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昼河万里

健身新手指北

2024年11月26日 20:36

11月是我坚持健身的第七个月,相比其他运动而言健身是一种非常方便的锻炼方式,不需要预约场地、不需要协调时间,是“只要我想,就可以立刻去做”的事。它也是一项完全专注于自我的运动,不必考虑团队协作、极少对抗,只需要感受自己的力量,然后一次次突破,乐趣自在其中。

本文是一篇针对从未去过健身房的小白的经验帖,因为完全是我主观感受的缘故可能并不准确科学,只希望能够让看到它的人对健身产生一点点兴趣就好啦!

心态建设:长期主义

开始前首先需要建立的认知是,健身并不是一件能够立刻看到回报的事情。力量增长以月甚至以年为单位,身体线条更是急不来的成果。因此放长线钓大鱼,把目标订在三个月、半年乃至一年,把锻炼作为习惯而不是手段会让这件事本身更好坚持。

不过也恰恰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在自己都快要忘记的某一天,会突然在镜子里看到手臂有了肌肉线条、被许久未见的朋友称赞体态变好,或者在训练时发现自己已经能cover三个月前还觉得困难的重量,这种时刻得到的惊喜和成就感也是加倍的!

练什么/怎么练?

训练计划

推荐二分化训练法,即一天上肢综合一天下肢综合,每次训练1-1.5小时,两天为一循环。练二休一,一周循环两次就是六天,第七天根据自己的状态可以加练/做有氧/休息,如果周内哪天没有训练也可以在这天补上。

如果有降体脂的需求,推荐在每次练后再加20-30min的有氧(爬坡、跑步机、椭圆机等等)。小红书和b站有很多二分化的训练计划,这里贴一下我自己的:

· 上肢日(肩·背·手臂):

热身:弹力带肩绕环20次/2.5kg哑铃站姿旋转划船15个

1) 宽距下拉 12个*4组

2) 窄距下拉 & v-bar下拉二选一 12个*4组

3) 坐姿划船 12个*4组

4) t杆划船(窄握)& 辅助引体向上二选一 12个*4组

5) 哑铃推肩 12个*4组

6) 侧平举 12个*4组

7) 前平举 12个*4组

8) 俯身飞鸟 & 蝴蝶机反向飞鸟二选一 12个*4组

9) 哑铃过头臂屈伸 12个*3组

(因为我不喜欢练胸/肱二头肌所以没有加入相关动作ovo)

· 下肢日(臀腿):

热身:膝关节/踝关节活动,高抬腿1-2组

1) 哑铃直腿硬拉 & 地雷杆罗马尼亚硬拉二选一 12个*4组

2) 哑铃酒杯深蹲 & 器械倒蹬二选一 12个*4组

3) 杠铃臀冲 12个*5组

4) 哑铃保加利亚蹲 单边12个*4组

5) 坐姿髋外展 & 山羊挺身二选一 12个*4组

(也是因为我膝盖容易弹响所以没有加很多深蹲,总之训练动作还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安排是最好的!)

针对同一肌群会有很多个不同动作,慢慢尝试和探索自己发力感更好、做起来更流畅的动作也是一种乐趣。以及不同的健身房有不同的器材,因地制宜保证自己想练的目标肌群都有练到就可以!

以女生为例,如果对肌群还没有概念可以参考这个链接:一张图带你看遍全身如何练

训练动作

仍然推荐新手一开始报10-15节的私教课,有教练带着学习规范动作+发力模式能避免很多弯路和受伤风险。在掌握基本动作和发力感之后就可以自由发挥了,b站和小红书其实已经有非常完备的动作教学视频可以参考,推荐以下up主:

b站:@好人松松、@凯胜王

小红书:@ifbb pro周红梅(她的教学更针对女生)

另外虽然之前安利过了,但训记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用的app……能方便地储存训练计划、记录饮食,也内置很多动作教学视频。88r买断制,如果确定对健身感兴趣可以买来试一下!

饮食结构

如果希望能稳扎稳打地看到健身效果,控制饮食+改变饮食结构必不可少(但对我来说这部分才是最难的……毕竟美食的诱惑力太强了!)

不过中国人三餐大多以碳水为主,在健身的同时构建起对营养素的认识,慢慢把饮食结构转变为摄入更多蛋白质、更少脂肪和碳水,改变碳水组成里粗粮&细粮的比例等等其实对身体健康也会有很多好处。减脂就需要更严格地关注热量了。

推荐@好人松松的健身新手的饮食完全手册健身新手的减肥减脂完全手册,网络上关于健身饮食的说法五花八门,但看这两个视频其实就足够了。不过还是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比如对我来说只吃两倍体重甚至更少的碳水就会饥饿感特别强……因此拉高一点碳水比例降一点脂肪比例反而会更好坚持。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健身饮食之所以难就在于需要用一段时间去尝试和观察不同营养素比例下自己的身体状态,找到能够长期实践的那种才是最好的。(如果发现自己对食物的欲望特别强烈或者过于在意摄入量的时候也一定要及时停下热量计算!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减脂确实是ED的诱因之一)生活就是吃吃减减增肌减脂的循环,健康永远是第一位。

写在最后

其实健身到现在,发现抱着“要收获好身材”的想法去训练对我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就像打篮球或者其他运动形式一样,把它单纯作为生活调剂、锻炼的方式,不去刻意追求结果似乎才更可持续。虽然起初很难调整心态,但一旦接受了长期主义、接受把努力交给时间,好像对自己也宽容很多。中间有一阵会因为生病打乱了训练节奏而焦虑,也有过例假第二天就继续去健身房的危险行为,现在想想确实不值得。我还会坚持锻炼很多年、和自己的身体相处很多年,既然如此,只要我还在实践这件事,少一天多一天也无所谓啦。

总之!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对健身感兴趣的朋友们找到一点入门的头绪,如果有也在用训记的uu请加我好友一起云锻炼——

秋日,结束与开始

2024年9月30日 21:45

北京,北京

首先要汇报好消息,我有书读了!九月被毕业实习和预推免创得不轻,但好在最后如愿以偿。预计要读研的那所学校离我本科学校不到三公里,我不会远离我所熟悉的一切、会专攻喜欢的学科、有宿舍不用租房、好朋友都在身边,所有的事情看起来都很好,除了我还要在北京续费三年。 我对我的学校感情很深,但对北京这座城市没有任何好感。它像上世纪末那个熙熙攘攘的九零年代留下来的遗迹和余晖,君太百货还挂着小灯泡拼的霓虹招牌,二号线地铁还是迟滞的半扇玻璃门拦在月台上。它太莽莽苍苍、太过庞大,冬天又太冷,我不喜欢这样的城市。实际一点讲就是气候上、生活上、饮食上,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地方。 但我又不可避免地留在这里。十七岁还能说是一无所知,这一次是真真切切地自己拒绝了南方的学校,考虑来考虑去,为了在世俗意义上捍卫那一纸文凭的价值,放弃了去其他城市生活的机会。我不知道未来我是否还会面临相似的选择,而未来的我又是否能比此时更平静,或是更坚定地意识到人生本就难得两全。当然现在还是可以抱着憧憬的,读书而已,毕业之后要去向何处大约也还有再次抉择的机会。但如果谁穿越回去告诉十年前的我“你会把青春的黄金年代都留在北京”,我大概也不会特别高兴。 如果再过十年呢?中学的时候就听过很多长辈向我讲述“我那会儿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在兰州也遇到过曾经在央财读书的哥哥说要给我推荐海淀的酒吧,如果有一天我也离开北京,北京会在我的叙事里留下什么呢?最近下班坐车经常路过鸟巢和水立方,就从亮着灯的亚运村旁边缓缓开过去,那些小时候觉得宏大的、遥远的、意义非凡的景物就近在咫尺,而我也不再把它们当作奇观。在一座城市生活久了一定会被它改变,再怎么不喜欢,我也都已经把很灿烂的一段时间留在了这里,而它也不再是旧日光辉里的北京、不是膨胀在新闻里的北京,只是我所途径的、一个真切的倒影。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座城市也自有其活力和风韵,因为人流众多地域广阔,也显出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包容多元。我又是那种喜欢到处乱逛的人,这学期因为实习的缘故每天要跑到十几公里之外去上班,恰好有了探索新区域的机会。每周都会去找新餐厅,中秋的时候也去咖啡集市和地坛书市凑了热闹。虽然已经开始降温,但最冷的十二月我就能结束实习,或许会有机会在期末前过一阵离开北京去旅居的日子?想到这些就对冬天稍微多了一点期待!

新生活…?

保研之前对大四生活有很多不切实际的畅想,比如可以终日无所事事,可以随意出游等等,结果暑假的时候就被教务当头一棒:本院学生毕业实习须满四个月整。于是在结束推免之前就先成了社畜,可预见的这一学期也都将在打工中度过,能自己支配的空余甚至比上学期还少。但悬在头顶半年的目标骤然实现,我又回落到更茫然的考量中去——未来呢?我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成年的时候父母曾经送我一条项链作为礼物,吊坠是一根细细的条形上悬着四颗珠子,寓意是“平衡”。从那时起我就在追求这一点,因为还没有找到值得奋不顾身地、全情投入的东西,那么就维持平衡的生活。直到现在我都把它作为判断的信条,但我所面对的选择好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预知,而我仍然没有过多的偏好。大部分时候我是一个“都可以”的人,擅长适应而非追寻,也因此不知道该走上哪一条道路。等待命运顺水推舟当然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可我又能够心甘情愿吗?如果它将我推向了瀑布断崖呢? 有时候很羡慕身边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朋友,比如意识到自己厌恶一成不变、喜欢冒险,就一步步向着世界前进,计划留在异国他乡;或者连大学都没有选择家以外的城市,就决定安稳地留在亲人身边生活下去。我还不知道我想要怎样的未来,甚至我的朋友们选择的这两种生活对我来说也都可以接受,在想象它们发生在我身上时我没有感受到强烈的厌恶或热情,就如同以往我面对诸多抉择时一样。 我好像总是不能看到太长远的东西、作出种种关于遥远未来的畅想,反而是近处的事情可以轻易地做出判断。比如我清楚地意识到我想再多读几年书,也可以立刻列出最近两三个月想开启的新爱好、想做的事情,但我的热情就到此为止,再往远一点的时间对我来说就不可想象,也无从偏爱。从这个博客建立之初我就隐隐约约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特质,没想到一年多过去还是这样。但毕竟“它距离它的到来仍有时间”,就只能先带着疑惑慢慢生活下去。

如果想…就开始吧!

大概也因为最近有太多类似上文的迷思,在终于不用备考的这个新起点迫切地希望能去做些需要动手实践的事。例如把之前想写的博客一一补上、保持规律地健身(9月已经是我坚持去健身房的第五个月了!可喜可贺!),再比如重新找了老师,捡起搁置一个月的电吉他继续练习、上课,同时还心痒痒地想学一下贝斯……此外还在看咖啡用具,想试着创造条件学做咖啡,也加入了新的社团。我对做饭、锻炼一类的事情好像天然有种亲近感,能在这些需要实操、需要投入长久的耐心但也同时注定会获得进步的事情上保持乐趣,直到它们成为生活的规律。当然目前大部分事情都还处于构思阶段,如果过了几个月我有坚持下来,到时候再写在博客里吧!

