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GeekPlux

2023 一蓑烟雨

作者 GeekPlux
2024年1月16日 11:00

2023,我以结束隔离而开始,也许从此刻就埋下了这一年步步坎坷的伏笔。

2023 是我既 2019 之后的又一次重启人生之旅。上一次是我单打独斗,这一次变成了拖家带口。疫情的后两年,我没有写年终总结,关注我已久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断档了,但这也确实是如现实生活所演,地理空间的隔断让生活也变得局促。我到底是也没闲着,偷摸着当了人夫也作了人父,“时间就像一头野驴”,横冲直撞到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探亲之旅

就先从隔离说起吧,我有幸作为最后一批入境隔离的同学,在隔离酒店度过了我 2022 年最后的几天。我至今也没想明白,在香港呆了三年都没阳过的我,是如何在入住隔离酒店三天内就喜提红码。幸亏娃的身体很棒,高烧只持续了一两天,没有让我们担心太久。本来龟腚:“必须同房间内所有人健康码转绿,才能结束隔离”,但幸运的是,在隔离期间遭遇大赦,于是隔离期满就被放出来了,好在没有影响之后的行程。

其实这次回去,是我的探亲访友之旅,我们的行程安排的很满,因为马上就要远渡重洋了,所以想在走之前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见一遍。我只请了一个月的假,几乎每周都要转场到另一个城市。从光怪陆离的香港职场,一下回到内地亲朋好友安排的大鱼大肉中,实在是乐不思蜀。第一次在山东过年,顿顿白酒也是让我领略了什么是好客山东。

亲情这个词,单拎出来讲显得矫情,但冠以三年的间隔就显得弥足珍贵。

忙碌的二月

假期结束我就马不停蹄回到了工作,猛赶了几天工作量就是为了把之后的时间都匀出来。因为这个月我们要收拾行李、搬家、很多 p...

Continue to read

2018 平淡无奇

作者 GeekPlux
2019年1月6日 04:53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19/01/05/2018-summary

2018 年对我来说是平淡无奇的一年,没什么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有种辜负了时光的感觉。以前的总结都是以人生阶段为单位的:

不曾想,学生生涯又结束了一次,以后打算以年为单位去总结,絮叨一下今是昨非。

整个 18 年,我以忙乱的搬家为始,又以慌乱的搬家为终。依稀记得 2017 年 12 月 31 号晚上我看着李亚鹏版的《笑傲江湖》跨年,一直颓废到第二天晚上,同学们都回家了,于是百无聊赖的我一个人出去吃了顿火锅,非常有仪式感地度过了元旦。2 号一大早我就出发,去云栖小镇开启找房看房之路。一天时间敲定租哪,又一天时间搬家,脚步匆忙,都没来得及和实验室的小伙伴道别就直接搬到了工作所在地,紧接着我就入职了阿里云。

工作

要说拿到 offer 是在去年的秋招,当时我投了两家小公司的前端岗位练手,同时找师兄师姐内推了腾讯阿里和网易。没敢投国外大公司,主要是对自己英语和算法不自信。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如果我进不了这三家公司,那我的研究生就是彻彻底底的败局。读研之前的工作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算不错了,如果一直工作的话,三年的时间我相信我也可以跳槽进这些大厂。而我选择了另一条读研之路,如果连这些大厂都没进去,就更别妄图抹平其他沉没成本了。

说实话我很讨厌面试,参加过的所有面试都没有花特别多的时间去准备,一般都是去面试...

Continue to read

2019 柳暗花明

作者 GeekPlux
2020年1月7日 04:50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20/01/06/2019-summary

2019 过的比 2018 年更快一些,不知道是因为经历的少了还是因为年纪大了,翻看年初的朋友圈真是言犹在耳。很多事情求而不得又阴差阳错,如果用一句常被人道的诗来形容我的 2019,那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旅行

先从喜闻乐见的旅行说起。以前觉得漫无目的的旅行就是浪费时间,今年觉得只有漫无目的地走才能有偶遇的惊喜。经常是瞧到一处景,踱过一座桥,或伫足片刻,或按下快门,或呆坐一下午。总是时隔很久才发现,原来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竟然不经意间打卡了某个网红景点/餐厅。没有目的的感觉,真好。

云南 江西

2019 年的第一天,彼时我在春城昆明。当时和女友及好友一行四人在昆明呆了四天。石林吃马肉,滇池喂海鸥。云南美食的口味较重,略辣,在朋友的盛情款待下,吃了正宗的米线与两个印象最深的食物:大救驾和豆粉。

这次旅行我带了唯一的拍照设备 OSMO pocket ,大疆刚发布我就买了,小且轻,装兜里没感觉,开机迅速,可拿出来直接拍,优秀的防抖治愈了我年迈的双手。当时拍了很多海鸥吃食的慢动作视频,写到这的时候翻出来看了看,真回味无穷。自从有了 OSMO pocket,我的硬盘愈发吃紧,之后可能得配一台 NAS 才能存下这些视频格式的记忆碎片。

踏春之际,探访江西。印象最深的是婺源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中间点缀着一些徽派建筑。最后一天登了久仰大名的滕王阁,不大,上去之后可以俯瞰赣江源远流长,我想它的气场大概都是由《滕王阁序》支撑起来的罢。

![](https://geekpluxblog....

Continue to read

即将失明,还能继续做程序员吗

作者 GeekPlux
2020年4月21日 01:00

今天早上我照例打开 Hacker News 看看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头条的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I'm a software engineer going blind, how should I prepare?,一个即将失明的小哥,还想继续做程序员。这个帖子大概是我 2020 年读到最温情的文字了。

帖子里说明了情况,小哥两年前被诊断出患有 Usher综合症,可能导致聋哑、眼部病变至完全失明等。他提出了几个真诚的问题:询问是否还能继续做前端程序员,有没有什么更适合视障人士的工种,有什么趁手的工具和哪些公司在招聘像他这样的程序员。

Screen Shot on Hacker News

下面的评论中,很多人给出了建议和鼓励,我在此列举一下:

  • 有天生失明的程序员出来现身说法,使用 NV Access(免费开源的屏幕阅读器)阅读一切和完成电脑操作,他提到没有什么是不能通过阅读器完成的,阅读 python(一种编程语言)更不是问题。下面还有人说可以用 Dragonfly 可以语音创建指令。
  • 有人说有失就有得,熟练掌握工具后阅读速度会比普通人快很多,记忆力,空间想象力会大幅提升。
  • 有从贝尔实验室出来的前辈通过曾经同事的例子鼓励他,即使失明也能创造出伟大的代码。
  • 有从 Apple 公司出来的程序员说当时 Apple 里面有不少失聪失明或瘫痪的工程师。
  • 有同样确诊 Usher 综合症的程序员,虽然没做过前端工作,但仍能开发后端代码。
  • 有人提议,可以从现在起在屏幕前遮一块布开始工作
  • 有人提议应...
Continue to read

2020 恍如隔世

作者 GeekPlux
2021年1月6日 02:00

原文地址: https://geekplux.com/2021/01/05/2020-summary

往年的总结,总是很多可讲,今年的却不知从何下笔。2020年是不平静的一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疫情就像一场浩劫,压缩了我的空间和时间,回头看年初的照片,好似还在昨天,回顾一年做了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好像没有活过,好像只过了一天。如果不是相册里的照片,和我琐碎的日记,我真的怀疑这一年缩水了。

Standing on a peak

前两天用 1SE 这个 APP,生成了一段我的 2020 review vlog,它自动把我每天拍的视频抽 1 秒出来,然后按日期再组合,竟还有点意思。我加了个配乐发布到了 B站YouTube,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前去观看。

生活,无常

2020 年,我的开局很美好。年初决定把家里人接到香港过年,想圆我自己带外婆旅游的梦想。外婆离不开轮椅,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境外,可能有些兴奋也有些疲惫。我自然也是兴高采烈,带着他们逛了我工作的地方、中环、尖沙咀、铜锣湾等地方。因为外婆行动不便,母亲甚是疲累,也因为我对香港还不熟悉,所以就没有去太多的地方。在香港的那几日,新闻里已经开始报道内地疫情的爆发,我们当时出门都戴上了口罩。运气好的是,我 27 号刚从机场送走家里人,紧接着香港就开始陆续封关。

和内地的朋友们一样,年假结束后,我也开始了在家办公的日子。本来规律的上下班...

