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牛津通识读本《性存在》

作者 smartsun
2020年8月9日 03:02

友情提醒

个人阅读笔记、摘抄、随想,零散不成体系,超长、慎读

20200731-20200809

导读

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度极高,看到通识读本中有关于这个话题就提前挑出来读了。从有性意识开始,一晃半生过去了,虽然兴趣度极高,但也从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过。一方面在东亚国家似乎对性这个话题都讳莫如深,另一方面也的确没有好的通俗读物,念书的时候从粗糙的生物课本画面想象结构,后来就奔着《金瓶梅》《肉蒲团》《灯草和尚》以及成人电影的感官刺激去了。

年岁渐长,阙值渐高,这些感官刺激渐渐偃旗息鼓,反倒真真正正想仔细了解了解性,这个几乎所有人都避不开的话题。以前读弗洛伊德,觉得牛逼,后来又对他的泛性论产生了怀疑,后来读魏宁格《性与性格》又似乎找错了方向,这大天才是奔着身后名去的,对咱这种普通读者实在不友好。

可是似乎还是失望了,这本通识读本《性存在》我粗略看了下梗概,似乎与我想要了解的知识介绍甚少,是奔着性文化方向去的,好在在介绍的时候还顺带提了不少其它方面的书籍。所以准备对这本《性存在》只是通读,然后顺着它介绍的其它方面的书籍做一个梳理概括,以解半生困惑。

序言(李银河著)

  1. 现代西方在性领域发生了三大转变:第一是性的世俗化,性与宗教价值观相分离。第二是性的自由化,人们对计划生育、人工流产、离婚、婚前性行为、同居和同性恋有了更高的接受程度。第三是人际关系模式的改变导致了家庭的危机。世界进入艾滋病时代以来,性领域又出现了第四个趋势,那就是性欲望的丧失。丧失欲望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的疾病。可以说,性规范的发展趋势总的看来是越来越多元,性道德的约束也越来越宽松
  2. 性的一元论依然没有脱离基督教性文化的以生殖为性的唯一合法功能,而性的多元论表达了人对性活动的丰富多彩的需求,拒绝被分类定型,不断脱离所有的特殊认知和固定事实。

引言

  1. 性角色标签(孤陋寡闻了,居然有这么多标签和癖好)

    男同性恋者、女同性恋者、异性恋者、双性恋者、双性恋好奇者(指那些对双性恋很有兴趣或怀疑自己是双性恋者,但并未宣布自己是双性恋者的人)、裸露癖者、性服从者、女性施虐狂者、摇摆者(交换性伴侣的人)、转向者(从同性恋变为异性恋或由异性恋变为同性恋的人)、交易者(和异性恋男人发生性关系的同性恋男人)、童贞再生者(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童贞但又发誓在婚前戒绝一切性行为的人)、恋残障癖者(受到截肢者性吸引的人)、嗜兽装癖者(也叫嗜毛皮癖者,指那些喜欢穿兽皮衣服并从中获得性快感的人)或喂养癖者(过度喂养自己肥胖的性伴侣的人)

  2. 性存在的概念:人们体验自己的身体、快乐和欲望的方式,并将其和性身份联系起来【性存在是一种方式,并和性身份联系】

书中提及书目

  • 《我的私密生活》
  • 《孤独的性:一部手淫文化史》
  • 福柯的《性史》
  • 卡拉夫特·艾宾《性变态》
  • 马斯特斯,约翰逊《人类性缺乏》
  • 兰迪·桑希尔和克莱格·帕默《一部强奸的自然史:性胁迫的生物基础》(2000年)
  • 米歇尔·吉列里的《男人的阴暗面》(1999年)
  • 海伦·费希尔的《爱的解剖:关于交配的自然历史和我们为什么有外遇》
  • 格努斯·赫希菲尔德所著的《世界大战中的性史》
  • 亚历克斯·康福特《性的欢乐》(1972年)、《更多性的欢乐》
  • 《海蒂性学报告:女人篇》(1976年)和《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
  • 《关于性你想知道但羞于启齿的一切》
  • 《性练习》、《让你享受性福的书》、《笨人性爱》

第一章:性存在之前

  1. 什么叫性存在之前?

    • 古代并不是性自由主义的时代。当时的性道德处于道义与法律规范的严格约束之下。但是,对于道德的注重仅限于性行为,而非性欲的对象。(也就是说即使我是个同性恋,但是我性行为的对象是异性,就是合乎道德的)
    • 古代人并不以生理上的性身份来理解他们自己,但维护社会性别身份对他们来说却至关重要
    • 而现代人理解和判定自己性别的中心依据是诸如异性恋和同性恋这样的概念。
    • 正是基于这一区别,米歇尔·福柯、保罗·贝内、戴维·哈波林或约翰·温克勒等历史学家都将古代世界定位为“性存在之前的世界”
  2. 性存在之前的特点或者说与现在的异同?
    • 古代世界的性文化也绝不单一,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 以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看待性的方式举例,性文化与其政治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 希腊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一小部分男性精英公民。女性公民和儿童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 外来移民和奴隶则连公民身份也不具备。更准确地说,女性公民的地位类似于未成年人,时刻处于男性亲属的法律监护之下。
      • 当时的性文化正反映了男性公民的社会权力,其核心是男性的享乐。古希腊人对性的理解是阳具中心主义的,性的唯一定义就是阴茎的侵入。人们认为除此之外的亲吻、爱抚和其他形式的身体接触是示爱的表现,但它们并不属于性行为。因此,在古希腊人的概念中,性不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不是一种对于亲密情感的共同表达,而是一种单方面的行为——对他人的侵入。
      • 性伴侣的身体愉悦或者说配合,则被普遍认为是无关紧要的。男性被鼓励利用阴茎进行侵入式的性交,以获得征服感,控制处于受支配地位的性伴侣。这样的性关系体现了社会政治中的权力关系,因为男性在战场、政治和性的方面,都拥有其作为公民的社会地位。
    • 这一时期的性文化与人们对于性和性别的看法密不可分
      • 人们将性行为本身定义为和身体获得热量有关的一个过程。人们的性别是流动不定的,因此男性如果体内热量流失,就有女性化的危险;而女性如果身体热量增加,则会变得具有男性特征
      • 当时人们认为女性是比男性低级的生物,认为女性不具有男性那样的对于性欲的自控力。因此,女性的性存在被认为是危险的,因为她们对于性的饥渴会榨干男性,更坏的结果是将他们变为女人
      • 当时的人们通常认为,男性气质的表达侧重点在于在公开演说和生活的其他各方面体现出进攻性和主导性,这其中也包括了性行为。在性行为中男性气质等同于积极的、进攻性的性角色
      • 侵入者被认为处在主动地位,而被侵入者则被认为处在被动地位。“合适的”被侵入对象是女人、未成年男子、外邦人和奴隶,这些人都不具有和雅典的男性公民同样的政治和公民权利。当时,社会地位就是根据这样的主动/被动角色来确定的,而不是异性恋/同性恋这样的分类【这么看来,攻受这地位还真是不同啊】
  3. 欣赏一首好诗,欣赏欣赏性存在之前的关于“阴茎”象征性的装饰与符号【真他妈有创造力