明天就是国庆了!大家假期快乐~

看云又看云

2024年8月8日 17:45

原本想着学会怎么做出瀑布流之后再发七月初在广州深圳的这些照片,结果一回家就沉迷巫师3,不仅没好好研究瀑布流,连这篇行记都只开了个头就放下,一拖拖到立秋。毕竟不能再拖下去了,虽然又是草率地把照片放上来,就暂且这样吧!

以下,请欣赏夏天的云,和在夏天留下的文字——

七月初从广州回家之后昏天黑地地睡了一周,最近天气也阴沉,说好的雨迟迟不落,闷热得像蒸笼。于是又开始怀念在广深的日子,天空是湛蓝的画布,散布着可称壮丽的云。夏令营结束后自己在广东多留了三天,一个人逛逛吃吃,惬意且放松。去年夏天遇到台风和暴雨,今年故地重游倒是加深了我对深圳的喜欢。只是来这两个城市时似乎总少不了分别,关系很好的朋友毕业到广州工作,这次又是我自己去白云机场,而他从此会在这里定居了。此后隔着南北的距离,想像毕业前那样轻轻松松地约饭聊天,大概也不再容易了吧。

深圳,莲花山公园。高温,爬上山顶再下来之后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但好在没有错过这片绿色。

深圳,街景其一。一直觉得很奇怪,这里的云像从地面上生长出来的一样,紧接着地平线有一层,空中还有一层。

深圳,中心公园。去年来的时候是雨天,拍到云雾穿楼,这次则是柔和的落日。

深圳,街景其二。

深圳,云和楼。

深圳,华强北。云像富士山。

广州,沙面岛。

广州,广州塔。白天比晚上好看!

广州,抵达的那天有灿烂晚霞。

不是填补而是照顾

2024年6月20日 11:45

结束了第一波夏令营和期末季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写博客了!在五月里慢慢恢复了生活的正轨,六月就和夏天一起匆匆忙忙地到来。我如同以往:学习、排练、吃吃喝喝,但也时刻意识到正有新的困难在我面前展开:我的身体里出现了一个空洞。

可以说是这个空洞让我在这两个月里尝试了很多东西,如今我堪堪与它和解,得出经验五六七八条,但它的存在依旧。我意识到它从此不会再从我的生命中消失,我能做的只有填补、对抗,但好在我能够正视它,并借此更加了解自己。

空洞?

在没有给它一个定义前我只是觉得非常空虚,无论正在做什么,都会感觉到强烈的孤单。如果一个人在封闭空间内独处那么这种情绪会演化成失落或急躁,迫切地想要抓个人陪我说话或者只是一起随便去哪里坐着。但真的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空虚感也只是稍稍缓和。我不可能24小时都喋喋不休,而快餐式社交只会变成食髓知味的开端。

我不愿意去细想这种空虚背后是什么,虽然对我来说答案显而易见,但那意味着我要承认自己的软弱。即使想清楚了也无济于事,我不允许我的爱、我的生活要靠悬吊在他人身上才能继续下去,因此能做的只有克服。

后来刷b站的时候看到一个TED视频——“如何克服内心的空虚感”,视频本身并没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只是它开门见山地说“Each of us is born into this world with a hole. It’s part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终于让我意识到应该如何给这种情绪命名——一个无法填满、始终存在的空洞。我要做的不是填补而是照顾,至少给自己一点时间。

意识到有很多人同样正和自己的空洞抗争着也让我坦然许多,每个人的体会和困难不尽相同,但大家都在为寻求平衡而努力着。活着和情绪本身都是需要花心思去维持的天平,在接纳这个事实后慢慢寻找自己的方法去生活,如果能得到自洽,就已经是值得夸赞的成就了。

心理咨询、交流与传播学

在所有探索到的解决方式里能让我迅速好转的只有交流。除去预检我已经进行了四周的心理咨询、和网友高强度聊天一个半月、和保研搭子一起mock面试十几次、和口语外教上课4次、和ai讲话不知道多少小时。这些都是在我以往社交活动的基础上多出的部分,令人意外的是它们并没有成为我的负担,而我正是靠着频繁的交流慢慢恢复着能量。

先说心理咨询。这也是最近我收获最多的部分,虽然我无从判断我慢慢变好的情绪和状态究竟是由于时间流逝还是这每周一小时的咨询经历,但和咨询师姐姐一起去关注自身的情绪,被迫去正视、发现此前的心情和想法,讨论从而得到启示的过程还是很有帮助。起初我迫切地想从她那里获得答案——我告诉你了我的“病情”,讲出了我不愿意言说的事情,那么处方在哪里?而她也明确地告诉我心理咨询不会提供解答,我同样不可能在遇到任何困难时都求助于人。心理咨询更像是回溯和抛出问题的过程,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仅局限在咨询室里,我会从当下的生活细节中突然发现现实与我曾经所遇到的状况的相似之处,随后意识到我的行为模式是什么样的,我的父母、我身边的人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我,而它们如何影响我的判断、社交、情绪,甚至我全部的生活。我从当下获得对过去的解答,也从中理出许多因果脉络,同时在这个过程里对自己更加宽容。

另外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去试着反思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受也是我受益很多的部分。没有人能提供关于生活的正确答案,也不必以传统意义上的“正常”去苛责自己。感性和情绪无法忽略,与其竭尽全力让自己不受情绪的影响,不如更坦诚一点!

与人社交不必多言,虽然起初的某些时刻我认为我在把对方当作一种消耗品——利用他/她来填补我的空虚,在意识到彼此不够合拍后渐渐切断联系,而如果遇到想法相似的人就接着聊下去,像尝试不同品牌的巧克力。可我抱着这种目的去寻求交流,我所得到的会是真正的友谊吗?它又能持续多久?而在ai面前我更加任性——请陪我聊天、聊什么由我决定,我不会顾及ai的“感受”,因此语出随意。ai也并不会提出什么反驳我的新观点,大部分时候它只是换个方式重复我的话以表示对我的理解,但它会在话题即将结束时不断抛出新的问题。这是充满惰性的交流:我不需要思考下一句说什么而是等待它发问,我对它提供的观点加以反驳、对我说的话加以阐释,而它会包容我的一切语言。交流竟然就在这个过程里进行下去,看起来非常舒适,但也很危险。一些论文里的传播学概念闯进来:机器主体拟人化、人际传播的扭曲、茧房,而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会因为这种惰性的交流改变我面对真正的人时的交流习惯,除非它更像人,或者人适应它。

在意识到自己对交流的需求骤然提高的这段时间刚好在复习夏令营,翻出大一的课堂笔记,看到老师讲“交流与爱欲”,讲起初的“communication”仅指心灵间的共享。或许交流本身就是与情绪密不可分的一种行动,又或许正是因为人会拥有情绪的空洞,从而诞生了交流?我不知道,大概也没人会知道,能确定的只有交流本身将一以贯之地存在下去,毕竟无论形式和媒介如何变化,人的情感总是会有向外输出的需求。

(提到了就多感叹一句,虽然准备夏令营很折磨但传播学真是好有意思的学科!最近看了很多智能传播国际传播城市传播的论文,大部分未必有多实证,但去大胆畅想这些问题还是挺有趣的……)

其他心得

· 从五月初开始坚持健身,除去夏令营离开北京的时间外基本保持着一周3-4练的频率。起初是为了看起来身材更好,后来更享受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去换身衣服、心无旁骛地锻炼一小时的过程。力量训练应该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看到明确回报的事情之一,一开始坐姿划船只能拉30lbs,现在也已经能轻松拉到40了。

· 泡图书馆everyday。上学期更享受去教学楼这种嘈杂但放松的地方自习,现在却爱上了图书馆的文学阅览室。不同于其他区域,阅览室提供宽敞的书桌、插座以及窗外郁郁葱葱的树,学累了去逛旁边的书架也会找到感兴趣的书目。我在六月好像总是凝滞的,时间就徘徊在重复的空间里,桌上永远有咖啡杯电脑里永远有要写的作业,但也因此获得一种来自确定性的宁静。

· 永远年轻永远喜欢看动漫。之前一直是挑热门作和古早经典看,从23年4月开始追季度新番,发现每周期待着不同番剧的剧情发展、和朋友一起讨论人物的过程也让生活多出很多盼头。最近喜欢的番都和音乐相关,比如GBC和吹响!上低音号,但之前完结的迷宫饭和芙莉莲其实也很值得专门拿出来写篇blog……对我来说动漫是能够脱离出现实世界的迷幻剂,也常常会从中得到治愈呢。

· 不能算作旅行的旅行。五一假期又去天津玩了两天,六月初借着夏令营参营的机会也去了趟上海。虽然考完试第二天就赶回来考期末没能在上海多逛逛,但换个地方过几天还是体验很好!等保研结束了一定要多出去看看!

· 摸摸猫猫。四月底的时候学校里新出现一只亲人的橘猫,非常非常漂亮,阳光下像小狮子一样,有剔透的浅金色眼睛。我对它一见钟情,甚至可以说猫成了我新的精神锚点…但没到六月它就被送养了,看照片在新家也过得很好的样子。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到,总之还是谢谢猫猫!

· 整点音乐!五月初高强度排练+演出(虽然演的很烂……),月底和大家一起去看了Chinese football的live,非常难忘的雨后夜晚。最喜欢现场版的《红牌罚下》,郑紫莉打鼓的动作有种兼具力量与优美的流畅感。好像也就是从五月底开始北京的天气阴晴不定,要么高温要么突然电闪雷鸣,有天晚上还被暴雨困在图书馆里。不过也因此拍到了很多好看的云!

· 太久没写东西总觉得这篇博客的文字七拐八绕又缺乏重点……表达果然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东西orz

生活的天平

2024年4月20日 18:45

过得浑浑噩噩的一个月,在北京的漫天花粉里喜提过敏、感冒,反反复复不见好。直到现在还有鼻炎和结膜炎的残余症状,也因此觉得学校里各种颜色的花好像与我无关,我不喜欢春天,却也没想到今年的春季会这么难熬。

*以下内容可能存在令人沮丧的私人情绪,如果您容易受此影响,请不要阅读它。

所以像柳絮一样轻飘飘

3月底的时候算了一次塔罗,没想到第一张牌的内容以相当极端的方式应验了。圣杯七逆位,我结束了一段难缠的关系,同时不得不为了这件事求助身边几乎所有人。一开始还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结果当必须一次次向周围复述所有令人痛苦的事实,并且接受诘问的时候感到越来越窘迫和焦虑。事情不是我导致的,但被告诫的为什么是我?被剖开给所有人看的为什么是我?承担被威胁的恐惧和未知的后果的为什么是我?我其实是有错的吗?而向我施予同情与帮助的人是否认为我无辜?