Continue to read

复式记账、财报、量化与图论

作者 GeekPlux
2020年1月16日 09:00

不会记账何以变富。

如果你去搜索“为什么记账”,大概会有无数条理由。大多数会提到:记录自己的开支、寻找可削减的开支等。但我认为记账的功效不止于此,它其实是量化自己的一步,也是自身财务管理的一步。如果你想要投资炒股,那记账更是你理解公司财报的重要一步。

如果说金融业的本质是合理资源配置(通俗来说就是“让钱去该去的地方”)的话,那记账就是自己财富资源配置的基础。

复式记账

先简单说说我的记账史:我大三开始记账,一开始用一款叫 Toshl 的 APP,多端同步、界面大方(现在这家公司仍活的挺好,登录上还能看到我几年前的账单)。当时它没有自动同步功能,我靠纯手动记账坚持了大概一年半。直到我的信用卡多起来,可以自动同步信用卡账单的网易有钱进入我的视线,我在安全和便捷的博弈中倾向了便捷。靠网易有钱一直坚持记账了两年多。这期间不仅记余额、日常花销,还包括基金、股票的仓位等,让我对资产负债表慢慢有了概念。

Beancount

到后来我遇到 Beancount,发现这才是适合我这种强迫症的终极大杀器。同时我也接触到了复式记账这种更科学的记账方式,对资产=负债+权益也有了充分的理解。

珠玉在前,关于什么是 beancount、什么是资产、为什么用 beancount 记账、为什么要采用复式记账等等,都在 Beancount複式記賬Beancount —— 命令行复式簿记等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我这里简单概括一下:

复式记账就是保证每笔账都要有至少两个(复数个)账户,且这些账户的和为零的记账方式。

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去便利店买了一瓶可乐,那么如果按普通的记账方式,账单上的记录...

Continue to read

给想转行作程序员的人泼一盆冷水

作者 GeekPlux
2019年4月3日 04:20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19/04/02/advice-for-who-wanna-switch-to-programmer

最开始想写一篇《现在转行作程序员还来得及吗》,因为有不少朋友问我这个问题,但写着写着发现我一直在劝退,索性改了题目。

**本文针对的是那些想要转行找到工作的同学,而不是纯粹兴趣想学编程的同学*。

所以现在转行到底来不来得及?我觉得:来得及,但风险很大。有的朋友动力足,现在已经转行成功入职 BAT,有的半工半学,还在挣扎中;有的去了培训班,马上毕业了;有的问完继续走原路……但绝大部分都失败了

转行做程序员的好处我相信你已经充分了解,要不然也不会有转行的想法,所以我就不赘述了,这里主要说几点风险(前方劝退,谨慎阅读)。

学习成本低,不意味着就没有成本

编程难么?说实话还是挺难的,这里我是针对大部分没有基础的人来说的,不排除有天才、大神能无师自通。很多人对编程的印象来自于电影,即使现实中有程序员朋友,你也很难 get 到他每天到底在电脑前干啥。为什么用键盘输入一句话,电脑就开始自动帮你干活了,这些你没有自己写代码之前,是没有体感的。隔行如隔山,就跟我读别的行业的文章跟天书一样,想转行,是需要付出很多的。

上手门槛低,反而更难找到工作

已经有水泥搅拌机了,你还需要学怎么用铁锹么?

没错,现在的编程门槛越来越低了:以前建个网站可能要 LAMP 一条龙,现在只需要拖拖拽拽一键生成;美国倡导全民编程,App Store 里也有很多少儿编程教学 App,按部就班就能开发属于自己的程序,一切看起来 so easy。但是,掌握越是容易的东西,你的竞争力就越低,大家都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给你高薪。“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所以“学会”编程,和找到工...

Continue to read

Android 开发如何入门

作者 GeekPlux
2013年9月3日 00:34

这是我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原文链接


绝大部分人说官方文档和范例是最好的教程,如果你英语好,且有 Java 和 XML 基础,那按照官方的Training一路下来就算入门了。

如果英语不好,可以看一些视频入门,如 Mars 的《Android 视频教程》的。最起码得先把开发平台搭建起来吧。再结合视频做一些小练习,最基础的布局先练好,不要急。

当然,看视频的话虽然通俗易懂,但是进度可能比较慢(即使我视频调至 2 倍速看),所以必须结合看书。但是,市面上的书大部分都跟不上 Android 最新的脚步。 不过还是推荐两本:

Continue to read

Web 前端中的增强现实(AR)开发技术

作者 GeekPlux
2018年1月18日 08:24

本文作者 GeekPlux,首发于前端外刊评论-Web 前端中的增强现实(AR)开发技术,博客地址:http://geekplux.com/2018/01/18/augmented-reality-development-tech-in-web-frontend 。注明作者和地址即可转载。

增强现实(以下简称 AR)浪潮正滚滚而来,Web 浏览器作为人们最唾手可得的人机交互终端,正在大力发展 AR 技术。很多 Web 前端工程师也在寻求职业转型,于是我把我近半年的相关调研结果在此汇结成文。本文力求把目前前端方向的 AR 技术都罗列一遍,细节不赘述(_保证文章篇幅不过长_),只做概括和科普(_因此文章中的链接很多_),零零散散写了一个多月(拖延症),欢迎已经在从事该领域或研究的道友前来纠正补充。

Web AR 初音未来

AR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种实时将虚拟图像叠加在现实场景中的技术,且能交互[1]。我个人觉得 AR 比 VR 要有前景,主要因为:

AR 的优势在于把目之所及的现实场景变成了背景,并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无缝连接。

当然这个“无缝”目前还谈不上,不过一直在进步。在谈 Web 前端如何做 AR 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 AR 实现的 2 种主要方式和其关键技术:

AR 实现的方式和关键技术

AR 的主要实现方式有 2 种[2][3]:光学透视式 (Optical see-...

Continue to read

数据可视化基础——数据模型

作者 GeekPlux
2017年1月2日 20:01

本系列「数据可视化基础」文章共三篇,介绍可视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些概念、理论。这篇为第二篇,主要介绍数据模型,另两篇则主讲可视化流程视觉编码,建议从可视化流程看起。 原文地址:http://geekplux.com/2017/01/02/basics-of-data-visualization-data-model

数据说白了就是一组可定性或可量化的值。随着计算机存储能力的大幅提高,人们对于数据的关注与日俱增,「大数据」一词近几年来也被人们频频提及。而数据可视化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转换为易于感知的图形。因此,为了更准确更形象的表达数据,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数据相关的概念。

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

为什么数据能代表我们的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数据和概念两个模型。

数据模型是一组数字或符号的组合,它包含数据的定义、类型等,可以进行各类数学操作等。概念模型描述的是事物的语义或状态行为等。

现实 => 概念 => 数据

现实世界可以用概念模型来描述,而概念模型又可以用数据模型来描述。经过两层抽象,数据便可以描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数据类型

一个东西具体归为哪一类,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标准划分,数据亦然。

从数据在计算机中...

Continue to read

数据可视化基础——可视化流程

作者 GeekPlux
2017年1月2日 01:35

本系列「数据可视化基础」文章共三篇,介绍可视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些概念、理论。这篇为第一篇,主要介绍可视化流程,另两篇则主讲数据模型视觉编码。 原文地址:http://geekplux.com/2017/01/01/basics-of-data-visualization-the-process-model

很多人认为数据可视化非常简单,无非是输入几组数据,生成简单的条形图、直线图等等。然而,这未免有点管中窥豹。其实数据可视化大致可分为信息可视化科学可视化可视化分析三大类,刚才提到的简单图表只是信息可视化中最常见的几种。一旦数据量增大,可视化目标改变,可视化系统的复杂度可能就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本文中涉及到的可视化流程模型适用于信息可视化和科学可视化。可视化分析的流程模型略有不同,本文暂时不进行讨论。

通用的可视化流程

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流程,可视化也不例外。

数据可视化流程总览

一图以蔽之。可...