    古典文学中反映男性性悲剧的最著名的篇章中,就有这样一段:在古罗马彼得罗纽斯的小说《萨蒂利孔》中,主人公恩科比乌斯想要与美丽的喀耳刻发生性关系,喀耳刻却告诉他,除非他肯为了自己放弃他16岁的男友吉托才可以,这时灾难降临了:


    我三次抽出这慑人的武器,

    三次它却都比菜叶还要绵软,

    在这道可怕的沟壑面前,我退缩不前,失去了男性的意志,

    再也不奢望我曾经所想。


  4. 古希腊性观念大观
    1. 性行为的等级中,最贬低身份的行为就是被控有为女性口交的行为,紧随其后的是为男性口交的行为,因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嘴部被阴茎侵入都是丧失身份的
    2. 男性之间的恋情广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极其普遍,并广泛见诸当时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作品
    3. 侵入者的角色对于男性的社会和政治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基于这一点,成年男性之间的性关系会令人们感到非常不安,因为其中的一个人必须要扮演屈从者的角色。而与未成年男子发生关系则可以部分避免这一问题,因为男子必须要到成年才具有公民身份。雅典人认为成年男性和少年男子之间的情爱是自然而高尚的我擦,对这个观念真是服气,男同性有一个侵入,肯定有一个被侵入,又加上侵入这种角色与社会和政治地位有关,那么就找未成年男子,因为按照解释,公民身份要到成年才具有,这个逻辑和观念真是让人折服
    4. 希腊式恋爱关系常被视为年轻男子所受的一项常规教育,并成为了一种制度化的关系。对于未成年男子而言,他们在希腊式恋爱关系中不应当体验性欲望。如果他们愿意为年长的男性献出肉体,应当是出于“友爱”——对于追求者的友谊、尊重和爱。【这道德观是既得了便宜还要让人自愿奉献,上赶着这不是。】
    5. 大部分不正当的性关系都会得到不成文的默许,但通奸却会遭到公众谴责和社会唾弃,引发复杂的法律后果。人们认为,勾引一个雅典女自由民,比强奸更为罪大恶极,因为秘密的通奸会让男人无法确定自己孩子的血统,不像遭受强奸后的女子生下的孩子,在确认身份后会被直接杀死。因此,人们认为强奸不是对被强奸的女子本人所犯下的罪恶,而是对该女子的丈夫、父亲或男性监护人所犯下的罪恶,也是对公共秩序的威胁
    6. 性交易无处不在,唾手可得。卖淫者却不但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青少年男子。性交易似乎是以公开的方式进行,地点不仅局限于妓院,也包括公园、墓地等公共场所【坟头蹦迪果然历史悠久】
    7. 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奠基者梭伦通过建立公共妓院,控制了嫖妓的价格(让任何公民都可以负担),由此在性奴的使用权这一问题上实现了民主化,他因此备受古希腊人的推崇
    8. 在古代世界,性除了与公民身份相关,也与宗教活动密不可分。人们会特地通过性交、跳舞、唱歌和其他仪式来庆祝某些公共节日【这不是过年打一炮,佛诞打一炮啊?】
  5. 如果你认为奢靡之风和对于道德的蔑视只是我们时代的罪恶——人们总是为此责备我们的时代,那么你就错了。这些是人类固有的缺陷,与时代无关。没有哪个时代能逃过这一劫

  6. 希腊人……觉得控制好所有欲望是作为公民的责任,虽不必费尽心机去完全征服这些欲望,却要训练自己去对抗它们。到公元5世纪,自我掌控的文化已经在社会精英中得以确立。这一文化注重性行为的节制,又受到早期基督教的影响,崇尚各种形式的禁欲。【看来对抗欲望,自古有之。这无疑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纵欲,一个是禁欲,而禁欲带来的看似形式上的道德感似乎很早就占据了上风】

  7. 更新了观念:柏拉图式爱情

    我最早认为的柏拉图爱情,是指精神恋爱,神交而非形交。原来最早的起源是来自柏拉图的《会饮篇》,最初的意思是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在现在看来奇葩的成年男性和少年男子之间的情爱。

    “人们往往将此看成是成年男子(“情人”)向年轻的、处于被动地位的“男孩”(“被爱者”)——一般最小12岁,最大17岁至20岁——提供理论和肉欲上的指导的关系”

    说的太他妈有意思了,提供理论和肉欲的指导关系,文字的博大精神啊!

  8. 公元5世纪,基督教教义开始宣扬贞节观和禁欲观的时候,禁欲就同时针对了男女。当时世俗的政治权力开始向教会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性欲因为让人们耽于结婚生子的俗务而备受指责。性欲让人们不能集中精神,为进入天国和死后的生活作好准备。基督教对于性的敌意,反映了当时一项更为普遍的宗教任务,即将人们从世俗的束缚和欲望中解放出来。独身和贞洁被视为行为规范,而性和欲望则要受到监管
  9. 奥古斯丁(354年—430年)是西方基督教的奠基人之一,对这一情形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一些不成形的学说,被发展为后来的一个重要教条——“原罪”。“原罪”的观点将《创世记》中所叙述的上帝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的原因视为性。奥古斯丁宣称,如果亚当和夏娃没有沦丧于肉体的欲望,那么天国里性的形式,只是“在伴侣的臂弯中温柔地睡去”而已。他还认为“充满肉欲的性是上帝的敌人”。与古典时期的人们不同,奥古斯丁认为性不是由身体的热量导致的,而是由“色欲”——罪恶的欲望——导致的。人们不顾体面走向堕落,表明“肉体的堕落”战胜了道德意志的力量,而性交这一过程也沾染上了原罪的色彩。因此,奥古斯丁鼓吹禁欲。不过,从他的自传《忏悔录》中可以看出,他本人觉得对抗“色欲的肮脏”的过程并不容易。这本书中他的自我形象十分著名,他将自己描绘为一个向上帝祈祷的青年,祈求上帝“赐予我一些贞洁和节制力,不过不是现在”。