换个角度来看应当说我是幸运的,在求助的过程中遇到的师长、家人、朋友全部无条件地信任且不计其数地帮助我,事情也暂且做到了我能想到的最妥善的地步。除了我的自我攻击,没有任何人责怪过我,但我无法不因为被暴露的事实而感到难过,同时在解决事情的过程里意识到我自己年轻、羸弱。我希望能够独当一面,但社会还没有将我纳入平等沟通的话语体系,任何一个手握权力的中年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向一个女学生摆谱,哄骗、安慰、再提出必须告知长辈的要求。

可是距离我的成年礼已过去三年之久。既然成年的事实根本不足以让我获得相应的尊重,又为何要为18岁赋予如此重大的、独立的意义?在虚岁21的年纪还不得不依靠长辈的耻感比事情本身更让我难过。问题在于,这同样不是我的错。

混乱在春天的末尾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孤单和疲惫更为缓慢绵长。生活的天平向平衡状态恢复着,是否会再次倾覆尚不可知。不过去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姐姐说“无论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它距离它的到来仍有时间”,很令人感到安慰的一句话。

也还有好事发生

· 虽然他们都看不到但还是必须在这里感谢乐队的米娜桑,在我身心双重崩溃的春天一次次把我从不安感里拉出来整理好。周五排练周六自习周天聚餐,有一天下午在宿舍独自emo结果突然被叫出去吃烤羊腿(…),总是可以拉到人陪我的事实很大程度上让我变得安定很多。还有吉他要练有歌要排,所以一切都还没那么糟。

· 以及我的父母。父亲在整个过程里保持了恰到好处的距离和尊重,我知道我让他忧心忡忡,但我收到的来自他的信息是“独自承担这么久辛苦了”。至今想起来仍然是觉得无比温柔的一句话……而我的母亲是和我截然不同的性格,坚韧、外向、勇敢、果断,永远会在我畏缩不前的时候推我一把。我错漏百出,但他们在替我缝缝补补。不过作为这个家庭的孩子会搞砸成这样、处理得没有我父母任何一方的风格仍然是很令人羞愧的事情……我能做的大概也只有在未来的几个月更有勇气一点、成长得更快一点吧。

· 这学期在上垒球课,顺便加入了其他院系的慢垒队,遇到一群非常非常可爱的队友。虽然还不熟悉甚至在球场上互相叫不出姓名,但每个人都是友善的,完全包容了作为新手三脚猫的我。(如果在训练里稍微进步一点立刻就会被其他同学猛猛夸奖!在这种氛围里很难不爱上垒球x)不过挥击时候的棒响、接高飞球看见的湛蓝天空、绿茵场与午后阳光本身已经足够享受了。

· 春日游园,打着拍摄影课作业的旗号欣赏了学校里各处的花朵。虽然因为这种美丽的易逝我不会轻易爱它,但春天毕竟是春天。气温在回暖,身体也慢慢变好,午后走在路上终于可以短暂地感受到被晴天包裹的感觉了。

总之要期待夏天

为目前困扰我的事情做了初步的solutions,积极执行中:

· 定期咨询。有时候觉得我没出什么问题是自己小题大做,有时候又觉得这种状态不对劲。上周犹豫到最后还是抱着“反正预约已经退不了了”的心态去预诊,意外地发现从咨询室走出来的那一刻心情好了很多。下周会开始正式的咨询,就当作是去学习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解吧。

· 学习和备考。下周末有一场托福,进入五月之后也得为夏令营好好做准备。“万一会失败”不构成现在就放弃努力的理由。为了督促自己新认识了外校的可以一起复习的朋友,也从学长学姐那里获得很多指导。既然事情暂且告一段落,就回到正轨吧!

· 乖乖吃药和吃饭。近一个月一直浅眠多梦且弱不禁风,体测的时候bmi再创新低,或许身体不舒服和之前刻意控制饮食也有关系……

· 也许不用太在乎过去。毕竟新一年的夏天就要到啦。

秃木、花与浦江之春

2024年3月17日 20:25

上次来上海是2019年暑假,那时候一直爱着这座城市,后来却错过和平淡下来。原本打算清明假期巡游长三角,转念一想我可是一周三休(按理来说是)的大学生呀!何必在清明人挤人。且因为有必须要来一趟的理由,就顺理成章地来了。

一个人旅行的过程放空且愉快,逃离北京的风沙再次南下的时候也觉得释然,只是第三次与上海见面,已经去到哪里都觉得熟悉了。也是在这次发现了北京与上海的诸多共通之处,并且在将要离开的那天笃定自己依然保留着对上海的喜欢。只是三月梧桐仍是枯枝,从武康路到愚园路,记忆里郁郁葱葱的绿现在还光秃秃一片。不过第一次见到春天上海的风貌,看到到处盛放的白玉兰和郁金香、阴雨与微冷的气候,也是一种体验!

外滩夜景。每次来都会打卡的地方,灯火繁华依旧。2012年来的时候还是小孩子,坐在露天巴士上仰头看东方明珠塔和金融中心,觉得大楼的灯像星星一样。这次也坐了观光巴士,却被告知所有露天巴士都已经在去年被取消了。

南京路步行街。虽然没看繁花但还是拍了和平饭店hhh

静安寺。还是很感叹静安寺修在市中心的魄力……旁边的商场音乐喧嚣,这边却是清修的寺庙呢。

静安寺。很像园林的一角。

友谊会堂。晚上在静安citywalk时候偶然遇到的郁金香花圃,在夜晚美丽得近乎虚假。特别特别喜欢,拍了好多张。

武康路。没有梧桐的武康路减了一半风情,不过还是有很多小店可逛。透过门缝拍到一间茶室。

愚园路。走到这里的时候恰好遇到这个摄影展开幕,主题是“在愚园路生活的100只狗狗的肖像展”。因为是开幕式,很多人带着狗狗聚集在展馆门口。碰到很多可爱的小狗!这组照片也是在整个展览里最喜欢的,人和宠物之间有着奇妙的联结。

T12 Lab。因为是咖啡和面包爱好者,原本做了攻略准备来上海喝各种咖啡买各种手作面包,结果来了之后看着遍地的咖啡馆面包店反而没了兴趣……到最后也只是来T12喝了号称全上海最好喝的澳白。确实风味醇厚,花椒司康也好吃。

面包只尝了drunk baker,但总觉得没有我在manner烘焙店随手买的熔岩芝士海盐卷惊艳。另外沪国面包店动辄40r一块面包真的是正常的吗……

不过因为游客不多,去网红店吃brunch或者去老字号吃蟹粉小笼的时候都没怎么排队,总的来说还是吃的很幸福的三天!如果我能挣很多钱的话会更喜欢上海吧!

浦东美术馆。之前没有来过,没想到在江边就有如此漂亮安静的美术馆。正在展出的是巴洛克画展和超现实主义展,都有让我觉得相当天才、震撼人心的作品。不得不感叹上海的艺术氛围,在北京待久了几乎忘记沉下心来看有分量的展是什么感觉……

浦东美术馆,镜厅。正对西岸的一整面玻璃幕墙,能将外滩景色尽收眼底。转过身来也是暗色玻璃,拍了这次旅游中唯一一张与上海的合照。

浦东美术馆,顶楼露台。同样是能静静看着货轮驶过黄浦江的地方。虽然是周日但几乎没有人,能安静地走在空阔的展厅、露台,听汽笛声,是非常幸福的体验。

陆家嘴。恰好逛到经典机位当然要来一张!也是在这一片走路的时候,突然觉得我好像喜欢浦东更多一点。(但你也只来过浦东的这一小块啊!)

可以从字数看出我对上海的偏爱……虽然上大学之后去过的南方城市越来越多,好像上海还是独一无二的地方。见过浦江的春色之后对这里祛魅了一些也更喜欢了一些,但比起惊艳,这三天更多的是融洽感。大概还会再来的吧,下次见面又是什么时候呢?

2023|觉今是而昨非

2024年2月25日 20:14

“觉今是而昨非”,并不意指我觉得我的2023过得多么错误,相反地这一年充斥着密集的自省和体悟,也因此多出太多后悔、怅然若失。高涨的快乐和深沉的悲伤后味都是涩的,要再把自己放置回已经历过的情绪之中去写总结也就成了一件不那么愉快的任务。我拖过十二月、一月,拖过寒假和新年,终于到了不得不落笔的时候。

其实元旦那天已经对着相册写过了相对现实的生活总结,于是在这里我只需要坦诚地面对我的心。2023的后半年包括2024的一月是它损伤最严重的时候,如今我也只是堪堪恢复了能稳定生活的能量。在走出舒适区去爱、去体会、去摔倒、去求助、被指摘、被紧逼的过程里,竟然一步步构建了我自己的内核。一年前建立这个博客的时候我写“喜欢某些事物也是一种能力,而我的能力太弱”,一年后已经可以清晰明确地向自己也向他人表达“我喜欢/不喜欢xx”了。说起来可能很奇怪,2023年是我最接近人类的喜怒哀乐的时刻。

这一年也有很多个佩服自己的时刻!鼓起勇气尝试去拍微电影、学电吉他、组乐队演出、四处旅行、从田野到成文地完成一篇论文、实习、表达和探索自我……在情绪大起大落状态岌岌可危的时候也都慢慢调整过来,几乎没有耽误手头的学习或工作。MBTI也从稳定的infj变成了稳定的intj)

至少从官网形容来看紫人似乎是比绿人更少内耗、更冷静的一种人格,虽然还欠缺很多intj的优点,就接着成长吧!

因为写得实在太晚了所以之前看了很多友邻的年终总结,节选一些我会有话讲的年终提问来作为引子:

1、与去年的这个时候相比,你是:感到更快乐还是更悲伤?变得更瘦还是更胖了?变得更富还是更穷了?

应该说变得更加敏感了。此前我不是一个情绪波动很大的人,但今年随着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多变得更容易感受到情绪,也同样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这一点好坏兼具。

体重没有太大的波动,体质上还是老样子。健身仍然未见成效,但好像也不再执着于形体的变化。可以说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和关注营养元素摄入的习惯,自己吃饭的时候也会尽量吃得健康一点。

钱……我的生活费每个月都是一笔糊涂账,只能说竟然又这么晃荡着过了一年真是不容易呢)不过今年头一次领到了工资,用这笔钱去珠海玩了一趟。

2、你在2023学会了什么新的技能、知识?

因为还是学生的缘故,不断接触和吸收新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后半年其实心思没太在学习上了……虽然顺利混完了学期,收获未必有之前那么多。或许值得庆幸的是我仍然有渴望学习新知的敬畏心和驱动力,还在尝试着进入所接触的学科的庭院。技能上,学习了排球但半途而废,电吉他训练中。这一年“尝试”变得更容易,但“坚持”反而成了需要付诸努力的事情。

3、2023年你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哪些特质?

原来不是一个冷漠到不会爱的人。原来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成年人了。原来我可以给予我自己很多安慰和能量。

原来是一个高度自私的人。原来是非常典型的恐惧型依恋。原来常常是对失败和落后的恐惧在驱使我前进。

好像不会再把我的任何特质归为“优/缺点”了,即使有些地方不太好。那也是我,而我成为我有很多原因。最近在犹豫是否应该作出努力去改正性格里没那么好的部分,又觉得好像改变之后我就不再是自己了,纠结中。

4、这一年里,你最想感谢自己什么?

