生料带。因为那样的话反而容易让连接管的垫片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一个导致这个意外的原因我觉得是那个连接管用的是软管,那种里面是橡胶外面是编织绳的那种。那个东西有弹性,弹性是一个好事,但也是一个坏事,如果螺母上得不够好,通常情况下,角阀跟进水阀都不会处在一个非常完美的直线连接状态,那么那个软管就必然会弯曲。弯曲就会产生一个倾斜的力,长期水压和倾斜力的作用之下,那个螺母、垫片以及连接口不完美的瑕疵会被逐步放大,最终结果就是漏水。

我不知道现在我发现的这个漏水点已经漏了多长时间。可能之前没有漏得这么明显,所以我没什么感觉,只是认为可能是我把地面的水拖干的时候没有彻底做到位。近期冷空气来了,冷热交替很频繁,而且温度变化很大,这就让这个瑕疵被进一步放大,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看到了漏水,不得不做紧急处理。

不知道我这个逆时针上紧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但希望在波纹管送达之前能挺住。

周报 #80 - 关于求婚、爱情与婚姻

《Glimpse of Us》

前言

weekly_review_80

本篇是对 2024-11-292024-12-08 这周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过去的这一周多做了件大事,求婚了,思考了很多婚姻与爱情;但由于筹备结婚相关事宜,累到身体和精力都有些不足,甚至久违地生了一周多的病;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

关于求婚、婚姻与爱情

从泰国回来的我似乎给生活的方方面面按下了加速键,从一个普通的晚餐时突然决定要结婚、挑选两人心仪的对戒、回内蒙见学姐父母亲人、谈酒店和婚庆,到找摄影师约拍和偷偷求婚,有欣喜和快乐的部分,也有随之而来的焦虑、疲惫和自我怀疑。

关于求婚

其实在此之前的我们都并不觉得婚姻是什么必要的东西,也从未觉得这一人为的社会约束和爱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甚至隐隐有些害怕这些强加的流程和“仪式感”反而会消耗本就珍贵的爱情浓度,觉得一直这样相爱也不错,至少于我们两个个体而言。

但似乎真的存在一个 moment 时刻,觉得想要和这个人未来能一直一起生活,得到所有人祝福地一直在一起,于是“我们结婚吧”这一念头乍得浮现。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恋人伴侣都会经历这一刻,很神奇,像是一种感性先于理性的冲动,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而关于求婚本身,看了非常多的视频,有「小鹿 Lawrence」在「我 求 婚 啦 !!」的天花板级浪漫, 有「KatAndSid」在「七年长跑,我求婚了,在鲸鱼的见证下」的专属意义,也有「树洞里的理查德」在「我在秒速五厘米的电车前,向十年前喜欢的同学求婚了」里的娓娓道来。一遍一遍地刷,似乎却还总是会被他们的爱情一次次感动到。

而我对此似乎始终有着一些私心或是执念,我也想要一个很酷很厉害的求婚和婚礼,和大家都不一样,像 Sid 在视频中所说的:

我们的浪漫会变成一种主义,去盛行于世,久久不息。

但随着这一想法萌生(其实大半年前就有想到过),我逐渐发现自己很难完美地完成它,甚至让我有些逃避。日常记录得太少太散,没办法剪成一个完整的叙述的视频;似乎因为签证和工作各种原因,也没办法在短短的时间里去到什么极致的美丽的地方;甚至自诩仪式感的自己却把结婚这一提案(Proposal)先于了求婚(Proposal)本身,不知道怎样才能保留一个惊喜感;不想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却又想要我们专属的记录,有自己的「人生照片」或是影像。

proposal_to_boyi_02

最后,在记录我们杭州生活的约拍中和摄影师提前约定好场景和暗号,拿着作为拍摄道具的本子和手捧花突然袭击,虽然念求婚誓词时像是个神父,虽然因为念了两页导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虽然连戒指也没有而并不完整,但当最后那一刻到来时,似乎一切都刚刚好。

关于爱情与婚姻

很多人会问起,并且自己也开始重新思考,是哪一刻自己决定和这个人携手共度余生的呢?

想了很久,似乎是两个时刻。一个是我们在讨论未来出国计划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和我们计划的未来里似乎对方理所应当地存在了;还有一个是在一次闹矛盾又和好的时候学姐说了一句 —— “我们现在又是好朋友了”。

friends_proposal

最喜欢的美剧「老友记」中 Chandler 和 Monica 的婚礼上,Monica 说的那一句:

My prince, my soul mate, my friend.

这大概是我理想的爱情应有的样子 —— 一切浪漫或是对浪漫的想象都能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找到,灵魂有共鸣,彼此是最好的朋友。

即使依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迷茫,但牵着对方手的那一刻,一切都很简单。

love_propoal_telegram

而我,似乎也找到了。

有趣的事与物

阅读摘记

daily_routing_book_part_01

最近在读的「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这本书作者的博客,记录了各种人有趣的 daily routines,他讲话可太 mean 太有意思了。

讲到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的日常时说「我从没听过任何人这么缺钱,还会去写钱的事」;

讲到酗酒的土鲁斯罗特列克自己说「我估计自己在四十岁的时候就会燃烧殆尽」的时补了一句括号「事实上他只活了三十六岁」;

讲到亨利格林自叙明明可以依靠家族遗产过活却每天还是去上班,觉得上班对自己的想象力和保持清醒很有用时补了一句「格林之所以依赖白天的工作,无疑也是因为他真正的职务几乎是零的缘故」。

可能由于作者主要是以写博客闻名的,语言风格明明都是平铺直叙,却莫名地很吸引我。

油画课

oilpainting_nienie

又到了每周去国美蹭油画棒课时间!画了一张捏捏,自己还挺喜欢的。

输入

虽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输入会在 「Yu’s Life」 Telegram 频道里自动同步,不过还是挑选一部分在这里列举一下,感觉更像一个 newsletter 了。并且把 Telegram Channel 消息作为内容源搭建了一个微博客 —— 「daily.pseudoyu.com」,可以更方便浏览了。

书籍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记录了各种人有趣的 daily routines,文字是博客风格,有点 mean 真的很有意思,读完后对各个只在课本里存在过的艺术家们有了更具象化人格化的认识(有些人真的很好玩),从创作和工作流程上也得到了不少参照。
  • 福格行为模型,我自己其实是不算这类书的爱好者的,总觉得当自己预先 hack 了行为背后的逻辑就没办法相信它能奏效。但福格的这本带给了我很多惊喜,在培养/改变一些习惯时会从 MAP(动机、能力和提示)思考,也开始拆分和培养小习惯。很有意思的是昨天跟着一个教程把手机里的干扰源删了并配置成文字启动器的模式恰恰符合了模型中增加坏习惯/干扰源的开启阻力这一点,真的很有效。
  •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一样的设定,小城、影子、双线叙事,但或许这次读的时间更为心静与平和,更能读懂一点。与其说是小说,更像是自我探寻与对话,围绕村上自己,也关于我们读者。

收藏

文章

视频

剧集

  • 企鹅人,作为衍生剧集原先没抱有太高的期待,但是确实精彩,尤其是前几集对人物心理的呈现和变化,结尾稍有点突兀,以至于我这周还在看有没有更新,发现只有 8 集。

创作者的灵感从哪里来的?

前序文章是《创作灵感从哪里来的?》,里面提到了「前脑」和「后脑」,这其实更像是你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惯用脑的定位,这样就可以确定你更容易被什么东西所吸引。其实你会发现,那篇文章是「方法论」,也是我个人认为「最不值钱」的东西。因为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检索到任何形式的「方法论」,甚至有的人还会将「方法论」打包伪装成课程,让这种「买到就等于学到」的仪式感变得更强。


关于创作,我们在聊什么?

这几天的文章有一个内部逻辑,也是我故意安排的。

  • 《知识越多越堕落》是「Why」,解释了为什么「写作」并不是最佳的「感受-知识-回应」路径,以及我们到底要追寻怎样的「感受-知识-回应」;
  • 《作为创作者,你能分清写作、创作和工作吗?》是「What」,将「写作」从「创作」、「工作」中分离,定位创作者所处的位置,以及将要去哪里;得出结论「创作」更符合「感受-知识-回应」的路径;
  • 《写作与创作之间的黑洞——小说创作》是「How-Why」,小说是通往「创作」的路径,也是容易迷失自己的路径,所以我先呈现了这个黑洞的原貌,以及如何不掉进黑洞里;
  • 当然,以上内容均是我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它就适合你,我只是提供了一个「自我定位」的视角。如果你分不清楚「事实」和「观点」的区别,请看《油漆未干是事实还是观点?》
  • 如果你都懒得读,没关系,我也准备好了只需要用听的播客版哦~

创作者灵感从哪里来,看上去像是「How」,实则不然,我会尽量通过内核的方式聊一聊方法论。我之所以会创作这个系列,也是因为今年年初的「实验」已经结束了,这不仅仅是对中文博客圈的实验,也是我坚持写作这么久以来的一次总结。

在「写作圈」停滞不前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只是会有长期处于此圈层的「写作者」,会通过集合乌合之众的方式,去讨伐「创作者」的居心叵测。因为「写」和「创」之间的沟壑,就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我希望被看见」。但是任何人又无法欺骗自己——否则就没有必要在互联网上营造不同的公开身份,找个本地的记事本写写日记也是一种自我的对话。


所谓灵感不是「我能写什么」而是「我想写什么」

在《创作灵感从哪里来的?》里面,一直有一个我还没来得及回复的匿名留言:

我喜欢为了生活而写作,这样感觉有东西可写,但是,如果写作就是我的生活的话我就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其实,有时候,写字,感觉就像是读书时代,写检讨一样,心情很复杂,心里在斗争。

我相信这则匿名评论代表了很多人的感受——「我原本以为我可以为了生活写些什么,但是又害怕变成为了写作而写作」。先玩一个「文字游戏」,我小时候写过很多「检讨」,甚至还有当着全班念的「检讨」。大概是脸皮越来越厚,我开始越来越喜欢写「检讨」——因为我知道有人真的会看、聆听、甚至评价我的检讨,那这件事就开始有了「互动」的乐趣。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写「检讨」,因为要检讨的是为了让别人看见自己「认罪伏法」罢了——那如果换一个思路,如果你可以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在认错的同时,也不带脏字地羞辱了这些期待看你出丑、认罪的人,那这就是「创作」的意义了。