    这个例子太有意思了,奥古斯丁作为基督教的奠基人,鼓吹禁欲,用“原罪”这一大棒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然后自己扛不住,感觉到深深的空,深深的寂寞,深深的冷。所以啊,很多所谓的道德教条,看看就好,千万还是别当真,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作为武器,作为大帽子,占据高地,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还是不必了。

  10. 基督教的性变迁史(关于这段的描写也极为有意思,即便是宗教对抗“性”也要妥协)

    • 在奥古斯丁眼中,勃起的阴茎象征着色欲对于人的奴役。公元3世纪的希腊神学家奥利金笔下的女性,则更是“欲望的奴隶……甚于禽兽”
    • 早期的基督徒本质上将家庭看成影响宗教虔诚的障碍。对于婚姻,他们则更多持怀疑态度,因为肉体的诱惑是由魔鬼操纵的,会使人们处于险境
    • 新教的神学家马丁·路德对婚姻中的性行为表达了厌恶,宣称:“如果上帝要问我对于这件事的意见,我会建议他继续通过捏泥巴让人类延续后代。”
    • 使徒保罗为代表的神学家将婚姻看作与物质世界之间的一种合理妥协,并称赞婚姻为社会的基石。他们宣称只要夫妇结合的主要目的是繁衍后代,并且遵循一夫一妻制,对彼此忠实,就应该对彼此尽“婚姻的义务”,即性交。在基督教世界,婚姻中有性行为存在至关重要。格兰西的教会法教材(1140年)中曾记载,无性婚姻可以作为离婚的合法依据
    • 走向极端,一种是:“奥利金,为了与色欲斗争,让其不致祸害自己的信仰,采取了自我阉割的极端行为”【后来这被视为异端,我要是教皇肯定也得这么干,要是凡是信仰基督教的都自我阉割了,那这教迟早也得灭亡】,另一种是:“安东尼和杰罗姆,选择隐退于埃及的沙漠地带。这种与物质世界隔绝的行为,被后来的修道院继承并发展为一项制度。”
  11. 基于“无性婚姻可以作为离婚的合法依据”这一原因,不少地区,包括英格兰,都在教会法庭中引入了由“诚实的妇女”检验丈夫一方性能力的制度。历史学家安格斯·麦克拉伦在《性无能:一部文化史》中就记载了15世纪约克和坎特伯雷教会法庭上进行的这样一次检验【太他妈有意思了,离个婚还要证明自己性无能,太他妈不容易了】

    还是这位证人,裸露出她的胸脯,将双手在上述的火旁烤热,握住并揉搓上述这位约翰的阴茎和睾丸。接着,她拥抱并频繁地亲吻这位约翰,尽自己所能挑逗他,以让他显示出自己的阳刚之气和性能力;劝告他为了保住面子,应该在当时当地就证明自己是个男人。根据她的描述,在上述这段时间里,在她的检查和不懈的追问下,那男人的阴茎仍然不到三英寸长……既没有增一分也没有减一分。

  12. 鸡奸的定义:直到18世纪之前,“鸡奸”都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包括男人和女人的各种“违背自然”的性行为(只要是不能产生后代的性行为),包括兽交、手淫、肛交、口交、男人之间和女人之间的性行为,以及男女之间采取避孕措施的性行为。
  13. 在基督教中产生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性标准模式,该模式极力将贞洁与独身主义宣扬为精神理想的最高境界和将人从俗世事物中解放出来的方式。这与很多其他宗教截然不同。举例来说,犹太教就不赞成禁欲,认为其显然违背了上帝“多生多产”的教条。基督教将禁欲、摒弃俗世、仅为繁衍后代而性交和忠实于婚姻等概念理想化,这些都赋予了性以新的文化含义:它是撒旦作恶的主要领域,因此要对其怀有畏惧和躲避之心。大部分古典医学知识都认为缺少性爱对身体健康有害,与此相反,基督教对于贞洁和禁欲的美化,却推崇了一种性秩序,即无性状态是最高的精神理想。


第二章: 性存在概念的产生

性的科学

  1. 基督教实际上创立了一种制度,即不断地对性进行反省,鼓励人们“供述”自己的性事“真相”。用福柯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从此变成了一个处在忏悔中的奇特社会”。

  2. 工业现代化的推进带来了剧烈的社会政治变化,在工业化(现代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城市中心人口比例的增加)和世俗化(近现代社会中宗教信仰的重要性的减弱)过程的联合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城市人群。在这样的情形下,19世纪存在着两种现象的结合:一方面,以城市地区为甚,地下卖淫活动和舞厅业十分发达,色情出版物数量激增并随处可得——这部分要归功于印刷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在公开场合又必须故作正经,处于性压抑的状态。【这让我想起弗洛伊德的“文明是以牺牲个人自由获得的”】

  3. 俄南之罪

    俄南(希伯來語:אוֹנָן‎,Onan)是《希伯来圣经创世纪》中出现的次要人物,是犹大与利亚的次子。

    俄南的兄长珥死于天谴,犹大按照希伯来的习俗 ,要俄南与兄嫂他玛同房,生儿子为兄长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俄南知道生下孩子就得过继给兄长,所以与他玛性交时,故意性交中断,体外射精。

    俄南占有了他玛的肉体,享受性爱快乐,却自私地不尽义务,刻意不让他玛怀孕,耶和华认为这是恶,也让俄南死于天谴。及后英语“onanism”成为了手淫及性交中断的代词,日语也引进了“オナニー”(Onani),作为手淫之意。

  4. 托马斯·拉克尔在《孤独的性:一部手淫文化史》(2003年)一书中提到,它改变了以往宗教对于手淫的理解,认为它不是一个道德缺陷,而只是一种因忽视“自渎”给个人健康带来的可怕后果而引发的医学问题。【宗教将性视为原罪,又将手淫的“自赎”行为视为肮脏、不洁,这是与人性做斗争啊,好在天大地大,人性最大,宗教妥协了,将锅踢给了医学问题。】
  5. 大开眼界的防止手淫器具

  1. 对于性的现代化解读,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性的科学(“性学”)的诞生。性成为了科学研究,特别是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达尔文主义对新生的社会科学学科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达尔文认为“性选择”是进化的关键,这一观点成为现代性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 性存在(对性能量的拥有状态,或对性进行感受的能力)这一新概念,将性严格限定在自然和生物范畴,认为它既是一个科学研究领域,也是一种主观经验。性学将性纳入身体和精神疾病与退化的医学分类范畴,取代了以往宗教不加区分地将性归入罪恶的做法


总结:性一开始被认为是原罪,是道德和宗教问题,直到最后发展为自然和生物范畴,这一路走来既得益于工业化发展,也得益于启蒙运动于宗教的斗争,让人们从科学角度正确认识性,真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啊!