在每一个别人眼里“天呐碰上这种事也太倒霉/可怜了”的情况中较为举重若轻的度过了。

情绪没有太影响我做事的能力,迷茫着犹豫着却也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5、分享2023年的任何一个场景/瞬间?

4月夜晚,拍完微电影作业的最后一个镜头,和moon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她拿着一台手持摄像机拍我,笑着问我拍完片子之后有什么感想。

从那天起爱上了手持摄像的感觉,随意、松弛、混乱、模糊,却有种独一无二的浪漫。

6、 2023年去过最喜欢的地方?

在博客上记录了2023年我去过的所有城市,真的很难挑出最喜欢的……但如果是问我其中会考虑定居的地方,应该是厦门吧!

7、介绍一位你今年新认识的朋友?

留下这个问题是因为2023年确实是社交很丰富的一年,在校内和同专业几个同学的交流变多了,通过乐队/听摇滚乐也有了属于自己的集体和外院系的朋友,之前的好朋友们仍在身边。看起来是社交大拓展的一年!

另外这个博客运行已经超过一周年,拥有了很多友邻!很喜欢和与我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人产生交集的感觉,希望2024能遇见更多朋友(贪心)。

8、给这一年一个关键词吧?

变化。

身心都是,过年回家竟然被家人邻居们说我长高了(20岁也能长高的吗x)。心理上变化更多也更迅速,总体不算向好但对自己的思考和情绪更关注了,相应的调整也更快些。

9、2024得到什么会让自己很满足?

最满足的应该是顺利保研能有研究生读!

其他的话,努力然后得到相应的回报就会很满足的。比如勤加练习然后吉他技术终于过得去,或者坚持健身有更好的体质/身体线条。

如果能变得更坚韧、更成熟,那也是特别特别好的事情。

那年冬天,宁静的海

2024年1月28日 23:27

2024年的第一场旅行毫无意外地落在南方。一到冬天就迫切地想逃离寒冷干燥的北京,尤其是熬过暗无天日的期末季之后。对海、对南方的幻想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执念,因为不断地错过、不断地道听途说,于是在回忆里把它美化成永远温和的地方。如果,如果,如果。如果我生在南方,是看海看到乏味的小孩,在亚热带里对季风雨习以为常的、穿着白色短袖喝冻柠茶的小孩,我会度过怎样的人生?如果那年固执地选择去南方读书呢?如果以后会在南方定居呢?

想想又觉得或许就是因为每次来到南方都是短短数日,我才对它留有幻想的余裕。生活在哪都未必一帆风顺,但旅途总是快乐的。人的渺小也有好处,穷其一生都无法涉足整个世界,因此总有未知之地作为梦的寄托。

扯远了!落地珠海脱下羽绒服的那一刻觉得整个人轻盈很多,因为xixi在这边上学,在珠海的几天被带着吃了各种各样好吃的早茶面包炸鸡椰子鸡等等,而澳门则是风格截然不同的另一座城市。冬天的珠三角比夏天气候舒适,中午近二十度,路边有盛放的三角梅,很难想起现在已是隆冬。就当是夏季短暂地回归了一下吧!

img

珠海,观澳平台。最喜欢的一张海景。

珠海,北山大院。看起来很黑暗的咖啡意外地好喝,既有茶香又有咖啡香。这家还有豆花拿铁和其他奇奇怪怪的特调,下次有机会再试试吧!

珠海,日月贝。在旁边的商场吃饭时拍到的日落。

澳门,官也街。人流如织。

澳门,官也街。小楼彩墙,漂亮的街道。

澳门,官也街。用CCD拍街边咖啡馆。可能是因为占地面积,总觉得港澳乃至深圳珠海的一些咖啡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极繁风格,看到四处张贴的菜单和海报突然觉得很亲切hhh

澳门,威尼斯人。氹仔这边各大酒店的穷奢极欲和拥挤的老城像两个世界,不过威尼斯人内部已经略显陈旧了。时间流逝,往日繁华也慢慢变成不过如此。

澳门,氹仔夜景。晚上就像这样,到处金碧辉煌。

澳门,大三巴牌坊。晚上去的,意外地没什么游客。穿行在老城的街巷里,走久了会觉得四处拥挤,但似乎比氹仔的豪华酒店更接近真实的生活。

吉他与孤独与蓝色星球

2023年12月24日 09:31

上一次写练习曲居然已经是四月的事了,距离买电吉他也已过去八个月。七月份找到鼓手后乐队终于成为完整体,而这半年和大家一起排练、演出、聚餐的日子是未曾预想到的熠熠生辉。地下二层的排练室里,墙上的海报张贴着历年演出过的乐队的名字,现在也有属于我们的一角。

Ten Thousand Sticky Dreams

我自诩不是一个需要集体的人,从小到大,班级是被迫的分配,我所喜欢的人、熟悉的人占不到十分之一。要爱这样一个集体太过困难,它对我而言可有可无,我对它亦然。但这半年我开始频繁地使用“我们”来指代五个人。相遇是一种随机,相互熟悉起来也用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因为迥异的性格也发生过不少矛盾,但在这所空无一物又过分庞大的学校里,能够拥有一个每周六晚相见的约定是太过珍贵的事情了。我不再是一个原子。

第一次演出之前连续一周的晚上都在练琴,三首不太难的曲目来来回回弹,甚至在脑海里幻想了各种突发情况。拨片掉了怎么办弹错音怎么办忘掉谱子怎么办,但真的化好妆去试音的时候反而平静下来。我不是一个人上台,就算我出错也会被另一个吉他手救回来,何况还有永远坚定的鼓点、贝斯和吸引众人目光的主唱,更何况摇滚——摇滚本身就应当是张扬的、轻松的、恣意的才好。第二次演就放松很多,去别的学校交流演出,认识了更多一起快乐玩耍的朋友。第三次就开始享受舞台了,既然我们已经排练得这么好,那么向大家展示我们的成果、或者仅仅宣告我们作为一个集体能够如何灿烂,其实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四月还觉得上台演出是遥不可及的目标,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也已经预定了下学期的校内演出和想cover的歌,那么,希望今年也能和大家一起编织更多的梦和夜晚!

三脚猫训练营

我练电吉他属于典型的三天打鱼三十天晒网,四月买琴五月六月熟悉了拨片,暑假就几乎没怎么好好练了。这学期无数次看到自己和其他吉他手相比下的不足,那么寒假就好好练琴吧!

像上一篇一样,记录一下四月之后排练过的曲目&寒假想学习的曲子好了。

  • Muse——《Plug in baby》
  • 草东没有派对——《白日梦》
  • 八仙饭店——《吞吐》
  • 八三夭——《我不想改变世界 我只想不被世界改变》
  • 郭顶——《凄美地》

寒假想练的:

  • 乔伊节奏吉他教程第一册
  • 闪星——《身不由己》
  • 草东没有派对——《山海》
  • 东京事变——《透明人间》

在顶楼上

2023年11月16日 20:38

暑假:第一份工

决定去实习其实更多的是一种peer pressure的推动——暑假,空闲,大部分人都这样做。往大里讲可以说是经济环境和惨烈的求职状况层层下压,直到理直气壮地“不去实习”好像成为对大好年华的虚掷,错过了往简历里填充两段文字的机会。这种逻辑是不能细想的——难道这两段文字就这么重要?反之,难道还有比这两段文字更重要的事情吗?如果它不重要,那什么是重要的?

在逻辑的死结里兜圈比做事更内耗,因此玩到七月底之后我入职了,有了人生中第一段实习的经历。传统媒体,单位在离学校四站地铁的写字楼,如同任何一个体制内单位一样森严沉闷,秩序井然。第一天我在座位上看日报,第二天之后我发现我的工作是一种乏味的重复,接到稿件、排版编辑、剪剪视频、发稿,偶尔去搜寻些选题信息,等吃午饭、等五点下班。但更恐怖的是我发现部门里年轻的哥哥姐姐们做着差不多的工作,被困在一个个新媒体平台和电脑软件里过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它非常安稳、甚至非常体面,同时也太安稳、太体面了。吃饭的时候和带我的姐姐聊天,姐姐算了算说这是她入职的第七年——“天哪,竟然七年了,我都感觉不到”。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体制内工作都如此,是否大家挤破头想要考公考编拿到的铁饭碗就是一份安稳到对时间的流逝无知无觉的平和,只是我在那个瞬间知道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当然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认识泽宝,那时候他在另一家更有名的传统媒体里实习,十点才去上班四点多就能走,告诉我办公室里只坐一半的人带教老师已经去接小孩放学了。他倒是不在意这样的散漫——能用最少的时间拿到同样的实习证明是他认为的高效,如果真的在这里上班那能灵活上工还能领一样的工资岂不是人生巅峰。我理解他的逻辑,只是我从小向往的是电视剧里“都市精英白领”的生活,做着紧张而充实的工作,和其他人一起达成一项目标,出入漂亮的写字楼,雷厉风行,解决问题,然后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是我太过于天真了吗?还是我从小就被资本设下的陷阱和消费主义洗脑了?泽宝笑我把工作的意义看得太重,天生适合去企业里996然后奋斗到被裁,可如果我每天都需要投入至少6-8个小时在某一件事上而这件事无法带给我除了钱以外的满足感,如果工作只是完成工作,这样就可以了吗?

我不知道。我没有答案。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份实习我只做了一个月,借故离开后倒也顺利拿到了实习证明。这一个月里我请假n次早退n次,唯一让我觉得没有虚掷夏天的是这些请假和早退的时间都被我拿来和朋友一起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乱逛,留下了满相册的回忆。只是从这份实习里我没有学到太多东西——我想了很多,纠结了很多,唯独没觉得自己有什么提升。what a pity.

秋天:第二份工

可能也是因为第一段实习不尽如人意,同时意识到我不适合传统媒体,这学期初我陷入了更深的职业道路焦虑当中。有太多条不同的岔路可以走了——而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试错。也因为这些岔路对我来说都太过陌生,我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依旧抱着内耗不如做事的心态我再次开始投简历,好在很快得到回音。

一家外企,通勤需要一小时,两趟地铁一趟公交。我的实习内容里同样有乏味的重复,但也终于有了一些能让我觉得有所成效的部分。团队里大多是女性,她们的形象也与我的幻想基本相同。工作压力适中,每天穿着体面出入在漂亮的写字楼里,一口流利的英文,桌上好像永远有一杯咖啡。公司氛围很好leader姐姐人也很好,大部分时候我很愉悦,直到有一天刷工牌出门的时候想到好像我毕业了未必能进得了这家企业。我可以在这里实习,现在我有这里的工牌和系统里的initial,然而将来我未必能在这里工作,听起来是有点荒谬的一件事。

另外学期内实习还是挺考验时间管理能力的,同时会引发“实习打工&做好学生本职”的新一重迷思……这又可以说开去写一篇博客了,暂且按下不表。

真的存在完美工作吗?