Continue to read

数据可视化基础——视觉编码

作者 GeekPlux
2017年1月4日 04:02

本系列「数据可视化基础」文章共三篇,介绍可视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些概念、理论。这篇为第三篇,主要介绍视觉编码,另两篇则主讲可视化流程数据模型,建议从可视化流程看起。 原文地址:http://geekplux.com/2017/01/03/basics-of-data-visualization-visual-encoding-principles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篇,前两篇的铺垫可能有点长,但是不种苗浇水怎能开枝散叶。可视化编码是可视化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会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尤其是视觉编码视觉通道两个概念,如果其中遇到晦涩之处,不要心急,可囫囵吞枣直接往下看。

什么是视觉编码(visual encoding)

很多人可能看到题目的时候就有这个疑问,到底什么是视觉编码。其实视觉编码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概括:

视觉编码描述的是将数据映射到最终可视化结果上的过程。

这里的可视化结果可能是图片,也可能是一张网页等等。

编码二字,如果说是指设计、映射的过程,那么码呢?其实指的是一些图形符号。

图形能告诉我们什么

在介绍各类图形符号之前,我们先谈谈:图形能告诉我们什么。

![](https://gee...

Continue to read

如何绑定独立域名

作者 GeekPlux
2013年8月11日 02:18

前天把博客搭好之后总觉得得搞个独立域名才算「高端大气上档次」。今天把绑定的经验分享一下。


购买域名

域名,就是你网站的网址(标识和入口),比如我的是 geekplux.com。不是说没有这一串字母就不能访问你的网站,只是用 IP 访问的话,谁愿意记那一堆数字。相比之下,还是记字母简单。

免费的域名有很多,但是免费的顶级域名真不多。据我所知,.tk是很不错的。如果你决定要长期写下去,也想让别人独一无二的网址访问你的博客,那还是买一个吧。

域名提供商很多,国内有万网等,国外有nameGoDaddy等。不过还是推荐你购买国外厂商的,因为国内要备案,提交各种材料等审核(_国外难道没有监管机制吗?呆在天朝就是安全_),我们只是为了有个博客,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的。我用的是 GoDaddy 的,因为可以用支付宝支付。买的时候看个人喜好,我用的是.com的,也有人追求个性用.me.us等(不信可以搜 www.fuck.me )。不推荐.info的,以这个结尾的大部分是垃圾网站,容易被搜索引擎屏蔽,我想宅男都懂。

在 GoDaddy 选好你的域名之后,一路点 continue,到支付页面选支付宝,价钱跟你域名的好坏有关了(BTW,我在支付前特地 Google 了一下 GoDaddy 有没有优惠,结果真搜到了 GoDaddy 的优惠码,6 折买的)。。。接下来要将你的域名和 IP 绑定起来,这里涉及到一个叫DNS的东西。

配置 DNS

DNS 可以理解成一个专门破译密码的侦探,把你的域名解析成 IP 地址,所以只要把你刚买的域名在 DNS 里设置成指向你的 IP,别人就能通过域名访问你的网站了。DNS 具体的工作方式太复杂,我是小白,讲不清楚。

GoDaddy 默认提供了 DNS 服务,但是很不稳定,具体原因。。。这个。。。在...

Continue to read

人总要有点盲目的自信

作者 GeekPlux
2015年10月23日 04:00

You can do everything. 没错,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写这个标题完全是我一时兴起,因为我今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程序员这个职业给我们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我能想到的答案有很多。比如

  • 爆棚的好奇心
  • 不断学习的习惯
  • 批判精神
  • 能自我反省
  • 有耐心
  • 话少专一长得帅(程序员里会打扮的多了去了,你们不要被他们的自黑所蒙骗)

以上等等。但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让我们相信了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果说以上列举的几点给了程序猿们不断进步的武器,那这最后一点则是在程序猿心中撒了一颗种子,让他们逐渐强大。这点我和其他程序员交流过,大家都深有同感(但只有我不要脸的写出来了)。

在我图样图森破的时候,但凡遇到完全没有头绪的难题,我总会觉得这根本没什么解决方案。但是 Google 之后,或是请教高手之后,我又总会感叹原来 tm 这样也可以!为什么我没有想到?为什么在还没绞尽脑汁的时候就下了「无法解决」的定论?后来每当我再遇到这类情况,就不停的告诉自己是可以搞定的,即使我暂时还没什么进展,静下心来想一想总会有突破的。

可能是因为这种心理暗示起了作用,也有可能是 Bug 见多了,还有可能是深深折服于前人留下的知识瑰宝,总之我慢慢的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再到后来 Boss 问我「这个功能能实现吗?」我总是回答能,感觉特别难的我会加一句「可能需要点时间」。

无所不能的心态慢慢从编程转移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刚开始把这种视为 盲目的自信, 有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变得可怕,竟然想做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我练 Ukulele 时,无名指和中指特别不灵活,怎么也按不了 G 和弦。搁我以前,肯定早就放弃了,然而这次却坚持了下来,每天练十几分钟,也不求多。大概过了两个多月,突然就可以按到 G 了。

所以这种盲目的自信挺好的,他可以让我们迎难而上。做成一些事之后又反过来增强你的这种信心,最后形成一个正循环。而且就像上面我练琴的那个例子,它还让我学会了坚持到底。后来我每当想放弃一件事的时候,我...

Continue to read

十年博客折腾历史

作者 GeekPlux
2018年9月27日 03:52

断断续续写博客也多年了,如果从当年的 QQ 空间算起,那估计是有 10 年了。想以一篇流水账记录我折腾博客的历史。

生命在于折腾

第一代博客 - QQ 空间

当时我还是一个沉迷于如何把 QQ 空间打扮的更好看的人,不过偶尔也写几篇贻笑大方的文章。所以 QQ 空间是我的第一代博客,后来大学毕业决定告别社交网络,就把所有文章备份,然后把它彻底关闭了。

第二代博客 - Farbox

大约是大二,读到了一篇《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随即又准备起来,当时瞄准了一个工具 Farbox,是基于 Dropbox 的,只要把文章写好,托进 Dropbox 里,博客就自动更新了。它还提供了二级域名,这样其他人就能很方便的通过域名访问你的博客。

当时 dropbox 还没被封,是最好用的网盘,虽然上面的步骤看起来简单,但我还是折腾了很久,而且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 markdown,了解了什么是标记语言。随后我也写了两篇博客记录了一下:写博客就用 FarBox, 如何绑定独立域名,不知道现在 Farbox 还能不能这么用。

第三代博客 - Hexo

我慢慢觉得 Farbox 太小白了,不够 Geek,于是我又萌生折腾的想法。我先是 Google 了一大圈,然后去知乎提了个问题:[如何拥有一个完全免费的博客?](https://www.zhihu....

Continue to read

尝试改变微信公众账号消息的推送方式

作者 GeekPlux
2013年7月27日 01:50

之前我自己运营的微信公众账号一直是以「图文消息」的模式推送,今天我尝试换成「文字+关键字回复」的模式。

我的出发点是这样的:现在使用手机查看公众平台订阅内容的分为两种,一种WiFi党,一种流量党。而我的推送有时候一篇内容会夹杂着大量的图片,WiFi的当然无所谓,流量党的童鞋就苦了,可能为了看一篇文章要付出几M的流量。如果换成「文字+关键字回复」的模式就可以在推送时加上必要的说明,比如图多杀流量、篇幅较长、重口味慎入等等。

但是,用户反馈中大部分认为没有之前的体验好。有的说WiFi已经普及了,有的说文字模式他必须全部读完那一坨文字,他更喜欢图文模式的一目了然,还有的说我纯粹是多虑了(貌似确实-_-!)。。。但这会不会是反对的人更倾向于反馈感受,而喜欢的人可能就默默接受,觉得没必要反馈了。。。所以我觉得单单从今天的用户反馈来说是无法判断到底哪个模式好的,况且还有部分人说他就喜欢文字推送,清爽!