回到这个评论,其实恰恰值得创作的是「心情很复杂、心里在斗争」的部分,因为这是内观的开始,先得出自己的结果,然后通过观察他人变成观点,最后再通过观点影响他人。

举个例子:我能不能骂这个人——这需要通过理性思考,去考虑诸多后果,最后很有可能不了了之,告诉自己不要跟这种人一般见识;但是如果换成我想不想骂这个人——那就把骂变得有理有据,甚至能够说服对方自己骂得对。「想的冲动」要比「能的动机」强得多,否则维多利亚时期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影响整个世纪的情色官能小说。


从「想不想写」再回到「如何写」

我之所以认为「想」很重要,因为它同时需要一个人保持好奇心、善于观察生活、独立思考为什么。找回「想」的能力,会在最后的「方法论」提到。

抽离主轴

把想法变成内容,第一步需要抽离主轴——主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大纲」。主轴埋在大量的表象之下,像是一个人翻来覆去地说起他的「流水账」,望不到头地抱怨。情绪虽然是「创作」,也是小说创作需要有的技能,但并不代表情绪就可以贯穿整个写作创作过程。因为没人在乎你的情绪是什么,除非你真的能通过实际案例,调动他人与之共情和感同身受。

这个抽离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问「为什么」。

当然, 也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作品都适用于这个方法,比如你发一篇游记,就没有必要问自己「为什么」——虽然我很喜欢在看到这些游记之后问一句「你为什么要让我看到这些东西」。

举一些常见例子:情绪的为什么,往往是跟某一个认知有关(参考情绪ABC);观点的为什么,就需要你切换到对方视角去思考,或是寻找「最终受益人」(参考阴谋论);陷入死循环的为什么,往往要及时提醒自己没必要再想下去(参考抑郁情绪);

寻找内核

独断和「一言以蔽之」是两回事,只是现代人混为了一谈。一言以蔽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并不是说任何一部作品都需要呈现出「内核」,而是当你意识到内核在哪里后,它就可以将你的生活进行归类。归类的目的是了避免前面提到的「流水账」。

包括我在做播客节目,和不同人聊起他们遇到的「困境」,一上来都会立马想要得到「方法论」。人们已经习惯性地将事物简单地归类,并统一采用「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拆解。不是不可以,只是这种方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同一种类型的坑里反复摔,直到摔出了快感。

据我观察,人们不愿意接受内核的拆解,一方面是担心自己被窥探,另一方面是害怕自己的问题与原本适用的「方法论」出现了偏差。就好比一个人感冒了就开始吃感冒灵,但感冒同时分为风热、风寒、中风、细菌、病毒等等,每一种分类的解决方案是完全不同的,但感冒灵只适用于其中一种。

内核就是告诉你感冒的分类。但人们更偏向于对「感冒」进行集合,采用简单理解的方式无视内核,只通过表象理解世界。


灵感到底是什么?怎么获得它?

我们抛开灵感的定义,就简单地理解成「你想写」和「你为什么想写」。他们分别指向的是「事实」和「观点」。

为什么「你想写」是事实?因为我们需要将读者代入其中时,是需要提供一个客观的故事背景,从而得出你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和认知,以及得出的观点。而这个观点如果是内核,又可以推导出其他的同内核的事实(或类比)。

灵感之所以无处不在,是因为如果你多问一句「为什么」,就会发现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不是「抬杠」,而是在尊重事实、观点、独立个体的基础上去提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另一些灵感,是你可以通过对观点作出认同、补充、个体视角的重新理解、反驳、对抗等方式,得出一个新的观点。或是你认真听完、看完播客或文字,通过检索过往经验的方式,找到类似的、或违背的事实,重新理解、补充观点。

虽然这些看上去很简单,但难的是,你能不能摒弃情绪,避免客观偏见。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以通过训练的方式,保持独立思考、持续获得灵感的方式。其他的「方法论」,我会在之后的内容提到。比如,我会觉得时间管理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在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什么需要时间管理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坚持下去。而时间管理的例子,恰好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灵感」一样的内核。

50 个让生活更好的小贴士

作者/Conor Barnes

使用“沉浸式翻译”插件时看到其推荐的《50 Tips For A Better Life》,来自 Ideopunk 博客,原文是 100 条,这里摘录了 50 条,觉得非常有意思,与诸君共勉。注意,翻译有可能不一定准确。

Happiness幸福

1. You don’t have to love your job. Jobs are a way to make money. Many people live fine lives in okay jobs by using the money they make on things they care about.
1.你不必热爱你的工作。工作是赚钱的一种方式。许多人通过将赚到的钱花在自己关心的事情上,从事着不错的工作,过着美好的生活。

2. Sturgeon’s law states that 90% of everything is crap. If you dislike poetry, or fine art, or anything, it’s possible you’ve only ever seen the crap. Go looking!
2 .斯特金定律指出,90% 的事物都是垃圾。如果你不喜欢诗歌、美术或任何东西,那么你可能只见过垃圾。去寻找吧!

3. People don’t realize how much they hate commuting. A nice house farther from work is not worth the fraction of your life you are giving to boredom and fatigue.
3 .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有多么讨厌通勤。远离工作场所的好房子不值得你把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时间花在无聊和疲劳上。

4. There’s some evidence that introverts and extroverts both benefit from being pushed to be more extroverted. Consider this the next time you aren’t sure if you feel like going out.
4 .有一些证据表明,内向者和外向者都可以从被迫变得更加外向中受益。下次当您不确定是否想出去时,请考虑这一点。

Success成功

5. History remembers those who got to market first. Getting your creation out into the worl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getting it perfect.
5 .历史会记住那些最先进入市场的人。将您的创作推向世界比使其完美更重要。

6. Are you on the fence about breaking up or leaving your job? You should probably go ahead and do it. People, on average, end up happier when they take the plunge.
6 .您是否在分手或离职方面犹豫不决?你或许应该继续去做。平均而言,人们在冒险时最终会更快乐。

7.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7 .完成比完美更好。

8. Discipline is superior to motivation. The former can be trained, the latter is fleeting. You won’t be able to accomplish great things if you’re only relying on motivation.
8.纪律优于激励。前者是可以训练的,后者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你仅仅依靠动力,你将无法完成伟大的事情。

9. You can improve your communication skills with practice much more effectively than you can improve your intelligence with practice. If you’re not that smart but can communicate ideas clearly, you have a great advantage over everybody who can’t communicate clearly.
9.通过练习提高你的沟通技巧比通过练习提高你的智力更有效。如果你不那么聪明,但可以清晰地表达想法,那么你比那些不能清晰表达的人有很大的优势。

10. You do not live in a video game. There are no pop-up warnings if you’re about to do something foolish, or if you’ve been go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 for too long. You have to create your own warnings.
10.你不是生活在电子游戏中。如果您打算做一些愚蠢的事情,或者您已经走错方向太久了,那么不会弹出警告。您必须创建自己的警告。

11. If you listen to successful people talk about their methods,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who used the same methods and failed did not make videos about it.
11 .如果您听成功人士谈论他们的方法,请记住,所有使用相同方法但失败的人都没有制作有关该方法的视频。

12. The best advice is personal and comes from somebody who knows you well. Take broad-spectrum advice like this as needed, but the best way to get help is to ask honest friends who love you.
12. 最好的建议是针对个人的,来自熟悉你的人。根据需要接受此类广泛的建议,但获得帮助的最佳方法是询问爱你的诚实朋友。

13. Make accomplishing things as easy as possible. Find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exercising. Find the easiest way to start writing. People make things harder than they have to be and get frustrated when they can’t succeed. Try not to.
13. 让完成事情尽可能简单。找到开始锻炼的最简单方法。找到开始写作的最简单方法。人们让事情变得比他们必须的更困难,并且当他们无法成功时会感到沮丧。尽量不要这样做。

14. Cultivate a reputation for being dependable. Good reputations are valuable because they’re rare (easily destroyed and hard to rebuild). You don’t have to brew the most amazing coffee if your customers know the coffee will always be hot.
14. 培养可靠的声誉。良好的声誉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很稀有(容易被摧毁,很难重建)。如果您的顾客知道咖啡永远是热的,您就不必煮出最美味的咖啡。

15. How you spend every day is how you spend your life.
15 .你怎样度过每一天,你就怎样度过一生。

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

16. In relationships look for somebody you can enjoy just hanging out near. Long-term relationships are mostly spent just chilling.
16. 在人际关系中寻找一个你可以享受在一起闲逛的人。长期的关系大多只是在寒冷中度过。

17. Don’t complain about your partner to coworkers or online. The benefits are negligible and the cost is destroying a bit of your soul.
17. 不要向同事或在网上抱怨你的伴侣。好处微不足道,代价是摧毁你的灵魂。

18. After a breakup, cease all contact as soon as practical. The potential for drama is endless, and the potential for a good friendship is negligible. Wait a year before trying to be friends again.
18. 分手后,尽快停止所有联系。戏剧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而建立良好友谊的潜力则可以忽略不计。等一年再尝试再次成为朋友。

19. When dating, de-emphasizing your quirks will lead to 90% of people thinking you’re kind of alright. Emphasizing your quirks will lead to 10% of people thinking you’re fascinating and fun. Those are the people interested in dating you. Aim for them.
19 .约会时,淡化你的怪癖会让 90% 的人认为你还不错。强调你的怪癖会让 10% 的人认为你迷人且有趣。这些人有兴趣和你约会。瞄准他们。

20. There are two red flags to avoid almost all dangerous people: 1. The perpetually aggrieved ; 2. The angry.
20. 几乎所有危险人物都有两个危险信号需要避开: 1. 永远受委屈的人; 2. 永远受委屈的人; 2. 生气的人。

21. Those who generate anxiety in you and promise that they have the solution are grifters. See: politicians, marketers, new masculinity gurus, etc. Avoid these.
21.那些让你感到焦虑并承诺他们有解决办法的人都是骗子。请参阅:政客、营销人员、新男性气概大师等。避免这些。

Body身体

22. The 20-20-20 rule: Every 20 minutes of screenwork, look at a spot 20 feet away for 20 seconds. This will reduce eye strain and is easy to remember (or program reminders for).
22. 20-20-20 规则:每 20 分钟的屏幕工作,注视 20 英尺外的一个地点 20 秒。这将减轻眼睛疲劳并且易于记住(或设置提醒)。

23. Exercise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festyle intervention you can do. Even the bare minimum (15 minutes a week) has a huge impact. Start small.
23 .锻炼是您可以采取的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即使是最低限度(每周 15 分钟)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小处开始。