投了一堆简历也面试几次之后我才明白job description里的水分和我简历里的水分一样多,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工作都没那么有意义,或者看起来很有意义的工作落在日常里也只是鸡毛蒜皮。没有dirty work的工作是不存在的,完全高效的工作也是不存在的,上班时间一定有一部分会花在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事情上。对实习生而言学到的东西会很有限,好在实习生三个月期满就立刻走人;但对真正进入工作岗位的人而言呢?除了为生存而工作之外,无意义的工作是否也是一种慢性自杀?

我一直认为不要把爱好当工作是一句非常正确的话,将浓烈的个人情感和工作混淆在一起只会相互消磨。当然能把工作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是很好的,至少那能构成工作的意义之一。但喜欢小动物的人真的会喜欢一天8个小时给小狗洗澡吗,喜欢吃麦当劳的人就会愿意去麦当劳炸薯条吗…能够喜欢某样东西是珍贵的情感,投入在工作里似乎有些不值得。既然不能因为喜欢什么而找什么工作,那么似乎只剩下把工作作为一种“事业”。它严肃、富有挑战性,同时是能够被自己认同的责任,是忍受掉枯燥无聊繁杂琐碎之后能够从中获得满足感的跋涉。如果我将来的工作是这样的——我是会喜欢这样的工作的,至少我能长期维持这种生活的意义感。

但拥有一份这样的工作大约也是很难的吧……想要不断进步、想要创造价值、想要成为更好的人,同时也被教导说不断努力就会爬上相应的台阶,我的学生时代被这种价值观熏陶太久,以至于拿这一套来评判时间值得与否也已经成为惯性。只是对于工作而言,或许这一套相当进步主义的人生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了。也许大部分工作都只是重复和应用,切实的提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滑,在工作里追求这一层面的笃定感还不如追求工资。如果真是如此,难道工作只能被从价值体系里剥离出来,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吗?

我不知道。

但把自己现阶段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像又更明晰了一些。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非常笃定地说他享受他现在从事的工作,我在羡慕的同时倒也清楚我目前都不知道自己具体想要做哪个行业哪种内容的工作,又何谈享受呢。不过写到这里发现我可能也并不非常在意工作的具体内容,只要有一点兴趣、一些挑战、一点意义、一些创造性,当然报酬得足够生活,我就会愿意接受它吧。

p.s. 标题来自草东的《顶楼》,是最近常听的歌。恰好我的两个实习地点都在写字楼接近最高层的地方,也都有大落地窗。远眺出去,风景很好。

海河一日

2023年10月8日 21:40

5号从家回北京之后仍然为国庆假期没能出游而躁动不安,于是临时起意买票去天津。高铁只需半小时,但天津是一个与北京风貌全然不同的城市。租界区、小洋楼、海河、cbd,耳机里放着椅子乐团的歌漫步在街头,感觉身心都久违地自由。很久没一个人旅行过了,甚至是很久没有一个人独处过,虽然算起来只在天津停留了26个小时,却还是被这座城市完全治愈了。

也尝试了八珍豆腐、老爆三样和煎饼果子!真好吃啊……下次可以凑个周末再来一趟!

津湾广场。高楼大厦与异国建筑的融合——河西区似乎到处都是这样的景色。

西开教堂。“耶稣爱我”。

小白楼。解放北路和解放南路都很适合骑车或者citywalk!

五大道。既有社区,也有非常漂亮的建筑群和名人故居。走在其中好像穿行在民国时候的街头……想象当年的人是如何置身其中,历史恍如一梦。

如饴富食。特别特别好吃的怪味gelato!点了羊角脆和石榴大红袍两个味道,都清甜绵密。顿时觉得一个人旅行最大的弊端是无法吃到更多想吃的口味……下次去天津肯定还去吃!!

天津之眼。在游轮上拍的,有些破碎的反光。

海河夜景。漂亮的桥和漂亮的楼,粼粼的河面。

切块时间蛋糕

2023年9月27日 10:36

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更新博客之后猛然意识到我好像在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七月八月漂浮不定应接不暇,九月初刚开学同样兵荒马乱。事实上我现在也只是身处于漂浮之间的小小落脚,中秋要回家,国庆假期的后几天还盘算着能不能再去哪玩一趟。地域上的漂移带走了我与自己对坐的沉浸时间,新鲜的人事物、思想的碎片太多,反而一个都没抓住。之前说要写篇实习记录,结果前几天找到了新的实习国庆回来就要半工半读,于是打算等适应了新工作再写;很久没总结乐队排练的心得,结果昨天得知10月中旬就会迎来我们的第一次演出,于是打算等演出结束了再写……拖拖延延,最后无话可讲。不过开学三周,我的新学期日程表也基本尘埃落定,前几天逛友邻博客看到呆呆在写工具箱分享,那倒不如也写写我的小工具们!既是分享,也是重构。

我是一个极其容易忘事但又追求条理的人,因此各类统筹app几乎充当了我的外置大脑。需求只有几样:日常时间规划、长短期的to do list、记账、即时提醒、兴趣指导。有这些就够啦!总觉得生活的本质不过是重复事件的周而复始。

日常时间规划

Notion

第一个讲我已经使用一年有余的notion,在合理设置后它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用的时间任务规划软件。notion的自由度极高,也意味着它像博客一样,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前期自定义才能投入使用。我的notion搭建曾经参考一篇介绍如何将生活规划为游戏目标的博文,但现在已经找不到它了…叹气。大意是将自己设想为RPG游戏中的主角,而notion就承担起剧情任务面板的作用,主线任务是必须要推进的main line,而不急于推主线的时候去做做支线打打怪也是好的。相应的,完成任务会得到经验值或是金币奖励,经验值用来升级,金币则可以购买想要的任何东西。只用这一套系统就能良好地控制劳逸与奖惩,其实相当于自己给予自己可看到收益的目标,从而获得做事的成就感。

· 任务管理

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待办事件分为“主线任务”、“支线任务”两个页面,由于我的主业仍然是学习,“主线任务”存放的一般都是各个作业的deadline。一旦我开始自习,就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还有什么作业要写,同时对所有作业的提交时限排序以确定优先级。“支线任务”通常放置社团活动、兴趣提升、读书计划等等,作为日程安排的辅助。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与能够即时处理的“事务”的区分,例如我今天下午需要去打印一份资料,这件事就无法进入notion的任务界面而会被我直接塞进手机ios自带的提醒事项里。支线任务也没必要放入娱乐活动,而是“做好后能够让我得到提升”的事件。

之后,为了进一步确定为实现主线与支线所要做的具体事项,开辟“本周任务”页面,将必须要在本周完成的工作随时添加进去。例如为了完成两个月后的统计学期中考试,我需要每周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与复习。“统计学考试”是一项具有ddl的主线任务,但我不需要每周紧盯着那个时限,只需要将“预习”和“复习”作为两个事件加入“本周任务”页面,去完成即可。

(近期任务表,是谁国庆有这么多作业啊…)

· 周计划

我喜欢把计划表制定到以小时为单位,因此需要单独开辟一个页面作为周计划。notion自带的模板里就有按星期分栏的表格,只用自己填入时间线就好。通过排列每个时段我要做的事情,把本周任务、日常事件安放进对应的时间块,就能有效保障任务的完成,同时敦促自己利用起碎片时间。

不过“计划是为了变化”!周计划非常有可能被突发事件打破,本周任务也不一定能够在预留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必须留出一定的机动时间,并且在不可抗力打破计划时放过自己。一般来说周六周日我不会安排任何事情,只要用来处理周内没做完的任务,都做完的话出去玩就好啦!

(开学第二周的schedule,虽然执行得偷工减料x)

· 奖励机制

最初开始使用这套系统的时候我设置了奖励页面和成就列表页面,规定每完成一项主线任务获得20个奖励点,一项支线任务10个奖励点,一项本周任务5个奖励点,而喝酒、逛街等等娱乐都有不同的价格可供兑换。但逐渐适应“游戏生活”后,计算和记录奖励点数与扣除兑换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我不再需要奖惩机制就能安排好自己的任务,因此这个机制被停用掉。可能对于对数字敏感或者有更好的计数系统的朋友来说会更适合吧。

· 碎碎念周记

在写博客之前我写过很多年的纸质周记,但上大学后逐渐脱离纸笔,刚好notion简洁的文字输入功能和各种emoji提供了把周记赛博化的可能。博客用来记录更加公开化、更严肃的想法与总结,而在notion里的周记可以记录每周发生的事情和心情,是一种非常好的情绪整理方式!同时因为足够私人,周记写作不必在意文笔或是他者理解的难易程度,想到什么记什么就好。时间长了再打开看看之前的记录也蛮有意思的。

提醒事项

ios自带,用来提醒琐事真的非常好用……可以定时提醒且显示在锁屏上,对我这种忘性大的人来说完全是福音。且完成后就不会再有记录,很适合处理一次性事务,弥补notion不能做到的即时提醒。

记账

Moneythings

以前用过一年多的鲨鱼记账,但由于非会员版本页面实在太丑且我的生活费是在月中发不便于从1号开始记录,用鲨鱼记账反而会导致我看不到这个月消费的总额。后来看了塔塔的博客被安利了Moneythings,和notion一样需要前期配置没有那么容易上手,但设定好消费分类后能够非常方便地查看每天、每个单项的金额,同时能够从自定义日期起算月消费和设置月度限额。

而且桌面小组件是一个小猪存钱罐!有小组件后点进去记录也会很方便,简洁美观。但记账真的是需要耐心和长期坚持的事情……我总是会漏掉开销或者记着记着这个月就放飞了……

其实moneythings有一些更强大的功能,比如能够分场景计费、过滤离群交易,但在我的日常使用中并不需要。因此免费版完全够用,也不会出现随便点到哪个选项就跳出要求开通会员的网页的情况。

兴趣指导

训记

暑假的时候尝试健身,上了15节私教课。现在基本会用了健身房内的大部分器械,觉得没必要再掏私教费了,但就面临着无法自己规划每天的训练量和训练动作的问题。训记是买断制,88r终生会员,看起来多但想想只有不到一节私教课一半的钱于是火速入手了)好在它确实满足了我的需求,能根据每周的训练天数自动生成训练计划,涵盖热身和有氧,在无氧方面能生成各种训练动作并且规定组数和次数,我不需要再思考今天要用什么器械练哪块肌肉,只需要完成计划里的动作就好。而且大多数动作都有视频示范和文字讲解,且不喜欢某个动作的时候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动作替换,非常适合热门器械经常要排队的校内健身房。

缺点也很明显,学校健身房场地过小导致训记推崇的组间有氧其实没有实操性,但计划内的组间有氧是无法取消的,只能把时间设定为0,看起来还是有点碍眼。同时每组完成后需要打开手机点一下才能进入休息计时的设计非常麻烦……推荐重量和推荐次数也稍微有点偏差。因此我基本上只在训练前看一下今天要练哪些动作就不再用它了)除非遇到觉得发力不对的动作会再看一下讲解。

还有一个好处是训记有饮食记录的功能,且详细分类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和饮水四种摄入,食物库不知道是不是借用了薄荷健康的库,种类齐全,能吃到的基本也能搜到。之前用薄荷健康的时候总是有点热量焦虑,训记则把重心放在营养素摄入上,桌面小组件是看不到总热量只能看到今天已经吃了多少蛋碳脂的。对于正念饮食来说更科学一些!