性存在与性别差异

  1. 性存在这一生物模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将性别差异纳入了生物学范畴

    从传统的认为女性的身体比男性低级,到18世纪开始认为女性身体的生物属性从本质上与男性不同,而不是男性身体的低级形式。但性别高下的观念仍在延续。

  2. 19世纪中的主流观念是:“绝大多数的女人不太会因为任何形式的性欲而感到困扰”,女性“过多的”性需求则被看成是不正常的。这样的观念导致在整个19世纪,被诊断为“女性歇斯底里症”的人数大幅增长。【这也是我开始怀疑弗洛伊德的原因,在弗洛伊德的描述里,几乎大部分找到他的女病人都是歇斯底里,是因为性得不到满足产生的精神错乱。很有可能,这根本不是歇斯底里。居然当时的医生还提倡“实施阴蒂切除术”,愚昧是恐怖的。】

异性恋与“性变态”

  1. 除了以生物的方式理解性别差异,性存在生物模型的另一个中心特征,是认定“自然”的性行为只包括对异性的性行为和性欲望。因此,人们将异性恋默认为标准范式,而其他行为,特别是同性恋,则被看成是对标准范式的一种偏离

  2. 19世纪对鸡奸者的重新定义(认为这是一种不一样的人格),才意味着同性恋概念的诞生。“异性恋”的概念,是随着柯本尼倡导同性恋权利而诞生的,但后来这一概念的意义又转为标榜异性恋的生物自然性和道德高尚性了,因而是“性史上绝大的讽刺之一”。

  3. 性倒错”这一概念在19世纪尤为盛行。这一概念描述的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广泛认知:对同性产生性欲的人,是受到了某种性别倒错问题的困扰,他们是男人身体里的女人,或女人身体里的男人(虽然性倒错这一概念也涵盖了很多偏离常规的性别行为,比如男人着女装),甚至是第三种性别的人。

  4. 在性存在的生物模型下,同性恋者不再被视作罪人或罪犯,而是被视作不正常的人,需要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化学手段,阉割,注射阿普吗啡、电击


性革命

  1.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1915年)一书中曾明确指出,个体通过将力比多(性能量)转移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来获得“正常”的成人身份。在弗洛伊德看来,正是因为本性受到了压制,文化才会发展;而赖希则认为,文化和本性,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呈对立关系,却应该取得妥协,达到和谐状态。赖希提出通过完全改变弗洛伊德关于性存在的学说来“修正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无意识学说”,并提出了他自己的“植物疗法”以及后来的“性经济”。【这本《文明及其缺憾》一书我曾经看过,以前不懂事,觉得弗洛伊德他妈牛逼了,他的精神分析我都认同,并深信不疑,还经常对自己进行分析,哎,还是书看的少了】
  2. 读到下面赖希的所作所为,这明显看起来就是一个卖保健品、卖壮阳药、卖大力丸的大师嘛!看来文化研究学者也有一批脑子不好的,看来这个行当,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不仅没文化容易信,有文化也他妈容易信啊。

    赖希早期关于性经济的概念主要是性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到了后期,他将其修正为“奥根能量学”,即对于“生命能量”的研究。赖希于1939年移居美国后,在缅因州的郊区设立了一个叫作“奥根能”的研究机构。一直以来他都坚称“生殖器的性功能”是生命能量的中心源泉,此时他又宣布通过观察发现了所有生命的源泉:宇宙的奥根能。


对性存在的生物模型的挑战

  1. 19世纪的性学家注意到了所谓“自然”的性本能,实际上是千差万别的。正常这一范畴反映的是社会的定义而不是自然的本能。而正常和非正常的性行为之间很可能有一片连续的中间地带,而不是简单地被一分为二。【这本书读到这句话算是一本书没白读了:“正常这一范畴反映的是社会的定义而不是自然的本能”,谁来认定正常,大部分人同意就是正常吗?】
  2. 最著名的例子是20世纪50年代金赛对1.2万名美国人的性行为所作的研究,以及海蒂对美国1.5万名男女20世纪70年代以来性经验的调查所作的系列报告。这些针对性态度和性行为的自然主义的量化调查的结果又一次显示:“正常”和“变态”的性存在之间的区分,不像人们曾经认为的那样黑白分明。特别是金赛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制造了尽人皆知的丑闻,因为研究披露了37%的男性受访者曾经与其他男性有过性关系并达到高潮,其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是异性恋者——这样的结果在当代对性行为的调查中再平常不过。这意味着已经不能再将同性之间的性行为视为少数病态人群的变态行为。【我读到这段的时候,也是震惊的,比例有这么高?这本性学报告,一定要找出来看看】

  3. 弗洛伊德发展了一套无意识冲动/力比多理论,认为性欲不可以被控制和克服,而是一直存在于男人和女人身上。在这一理论框架内,他将女性歇斯底里症描述为一种女性性欲本能受到不健康的压制后产生的症状。他所撰写的《性欲三论》(1905年)一文很有影响力,文中认为性不是一种预先拥有的、已经形成的自然本能(主体可以随后从中偏离),而是一种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冲动。弗洛伊德提出,使儿童的模糊性欲为社会所接受,是其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中的核心步骤。
  4. 对性的生物模型的最后一个或许也是最大的挑战,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社会和人文学科领域中出现的反本质主义理论视角。要将性存在作为一项需结合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经验来理解,而这一经验是由社会权力关系所决定的。这一性存在的社会模型出现之后,性身份就不再仅仅是自然本能的表达,而是社会和政治的产物

  5. 西方对性的文化理解是由三种模型决定的:道德/宗教模型、生物模型和社会模型。虽然这三种模型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但我们仍然要强调的重要一点是,这三种模型仍然在当今的社会中并存。对性的道德、生物学和社会学的理解,在社会、政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性意义的阐释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三种模型对于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性行为和性身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个体变化和政治变革的可能性也有着重要影响。【读到这里,感觉头大】


第三章 贞女抑或荡妇?女权主义的性存在批评

双重道德标准

  1. 甩锅大法

    随着各国的人相继染上梅毒,大家都想把这种新的、可怕的疾病归咎于自己的邻国。意大利人将它称作西班牙病。法国人于1495年最先染上此病,他们将其称为意大利病或那不勒斯病……1497年,梅毒传入英国,英国人把它叫作法国病……1505年,梅毒传入中国,一年后传到日本,在那里,它被叫作“中国病”或“葡萄牙病”。

  2. 嫖娼是否应该列为非法?