24. Phones have gotten heavier in the last decade and they’re actually pretty hard on your wrists! Use a computer when it’s an alternative or try to at least prop up your phone.
24. 在过去的十年里,手机变得越来越重,实际上它们对你的手腕来说非常困难!如果可以的话,请使用计算机,或者至少尝试支撑您的手机。

Productivity效率

25. Learn keyboard shortcuts. They’re easy to learn and you’ll get tasks done faster and easier.
25.学习键盘快捷键。它们很容易学习,您将更快、更轻松地完成任务。

26. Keep your desk and workspace bare. Treat every object as an imposition upon your attention, because it is. A workspace is not a place for storing things. It is a place for accomplishing things.
26.保持你的办公桌和工作空间空旷。将每一个物体都视为对你注意力的强加,因为它确实如此。工作空间不是存放东西的地方。这是一个完成事情的地方。

27. Reward yourself after completing challenges, even badly.
27. 完成挑战后奖励自己,即使是很糟糕的奖励。

Rationality理性

28. Noticing biases in others is easy, noticing biases in yourself is hard. However, it has a much higher pay-off.
28 .注意到别人的偏见很容易,注意到自己的偏见却很困难。然而,它的回报要高得多。

29. Explaining problems is good. Often in the process of laying out a problem, a solution will present itself.
29 .解释问题很好。通常,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方案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30. Selfish people should listen to advice to be more selfless, selfless people should listen to advice to be more selfish. This applies to many things. Whenever you receive advice, consider its opposite as well. You might be filtering out the advice you need most.
30 .自私的人应该听建议变得更无私,无私的人应该听建议变得更自私。这适用于很多事情。每当你收到建议时,也要考虑它的反面。您可能会过滤掉您最需要的建议。

Compassion同情

31.Call your parents when you think of them, tell your friends when you love them.
31.想念父母时给他们打电话,爱朋友时告诉他们。

32. Compliment people more. Many people have trouble thinking of themselves as smart, or pretty, or kind, unless told by someone else. You can help them out.
32.多赞美别人。许多人很难认为自己聪明、漂亮或善良,除非是别人告诉的。你可以帮助他们。

33. Don’t punish people for trying. You teach them to not try with you. Punishing includes whining that it took them so long, that they did it badly, or that others have done it better.
33.不要因为人们的尝试而惩罚他们。你教他们不要和你一起尝试。惩罚包括抱怨他们花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做得不好,或者其他人做得更好。

34.Don’t punish people for admitting they were wrong, you make it harder for them to improve.
34.不要惩罚承认错误的人,你会让他们更难进步。

35. In general, you will look for excuses to not be kind to people. Resist these.
35. 一般来说,你会寻找借口不善待他人。抵制这些。

Possessions财产

36. Things you use for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your life (bed: 1/3rd, office-chair: 1/4th) are worth investing in.
36 .您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使用的物品(床:1/3,办公椅:1/4)值得投资。

37. “Where is the good knife?” If you’re looking for your good X, you have bad Xs. Throw those out.
37.“好刀在哪里?”如果你正在寻找好的 X,那么你就会有坏的 X。把那些扔掉。

38. If your work is done on a computer, get a second monitor. Less time navigating between windows means more time for thinking.
38. 如果你的工作是在电脑上完成的,那就买第二台显示器。减少在窗口之间浏览的时间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思考。

39. Establish clear rules about when to throw out old junk. Once clear rules are established, junk will probably cease to be a problem. This is because any rule would be superior to our implicit rules (“keep this broken stereo for five years in case I learn how to fix it”).
39. 制定关于何时扔掉旧垃圾的明确规则。一旦制定了明确的规则,垃圾可能将不再是一个问题。这是因为任何规则都优于我们的隐含规则(“将这个损坏的立体声音响保留五年,以防我学会如何修复它”)。

40. When buying things, time and money trade-off against each other. If you’re low on money, take more time to find deals. If you’re low on time, stop looking for great deals and just buy things quickly online.
40.买东西时,时间和金钱是相互权衡的。如果您缺钱,请花更多时间寻找优惠。如果您时间不够,请停止寻找超值优惠,只需在网上快速购买即可。

Self自己

41. Deficiencies do not make you special. The older you get, the more your inability to cook will be a red flag for people.
41. 缺陷并不会让你变得特别。你年纪越大,你不会做饭对人们来说就越是一个危险信号。

42. If you’re under 90, try things.
42. 如果你还不到90岁,就尝试一些事情。

43. Things that aren’t your fault can still be your responsibility.
43 .不是你的错的事情仍然可能是你的责任。

44. Defining yourself by your suffer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keep suffering forever (ex. incels, trauma).
44 .通过你的痛苦来定义你自己是让你永远承受痛苦的有效方法(例如非自愿者、创伤)。

45. Keep your identity small. “I’m not the kind of person who does things like that” is not an explanation, it’s a trap. It prevents nerds from working out and men from dancing.
45.保持你的身份小。 “我不是那种会做那种事的人”不是解释,而是陷阱。它阻止书呆子锻炼和男人跳舞。

46. Don’t confuse ‘doing a thing because I like it’ with ‘doing a thing because I want to be seen as the sort of person who does such things’.
46. 不要将“因为喜欢而做一件事”与“因为我想被视为做这种事的人而做某事”混为一谈。

47. Remember that you are dying.
47 .记住你快要死了。

48. Personal epiphanies feel great, but they fade within weeks. Upon having an epiphany, make a plan and start actually changing behavior.
48 .个人的顿悟感觉很棒,但几周后就会消失。顿悟后,制定计划并开始实际改变行为。

Others其他

49. In choosing between living with 0-1 people vs 2 or more people, remember that ascertaining responsibility will no longer be instantaneous with more than one roommate (“whose dishes are these?”).
49. 在与 0-1 人同住还是与 2 人或更多人同住之间进行选择时,请记住,与超过一名室友一起居住时将不再能够立即确定责任(“这些是谁的菜?”)。

50. When you ask people, “What’s your favorite book / movie / band?” and they stumble, ask them instead what book / movie / band they’re currently enjoying most. They’ll almost always have one and be able to talk about it.
50.当你问人们“你最喜欢的书/电影/乐队是什么?”他们结结巴巴地问他们目前最喜欢什么书/电影/乐队。他们几乎总是有一个并且能够谈论它。

20241210

7:10 就已经洗完澡躺床上看书了,还是《卡拉马佐夫兄弟》,剧情已经到了最后的法庭审判。今天早上也是出奇地醒的早,七点多开始看书,所以今天刷了好几百页,尽力想在今天看完,不过算了,看的我好困。

今天继续研究 Play 商店里那些下载量巨大的 Clock 相关的 APP,甚至有些蠢蠢欲动。多年前定的 100 APPS 计划是躁动的根源,我曾有宏大愿望,世界上每个人都能用上我的某一个 APP,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但是现实是,我们已经暂停做新的产品,越来越清晰的看到内心的真实追求和能力边界后便很容易就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但是 AI 这迅猛的发展让我重新思考这个可能性,也许真的是有可能的,每个方向都有我们的产品出现。

下午的背景乐是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小红书真是宝藏,在上面学习了解了波兰民间的玛祖卡舞,这样能更好的欣赏玛祖卡舞曲了。

中午又重新开始阅读《穷查理宝典》了,内心思绪起伏的时候适合读它。

更换域名及网址301重定向

一、 为什么要换域名

目前这个域名用了快十年了,域名注册的时间看起来还挺有意义,是2015年5月5日。当时移动端还没有兴起,我的大部分网上冲浪的时间是在电脑端,于是注册了一个三拼(三个全拼的汉语拼音)的域名,用电脑的键盘输起来很顺手(当时对域名的要求就是没有数字和下划线)。后来移动端越来越发达,手机使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电脑使用得越来越少。这时在手机上输入博客的网址,显得很不方便,12个字母总是输错,输起来也着急。于是就萌生了把博客换成更短的域名。

思来想去,最终确定了jfsay.com这个域名,因为jfsay和博客的名称「静风说」相对应。Jasmine看到后说,为什么不用jfs.com,更短更好记。我笑说,这个我们买不起。

在输入jfsay时,发现输入法默认出来的结果是「减肥少熬夜」,竟然是劝人注重健康的,也合我意。

二、 购买域名

jfsay.com这个域名被人注册了,这几天突然看到可以注册,于是和Jasmine商量后,决定购买了。我找了好多家域名注册商对比价格,最后发现Spaceship 最便宜,5.87美元,折合人民币是42.73元。

三、 主机空间绑定新域名

域名解析很容易,添加一条A记录到主机的IP地址就可以了。主机空间绑定新域名时,却遇到了问题,提示无法绑定新的域名。问了主机商才知道,我是入门型的套餐,只能绑定一个域名。我只好把主机空间的域名改成新域名。很快,新的域名可以正常访问博客了。

四、老域名301重定向到新域名

下面要做的是把老域名301重定向到新域名,在这个地方我花了好多时间。

我原以为旧域名A记录到主机的IP,或者301重定向到新域名就可以了。后来发现需要做域名绑定,把域名和空间对应起来。主机商给我的解决方案是,需要升级套餐然后绑定多个域名,其余一概不管。我心想,只是为了网址跳转去掏钱升级主机空间太不划算。何不申请个免费的虚拟主机,只做301重定向?