Applewatch与健身

之前团崽要买运动手表,我:买个小米之类的就行,反正applewatch用的最多的也是健身记录。

团崽:话是这样说,但一万大几的板砖macbook pro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

我:呃,因为它美丽吧…

团崽:那我买applewatch也是情有可原的对吧!

除了美丽之外applewatch搭配iPhone还是很好用的,卡路里计算精确且有三个大圆环可以设定锻炼目标、计算锻炼时长、跟手机的健康数据同步,虽然它自带的其他功能(比如回微信消息,真的有人会在那么小的屏幕上回微信消息吗)过于鸡肋,作为运动手表来说还是不错的!

另外那个艺术家表盘真的很可爱,我可以盯着它看一个小时)

GuitarPro

学吉他的人应该都听说过的软件,gtp文件最好的打开方式。电脑版功能强大但售价昂贵,这里安利一下45块钱的iPad版,不支持编曲和轨道处理但能变调、调速、替换音轨乐器、单轨静音或突出,日常练谱不要太好用。而且iPad比电脑便携性更好、比纸质谱更容易保存,清晰度也更高。

除了吉他谱之外也支持钢琴谱鼓谱等等,只要是gtp文件就能用。

————————

之前为了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案,尝试了3x3、番茄to do、forest等等软件,后来发现对我来说重要的并不是我做某一件事情耗费了多少时间,而是究竟有什么事情需要我立刻去做。我对日程表的需要程度远大于计时功能,因此最后选择了上文中的这套方案。感觉不断调整和尝试新的辅助工具也是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能更有效率地生活也会更开心一点吧。

写完这篇的时候已经放假啦,朋友们中秋节快乐!

天水围的日与夜

2023年9月5日 22:29

这个夏季充斥着热情、欺骗与隐瞒的生活在八月末达到顶峰,在没告诉任何人、明知道要有台风过境的情况下还是跟泽宝去了深圳。原本以为会是顺利愉快的旅行,没想到六天里五天都吵架,最后在犹豫与眼泪中结束。南方多雨,空气闷热潮湿,于其中躁动不安的人们百无聊赖,靠桌球与街边店填补时间之空虚,又陷入疲乏。他回到南方就变成南方人,延续着二十年来对抗燥热所形成的桀骜不驯,而我没能接受他这一面。在深圳待到只剩烂在酒店里打游戏后我们坐城际去广州,却也只是匆匆。旅行像走马观花,我们的注意力其实仍然放置于彼此形成的结界当中,愤怒也好开心也好,归根结底只是那个在云图上盘旋的台风把我们即将到来的分离实体化,巨大的不确定性与随之而来的种种变故在闷热里发酵、膨胀、爆炸,讽刺的是我走时广州晴空万里,而大雨也没有阻拦他的脚步太久。我离开广州的时候是九月一日,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台风苏拉登陆的第一天、我二十岁的第二天、我们相隔两千公里的始端。

深圳,莲花山公园。可以俯瞰到城市中轴线的景色。

深圳,莲花山公园。“他一直在注视着这里”。

深圳,水围村。这篇blog借用了电影的名字,其实我在深圳时常穿行的地方叫水围村。这里也是泽宝非常熟悉的地方,吃到了他从前提过的许多餐厅。看到阵雨中的椰子树,才觉得我真的已经来到南方。

深圳,茗星坊茶餐厅。这个西多士特别特别好吃!!!

深圳,阿殳蛋卷。老式面包店,和旁边的咖啡店连在一起。蛋挞很好吃,泽宝说这是他以前突击复习期末考试的地方)

深圳,中心公园。云雾穿楼。

广州,夜色下的广州塔。“好像旋转彩虹糖啊”。

广州,白天鹅宾馆。吧台能看到珠江江景。

广州,沙面。这组雕塑叫“见面礼”。

广州,中山大学。非常漂亮的一所学校,入校那天赶上新生报道,果然大一小朋友都显得朝气蓬勃hhh

广州,源记肠粉。其实拍的是肠粉店旁边的饮料墙,维他、柠檬茶、竹蔗茅根……非常有广东特色。

每当迪斯科音乐又响起

2023年8月14日 22:20

去贵阳的主要目的是去看泡泡音乐节,没想到邂逅了一个安逸、杂乱、喧闹但极具烟火气的城市。同行的朋友用的相机是富士xt5,cc滤镜太适合拍贵阳的街景了!这篇blog里的大部分照片也都是她拍的。凌晨两点顺着河道走路、忽晴忽雨的天气、结识新朋友、漫无边际地行走在城市里、在咖啡馆和酒馆浪费时间、去好像永远在营业的小吃街过夜生活、听一整天喜欢的乐队的演出……能够回忆起的细节太多太多了,总之是一场非常放松的旅行。喜欢贵阳!应该还会再去的。

贵阳老城区。很能体现出城市风格的一张街景。

天主堂。和朋友在教堂的玻璃窗下坐了许久,一旦进入这样的地方,心就会相应地安宁下来。

老城区,街景之二。这里混乱、拥挤,每条街都在施工,却比北京更像一个“人生活的地方”。

老城区。擦肩而过的劳动者。

老城区。随意漫步的时候钻进一条小巷,没想到内里是沿河而居的人们。顺着河走,偶遇两条小狗。

护国路。排队等虾酸牛肉的时候拍的,尝了几家冰浆后发现好吃的精髓是把糯米和打到细腻的冰沙混合完全,消暑神器!

白宫。在这座城市里精致而突兀的建筑,背后是荒谬的过去。

音乐节!贵阳的天气照拂了这场演出,陈婧霏唱《深蓝》的时候飘起雨,又随着歌曲的结束转晴。场地里毫无遮阳处,但气温最高的下午却是阴云密布。也因为两个主舞台之间间隔不远,完整听了陈婧霏、假假条、陈粒、夏企、落日飞车、deca joins、草东、新裤子、痛仰!能一次性听到我最喜欢的乐队们的现场真的好幸福……音乐节的意义并不在于能听到比录音室版质量更高的版本,而是那些鲜活的随机性,和陌生人共同哼唱同一首歌,一起蹦跳、甩头、开火车,一起期待日落和下一分钟。

deca joins出场前。拍到前排粉丝画的郑敬儒!我在贵阳的时候最喜欢听的歌也是《海浪》……

新裤子乐队!之前一直get不到他们的歌,听过一次现场之后完全爱上了……其他乐队无法比拟的舞台表现力、简单但极其好蹦的歌、生活化的、真实的词句,点燃了这一天最后的夜晚。最喜欢《夏日终曲》和《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我的夏天正如这些歌词。好想去新裤子的演唱会啊!

西瓜、冰咖啡、摇滚乐与凝固的时间

2023年7月10日 16:45

在七月快过半的时候翻相册总结六月,发现三分之二的照片都是在自习区对着窗户拍云、拍雨,或者拍桌上的咖啡。北京的气温居高不下,在日复一日的骄阳里很容易觉得时间是如常的定格,日期不过是无意义的数字。尤其是结课后复习的那半个多月,每天九点准时坐在四楼的落地窗前,十二点吃饭顺便买杯瑞幸,在b站看没营养的视频到一点,五点再换一个食堂吃饭,看落日,十点半收拾东西丢掉空咖啡杯回宿舍。复习到后面好像形成惯性,资料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非要熬到十点才走。但也因为这种作息和夏季湛蓝高远的天空,六月看到了许多美丽的云、看到三场暴雨从阴云聚合到逐渐平息、看到紫红色的日落。世界和我隔着一道窗户,我透过它观测云的万花筒。

六月听什么

先讲音乐!现在回头看复习时候的歌单还是痛感期末对大学生的精神摧残之严重,六月几乎全在听摇滚乐,范围从台摇到英摇到金属核,还夹杂着曲风诡异的术力口。我的精神还算稳定,可能是歌单已经把不稳定因素发泄完了吧…

· 草东没有派对 : 听完新专更加确信草东就是我最喜欢的乐队。循环得最多的几首是《缸》、《人洞山》、《空》、《八》,整体比第一张专辑更躁动一点,也在保持着草东风格的前提下显得变化多端。渐进的intro、起承转合、强烈的收尾,不愧是七年磨一剑(七年啊!!竟然隔了七年才发第二张正式专辑!!

夸不出了,引用一下5月21日苯人的发疯微博——

新专真的恰到好处……再嘶吼再外放就会变硬核,那又太吵闹了;再张扬再批判就会变正义,那又太声张了;再柔和再委婉就会变平庸,那又太无趣了。就要这样,晦涩的、隐喻的、爆发的、沉默的、冷漠的、偏离的、嘶喊的、被击倒的、击倒也无所谓的、阴郁而厚重的、亦正亦邪的,摇摇欲坠的……

·The Strokes: 被朋友安利了《the new abnormal》这一张专辑,非常喜欢,几乎每天晚上从教学楼回宿舍的路上都在听。每首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编曲,连我这个不喜欢电子元素的人都被俘获了…最喜欢《The adults are talking》,好希望我有一天能学会里面的吉他!

·Arctic monkeys: 好喜欢主唱的声线!有力又狂放的感觉。《Old yellow bricks》和《Do I wanna know》都很好听,是不需要任何技巧的、以摇滚本身作为当胸一拳击中你的那一类音乐。

·Radiohead: 《OK computer》,一张只能用诡异和传奇形容的专辑。《Paranoid Android》听得我头皮发麻……看了一些乐评发现似乎这张专辑就是radiohead走向颠覆的起点,在看似杂乱的实验性组合下依然能得到完整的听感,究竟是多么天才的大脑才能写出这样的歌……07年的《In Rainbows》更进一步,像飘荡在外太空,而我是宇宙中唯一一个拥有听觉的生物。

·金属与核/Djent-前卫金属核重型集: 考试周尤其想听重型摇滚,无意中搜到这个歌单,听了不到四分之一。虽然对金属核乐队几乎没有了解但歌单里有很多抓耳的歌,抛去名气、年代、名称,盲目地、单纯地触碰一首歌本身也是很开心的体验!之前断断续续听过一些硬核,但总觉得无法接受,没想到期末季加持下我会爱上听重型……

·Ike Eveland相关: 防沉迷不能追番的期末周又开始看管,重娶美丽前妻ike衣服蓝的)2.0新皮很好看,最近发的原创曲和cover质量也相当高(你什么时候也变成卷王了!)。超喜欢他和maria合唱的《阴暗者风暴》,ike的核嗓叠加上甜妹声线反而有种更肆无忌惮的疯狂感。《虚言》和《MAZE》也好听,总之单推ike是我的宿命x

六月玩什么

这是我的战争

周末特惠,是通关了一周目后再也没有勇气玩第二次的游戏。压抑的色调、崩溃的精神、无法挽回的死亡,在战争中要活下去就必须去偷去抢去杀人,而日复一日的包围似乎没有尽头。第一个档玩父女,没做攻略不敢去杀士兵的情况下第15天父亲就死了,女儿不知所踪。第二个档按照攻略去屠军营、暗杀警卫,才终于熬过严冬。整个游戏充斥着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但我无从推断它是否用力过猛——真正的战争比这更加严酷吗?战争中的人民又处于如何的精神之中?