从我自己的角度看,图文模式整体美观,排版清晰,唯一的缺点是稍微费流量,当然还造成了像我这种有强迫症每条必点、不点不爽的痛苦。而文字模式虽简单直接,但排版不太好。用户惰性又相当高,很多用户不愿意去主动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更倾向于被动接受。即使是愿意选择,也可能因为要多一个「回复」的操作步骤而错过了内容

那么从整体上看,应该是图文模式能吸引更多的流量。互联网里掌握了流量就掌握了一切。。。好吧,一次简单的尝试果然会收获不同的领悟,得记录下来。

Continue to read

Windows8.1 下 Cocos2d-x 环境搭建

作者 GeekPlux
2013年10月17日 01:54

Cocos2d-x 是一个开源的 2d 游戏引擎,基于 Cocos2d-iPhone 设计,MIT 许可证下发布。其最明显的特点是跨平台,只需要编写一次代码,就可以无缝地部署在包括 iOS、Android、Windows、OSX 在内的许多主流游戏平台上。在移动终端多样化的今天,跨平台是大势所趋。接下来开始正题:如何搭建 Cocos2d-x 开发环境。

准备

  • 正确安装 Visual Studio 2012(2010 也可以,以下简称 VS)
  • 官网下载 Cocos2d-x(本文使用的是 C++2.2 版本)

步骤

  • 解压 Cocos2d-x 压缩包:将下好的引擎解压到你认为合适的地方,比如说 D 盘或者 E 盘。
  • 打开解压后的 Cocos2d-x 引擎的目录,可看到如下文件:

如果你装的是 VS2010,则打开 cocos2d-win32.vc2010.sln;如果你装的是 VS2012,则打开 cocos2d-win32.vc2012.sln,如上图红色框表示的。此时会自动打开 VS2012(或 VS2010),稍等片刻后你会看到 Cocos2d-x 自带的例子都已经自动加载到 VS 的工程目录下了。如下图:

  • 加载完毕后,在 Solution 'cocos2d-win32.vc2012' (解决方案) 处右击鼠标,选择“Build solution”(生成解决方案),如下图...
Continue to read

CoffeeScript 笔记

作者 GeekPlux
2014年5月16日 03:06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14/05/15/coffeescript_note

最近读了《CoffeeScript程序设计》的前半部分「核心 CoffeeScript」。对 CoffeeScript 也是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文只是我的随手笔记,并没有非常系统的总结 CoffeeScript 语法,想学习语法的同学可以看以下两份中文材料:

为什么要用 CoffeeScript?

  • 采用了 JavaScript 中的 Good Parts,符合 JS 最佳实践
  • 代码简洁清晰,有很多语法糖

一些特性

1.有意义的空格

CoffeeScript 移除了所有的大括号和分号。

JS 会自动在行尾添加;,但它又没有纯粹的设计为一款不需要加分号的语言,所以有时候会引起一些蛋疼的Bug。而 CoffeeScript 会在编译出的 JS 代码里每行都加;,很方便。

CoffeeScript 和 Python、Ruby 一样,采用强制缩进(Coffee的很多地方与 ruby 类似),这种简洁,可读性又很强的代码,让人大爱。

2.变量作用域的控制

JS 中的变量作用域一直让人诟病。

CoffeeScript 把编译生成的 JS 封装在一个匿名函数中:

(function(){
  // 这里是编译生成的代码
}).call(this);

这样就巧妙避免了全局作用域的污染。同时,CoffeeScript 始终在编译生成的 JS ...

Continue to read

CoffeeScript 编码风格指南(译)

作者 GeekPlux
2014年6月22日 07:47

这份指南阐述了一些 [CoffeeScript][coffeescript] 的最佳实践和编码惯例。

这份指南是社群驱动的,非常鼓励大家来贡献内容。

请注意这还是一份正在完善的指南:仍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有些已制定的准则也不一定是社区惯用的(基于此,在适当的情况下,这些有待斟酌的准则将有可能被修改或删除。)

灵感

本指南中的很多细节受到了几份现有的风格指南和其他资源的启发。特别是:

  • [PEP-8][pep8]: Style Guide for Python Code
  • Bozhidar Batsov's [Ruby Style Guide][ruby-style-guide]
  • [Google's JavaScript Style Guide][google-js-styleguide]
  • [Common CoffeeScript Idioms][common-coffeescript-idioms]
  • Thomas Reynolds' [CoffeeScript-specific Style Guide][coffeescript-specific-style-guide]
  • Jeremy Ashkenas' [code review][spine-js-code-review] of [Spine][spine-js]
  • The [CoffeeScript FAQ][coffeescript-faq]

目录

Continue to read

Collapsing margins——合并的外边距

作者 GeekPlux
2014年3月15日 05:10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14/03/14/collapsing_margins

昨天在写 CSS 时遇到一个小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最后 Google 之,发现早有前人踩过此坑。为免以后再掉进坑,记下来比较好。

昨天遇到的问题是这样的。我设置了一对父子元素如下:

<div class="parent">Parent
    <div class="children">Children
    </div>
</div>
<div class="divider"></div>

它们的样式如下:

.parent {
    margin-bottom: 10px;
    width: 80px;
    height: 20px;
    background-color: yellow;
}
.children {
    margin-bottom: 20px;
    width: 80px;
    height: 20px;
    background-color: red;
}
.divider {
    height: 1px;
    background-color: black;
}

产生的效果如图所示:

![][1]

为什么分割线跑到了 Children 里面?这两个父子元素都设置了 margin-bottom,加起来应该是 30px,为什么现在成了 20px?种种疑问在我脑中盘旋。刚开始以为是万恶的 position,但是我把所有能想到的属性排列组合都设置了一遍,发现还是不行。果断 Google,才知道这个问题由来已久……

collapsed margin

关于 collapsing-margin,有 [W3C 的官方介绍][2]:

In CSS, the adjoining m...

Continue to read

色盲的世界

作者 GeekPlux
2019年12月11日 04:00

上周六我去体检,不可避免地又体验了一次把所有色盲图谱全部辨认一遍的“特权”,最后医生在结果栏里干脆地写下了“红绿色盲”几个字。

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色盲大概是小学体检的时候,医生用看怪物的眼神让我去辨认了一张又一张的色盲测试图。眼神从奇怪到嘲笑,从期待我说对到期待我说错,最后周围的人都在笑,包括老师和同学。我倒没在意这突如其来的恶意,因为我更在意为什么别人能看出图里的图案我却看不出来。后来回家求证之后,知道自己是遗传所得,也就释然了。我特意去查过色盲的定义,我的严重程度应该算是色盲,不是色弱。

但是各位,这并不代表我的世界不是彩色的……不要想象得太夸张。

色盲看到的世界

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 99% 的情况下我是不会意识到眼前的这个颜色是不对的,除非别人特意问我。我应该只是红绿色盲,蓝色系的我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即使是红绿,饱和度够的话我也还是分得清的,不是说看到就是完全一个颜色……

我唯一有印象的能和别人体会到差异的,大概就是去景区的时候,别人感慨这个花的某某色真好看啊,我会反应一下,竟然不是粉色是紫色?平时买衣服是能分清的,如果模棱两可就去问问售货员,基本上差不太多,不会说把纯绿认成纯红。

红绿灯是完全分得清的,我看到大概是红灰灯(接近红白灯),因为那个红色我觉得很亮,绿色觉得很暗。炒股看 K 线图是真的分不清,完全看不出涨跌,但如果把背景色调成暗色,就立马分得清了……多谢开发者提供 Dark 模式或色盲模式,要不然也就告别投资了(挥手)……

每次被别人发现我认错了颜色,我都会被连续问很多次“这个是什么颜色”、“那个是什么颜色”,有的人是纯粹好奇,有的人明显的恶意。其实我何尝不知道对方是在期待我说错然后嘲笑我一番,但我心比较大,就配合配合,满足别人小小的心理,对我也无甚损失。

非色盲的感觉

现在有很多矫正色盲的眼镜,只要带上之后,就可以看到正常人眼中的世界。我曾经带上过一副,发现……大同小异,说实话和我平时看到的也差不多……

应该是只有遇上类似“色盲测试图”中的情况才是真正的视觉紊乱的时候...