免费的虚拟主机很多,随便就申请了下来。绑定域名,.htaccess重定向,很快就做好了。原以为大功告成,没想到https 的网址会提示网址不安全。也就是http的网址可以正常跳转,https的网址会卡在那里不动。

这个免费的虚拟主机没有免费的SSL,却有个SSL/TLS证书配置页面。我心想,申请一个免费SSL证书不就行了吗。我试了好几家免费证书提供商,总是在域名确认的时候出错,无法确认域名。最后在腾讯云上申请下来了。但是这个虚拟主机没有证书上传和部署的地方,查了好久也解决不了。

既然SSL证书解决不了,我想着是否能把https的网址跳转到http呢?上网查了下,都是http的网址跳转到https的,后来才知道https的网址跳转到http技术上行不通。只好作罢。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找到了redirhub.com,一个专门做网址跳转的网站,而且支持HTTPS。我用了十几分钟,跟着网站的步骤提示,很快就做好了301网址重定向,完美解决了https网址跳转的问题。

遥想当年,我在2015年更换域名的时候就没有这么麻烦,因为那时主机空间可以绑定多个域名,直接在.htaccess做301重定向就行了。

麻烦各位看官及时惠存新的网址,更换RSS订阅地址。

新的网址:http://www.jfsay.com/
新的RSS地址:https://www.jfsay.com/feed

最爱

如果问一位没有女朋友的小伙子,你最爱谁,他可能回答爱所有的美女。 如果问一位有女朋友的小伙子,你最爱谁,他只能 […]

梦游的她们

当年今日

昨天说到感觉工作越来越辛苦。前面已经说过了,上级的人祸,今天说一下下级的人祸。

一开始我是最基层的那个,我直接处理数据本身,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不免要开始带徒弟、新人之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不过在我刚开始工作的前10年里,这基本没发生过,为什么居然这样呢?我也搞不懂,大概因为这个单位从来没有重视过那个岗位,所以一直没让那个岗位的员工有任何的发展。没有上升空间、没有扩员。后来换了岗,之前那个岗位一直都是个兼职的工作,从我换岗开始,我算是成为了那个岗位第一个全职员工。随着单位的发展,我的那个岗位一个人已经没办法满足需求。最重要的原因倒不是一个人真的没办法把所有活都干完,而是因为某些条款的限制,必须把那个岗位给分开,哪怕都是干着同样的事情,当别人来检查的时候必须说这个是管这个的,那个是管那个的,没有交集。我感觉这是一个很神经的设定,纯粹为了满足上面的要求。

理论上这个岗位是平行设定,A和B可以做同样的事情,但是在某些情况之下,必须说A和B没有任何关系。我永远是A,B这个人换了一次又一次。从我2009年开始第一次接触这个岗位开始,我已经带过5个徒弟。她们的年龄相差很大,她们的专业都不是一个款式的,她们的工作效果更加是差别巨大。可以这么说,5个里面我只对其中一个非常满意,但我非常满意的那个,从她入职开始,我就知道她不会在这个单位待很久,因为要她干这种事情是屈才,她完全有能力去优秀的企业发展。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她离开的那个时间点比我预料的早。其他的,基本上可以这么说,都让人操碎了心,因为她们从来不会思考她们的工作。有些人理解我为什么让她那么做,更多的是不理解,直接照做,于是屡做屡错。用”梦游”这个词形容她们的工作状态最为恰当,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果就是做错了,自己毫不知情,一脸无辜。她们明明可以更进一步,但是她们却完全没有想过要那么做。我猜我满意的那个人,那个已经离开的人离开的时候挺不开心,但无论怎样,我觉得她在这个岗位工作的那段时间,我算是教会了她一些东西,无论她是不是真的这么觉得。我觉得她在这个岗位上,又或者她在做这份工作上有所得主要因为她个人的习惯。这个重要的习惯是观察和学习。首先通过观察意识到要做什么,然后去想怎么去做。在思考怎么去做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会学会很多东西。最直接的办法是问我,但我觉得更必要的步骤是自己先去探索,用尽自己可以用的方法去寻找答案。这是一道高考大题,解题的方法不唯一。我可以为她指引方向,但是具体做到什么程度,得看她自己。毕竟我不可能在她遇到问题的时候,永远都在她身边提供帮助。

下级的人祸是因为他们不去想,自然没有问题,也没有改进,于是我看到的结果就是,他们不断犯错,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经常颠覆我的常识。

虽然干着日复一日一样的工作,但依然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然后持续改进。这好像挺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我一直都这么干,但貌似对别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写作与创作之间的黑洞——小说创作

昨天解决了「写作」和「创作」的区别,以及如何从「写作领域」进入到「创作领域」。但是,很多人会在这个过渡的过程中渐渐迷失自己,我把这种迷失形容为是吸入「黑洞」,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而这个时期最容易陷入的困境就是——小说创作。

先来看下小说的定义:小说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它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而对话是不是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个人物说的没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是衡量小说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维基百科-小说]

本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原则,我们今天不讨论每个人对于小说的定义是否正确,仅仅是来聊一聊人们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为何容易「迷失」自己。


创作者为何进入了「小说」世界?

创作者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写作」还是「创作」的时候。正因为「写作」是我们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这种写作是自私的、封闭的,却是非常好的自观过程。而以小说的形式来进行自观,会更加的复杂,小说几乎是将创作者切碎了后融入其中,而这一切都跟创作者的「眼界」有关。

「写作者」选择小说,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在没有「回应」的世界里写作,久而久之就需要自己对自己的回应。小说更像是他们分裂出不同角色、上帝视角、沙盘操纵者的身份,好让自己在历史场景或虚构世界中得到回应。比如,再次还原分手时的场景,让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再身临其境地感受痛苦,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养分(痛苦驱动型写作者);或是把自己放置在紧张冲突的场景,赋予角色超越现实自己的能力,以解决复杂的难题,发泄他在现实世界无法发泄的攻击性(攻击性驱动写作者)等等。

跟日记不同,小说是对创作者的一次「转译」,这其中就会省略很多底层原因——比如主角在面对棘手事件时,他竟然唯唯诺诺地逃走了。这对于读者而言很难解释清楚,但或许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个主角就是自己的化身,他因为过去的种种原因促成了他又一次地「逃走」,进而变成了对主角心路历程的全视角描写。读者并不了解创作者,更何况这还是小说,创作者在小说里被切成了不同象征,他们更难通过晦涩难懂的故事还原创作者的内心世界。

创作者之所以会选择进入「小说」世界,正是因为这种「切碎」和「自我回应」,让他们找到了某种安稳的保护圈。但是长时间在这种切断了「回应」的世界里,去追求大量的与自己对话带来的「知识」的充溢,就是强烈虚无感的原因。

越是虚无,人们就越是要通过更大量的小说创作来填补这种虚无。知道虚无变成混沌,混沌带来熵增现象,影响到了创作者的现实思考和生活。


「小说」创作的几个类型阶段

我总结了我写作的经历,也和很多同样在写作或创作的人聊过他们的历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内心型」

我们在写作之初,往往是对内自观的过程。我们会更偏向于对内心的描写,因为它是足够细腻的、动容的、也可以给人物的「动机」做出很好的交代。但是创作者、读者、和角色之间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关系,就是创作者赋予了角色足够多的思想,但是读者并不是知道这个过程,读者在以第三视角观看整个故事时,他们被迫要求不停地窥探读者的内心,而让读者失去了很多「猜测」剧情、误判情感、跟着角色一起误会别人的机会。不过,我也相信,内心型的作品是非常真诚的,因为创作者把自己的心肝脾肺肾和血肉都捏碎了重塑了其中的角色,而内心就变成了自己与角色之间最精巧的粘合。所以往往这类作品我们又是非常害怕被人审视和误解的,因为作品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和血,它是脆弱的也是内向的。

我的代表作品:《3点12分》

「场景型」

场景型往往是因为一个感官上的刺激,引发了联想力。这种想象力是奇点般的存在,它有无穷的生命力,但也意味着它很难被我们轻易的拆解和割舍。想象力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所以我们会放纵他的存在,同时牺牲了写作的「结构性」。我写过很多场景小说,场景小说很适合用来训练想象力,但它一旦要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我们就需要忍痛切割那些不必要的联想,同时,场景型的小说其实也是需要「结构」的,我们为读者构建再漂亮的场景,如果读者无法同样联想,就很难形成共鸣。另外,我们在构建一个精巧的场景后,会非常珍爱它的构造,哪怕是故事中的角色,我们也会让他们小心翼翼地在里面上演剧情,生怕他一不小心毁了这个漂亮的场景。这样的小说更像是「旅游指南」,在介绍场景,而不是推进(更跌宕起伏的)剧情。

我的代表作品:《巴别塔》《伊甸园》

「剧情型」

从剧情型开始,就需要我们系统性地学习写作。虽然我不耻「结构」这件事,但确实当我在学完剧本结构开始创作剧本时,就会发现我们看过的大大小小的电影其实都有一套隐藏其中的结构。包括中国传统戏剧的「起承转合」也是流传下来的经典。结构并不是为了束缚我们的创作,而是因为它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进入到结构创作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将创作的重心从人物的内心戏、场景的构造,偏向剧情的发展、转折、甚至有些模版化的「虚假的胜利」和「黎明前的黑暗」。小说和剧本一样,之所以会成为一种文学门类,正是因为它是一种大众艺术,如果大众能够看懂、能够被剧情牵动着情绪,那作品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虽然我很不耻「结构」,但是也是因为学习了结构之后,才可以说:「我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但是我不希望人云亦云。」

我的代表作品:《沙漠》

「人物型」

这是我现阶段在追求的作品模式。刚才我在「场景型」里提到,当我们构建了一个美妙精巧的世界后,其实我们潜意识里是不希望这个世界被毁灭的,所以角色在里面就会变得畏手畏脚。角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剧情的推进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角色在面临某种选择时「不得不」去做。举个例子,《指环王》里,佛罗多在夏尔过得好好的,干嘛一定要踏上护送魔戒的路途?他大可以把魔戒给甘道夫拒绝踏上旅途——但黑暗骑士毁掉了佛罗多的家园,他「不得不」踏上旅程。在剧本创作里,有一个经典的内核——「静止=死亡」,如果角色的生活陷入了每天同样的状态,那他距离剧情死亡也不会远了,这样的剧情读者自然也没有兴趣。除非有一天,这个角色被卷入了一场杀人案,他被当成罪犯到处抓捕,为了洗脱罪名,他开始了逃跑和寻找真相的旅途。然而「人物」作为主导就意味着不是剧情推着他走,而是他主动选择了进入剧情——那换一个设定,他或许不是卷入了杀人案,而是他被卷入的杀人案里,被害人是自己的妻子。「人物型」作品往往需要我们对「人物」有非常精准的理解,就会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甚至是神学的「底层逻辑」。他们需要我们收集、接触、理解大量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经历,从而理解这样一个角色他是如何诞生的,又会在剧情之中经历怎样的只有他才能够做出的选择。


如何避免陷入写作-创作黑洞之中?