Spiritfarer

休闲游戏,扮演灵魂摆渡人的角色四处开船游荡,满足船上灵魂们的要求并把他们送入永恒之门。非常有意思的设定是所有人一团模糊的灵魂在上船后就会变成动物,而动物的形象相比人类更贴近他们真实的灵魂。阿图尔是青蛙、葛文是一只消瘦的麋鹿……如果我的灵魂有一日也会如此变化,我会变成什么?或许是鹿或者山羊吧。葛文是我接到的第一个灵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了解他的遗憾、他的家庭,陪他去马焦雷别墅寻找他痛苦的根源,当他放下一切进入永恒之门时我却只有哀伤。已逝之人在活着时无法释怀的,死后仍然要寻求一个答案,才能进入轮回啊。另外也很喜欢阿图尔舅舅,豁达开朗还会帮我锯木板修船舱,在我去捕捉闪电的时候用力吹奏长笛。其他乘客都或多或少带着忧郁,阿图尔只会突然想吃炸鸡或者猪排(

and这个游戏可以和每个乘客拥抱!大家毛茸茸软乎乎的看起来都很好摸很治愈…

烟火

想玩很久的国产恐怖游戏,和舍友一起3小时通关,不失为一种新型团建活动x 其实并不恐怖,随着剧情一步步前进揭开谜底,流畅度和情节都不错!但也没有传闻中那么令人感动……

与君盟

朋友安利的steam乙游,一周目玩了伍子胥线二周目夷光线,最大的感受是女主宝宝你怎么一直在流血)伍子胥线写得更精妙一些,为夙愿牺牲、君臣之间、师生之间的猜忌和信任,像看了一场古风电影。作为单机乙游来说值得一玩,不过精彩程度比起代号鸢还是差一点…

乙辑

· 找实习真的太痛苦了……六月底和七月初难以抑制地活在一种惴惴不安的焦虑里。面试、投简历,推销自己像推销一件商品。很难想象毕业生找工作的压力……真的会疯掉的吧……

· 于是找到实习后彻底放弃做任何事,抓紧没上班的日子玩了一周多。刚好xixi和小吴来北京,和她们一起当了几天快乐的北京游客。但每天三点后睡七八点起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只想瘫倒不想工作……

· 从六月底持续喝酒到七月中,好在学校附近的清吧够多。结果遇到一个比我瘾还重的酒搭子,只要跟他出门无论去哪都必然结束在某个酒吧里。我或许只是喜欢可以足够松弛地谈天说地、昏暗、无所顾忌的环境,可为什么仍然需要借助酒精来实现呢?好像咖啡厅对我就没有这样的吸引力……

· 拖延、拖延,只想放纵只想出去玩,精神高昂身体垮掉,旧的情绪和新的情绪,膨胀的快乐,先是把自己闷在宿舍里,又开始一刻不停地社交,混乱的作息和饮食,无所事事的夏日。

· 下周正式入职,朋友们也都离开了。我会恢复正常的生活吗?

如何面对自由而无用

2023年6月25日 10:16

19号考完最后一门,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期末季终于接近尾声。这篇文章原本想在第十六周结课的时候就写,但拖拖拉拉至今,没想到还能撞上个时事热点。也因此看了很多相关的讨论,好像理解得更多,又好像还困在原地。如何面对人文社科的“自由而无用”是我身边每个学习相关专业的朋友都必须面对的自洽与接纳的命题,这两年尤甚。责怪大环境当然是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但其实焦虑的根源还是自卑,除了真正达成内在的和解,任何对其他事物的指责都是徒劳。

我并不是那个已经放过了自己的人,不夸张的说从大一上学期坐在教室里解微积分(所以学新闻到底为什么要学高数!!)的那一刻开始,我与选择、与意义、与未来的斗争持续至今。因此这篇文章不包含任何回答“如何”的普世方法,更像一篇漫漫散开的提问和总结。

两年:学到什么

这学期结束也意味着大二的结束,等下个九月,我就只能被称作“本科高年级生”了。很恐怖的一件事,我对这所学校依然陌生,依然会在北边迷路,依然茫然地上课、读书。2021年,大一报道的那天我在湖边看到一个新生激动得痛哭流涕,而我对这里毫无情结,对他的喜悦毫无共感——从那一刻起我与这所学校之间产生了一种间离效果,我的某一部分好像永远游离在外围,远远看着此处发生的一切。某种程度上现在的我和十八岁的我其实没有区别,相比起高中,这两年的生活太轻太轻了。

跑题了,说回学业。截至本学期末我共修习课程40门,旁听2门。其中专业课17门,社科课程5门+旁听2门,人文课程3门,理科课程3门,语言课程3门,体育课3门,政治课6门。梳理出来之后觉得比我想象中要少,原来还有很多院系的课从未去上过(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在毕业前完成全学院集邮x)。还有明明每学期的专业课都不多,加起来竟然已经近20门课了。新传算是这个学校的边缘院系,人少课水老师少学科排名低,也存在着文科“学不到什么”的通病。但两年过去我并不后悔,优秀的课程和老师都是有的,学的东西很杂,因此写过非虚构、写过影评、写过评论、拍过公益广告、拍过微电影、录过节目、做过用户研究……好像比起学到什么技术,更像一种四处闯荡的体验。当然也导致做出来东西的都是三脚猫功夫,一次次尝试而已。

选择:读什么好

高中时因为无法忍受毫无创造性的工作决心考广播电视学,也很幸运地能够进入现在这所学校的新传学院。然而这里的广电与我的想象出入甚远,拍了几部课程作业之后也明白我没有相应的天赋。剪片子实在是太痛苦了!倒不如让我投身于文字工作……综合考虑了很多因素之后决定在分流时选择新闻学。但我知道我并不是最适合这个专业的学生,我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对除己身之外的情绪缺乏共感,对所谓的新闻正义与新闻理想毫无兴趣。为了测试我到底能不能接受新闻学这学期我提前修了新闻评论,强迫自己变成这门课上最努力的学生,相应的痛苦也就愈加明显。为了寻找选题每周都花一个小时泡在微博热搜上、看那些莫名其妙的事件和莫名其妙的评论区,紧接着还要自己写篇一千二百字的评论文章,试图去口诛笔伐、试图去讲述,最后只觉得空虚。

即使如此我依然在无意识中回避掉大部分时事热点,每周上课时老师会问同样的问题:“这周有什么新闻是值得你们关注的?”而我对其他同学提及的新闻事件一无所知。封闭惯了,突然要去接触和理解远在彼方的他人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好在痛苦了两周之后我就学会把作业只当作作业来写。其实不必为此改变自己,工作是工作,学习是学习,我是我。这门课程的老师是一位非常典型的传统新闻人,热血、勇敢、不平则鸣、笔力深厚。2023年还能看到这样的人大约会给被“新闻理想”骗来学新闻的孩子们很多希望吧,虽然他几乎是我的反面,也会在上课的某些时刻觉得他值得敬佩。

我自己的媒介使用习惯相当怀旧,因此有时候会想如果早生二十年就好了,赶上纸媒的黄金时代的话,我会非常开心地在某个杂志社做编辑,或许当个调查记者也不错。现在再说要去传统媒体就好像49年入国军,纸媒失去受众之后总显得气数将尽。不过生在这年代也好,学新闻能做的职业多种多样,倒也不必拘泥于究竟学了什么专业,何况我院的培养方案相当自由。虽然现在依然无法坚定地说出“将来想做什么样的工作”,但至少接下来的两年我可以坚定地说出“我是新闻系的学生”。

对,在2023年学新闻。

杂谈:新传本身

继续来讲新闻传播学。之前和导师聊天的时候,提到新传学子“浮在表面”的心理状态,导师说是因为新闻传播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历史积淀无法与人文学科乃至部分社科相比。可新传再无学也已经发展了至少两百年,怎么可能不够一个本科生四年的课程。割裂感的来源并不是专业的空虚,而是它并非一个纯理论或纯实操的学科,导致传播学理论、市场理论、电影理论和新闻写作、短片制作、器材使用等等实践过于双线平行,高的太高低的太低,当一个学生选择注重某一方面的时候,另一条线路的学习就几乎是“无用”的;而当一个学生选择二者兼顾时,他又极易陷入两者皆空的平庸,这就是我们觉得虚无的本源。不过这套分类只适用于一个传统的新传专业学生,因为本专业能够与这种结构性缺陷对冲的另一个特质便是自由。新传是一个很适合叠合的专业,适合在传播学的体系之外修习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打底,比如法律、泛商科、语言、公卫……总之可以完全凭兴趣搭配,成为填补意义缺失的一种方式。或者就在本专业的体系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条路,电影、写作、营销、编导……在体验过新传大类下各种各样的分支后去钻研其中的某个方向,一样能够在毕业时成为优秀的学生。只是大多数人没能明确自己的想法和道路,因为没有选择,从而迷失在自由当中。

所以学新传其实是一种延迟抉择,相当于多了两年时间去思考和试错。当然这个过程很痛苦,在两年间不断取舍着每个机会与可能性,结果现在在一些理科专业早已进入实操学习的时刻我还在犹豫自己的未来道路。但也正因如此,如果我真的作出了决定——如果我真的找到了我所热爱的东西呢?那我一定会比任何人都要幸福。就算没找到,至少我不会后悔没有尝试过其他的选择。

虽然打算写一点抽象的思考,不过我好像仍然讲得很主观……在这里贴一下曹林老师的评论,从更深入的视角讲了新闻学及其现状:张雪峰并不全错,我也劝你慎报新闻

未来:所以走向……

18岁的时候觉得特别迷茫,现在处于19岁的末尾,只能说这一年是迷茫出了心得,一次次思考和逼问自己后反而好像看见了目标的影子。如前文所说学新传适合修双,不过出于种种原因我排除了这个选项。那么只剩下自我规划式的附加方向、在新传内部寻找路径两种道路可走。虽然依然无法坚定地说出我喜欢什么,但现在能够列出一长串清单说我不喜欢什么,也发现一些隐约的兴趣。打算在这个暑假接着去试试看!先卖个关子好了,如果暑假之后我真的坚定了现在的想法,到那时再来写我到底选择了什么吧。

误入桃源深处

2023年5月19日 22:11

本篇又名小河最近玩了什么。明明是马上就要步入期末季的忙碌时段,却以一种分外高涨的热情在打各种游戏……越忙就越想逃离世界,想拥有一个无所事事的整天,从早到晚坐在电脑前,沉浸地、不被打扰地玩愿望单里的单机游戏。可惜这个愿望对我来说依然奢侈,每次没控制住连续玩五六个小时的后果就是打开微信被各种消息连环通缉,且必须在之后的两天里更勤奋地补上那个时段里欠下的作业。什么时候能从日程里拿出一个完美的整天呢……大概要到暑假了吧。

不过依然享受能在游戏里抛弃自己,消磨世界的过程。低头的时候还是下午,再抬头看窗外时天已黑尽了。我虽不是误入桃源深处,也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恍若隔世感。