    这个问题,我以前的思考角度是嫖娼是一种你情我愿的以货币为基础的交易行为,这个行为本身并没有对任何人带来伤害,反而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双赢。但是在这本书的以下段落,提供了另外的一个角度:

    19世纪的欧洲民间流行一种迷信说法,认为与童贞的处女性交可以治愈性病。儿童卖淫的现象在欧洲和其他地方更加普遍,当然,女童的处女身份常常是伪造的,目的是为了将她反复卖出更高的价格。记者W.T.斯特德1885年曾在《帕摩街晚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报道,以极其形象的方式描述了伦敦妓院中被囚禁和售卖的女童的生活,该报道成为当时一条国际性的丑闻。这一系列的文章题为《摩登巴比伦的女童祭》,揭露了一个地下性交易的世界,中上层阶级的绅士们在“饱受色欲与兽行折磨的受害者的哭声中”寻欢作乐。这一系列的报道促使英国在1885年出台了刑法修正案令,将嫖娼列为非法行为,并将女孩的性行为最低合法年龄从13岁提高到16岁。

    所以问题其实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如果嫖娼合法,那么势必会产生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弱势女性的性剥削,即便是在嫖娼合法化的基础上做层层限制:比如限制女性性行为的合法年龄,加重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的量刑也无法阻止。但是嫖娼非法了,这个能阻止吗?好像也不能,所以这个问题,我依然存疑,继续观察更多证据,或者说这最后其实就是自我的一个“选择”问题。

自由恋爱

  1. 维多利亚时代的医生威廉·阿克顿不禁对此颇有牢骚,他于1871年写道:在过去的几年中,因为对妇女权益的过分重视……数不清的丈夫们前来向我诉苦:在他们要求妻子履行义务的时候,妻子却摆出烈女的姿态。这种不屈服的态度已经让人无法忍受。

  2. 亚历山德拉·柯伦泰是苏联早期最著名的女性共产主义革命家,她于1919年创立了妇女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妇女部),她曾提出家庭和国家一样,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制度,最终会随着“地球上的天堂”——社会主义——的发展而消亡。她于1920年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家庭对于其成员和整个国家来说,都正在失去存在的必要性。”在1920年所写的《共产主义与家庭》一文中,她有如下阐述:和过去的婚姻奴役关系不同,共产主义社会给男性和女性提供了一种自由的结合,一种由同志精神激发的,因而牢不可破的结合。【我们是同志了!哈哈,这奇葩结论】

性解放

  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战后大批妇女开始就业,传统的两性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变,第二次妇女运动的浪潮则产生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中。随着妇女开始从事有薪工作和获得政府福利形式的经济帮助,妇女取得了更大程度上的经济独立。在这一背景下,在更广大范围内出现了摒弃传统的潮流,从根本上改变了婚姻、家庭和性别的固有制度。【思想的解放,其实很多时候是经济的解放。】
  2. 性交与繁殖后代这两者的分离,导致了女性性存在外部环境的根本改变,也给男性性存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避孕手段的普及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性解放潮流?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但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3. 性革命一点也不像自由恋爱派女权主义者曾经想象的那样,是“平等伴侣间充满满足感的爱与性”。性革命中的文化变革主要是由男性引导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同时也宣扬了一种新的色欲范式,女权主义者认为这种新的范式更有利于男性。一些著作,如1990年出版的希拉·杰弗里斯的《反高潮:女权主义的性革命观》中便提出:回顾这场性革命,与其说它给女性带来了更多的性自由,倒不如说是满足了男性对于女性身体开放性的幻想。这些著作的作者认为,性革命的话语方式让男性对女性性存在的控制合法化了,并且让女性无法对男性的性进犯“说不”。正如女权主义作家比阿特丽克斯·坎贝尔在1980年曾写下的那样:……性解放的时代给女性带来了一些好处,它拓宽了政治、性和空间,让女性也可以有性自由。但由于男性和女性性放纵的后果不一样,性解放仍然无法保护女性免受这种不一样的后果所带来的伤害……性解放只是对年轻男子的性存在和乱交加以肯定。(……)对性存在的肯定只是宣扬了男性气质的性存在。【很多看起来很合理的噱头,实施起来完全变了样,而且也是在这次性解放之后,艾滋病开始泛滥,人们对性又开始保守起来。没有后果的药最好不要去尝,它的后果只是在暗处,相对于放纵,自律的人生更值得过。对于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需要一个苦苦追求的过程,轻而易得也轻而易失。】

性高潮的政治

  1. 新的女性运动便采纳了“个人的即是政治的”这一口号,要让女性进一步了解女性个体经验背后的制度基础,“私生活”被赋予了政治意义。
  2.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在20世纪60年代曾对超过1万名男性和女性做过关于性高潮的实验观察,结果显示女性几乎具有用之不竭的性高潮能力,两位性学家重新提出了阴蒂在女性性快感中的重要性,而此前的不少性科学都强调阴道高潮更为“自然”(有些精神分析学派还声称阴道高潮体现了更高程度的性成熟)【很好奇对这1万名男性女性性高潮的观察是怎么观察的,然后我去维基百科上搜索了下发现高手还是高手啊!但是还是很好奇,即便有如下的研究方法,他是如何说服这一万名男女同意他这一研究的?】

    马斯特斯在1954年担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妇科医师时,开始研究性生理学。他雇用了弗吉尼亚·约翰逊(Virginia E. Johnson),担任他的研究助理,后来两人结婚。