其实我在上一节的每一个类型里提及了「方法论」。

其实创作形式不重要,陷入「黑洞」的本质原因,是创作者在「写作」进而「创作」中间反复横跳、互为借口。一旦创作受阻、回应过少,就会逃向「写作」的保护圈里,由自己给予自己回应。

另一点你提到的,我最近其实也多多少少察觉到了。为什么我总写不好小说呢?小说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是人!但我写不好人,也不可能写得好。我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既对他人缺乏兴趣,又社恐,两点一线的生活圈子极其狭小。所以我的小说里几乎都是我,和一些贫乏苍白的影子。我的小说经常起意于一个场景,但这两三年来我几乎都是宅在家里度过的,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写作的想法枯竭了。

他人对于写作-创作-工作的回应

「写作」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对内观察、对内回应,创作者的「眼界」就决定了这个「写作圈层」的边界——而灵感枯竭正是因为在这个圈子里榨干了自己最后的想象力。想象力永远不可能脱离你实际看见的东西而存在——这就是所谓的「理型」。举个例子,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杯子」这个概念,但是每个人幻想出来具体形式的杯子又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理型」的数据库是有限的。在你没有玩过群P之前,很难想象群P的游戏规则——除非你有一个关于性爱的「理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想象力的方式将群P的场景还原。于是,我们需要从大量的现象之中,抽离本质,找到底层逻辑,从而浓缩成「理型」。当然,「理型」也不是一定正确的,所以还需要通过观察和收集「坏样本」的方式进行补充说明和边界修改。

这里,先提到「理型」的概念,未来我会将创作与「理型」进行详细讨论。

你看得越多,获得的现象越多;你保持独立思考,将现象抽丝剥茧、分门归类找到本质,「理型」的数据库就越丰富。就好比,「剧情型」的小说可能会因为结构的重复性变得千篇一律,但如果你理解了「结构」的「理型」所代表的「为什么」,自然就能游刃有余地创作小说了。

Cloudflare 2024年年度回顾

Clouflare发布了2024年Review,太长,让AI总结了一下,以下是我关注的几个点:

  1. 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了 17.2%。(没说增长的来源,看了原文可能是非洲贡献的,而且没查到流量的口径,例如是访问数,还是字节数,感觉应该是访问数)。
  2. 全球约三分之一来自 Apple iOS 设备(略微有点意外,比我预想的强)
  3. 在 macOS 设备上,Safari 的使用远远超过了 Chrome,在 Windows 设备上,Edge 是第二受欢迎的浏览器。(Safari 比我预想的强)
  4. React、PHP 和 jQuery 是构建网站最受欢迎的技术,而 HubSpot、Google 和 WordPress 是提供支持服务和平台最受欢迎的供应商。(React是啥呀?HubSpot是啥呀?)

总结

Cloudflare 2024 年度回顾梳理了互联网趋势和模式,包括全球和特定地区的流量增长、技术采用、连接性、安全性和电子邮件安全性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和分析。

摘要

Cloudflare 2024 年度回顾揭示了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了 17.2%,其中 Google 保持了最受欢迎的互联网服务总体排名第一,OpenAI 在生成人工智能类别中领先,Binance 在加密货币类别中领先,WhatsApp 是最受欢迎的消息平台,Facebook 是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站点。

Starlink 的全球流量增长了 3.3 倍,特别是在马拉维等新市场,流量增长了 38 倍。(其实感觉这个还是增正太少了,如果有个占比会更好)

Googlebot 是 2024 年向 Cloudflare 客户网站检索内容以进行搜索索引的最高流量来源。

在 AI 机器人和爬虫流量方面,ByteDance 的 Bytespider 流量逐渐下降,而 Anthropic 的 ClaudeBot 在 2024 年后半年表现活跃。

全球 TLS 1.3 流量中有 13.0% 使用了后量子加密。

在移动设备流量方面,全球约三分之一来自 Apple iOS 设备,Android 在 29 个国家 / 地区占据了超过 90% 的流量份额,而 iOS 在八个国家 / 地区的峰值流量份额超过了 60%。

全球约半数的 Web 请求使用了 HTTP/2,HTTP/3 的使用率为 20.5%。

React、PHP 和 jQuery 是构建网站最受欢迎的技术,而 HubSpot、Google 和 WordPress 是提供支持服务和平台最受欢迎的供应商。

Go 语言超越了 NodeJS,成为制作自动化 API 请求最受欢迎的语言。

Google Chrome 是最受欢迎的浏览器,而在 macOS 设备上,Safari 的使用远远超过了 Chrome,在 Windows 设备上,Edge 是第二受欢迎的浏览器。

2024 年全球共有 225 次主要互联网中断事件,许多是由政府指导的地区和国家网络连接中断造成的。全球 IPv6 请求中有 28.5% 是通过 IPv6 进行的,印度和马来西亚是最强的国家,分别有 68.9% 和 59.6% 的 IPv6 采用率。

全球前十个按下载速度排名的国家,平均下载速度都超过了 200 Mbps,西班牙在互联网质量指标中一直表现出色。全球 41.3% 的流量来自移动设备,在近 100 个国家 / 地区,大多数流量来自移动设备。

20.7% 的 TCP 连接在交换任何有用数据之前意外终止。全球 6.5% 的流量被 Cloudflare 系统中断,因为它们被认为是潜在的恶意流量或客户定义的原因。

美国负责全球僵尸网络(应该是指机器人)流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亚马逊 Web Services 负责 12.7%,Google 负责 7.8%。

在全球范围内,赌博 / 游戏行业是最受攻击的行业,略微领先于 2023 年最受攻击的金融行业。

Log4j 漏洞在 2024 年仍然是一个持续的威胁。路由安全,以及有效路由的 RPKI 有效路径和 IP 地址空间覆盖率,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改善。

Cloudflare Email Security 分析的电子邮件中有 4.3% 被确定为恶意的,其中包括欺骗链接和身份欺骗等威胁。

信息

全球互联网流量正在增长,新兴市场如 Starlink 的服务扩展加速了这一趋势。

AI 机器人和爬虫的流量模式发生了变化,Bytespider 的活动减少,而 ClaudeBot 的活动增加。

后量子加密的采用正在逐步增加,表明对未来量子计算机威胁的认识和应对。

iOS 和 Android 在全球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市场占有了主导地位,但两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差异很大。

HTTP/2 和 HTTP/3 的使用率上升,显示了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

Go 语言在自动化 API 请求中的使用超过了 NodeJS,反映了开发者偏好和技术趋势的变化。

Google Chrome 是最受欢迎的浏览器,但在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上的市场份额存在差异。

互联网中断事件频繁发生,政府指导的中断是主要原因之一。

IPv6 的采用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印度和马来西亚。

互联网连接速度和质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西班牙在这方面表现出色。

移动设备在全球流量中的比重持续增加,特别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

安全性方面,Cloudflare 系统中断了一部分潜在的恶意流量,美国是全球僵尸网络流量的主要来源。

赌博 / 游戏行业成为最受攻击的行业,Log4j 漏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

路由安全得到了改善,RPKI 有效路径和 IP 地址空间覆盖率的增加显示了这一趋势。

电子邮件安全性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恶意电子邮件的比例较高,欺骗链接和身份欺骗是常见的威胁。

大雪 | 不管是什么博客总之明年再写吧

仔细一数已经两个月没写博客了,我可以狡辩,是这样的,可能是秋冬换季症候群,也可能是被上海深深地伤害了,总之最近我陷入了一种很奇妙的心理状态,明明没有什么真的密集行程,但在心理上总是觉得自己马不停蹄停不下来,严重的时候连六点到家七点看攻略八点半打零式十一点半爬上床看一个小时海猫鸣泣之时这种日程都让人喘不过气,紧张激烈,惊险刺激,急迫惊悚,受不了了,我打开:节能模式。

但是再拖下去这个博客就要直接跳到年终总结了!比日程感崩溃吓人多了,那么我节能模式地写写。

看演唱会和公共交通的上海

十月看杨千嬅演唱会,十一月看 JOJ con,看杨千嬅时坐山顶,飞女正传开场,她从天上落下来,一盏火流星。第一次看这种万人演唱会,奥体中心好大啊……大得几乎没有身临其境的实感,坐在家里看屏幕和坐在现场看屏幕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吗?甚至音箱中传来的旋律都与我在家中端坐听到的 CD 别无二致。看完杨千嬅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有点恍惚,距离的遥远原来是这么彻底地决定了心理的亲近,以至于说“我见过杨千嬅了”都有些心虚,说到底,我也只是在一个很大的场地,和很多人一起看了三个小时演唱会屏幕而已。

……而且我准备了三套紫色的应援装扮!分为汉服版 Lo 装版地球人版,结果因为实在太累了赶不动高铁,一觉睡到踩点到场,然后穿了上班用漆黑大衣背了上班用漆黑挎包踩了上班用漆黑运动鞋。

看 JOJ con 是在上海保利大剧院,看到场地快晕过去了,人一年竟然要去两次保利大剧院。
实际上当天在公共交通上花掉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当我已经觉得上海不能带给我更多惊喜的时候,上海:。

南京的 JOJ con 是我今年看的最好的音乐会,可能出于高预期必定翻车定律,我在上海看得很失望,首先这场 con 是九月巡演的完全复刻:我的意思是,歌单、串场、互动、嘉宾,都几乎没有改变。看上海场像是穿越回了九月,但如果要看一场一模一样的演唱会,我又何必千里迢迢赶到保利来呢?

其次这次的乐队水平奇烂,演出时 JOJ 频频回头,我扶额:这小号还是铜管,完全,吹飞了……

出行前反复算末班车时间,坐完接驳车坐地铁,转车果然还是赶不上,在地铁口盘算了一下果断改坐夜班公交,在空寂无人的十字路口咬牙闯红灯,气喘吁吁赶到时公交恰好进站,距离下一班发车还有十五分钟,惊险惊险。

去上海还看了上博东馆的开馆书画展,我对书画纯是附庸风雅,实在轻敌,看王羲之腹痛贴,开馆3分钟站在书画馆门口时觉得自己来得很早,看见门口聚了一大堆人,还在天真单纯地,好奇地向工作人员打听:他们在排什么?——进馆晚三分钟,排队半小时,看到实物的时候简直怆然泪下。

以及我宣布本次书画展我最喜欢的环节是看宋徽宗画绿头鸭。

周日去四叶草看 IFF 国际插画插画节,见到了盐盐!好可爱哦,盐盐毛茸茸的。
周日我也在公共交通上花掉了至少六个小时,我要坐地铁坐吐了,我恨上海……

迅速地从书影游戏的世界滑过

这不是一直在看小说吗

这三个月来我看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清穿日常》、《纽约餐桌:美食城市的缔造者》、《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如懿传》(……)、《延禧攻略》(……)还有《偶像失格》。

我来给大家看一下福尔摩斯探案集都在写什么

哦,福尔摩斯,”我喃喃地说,“你发现什么新情况了吗?”
他手里拿着蜡烛,站在我身边,沉默不语,然后他那高大而瘦削的身影向我俯了过来。
“我说,华生,”他低声说,“你现在和一个疯子,一个神经失常的人,一个头脑失去控制的白痴睡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觉得害怕吗?”
“完全不怕。”我吃惊地回答。
“啊,这就好。”这一夜他再也没有多说一句话。