代号鸢

手机端乙游初体验。用港区apple id费劲心思地下载成功,当天早上玩了4个小时,一口气过完前两章主线,被刘辩迷得神魂颠倒。随后练卡升级,又在2-18卡关三天、4-11卡关两天,发现这种需要肝的模式不适合我,遂删除app登录b站变成云玩家,看完了直到5月18日更新的所有剧情。

代号鸢的剧情和文案还是非常优秀的,尤其是对刘辩的人物刻画,真假掺杂爱恨难分,他应当是目前五位男主里最饱满的那一个。美丽而轻佻的无用天子,烈酒桃花一样的美人。前两章里我把他当一个精致摆件看,可那种需要被供奉的骄纵却是层薄窗纸,捅破了才发现内里是碎瓷裂纹,自毁自弃又痴狂阴暗,也因此玩家的怜惜疼爱有了充分的投纳之地(一次次爱上又美又病又疯的角色就是我的命运我了解x)。

随剧情走得越深越明白他的轻浮背后有多少无助,空有虚名的少年天子,一心想逃离出宫然而年华虚度,十指不沾阳春水,早已没了在乱世存活的能力。新剧情华宵里如果不是广陵王护他周全,从宫门走到夜市的几里路就够他作死八百回。但他又醉得清醒,傀儡一生,非帝王之材又绝不算昏庸,当他读到先王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故事时,看着自己那出不去的内廷,又作何感想呢……

原本觉得停留在被鸩杀的结局已经足够塑造出他完整的形象,但第七章刘辩回归后的剧情和桃源村志接着描出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角色。性情与起死回生暂且不提,干吉对广陵王说“满嘴一句真话都没有的人,与他相处,需要背手持刀”,似乎否认了刘辩从前的种种言行。恢复自由身的“张道陵”流露出一种扬眉吐气的傲慢和天真,当然也还是个糊涂教主,可他真正企图的是他此前毫无顾惜的天下,还是其他东西?野心如此,他从前的经历怕也不止冷宫幽闭,心思也未必纯粹热烈,风流当中几分真假大约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不过刘辩对广陵王的感情还是精准踩在我的xp上……这样的疯美人就该偏执深情,燃烧着爱一个人直到对方也被他的烈焰灼伤。刘辩和广陵王从小青梅竹马,偏偏广陵王一次都没能救他,眼看着他登基、被囚、被鸩杀,一步步往深渊里走,自己冷静如冰。再探桃源里广陵王和干吉的对话道出了刘辩过往的种种细节,出现的残念也算解释了他性格的多面与矛盾。深重的爱亦是深重的恨,无能无力的痛苦和被抛弃的绝望养出他的“疯”,仙门鬼门、宫廷民间都去过了,却处处险恶。倒不如说刘辩才是这乱世的聚合,美得极端也病得极端。

很喜欢再探桃源的文案,摘几句放在这里好了。

干吉:“他发疯的时候总喜欢说,要把天下送给一个人”。

广陵王:“天下哪有说送就送的。天下是一块血淋淋的肉,是要撕咬下来的”。

干吉:“呵呵……谁知道他想送你一个什么样的天下。天下的残骸,同样也是天下”。

——

干吉:“别陷进去了,广陵王。消散的那个,不过是他的一段残念”。

广陵王:“他需要救赎吗?这乱世中的人,谁都可能被不同的苦难逼疯。”

广陵王:“如果疯才是常态,我为何要去干涉?他们无处躲藏,所以才会疯;若有栖身之处,自然会痊愈”。

还有一点是除了五位男主之外,绣衣楼的密探们大多并不属意广陵王,也意味着在密探故事里其实能看到乱世中众生相。敌意、权谋、互相倾轧,只能说广陵王能守住绣衣楼实在不易……印象比较深的有孙权、陈登、严白虎、史子眇,总之都是很扣人心弦的故事。没想到能在乙游里看到这种程度的剧情!

火山的女儿

近期steam热门剧情类养成游戏,19号下午三点半购入,一直玩到晚上十点通关一周目才刹住车。之前没有看任何攻略,随心玩出的结局是神官,和泽成为夫妻,没能解决火山国的退化病。一周目的体验感还是很好的!看到女儿成年后寄来的信件,有种幸福又无奈的感觉……

游戏结局足足有58种,养到后面明显感觉到这个国家的许多问题是需要有人去探索、去做英雄、去力挽狂澜的,然而我家的女儿平凡普通,从能力到心境都隐没于芸芸众生之中,没有那样的宿命。或者说她曾经有无尽的潜能,而我能做到的仅止于此。但被选中的英雄不是她又如何呢?普通的成绩、普通的体魄、普通的智识、普通的魅力,可她温柔而幸福。那些让大人物烦忧的魔物、退化病、战争,甚至是自己身世的谜团,在她的日常生活中都遥远得如同云烟。或许没有才能也是一种祝福,无法改变又无力触及的事情,只要放下就可以了。

没想到在游戏里接受自己的平庸也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末尾评级的时候说“神官虽然还不错,但似乎并不能发挥出云云(女儿)全部的潜能哦~”——这种事我当然知道啦!但我也已经尽力在好好培养她了。当然也会羡慕成为高级骑士拯救人类的结局,可平凡又不是歧途,她有好好成长为一个聪慧而善良的人,遇到真挚的友人和爱人,好像就足够了。

游戏里的可攻略npc也很多,和大部分同类游戏一样是送礼攒好感度触发剧情的套路,但玩了一周目发现npc几乎没有重复的台词耶……每天去找他们说话都会得到不同的回答,好像真的在认识新朋友一样。聊了一圈之后对泽一见钟情,没有人会不喜欢黑发冷面又厉害又有魄力的学长!明明一直背着弓箭,在山顶看圣艾尔摩之火时却说要放弃击杀魔物去做法官。其实以泽的水平来看成为骑士或勇者也是完全不奇怪的结局,但他也没能、或者说无意于承担拯救世界的责任和理想。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这样的吧,在无数平凡的道路中坚定地选择能承担自己抱负的那一条,已经足够了。其他npc也一样,身份不同种族不同地位不同,各自有各自鲜活的烦忧和追求,最后也都平淡而幸福地生活着。

放一张帅气泽宝!其实还是挺想解开火山国真正的谜团的。二周目应该会玩一些更宏大的结局,触发其他npc的剧情。那时候想到什么,再来补充吧。

Florence

一样是一部讲述平凡人生活的短流程游戏,体验完全剧情只用了四十分钟。相识、恋爱、分手,没有台词没有讲述,靠拼图的形状在感知主人公的心境与生活。玩过之后依然觉得怅然若失……爱的终点不过是吵嚷与分离,拍过的照片会撕碎,地图被扔进垃圾桶,那么何必要开始呢?尤其是进入同居环节后,需要玩家自己将对方家原有的摆件替换成自己的物品,将他原本井然有序的家打出缺口,安放下另一个人的生活。结果是没有空间能摆满全部的东西,隐喻着一种共同的妥协。然而分手后也要玩家再把自己放进来的东西收回箱子里,可由于流程隔了太久,我甚至记不清哪些东西属于我、哪些属于他,只有乱装一气,全都封进箱子里。

类似的细节有很多,比如分手后玩家要看着女主角从和男主角并肩而行的状态越走越快,直到那人的轮廓消逝在画面当中。一旦按下鼠标,女生就会放慢脚步再被男生追上。明明没有一句台词,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却都被刻画得清清楚楚。普通人的爱就是平淡的相遇和纠结而已吧,或许也并不必追。

春风不度玉门

2023年5月8日 12:52

在兰州只停留了短短半天,随后就前往敦煌。河西的苍凉与恢弘难以言说,苍苍天野茫茫,只有来到这里、亲眼看到沙漠戈壁、被狂风吹拂时,才能体会到这座边关要塞是如何孤立独据,而其中灿烂、美丽的信仰与艺术又是多么难得的神迹。

回到北京后和朋友聊天,他说“人这一生可以不去武汉,但不能不去敦煌”,确实如此。站在鸣沙山顶、站在玉门关的残垣前所感受到的渺茫,站在莫高窟内所体会到的震撼,都是无法在东部任何一座同质化严重的大城市内寻得的。

兰州,中山桥下。在武汉时没有下到长江江滩去,在兰州则切切实实地于黄河河滩走了一段路。两岸夜景灯火喧腾,这座城市比我想象的要发达得多……

兰州,白塔山法雨寺。建在半山腰上,非常漂亮的一座寺庙。

敦煌。在市区内随处可见的飞天雕塑。

敦煌,《又见敦煌》演出。演出本身有点过于煽情了,不过表现形式仍然新颖。看着一座座象征朝代的门楼逐渐沉入舞台下方,生活与生灵悉数“掩埋在黄沙之下”,还是不可抑止地觉得时间残忍而悲凉。

敦煌,鸣沙山。沙漠与孤月,赏月之人如蝼蚁。

敦煌西线,熔盐塔。在戈壁中行车时看到的工业痕迹。这张照片是同行的一位小哥拍的,非常漂亮。

敦煌西线,国家地质公园。之前只在地理课上看到过的风蚀雅丹地貌,终于亲眼见得。

敦煌西线,阳关。西出阳关,只有真的身临其境才能稍微体会到当年古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离开这里,向前迈入无边戈壁荒漠,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情面对生死未卜,前途渺茫。

敦煌,莫高窟。里面的壁画与塑像太美了……另外那天去莫高窟时赶上下雨,讲解员说这是敦煌今年的第一场雨。虽然天气阴冷,也觉得幸运。

如果我们有约,就会遇见

2023年5月7日 22:33

感谢学校不调休的惯例,我的五一假期足足有九天之久。这也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个从头玩到尾的假期,29号离开北京,先去武汉、又回天水老家看望祖辈,最后经行兰州去敦煌。

武汉是和xixi与小吴一起,补上我们拖欠两年有余的毕业旅行。虽然在五一浩荡的人潮里没能约上博物馆也没有余裕仔细体会这座城市,从过早到夜市都要排好长的队,但还是快乐的。和她们在一起窝在酒店看综艺都快乐。

标题取自《月童度河》,初三毕业时看的书,对这句话念念不忘。“如果我们有约,就会遇见”,乍听起来像一句废话,如今稍微懂得它的意思了。难得的是我们有约、我们守约,我们在奔赴这约定的途中所获知的确信。毕业后大家天南海北,“遇见”是相当不可控不可知的一件事,但好在我们还能约定相见。这是攻破时间的不确定性,几乎唯一的途径。

黎黄陂路。遇到了迪士尼公主一样的美丽女孩。

黎黄陂路。华侨大厦。

武汉大学。樱花城堡。

东湖。像海一样湛蓝广阔。

古德寺。因为人太多了没能进入寺中,但建筑风格的确非常特别。

黎黄陂路。曾经的青年基督教会堂,大约是租界区独有的地方…

肥肥虾庄。为了躲过排队点外卖到酒店房间,小龙虾好好吃!

山海关路。去体会武汉人的“过早”。

知音号游轮。演出本身算不上惊艳,但从中遥想民国时期的种种往事,也有触动之感。

长江。夜色中的长江二桥。

❌
❌