    马斯特斯与约翰逊两个人组成了马斯特斯与约翰逊性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观察人类性行为。他们首创以装有内视镜的假阳具,进入女性阴道,以摄影机观察女性性高潮时的生理状况

  3. 寇伊德驳斥说,声称自己具有阴道高潮的女性,要么是在假装,要么是“不明所以”。因此,精神分析学派和性科学对于阴道高潮的一贯强调代表了男性对女性性存在的压迫,并成为了性的政治化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个人还是同意寇伊德的观点,性冷不冷淡不是别人定义的,也不是通过性交定义的,而是自己在性活动中有没有快感,比如自己全程参与的自慰,如果有就不能说是性冷淡。】

    如果一个女人的丈夫性能力充足,而这个女性却不能通过性交达到高潮,而且在所有性活动中最喜欢被刺激阴蒂,那就可以判定她患有性冷淡,需要接受精神治疗。——性学家弗兰克·卡普利欧在1963年出版的《性能力充足的女人》

    这样的观点是以女性是否能取悦男性来定义她们的性能力的。它没有对我们自身的生物特性加以分析,而只是扔给我们一个有关自由女性及其所具有的阴道高潮的谜团——而这样的高潮实际根本不存在。——安妮·寇伊德的《阴道高潮之谜》

  4. 海蒂在报告中这样描述女性性存在:缺乏性快感是女性遭受压迫的另一标志。海蒂的报告基于对男性和女性的大规模性调查。这一调查的结果引起了热烈的争议。其中有一项针对女性的调查发现“这项研究中只有约30%的女性能够经常地从性交中获得高潮”,这一结果本身并不新鲜。过去的性科学一直坚持认为许多女性似乎对性交缺乏热情,金赛、马斯特斯、约翰逊和其他一些人在此之前也做过调查,均已发现大多数女性不能单凭性交获得高潮
  5. 海蒂的调查结果质疑了主流性学对性存在的观点:性存在等同于男女之间的性交。【即海蒂否定性存在等同于男女之间的性交】,海蒂指出,大多数女性都完全拥有体验性高潮的能力只不过这种高潮不是通过性交实现的。她声称,她调查中的大多数女性的确都可以通过刺激自己的身体获取性快感。海蒂还写道:“82%的女性声称自己会手淫,在这些人中,有95%的女性称只要她们自己愿意,随时可以轻易地、频繁地获得高潮。”因此,女性并没有马斯特斯和约翰逊所定义的女性“性交高潮缺乏”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社会对于性标准范式的定义方式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也曾重新认定了阴蒂高潮的价值,但他们仍将“正常”的性存在定位为从性交中获得高潮。【有机会一定要看看这夫妻两的著作,这两个人人才啊!】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率先创制了一些新的性治疗方案,旨在教会他们的研究对象通过“回归性的自然环境”来克服“功能障碍”,也就是训练他们通过性交来获得高潮。

    根据马斯特斯自己的估测,在《人类性缺乏》一书出版后的五年内,美国成立了3500家到5000家提供性问题治疗方案的诊所。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给这些诊所中的性治疗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他们为所谓“极度脆弱的、未婚的”男性提供替代的女性性伴侣,以治疗他们的男性“性缺乏”。但是,他们却没有为性缺乏的未婚女性提供替代的男性性伴侣,理由是这会与当时的“性价值观体系”水火不容。后来由于有一位身为人妻的女人自愿充当别人的替代的性伴侣,她丈夫由此愤怒地起诉了马斯特斯等人,他们之后就完全停止了使用替代的性伴侣的做法。

女权主义的性战争

  1. 色情出版物被认为再次彰显了男性对女性的暴力,无论是色情出版物的制作过程还是它导致的后果。【也许是这些女权运动带来革新,但是现在来看,一定是以前的色情出版物不够丰富,内容单调】安德里亚·德沃金认为性主宰的情节在色情出版物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这样的主宰也是男权社会中男性和女性性交方式的基本特征。

    男性通过性交展示他主宰的领域:她的性生活、她的内在都是他作为男性可以主宰的领域。他可以将她整个占领——做她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从而宣告了一种占为私有的权利(这种私有权是由他的性别给予的);或者,他还可以通过不带感情地与她性交来占有她,以此表达一种男性对女性的无须掩饰、不必礼貌的共同占有权。——安德里亚·德沃金

    只有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压迫体制下,压迫者才会真正地侵犯并统治被压迫者的身体内部。(……)阴茎的侵入就是一个富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举动,象征着压迫者侵入被压迫者的身体。——利兹革命女权主义团体

    【有时候看到这些女权运动的理论实在是匪夷所思,阴茎的侵入怎么就具有重大象征意义了?动物阴茎也侵入,无非是动物本能罢了,过分解读。】

  2. 女权主义反检查制度行动力量(FACT)等组织,,它们反对德沃金和麦金农等人领导的、主张立法禁止色情出版物的活动。【终于,女权内部也开始相互斗争了,我觉得FACT等组织提出的主张还是合理的,取缔性交易这种事,历史上从有性交易开始就从没有完全禁止过,和天斗,和地斗,和人的本能斗,最终都是失败。好的主张应该是聚焦性产业合法化、改善性工作者的工作条件。但是这似乎与我上文中提到的“嫖娼是否应该合法”产生了矛盾】

    性工作者的组织采用了“性工作”这一标签,并主张她们的政治诉求应当聚焦于使性产业合法化和改善性工作者的工作条件而不是从根本上取缔性交易。“赞成性行为”的女权主义还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美国催生了一系列的商机,尤其是服务于女性的性玩具和音像制品的售卖。这样的产品有“神奇振动棒”、“宝贝乐园”情趣玩具、“在那里”出版社的系列读物以及女同性恋杂志《我们的背上》。


嫖娼是否应该合法?

自己加了一个标题,突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自己的脑子不清,所以通过书写列出来理由来看看。

  1. 如果嫖娼合法,那么势必会产生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弱势女性的性剥削,即便是在嫖娼合法化的基础上做层层限制:比如限制女性性行为的合法年龄,加重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的量刑也无法阻止。

    在这个论述中还是有问题的,嫖娼合法并不必然产生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性剥削。你与幼女发生性关系,依然违法,你拐卖妇女儿童从事卖淫活动,即便卖淫活动合法化了,但是拐卖妇女儿童也是违法的。

  2. 嫖娼不合法,对弱势群体或者说对弱势女性的性剥削就不存在了吗?