读得我惊恐逃窜,这一生的阅读量浓缩成四个字:你们直男。

清穿日常》《如懿传》《延禧攻略》共同组成了我的椭圆机时光,而且我真的是在非常认真地给前两部作品贴膜,我觉得清穿日常是一个远比表面深刻的作品,有一些搞不太懂作者是不是认真在写的内涵:作者声称自己只是想写无脑小甜文,但在读者(我)眼里,她钜细靡遗地描写了一个现代人是如何在每日生活中彻底被另一个时代同化的故事,有时候我实在读得汗毛倒立,女主角什么都有了,她完全不是从前那个自己了。

而我对《如懿传》又有一些特别的感情,我觉得流潋紫写这个作品很有追求,这里不展开说了总之是我的一些个人私见……比起这个更想充满感情地抱怨一下延禧攻略啊!看到作者是微笑的猫所以我好奇地扔进去六个小时,收获了……收获了跳反跳反跳反跳反跳反跳反和跳反,我是很有经验的读者了不带怕的!但我还是被香妃跳晕了,比起干后妃复仇记,更推荐她去 P5R 干八艘跳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纽约餐桌:美食城市的缔造者》:非常好看,是由短篇访谈组成的餐桌故事,虽然被写成了流水账,也当然不够深入,在浅层一带而过,但实在有趣,有点像纪录片大纲。

《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哈利波特重映了我又在看同人,理性之道是我至今唯一能接受的 HP 同人,好好看哦……我已经是成年人了,我读得哇哇大哭……理性之道有一些很传统同人的有趣体验,比如,虽然它说的只是哈利波特的一年级故事,但只要对原文足够熟悉,就会发现作者将原著七部的情节超级加倍浓缩地兑在了这个一年级里!因此时时对文中引出的这些细碎描绘会心一笑,尤其是当作者激动地嘲讽某个(原作)情节设置的时候。

《偶像失格》:很好奇这种题材拿了芥川奖所以读了,很多地方确实是追过星才会有这种体验感受,非常非常喜欢结局,总会有这一天的,总会有一天发现对方的衣服被拿下楼来洗,然后另一个故事随着结束开始了。

100寸大投影,你就看这个

最近我看了:《名侦探柯南:百万美元的五棱星》、《刀剑乱舞·花丸(雪月花卷)、《正义联盟(扎导剪辑版)》、《风流寡妇(2001旧金山歌剧院版)》、《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反叛的鲁路修 R1&R2》、《好东西》

《百万美元的五棱星》:好看,太好看了,我就爱看这个!我就喜欢看开篇卖新选组,中间卖青山刚昌最擅长画的尖下巴清秀小帅哥穿和服居合道开飞机,画面一转卖黑羽快斗黑羽快斗黑羽快斗黑羽快斗最后彩蛋黑羽盗一。最后大家奋斗两个小时乒乒乓乓哐哐咣咣缠斗进史前山洞,发现黄金是一堆过时很久的破烂机器。想想苹果还每年换一次代呢,何况解密机乎。

《刀剑乱舞·花丸(雪月花卷)》:三天假期看的,看得很迷茫,我也是三天假,刀男也是三天假,他们的三天假为什么看起来有1080个小时。

《正义联盟(扎导剪辑版)》:太好睡了,睡到一半惊恐地醒过来,想起本来打开这玩意就是为了睡个好觉。

《风流寡妇(2001旧金山歌剧院版)》:喜欢这个!喜欢这个!一扫我对歌剧庄严肃穆很有门槛的印象,轻松绮丽,甜蜜缱绻,华丽迷人,三个月以来已经重复播放超过三十遍,歌剧界的歌剧魅影。

《哈利波特与密室、与魔法石》:没什么好说的,其实看完我有点疑惑:我买 IMAX 场到底是干嘛来了。

《反叛的鲁路修 R1&R2》:这个事情是这样的,CP30的时候逛 CPP,看到有个摊声称自己有反叛的鲁路修四十万字文本,但她 D3就卖完了。我其实觉得它失去我了毕竟不能场贩买到,和朋友满嘴跑火车的时候放了很多类似的狠话,但还是太好奇了,就去 AO3看,结果我整整熬了两天夜,读得我心碎神伤,泪眼滂沱。唉说实在的以现在的我来看鲁路修番剧我的感想已经是“枢木朱雀,你好适合边限文学”,但,唉!唉!同人文作者轻描淡写卖给我四十万字,我捧着眼泪把这五十集又看完了……

《好东西》:导演设计了相当大量的“为了露出这个段子、这句台词”而设置的情节,以至于观感有点像长篇植入广告。但男导演能一掷千金拍正义联盟这种东西还被追捧,女导演用力过猛搞了点植入也不是什么多大的毛病。何况这是我近期看的最快乐的东西,看男的表演当女权艺术家总比看007性感谋女郎开心。

其实逆转裁判和海猫是同一部作品

有一款游戏,男主重复最多的话是把逻辑翻转过来,会笔直地伸出手指喊反对,被他喊反对的人会突然豹变,与此同时世界观还颇带有一丝神秘色彩,这个游戏是……

打完了:《大逆转裁判2》、《逆转检事1&2》、《JackJeanne》、《海猫鸣泣之时 ep1-5》,除了 JJ 基本都是走实况。

算好感度的话,大逆转排第一,大逆转的福尔摩斯真的很迷人啊!福厨真的都应该看看这个福,在神夏几乎已经奠定了当代福尔摩斯刻板印象之余领会到不靠谱的魅力,我太喜欢这个福了喜欢得我满地转圈圈(……)
整个大逆转的故事也相当不错,大逆1我扣分到底的公寓案,到了大逆2能彻底圆过来,虽然有一个案子拆成两个写之疑,但我确实非常吃这一套,大脑越过了思考开始喊:满分!黑幕甚至有一丝思辨意味,配合绝佳的美术和模型表现,好き:)

逆检要排倒一,受不了了,打完细数这部作品仅第二部就拥有涉及十九个角色的十个巨大的 Daddy issue,让人很想冲到山崎刚的脑子里仔细看看他到底对生物意义上的爹有什么执念……我花了七十个小时就看了这些!诈骗啊!真的是诈骗,事前看评论普遍高度赞扬逆检2的五案一体,但精巧的设计也无法遮盖住人物本身的索然无味:能把角色写得这么讨人厌也是一种能力。
逆转56我也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山崎刚,不愧是你。

JackJeanne 感想:
国内:你的英语有口音超不正宗的
日本人:什么英语,这是片假名,片假名!!!

听说第二部在做了,我好期待啊,石田翠老师能不能把田中右宙为线端上来。
说到这个 AO3有一篇很带劲的田中右宙为 x 立花希佐,根地黑门死亡前提,写 Kisa 急切地向田中右宙为说:

“关于剧本,还有关于瀧姫这个角色……之前,瀧姫的核心驱动力是父亲的死和随之而来的仇恨,但我想,在她召唤出‘荒骷髅’这样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怪物之后,在见识过他踏破千军的模样、触摸过他粗糙冰冷的骨骼之后,她被超越想象的巨大存在压倒,对于世界的认知也不可挽回地震动着。何为力量,何为恐惧;何为生,何为死……而什么又是自己所向往的呢?答案已经变了。”

实在是很原作,如果真的存在根地黑门死亡 IF,那么 Kisa 从这样的死亡中所汲取到的东西,大概就是这样的荒骷髅和瀧姫吧……作为剧场爱好者我不会遗憾错过 Quartz 的剧场,因为那完全是可以靠想象就在心里活动开的剧目,但 Amber 一定是我会想去剧场看的类型,我会被怎样地打破想象,重塑想象又被破坏想象呢……剧院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

70个小时海猫,首先还没打完,其次写什么都剧透吧所以我不说了(。

最近的日常

  • 主要在研究 Workflowy,意识到 WF 也能像 Obsidian 一样利用插件和 CSS 进行延展之后它就成为了我最好的 Daily note,最近又在里面加了时间统计和消费统计的脚本,抽空再完善一下,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自动分析了。
  • 把电热毯换成了水暖毯,是“我怎么不早买”的一类东西,很奇妙,真的是“热”和“暖”的区别,我不如直接在床上安家算了。
  • 在研究给家里的白墙上轨道挂画,用画框来做谷子展示,把我买的那些铁皮亚克力都摆出来。目前还在研究阶段,主要的阻力是懒得下单。
  • 美愿四结局毁了萨卡兹肉鸽!(振臂高呼)
  • 你怎么知道我推出异格了
    • 坏消息:我推剧情写烂了
    • 好消息:我不看鹰角网络的剧情
  • 写到这里想起来这段时间我还把孤星的剧情补了,看沉默了,就这。

南方的季节和俗语实在没有什么关系,金秋十月的时候依然艳阳高照,到了十二月,才终于缓缓有了深秋初冬的影子,最近走在路上看见无数纷红灿烂的叶子,不断地落下来,河边荻花飞舞,好喜欢这样的时候哦,然后天气预报说,这周要下雪了。

希望下次见的时候我们都已经见过了雪。

20241209

今天认真工作了。

之前规划了五六个版本的安卓版谜底时钟已经快要做完,今天目标是思考和确定后面的迭代计划。不知不觉研究起了 Play 上其他的产品,发现了一个做得很不错的竞品。今天的心得是,认真做产品和用脑子做产品的永远都有机会。这个竞品去年才上线,虽然一眼看去还是同质化里的一个,但是自己体验就能感受到它比其他已经做了几年的产品都好。所以一年左右就已经有百万下载了。而另一个我观察了几年的 APP 数据已经越来越差,吃老本是不行的。今日工作算是进入心流状态了。

突然想到我们提交谜底黑胶的推荐素材有段时间了,立马打开点点看一下它们抓取的推荐数据,果然看到了港澳台已经推荐了好几天。App Store 切过去看了一眼,开心。这是谜底黑胶上架三年第一次被推荐,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我相信等我们 3.0 发布,肯定是推荐位的常客了。周日的时候中国区 App Store Today 合辑也推荐了谜底小组件,这也是谜底小组件的第一次,双喜临门。

image.png

晚上下班又去吃了老陕面馆。自从西安回来后,已经多次光顾。老陕的肉夹馍美味,之前我是绝对不吃肥肉的,现在大口吃肉,可香了。周末下单的红酒杯也到了!