Continue to read

Backbone View 之间通信的三种方式

作者 GeekPlux
2015年7月5日 04:49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15/07/04/communicating-between-views-in-backbone

掌握一个 MVC 框架,最关键的一节就是掌握如何在各个 View 之间通信。之前用 Angular 时,觉得基于事件的通信方式 ($on, $emit, $boardcast) 或者 基于 service 的方式都非常好用。转战 Backbone 之后,由于对 Backbone 的事件机制理解不够且使用非常灵活,一直没找到一个好的通信方式。直到看见这篇文章,作者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层层深入,把 Backbone View 之间通信的三种方式讲的清晰明了。译文如下(已拿到授权):


我正在开发的这个网页主要有两部分,分别是 document 和 sidebar。

Backbone Application

如上图所示,我设立了三个视图 (view) :

ApplicationView - 作为最外层视图来包含下级视图 DocumentView - 展示正在编辑或浏览的内容 SidebarView - 展示一些和 document 相关的信息

DocumentViewSidebarView 作为 ApplicationView 的子视图,所以整体的视图结构如下图所示:

![Backbone View Structure](https://geekpluxblog.oss-cn-hongkong.aliyuncs.com/backbone/backbone-view-st...

Continue to read

在美国拥有一辆 Tesla 的成本

作者 GeekPlux
2023年12月28日 05:35

Tesla 是目前汽车中最受瞩目的品牌,不少程序员都想拥有一辆。我的朋友们,很多都有至少一辆 Tesla。他们人大部分都在国内,每每和我聊起用车体验都会发现国内和美国两地的成本差异很大,所以我想写一篇来捋一下在美国拥有一辆 Tesla 的成本,以供参考。

我自己开的是一辆 Model 3 Rear-Wheel Drive,这是最便宜的车型,我选择它的原因会在结尾提到,以下我先直接列一个表,其中 Model Y 的成本我是估算的。

成本类别 Model 3 Model Y
初始购车价格 $38990 $43990
税收激励 最高 $7500 最高 $7500
充电设备 $200 $200
充电成本 $500/年 $500/年
保险费用 $3600/年 $4000/年
维护成本 $400/年 $400/年

*更新:保险我是按我自己和朋友的实际支出算的,我俩都没太长驾龄,且在交通不好的州

接下来我逐一拆解:

购车成本

表中所列的是当前车价,但 Tesla 的车价调整十分频繁,每个月都不一样(这里我悄悄吐槽一句,自从买了之后车价就一直跌,被马斯克背刺的好惨)。

我是全款购买的,如果是走车贷,那得再加上利息成本,现在美国车贷利率在 6% 以上(如果是信用分在 750 以下)。

其次除了车价,还得加上 Destination Fee,我理解这个就是运费,无论你在美国哪里购买,这个费用都是一样的,$1390。注册费(Registration Fee)不同的州价格不同,我所在的州是 $200,但是有些州高达 $500。

别忘了,美国还有消费税,这个也是每个州不同,我所在的州是 7.5%。表格中提到的税收激励是指联邦政府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最高 $7500,但是这个补贴是有条件的,如果你的收入超过一定数额,就不符合条件了...各州也有所不同,case by case 吧。...

Continue to read

如何新建一个 Cocos2d-x 项目

作者 GeekPlux
2013年10月18日 00:43

作为一名程序猿的,凡事都得从 Hello World 开始!接下来就由我来演示一遍如何创建一个 Hello World 项目。

要想创建一个 Cocos2d-x 项目就必须有它的模板,如果你使用过 Cocos2d-x2.1.4 以前的版本就知道其官方自带有模板安装文件,所以你可以下载 2.1.4 以前的版本(如 cocos2d-x 2.1.3),将 cocos2d-x 2.1.3\template 目录下的msvc文件夹复制到 cocos2d-x 2.2.0\template 下,再复制 cocos2d-x 2.1.3 目录下的文件install-templates-msvc.bat到 cocos2d-x 2.2.0 下,点击运行,结束后你就可以在 VS2012 的新建项目中发现有 Cocos2d-x 模板了。

但是新版的已经没有了,官方推荐用脚本新建项目。所以我们还是参照官方文档用最新的方法吧。一个脚本生成所有平台的项目文件,非常方便!

准备

  • 配置环境变量: 这一步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陌生,新建变量名为 PYTHON_HOME 的系统变量,值为你 Python 的安装目录,如图:

![](https://geekpluxblog.oss-cn-hongk...

Continue to read

CSS 编写原则

作者 GeekPlux
2014年2月20日 21:57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14/02/20/css_written_principles

CSS 写的好可以让网页瞬间高大上,但是再高大上的网站如果效率很低也不行,尤其是在近几年「用户体验」这个词烂大街以后。前两天自己写了几个页面的 CSS,顺便拜读了很多关于 CSS 如何写的更好的文章,现在动手总结一下。

权重

CSS 中我个人觉得权重是个很需要掌握的概念。它决定哪一条样式将被应用在元素上,哪一条样式将被覆盖掉。众所周知,CSS 选择器,最基本的有三种:

  • id 选择器
  • class 选择器
  • 标签选择器

还有一种内联样式( inline-style ),是指直接在 HTML 代码中添加 CSS 样式。以上四种的权重顺序是:内联样式(1000) > id 选择器(100) > class 选择器(10) > 标签选择器(1)。括号内分别是它们的权重值!。举个栗子:

<span style="color : #fff;" id="example" class="demo">栗子</span>
#example {color: #000;}
.dome {color: red;}
span {color: blue;}

如果只有第四句来定义样式,则这个<span>是蓝色的,如果加上第三条语句,则变成了红色,第四句被覆盖掉了。如果用第二句,则变为黑色,第三句即被覆盖,以此类推如果用内联样式则<span>变成白色了。

像我这样的菜鸟刚开始滥用各类选择器,往往会出现想覆盖父元素样式的时候覆盖不了的情况,熟不知要想覆盖,必须让这条语句的权重值大于父元素(具体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你应该知道的一些事情——CSS 权重](...

Continue to read

D3 force layout and WebGL integration

作者 GeekPlux
2017年6月28日 03:57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17/06/27/d3-force-and-webgl-integration

D3 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可视化库,WebGL 是目前 Web 端最快的绘制技术。由于性能问题的局限,将两者结合的尝试越来越多(如),本文将尝试用 D3 的力导向图Three.jsPixiJS 结合。全文阅读完大概 5 分钟,因为你重点应该看代码

做数据可视化时,必然会考虑性能的问题。早前数据可视化都是用 Qt 等 GUI,后来逐渐迁移到了迅猛发展的浏览器上展示,Web 的性能问题成了大多数可视化的局限,尤其是在三维可视化,或数据量特别大的时候。现在主流的 Web 可视化技术为三种:SVG、Canvas 和 WebGL,难易程度和性能如下图:

Web visualization tech

SVG 的优点很多,编辑简单,交互便捷,灵活性极高,业内成熟的可视化工具(如 d3)都是用的 SVG。但是每个 SVG 都是一个 DOM 元素,随着它的数量上来之后,交互开始慢的难以忍受。这是因为每当修改一个 DOM 对象,只要这个对象在文档里,接着在浏览器里就会发生两个动作,一个叫 Reflow(重排,就是重新排版),另一个叫 Repaint(重绘,就是重新渲染页面)。这两个动作不一定都会...