    好像也不能杜绝,是不是可以说嫖娼的合法或者非法与性剥削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

  3. 嫖娼合法的坏处最大的大概有全民道德上的风险,相对于它的好处来说损失大于收益,对小政府来说应该利大于弊,而对大政府来说是弊远远大于利。最后这完全成为了一种政治选择。【这里的论述还是不清晰,对于我这种脑子也暂时只能考虑到这么个程度了。】
  1. 对于很多男性来说,他们正是在性生活中体验到了男女关系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依赖性和遵从性。这与他们在公开生活中体现出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常常有天壤之别。——西格尔

  2. 矛盾的是,正是在性政治的背景下,激进女权主义者对国家的作为提出了最为频繁也是最为成功的质疑,尽管其质疑的方式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女权主义者呼吁在强奸、性骚扰、色情出版物等领域进行立法,将这些问题从私生活的领域推入到公共领域,但她们同时又反对国家干预堕胎等行为,认为女性对此拥有“私人”决定权。

第四章 卧室里的国家

艾滋病危机[包括其它目录]

  1.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开始逐渐远离以性存在作为取乐方式的倾向。人们之前就曾将性和危险联系在一起,现在人们再次开始忧虑性传播疾病,以及妓女和族裔、人种上的“他者”带来的性危险。这也再次使宗教模型在性政治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2. 艾滋病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虽然给同性恋者带来了生存威胁,但正是这样的生存威胁,让同性恋者之间形成了团体,联系更加紧密。——威克斯

  3. 最初的政府宣传主要集中于向公民提供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信息,这样实际上是将公民默认为理性的个体,认为他们只要意识到有危险,就会摒弃冒险的行为。然而,持续增多的新发病例很快就表明,提供信息虽然至关重要,却还远远不够。的确,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性生活不是他们最善于运用理性的领域

  4. 20世纪上半叶的优生学思想清晰地包含了三个中心元素:对于繁衍后代进行选择的方法,对人口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下滑的担忧,以及精神疾病、身体疾病和道德变态行为具有遗传性的观点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现代医疗政策和社会政策,为将优生学一词转变为一项社会工程提供了制度条件。现在的人们倾向于把优生学和纳粹德国联系起来。当时德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规划实验,包括对“退化”人群实施强制绝育和“安乐死”等。1933年出台的《预防后代遗传疾病法》要求医生将病人的遗传疾病记录在案。纳粹党在统治期间设立了超过200个“遗传健康法庭”,施行了超过40万例绝育手术。

    优生学为以科学的方式清除各种社会顽疾和混乱行为带来了希望,其方式是制定各种能够严密调控民众中性存在的繁衍功能的政策。其他一些优生学政策还包括教育项目、强制收押精神病人的制度、将儿童从父母身边转移的制度、禁止某些人结婚的规定,还有一些针对流浪人群、“吉卜赛人”和更多的社会偏常群体(如未婚妈妈、“性变态者”和身体或精神残障人士)的规定。

    这个案例看着恐怖啊,无论一套理论或理想最初看起来多美好,它的代价总潜藏在深处。有时候我们很快发现了,有时候需要过很久,比如“计划生育”,一定要警惕那些打着“为全人类”的疯子,说不定在某一方面你就是下一个被牺牲者。

  6. 1912年,瑞士开始禁止“精神残疾者”和“无法律责任能力者”结婚。由此,瑞士成为第一个基于优生学原因、为禁止“精神疾病”延续而推行限制性婚姻法令的欧洲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1907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颁布了第一个基于优生学的绝育法令,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州都出台了类似的法令,特别针对那些被监禁的人群,如罪犯或被标记为“精神不正常”的人。

    1927年,美国最高法院有一项声名狼藉的“巴克诉贝尔案”的判决,允许弗吉尼亚州对一位被诊断为“智力低下”的年轻单身母亲施行强制绝育。这位单身母亲因遭受乱伦强奸而怀孕,为了掩盖这一事实她还曾被监禁。最高法院对这项判决给出的理由是:与其让劣等后代因为犯罪而被处死,或者因为智力低下而饿死,社会可以阻止那些明显不够格的人繁育后代,这对整个世界都有好处……连续三代白痴的情况让人忍无可忍。

  7. 在福雷尔观点的影响下,1928年,瑞士的沃州在欧洲率先实行了优生绝育法。接下来,这样的法律于1929年在丹麦开始实行,1933年在德国实行,1934年在瑞士和挪威实行,1935年在芬兰实行。在瑞士,被认为对瑞士民族构成遗传“威胁”的各种社会人群包括罪犯、妓女、酗酒者、“不道德”公民(特别是未婚母亲)、精神不正常者、残疾人、血友病患者、吸毒者、犹太人、“吉卜赛人”和流浪者,这引起了大范围的恐慌。

    需要说明的是,诸如淫乱、酗酒、癫狂、放荡和挥霍狂(一种花钱无节制的倾向)之间的区别常常很模糊。如“精神不正常者”就是一个特别宽泛的概念,可以包括流浪者、“道德败坏”的人、罪犯和未婚母亲(她们被认为具有道德缺陷,因为她们明显有婚姻之外的性行为)。

    在优生学的语境下,医学诊断和道德观念之间的界限至少是模糊不清的,而“道德水平低下”这样的概念则将两者完全混为一谈。福雷尔等优生学家不断地呼吁要由国家对以上的“退化”人群施行“人工绝育”,合理地制止他们繁衍。福雷尔认为这项任务迫在眉睫,因为他认为性感化的“他者”和性“变态”者——包括女性这个整体——都是“更具性诱惑”的,因此对国民繁衍构成了特别的威胁。【还有国内的流氓罪,那些特别宽泛的概念,一旦上位,就会成为一张网,可以随便装你。这也是我意识到的一个问题:将概念精细、缩小、准确,只有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好用的脑子,否则装上一大堆大道理,其实也只是个半坛子醋】

  8. 比如在20世纪20年代的苏黎世,妓女被捕后,可以合法地被送去接受精神治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认为“低能”在女性身上比在男性身上更容易遗传,还认为妓女更加容易染上疾病,因此她们有时会被强迫绝育。