image.jpeg

周四飞北京,和强哥聊产品,见见可爱的干女儿。今天推荐一张专辑,福居良的《Scenery》。

好好吃饭 意大利肉酱面

对意大利肉酱面最初的回忆可能是萨利亚和必胜客,萨利亚的味道很寡淡,必胜客的则浓一些。

后来吃了一次「镰仓PASTA」,才知道意大利面原来可以这么好吃。有点可惜的是几年前上海的镰仓陆陆续续关门了。

之前有一段时间自己住,偶尔会简单的做意大利面充饥,但谈不上好吃。

最近开始想要好好做做意大利面,发现意大利肉酱面其实是个慢烧料理,长时间的炖煮才能让风味融合。

拿着基础菜谱,先简单实验了一下。

  • 肉馅 1:1 组合了猪肉和牛肉,煸炒后待用
  • 用炒肉馅的底油煎软洋葱碎,然后与肉馅混合
  • 放入胡萝卜碎和芹菜碎,再加入一点黄油,混合均匀
  • 放入新鲜西红柿和意面酱
  • 加盐、糖、黑胡椒和料酒
  • 小火炖煮90分钟

味道比以前好了许多,但感觉还是不够浓郁。

隔夜再烹饪时,我稍留了一些煮面水,再加了一些牛奶,和意面、酱料一同收汁。

酱料裹的更均匀,也更浓郁了。

但这次的肉馅感觉太瘦了,脂肪不够,所以肉的味道不够香。另外,即使加了两个西红柿,番茄味还是不够突出,酱料的层次也不够丰富。

下次煮酱料的时候,想加点培根碎、浓缩番茄膏和肉高汤,炒肉馅的时候耐心些,煎出焦化层,把料酒换成红酒,出锅时再加点芝士和牛奶收汁。

整理一下新菜谱,下次待用:

  • 肉馅1:1混合猪肉和牛肉,煎出焦化层后盛出待用
  • 用炒肉馅的底油煎培根碎和洋葱
  • 放入胡萝卜碎和芹菜碎,再加入一点黄油,混合均匀
  • 放入新鲜西红柿、意面酱和番茄膏
  • 加盐、糖、黑胡椒、红酒和肉高汤,可以尝试加少量月桂叶、牛至和迷迭香
  • 小火炖煮90分钟
  • 快出锅时,加入罗勒、芝士和牛奶,大火收汁至酱料浓稠

想做出好吃的食物还是得耐心。

另外,最近在尝试 Reeder 作者出品的菜谱软件——Mela,一如既往的舒服。

可 Self-host 的 mealie-recipes/mealieTandoorRecipes/recipes 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祝大家有个好胃口!

写在《影子幽灵与植物人类》的后面

《影子幽灵与植物人类》的初稿完成于2024年11月29日,感恩节的后一天。

或许根据村上前辈所说,给自己的小说加后记不是什么好的习惯,我便也决心把想要解释这个故事的倾诉欲压抑到心底。不过,今天的我还是想去记录一下关于它背后的创作历程。

在去年五月时,因为身边的某些遭遇,我突然有了想要把一个有关“在都市中失去了自己的‘我’”、“雪糕的口感”与“爱恶作剧的少年/少女”的故事写下来的冲动。但在此之前,我其实已经很久没写出过一篇小说了——不论是一万字以上的短篇还是微型篇幅。

有一段时间我会忍不住想,到底是不是在哪个寂寥的夜晚,那个身为“学者”的我偷偷持刀将身为“文学少女”的我给暗杀了;还是说SARS-CoV-2病毒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歼灭宿主体内的文学细胞的危害。

不出意料,对于这个灵感,我期间也曾试图用过各种办法将它写出来,但均在中途就意识到并非自己想要的感觉而弃置。最后竟累积了总计万字的废稿。

 

最初,我曾用细腻入微的视角,走过类写实风:

坐在车站前的长凳上,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不时有路过的人向我投来奇怪的目光。身为二十四岁的女性,大半夜的在大庭广众下为了工作上的小事掉眼泪,确实是件丢人的事情。

明知如此,泪水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上司的话在我的脑袋里来来回回重复着,只要一想起男人冷峻的表情,我耳边就嗡嗡作响。

……

恍惚间,感觉脚踝附近有些凉凉的,原来是有只小柯基犬在用湿漉漉的鼻子蹭着我的肌肤。

“波子汽水糖,喂,坐下坐下。”远远的,听到有把男生的声音在喊。

我将耷拉的头发捋到耳后,才发现身旁靠过来了一名约莫十一二岁的少年。少年比我稍矮一头,在他的浅灰色套头恤衫正前面,糊涂塌客鸟正在史努比的肚子上打着盹。他大概就是小狗的主人了吧。

被男孩一叫唤,反而莫名驱散了我悲伤的心情。我尴尬地收拾着狼狈的面容,少年却默默坐在了我身旁。只见他将小狗抱入怀中,轻轻捏起两只狗耳朵,一脸正经地朝我摆弄着。

“兔子。”他说。

那狗子却依旧像刚才那样,一边关切地看着我,一边憨憨地吐着舌头。懵懂的面容与它身后那强行板着脸的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孩、狗子、与在一双空中左右翻飞的狗耳朵。面前滑稽的场面让我想起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杂耍艺人。

“诶?”我被这对突然出现的活宝弄得有点不明所以,竟忍不住“噗嗤”一下笑了。

“厉害吧,我的‘波子汽水糖’。”少年这才得意地笑了,“还有更厉害的呢,看吧,‘霸王龙’。”

“好了,好了,大家都在看着呢。”我连忙阻止正要将柯基的两只前腿架起来的少年。

“姐姐,买不到票吗?还差多少钱?”少年将小狗放回地上。小狗立马摇着尾巴,在男孩周围转起了圈。“说吧,像姐姐这样的情况我见得可多了。”

本想逗逗这个小大人,我随口说道:“一毛五分。”

一听这个数字,男孩眼睛亮了起来。

“简单。”他拽了拽我的衣角,示意我站起来。

“去哪?”

“捡瓶子呗。”

……

柯基犬撒了欢在前面跑着,不时停下来,回头看我俩一眼。似乎是台风将至的缘故,它显得有点亢奋。

“波子汽水糖,跑慢点。”

“怎么叫这名?”

“嗨,随便起的,”他说,“我爸飞了个瓶子让它刁着玩,结果瓶子没见影,衔回来了一颗还带着包装纸的糖果。我爸笑它傻,我却觉得它可本事咧。干脆就叫这名儿啦。”

眨眼的功夫,少年从墙角公共电话的置物架上找到了喝剩一半的玻璃瓶可乐。

“姐姐,想听唱戏么?”少年神秘兮兮地说。

“听戏?”我四下张望。车站地处央央闹市,大半夜的,谁会在这种地方唱戏?

“就在这里。”他说,“应该快开始了。”

话音刚落,身旁的公用电话便响了起来,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来了来了。”他满脸激动,向我比了个“嘘”的手势,接着拿起了话筒,将它递给了我。

将信将疑地凑了上去。“喂?”我小声地说。

话筒的另一边,男人在絮絮叨叨地忏悔着自己的失言,似乎是把我当成了他的前女友。虽然在少年的示意下,我未敢吱声,那男人却又自顾自的发起誓来,等到他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竟又像是被自己的誓词所打动,突然情绪崩溃,不住嚎啕大哭。趁还没将事情闹大,我手忙脚乱地挂断了电话。

“听够了?”少年倒是一脸的意犹未尽。

“你怎么知道他会打过来的。你认识他?”我为少年的恶作剧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他’?当然不认识了。”少年说,“只是这台电话总会响个不停,多半是上一个被挂掉电话的人打来的。电话的内容每天都不甚重复,简直大家就像把它当作是树洞一样。”

 

第二次尝试的时候走过恐怖风:

当卓倩找到我的时候,我倚靠在床脚昏睡了很久。周围是凝重的漆黑。我的头晕沉沉的,也许是空气浑浊的缘故,我的胸口像被什么牢牢掐住似的,呼吸很不顺畅。在两盏手电交错的光亮中,我勉强看清了这个被几面从天花板垂下的灰布隔开的病房。

和煦康复医院。

当时号称“疗养胜地”的海滨医院,在一年前由于不明原因突然被废弃了。院方只是搬走了一些贵重的器械,而余下的设施却连同整栋建筑一起,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甚至有传言说,这幢医院大楼并没有被荒废。因为附近的住户不时还能发现它在夜晚依旧灯火通明。也有路过的人说,他们曾目睹到窗边有四处走动的白衣人影。甚至有人听见了,就在这幢阴沉沉的大楼里,还反复回荡着听不清内容的广播声。

于是,废弃的医院成了大家眼中绝佳的试胆场所。

……

好冷。

才发现自己左脚的鞋子早已不翼而飞,只剩一只脏兮兮的棉袜。脚趾已经冻得有点不听使唤了。“得先找到鞋子。”我连忙拾起自己滚落的手电。

这是一间有三个床位的病房。床位之间被厚重的浅灰色遮光帘分隔开。房间因为年久失修,天花板与墙体的表面都有脱落的痕迹。天花板上固定遮光帘的铁扣有几个也因为松动而掉落,失去支撑的帘子一角被层层叠叠的蜘蛛网牵拉着,在半空中苟延残喘。在手电筒的照射下,能看见布帘上除了满满的一层灰尘外,还有数块早已风干的污渍。豆沙色的痕迹一圈粘着另一圈,牢牢附着在灰白的织物之中,形如病态皮肤上的菌斑。

右手正四下摸索,我忽然注意到了存在于这个狭小房间里的异常。就在我刚靠睡的床铺上,似乎有“房间中第三个人”的声音。即便浅色的布帘遮挡了我的视线。但我分明能感觉到,在它背后有人在使用面罩,艰难地呼吸着机器泵出的气体。

“嘶——嘶——嘶——嘶——”

又与其说,更像谁的喉咙被锐器粗暴地割开了。他鼻腔吸入的气体,从喉管的创口处断断续续地逸出,食管上的肌肉牵扯着半搭在伤口上面的皮肤,发出骇人的声响。我感觉自己的胸口被卡得更紧了。还没等我缓过气,我就猛然看见。月光从窗框外探进了房间。如同皮影一样,将后面的事物清晰地投映在了白布上面:

那个“人”在看着我。

 

然后发现“恶作剧的幽灵少女”这个设定还挺带感的,第三次又换回了写实的调调:

甲方催促要稿,说是为了配合某牌子雪糕的夏季上架作宣传。稿子本身写起来并不困难。类似的文案做得多了,套路总会了然于心。但或许是想着有了切身经历之后,能让稿子少被提几次修改。脑子一热,自掏腰包从商家那买来了雪糕。