Continue to read

不需要扫描仪,数字化归档自己的文件

作者 GeekPlux
2019年8月28日 04:00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扫描件、复印件的时候,把原件直接交给对方让人很不放心,自己跑一趟打印机又很麻烦,得经过扫描、邮件接收、下载等一系列操作,实在不优雅。而且,数字化时代了,保留实体原件远不如在电脑上保留一份扫描件更安全方便。

其实现在手机相机如此发达,我们完全可以坐在桌前动动手指就完成这一系列操作。想起当年自己抱着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等一堆重要文件一张张扫描就流下了没有技术的泪水。所以本文来教你如何告别扫描仪。

用 APP 达到扫描仪的效果 - PhotoScan

Google 出了一款神奇的 APP,叫 PhotoScan,iOS 和 Android 都有。打开 APP 对准你要扫描的照片或文件,会出现四个圆点和一个位于中心的空心圆,依次将空心圆对准四个圆点,即可完成扫描。大概 1 秒钟,扫描完的图片就会出现在你的手机相册里了。下面左图我扫描的示例,我太懒了,就不录制动图了,大家还是亲手实验一下吧,操作十分简单。右图是我扫描得到的图片效果,是不是很棒!

*补充:我发现微软也有自己的扫描 APP,也很好用,叫 OfficeLens *

用 APP 提取文件文本内容

现在 OCR 应用太多了(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字面意思是光学字符识别,说人话就是把图片里的文字识别提取出来),其实底层算法差不多,就看哪个软件优化的好了。我试过的软件有白描CamScanner等、但其实 iOS 自带的 Notes 就提供了扫描文本的功能,本着极简的原则,我把第三方应用都卸载了,用 Notes 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

![](https://geekpluxblog.oss-cn-hongkong.aliyuncs.com/scan/222.png?...

Continue to read

别当回事儿

作者 GeekPlux
2011年10月18日 18:17

一直以来都喜欢写那种别人一看就懂的文字,也因为自己的水平比较低,写不出太深刻难懂的。但是我发现太通俗了,别人就很容易知道你的想法,然后不经意间说两句实话,就能引得不少人对号入座。就像你说了句话,当你是朋友才和你吐露心声,没想到最后传到当事人耳朵里就变的极其离谱了。这不是怪朋友哈,就怕你们又对号入座,呵呵,特此说明一下原因:1.人在转述一件事的时候会本能的夸大,本来轻若鸿毛的事情,最后以讹传讹之后,就变得重于泰山了。2.人在转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还会本能的故作知情者。人内心最脆弱的就是怕别人不相信自己,所以哪怕是为了得到别人暂时的信任也会装的有模有样,可能他只是听到了风言风语。

人身上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些奇怪的本能。还有一个最让我讨厌的本性就是“围城心理”。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得到了的又不珍惜。我虽然讨厌这个心理,但有时候还是老犯这个错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还慢慢的发现当人们犯这个错误的时候是不自知的,即使他内心也知道这是个错误。这时候就需要有朋友来点醒他,我很庆幸自己这样的朋友很多。

而且在我看来,就因为得不到,人就会强制喜欢上他得不到的。仿佛那是个没缺点的事物,然后盲目,虚荣,贪婪等等心理促使你不断的去追求它,等真正得到的那一天,你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你当初想要的东西,差距太大了。

所以有时候反过来想想自己现在追求的东西,是不是因为双眼已经被蒙蔽了。。。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不是已经处于这个状态,以致于有时还得做自己厌恶的事。比如面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非得使劲把自己伪装的让人家看顺眼,就算是敷衍也得敷衍的漂亮点,因为人家说灭你就直接灭了,貌似连灰都不剩。再比如跟自己不熟的人打交道,非要装作的很熟,貌似这样别人才能答应你可能本来就是合理的请求。有必要吗?心里觉得没必要,但是现实非要逼的你说有必要。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人的力量比纸的力量大,爸的力量比法的力量大,我爸是李刚,你能拿法律惩罚我?搞笑!

当看完上一段,可能某些人又会对号入座,亲爱的,我真的不是说你,要不然你再仔细看看第一自然段?这...

Continue to read

参加 Google Summer of Code 的体验

作者 GeekPlux
2018年1月8日 00:13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18/01/07/experience-of-gsoc-google-summer-of-code

Google Summer of Code (简称 GSoC)中文我叫它「谷歌编程夏令营」,是一年一度谷歌组织的类似暑期实习的编程活动。2018 年的申请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此我分享一下我参加 2017 年 GSoC 的体验。

什么是 Google Summer of Code?它值得参加么?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Google 编程之夏(GSoC):海量优质项目,丰厚报酬,你竟然还不知道?这篇文章,里面介绍的非常详细,还客观的论述了为什么 GSoC 值得参加。不过在此我还是简单科普一下:

简言之,GSoC 是一年一度谷歌组织的、全球性的学生编程活动。学生利用暑假时间给开源社区贡献代码,谷歌支付报酬给学生

将 GSoC 的特点提炼一下就是:

  • 针对学生。只有学生身份才能申请参加(包括本科、硕士、博士)
  • 一年一度。每年都能申请,3 月末开始(建议早点开始套磁)
  • 全球性。你可能会和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工作
  • 开源社区。你是为开源社区贡献代码,大部分组织在 GitHub 上,所以你的贡献都是开源的,谁都能看到
  • 暑假期间。6 月正式开始工作,到 9 月
  • 报酬。谷歌支付报酬,中国区为 3600 刀,比大厂实习工资都高
  • 远程工作。这点在刚才的概念介绍中没提到,你可以在你想呆的任何地方写代码,不用去办公室
  • 导师指导。每个项目会给你配一个导师,有的导师非常负责且是大牛,你可以跟他学到很多

我相信这些点已经足够吸引一个在校学生了。

GSoC 怎么申请...

Continue to read

告别社交网络有多难

作者 GeekPlux
2014年8月3日 04:50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14/08/02/farewell_social_network

我猜 QQ 空间最初应该是作为和新浪博客竞争才出现的,当时我还在初中,不会写什么 Blog,所以空间出来正迎合了我们这些学生的需求。随后「非主流」、「火星文」开始火,又是抓住了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心理。不过我当时对非主流不是太感冒,一直很用心的经营着空间,犹记得当年幼稚的我还写了篇文章宣称空间是我的心灵归宿(正如现在矫情的我写这篇应该退出社交网络的文章)。所以从初中开始我的喜怒哀乐全在空间里,文章写了上百篇,照片更是几千张。

尽管后来开始沉迷微博、豆瓣、知乎等,空间一直是我割舍不下的一块,因为那里有旧友,有牵绊,这是一份长久以来捆绑着我的数据库。然而,随着认知的渐渐成熟,我越来越觉得人应该远离社交网络,不止是空间。理由也是在一次次和所谓羁绊的牵扯过程中感悟出来的:

输出

刚开始我天真的以为社交网络是用来分享的,后来发现并不是。社交网络沦为了一个表演的舞台,每个人在上面表演,把想展示给别人的一面展示出来。发表一段状态,分享一篇文章或视频,并不是共享他的感受,也不是觉得这段信息真的有价值,而是在传递一种他自以为很重要的自我展示的信息,翻看朋友圈或其他的 timeline,随便找一条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他并不是在描述他的感受,而是在展现一些信息,或者直接说是炫耀。自从「逼格」一词横空出现,更是很好的定义了这种社交网站的分享行为其实就是为了彰显逼格。收到的评论,互相的交流根本无足轻重,因为这本身就不是输入,而是变相地输出。人们渐渐的带上了面具,因为社交网站上的你,并不是真正的你,而是你想让别人看到的你

偏见

每个社交网络都有它的特点。微博烹饪着毫无营养的段子只供一乐;豆瓣是文艺青年的温床;空间:不转不是中国人……在很久很久以前,社交网络分享...