  9. 恶名远播的瑞士“乡间的儿童”项目,是政府批准的意在根除流浪现象的项目,由联邦儿童机构“为了孩子”设立,从1926年开始一直运行至1973年。用该组织的创立者阿尔弗雷德·西格弗莱德的话来说,其明确目标就是防止耶尼士人(瑞士境内主要的“吉卜赛人”)“无节制地生育,给世界带来新一代退化和不正常的儿童”,因此该组织寻求根除耶尼士文明的有效方法。为了追求其优生目标,“为了孩子”组织将超过600名耶尼士儿童从他们的父母身边转移,放到孤儿院、寄养家庭和精神病院里成长——后来的瑞士总统露特·德莱富斯在1988年将这一行动形容为“瑞士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

  10. 现代福利政策和更加有利的政治环境的出现,为实现优生学的梦想提供了制度框架。强制绝育、禁止结婚之类的优生手段,开始与优生教育、性教育和婚姻咨询等手段结合起来。大范围内关于优生学的社会和政治实验,明确体现了国家对于公民性存在的繁衍功能的关注。【看到这些案例,国家对公民的生殖管理还真不是贵国特色,各个国家都有】

第五章 性的未来

  1. 《关于性你想知道但羞于启齿的一切》书中回答了“女同性恋者彼此间做些什么”

    和男同性恋者一样,女同性恋者遇到的障碍,在于她们只具备生物拼图上一半的拼块。正如一个阴茎加上另一个阴茎等于零一样,一个阴道与另一个阴道的和也是零。【我擦,这个说法真是……】

  2. 柴棍:对男同性恋的蔑称(这词太形象了)
  3. 以正常这块大陆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各种反常的小岛,这种情形已不复存在。相反,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岛屿交错在一起……新的分类和性爱取向的少数群体不断出现。旧的群体也经历了分化的过程,因不同的口味、不同的能力和需要,各种性身份不断增多。

  4. 20世纪70年代起包括荷兰、美国和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出现了众多的恋童癖权益群体,这可能也是最具争议的一个现象。恋童癖激进主义在荷兰尤其有影响,该国成立了声势浩大的“荷兰性改革组织”(NVSH),在该组织的支持下,1972年《与儿童的性关系》一书出版,书中概括了国际上对于“跨代际性关系”的研究,在西欧的恋童癖政治激进主义活动中被广为运用。

    1979年,一项针对荷兰议会发起的请愿活动,要求将儿童和成人之间双方自愿的性行为合法化,这一行动得到了“荷兰性改革组织”、女权主义团体和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同性恋权益群体“文化与休闲中心”(COC)的支持。大约同一时期(1979年—1981年),新教性教育基金会(PSVG)向荷兰的小学发放了数万册名为《恋童癖》的宣传手册。【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人种的多样性,居然还有这样的组织,匪夷所思。】

  5. 特别是在1977年,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让—保罗·萨特、西蒙娜·德·波伏娃、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罗兰·巴特和法国最有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共同签署了一项请愿书,要求将所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双方自愿的性关系合法化。【我擦,萨特和福柯还干过这事?】
  6. 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群体

  7. 20世纪70年代初,荷兰的女同性恋极端组织曾幻想在一个“女儿岛”建立一个独立的女同性恋社区。无独有偶,澳大利亚的激进分子也有类似的乌托邦设想,他们于2004年宣布加图小岛成为新的微型国家——珊瑚海男女同性恋者王国,并在2006年发行了自己的首张邮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纷纷开辟女人专属的空间或女人专有的节日,冠以“她的土地”、“女人的领土”、“女人的节日”等名称。

  8. 20世纪80年代起,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主义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兴起,使得对于性变态的传统道德谴责再次兴起。在政界,基督教右派激进主义基本上是同性恋权益运动最激烈的反对者,这样的情形以美国尤甚。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基督教右派主要依据福音派新教团体的主张,即性放纵的上升趋势带来了“道德沦丧”的局面,而女权主义和同性恋运动又给以父权制和异性恋为基础的家庭制造了威胁,为抵抗这样的局面和威胁,就要守卫和恢复“传统价值观”。
  9. 比如基因科学家赫尔曼·穆勒曾在美国建立了一个“精子银行”,它一直运行到1999年,打算通过提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精子以改进美国的基因“质量”。但这一计划遭遇了惨败,因为获奖者不愿意参与捐献,即使有少数(老年)科学家愿意捐献,其精子质量也很低。?

  10.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美国,每年约有10万至15万低收入妇女接受了联邦政府买单的绝育手术,她们这么做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政府威胁要收回发给她们的福利补贴。美国禁止滥用绝育委员会对此进行了诉讼,联邦法官在1974年的一项裁决中宣布这类行为非法,但一般认为,这一裁决并未刹住强制绝育的势头。

    到20世纪80年代初,据估计约有24%的非裔美国妇女、35%的波多黎各裔妇女,以及42%的美国印第安妇女(相比之下,只有15%的白人妇女)接受了绝育术,这些手术很多都是在当事人不同意或不完全了解后果的情况下进行的。

  11. “纯粹”关系的流行是一种正面的现象。他口中的“纯粹”关系,指的是这样一种关系: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使其对男性的经济依赖减少,因此一些退出性的选择开始变得可行,如要求离婚。虽然纯粹关系与传统婚姻相比更为脆弱,但传统婚姻是靠背后更广大的社会制度支撑的,相比较而言,纯粹关系蕴含着对亲密关系的改变,这种改变对私人生活和公共领域中的民主化均有裨益。

个人总结:

和我最初的预计一样,这本书从目录来看是围绕“性存在”这一概念,梳理性文化、性高潮、性道德、性革命、性与权力等等宽大主题的梗概,读到后面的时候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仅仅是读完而已。应该来说《海蒂性学报告:女人篇》和《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或者说《金赛性学报告》一类的书是与我最初阅读的初衷相近的。

好在在机械读的过程中看到了围绕“性”这一主题,各个国家做出了哪些在今天看来极为荒唐的事以及深刻了解了人类的复杂性(比如1979年,一项针对荷兰议会发起的请愿活动,要求将儿童和成人之间双方自愿的性行为合法化,甚至连萨特和福柯这两大哲还都请愿要求将所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双方自愿的性关系合法化,比如优生学那些在宽泛概念下(淫乱、酗酒、癫狂、放荡和挥霍狂在“精神不正常”概念下)牺牲的群体),有些我自己有了新的认知,有些又超出了我朴素的底限。

广告

牛津通识读本购买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