在电脑前坐下,掀开盖子,郑重其事地在中心挖了一小勺。

“就像第一天写稿的实习生一样。”心里暗笑。

即便如此,却还是期待这口雪糕到底会在脑中迸发出怎样崭新的文字。可直到杯子挖空,文字没蹦出几个,竟在糖分的攻击下已经开始犯困了。没有别的,只是普通的冷冻奶精与红豆香精混合的味道。瞥见包装上代言女明星灿烂的笑脸,又想起荧幕上写下的大段卖力夸赞的文字,只感觉世界上又有一座大厦轰然坍塌。

距离上次吃雪糕已经过去好些年了,但总记得这本该是什么更加甜美,甜美到奢侈的东西——至少比起刚才发腻的冷冻奶油要好不少。要不然小时候的自己每天盼望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屋内只听得见冷气机单调的运转音与从玻璃窗另一头传来的几声沉闷的蛙鸣。这么想来,今夜实在安静得出奇。

肚子里的失望还没消化完。在手指正要在键盘上继续敲字的时候,我的余光扫到了“她”——在房间放冰箱的角落里,不知何时竟站了个人。

可我住的是单间,不该会有别人才对。

 

第四次尝试出现了“靠摄入情绪而生的幽灵”的设定(这也是“米拉”第一次出现):

傍晚的车站照旧是望不到头的人潮。

入闸口前仍躺着冰淇淋的尸骸,却在纷忙的践踏中渐渐失去了形状,像被海潮打碎的沙堡。

26分钟前,下班回家途中的我接到了上司的电话。担心地铁信号不好,我留在原地把电话打完。13分钟与4分钟前,我把电话打给了部门的同事与实习生,将刚拟好的任务分配给了他们。

为什么不发信息?上司说过,“话语温暖,文字冰冷。打电话是对你们的关照。”我不喜欢电话。同事和实习生也似乎更喜欢发微信。可后来我也改成打电话了,因为觉得打字麻烦。

这些都是稀松平常。但总觉得自己忘记了某些重要的事情。正要动身进站,却被大领结的少女叫住了。

“话说回来,雪糕呢?”

女子名叫米拉。之前晚上加班在休息区碰见几次。她总在忙着吃办公室免费提供的零食,像只小松鼠一样。

按理说,除了打电话,在工作之外被同事逮着也是个麻烦,因为都得说些场面话应付,还免不了会被附加说教指点一番。可前者挂断后就清净了,后者却还得找借口离开。

但如果是她,我并不讨厌。只是她已经死了。

米拉是只幽灵。也许只有我知道的,“零点区的幽灵”。

“喂!”怕我没听清,她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我这才想起来,自己手上还握着一支雪糕棍。空的雪糕棍。我随即望向地上剩下的一滩黏糊糊的水渍。

“都打那么久电话了。”我说。

“但是。你也一点都没吃吧?这简直是犯罪。”

“不关你的事。”我说,“改天再买就是,现在我要回去了。”

一名戴眼镜的小哥突然加快步伐从我身边走过,又狐疑地回头看我,仿佛在确认是不是遇见了什么精神分裂的危险分子。我有些害臊,连忙埋头继续向前走。突然后颈被米拉的手钳住,冻得我浑身一哆嗦。

“我是说,我的雪糕呢?”她生气了,“谁允许你改天再买啦。你这个自说自话的呆子。”

“便利店就在路对面,怎么不自己去。”我压低声音。

“那就是个天生的陷阱。记得?”

我无奈。离开了公司还要被幽灵使唤,这对人类不公平。

她曾向我提过“便利店的诅咒”,是指店里的自动门与感应门铃会暴露幽灵的存在。比方说,明明没人经过的自动门居然会自己打开,或是分明只有一人进出却凭空多喊了一次“欢迎光临”的感应门铃。除此之外,还有“自动打开的冰柜门”、“货架上凭空消失的商品”……等等种种,都会让人类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当然,幽灵的“息事宁人”并非是出于什么“协议”或是保护人类脆弱的心灵的考虑——倡导自我主义的幽灵们才不去管这些。只是据说“惶恐”对以人类情绪为主食的幽灵来说就像排泄物一样恶心,只要尝到一点,顿时连去享用饭后小零食的心情都没有了。

幽灵会穿墙?“拜托,那只是你们人类对同为能量体的我们不切实际的幻想罢。”

这就是米拉喜欢半夜三更搜刮办公室零食桌的缘由。毕竟休息区没有监控,小吃即便多一件少一件,都是没有人知道的。只可惜,公司不提供某个幽灵最喜欢的甜点。

 

可能只有我知道这四篇文字背后的联系、写下它们的初衷、以及它们最后通向的结局。不过应该还是能从上面窥探到,我提到的想要“全力抓住某种稍纵即逝的感觉”的写作历程是什么样子。

当然,这持续了一年半的摸索最后全都不了了之。不忍让这个故事化为泡影的我,干脆破罐子破摔,把灵感分割成了两半。一半是(某个如今已“功成身退”的)名为《雪糕》的童话,另一半是《再见,公主》(虽然那篇无缘由的楔子既没有“再见”,也没提到“公主”(笑))。

这一年半间还有许多已经发表在博客上的文章,有心人也许会发现它们主旨上的相似点。其实这些都是我为了写下这个故事而做过的尝试。虽然它们都是我满意的文字,但我认为终究无法描绘出那个“构想”的全貌,还是得用个完整的故事来呈现。

所以对我而言,《影子幽灵与植物人类》是篇写起来并不容易的小说,甚至我一度以为如今的自己再也写不出一部完整的作品了。若不是最终有幸得到了我的“缪斯”,爱莉希雅女神的怜悯,我不可能抓得住那一点难得的心流来完成它的写作。

“创作”对我来说一直有特别的意义。即便知道我的文字与大众的口味相去甚远,更别提靠它们获得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外人眼里,我所做的大概是件徒劳无用的事情。但对我而言,我的小说写作其实是与《哈利波特》中“制作魂器”的目的类似,都是在设法做出一段包含当下的“我”的百分百思绪的“切片”。即便知道现今世界罕有供它们生长传播的土壤,我也不怕偷偷将它们用培养瓶封装起来,只试图让未来收到信息的“我”知道:以前的“我”曾经为了“保存自己”而跟世界热烈地抗争过。

在这篇记录的最后,我还想表达对mikusa桜庭夜云无心天天向上的感谢。没有你们的鼓励,我不可能会坚持下来、写下这个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的故事。

如今,我的使命终于完成。《影子幽灵与植物人类》能成功诞生,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和满足——虽说它偏离了原本我设想的“微型”篇幅,写成了一个比自己以往的创作都要长那么一点的故事(笑)。我也很感激,现在的自己居然会获得那么一段能心无旁骛、全心写作的时间。在今天正在被数个DDL群殴的我看来,那让我久违地沉浸在创作当中的四天可谓是奇迹般的时光。而这下,我也终于能抛开顾虑,全心去做其他的事了。

终究觉得就这么将这些“废稿”删除有点可惜,故还是各截取了一部分,把它们放在了这里以作纪念。

未来大概还有更多我中意的故事会在这里诞生;大概那个追寻“12.5%”的我,会将它们变成另一种面貌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诞下;又或许,这大概会是身为“Zeee”的我写下的最后一篇小说了。但未来的事,又有谁知道呢?

不过,自恋又贪婪的我还有那么一点小私心:

希望那个曾经给我带来感动的故事,能同样给愿意读完它的你带去一点温暖、慰藉与勇气。




本文文字内容著作权归Velas电波站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站长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链接。

又到主机续费时

博客所在的阿里云虚机又到年度续费时了,同往常一样价格,没有优惠,但是价格后面还要加个括号(优惠88),天哪,捡 […]

恶心的逻辑

当年今日

工作这个事情,我总感觉越来越累。理论上有那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应该是越过越轻松才对,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这个累主要原因我感觉是人祸。

人祸这个东西又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上级的人祸,一个是下级的人祸。

上级的人祸问题在于顶层设计就是一坨屎。又或者说根本没有顶层设计可言,他们就在那里画饼,但到底在画什么饼,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只是在抄别人的饼,但你的饼跟别人的饼能一样吗?吃饼的人会是同一回事吗?口味形状烘焙状态不可能都一样。领导有他的想法,但实际上他并不知道如何做。如果下面是他得力的下属那么下面的人大概知道上面要点是什么东西,但关键是这么多年下来,下面的人早已经是老油条。他们不太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只是在做一直在做的事情,从来不考虑上面为什么要他们这么干,下面的人可以怎么干。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的时候,他们就会说,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干的。时代在变化,领导都变了那么多回,为什么一直在干的事情就没有改进的空间?固有的事情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是一回事,上面的领导突然有什么新想法,他们更加是完全跟不上,跟不上的结果就是把这个担子推给下面,下面的人也不懂,因为跟上面的那个状态差别不大。准确来说是一直以来根本没有发挥或主观能动性。中间的人把担子推给下面,但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一直以来,下面能做的事他们就只是大概知道而已。下面的人,掌握基础信息的人,明明知道有些东西是没办法凑出来的,即便凑出来也完全不合理,但也就只能执行上面下达的命令。这是一个很糟糕的逻辑。以前我没有对这个逻辑如此的厌恶,现在我越发讨厌。之所以之前没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生很重大的变动,这几年的情况是不断地变、不断地改,但实际上只是不断地增加基层的负担,因为报送的数据是重复再重复的。一边说要智能化管理,但实际上各自为政,你管你的我管我的,我要我的数据你给提供给我,我不管你是否已经提供过给别人。因为中层自己完全不沟通,他们不会放得下那个面子去隔壁部门要数据,即便他们放得下这个面子,隔壁部门会不会给他出那个数据也很难说,所以他们只能往下面要。数据是你们的,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但关键是,为什么非得把一样的数据老是按照你们需要的口径让基层人肉进行各种处理呢?上面的人真的有验证过下面经过人肉处理的数据是否正确吗?人人都处在那种完成任务就行的状态,也不管自己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几年之后推翻自己几年之前的定价,直接把之前的定价打了个5折,这么荒谬的事情为什么居然可以发生?几年前到底是如何定那个价格的?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这么干,但既然几年前把这个价格定成这样,肯定有其中的道理。为什么非得用几年之后的那个数据去重新修订几年前的价格呢?因为几年前的价格直接在瞎扯?还是说只是因为几年前的价格拿不出确切的资料,所以只好用几年后的那个常识去修改那个价格。业务那边提供不出确切的资料,财务这边按照业务那边说怎么改就这么干,都是假装无奈,跟我无关。

跟这些人认真我就真的输了,所以我宁愿把认真用在其它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