Continue to read

突闻金庸先生逝世有感

作者 GeekPlux
2018年10月31日 04:00

桃花影落,碧海潮生。突闻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踟蹰许久,思绪纷飞,手中的代码终究是写不下去了。万千感慨不如成文。

每走一个人,大家都感慨一个时代的终结。但不管是谁给我的震撼,都没有金庸先生这次这般得猛烈,毕竟整个童年和青春都是他。

论起是如何接触金庸小说和武侠世界的,首先要感谢 TVB,如果不是 TVB 在 90 年代一部部制作精良的金庸小说改编电视剧,可能我是不会知道金庸是谁的。后来直到高中,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个 mp4,便从此一头扎进了金庸先生的书海里。惭愧的是,一直看的都是各种电子书的盗版,没有真正去实体店买过正版书。

一路看到大学,从早看到晚,废寝忘食。看一通宵的时候也是有的,即使是看过的片段,比如萧峰三兄弟少林寺大战,比如苗人凤和胡一刀大战……第二天早上的课也不去了,中午的饭让室友带回来,整天就把着手机,完全忘了时间。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过了大学之后就再没有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只看了 9 本,其中《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看的是最多的,也是最喜欢的。《雪山飞狐》的结尾太突然,《射雕》又太伟光正,《神雕》我更喜欢古天乐塑造的形象,而不是书中太古灵精怪的样子。最喜欢的人物,是令狐冲,“一见尼姑,逢赌必输”,喜欢独孤九剑“行云流水,任意所至”,令狐冲的性格也最适合练此剑法了。

“什么狗屁规矩,一窍不通”

喜欢一个角色,大抵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一些影子,我喜欢这种肆意恩仇,不顾一切的感觉。我那时候年纪还小,却也总感慨人生在世,匆匆一瞥,不应该被各种教条规矩限定自己,想做什么就做。金庸先生的小说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示,里面很多句子,看一遍就记住了,不用细想,也不用强背。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不身处书中仗剑执酒的江湖,却也在这社会中随波逐流,慢慢对书中人物的决断,性格,甚至说出的一些话有了更多的品味。我想金庸先生有的书我现在读起来还不畅快,估计就是因为我的阅历还不够吧,连他老人家自己随着年纪愈大也慢慢觉得书中情节有待斟酌。

我常和朋友说,读金庸以正三观。武侠带给我的太多:兄弟义气,江湖道义,红...

Continue to read

Goodbye,我的大学

作者 GeekPlux
2014年2月3日 04:22

原文地址:https://geekplux.com/2014/02/02/goodbye_my_university

不知为何,现在写文章,第一句总想感叹一下时光流逝的速度,可能确实是年纪渐长……转眼已大四,伫立在象牙塔和江湖的十字路口,也是时候总结一下了。大学四年,不得不说是我成长最快的四年,也让我充分认识了上大学的必要性。第一次这么长时间跨度的总结,注定是篇长文。

改变

环境的改变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程度因人而异,但对我尤甚,因为我自制力太差。虽然当初我在走进校园大门的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学校的堕落程度还是一次次刷新了我的底线。确实,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合群 = 浪费时间。这并不是鼓励不合群,而是要学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大一,加入学生会就是一个改变小环境的机会。在学生会两年的时间里,我认识了众多有想法的朋友。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每次经历都让我懂得很多道理。在升为部长之后更是事事亲力亲为,希望以身作则(事必躬亲绝对是最渣的管理方式-_-||)。而当班长,也是希望能严于律己,推己及人。当时我还想和班里的每位同学都搞好关系,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李开复曾说:

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这句话,是我在大学前的暑假读到的,通俗易懂,着实是上好的鸡汤。听了导师的话,我大一大二没事就往图书馆跑,毕竟人丑就要多读书啊。一直到了大二末,我偶然得知学校有实验室这块宝地,于是心向往之。在ZW学姐(衷心感谢)的帮助下,我终于厚着脸皮混进了实验室。刚进去的两个月,绝对是我大学获取知识最密集的两个月;也是最孤独的两个月;还是最不浮躁的两个月。宿舍沦为了我睡觉的地方,翘课的频率呈指数增长,班里的同学也渐渐觉得我神出鬼没。这成了我大学生活的分水岭,后半段的大学我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那段时间耳边总回响一句话「*如果不...

Continue to read

论交友

作者 GeekPlux
2020年7月30日 07:23

以前如果有人对我说:“你怎么会和这种人认识”,那我肯定会心生反感并加以反驳,现在只会笑而不语。因为在这种特别主观的事情上,说服别人没有任何意义。

我自认为自己算是一个交友广泛的人,因为我一向保持开放。非黑即白在我的世界观里是不存在的,若要分析一件事或一个人,我总是会拆成独立的因素。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交友的理解,这篇文章,我想写写自己对友谊、对人、对友情岁月的认识。这无疑是个复杂的命题,但我想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也许是十年后,回顾这篇文章时看到当时的自己

交友的标准

首先,人是极其复杂的、是多元的、是发展的。其次,我只看于我有影响的部分。

人的复杂与多元

我从不把人归类,也尽可能不靠标签识人。

小时候看电视总是天真地问父母主角到底是好人坏人,但现在已经不会再问这种幼稚的问题了,有单纯的好人吗?有纯粹的坏人吗?《我不是药神》中,程勇(徐峥饰)为了敛财走私仿制药,却救了很多病患,是好是坏?药企售卖高价特效药,但没有足够利润如何支撑它研发更多新药来攻克更多疾病?就连药贩子张长林,最后被捕也没把程勇供出,这又是好是坏?

人有多面,不同角度看过去可能是不同的样子。秦始皇焚书坑儒却也统一天下,隋炀帝劳民伤财却也开通运河。视角拉回现代,某教授学术精尖却猥亵学生,你不能否定他学术贡献,也不能肯定他私德有亏,他就是两者兼而有之的个体,不可能割裂取舍。“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能离开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人,也不能离开其社会关系来理解人

另外,很多人无意之中喜欢用标签来识人,这个我也常犯,但事后常常会反思自己。一个四川人能吃辣,就是全部的四川人能吃辣吗?一个程序员木讷寡言,就全部程序员都是呆子吗?拿刚才的教授例子来说,你能说全国上下的教授都是这么猥琐吗?显然不能。**个体永远是独立于群体的,不能将一个群体的概率在单个人身上设为100%**。

*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比较极端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之前...

Continue to read

杭州最适合闲来溜达的几条路线

作者 GeekPlux
2019年2月25日 04:00

我应该不算宅男,一个人的时候也喜欢没事到处溜达。在杭州呆了三年半,走过了杭州无数的大街小巷,有几条路线让我印象比较深,特别适合闲来无事随机溜达,在此推荐给大家。

沿着公交线路

坐公交“环游城市”是很多人消遣解压的方式。我推荐的这几条似乎都经过西湖,西湖很大,如果慢慢地走,细细地游,估计得要三整天,但它真的太美了,我去了那么多次还是不能自拔。

7 路

7 路是西湖北面的一条公交线路,从杭州城站火车站一路到灵隐,你可以选择中途下车,也可以一直坐着,但我推荐还是下来走走吧,因为 7 路走的那条北山街非常的堵(游客多,热门路线)。

钱塘门外站下车是风波亭,传说当年岳飞将军死的地方,葛岭站下车,往东走两步是蒋经国故居和著名的断桥,沿着断桥走是白堤,一直通到平湖秋月,再往前走是省博物馆、行宫和西泠印社,可以进去转转。

风波亭

如果在 7 路的岳坟站下车,则往北是岳王庙,往东是曲院风荷和苏堤,往西是杨公堤。沿着苏堤(苏东坡当杭州市长的时候建造)一直走过去就是著名的雷峰塔了,听着很近,其实整个苏堤走下来估计有 2 公里。雷峰塔对面是南屏晚钟,我身为中老年歌曲爱好者,每次走过,心里都会响起:

南屏晚钟 随风飘送 它好象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 南屏晚钟 随风飘送 它好象是催呀催醒我相思梦

![](https://geekpluxblog.oss-cn-hongkong.aliyuncs.com/hangzhou/2.jpeg?x-oss-process=styl...

Continue to read

幸福,是一种能力

作者 GeekPlux
2012年5月18日 22:23

我们来人世间,走走看看,眼前的景色不是我们想要的,想要的又不知道是什么,有人说那个叫幸福。是的,貌似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可幸福到底是什么。无数人给它下过定义,综合起来就是各种感观的形容词,或者永远实现不了的名词。

幸福是一种只能让我们不断追寻的东西,而却无法真正拥有。那些自称幸福的人,真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吗?而事实上得不到的才是我们想要的。

幸福不是拥有了最好的,而是美化了相对好的。每个人的境遇都相差无几,并不是上帝青睐那些有幸福感的人,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同样是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还有这么多。悲观的人说:只剩下这么点了。所以有幸福感的人所拥有的生活和你是一样的。而他们之所以有幸福感,只不过是进行了不切实际的自我安慰。

幸福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你内心的感受。那些幸福的人,或者说是善于自我安慰的人,仿佛能感到叶的无声,风的低吟,鸟的歌唱,甚至能从漫无边际的杂草中找到几朵绽开的小野花。但我们不妨掩卷沉思,这些美景的出现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标准降低了。可能他本来想找的是一片山花烂漫,结果只有几朵。降低标准,自我安慰之后突然发现,几朵野花貌似更有诗意……好的,他感觉幸福了。这是真正的幸福吗?我不禁自问。我们来到世上就是为了不断的降低标准吗?就是为了长大之后嘲笑自己儿时想当科学家是多么的可笑吗?这就像佛陀告诉我们要忍,忍习惯了,我们就不会觉得痛苦。

幸福只是一种在我们一次次放弃梦想后再自我安慰的能力。

我们跌跌撞撞的一直走着,脚掌直接抵触大地的苍凉。生活在你无法接受它的时候还在继续。回忆并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低着头托着腮,终于发现,生活要的就是一份淡然,带着面具嘻嘻哈哈,能心照不宣最好,即便流泪了,也可以谎称是迷了眼,但我可能永远不会选择沉默。时间抽打着我们,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说白了就是不断的降低标准,我们还美其名曰“成长”。成长成我们不喜欢的样子,然后回过头来问“原来的我还在吗?”

好久没写些什么,发发牢骚。

Continue to read

我是如何学会编程的

作者 GeekPlux
2021年11月18日 08:00

我是如何学会编程的

说来惭愧,我学习编程的路径可谓艰辛,用了三四年才初窥门径。我不像很多程序员有天纵之才,也不像一些朋友很早就接触编程,无论是起步时间还是学习速度,我都落下很多,但这并不影响我最后掌握了这项技能。

所以这篇文章我想讲讲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学习编程的经验,主要是三次“开窍”的心路历程。

如何定义学会

在我的理解中,编程是一项技能,和骑车游泳无差。学会编程,只意味着能用代码把想法变成现实,不是掌握什么高深的算法,也不是入职什么大型公司。比如有的会计朋友,学了点 VBA 使自己在 Excel 中数据处理效率更高,我认为就算是学会编程了,再比如一些公众号作者学会用 AI 生成营销文,输入几个关键字就能自动生成一篇毫无营养但能卖钱的文章,也是算学会了。所以学不学会取决于你的目标,如果你是把将来从事程序员这个职业当作学会编程的目标,那么拿到任意技术 offer 就算学会了,不必妄自菲薄。

起步晚

我是直到大二才懵懵懂懂开始学习编程,不像我的一些朋友,小学就接触编程。尽管我家里有电脑比较早,但一直都沉迷游戏。高中时用 PhotoShop 和一些视频剪辑软件居多,却从未想过编程,因为我完全没有编程这个概念。就像你想学一个东西,却不知道从何搜起一样。“编程”这个关键字,是没有存在于我的脑海之中的,这就是我常说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那部分知识。

高三填报志愿时,所有志愿的专业那栏我写的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当时虽然看了很多专业介绍,但实际上我是完全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去学什么,可见我当时眼界之窄。连周边的家长们都说,这个专业没前(钱)途,“去了就是玩游戏”!

万万没想到一语中的......我本科大学的宿舍刚建好,根本...

Continue to read

我是如何管理 21 张信用卡的

作者 GeekPlux
2019年11月13日 04:00

嗯,你没有看错,21张,管理起来确实是比较头疼的。

这么多卡,横跨很多家银行。每张卡的额度、年费、账单日、还款日、积分计算方法都是不一样的……稍有出错就是逾期或者被反撸年费……如履薄冰,很适合我这种强迫症晚期的人。

用好时间管理软件 Calendar

先来看看我的 iOS Calendar(微笑脸):

这些都是我自己手动设置的。每天早上 9 点,只要当天有账单日或还款日,我就会收到通知,有时候一下子收到两三条(微笑脸)。这里多说一句,理想的情况是每天一两条,即每天还一张卡。

尽管很多银行的 APP 有提醒,短信有提醒,邮件有提醒,公众号有提醒,但我还是再加了一道防火线,在以上这些东西全部失灵的时候,我 iOS 自带的 Calendar 还是会提醒我。接下来我会介绍如何结合 iOS 自带的 Reminder 使用。

用好 Excel 和 iOS Reminder

因为每张卡的使用情况是并行的,卡少的时候还能用脑子算清楚,卡多就乱成一锅粥了。所以这时候就要祭出神器 Excel 了,利用 Excel 的函数,可以自动计算出哪天该还款,还多少,然后设置到 Reminder 里面,定好闹钟,这样等真正该还钱的时候,你手机就会狂震催你还钱……

收到闹钟通知的时候,立马打开还款的 APP 把欠款还掉,千万不要迟疑或稍等,因为有可能等一等就忘掉了,一旦错过还款日就是逾期。

Excel 的模版我分享到 Google Sheets 了,有意的自取: [template_of_creditcard_man...

Continue to read

远程工作如何提高效率

作者 GeekPlux
2020年2月19日 06:30

别看我一直上学和上班,但实际上中间穿插着不少段远程工作的经历。远程工作其实在程序员群体中,或者说在创作型工作者群体中已经流行很多年了。而这次疫情来得太突然,导致很多没有远程经验的人第一次远程办公,所以这里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经验,希望能提供些许帮助。

我认为远程工作提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与人合作,一个是自身效率

与人合作

远程工作不是单打独斗,仍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而且沟通频率可能比在公司还高。以下四点是我在多次远程工作中得出的经验教训:

1 熟悉工具

如何连接远程电脑、如何登录 VPN、如何使用各类软件等等都要了解清楚并做到熟练。把工作流程全部打通,减少自己的重复劳动,也节省每次沟通前的准备时间,还保证了即使 IT 同事不在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被工具卡住项目进度。远程工作时大家在线时间不是固定的,所以指望临时求助同事是对彼此都不高效的方式。

2 主动沟通

把做完的、正在做的、接下来要做的都要及时更新给其他人。事事有响应,件件有着落,不仅要口头通知,最好是形成一个自己的工作文档,把实时的进度更新上去,让其他人一目了然,也是给自己一个计划和交代。远程工作不比在公司,虽然在公司也是各干各的事,但是只要想沟通是可以直接够得着的,而远程沟通成本太高,所以应该尽量减少沟通次数,提高单次沟通的效率

3 主动坦白

没做完就是没做完,不要硬撑着说做完了,然后暗下决心晚上加班搞定。这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要面子死扛 -> 带着心理负担加班 -> 状态不好又没做完 -> 要面子死扛。技术债务有时比赌债还可怕,一不小心就还不起了。而且这种“假性完成”还会严重影响同事和团队的进度,别人以为做完了,接下来的计划都建立在你做完的基础上,而实际没做完,等之后再推倒重来就难了,说不定给各位同事都造成影响。

所以大方地承认自己没做完更好,即使是因为偷懒划水没做完,也要直接坦白。其实远程工作大家的效率不一定都是满转的,所以遇到卡壳、做不完都太正常了,直接承认,说不定对方也说“我也摸鱼了...

Continue to rea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